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的意思 谢谢?《题李凝幽居》(贾岛)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2024-06-04 07:10:18 :46

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的意思  谢谢?《题李凝幽居》(贾岛)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本文目录

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的意思 谢谢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简析】  此诗以“推”、“敲”一联著名,至于全诗,因为题中用一“题”字。加上诗意原不甚显,故解者往往不得要领,讥其“意脉零乱”。我们且不管那个“题”字,先读尾联,便知作者来访李凝,游览了他的“幽居”,告别时说:我很喜欢这里,暂时离去,以后还要来的,绝不负约。由此可见,认为作者访李凝未遇而“题”诗门上便回,是不符合诗意的。先读懂尾联,倒回去读全篇,便觉不甚僻涩,意脉也前后贯通,不算有句无篇。  诗人来访“幽居”,由外而内, 故首联先写邻居极少, 人迹罕至,通向 “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这一切,都突出一个“幽”字。“荒园”与“幽居”是一回事。“草径入荒园”,意味着诗人已来到“幽居”门外。次联写诗人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自称“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剥啄之声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形静,更显寂静。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第三联曾被解释为“写归途所见”,大谬。果如此,将与尾联如何衔接?敲门之后未写开门、进门,而用诗中常见的跳跃法直写游园。“桥”字承上“池”字,“野”字、“云”字承上“荒”字。“荒园” 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 向两边。“荒园”内有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移”步登山,触“动”了石根云气。“移石”对“过桥”,自然不应作“移开石头”解,而是“踏石”之类的意思。用“移”字,实显晦涩。这一联,较典型地体现了贾岛琢字炼句,力避平易,务求奇僻刻深的诗风。而用“分野色”、“动云根” 表现“幽居” 之“幽”,还是成功的。特别是“过桥分野色”,构恩新奇,写景如画,堪称警句。  《唐诗纪事》卷四十云:“(贾)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这段记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却能体现贾岛“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特点。

《题李凝幽居》(贾岛)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题李凝幽居 贾岛 系列: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1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2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不负言:决不食言。    3.题:写。幽居:僻静的居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    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一位僧人(作者)正在月下敲响山门。    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    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再来拜访,决不食言。 赏析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它之所以脍炙人口,主要在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又想用「敲」字来替换「推」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任京兆尹(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应不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得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骚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将再来,决不负共同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题里凝幽居的全诗是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译文: 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是什么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问题描述: 答得好加10分。 解析: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云根:古人说,石是云之根。 赏析 赏析 【赏析】 园子已经荒芜,唯一的一条小路,也长满了青草,可以见出主人公对世事是何等的不萦于心,在这里居住,当然是“幽居”了。次联是千古名句。据说,有一天,贾岛骑在驴子上,忽然想出这一联,自以为得意,然作“推”作“敲”,颇费踌躇,于是在驴背上苦苦思虑,还不断用手作推敲之势。这时,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走了过来,贾岛忘了回避,一头撞上去,被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得知情由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代他思索,最后认为“作敲字佳矣”。为什么敲比推好呢?因为李凝是幽隐之士,与外界绝少交游,作者(也就是诗中的“僧”)深知其为人,一定在家,所以带有自信,径直敲门。另外,既是夜间,怎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呢?想必是敲门声惊起了宿鸟,引起噪动。如果用“推”字,这一句也就无根了。韩愈不愧是一位鉴赏力非常高明的作家,他与贾岛的诗风虽不相同,但提出的意见却是内行之言。第三联写天明归去所见之景,续足题面上的“幽”字。末联作后约之言,所谓“不负言”,应该是省略了二人夜谈的内容,因此,显得余意不尽。

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全文

题李凝幽居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好友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贾岛简介: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题李凝①幽居

贾岛

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导读】

贾岛(79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其家境贫寒,多次应举不中,一度出家为僧。后受韩愈影响还俗。曾任遂州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岳)司仓参军等职。

这是贾岛为友人李凝幽居所作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有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贾岛骑在驴背上吟这首诗,吟到“僧敲月下门”时,拿不定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不断用手做推、敲的动作。由于精力过于集中,以致撞上了当时任京兆尹的韩愈的马头,被韩愈的侍从拦住。贾岛向韩愈说明了原委,作为文学家的韩愈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和他讨论起来,最后决定用“敲”字。从此“推敲”就成了斟字酌句的代名词,我们平时所说的“推敲”一词的典故就源于此,“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诗也成了千古名句。

【原诗】

闲居少邻并②,草径入荒园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④。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⑤。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①李凝:贾岛友人,生平不详。②邻并:一起居住的邻居。③草径:长满野草的小路。④敲:轻扣。⑤云根:云的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出,故称石为云根。

【译诗】

闲居在山中很少有邻居来叩问,

长满野草的小路在荒园中延伸。

小鸟已飞到池塘边的树上过夜,

有僧人在轻轻敲击月下的寺门。

走过桥头分开了原野茫茫夜色,

移开石头牵动了天上云彩飘飞。

我暂时离开这里还要再返回来,

一定不会将约定好的时间违背。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主要通过写友人李凝居所的清幽环境,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简洁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幽居的静寂。友人幽居之处有一池塘,池塘边有树,诗人来到门外,轻叩门扉。月夜之下一片宁静,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发出了声响,飞起盘旋一阵又回到巢中。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

此诗紧扣“幽”字入笔,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寂,颈联写所居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鸟栖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写景独特、炼字精准,成为古人锤炼字句的典范而流传后世。

题李凝幽居全诗

题李凝幽居全诗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1、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2、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3、池边:亦作池中。 4、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5、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6、去:离开。 7、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诗意: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院。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着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题李凝幽居的诗意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1、少(shǎo):不多。 2、池边:一作池中。 3、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4、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5、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诗意: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 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 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 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 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着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贾岛 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释:

1、少(shǎo):不多。 2、池边:一作池中。 3、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4、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5、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翻译: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 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 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 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 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着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到天上去 7、琼(qi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1076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雄健的笔力显示了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词人无理地埋怨明月说: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借用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僧敲月下门全诗 题李凝幽居原文及翻译

1、原文:《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朝代】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题李凝幽居>>全诗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唐代的苦吟诗人贾岛据说年轻时天资不佳,却酷爱诗歌,与表妹怄气后出家当了和尚,并声称写不出好诗,绝不愿还俗。一天,偶有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题李凝幽居》),其中该用“推”或“敲”,贾岛犹豫不定。后来,京兆伊韩愈问清情况,认为用“敲”字好,因为“敲”字以动衬静,更能突出夜之深、境之静。此后,许多文人墨客对此句“推”或“敲”的运用孰优孰劣,多次展开过激烈的论辩。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也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用“推”字好,有利于突出夜深,寺里和尚都已歇息。一个和尚步月归寺,推开虚掩的寺门进去。 我认为,朱光潜先生与历代文人墨客在谈论这个问题时似乎都忽视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和尚敲的是哪扇门?是寺院的大门,还是隐士李凝幽居处的大门?而许多人(包括朱光潜先生)却往往断章取义,拘泥于这两句诗句的“推敲”,而没有把它纳入整首诗的范畴,从整体上予以考虑。 真的假的:我觉得这两个字各有妙处,强说其中一字胜于另一字有失公允。“敲”字从声形合一的方面确如韩愈所说胜过“推”字。从新韵读起来,“推”字要比“敲”字悦耳些。而且如朱光潜所说,“推”字更合当时静谧的气氛。 潘志敏:《唐诗鉴赏大典》说: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写他拜访友人未遇这样一桩生活琐事,它之所以流传人口,主要在颔联。 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僧”,是作者自称,作者早年曾皈依空门。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即北宋诗人苏轼所谓“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是也。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请看,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寂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鸟宿 ”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谐。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敲门的“笃笃”之声,定会惊动宿鸟 ,或引起它们零乱不安的啼鸣 ,惊而飞出,察看动静后复又返巢栖宿。十个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绝。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这万籁寂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和尚敲的显然是李凝幽居处的门,而不是寺院的门。 关于这一联中的“推敲”二字,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据《唐诗纪事》卷四十记载,贾岛在长安等待应举,某日,骑驴上街,忽得此二句诗,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恍惚间冲犯了当时任京兆尹的诗人韩愈的仪仗队,当即被捉问。贾岛具实回答。韩愈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二人遂结为诗友。由此可见贾岛作诗锻字炼句的刻苦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故事,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中讲究斟酌字句的佳话。但是,在这联诗中,究竟是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佳?有唐诗专家云:“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谥,皓月舒波,此时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间,境界倍见幽迥。”(马茂元、赵昌平《唐诗三百首新编》)这是说“敲”字胜于“推”字。多数人或许都赞成这意见 。画家吴冠中云:“敲则有声,与静对照。但这情境中突出了静与闹之对照是否破坏了整体调子,夹进了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 。推门,无声,不写声,只着笔于推之动作,画出了运动中的线 ,与‘ 宿 ’相对照,显得比‘敲’更和谐,不失画面的统一 。”他从绘画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推”胜于“敲”,亦是妙解。 期待诸位辨析。 重元:根据诗题《题李凝幽居》与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可以判断“僧”敲的是李凝“幽居”之门,而非寺院之门。因此,“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要妙于“推”字。对此,不难理解。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住处之门在夜间是要关上的,“幽居”(诗中指野外之住处)之门更应如此。李凝“幽居”之门,是关着的,这“僧”无法直接进入,才需要“敲”门,以通知主人前来开门;门是掩着的,也就可“推”门而入,而无须“敲”门了。至于“敲”字的其他好处,马茂元与赵昌平在《唐诗三百首》中已有妙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潘志敏:可是,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却认为,和尚敲的是寺院的门。相关文字如下: 有些人根本比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传为千古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说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子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我的两点疑问: 1、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改为“敲”字。(志敏评:未必人人皆知,由此段文字看,朱先生就“不知”!) 2、“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志敏评:教学此课时,我怀疑朱光潜先生是否看过《题李凝幽居》全诗,是否读过前人有关此诗的一些评论!) 我查看了不少教学辅导书籍及网上与《咬文嚼字》一文的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一些教学新设计、教案),发现此前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而是以讹传讹。可谓:敲错一扇门,误导许多人!例如: “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道理是否真的令人信服,能否经得起推敲? 究竟敲了哪门?我个人现在的理解是可能是李凝的门。但不管是哪扇门,我们必须弄清两个问题: 1)李凝何许人?生卒何如?2)“草径入荒园”,“荒”字何解? 为什么要关注这两个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关系到,僧到拜访幽居时,李凝是否还活着或推测出幽居是什么光景,如果人不在了或幽居不需关锁,那么也不会“敲”字更合适。从全诗来看,该诗当是言志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心态。从现有资料来说,李凝当是一个隐士,隐士对关锁门窗有什么讲究?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疑点是,后几句当是诗人寻访密友不见归途所见场景。后两句的景是寺中所见还是园中所见还是途中的见之景?是不是诗人寻隐后不遇,到寺中不能平静,或见园中荒芜,或是别的原因,让诗人产生了“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的感慨?我想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楼主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和尚开的是哪一扇门,不应只是“推”、“敲”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反映了治学态度是否严谨,教学过程中是否提倡质疑精神。 重元: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李凝是诗人贾岛的一位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但这并不影响对此诗的理解。 此诗,题为《题李凝幽居》,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叙事、写景、抒情。叙事,叙述的是诗人访问友人“李凝幽居”而未遇之事;写景,描写的是“李凝幽居”及其周围环境(前两联),以及归途所见之景(颈联),诗中之“荒”字,意为“荒野”,与“幽居”相吻合;抒情,抒发的是诗人的“幽情”(尾联)。 写夜行的,贾岛尚有《暮过山村》等诗;而写访隐者不遇的诗,诗人尚有《访隐者不遇》、《题隐者居》。《访隐者不遇》一诗脍炙人口,全诗仅四句二十个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它写诗人去山中访问一位隐者,结果“不遇”,诗中也仅是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并未交代诗人与隐者的关系,也未说明诗人此次访问的原因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题李凝幽居》也是如此。诗人知道李凝的姓名,并去访问他,可以肯定李凝是诗人的一位友人。诗人前往访问,而未遇李凝,可见诗人当时尚不知道李凝的近况,而从尾联则可推知这李凝事实上尚在人世。李凝未死,而又不在家,惟一的解释便是他云游去了,如同《访隐者不遇》中的隐者——童子之师一般。他外出了,则其“幽居”之门关了,“僧敲月下门”,也就都在情理之中了。 诗,毕竟不是科学,不是纪实文学,其内容无法也无须一一坐实。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这是诗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诗的魅力所在。这也算是我对自己前一个帖子的补充说明吧! 我的看法可能同潘先生有所不同。苏轼有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想论诗,因为论家各站在不同的立场,说着不同的话,难免会有不相同的结论的。同是老桐城的马茂元先生和朱光潜先生,照理说,他们应该有同一的声音,但是没有,原来一个是要追求“有声有色”的画面效果,一个要寻得一种贴近作者的“幽绝的境界”。 显然诗歌鉴赏要追求的是“有声有色”的画面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古代诗歌中我们所能见到的通例。但是,从追求诗歌,尤其要联系诗人贾岛的个人风格来说,欣赏者要达成一种“幽绝的境界”,似乎还很有难度的。这样一解释(“有声有色”的画面效果),也似乎淡化了作为苦吟诗人的幽寂的心灵感受;而且,也将唐代早期的诗歌与中晚期的诗歌风格与意趣相混了。所以,我们看到了画家吴冠中——从一个艺术家的眼里看到的一个更接近自然的看法。也许在这种“诗画互涵”中我们可以寻得一些解释的玄机来。 但潘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以为是极有价值的。到底是推(敲)的哪一扇门呢?我们不妨再回到诗中去看看。 如果我们循着诗人贾岛是去寻访幽人李凝的话,那么这首诗大约可以这样解释—— 我生活在一个很寂闲的环境里,平常很少有人来往。今我来到你的居所,但看到荒园寂寂,路草森森,(你这里也同我那里一样啊),我不见你的身影,但看到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你的门是关着的,我敲了几下你的柴门,只有回声,但无应声,所以就离开了。那月啊,这时正斑斑驳驳地掩映在你的门上,并照着我的身影呢。哦,那月,我还记得着的,我来的时候,经过你池边的桥时,感觉到这里与路上是很不相同了。这里石光如练,云儿移动,光影在动呢。今我来时见不到你,不过,我还会来的,我对我们私下的达成的会面决不负言的。 其实,这首诗的前四句也可以作自况,似乎这样来解释也不勉强的—— 我生活在一个很寂闲的环境里,平常很少有人来往,我的荒园寂寂,路草森森。我所居住的居所是,很少有人来我这里,与我相伴的只有那池边树上栖息的鸟儿,时常,我一个人云游于野外,明月相伴下,我独步归寺,并自掩我的柴扉。你居住的地方,过了去那石桥,就会让我感到你这里的景色与外面有很大的不同了,我看到月光在云层上移动,在池石上飘过。我今寻你不遇,但我还会再来的,我对我们私下的达成的会面决不负言的。 对于诗歌的理解,如果仅仅寻得一个“理”字,可能就会走入宋诗的路子。在“理”的面前,我们常常以为得意,殊不知这样一来,很多的诗的美就会被我们破坏掉了。我们一定还记得庄子与惠子“作游濠上”的时候,那惠子自以为逻辑的力量的强大,却不知“知鱼之乐”,假如人与人之间总是隔膜,也就无法交通;因为“移情”,于是无生命有了生命,并使世界的距离缩小了,于是我们见到了“人情化”的宇宙了。 对于朱光潜先生,对于他的那篇文章,我以为还是要从文学解会的角度来理解的。 潘志敏:“和尚敲的是哪扇门”,是寺院的大门,还是隐士李凝幽居处的大门?这个问题表面上对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没多大的作用,其实对帮助我们正确引导学生解读《咬文嚼字》一课,探究朱光潜先生是否断章取义,拘泥于这两句诗句的“推敲”。我发现不少教辅资料,也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往往误导学生!所以,我个人以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有必要的! 重元:我认为这样的讨论颇有意义,欢迎朋友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于贾岛的“推敲”我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澄清,是不是需要讨论一下? 灵汇一心:就我个人以为,还是用“敲”字好,不论是谁家门,也不说动静韵致,关键的一点他是“客”,既然是客,即使大门虚掩着,推门而入总是不好的。我们可以问一问,他进门何为?门里是否有人?其实很简单,不管哪家门,门里是否有人,只要不是自家的门,直接进入总是冒失,尤其是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况且,大门不敲总是要敲二门的,因为他进门是要找人的。 刚才我孩子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以为“敲”字破坏了静夜的意境,但还认为,用“推”总是不合理的,因此“推敲”成了斟酌炼字的同意词,就在于其矛盾难决。我以为有些道理,如果硬要搞清楚,也只是我们后来人在推敲“推敲”了,对于高中生来说,只要列出一二观点引起他们自主探究也就达到了推敲的目的。 既是诗歌,还是允许推敲推敲的。不是搞了一千多年了吗?我觉得这个“公案”不断“审”下去,还是很有意义的。毕竟,对学生来说,是很新鲜的。不断地推敲下去,其实学生就是在不断地接近我们的诗歌,理解我们的诗歌,何乐而不为呢?好比是嚼着橄榄,其实是不能充饥的,但感觉其中有无穷的滋味。我想,这就足够了。而且,我们对于诗歌的学习,往往只强调诗歌大意的灌输,而忽视学生对于诗歌的直接感受与理解。而往往在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与感受上,又不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像这个“推敲”那样,让学生有一个强烈的奇迷感。 灵汇一心:很有道理,就如会下金蛋的母鸡,让学生在这奇迷中走进诗歌。 对!这种推敲,对学生很新鲜,很有意义。看了上面的讨论,看来,朱光潜先生确有断章取义之嫌了。就原诗来看,应该敲的是李凝的门,而不是寺门。有意义的话题,学习贵在发现,上面的老师为学生做了表率。受教了!启发我——以后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来些这样的有意义有特色的“推敲”了。 灵汇一心:话题很好,也很有意义,从推敲开始,可开聊吧探究之风。 吴礼明:潘老师提供了很多资料,这里先谢谢!并谢谢灵汇一心先生!的确,“话题很好,也很有意义,从推敲开始,可开聊吧探究之风。” 不过,我还是觉得“推”字好。我们一般讲诗歌只注意其有没有“有声有色”的画面,这似乎成了讲诗的一种通病,所以我并不赞同马茂元先生的看法。讲诗歌,还是不能拘泥于个别的字句,要鉴赏诗歌的意境和味外之旨。这里只想说的是,我们要注意这位苦吟诗人“幽绝的境界”。 礼明兄,讨论很有含金量。因为讲过炼字,难免要涉及到推敲的典故。我个人一直赞成用“推”,不赞成用“敲”,原因很简单,“推”比较自然,“敲”太唐突。若以为有声方可显静,我以为是胶柱鼓瑟。这里面重要的还是语感。有网友从外围入手来探讨,未尝不是一种办法,读后很有启发。

题李凝幽居  这首诗的意思  谢谢?《题李凝幽居》(贾岛)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本文目录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阅读让生活美好五年级作文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阅读让生活更美好怎么写六年级作文什么让生活更美好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600字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文500字左右读书让生活更美好六年级作文600字阅读让生活更美好作

2024年6月25日 07:50

做纸船的方法怎么做?纸船是怎么折的

做纸船的方法怎么做?纸船是怎么折的

本文目录做纸船的方法怎么做纸船是怎么折的折纸船要怎么折纸船怎么折啊叠纸船的折法纸船是怎样折的做纸船的方法怎么做做纸船的方法如下:第一步:把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第二步:展开至第一次对折状态,然后把左右两个角分别向中线翻折。第三步:把底部长方形部

2024年4月24日 13:40

冬至的经典一句话(冬至经典语句)

冬至的经典一句话(冬至经典语句)

本文目录冬至经典语句冬至节气经典句子冬至经典祝福句子冬至的经典一句话经典暖心的冬至句子关于冬至的句子冬至经典台词描写冬至的句子一句话 冬至佳句简短冬至的唯美句子(精选16句)描写冬至时节的句子简短一句话冬至经典语句1、吃着饺子,过好日子;看

2024年3月9日 22:00

和茶艺有关的表演节目?完整的茶艺表演包括

和茶艺有关的表演节目?完整的茶艺表演包括

本文目录和茶艺有关的表演节目完整的茶艺表演包括茶艺表演的主要内容茶艺表演的基本步骤茶艺表演手法和茶艺有关的表演节目1.茶艺表演:茶艺师手捏或倒出精美的茶汤,展现独特的艺术美感。2.昆曲茶艺:将京剧和茶艺相结合,表演者身穿古装扮相,演唱京剧曲

2024年6月21日 22:40

作文美丽的妈妈四百字?我的美丽妈妈二年级作文

作文美丽的妈妈四百字?我的美丽妈妈二年级作文

本文目录作文美丽的妈妈四百字我的美丽妈妈二年级作文美丽的妈妈小学作文三年级作文怎么写作文我美丽的妈妈初三作文美丽的妈妈优秀作文关于美丽的妈妈的作文200字美丽温柔的妈妈写作文200字美丽妈妈作文漂亮的妈妈作文作文美丽的妈妈四百字 我的妈妈是

2024年3月18日 23:20

幼儿园音乐课件(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件大全(5篇)

幼儿园音乐课件(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件大全(5篇)

本文目录幼儿园音乐课件(精选5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件大全(5篇)幼儿园音乐课件大全(5篇)幼儿园中班音乐课件(精选5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课件【三篇】小学音乐课件:《一对好朋友》幼儿园音乐课件(精选5篇)【 #课件# 导语】课件制作本身就

2024年5月7日 12:10

足浴收银员一般几天学会?足浴涉黄收银员会怎么判刑

足浴收银员一般几天学会?足浴涉黄收银员会怎么判刑

本文目录足浴收银员一般几天学会足浴涉黄收银员会怎么判刑为什么足浴店一直在招聘收银员足疗店收银和超市收银哪个好在足浴店当收银员好吗足疗店前台收银好干吗足疗店收银被拘留超过15天怎么处理足疗店收银员轻松吗足浴前台收银员一般上班时间足浴收银员一般

2024年4月2日 13:40

儿童数学故事(二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_二年级数学儿童故事)

儿童数学故事(二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_二年级数学儿童故事)

本文目录二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_二年级数学儿童故事适合二年级的数学绘本故事有哪些数学童话故事有哪些一年级数学趣味故事一年级加减法数学小故事有哪些著名数学家小时侯的故事关于数学的绘本故事有哪些数学童话故事短的数学小故事【八篇】二年级数学小故

2024年2月26日 10:30

洋葱是杨宗纬的歌还是丁当的歌?洋葱的原唱是谁

洋葱是杨宗纬的歌还是丁当的歌?洋葱的原唱是谁

本文目录洋葱是杨宗纬的歌还是丁当的歌洋葱的原唱是谁丁当的《洋葱》的完整歌词洋葱歌曲是谁唱的歌词是什么丁当的洋葱MV说的是什么意思《洋葱》的原唱是谁为什么会有丁当和杨综伟两个不同的版本!洋葱是杨宗纬的歌还是丁当的歌《洋葱》是杨宗纬第一张专辑《

2024年3月23日 19:50

月圆人团圆的祝福语?月圆人团圆的诗句

月圆人团圆的祝福语?月圆人团圆的诗句

本文目录月圆人团圆的祝福语月圆人团圆的诗句中秋快乐 月圆人团圆什么意思月圆人团圆美好诗句月圆人圆是什么意思月圆人团圆什么意思上联:月圆人团圆下联:是什么月圆人团圆,下半句是什么意思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的下句是什么人圆、月圆、家团圆,下一句是什

2024年4月15日 11:10

陈启佑的作品《永远的蝴蝶》的体裁是什么?简洁的语言概括永远的蝴蝶故事内容

陈启佑的作品《永远的蝴蝶》的体裁是什么?简洁的语言概括永远的蝴蝶故事内容

本文目录陈启佑的作品《永远的蝴蝶》的体裁是什么简洁的语言概括永远的蝴蝶故事内容《永远的蝴蝶》读后感永远的蝴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永远的蝴蝶》作者是谁永远的蝴蝶的赏析语文《永远的蝴蝶》题目含义永远的蝴蝶主要内容椒什么陈启佑的作品《永远的蝴蝶

2024年5月14日 13:20

长痛不如短痛(长痛不如短痛是什么意思)

长痛不如短痛(长痛不如短痛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长痛不如短痛是什么意思长痛不如短痛下一句该怎么说女生说长痛不如短痛长痛不如短痛的意思什么是长痛不如短痛长痛不如短痛这句话什么意思爱情之中 长痛不如短痛对吗我想问「长痛不如短痛」的解释是什么 长痛不如短痛的意思 关于长痛不如短痛的意思

2024年3月5日 06:00

班上好几个男生做我的作文(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作文600字)

班上好几个男生做我的作文(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作文600字)

本文目录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作文600字我们班的男生作文我的男同桌写作文六年级我的小伙伴作文以《我们班的好多事》写作文关于我的好同桌为题写的精选优秀作文5篇我的男同桌作文500字同桌的动作描写作文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作文

2024年6月2日 06:30

天使爱美丽影评(天使爱美丽观后感800字)

天使爱美丽影评(天使爱美丽观后感800字)

本文目录天使爱美丽观后感800字急!翻译一下这个《天使爱美丽》影评!谢谢拉跪求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的法语影评,大概两分钟的样子,请附中文翻译~merci beaucoup!不需要太复杂天使爱美丽到底要讲什么,说实话所说的深层次含义没有看出

2024年3月1日 23:30

组织工作座谈会主持词结束语?教师团员自我评议【三篇】

组织工作座谈会主持词结束语?教师团员自我评议【三篇】

本文目录组织工作座谈会主持词结束语教师团员自我评议【三篇】为什么保育先于教育教师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方案组织工作座谈会主持词结束语 【篇一】   请大家坐好,现在开会。这次全县旅游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2024年3月12日 18:10

成语炜疾忌医跟哪个医生有关(典故“讳疾忌医”中这位名医是谁)

成语炜疾忌医跟哪个医生有关(典故“讳疾忌医”中这位名医是谁)

本文目录典故“讳疾忌医”中这位名医是谁哪些人物与成语故事为疾忌医有关的是谁成语“讳疾忌医”所说的医生是成语“讳疾忌医”中的医生说的是我国古代哪位名医讳疾忌医与谁有关(讳疾忌医与谁有关)讳疾忌医成语故事_成语“讳疾忌医”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2024年3月11日 03:50

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本文目录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立春节气的传统活动及寓意立春当天有什么习俗关于立春的民间风俗有哪些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1句芒神2、鞭春牛3、咬春4、祭祖5、躲春5、躲春。1句芒神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

2024年3月22日 21:30

谁能帮我提供有关档案管理学的知识?档案学专业学什么

谁能帮我提供有关档案管理学的知识?档案学专业学什么

本文目录谁能帮我提供有关档案管理学的知识档案学专业学什么档案管理类专业好吗档案学变成了热门专业吗档案管理专业学什么图书档案管理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档案管理学从研究范围上可分为请问档案学主要学什么档案学与档案管理学的区别泪求帮忙!!

2024年6月25日 11:20

一只乌龟坠入河中(脑筋急转弯:一只乌龟掉入水中,另一只也掉入水中(打一种花))

一只乌龟坠入河中(脑筋急转弯:一只乌龟掉入水中,另一只也掉入水中(打一种花))

本文目录脑筋急转弯:一只乌龟掉入水中,另一只也掉入水中(打一种花)乌龟放生到河里会淹死吗把小乌龟扔到河里会不会淹死长江河一只龟向我游来,被我抓到,有什么预兆唐僧师徒被通天河老龟扔下河,为何孙悟空没有去报仇乌龟五楼坠下怎么办乌龟从高处摔下会死

2024年3月3日 20:40

小学生作文春节300字(春节四年级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春节300字(春节四年级作文300字)

本文目录春节四年级作文300字小学生过年作文300字【二十篇】小学生我的春节趣事作文300字【5篇】小学生庆祝春节的作文300字(精选5篇)小学二年级春节的作文300字小学写春节趣事作文300字5篇小学三年级作文过春节300字左右(十五篇)

2024年4月14日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