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的故事(关于贾岛的小故事)
本文目录
关于贾岛的小故事
关于贾岛最出名的就是推敲的故事了。
推敲的故事,是发生在他当僧人的时候。那时候的他,还是在云游四方的哇。那是一个夜晚,他坐着自己的小毛驴,在路上缓缓的行走着。突然间走到一户人家,于是便诗性大发,创作了一首诗。可是在创作完之后,他读了几遍之后发现,有那么一个字,总好像在牵绊着自己似的。
于是他又坐着自己的毛驴继续的往前走,就在他往回走的时候,他撞上了坐着官轿里面的韩愈。在古代,官员或是帝王出行,平民百姓都是要纷纷让路的。因为想得太过于入迷,他竟然忘了让路,正好迎面撞上韩愈以及他的随从。坐在轿子里面的韩愈,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便打开轿子的窗帘,探着头看了看外面。
随从大声训斥着贾岛,韩愈下了轿子,去询问了一下情况。得知是因为在想一个字而觉得苦恼,从而忘了自己走在路上。韩愈听到是为了想一个字,顿时便来了兴趣,于是便向贾岛进一步询问是为了探求那个字。
贾岛将自己所做的诗,告诉了韩愈,说明了自己在推和敲之间的犹豫不决。那个时候,韩愈的才学也是人人都知道的,他想了一会,便告诉韩愈。这里的话,他觉得用敲字更好,这里因为夜深了,用—敲字更可以体现出夜深人静的寂静。
贾岛得到了韩愈的指点,突然之间明白了许多。同样,韩愈也因为贾岛的诗作,开始对他有了欣赏,在一些方面帮助他。随后贾岛还俗之后,在韩愈的指点下,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屡次三番的失败,但是,后来也终于有了成就。
***隐藏网址***
扩展资料:
推敲原文如下:
题李凝幽居
唐代: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僧敲月下门全诗典故
【作品原文】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作品典故】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作品简介】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五言律诗作品。
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词句注释】
⑴李凝:诗人的友人,也是一个隐者,其生平事迹不详。
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⑶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⑷池边:亦作“池中”。
⑸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⑹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⑺去:离开。
⑻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作品译文】
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
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名家点评】
《鉴诫录》:(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俄为宦者推尸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韩(愈)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与岛并辔语笑,同入府署,共论诗道,数日不厌。
《瀛奎律髓》:此诗不待赘说。“敲”“推”二字待昌黎而后定,开万古诗人之迷。学者必如此用力,何止“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耶?
《唐诗品汇》:刘云:“敲”意妙绝,“下”意更好。结义又老成。
《批点唐音》:此篇典重,亦少优游,可入中唐,韩公眼力不差。于此见古人之心不遗片言,又见其沉思苦索,非徒诳俗而已也。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浪仙诗闲静自是本色,以有意无意求之,此较厚重耳。
《诗薮》:如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虽幽奇,气格故不如“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也。
《唐诗镜》:三四苦时呆,绝少生韵,酷似老衲兴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次联幽然事,偶然意。唐汝询云:“僧敲”句因退之而传,终不若第三联幽活。起联见李凝独往沉冥。中联咏幽情幽景,妙。结言己恋恋有同隐之志。
《姜斋诗话》:“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他人之说梦,纵令形容酷似,何似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
《唐三体诗评》:五六亦百炼苦吟而得。直是深山写幽趣,乃觉应接不暇。岛栖,月上,起“去”字;五六徘徊不舍,起“来”字。将他人顺叙语倒转说。
《围炉诗话》:“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得幽居出。
《唐律消夏录》:上半首从荒园一路到门,情景逼真。“暂去”两字照应“月下”句,亦妙。可惜五六呆写闲景,若将“幽期”二字先写出意思来,便是合作。
《网师园唐诗笺》:刻画尽致(“鸟宿”四句下)。
《历代诗发》:脍炙人口久矣,读之光彩如新。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池边树”,“边”,集作“中”,较胜;《诗人玉屑》引此亦作“中”。“池中树”,树影在池中也。后人不解,改作“边”字,通句少力。纪昀:冯氏以“池边”作“池中”,言树影在池中,若改作“边”字,通句少力。不知此十字正以自然,故入妙。不应下句如此自然,上句如此迂曲。“分”字、“动”字,着力炼出。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二句本佳,亦不在“推敲”一重公案。(“鸟宿”二句下)。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推敲的故事
1、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2、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3、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4、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贾岛的诗僧敲月下门典故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推敲的主要内容
推敲是关于诗人贾岛和韩愈的一个典故。贾岛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韩愈对贾岛说:“用‘敲’字好。并告知原因,两人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
作品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做“敲”,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伊,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俄左右拥至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作品译文:
贾岛初次去科举考试,在京城(贾岛即兴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这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会儿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游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成为了普通人之间的交往。
扩展资料:
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朝代】唐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贾岛推敲的故事是怎样的
《贾岛推敲》文言文原文为: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翻译过来是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扩展资料:
推敲这个词就是源于贾岛推敲的典故,推敲就是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斟酌、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贾岛推敲的故事 关于推敲的故事讲解
1、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3、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 4、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本文相关文章:
儿童数学故事(二年级数学小故事100字_二年级数学儿童故事)
2024年2月26日 10:30
更多文章:
同学聚会申请书怎样写、要范文?中国公文网与大秘书哪一个更实用
2024年6月11日 18:40
春去春又回来(春去春又回来,花谢花又开····是那首歌里的歌词啊)
2024年4月15日 16:40
小伙伴离别赠言合集大全?作文《再见,我亲爱的小伙伴》300字
2024年6月9日 19:30
同一天生日的夫妻,同一天生日的情侣有什么利弊?同一天生日的人叫什么,遇到相同生日的人好吗
2024年4月12日 19:00
高考前给儿子了一次(高考前,妈妈给高三儿子写下这封信,网友怒了)
2024年5月3日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