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峰塔的倒掉(论雷峰塔的倒掉解析)
本文目录
- 论雷峰塔的倒掉解析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全文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介绍
- 《论雷峰塔的倒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 鲁迅的 《论雷峰塔的倒掉》 有什么内涵
-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谁说的话
-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有什么内涵
- 求问大神,这句话出自哪里
论雷峰塔的倒掉解析
论雷峰塔的倒掉解析如下: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散文,他在文中以雷峰塔的倒掉这一事件为引子,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鲁迅先生通过雷峰塔的倒掉这一事件,表达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切忧虑。他认为,雷峰塔的倒掉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即将到来。这种新旧更替的时期,往往也是社会最动荡、最混乱的时期。他通过这种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暗示了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
鲁迅先生在文中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他指出,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封建残余的遗留、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人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不安,而这些问题也正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他通过雷峰塔的倒掉这一事件,引出了这些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批判。
鲁迅先生在文中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他认为,虽然中国社会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中国人民是有着强烈反抗精神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鲁迅的其他作品:
鲁迅的其他作品包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通过这些小说,鲁迅批判了封建社会的残余和现代社会的矛盾,表达了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
《彷徨》收录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鲁迅通过这些小说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残余和现代社会的矛盾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故事新编》收录了《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这些作品以神话和传说为背景,通过荒诞和幽默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朝花夕拾》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这些作品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为主线,表达了鲁迅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野草》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这些作品以散文诗的形式表达了鲁迅对人生、爱情、死亡和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全文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①
从崇轩先生的通信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
一个旅客并且再三叹息道: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呵!这消息,可又使我有点畅快了,虽然明知道幸灾乐祸,不象一个绅士,但本来不是绅士的,也没有法子来装潢。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整重声明:并不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
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③之下了。
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④,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
现在西湖十景可缺了呵!“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⑤,九经固古已有之,而九景却颇不习见,所以正是对于十景病的一个针砭,至少也可以使患者感到一种不平常,知道自己的可爱的老病,忽而跑掉了十分之一了。
但仍有悲哀在里面。其实,这一种势所必至的破坏,也还是徒然的,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雅人和信士和传统大家,定要苦心孤诣巧语花言地再来补足了十景而后已。
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卢梭、斯谛纳尔、尼采、托尔斯泰、伊孛生等辈,若用勃兰兑斯的话来说,乃是“轨道破坏者”。
其实他们不单是破坏,而且是扫除,是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并非想挖一块废铁古砖挟回家去,预备卖给旧货店。中国很少这一类人,即使有之,也会被大众的唾沫掩死。
孔丘先生确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但可惜太聪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⑥,只用他修春秋的照例手段以两个“如”字略寓“俏皮刻薄”之意,使人一时莫明其妙,看不出他肚皮里的反对来。
他肯对子路赌咒,却不肯对鬼神宣战,因为一宣战就不和平,易犯骂人——虽然不过骂鬼——之罪,即不免有《衡论》⑦(见一月份《晨报副镌》)作家TY先生似的好人,会替鬼神来奚落他道:为名乎?骂人不能得名。为利乎?骂人不能得利。
想引诱女人乎?又不能将蚩尤的脸子印在文章上。何乐而为之也欤?
孔丘先生是深通世故的老先生,大约除脸子付印问题以外,还有深心,犯不上来做明目张胆的破坏者,所以只是不谈,而决不骂,于是乎严然成为中国的圣人,道大,无所不包故也。否则,现在供在圣庙里的,也许不姓孔。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
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
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
然而十全停滞的生活,世界上是很不多见的事,于是破坏者到了,但并非自己的先觉的破坏者,却是狂暴的强盗,或外来的蛮夷。
猃狁⑧早到过中原,五胡来过了,蒙古也来过了;同胞张献忠⑩杀人如草,而满州兵的一箭,就钻进树丛中死掉了。
有人论中国说,倘使没有带着新鲜的血液的野蛮的侵入,真不知自身会腐败到如何!这当然是极刻毒的恶谑,但我们一翻历史,怕不免要有汗流浃背的时候罢。
外寇来了,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在他的刀斧下修补老例;内寇来了,也暂一震动,终于请他做主子,或者别拜一个主子,在自己的瓦砾中修补老例。
再来翻县志,就看见每一次兵燹之后,所添上的是许多烈妇烈女的氏名。
看近来的兵祸,怕又要大举表扬节烈了罢。许多男人们都那里去了?凡这一种寇盗式的破坏,结果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但当太平时候,就是正在修补老例,并无寇盗时候,即国中暂时没有破坏么?也不然的,其时有奴才式的破坏作用常川活动着。
雷峰塔砖的挖去,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龙门的石佛,大半肢体不全,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须谨防撕去,凡公物或无主的东西,倘难于移动,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
但其毁坏的原因,则非如革除者的志在扫除,也非如寇盗的志在掠夺或单是破坏,仅因目前极小的自利,也肯对于完整的大物暗暗的加一个创伤。
人数既多,创伤自然极大,而倒败之后,却难于知道加害的究竟是谁。
正如雷峰塔倒掉以后,我们单知道由于乡下人的迷信。共有的塔失去了,乡下人的所得,却不过一块砖,这砖,将来又将为别一自利者所藏,终究至于灭尽。
倘在民康物阜时候,因为十景病的发作,新的雷峰塔也会再造的罢。
但将来的运命,不也就可以推想而知么?如果乡下人还是这样的乡下人,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这一种奴才式的破坏,结果也只能留下一片瓦砾,与建设无关。
岂但乡下人之于雷峰塔,日日偷挖中华民国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
瓦砾场上还不足悲,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是可悲的。我们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我们应该知道他和寇盗奴才的分别;应该留心自己堕入后两种。
这区别并不烦难,只要观人,省己,凡言动中,思想中,含有借此据为己有的朕兆者是寇盗,含有借此占些目前的小便宜的朕兆者是奴才,无论在前面打着的是怎样鲜明好看的旗子。
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注解】
①本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②崇轩的通信,指刊登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日《京报副刊》第四十九号上的胡崇轩给编者孙伏园的信《雷峰塔倒掉的原因》。
信中有如下一段话:“那雷峰塔不知在何时已倒掉了一半,只剩着下半截,很破烂的,可是我们那里的乡下人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迷信,说是能够把雷峰塔的砖拿一块放在家里必定平安,如意,无论什么凶事都能够化吉。
所以一到雷峰塔去关瞻的乡下人,都要偷偷的把塔砖挖一块带家去,——我的表兄曾这样做过的,——你想,一人一块,久而久之,那雷峰塔里的砖都给人家挖空了,塔岂有不倒掉的道理?
现在雷峰塔是已经倒掉了,唉,西湖十景这可缺了啊!”
胡崇轩,即胡也频,当时是《京报》附刊《民众文艺》周刊的编者之一。
③亡国病菌:当时的一种奇怪论调。一九二四年四月《心理》杂志第三卷第二号载有张耀翔的《新诗人的情绪》一文,把当时出版的一些新诗集里的惊叹号(!)
加以统计,说这种符号“缩小看像许多细菌,放大看像几排弹丸”,认为这是消极、悲观、厌世等情绪的表示,因而说多用惊叹号的白话诗都是“亡国之音”。
④十番:又称“十番鼓”,“十番锣鼓”,由若干曲牌与锣鼓段连缀而成的一种套曲。流行于福建、江苏、浙江等地。据清代李斗《扬洲画舫》录卷十一记:十番鼓是用笛,管,箫,弦,提琴,云锣,汤锣,目鱼,檀板,大鼓等十种乐器更番合奏。
⑤“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语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意思是治理天下国家有九项应做的事。这里只取“经”“景”两字同音。
⑥孔丘(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述而》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语见《论语·八佾》。
他曾修订过《春秋》,后来的经学家认为他用一字褒贬表示微言大义,称为“春秋笔法”。他对弟子子路赌咒的事,见《论语·雍也》:“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按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
⑦《衡论》:发表在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晨报副刊》第十二号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署名TY。他反对写批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人(按指写批评文章的人),真不知其心何居。
说是想赚钱吧,有时还要赔子儿去出版。说是想引诱女人吧,他那朱元璋的脸子也没有印在文章上。
说是想邀名吧,别人看见他那尖刻的文章就够了,谁还敢相信他?”这里是鲁迅对该文的顺笔讽刺。
⑧猃狁: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周代称猃狁,秦汉时称匈奴。周成王,宣王时都曾和他们有过战争。
⑨五胡:历史上对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
⑩张献忠(1606-1646)延安柳树涧(今陕西定边东)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崇祯三年(1630)起义,转战陕、豫各地;崇祯十七年(1644)入川,在成都建立大西国;
清顺治三年(1646)出川,行至川北盐亭界,猝遇清兵,于凤凰坡重箭坠马而死。旧史书(包括野史和杂记)中多有关于他杀人的夸大记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雷峰塔和保俶塔同在西湖,雷峰塔是吴越建国之初,吴越王为皇妃所建,故又称皇妃塔,用以标封建道德。保俶塔建于昊越行将覆亡时,是吴越王钱元瓘为王子钱弘俶入贡宋朝所建其“保”之称便有明显的维护封建道统的色彩。
辛亥革命后,虽然封建专制被推翻,但封建制度并没有“绝种”,复辟势力仍存在复古论调仍在鼓噪不绝中,要清除封建思想意识更非易事。
此文写于1924年10月28日,正是雷峰塔倒掉的一个月后。作者写作此文时,上距辛亥革命13年,下距五四运动则仅5年。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特别是同时进行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涤荡净尽。
1924年冬,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其反动统治,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的时候,鲁迅恰于此时发表此文,大题小做,借题发挥,其意义是远远超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文学赏析
一座古塔倒塌,这件事本身与社会政治斗争毫不相干,然而密切关注着政治风云变化的鲁迅,则以敏锐的目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把它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巧妙地联系起来。
借雷峰塔的倒掉,用“白蛇娘娘”横遭法海残酷镇压的神话故事,对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势者,进行了批判和揭露,热情赞颂了“白蛇娘娘”的反抗精神,揭示出扼杀人民自由、阻挡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从标题看,这好像是一篇论文,实际上是一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娓娓而谈的随笔散文。寓理于事,用叙事的笔调议理,是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色。
作品从头至尾,既没有论说文的旁征博引,也没有杂文纵横挥洒的任意而谈,而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描摹真切、优美动听的叙事之中。
文章首先从“雷峰塔”倒掉的见闻谈起,全用叙事语言,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议论。紧接着笔锋一转,用娓娓动听的语言,讲述了“白蛇娘娘”的传说。
这样就巧妙地赋予了“雷峰塔”以“镇压的塔”的象征意义,为全文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奠定了基础。
然后,以大量篇幅铺叙由白蛇、许仙、法海的关系构成的故事。寓理于事,把文章反封建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通篇几乎找不到纯议论性语言,但如同盐于水中,虽看不到盐的形体,却在每一滴水中都能尝到咸味一样。
作者表现的“理”,没有公开点破,却朗然裸呈于读者面前。更见功力之处,是不仅寓理于事,而且融情于理,使叙事、议理与抒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既以理喻人,又以情感人。
作品从篇首描写雷峰塔的“破破烂烂”到中间叙述法海“横来招是搬非”,干涉别人的婚姻自由,把憎恨封建权势者和同情被压迫者的鲜明情感凝聚于笔端,进发在叙事语言的字里行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最后,以独立成段的“活该”二字作结,用“幸灾乐祸”的笔调,对法海“老禅师”“独自静坐”在蟹壳内永世不得翻的下场作了辛辣的嘲讽,把人们惩恶扬善的强烈愿望痛快淋漓地宣泄出来,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既新颖巧妙,又富于战斗性,令人叹为观止。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介绍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写的杂文,之前雷峰塔刚倒的时候鲁迅发了一篇文章,结合白蛇传的传说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希望象征封建礼教压迫的雷峰塔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听闻雷峰塔倒掉的原因(偷雷峰塔的砖头带回家,人多了把塔挖到了),有感而发写的文章。基本观点是觉得雷峰塔(现实中的雷峰塔,不具象征意义)倒了也所谓,但这件事情有悲哀——把塔毁掉的出发点不是破旧立新,而是为一己私利小偷小摸。 鲁迅希望人们能做“扫除者”,做“革新的破坏者”;而不是做“寇盗奴才”,不是“在瓦砾场上修补老例”。——用人话翻译过来,就是鲁迅希望人们能有更高的追求,勇者打死魔王的目的是为了所有人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自己做更强大的新魔王。
《论雷峰塔的倒掉》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借题发挥,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对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势者,进行了批判和揭露,揭示出扼杀人民自由、阻挡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全文运笔随意,故事讲解生动,议论更是精辟独到,在遣词造句上十分生动形象和准确,寓深刻思想于嬉笑怒骂之中,是一篇充满战斗力的檄文又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 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 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 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 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 」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 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 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 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 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 ;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 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 气,——凡讨妖怪作老婆的人,脸上就有 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 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 夫,于是就「水漫金山」。我的祖母讲起 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 作《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 ,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 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 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 。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 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 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 忘记了。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 。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 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 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 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 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 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 ,其欣喜为何如?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 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 田夫野老,蚕妇村氓,除了几个脑髓里有 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 ,不怪法海太多事的?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 ,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 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 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 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 ,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 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作的事, 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 为「水漫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 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 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 》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 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 ,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 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 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 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 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 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 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 面避难的法海。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 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 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 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 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活该。
鲁迅的 《论雷峰塔的倒掉》 有什么内涵
一座古塔倒塌,这件事本身与社会政治斗争毫不相干,然而密切关注着政治风云变化的鲁迅,则以敏锐的目光,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把它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反封建斗争巧妙地联系起来。
借雷峰塔的倒掉,用“白蛇娘娘”横遭法海残酷镇压的神话故事,对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势者,进行了批判和揭露,热情赞颂了“白蛇娘娘”的反抗精神,揭示出扼杀人民自由、阻挡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近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于1924年创作的一篇杂文,是一篇充满战斗力的檄文,又是一篇难得的美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4年10月28日,正是雷峰塔倒掉的一个月后。作者写作此文时,上距辛亥革命13年,下距五四运动则仅5年。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两千年来的皇权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五四运动,特别是同时进行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进行了有力的冲击,但也远没有将这些污泥浊水涤荡净尽。1924年冬,正是北洋军阀政府加强其反动统治,而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革命斗争也日趋高涨的时候,鲁迅恰于此时发表此文,大题小做,借题发挥,其意义是远远超过了批判封建礼教的范围的。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谁说的话
是鲁迅说的。
出自鲁迅的杂文《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本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语丝》周刊第十五期。
节选: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
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
这句话是鲁迅在论及悲剧社会性冲突时则指出的。
扩展资料:
鲁迅,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一生都为改变整个民族的命运忙碌着;年轻时看到整个民族病弱的状态激发了他学医救国的志向,后来在日本学习过程中认识到中国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弃医从文,决心用自己手中的笔改变中国人的思想。
他的著作无数,其中《阿Q正传》、《孔已己》、《药》、《狂人日记》等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畸形社会下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况。
他的著作对当时的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人们为改变中国落后状况而努力奋斗。他的精神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民族魂,这也是当时的人们在追悼会上盖在他遗体上的三个字。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思想开放进步,时代造就的伟大的文学家。
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有什么内涵
《论雷峰塔的倒掉》的目的是借题发挥,将雷峰塔倒掉的社会新闻与《白蛇传》的民间故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借雷峰塔的倒掉,赞扬了白娘娘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决战到底的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残酷本质,鞭鞑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者,从而表达了人民对“镇压之塔”倒掉的无比欢欣的心情。 鲁迅先生发表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以此塔为封建专制吃人礼教的象征,对它的倒掉欢呼了一番,文章此后被列入中国学生的必读课文,历尽几百年沧桑,拥有丰富传奇色彩的雷峰塔由此人尽皆知。
求问大神,这句话出自哪里
“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鲁迅说的,出自《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这句话的意思如下:
人只有在失去了宝贵的东西之后,心中才会有非常深的伤痕。这宝贵的东西,就是所说的有价值的东西。悲剧源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其中参杂着无奈与绝望,能引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我们看完一部悲剧,心里总会这么想“如果不是那样就好了”这样明明无法挽回但是却非常想挽回的想法。
扩展资料: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杂文,成作时间为1925年2月6日,此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5期,后收入到了杂文集《坟》里。
包含这句话的原文内容如下: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
更多文章:
2018初级会计一年考2次(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是不是同时两门都要通过,一年内不是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吗)
2024年6月4日 22:50
钢琴曲韩红牌天路是几级曲?2021年:10月7日的诗歌走天路的简谱:人不伤,不成长_谁有《一起走天路》诗歌的简谱
2024年5月4日 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