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功勋》的观后感
本文目录
《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肯定有不少东西可以分享,这时候便可以写一篇 观后感 来记录我们的心得感悟。看完电视剧《功勋》,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功勋》观后感1
在刚刚曝光的定档预告片中,伴随着张富清(郭涛饰)“那些年,我就是跟着那些党员,我看着他们,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沧桑有力的画外音,八位主演饰演的功勋人物依次现身,他们是在不同行业领域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画面在稻田、山间、医院、战场、实验室等不同场景切换,一段段往昔的峥嵘岁月就是对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品格的生动记录和诠释。
“点了头,那就得一辈子默默无闻,放弃以前那所有所有的荣誉。”在奋斗的路上,他们或许放弃了荣誉、战功、甚至身份,但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他们用一颗颗执着的心,无悔着自己的忠诚。一心扎根田野的袁隆平(黄志忠饰)发出“我还是会选择把秧苗插到田里去,不管明天迎接我的是什么命运”的。“不修好这条路啊,我是不会走的。”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富清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到贫困地区工作,奉献一生,深藏功与名。“就是一心想让姐妹们挺起腰杆,活出个人样来。”率先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申纪兰(蒋欣饰)用她朴素的愿望铸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里程碑。“这么大的事,需要好几年的试验时间,几个亿的代价,如果错了呢?”孙家栋(佟大为饰)、黄旭华(黄晓明饰)、于敏(雷佳音饰)等科研工作者用严谨和执着推动祖国的科技水平迈上新台阶。执着于抗疟研究的屠呦呦(周迅饰)从来没有被挫折打垮过,多年来在医学领域深耕不辍。李延年(王雷饰)“们”用他们在战场上的流血和牺牲换取了如今的安定和岁月静好。
预告片结尾,李延年发出的呐喊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们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因为他们,中国人不再饿肚子;因为他们,中国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为他们,中国人过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是他们的永不言弃才换来这无数个感动瞬间,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功绩!
《功勋》观后感2
《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现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的……”。声誉卓著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郑重作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先辈的功勋早已密不可分地融进了祖国的山河、融进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今天,连续剧《功勋》迎来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功勋》观后感3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观后感4
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了它第72个生日。经过72年的风风雨雨,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母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还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但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国庆期间,我就观看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功勋》。剧情主要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每集的电视剧开头都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就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先锋们,无所畏惧,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们等等中国人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才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的1~6集讲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连的指导员,他不仅聪明还很勇敢。七连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基本上全是指导员李延年指挥的!有这么一场战斗,七连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个人。他们弹尽粮绝,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枚手榴弹,在准备进行最后的战斗时援军来了,最终把敌人打了个屁滚尿流。
看完这部剧让我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也让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先辈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功勋》观后感5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功勋》的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功勋》的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功勋》的观后感1
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了它第72个生日。经过72年的风风雨雨,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母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还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但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国庆期间,我就观看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功勋》。剧情主要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每集的电视剧开头都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就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先锋们,无所畏惧,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们等等中国人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才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的1~6集讲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连的指导员,他不仅聪明还很勇敢。七连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基本上全是指导员李延年指挥的!有这么一场战斗,七连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个人。他们弹尽粮绝,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枚手榴弹,在准备进行最后的战斗时援军来了,最终把敌人打了个屁滚尿流。
看完这部剧让我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也让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先辈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功勋》的观后感2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的观后感3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1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1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3
《功勋》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题、组织创作的一部重大现实题材作品,今日正式宣布定档。该剧将于9月26日在上海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黄金档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三家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此次曝光的还有定档预告和人物系列海报。
《功勋》是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该剧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将首批八位功勋人物的人生华彩篇章与共和国命运串联起来,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
《功勋》集结了全国一线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由导演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单元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李修文编剧,王雷主演;《于敏》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黄旭华》单元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张富清》单元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申纪兰》单元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屠呦呦》单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袁隆平》单元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
不同于以往的单元剧,《功勋》摒除了“人物传记”的惯用叙事手法,集中阐述八位功勋人物取得成就时的高光时刻。八位主人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性格也不尽相同,不同导演的拍摄风格各异,多元丰富,但都将带给观众同样的情感冲击。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4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5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电视连续剧《功勋》观后感
《功勋》观后感篇一:《功勋》观后感“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功勋》后,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为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而热泪盈眶,并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有这样的英雄前辈而感到自豪。剧中,无名英雄于敏有许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首先,爱国主义精神在于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隐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国留学的选择题摆在于敏面前时,于敏说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于敏断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打算,选择了条件异常艰苦的氢弹研究,以史为鉴,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他的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其次,于敏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品质让我不禁感慨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崇高品性。正如于敏的妻子玉芹说的:“他将一生奉献给国家,我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是于敏的家国情怀,是大奉献。在与科研战友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中,他与战友团结协作,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纵使条件艰苦,他们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剧中,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是于敏将家里妻子为他和孩子准备的鸡蛋拿出来,用作奖励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二是于敏与陆杰的战友情,他们相互挑战、相互激励,而后,相互扶持,这种情谊,着实让人动容。最后,作为一名学生,观看了于敏为科学献身的示范后,我深受触动,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终相信科学,敢想敢干。他说道:“搞科研,搞理论,讲的是实事求是。搞科研,需要灵感,不是蛮干。”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实践。正是由于这般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我国氢弹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其中,戒骄戒躁,做真正的研究。忠孝最是难两全,隐姓埋名数十载。无名英雄于敏,是国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辈之幸。无论条件如何,他始终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辉照亮未来的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应该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范文(精选10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观看《功勋》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1
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了它第72个生日。经过72年的风风雨雨,励精图治。我们的祖国母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还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太平盛世,但这样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国庆期间,我就观看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功勋》。剧情主要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每集的电视剧开头都有这么一句话:“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就是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先锋们,无所畏惧,英勇杀敌的战斗英雄们等等中国人团结一致,目标一致,才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视剧的1~6集讲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连的指导员,他不仅聪明还很勇敢。七连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基本上全是指导员李延年指挥的!有这么一场战斗,七连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个人。他们弹尽粮绝,每个人都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枚手榴弹,在准备进行最后的战斗时援军来了,最终把敌人打了个屁滚尿流。
看完这部剧让我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也让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这些先辈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话: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学习,努力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2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3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功勋》终极预告片由袁隆平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坦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那些一片丹心为祖国的人,他们的梦想起点在哪里?在曾经不为外人道的奋斗征途上,他们为追梦付出了什么?而当梦想看似不可及时,又是怎样的信念支撑他们不言放弃、矢志不渝?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
预告片里,孙家栋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
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屠呦呦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
他们身上,还闪烁着中国科学家“心中有国家、造福无国界”的大爱情怀。追梦的路上当然不可能一片阔野坦途。“咱们都做了3864次测交了,可这问题出在哪儿啊,还是说杂交水稻的研究本身就有问题?”有人问袁隆平。“每个零部件看上去都没问题,为什么凑到一起就出故障了?”这是孙家栋亟待解答的难题。
面对“中国医药学是伟大宝库,这个容不得咱们质疑怀疑”的观点,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就不应该有禁区。”于敏坚信:“爱因斯坦在和玻尔的论战中都犯过错,科学不相信权威,科学只相信真理。”如果说,赤诚与奉献是功勋人物的人生信条,那么讲求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便是他们的笃定信念。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梦想,功勋人物鞠躬尽瘁、从不计个人得失,正如预告片里张富清说“组织让我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为了藏不住的真理,功勋人物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就像预告片里黄旭华说“我相信我的计算,如果错了,我负全责”。“经过失败,我们会变得更聪明,也会更加强大。”“我相信,未来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是成功只需要一次。”终极预告片将功勋们掷地有声的话一一道来。
在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缔造者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4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5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6
郑晓龙团队全景式还原抗疟之路
在研究过程中,屠呦呦和课题组的同事曾多次就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但屠呦呦直言:“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不管是从中药店买的药材,还是野地里长的植物,不管是水煎还是绞汁,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在编剧王小平看来,屠呦呦是个非常直爽的人,她极其专注于她的研究,所以不那么在意人情世故,“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种透明充满了朴素的可爱”。
在很多观众眼中,郑晓龙与王小平出品必属精品,《甄嬛传》《芈月传》等热门佳作都由夫妻俩联袂打造。而这次拍摄《屠呦呦的礼物》,郑晓龙团队更是匠心雕琢,力求品质。他坦言:“越是对细节的专业,越能让观众感受到情节的真实。”为了追求这份真实,郑晓龙团队查阅数以千计的中医古籍和原始中药记载资料,跨越上千公里,辗转北京、海南省陵水县、浙江省宁波市等地,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场景,改造危楼,力图以1:1的比例,全景式复原屠呦呦当年的工作场景。
修复改造的过程极其琐碎复杂,难度最大的当属该剧的核心场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因为它属于危楼,我们要从结构上真实地还原,工程量极大。”制片人敦淇说道。为此,剧组在密云老厂房的`基础上耗费50天时间完成了中药研究所的改造工作。为了找到屠呦呦团队萃取青蒿素需用的7个大缸,道具组几乎跑遍了中国各省市的大小市场,终于在宁波市象山县找到了当地人腌制白菜的7个大缸。而在拍摄地海南,剧组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由于山路崎岖,汽车无法到达取景地,在交通受阻、人力有限的艰苦条件下,剧组依靠人工搬运,将所有的设备器材扛到取景地,重新搭建越南军队野战医院和试药基地。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7
在观看电视剧之前,同学们对“共和国勋章”的概念不是很清楚,而《功勋》作为现实题材类电视剧,将八位伟大而又平凡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娓娓道来,通过截取这些人物的不同人生阶段,向同学们展示了他们拼搏奋斗的一个个高光时刻。
每个人是平凡的,但又可以是伟大的。每个人是普通的,但不普通的功勋也正是由普通的人缔造的。一个个简单的故事,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最终汇聚成了一幕幕催人奋进的主旋律,激励着大家努力前进。
在观看电视剧之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这些时代最闪耀的星致敬,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不怕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著精神,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
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生在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人人争做英雄,英雄才能不断涌现。今天,我们以这些时代之星为荣,明天,我们将会成为新的时代之星,用自己的热来回馈社会,用自己的光芒来照耀祖国!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8
从《暗算》开始喜欢上了钱之江,也喜欢上了柳云龙。《功勋》刚一“亮剑”就开始“追砍”了,可惜有多少期待就看到了多少失望。老实说,军事和情报什么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发烧友”,所以技术细节上的漏洞我也就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是稍微用逻辑的思考就能发现太多的漏洞,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功勋》一片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其中鬼子配角的设计和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品出了些味道。《功勋》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非典型性”鬼子和“非典型性”鬼子军队。《功勋》里的鬼子不再是老电影里那种满脸横肉,满嘴“死拉死拉的”的“典型性”的符号化的鬼子形象。而变成了“每天都想着赶紧结束战争,随时打算回家,夹在各方势力之间左右为难,靠着鸦片烟麻醉自己”的迟田少佐;“除了想着为天皇玉碎,还惦记着惠子小姐,极度冷酷,又有些柔情”的黑木少佐;就连东林炮台的小鬼子也不是那种坏的没点“人气”的样子,居然也具有了一些“知恩图报,懂得感激”的“优点”。这些复杂的带着“人味儿”的鬼子形象为《功勋》增色了不少。而“除了惦记着敌人,也惦记着自己人,老想着背后给别的部门下刀子”的“官僚化”的关东军司令部,也让人看出了一些别样的风味。
当然,最让人受用的还是结局的.设计,看似有些“荒诞”,因为英雄既没有抱得美人归,也没有批红花骑大马,在人民的欢呼中与政委热烈拥抱。而是在老百姓的痛骂中跟着“敌人回国了”,提着脑袋打鬼子,到了到了却成为鬼子的一员,跳进黄河也洗不成“中国人”了。这种有些悲凉的结局在最后给了人久久不能散去的回味,就像是扎在心里的一根刺儿,说起来不疼,但是却总也忘不掉。
令人回味的配角、漏洞的剧情、意味深长的结局。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9
《功勋》在祖国72岁生日期间播出,意义非凡,它在告诉我们,经过了72年风风雨雨,今天中国的强大与繁荣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个李延年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于敏和黄旭华们用智慧拼搏出来的,是像有张富清这样基层干部,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争取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不管是李延年还是张富清,不管是于敏还是黄旭华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尽忠,为前辈尽孝,为人民服务。
我们从李延年身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枚枚军功章,而是他那种为了新中国“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精神,和气壮山河英雄气概。
我们从于敏身上读懂了,体现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要实现人生价值就要不断地砥砺前行,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从张福清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众多优秀品质。他不畏牺牲,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他可以挺身而出,不惧生死,奋勇杀敌。他不争名夺利,告别军旅退役转业时,他不恃功而傲,主动要求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地区奉献一生。
我们从黄旭华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讲真,《功勋》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我们都知道,“共和国勋章”,是以共和国的名义对英雄与先锋致以的最为崇高的敬意,也是为了提醒我们不忘过去,不忘勋章背后的巨大贡献与艰苦付出。《功勋》以写实的手法,彰显着功勋们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与情怀。作品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表达,在每个单元剧中,用独特的人生“切片”展现英雄与先锋的高光时刻,让这些在国家史册上闪闪发光的名字走向普通大众。想到他们就令人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这才是真正中华脊梁!
观看《功勋》的观后感 篇10
周迅连走路拿包都越来越像屠呦呦
齐耳短发,带着一副棕色框架眼镜,走起路来从不看人,出门总忘带钥匙,周迅演绎下的屠呦呦喜怒不形于色,独来独往,看起来有些呆呆的,但对青蒿的研究却极其认真。导演盛赞周迅道:“我觉得周迅天生是做演员的料,塑造能力极佳,她像进入到这个人物里一样,连走路拿包的样子都越来越像屠呦呦。”
尽管已经拿遍了各类演技大奖,但与屠呦呦这个角色的相遇却让周迅犯了怵。“当时小平老师和晓龙导演说想让我来演屠呦呦,其实我是很紧张、压力很大的,因为我对那个世界不太了解,尤其是实验部分,虽然请教了专业的老师,但由于熟练性不够,专业度和准确度要时刻依赖专家从旁指导。”为此,在拍摄前,周迅特意去拜访屠呦呦并和屠呦呦的同事们聊天,寻找共通揣摩角色。“我和屠老师的性格是有相像的地方,她钻研医学,我钻研表演,所以这么一转换,我就摸到了一些门路。”
在周迅眼中,屠呦呦是个非常冷静的人,没有太多的情绪表现,所以她刻意将屠呦呦的这一特质放大。有场戏讲述屠呦呦所在的实验室意外着火,“523”课题组前期的实验成果在这场大火中毁于一旦,一向情绪稳定的屠呦呦哽咽地说:“我对我们‘523’项目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有过各种各样的设想,唯独没有想过会着火,其实火灾不是问题,火灾反而对我们是个提醒,提醒我们……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醒我们对青蒿的提取工艺还有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
这场戏周迅含泪演绎,隐忍得让人心疼,仿佛让观众看到当年那个坚毅且内心极其强大的屠呦呦,虽心有不甘,但依然带领着团队勇往直前。
屠呦呦的真实感,来自于她那种投身于事业后纯粹的使命感。她毅然决然的勇气,让人不得不为之敬佩。
;《功勋》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功勋》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勋》观后感 篇1
《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现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的……”。声誉卓著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郑重作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其实,先辈的功勋早已密不可分地融进了祖国的山河、融进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今天,连续剧《功勋》迎来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
《功勋》观后感 篇2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功勋》观后感 篇3
《功勋》不仅是一组赞美诗,还是一道思考题。剧中弘扬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穷且益坚的精神底蕴。穷且益坚不易,达而益坚更难。
昨晚,电视剧《功勋》圆满结束了全部八章。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国”主题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对2019年9月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的响应,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时为新中国英雄立传之作,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启程处写给中华优秀儿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功勋》的底蕴和寄托就在于此。
中华民族历来崇仰英雄,中华儿女历来崇尚英雄。看《功勋》不禁会想到鲁迅先生曾写下的铿锵之语——“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大禹治水神话的代代传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来为苍生起、为天下安、为民族兴旺、为国家富强而忘我奋斗的人们,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先锋、时代的英雄。
《功勋》观后感 篇4
《功勋》绝对是近几年主旋律剧目中的佼佼者。自开播起,就掀起了一片叫好声。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八个单元故事,每一个单元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申纪兰单元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那个质朴、热情、能干、胆大同时赋予时代感召力的功勋女性的事迹令人感慨万千。
《申纪兰的提案》单元即不落俗套,引人入胜。初嫁人妇的申纪兰面对村里男人去打跑返乡团而庄稼无人收割的节骨眼,毅然决然地带领全村的姐妹们一起下地干活、收割庄稼,保住了全村人的口粮。看到西沟村的.群众朝不保夕的生活状况,她把自己的纺花技术传授给姐妹们,自己亲自去县里凭借高超的纺花技能争取到纺花任务,带领姐妹们纺花换小米,向妇女解放迈进了积极一步。正如李队长所说“前方流血打仗的是战斗英雄,后方流汗的是劳动英雄”,从她担任西沟村妇救会主任起,这个有担当的人物形象愈发鲜活起来。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学认字、写字到在李队长指导下帮她接生,到她可以接过接生的衣钵,申纪兰在鼓励西沟村群众打破传统偏见的同时,也在不停提升自己。经历了风雨才能见彩虹,申纪兰后来说“女人不是天生生娃的,新社会男女都一样,女人就该走出家门,男人能干甚咱女人就能干甚”。最可喜的是这次身边的姐妹们不再半信半疑,而是欢喜地赞同地一致点头!
从下地干活到纺花组再到妇救会,《功勋》以递进式的语态塑造申纪兰先锋人设,她犹如时代的火炬手照亮了千千万万暗夜中内心挣扎的旧社会妇女,在黎明之前拧成一股绳地奋勇向前。申纪兰是一个时代的功勋之臣,但她又不止在那个年代,在我们繁华盛世,更需要她这样像光一样的火炬手,她是如此鲜活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善良、执着,有自己的彷徨、痛苦,但更多的是勇敢、担当。新时代呼唤更多这样的火炬手,指引我们继往开来,在盛世繁华的路上勇往直前。
在单元片尾,看到现代女性就业率、女研究生占比、平均寿命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不由得泪湿眼眶。这是很多女性先锋一步步斗争起来的,她们敢于冲破偏见,闯出不一样的天地,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们更要挺起腰杆,要有自豪感,有勇气向不平等说不。申纪兰带领西沟姐妹们走出的一小步,就是全国女性向前迈进的一大步,在此向所有为男女平等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功勋》观后感 篇5
《功勋》是我的朋友推荐的一部电视剧,由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真实故事改编,6集讲述一个人物故事的拼盘剧。分为八个单元:《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剧集短小精悍,人物真实事迹感人,主角配角表演到位。
我很喜欢的《于敏》单元,它一开始就展现了于敏的一个选择。于敏放弃了准备很久的出国留学机会,加入氢弹研究小组。当时,选择做研究意味着隐姓埋名,无法正式介绍自己职业,甚至对家人都要严格保密。而关于氢弹研究,当时没有资金用于实验,要从理论开始一点点摸索。于敏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摆脱美国期刊误导,建立我国自主的氢弹理论模型。克服恶劣的环境安排氢弹制造、各种数据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包装氢弹试验顺利进行。然而在最终第一颗氢弹成功引爆后,满街红旗飘扬,人们欢呼雀跃,锣鼓喧天地庆祝时,于敏却因为保密原则无法和妻子孩子分享他的自豪和喜悦,让人破防。我国当时的科研工作者就是凭着对祖国的满腔热爱,才让我国科技一点点追赶美苏大国,直到今天!
后续印象很深的是周迅主演的《屠呦呦》单元。二十世纪60年代,疟疾横行。国内外均无针对疟疾的有效药。此时,屠呦呦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所“523”课题组组长,攻关目标是抑制抗疟药物头号种子常山碱的毒副作用。然而此研究进展并不乐观,屠呦呦主动提出更换思路,寻找其它有效的抗疟新药。屠呦呦从民间收集针对疟疾的各种偏方,逐一筛选验证,终于找到青蒿。再从青蒿分离提取无毒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经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青蒿素对抗疟疾有效且无毒副作用,完成了国内抗疟疾药物从零到一的转变。屠呦呦凭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坚持,在医学上有所突破,获得传世功勋。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发现是热爱在支持他们不断前进。热爱让他们克服现实的恶劣条件,甘愿隐姓埋名,一直默默付出,不断努力,将个人梦想与国家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不断思考创新,最终在平凡中成就伟大。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热爱自己的工作,主动对问题进行复盘,不断充实自己,一步步变得更好,为公司、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电视剧《功勋》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1
袁隆平,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平,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平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1978年,袁隆平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平,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平身上,懂得了平凡与伟大的关系。
这也是校友袁隆平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2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
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3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_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4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位解决了世界十几亿人粮食问题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模样呢?究竟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我很想一探究竟,弄个明白。
闻名不如见面,袁隆平爷爷满目慈祥、平易近人,脸上布满沧桑,额头满是皱纹,似乎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经历肯定不平凡,也看得出他经历了一道一道的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从他的讲解中可以略窥一二:1953年,袁隆平爷爷大学毕业,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坚持了六年时间才找到了培育杂交水稻的突破口。十三年过后,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人生到底有几个十三年啊!只有坚持自己理念的人,不断的坚持走下去,才能取得胜利。
从袁隆平爷爷坚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超级杂交稻一定会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某年9月19日,他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整整30年啊!袁隆平爷爷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之下又坚持了30年,超级杂交稻研究又胜利了。毕生梦想消除饥饿,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坚持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此行我收益很多: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坎坷崎岖,要想取得成功和胜利,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5
“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的袁隆平离开了,享年91岁。巨匠陨落,举世哀恸。他的辞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之脊梁”,必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电视剧《功勋》观后感6
近日,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也被一些人认为文章意指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分夸大,掩盖了其他科学家的光芒。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可以说家喻户晓,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可以说袁隆平“誉满宇宙”,他是中国科学家中最耀眼发光的学术明星。一提起水稻,必提起袁隆平,一提起有关粮食安全吃饭问题,都会谈起袁隆平贡献。但最近社会也出现了部分质疑袁隆平的声音,从“海水稻”到暂时遗忘袁隆平,说袁隆平其实没有那么神,贡献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袁隆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他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学家,特别是明星科学家。
毋庸置疑,袁隆平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是中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代表,兢兢业业,刻苦攻关,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尊崇袁隆平,其给大众的形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是农民科学家。但也不能否定,现在的舆论宣传也将袁隆平有些神化,将他由扎根大地的农民科学家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海水稻”让人想象利用海水可以种植水稻,不仅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还能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中国人的饭碗是袁隆平打造的”,等等,相信这个结论袁隆平也不会笑纳,也不是袁隆平原意,是我们的宣传出现了误导,将袁隆平神化,在此背景下,出现《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类似的文章,并不是对袁隆平的诋毁,而是一些爱护袁隆平的人不想让袁隆平离我们太远,不想让袁隆平变成神,想让袁隆平回归人的科学家,不是神的科学家。
袁隆平现象提醒我们,科学家是人,无论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多大的贡献,他也是人,如果将其神化,那么他就由人的科学家变成无所不能的神的科学家,就远离了人间的烟火,由于没有大地的滋养,也很快从神回到人间,但会磨损其原有的形象,本想提升其形象,但因不食人间烟火的拔高反而让形象受到干扰,这是宣传者也没有意识到的副效果。我们的舆论宣传一定实事求是,将真实的情况告诉民众,科学家越食人间烟火越可爱,越值得我们敬重!
袁隆平是是我们科学界闪闪发光的明星。同娱乐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虽然很多,但大多数默默无闻地工作,没有被广大民众认知和推崇,我们需要社会像崇拜娱乐明星那样尊崇科学家,但我们不是靠造明星,而是靠我们实事求是的伟大创造和奉献。我们需要更多民众崇拜我们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让科学家获得更多的社会尊重和宠爱。一个宠爱科学家和科学的社会,未来一定是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社会。
袁隆平现象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实事求是地宣传他们的光辉业绩,塑造出的科学家的形象会更伟大、会更接地气、会更深入人心!
观看《功勋》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观看《功勋》观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功勋》观后感1
《功勋》展现的是功勋人物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些英雄、模范最生活化、最接地气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连天的前线能和战士打成一片,于敏会在家里和妻子畅想如何品尝北京烤鸭来解馋。原来,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来,他们离观众并不远。
不过,在最危险的地方,李延年从未退缩;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于敏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哪里有需要,张富清就去哪里,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平凡”的英雄在关键时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里。
祖国的强大,让他们不会再身处战火纷飞的环境里,感受战争的恐惧和残酷;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会让他们再体会到粮食短缺的艰难,永远不用像于敏一样,去“偷”自家的鸡蛋给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辈们是怎样让自己的青春无悔,看一看当年的同龄人是怎样度过充实的一生,看一看他们在遇到生活的困难和挫折时,又是如何应对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会再有迷茫和彷徨,内心就会充满奋进的力量。新时代的“功勋”,正召唤着我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拼搏进取。
观看《功勋》观后感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最近一直在刷到这句话,之前没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国庆晚会胡歌的微电影让我对它开始有印象,而这两天的《功勋》剧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功勋》的第一篇章讲的是7连指导员李延年,精彩的剧情,逼真的画面,还原度极高的音效,每一帧都是电影质感,这一篇章总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泪点。
作为指导员,感觉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个战士的基本情况,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东的所作所为,所以会有后面的“锄奸行动”,让那六个战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谋,跟连长相得益彰,一个想到头,一个就能把尾给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们配合完美的夺下364.6高地。
他勇敢无畏,为了能支援八连、九连,不顾炮火纷飞,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做了一次试验,得出了敌人炮火的规律以及保护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个连只剩下几个人了,还能记得宁死不当俘虏,要拿着最后一颗手榴弹冲进敌群,好在,集结号响起,他们成功活了下来。
当然,如果没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级领导,他的工作不可能这么顺利的完成,比如差点就被人临阵换将,比如那次完美的“锄奸行动”。
很可惜,这双手没能写出心中那份感动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数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轻的时候,只能说,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新闻报导,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从韩国运回辽宁沈阳,时隔71年,他们终于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只是归来仍是少年。虽说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但中国人讲究的还是叶落归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今天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呢?
观看《功勋》观后感3
“妈妈,那个萦绕我一生的梦出现了。”9月23日,电视剧《功勋》发布终极预告片,该预告片由袁隆平(黄志忠饰)的独白开启。为了“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毕生躬身于稻田的科学家这样袒露内心:“我感觉到一种使命,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有孩子问,梦能变成真的吗?他答:“能,只要你想。为了它,我用尽一生的勇气和力气追寻。”
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电视剧《功勋》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黄旭华、张富清、申纪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的真实故事,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用单元剧的形式,串联起他们的人生华彩篇章,礼赞功勋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品格,致敬时代楷模。
该剧由郑晓龙任总导演,李小明任总,曹平、敦勇任总制片人。其中,《李延年》单元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李修文编剧、王雷主演;《于敏》单元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黄旭华》单元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张富清》单元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申纪兰》单元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单元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屠呦呦》单元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袁隆平》单元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
以梦想为索引,终极预告片揭开《功勋》里一条贯穿八个单元的线索: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将个人梦想融于国家发展,在平凡中造就了伟大。孙家栋(佟大为饰)说:“飞向太空,是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和理想,苏联人和美国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得到!”黄旭华(黄晓明饰)说:“核潜艇是国之重器。没有核潜艇,被核攻击,就无法进行二次反击。”于敏(雷佳音饰)说:“氢弹就是底气,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李延年(王雷饰)说:“当英雄,可不是那么浪漫的,是要流血牺牲的!”
在投身国防安全事业的科学家心里、在以身许国的战斗英雄心里,个人的梦想始终与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相通。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实现个人价值,而是肩负着国之重任,承载着全民族的梦想。为了国家的强盛,为了民族的复兴,他们无悔燃烧一生。
屠呦呦(周迅饰)说得毫不犹疑:“只要研制出新的抗疟新药能救人命,就应该大胆地尝试啊!”袁隆平(黄志忠饰)咬定目标:“我现在就是想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张富清(郭涛饰)愿望朴实:“我驻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社员们的饭碗里能装满实实成成的干饭。”申纪兰(蒋欣饰)放声号召:“咱妇女就应该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心系祖国、造福人民,是这些功勋人物的共同初心。
预告中还出现了由孙俪、倪妮、张颂文、董洁、李光洁、陈好、孙茜等实力派演员饰演的功勋人物家属。他们的丈夫、妻子一生致力于祖国建设,隐姓埋名,常常无暇顾及家庭。而作为卓越功勋背后的坚强后盾,他们给予了奋战在前方的爱人、亲人们最坚实的支持与鼓励,以及无限的理解与包容。本剧也将摆脱传统主旋律题材的刻板印象,更多关注到功勋人物背后的人,真实而立体地呈现伟大中的`平凡,展示拼搏奋斗中的家庭温暖。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无法兼顾歌颂了功勋人物及其家人的牺牲和奉献。
观看《功勋》观后感4
电视剧《功勋》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整天,脑海里都浮现剧中人一个个牺牲时的.场景。最震撼我心灵的,不是金天一、春兰、乔老板、项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牺牲,而是剧中年仅七岁的巧丫的牺牲。
剧中巧丫戏份并不多,是廖飞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馆的老板娘的女儿,聪明可爱,廖飞和卓越都先后教过她学写字,她对廖、卓二人有着深厚的感情。
卓越准备离开新京去东林镇潜伏,外出办事出门前答应巧丫给她买糖人回来。巧丫开心地等着姐姐回来,等来的却是带兵去康西公馆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兴变得恐惧,然而当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赶去屋子里监视时,巧丫选择了院子一个角落躲藏起来。卓越满怀喜悦拿着买好的糖人回来,走到大门口时,巧丫从角落冲出来提醒卓越不要进大院,黑木茨残忍地枪杀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别过来,有日本人,他们要抓你!”以及中枪后喊出的一声“姐。”,让卓越难以接受活泼可爱的巧丫瞬间死在她面前,顿时泪流满面,买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妈妈还有叔叔冲出来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枪杀,巧丫妈妈临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还难以回过神来。
直至廖飞协助卓越脱险,帮她更换成日本医生的身份,在火车站送别后,卓越离去时泪流满面,仍难从悲痛中释怀,镜头回放巧丫死前的那两句话。巧丫的死让卓越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也激发了她对日本鬼子的仇恨,决心要出色完成谍报任务。
第十九集开头这火车站离别的一幕,让我也不禁热泪长流。说不清楚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剧情太伤感,还是我太难过。
再次听柳云龙唱的《功勋》,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声中缓缓站起身来。
《功勋》的确在剧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这部电视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别是演员精彩出色的演绎,使该剧从人性化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活的人物,不论好坏形象都很真实。通过他们各自的命运告诉我们,是罪恶的战争把人类本是美好的感情变成仇恨和伤痛;把智慧和才华变成杀戳的帮凶。它告诉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贵,而我们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奋斗,让她强大、繁荣,永远不受侵略。
观看《功勋》观后感5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备受期待的电视剧《功勋》终于播出了。因为该剧集结了国内一线的创作团队和制作班底,所以在播出前就已经有了很高的关注度。
从数据上看,这部正剧仅仅播出了2集,就冲到了飙升榜第一的位置,虽然有演员阵容的优势,但是主要还是这部剧的质量确实好。
据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推进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是由郑晓龙担任总导演,毛卫宁、林楠、杨文军、沈严、康洪雷、阎建钢、杨阳担任单元导演,共同执导,王雷、雷佳音、蒋欣、佟大为、郭涛、黄志忠、黄晓明、周迅、张颂文、陈好主演的年代传记剧。
《功勋》分为《李延年》《于敏》《申纪兰》《孙家栋》《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八个单元。于2021年9月26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首播,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同步播出。
该片以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为原型进行改编,用生动的表演、感人的细节歌颂功勋模范人物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
本文相关文章:
青春心向党百年再起航心得(共青团中央青春心向党百年再启航云团课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
2024年6月27日 13:30
自我介绍300字(自我介绍300字优秀作文 自我介绍的作文300字范文)
2024年6月25日 02:00
股东决议的格式及范文是怎么样的?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格式是怎样写的
2024年6月23日 10:00
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心得体会(2022年推进中国现代化主题心得体会范文)
2024年6月22日 08:30
2022年秋季开学第1课观后感(2022年秋季开学第一季观后感通用10篇)
2024年6月21日 14:30
更多文章:
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对照检查材料2021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024年6月14日 08:40
上海电子税务局那里下载委托书?《信用修复授权委托书》在哪下载打印
2024年4月25日 22:20
主持的近义词(主持 [zhǔ chí]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2024年4月11日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