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 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 三年级数学小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内容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数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 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范文 一
本节课是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方法 ,会正确运用。我从老师家引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习,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小组探究找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计算客厅、厨房、卫生间、及各个长方形的面积。再算餐厅面积时,生说12平方厘米,他是边长×4,用周长公式做的。我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引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而后,用小判官巩固强调面积与周长的区别。走进生活,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安排上,我有些前松后紧,学生探究过长,效果不佳。合作要求应具体到人,一组一图。再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
听取老师们的评议,我感触很深:
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接近12分),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从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课后对学生的提问和访谈看,学生能较好地举例解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目标达成度较好。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较好地体现了布鲁纳“表象模式理论”的三个阶段,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经历三个认知发展阶段:动作式再现表象阶段—映像式再现表象阶段—符号式再现表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二
刚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一方面学生能很好的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求解一些相应的面积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能很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所以我觉得这堂课学生掌握的还算可以的。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我狠好的发挥了课堂直观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目标。
引导学生参与面积公式的探究是我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根据教学内容的这些特点,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猜想和探究活动。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我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通过观察,估计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关系;然后,组织摆的活动,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事先准备的长方形得出面积,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三个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猜想。进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在随后的课堂“实践应用”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当然,本课有许多不足,设想是美好的,也希望今后能更好地为孩子展示更好的数学课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范文三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从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 教学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但是课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让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最后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通过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主动获取知识,领悟 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发现规律,亲身体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从“猜想——实验——发现——应用——创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 学习方法指导 ,注重思维的训练,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当学生意识到用面积单位直接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很麻烦时,我适时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求面积的方法呢?”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地发现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再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了教学重点。利用课件演示手段,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 抽象思维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怎样计算桌面的面积;怎样计算 篮球 场 游泳 池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 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数学课反思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 数学优秀教案《面积的认识》教学方法
★ 小学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优秀范文三篇
★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五篇】
★ 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案例
★ 精选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020
小学四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已学习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平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A.20×20=400(米) 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 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单位:厘米 (由学生口答,老师写在投影片上) 投影演示,把上面两个图形,抽拉成下图. 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容易混淆.本节课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时,出示例题的图形让学生提出问题,再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为加深学生理解面积与周长的3点不同,老师又提出了如果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点不同呢?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加深认识. 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探究活动 拼图形 活动目的 使学生通过拼摆图形,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四张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活动过程 1.学生用四张纸片任意拼摆图形,每摆成一个就在白纸上描出来. 2.小组讨论(1)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长?有多长? (2)哪个图形的线段总长最短?有多长? 3.全班交流:从上面的讨论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 有多种多样的拼法,下列各图是其中的一部分.
三年级数学小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内容
关于“三年级数学小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内容”如下:
一、引言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两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形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我们不仅可以理解这两种形状的面积如何被计算,还可以将这个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是一个非常基础的几何概念。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确定长方形的长和宽。使用公式:面积=长×宽。
例如,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5厘米×3厘米=15平方厘米。
三、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是等长的。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一条边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确定正方形的边长。使用公式:面积=边长×边长。
例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4厘米×4厘米=16平方厘米。
四、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它们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它的面积就是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换句话说,一个正方形可以看作是一个长方形,其中长和宽都是相等的。
五、应用实例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让我们来看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吧!
例如,如果我们有一个面积为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面积为1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面积,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更大。这表明正方形是一个更为高效的形状,因为它可以在不增加材料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
六、结语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且知道了正方形是一种更为高效的形状。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几何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然后出示3个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现在这个图形的面积单位是多少呢?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里面有6个面积单位,他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现在呢?(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真厉害,掌握了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来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2.情境提问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兔子又遇到了乌龟,并再一次向乌龟提出了挑战,决心一雪前耻。乌龟和兔子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于是他们每人一把同样的刷子,开始了比赛。想请你做个小裁判 ,你乐意吗?生:乐意!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场比赛吧。(课件:龟兔粉刷墙面的情境:兔子粉刷一块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块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师:他们刷完了,小裁判们,请你来做出公正的判决吧!
学生会出现争议, 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生:要先知道它们粉刷的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师:如何知道他们哪个粉刷的墙面面积大?我们就要找出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有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用面积单位去测量较麻烦,不便于操作,要找到一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⑴方法引导。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的?生:
师:好眼力!能估一估他的面积吗?
生:估测面积。
师:你们能准确测量出它的面积吗?
⑵小组合作测量面积。
教师巡视,个别小组指导!
全部学生分两部分用两种不同方法(一种用面积单位、一种用透明方格纸)测量给出长方形的面积。
⑶汇报交流。
问:用透明方格纸测出的面积是多什么?
生汇报
师:这位同学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测的,说一说你测出的面积是多少?(投影出实物)
⑷观察比较。
①提出猜想。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但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用方格纸和小方块测量面积时,沿长都是摆5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沿宽都是摆3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②引导探究
师: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几厘米,5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呢?也就是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呢?(课件出示:长5厘米、宽3厘米)
③初步得出结论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与宽的乘积。
2.深入探究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⑴小组实验:(小组学具:提供五个小长方形、一张实验统计表)
师: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的积呢?同学们想不想再研究几个长方形?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进行实验。
操作提示:
①由组长分工指定测量、记录及汇报人员。
②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有关数据并填入表中。
③交流并写出验证结果。
实验统计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验证结果:
⑵每人自选一个长方形测量并验证。
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是巧合吗?(学生讨论)
⑷总结方法。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0m⑸巩固迁移 6m 6m 6m
10m 8m 6m
师:这时的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它又叫什么?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生大胆猜测)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如果学生不能顺利猜测,可以适当提醒:这个图形我们可以把它的长和宽各叫做什么名字?边长!)
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根据这一方法,要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
(6)小结:引导学生回顾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研究过程。
师:要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长和宽)
要想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呢?(边长)
师:真不错,相信你现在能为乌龟和兔子的比赛做出公正的裁决了。
先来看乌龟刷墙的面积:需要老师告诉你什么?(长和宽)嗯,好的,给你长和宽,能计算出他的面积吗?是多少?
再来看兔子刷墙的面积:需要老师告诉你什么?(边长)好的,给你边长,能计算了吗?是多少?
那你看乌龟和兔子在相同的时间内谁刷的墙面多啊?(兔子)嗯,小兔子很感动,你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他洗刷了千古的耻辱。你有什么话相对小兔子说吗?
生:一定要加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心里话,即是说给小兔子的,也是说给我们自己的!
利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5
师:老师想要考考你,现在请你自己认真的读题。
生自己读题后指名让学生来读题,然后提问: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数学书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数学书封面是长方形。
师:求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
师: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
生:学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生:长方形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
师:怎么计算?
生:长乘宽
师:原来是这样的啊!那就请你动手算一算吧!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汇报。
师:利用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估测一下你课桌面的面积。
小组内估测,组员汇报。
各组把468厘米,估为500厘米、470厘米、450厘米等。各乘以4得出不同的结果。课桌的面积大于2000平方厘米、1880平方厘米、1800平方厘米、
师:课下同学们实际测量课桌的长和宽,计算面积,看看谁估测的最接近实际面积。
小结:
我们知道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还能用它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你们这节课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的!老师奖励你们象征智慧的智慧星!
三、巩固练习
师:咦?怎么在我的口袋里不见了呢?哦。原来他跑到了这里!
(课件出示智慧星选题)调皮的星星背后藏着什么呢?你想选择哪一颗呢?
生:选择星星,然后回答后面的题。摘走星星。
注意投影显示学生作业情况,给学生改作业,在改的同时注意表扬学生的书写以及好的地方。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畅谈收获!
其实这节课老师也有很多的收获!我认识了你们这么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也发现了咱们班的很多好习惯,还知道了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5 × 3 = 15(平方厘米)
长方形面积 = 长× 宽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第66页例1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P66的表格里。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
生a:数出来的。
生b:算出来的。
课件出示80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问:还好数吗?
学生讨论思考。
生b:不容易数。
师:那么算出来的学生是怎么算的?
生a:小正方形横着的个数乘以竖着的个数就是一共的个数。
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谈话: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内讨论。
生a:小正方形一共的面积就是大长方形的面积。
生b:小正方形横着的个数就是大长方形的长,竖着的个数就是大长方形的宽,那么长乘以宽就应该是长方形的面积。
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讲述: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
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怎么表示呢?
学生自主研究。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教学第67页例5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听说过大约30元,差不多10厘米这样的话。
生:听说过。
师:那么差不多10厘米是正好10厘米吗?
出示课件。
问:这支铅笔大约几厘米?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铅笔的末端离10厘米较近,所以是大约10厘米
出示课件。
问:这支铅笔大约几厘米?
学生讨论回答:因为铅笔的末端离10厘米较近,所以是大约10厘米
引入四舍五入的概念,个位小于或等于4舍去,个位大于或等于5向十位近一。
师: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6厘米,宽大约是18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讨论并计算。
师讲解:26接近30,18接近20。26×18≈30×20=600,即26×18≈600(平方厘米)。
估算是为了口算。
师:利用数学书的面积估算课桌的面积。
学生讨论回答。
3、课堂练习
(1)有一个长方形的窗帘布,长5米,宽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这个窗帘的长减少1米,宽不变,现在这个窗帘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如果窗帘的长继续减少1米,宽不变,这时窗帘的面积又变成多少平方米?
(4)有一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附答案:
(1)3×5=15(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15平方米
(2)3×(5-1)=12(平方米)
答:现在这个窗帘的面积是12平方米
(3)3×(5-1-1)=9(平方米)
答:这时窗帘的面积又变成9平方米
(4)4×4=16(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16平方分米
4、巩固提升
(1)判断:
①学生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40平方分米。( )
②黑板长3米,宽1米,面积是4米。( )
③一张正方形邮票边长3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 )
④科技楼的占地面积是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
(2)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3)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4)一张长方形纸长19厘米,宽13厘米,面积大约是多少?怎样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折成的这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折去部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附答案:
(1)√×√×
(2026×18=468(平方厘米)
(3)5×5=25(平方米)
(4)19×13≈200(平方厘米)
13×13≈100(平方厘米)
200-100≈100(平方厘米)
课后小结
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师生总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舍五入
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油漆我们的黑板就要先算出黑板的面积,为做教室门准备材料,就要计算教室门的面积。你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黑板和教室门正面的面积吗?回到家里可以找一些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面积。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舍五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第六单元 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三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我们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请同学们回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测量或计算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然后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4.想一想长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5.要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长和宽各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列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投影出示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单位:厘米) (逐步移动长方形的宽,直至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 长6厘米、宽2厘米 6×2=12(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3厘米 6×3=18(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4厘米 6×4=24(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5厘米 6×5=30(平方厘米) 长6厘米、宽6厘米 6×6=36(平方厘米) 师:长6厘米、宽6厘米,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2.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研究,讨论得出公式.(老师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我们利用这个公式,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出示例题) 例:有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老师板书) 5×5=25(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量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并计算它的面积. (请一个同学量一下,告诉大家,正方形手帕边长3分米) 3×3=9(平方分米) 答:它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投影出示. (1)单位:厘米 2×2=4(平方厘米) (2)单位:分米 9×9=81(平方分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答:正方形面积是81平方分米. 3.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8×8=64(平方分米) 答:这块玻璃的面积是64平方分米. 4.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是120平方米.它的长是24米,它的宽是多少米? 想: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考虑. 120÷24=5(米) 答:它的宽是5米. 5.怎样验算?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思考题.(投影出示) 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 分析:首先计算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 40÷2=20(厘米) (按长、宽都是整厘米计算) 长方形的长 长方形的宽 面积 19厘米 1厘米 19平方厘米 18厘 2厘米 36平方厘米 17厘米 3厘米 51平方厘米 16厘米 4厘米 64平方厘米 15厘米 5厘米 75平方厘米 14厘米 6厘米 84平方厘米 13厘米 7厘米 91平方厘米 12厘米 8厘米 96平方厘米 11厘米 9厘米 99平方厘米 10厘米 10厘米 100平方厘米 师:从上面情况,清楚看出当长和宽相等时,也就是围成正方形时,它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答: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有100平方厘米.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 . 1.有一张方桌,桌面的边长是8分米.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 2.拿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剪下一个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学习.首先对于所要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铺垫.复习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引出新课的学习,这样考虑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易于掌握. 教学过程采用投影抽拉片,直观形象,通过长方形宽的变化,使长方形转化为正方形.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推出公式.能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巩固反馈安排了基本练习,为巩固.思考题是让学生对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有一感性的认识.探究活动 面积变换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在变换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根12厘米长的细铁丝.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题目:用一根长12厘米的细铁丝做一个正方形框架(如图),它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9平方厘米.请在不剪断铁丝的情况下,设法把所围的面积逐次变成8平方厘米、7平方厘米、6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4平方厘米、3平方厘米、2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你能办到吗? 2.学生分组,先讨论,然后动手操作.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 反思 ,望大家喜欢。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 范文 一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 其它 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 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理论依据(教学理念)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 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经验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新课引入时依据 儿童 的心理特点,通过动画和学生熟知的 故事 ,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明确学习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并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动画演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内在的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到正方形的演变,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堂上训练,学生通过解答不但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而且加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范文二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从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 教学方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但是课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让学生在验证过程中,做到了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每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验证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最后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通过估估、量量、算算的方法,并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计算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主动获取知识,领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发现规律,亲身体验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学生轻松地掌握了从“猜想——实验——发现——应用——创新”的学习数学的方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 学习方法指导 ,注重思维的训练,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观。当学生意识到用面积单位直接量较大物体的面积很麻烦时,我适时提出“有没有更简便的求面积的方法呢?”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自主地发现到长方形面积和长、宽的关系。再根据公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了教学重点。利用课件演示手段,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 抽象思维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怎样计算桌面的面积;怎样计算 篮球 场 游泳 池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范文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一期课改的教材中,是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学习的,而我们的二期课改新教材,提前到了三年级第一学期就学习了。
二期课改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获得知识。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从直观到抽象,自己发现规律,自己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形成数学模型,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要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本节课,我借鉴了网上的优秀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要把新的数学课程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每节课的点滴实践,日积月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教学反思相关 文章 :
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
2.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3. 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案例
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5.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开课教学反思
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优秀教案设计
7. 矩形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8.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9.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五篇】
1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平面图形:1、长方形:周长= (长+宽)×2 【C=(a+b)×2】 面积=长×宽 【s= ab】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C=4a】 面积= 边长×边长 【S=a×a 】3、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ah】4、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 = 1/2ah】5、梯形:面积= (上底+下底)×高÷2 【S= 1/2(a+b)h】6、圆形:周长=圆周率×直径 或圆周率×半径×2 【C=∏d 或 C=2∏r】面积= 圆周率×半径×半径 【S=∏× r×r 】二、立体图形:1、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S表=a ×a×6 】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 】2、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S=2(ab+ah+bh)】 体积=长×宽×高 【V=abh】3、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ch 或S侧=∏dh或S侧=2∏rh】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积×2 【S表=S侧+2S底 或S表=c×(r+h)】 体积=底面积×高 【V=sh 】4、圆锥体:体积= 1/3×底面积×高 【V= 1/3sh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形面积公式是: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面积为s,则长方形的面积为s=axb,长方形面积=长×宽。
周长公式是:设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周长为c,则长方形的周长为c=2x(a+b),长方形周长=(长+宽)×2。
1、长方形的长和宽是相对的,不能绝对的说长比宽长,长的为长,短的为宽。长方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也定义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也是菱形。
2、长方形性质:两条对角线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具有不稳定性(易变形);长方形对角线=长与宽的平法和再开方 ;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本文相关文章: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原文、教案 及教学反思)
2024年6月10日 08:10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原文、教案 及教学反思)
2024年6月10日 08:10
更多文章:
护士们精心照顾住院的所有病人英文?护士长感谢科室护士们的话语有哪些
2024年5月18日 07:30
刚上拱桥为什么容易脱落呢?人群荷载在横桥向与纵桥向应怎样布载(10分)
2024年6月11日 23:50
与全世界做生意(谁有《与全世界做生意:一个经济学家的环球冒险[精品]》 书籍电子版百度云资源)
2024年3月23日 16:30
爱我国家 圆梦中华(5月30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观后感怎么写)
2024年4月27日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