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本文目录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 逄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的古诗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是什么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内容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赏析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和意思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谁
- 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 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 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赏析】初一看,刘长卿这首五言绝句是一幅“风雪夜归人”的画图。前两句是一组静的景物,日薄西山,苍山隐隐,半山腰闪出茅草的房屋,一片萧疏凄凉的景色。画面中心是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向茅草屋慢慢移动着,透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况味。而后两句是一组动的画面,天色漆黑,风雪交加,犬吠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诗人被主人迎入柴门。“归”字用得很妙,有宾至如归之感,日暮途穷,继之以风雪,极尽旅途之苦,风雪中得入柴门,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这首诗有以下几个写作特点:1、写作次序由远及近,由近及人,由疏到密。通过对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风雪系列铺陈,表达旅人投宿的喜悦,层次分明,层层递进,点明主题。短少的20个字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都交代的很清楚。2、采取白描手法,对色彩的描绘,用日暮,表达天快黑了。苍山是指灰白色的山。作者是在芙蓉山一带,因为下雪投宿。而苍山应就是芙蓉山的一脉,这个芙蓉山在湖南宁乡,但也不一定是确指,或泛指苍白色的山。白屋,故言之是在风雪中隐约看到的茅屋。风雪,当然是白色的。这些色调都显得苍白、淡远而萧瑟。3、声音描摹,赶路的呻吟声,犬叫声,风雪声,还有作者的呼唤声,主人家的迎客声,这些声音好几种都在诗外,仿佛听到似的,但隐又在诗中,属象外之象。4、有静有动,静动结合,以动写静,以静衬动。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写静态的景象。柴门闻犬吠,是动态的景物,风雪夜归人看似静,实则动,静中有动。5、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方法。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驭下来加工,提炼取舍,虚实相生成为诗词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苍山为虚景,白屋为实景,柴门为实,犬吠为实,风雪为虚,归人为实。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赋陈为实,起兴为虚。相互映衬,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思想。6、采用了衬托的方法。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从而突出所咏的重点。如:用绿衬托红,绿叶把红花衬托得更加鲜艳美丽。前两句的意象之间是正衬,衬托出一个萧瑟凄凉贫寒的景象。后两句又是反衬,以动景狗叫反衬日暮黄昏的寂静。7、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方法。这种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表现了荒凉,风寒,贫穷的景象,其实都是在渲染作者贬谪路途中的悲惨凄凉的心情和处境,也叫借景抒情。第三句写柴门狗叫,以荒郊野外狗狂叫体现作者处境的悲凄,实际写沦落天涯无处寄托的复杂心情。第四句,风雪夜归人,主人迎接客人,反客为主,作者又转为喜悦的心情。看似写景,实为写情,以哀景来表达乐情。全诗是一个画境,描写出一个“象”,而诗人的“兴”就是画面中寓含不尽的韵味。如题为“宿芙蓉山主人”,但主人并未在画面上出现,而是从“风雪夜归人”的画面上透出主人的好客之情。诗人就是通过“夜归人”刹那间的感触,来写主人的善美心灵。旅途的艰难,仕途的坎坷,风雪严寒,世态炎凉,而在萧条的山庄,白屋人家却保留着这美好的情谊,这才是诗人的“兴”之所在,整篇饱含着含蓄蕴藉的不尽韵味。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上述几种方法在诗词创作中经常运用,但手段方式都是为内容服务,为主题思想而服务的。这就叫诗意蕴藉,意境隽永,含蓄有余,蓄而不露,比物以意,诗以言志,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作者介绍】 刘长(zhǎng)卿(718年—790年),字文房,祖籍宣城,家居洛阳。唐朝时期大臣、诗人、儒客大家。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授监察御史,迁长洲县尉。大历年间,出任江淮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坐贬睦州司马。刚直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逄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的古诗
《逄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古诗。
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翻译: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刘长卿的相关内容:
刘长卿出身于官宦人家,年轻时在嵩山读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刘长卿高中进士,后两遭贬谪,第一次于至德三年(公元758年),因事入狱,被贬南巴(今广东电白)。第二次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被贬睦州(今浙江杭州淳安)司马。刘长卿长于五言和七律,是唐代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年-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是什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如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赏析: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10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入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内容
译文及注释
译文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逢:遇上。宿:投宿;借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日暮:傍晚的时候。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犬吠:狗叫。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出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1、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2、译文当暮色降临山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孤零零。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3、赏析这是一首诗,也象一幅画.全诗仅以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这首诗的遣词造句颇见功力.用苍山对白屋,山是苍色,屋是白色,二者遥相映照,便构成一个银白苍茫的世界.再以远和贫真(这里的贫是少、乏的意思)来点出眼前的空旷浩茫,这就准确地表达了从远处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门和犬吠.既照应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别是句中一吠字,响亮有声,划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宁静,唤起了寂寥群山的回响,给沉睡的郊野带来了生气。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诗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对这首诗的词句释义和意境理解,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而情非直抒、事不明写,这给解读带来难度,歧义难免,多解必然。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翻译】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赏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夜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诗和意思
全诗意思:暮色降临山色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原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出处: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扩展资料就写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而实际听到的当然不只是犬吠声,应当还有风雪声、叩门声、柴门启闭声、家人回答声,等等。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刘长卿。
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简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二、作品原文及译文
作品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白话译文: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白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归宿的家人回来了。
三、文学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练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
柳长卿:传世才子与卓越文学创作
一、柳长卿人物生平
刘长卿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积学以备举业,然屡试不中。玄宗天宝八载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
至德二载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
后贬任睦州长史,其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建中元年,任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
二、作品一览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 芙蓉山:今湖南桂阳,宁乡等地均有芙蓉山,未知实指何处。 白屋:如茅屋。多指贫民住的简陋屋舍。 【赏析】: 暮色苍茫,山路漫漫,天寒地冻,茅屋的主人听见柴门犬吠声,出来一看--风雪之夜有人来投宿;而旅客听见柴门犬吠声,喜出望外--风雪之夜有处可投宿营。这是"五言长城"刘长卿描绘的一幅"寒山夜宿图"。诗中没有明写人物,却感到其人呼之欲出,没有直抒怀有情怀,但觉得其情动人肺腑..
更多文章:
网络营销外包好不好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公司的网络营销推广不是很好,可以外包吗
2024年4月29日 10:00
大三那年我有了个7岁的儿子(《大三那年我有了个七岁的儿子》中明明最后到底怎么样了啊)
2024年6月12日 23:20
拍手歌课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拍手歌》教案设计)
2024年5月22日 10:40
十九届五中全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调研工作会议是干嘛的
2024年6月20日 14:00
郑州暴雨引发意外事件致两人死亡(郑州暴雨突至引发意外事件,致两人死亡,暴雨天气该防范什么)
2024年3月28日 22:20
怎么18和谐进不去了啊我上一晚上都没进去,是不是封了啊?18x动漫是什么
2024年6月16日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