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是什么?如何贯彻落实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市
本文目录
- 低碳城市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是什么
- 如何贯彻落实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市
- 低碳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建筑工程介绍
- 用绿色理念打造低碳城市
- 低碳城市有哪些
- 什么是低碳城市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
- 如何推动城市交通低碳转型!
- 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的有利条件
- 什么是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是什么
低碳城市建设的三大重点领域是:
1、交通领域。
以伦敦为例,降低地面交通运输的排放。引进碳价格制度,根据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向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征收费用。
2、建设领域。
以丹麦为例,丹麦Beder的太阳风社区是由居民自发组织起来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该社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住宅的设计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3、生产领域。
以瑞典为例,瑞典地方政府最常用的政策是垃圾差别化收集税,有69%的自治市采用,以鼓励垃圾回收。另一项是绿色采购计划,约60%的自治市采用。
扩展资料:
低碳城市的特征
1、经济性,指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安全性,意味着发展消耗低、污染低的产业,对人类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3、系统性,指在发展低碳城市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各部门的参与,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很好地运转。
4、动态性,意味着低碳城市建设体系是一个动态过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互相影响,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进程。
5、区域性,低碳城市建设受到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固有属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如何贯彻落实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市
城市碳中和政策: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科学确定建设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倡导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理念,增强城乡气候韧性,建设海绵城市。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办法,杜绝大拆大建。建设绿色城镇、绿色社区。——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
促进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城市比较优势,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重大风险防控相结合的空间格局。统筹区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设,与人口构成、产业结构相适应。协同建设区域生态网络和绿道体系,衔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建立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等现代化设施网络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建立分层次、分区域协调管控机制,以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基础,合理确定城市人口、用水、用地规模,合理确定开发建设密度和强度。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组团式发展。落实规划环评要求和防噪声距离。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防排涝体系,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城市韧性。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城市山体自然风貌,修复江河、湖泊、湿地,加强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推进立体绿化,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社区足球场地等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体育公园,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设施,推动发展城市新业态、新功能。建立健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标准规范和工作体系。推动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强化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础设施效率、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等的评估。制定城市体检评估标准,将绿色发展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城市政府作为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主体,要定期开展体检评估,制定年度建设和整治行动计划,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体检评估结果。加强对相关规划实施的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和政策法规,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开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推动建筑信息模型深化应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智能化管理,促进城市建设及运营模式变革。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水平。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全程网上办理,推进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互联互通。搭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社区智慧化建设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
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模式低碳转型。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建设城市生态和通风廊道,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合理规划城镇建筑面积发展目标,严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设。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绝大拆大建。加快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城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制度、技术、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城市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十四五”时期,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将“无废城市”建设目标任务纳入城市或者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持续推进。因地制宜编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与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城市建设管理有机融合,明确任务措施,一体推进,协同增效。建立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机制,推动将建设成效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锚定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远景目标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大幅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统筹市域范围内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加强设施共建共享。明确建设期内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需求,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农业废弃物等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置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范围,保障设施用地。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
城市碳中和
低碳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建筑工程介绍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其中,低碳建筑对城市的影响是怎样的?下面是建筑网带来的关于低碳建筑对城市的影响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低碳建筑对城市的影响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以后,社会各界关于低碳的探讨空前热烈。目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三类,分别是工业、建筑和交通,其中每年来自建筑的碳排放量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目前,我国降低建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仍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住宅的建设尚处起步阶段。因此,如何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及进一步增强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将是我国城市住宅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大规模开展标准及低碳技术的住宅产业化也将大大降低建筑成本和能源消耗,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与生态环境。低碳是城市的发展方向,是一次世界性的技术创新,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路径。以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将建设低碳住宅为己任,为每一位居住者提供一个绿色、低碳、生态的城市空间。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用绿色理念打造低碳城市
用绿色理念打造低碳城市 ,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中心,同时也是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者和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者。交通、建筑和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也成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据研究测算,“十三五”期间,城市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大行业将需要总计6.6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而政府财政仅能提供绿色产业投资需求的10%—15%。只有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适当的金融政策引导和产品机制创新,才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支持环境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类金融活动,包括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等工具和相关的政策激励来动员民间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的各种安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使绿色金融在促进低碳城市投融资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首先,充分发挥公共资金撬动民间资金的作用。很多绿色项目,如绿色交通、节能建筑和清洁能源,由于其回报率有时达不到资本市场要求的水平,所以需要一定的政策激励,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使其回报率能够为资本市场所接受。地方政府有必要拿出一定的财力来对这些绿色投资提供适度的激励。比如,可以通过有地方政府参与的绿色基金投资来降低私营部门对这些项目风险的厌恶,或者通过贴息的手段降低项目的融资成本。 第二,提供中长期的绿色融资工具。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面临着一个瓶颈:很多绿色项目是中长期的,还款期限可能为10—15年,而主要融资渠道银行由于期限错配的制约,很难提供大量的中长期绿色贷款。因此,我们需要拓展新的融资渠道和工具。绿色债券就是一个可以有效克服期限错配的融资工具。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从今年年初启动以来,半年多内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另外,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以收益支持的投资信托也是为新能源等绿色项目提供长期融资的一种工具。通过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作为抵(质)押融资,也是克服期限错配的创新方式。 第三,建立风险分析能力和风险分担机制。绿色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环境风险的分析和管理。国内外经验表明,通过环境压力测试和风险分析,可以引导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减少对污染性产业的资源配置,更多地把资源配置到绿色、低碳的行业。另外,一些绿色项目由于涉及新技术,银行会认为风险过高,不愿提供贷款或要求很高的利率。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设立绿色担保基金等模式,分担项目的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在投资规划和融资阶段要求项目达到绿色标准。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城市发展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是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要求新的项目,尤其是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项目必须达到绿色、节能标准。一旦设计阶段达到了绿色标准,这些项目就会享受未来几十年的节能减排效益。笔者参观了深圳的一个低碳示范城区,那里的新建建筑物的单位面积能耗比全国平均要低40%,当然其碳排放强度也会低很多。要推动采用这样的绿色标准,关键在于投资者和融资中介要建立绿色理念。***隐藏网址***
低碳城市有哪些
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称“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著名学者林辉认为,建设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提出,该部今后将着力做好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等五方面工作,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 综合而言,可以预计,低碳城市将成为城市品牌的新高标
什么是低碳城市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的特征含开发低碳能源、清洁生产、循环利用、持续发展。根据社科院公布的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等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如何推动城市交通低碳转型!
如何推动城市交通低碳转型
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左右,而公路运输碳排放占整个交通运输领域的80%以上,同时交通领域的污染物也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提出要通过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在“双碳”目标的语境下,如何加快推进交通低碳转型,加大清洁能源应用,建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加速探索更清洁、更智慧、更高效的可持续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是中国各城市都需要回答的命题。
在成都举行的“第六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分论坛3: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结构”现场,聚焦绿色低碳城市交通结构,来自国内外知名城市、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分享交流绿色低碳交通的城市实践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共话城市交通转型路径。
城镇化率超65%下如何实现交通绿色低碳转型?
专家建议:应强化系统性思维
当我们在探讨绿色低碳城市交通结构时,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中国的城镇化率进程。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5%,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市迁移,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城市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加大,也对城市交通转型提出挑战。
与国际相比,中国城市交通领域的低碳转型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挑战?又有哪些可行的转型路径?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中国传播部门主任刘岱宗指出,城镇化率的提高进一步加剧了陆路交通占比的快速增长,中国的陆路交通碳排放量约占中国的10%左右。从这个数据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交通的碳排放量整体处于偏高区间。“从全球来看,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碳排放占比也将越来越高。但随着技术的突破、城市结构性调整,也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曙光。”
“要实现交通领域的‘碳中和’目标,我们需要强化系统性思维。”在他看来,当下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但仅仅看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里程数、速度或客运量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缩短汽车的里程数,即让市民真正愿意选择轨道交通等绿色出行的方式。因此,城市需要积极倡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
此外,货运体系也是一大难点。他指出,中国的货运体系中,铁路占比低于世界平均值。“与氢能货车或电动化货车相比,公转铁尽管很难,但这是成本最低且最简单的方法。”因此,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仅是关注技术本身,还应注重各方协调。
系统性,也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土交通部副主任潘昭宇给出的关键词。在他看来,推进城市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事情,包括了能源结构、交通结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及交通与其他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这不仅仅是行业问题,也是全社会需要共同系统协调解决的问题。
除了从系统性角度提供建议,刘岱宗认为还需要发挥企业优势,设计出更多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他表示,未来可能不需要依赖于技术革命,只需要大规模推广成熟技术,背后不仅涉及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还需要市场主体来发挥作用,让交通领域的减排兼顾技术可行和成本可行。
“总而言之,通过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优化客货运结构以及协调各方等,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有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刘岱宗表示。
成都路径
“1+2+4+9”模式助推绿色交通转型
作为常住人口超2100万的超大城市,成都如何推进交通绿色转型?专题研讨环节,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总经理陆辉分享了成都的“1+2+4+9”模式。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人均碳排放在全国十大城市中最低,在2021年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成都正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1年,在不断探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过程中,为满足公园城市建设需要,成都市委、市政府采取设计类企业横向整合模式,将成都市属7家设计咨询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成城市发展综合性专业智库——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城市建设解决方案。以成都设计咨询集团下属的成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研究为基础,陆辉指出,目前,交通是成都市城市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平均占比超过30%。从成都交通碳排放清单来看,成都交通的主要源头为私家车出行、公路货运,占比分别达到40%,27%。
围绕交通绿色低碳出行,近年来,成都市亦在积极践行“双碳”行动,从政策文件指引、方案研究深化、到具体实践落地,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城市与交通高质量发展。
陆辉表示,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成都围绕城市出行及货物运输两大领域,在促进绿色出行、优化货运结构、推广新能源车、推进绿色智慧交通设施建设4个方面,开展了铁路公交化、站城一体化、公交品质化、慢行精细化、货物联运化、车辆电动化、排放高质化、管理智慧化、碳惠生活化9项工作,颇具亮点和成效。
展望成都交通运输绿色低碳未来发展,陆辉也提出了思考。在政策体系方面,他建议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交通碳排放检测系统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出行结构,深化研究出台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议推进“轨道+公交+慢行”深度融合,注重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及信息体系建设。此外,他还建议进一步优化公路货运结构,研究通过激励、管控、信息化等手段,提升货运车辆运输效率。
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的有利条件
打造绿色低碳城市的有利条件如下:
1、地理位置优越,红海新城位于河口湾西岸,海洋资源丰富,拥有优越的海洋环境,为绿色低碳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优势。
2、能源可替代性强,红海新城建设了多样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包括光伏、风力等,能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碳排放,支撑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
3、生态保护良好,红海新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针,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全面实施绿色低碳的建设。
绿色低碳生活详细介绍如下:
绿色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如今,这股风潮逐渐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生活发展,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随之也对人类周围环境带来了影响与改变。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什么是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城市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低水平。在全球环境危机和中国能源紧张的宏观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会产生放大效应。“低碳城市”的理念应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如在城市非主干道路、广场、办公楼公共空间、庭院、公园等地方可采用太阳能照明;在宾馆饭店、洗浴中心采用太阳能加电辅助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应用,垃圾填埋场的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等。
气候组织的报告认为,在以“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为特征的“低碳城市”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低碳经济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并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水平。2008年初,中国建设部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中国电谷两市为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迅速“蹿红”,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该目标将具有长期的特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任主任夏堃堡先生称“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著名学者林辉认为,建设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正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有力的实践,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
更多文章:
我的好朋友作文三年级(三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400字【七篇】)
2024年2月27日 15:00
采访身边的党员的内容及生成的感受?如果对老党员进行拜访,同时向他们进行采访提问可以提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2024年6月8日 18:50
有没有关于苔丝反叛精神的论文啊有的给发的或连接就行 谢谢?问:英语专业论文答辩 苔丝的悲剧分析 ,怎么做ppt和答辩陈述论文啊
2024年4月22日 01:20
我的自画像400字优秀作文免费(我的自画像作文400字(15篇))
2024年3月7日 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