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为茅屋所破歌原文和翻译)

2024-06-23 12:10:17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为茅屋所破歌原文和翻译)

本文目录

秋风为茅屋所破歌原文和翻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面对山河破碎的忧国忧民之情、面对社稷崩溃以及时代苦难的痛心之情、面对苦难的同时还心怀天下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其中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更是传为千古名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怎么注音

máo wū wèi qiū fēng suǒ pò g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唐·杜甫

全文:

bā yuè qiū gāo fēng nù háo,juǎn wǒ wū shàng sān chóng máo。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máo fēi dù jiāng sǎ jiāng jiāo,gāo zhě guà juàn cháng lín shāo,xià zhě piāo zhuǎn chén táng ào。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nán cūn qún tóng qī wǒ lǎo wú lì,rěn néng duì miàn wèi dào zéi,gōng rán bào máo rù zhú q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chún jiāo kǒu zào hū bù dé,guī lái yǐ zhàng zì tàn xī。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é qǐng fēng dìng yún mò sè,qiū tiān mò mò xiàng hūn hēi。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bù qīn duō nián lěng shì tiě,jiāo ér è wò tà lǐ liè。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chuáng tóu wū lòu wú gān chù,yǔ jiǎo rú má wèi duàn jué。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zì jīng sāng luàn shǎo shuì mián,cháng yè zhān shī hé yóu chè?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ān dé guǎng shà qiān wàn jiān,dà bì tiān xià hán shì jù huān yán,fēng yǔ bù dòng ān rú shān。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wū hū!hé shí yǎn qián tū wù jiàn cǐ wū,wú lú dú pò shòu dòng sǐ yì zú!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

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全诗语言极其质朴而意象峥嵘,略无经营而波澜叠出,盖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杜甫诗:茅屋秋风所破歌全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翻译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翻译

全文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成都美丽的浣花溪畔,有一座最简陋最普通的茅屋。然而,就在这草堂之内,却顽强的跳动着一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心。被后世尊为中国“诗圣”的杜甫就在这里栖身,凭借这茅屋遮风挡雨。可上苍连这一点怜悯也不肯给他,秋风怒号,大雨滂沱,把草堂的屋顶席卷而去。

面对茅草飞散和群童抢夺,瘦骨嶙峋的诗人在唇焦口燥、倚杖叹息之余,却由“吾庐独破”推及到“天下寒士”,以他博大的爱国爱民之心,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响。诗人饱蘸激情,写下了这首留芳百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扩展资料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

全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出自: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释义: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扩展资料

背景: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诗篇。

赏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及拼音

táng·dù fǔ 《máo wū wéi qiū fēng suǒ pò gē》

唐·杜 甫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bā yuè qiū gāo fēng nù háo ,juàn wǒ wū shàng sān chóng máo 。

八 月 秋 高 风 怒 号 , 卷 我 屋 上 三 重 茅 。

máo fēi dù jiāng sǎ jiāng jiāo ,gāo zhě guà juàn cháng lín shāo ,

茅 飞 渡 江 洒 江 郊 ,高 者 挂 罥 长 林 梢 ,

xià zhě piāo zhuǎn chén táng ào 。nán cūn qún tóng qī wǒ lǎo wú lì ,

下 者 飘 转 沉 塘 坳 。南 村 群 童 欺 我 老 无 力 ,

rěn néng duì miàn wéi dào zéi 。

忍 能 对 面 为 盗 贼 。

gōng rán bào máo rù zhú qù ,chún jiāo kǒu zào hū bù dé ,

公 然 抱 茅 入 竹 去 , 唇 焦 口 燥 呼 不 得 ,

guī lái yǐ zhàng zì tàn xī 。

归 来 倚 杖 自 叹 息 。

é qǐng fēng dìng yún mò s ,qiū tiān mò mò xiàng hūn hè 。

俄 顷 风 定 云 墨 色 ,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

bù qīn duō nián lěng sì tiě ,jiāo ér è wò tà lǐ liè 。

布 衾 多 年 冷 似 铁 , 娇 儿 恶 卧 踏 里 裂 。

chuáng tóu wū lòu wú gān chǔ ,yǔ jiǎo rú má wèi duàn jué 。

床 头 屋 漏 无 干 处 ,雨 脚 如 麻 未 断 绝 。

zì jīng sāng luàn shǎo shuì mián ,cháng yè zhān shī hé yóu chè !

自 经 丧 乱 少 睡 眠 , 长 夜 沾 湿 何 由 彻 !

ān de guǎng shà qiān wàn jiān ,dà bì tiān xià hán shì jù huān yán ,

安 得 广 厦 千 万 间 ,大 庇 天 下 寒 士 俱 欢 颜 ,

fēng yǔ bù dòng ān rú shān 。wū hū !

风 雨 不 动 安 如 山 。呜 呼 !

hé shí yǎn qián tū wù xiàn cǐ wū ,

何 时 眼 前 突 兀 见 此 屋 ,

wú lú dú pò shòu dòng sǐ yì zú

吾 庐 独 破 受 冻 死 亦 足 。

一、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二、注释

1、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2、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3、布衾(qīn):布质的被子。衾,被子。

4、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裂,使动用法,使……裂。

5、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据《辞源》释义,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当读完最后一节的时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如果说读到“归来倚杖自叹息”的时候对他“叹息”的内容还理解不深的话,那么读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总该看出他并不是仅仅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吧!

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题解】

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祖籍襄阳(今湖北省),出生于巩县(今河南省)。唐代大诗人。杜审言之孙。七岁即能写诗。二十岁后,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此间所写《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显示出青年时期的气概与抱负。天宝五年赴长安应试,因权奸李林甫作祟,不第。在困居长安近十年中,无法施展才能。眼见朝 *** 败和人民疾苦,忧愤地写下了《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著名诗篇。安禄山陷长安后,他流离失所,为叛军所俘,后逃至凤翔,被肃宗任为左拾遗。期间所作《春望》、《羌村》、《北征》等不朽诗篇。此时,贼乱未平,朝廷为扩充兵源,滥向民间征发。他在去华州任所途中,目击此种惨景,写出了杰出的新乐府组诗“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已达到高峰。不久,弃官而去,客秦州,寓同谷,后至成都定居,筑草堂于浣花溪畔。随后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有“杜工部”之称。《秦州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严武去世后,遂携家出蜀,漂泊湘、鄂一带,作有《秋兴八首》等诗。后病逝于赴郴州途中(湖南耒阳)。杜甫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同情人民的苦难,思想深厚,境界开阔,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展现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后世誉为“诗史”。亦被尊为“诗圣”。在艺术上,成就极高。其诗众体兼备,尤以古体、律诗见长。五古、七古,铺陈展叙,抒怀议论,气势宏伟;五律、七律,韵律严谨,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成为唐代律诗的楷模。其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在文学史上,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有《杜工部集》。

乾元三年(760),安史之乱未平,杜甫由陕西漂泊来到成都。此时,杜甫没有官职,生活困苦,在友人的资助下,于西郊浣花溪畔建筑草堂,前后营建年余,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次年秋天八月,不料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屋内的衣被。漫漫长夜,诗人难眠,百感交集。诗人由己身之苦,想到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宏愿,写下了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即成都草堂。“歌”,诗体。

【解读】

全诗分四段。第一段(至“下者飘转沉塘坳”),风破茅屋,茅洒江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八月秋高气爽,突然狂风怒号,卷去我屋上一层又一层茅草。〕

起势迅猛。上句写“风”,风是“秋”风,是八月秋高气爽的季节,从高处远处刮来的狂风。“怒号”,把秋风拟人化,似愤怒地吼叫,形象地写出了风声的凄厉,风势的强劲猛烈。“风怒号”三字,音响宏亮,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下句写风卷屋上茅草。诗人在友人的资助下,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暂且栖身,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故意同他作对似的,怒吼而来。茅草质轻,“怒号”的狂风“卷”去“三重”。“卷”字,准确地写出了秋风的狂暴。“三重”,强调了秋风的威力,一层又一层地把茅草卷走,生动地表现了狂风破屋的声势,受害的严重。此时,诗人身历其境,怎不万分焦急?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飞过江去飘洒在江边,有的挂结在高大的树梢之上,有的随风旋转沉进了水塘。〕

这句中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随风“飞”走了。诗句用了“飞”、“渡”、“洒”三个动词,把狂风卷走的茅草,满天“飞”舞,“渡”过了草堂边的浣花溪,“洒”在了江边的情景,描绘得生动逼真。诗人向高处看,有的茅草挂结在高大的树梢之上,想够,也够不下来;诗人向低处看,有的茅草随风飘扬旋转,沉进了水塘里,想捞,也捞不上来。茅草卷走后七零八落的纷乱状态描述得具体而又真实,意在突出所遭自然灾害的不幸。“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作,绘成了一幅鲜明的画图,而且每一个动作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着诗人的心弦。面对这种景况,诗人的心境真像“风卷茅草”一般的烦乱。这又怎能不激起我们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呢!

第二段(至“归来依杖自叹息”),群童抱茅,唇舌喊焦。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南村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力衰,竟忍心这样当着面抢我的东西,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我喊得口燥舌干他们也全不理睬,回家来我依着手杖唉声叹气心中不快。〕

这是对前一节的补充,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是否还有落在地上可以收回的呢?有。这里, *** 了“南村群童”“抱茅入竹”的插曲,使诗歌的情节曲折,画面生动,气氛活跃,生活气息浓厚,也便于对诗中人物心理、形象进行刻画。“南村”,表明相距极近。附近村的一群顽皮孩子,看“我老无力”,不仅不予同情,反而“欺我”,一个“欺”字,流露了诗人极为不满的情绪。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轻力壮,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这群顽童竟然忍心这样“对面”做起抢劫之事来,公然抱着茅草跑进竹林而去。这是日常口头戏语中随便说的“盗贼”,并非是作者对孩子的痛骂。后句的“公然”,扣合前句的“对面”。“忍能”二句,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诗人多想把这些茅草讨回,以修补茅屋,暂遮风雨。作者声嘶力竭地呼喊,喊得“唇焦口燥”,也都枉然,“群童”全不理睬,毫无效果。诗人如果不是十分穷困,就不会对狂风卷走茅草那么心疼;“群童”如果不是十分穷困,也不会冒着大风抱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就为结尾埋下了伏笔。作者无可奈何,回到家来,依着拐杖,自叹心中的不悦。诗人“叹息”什么?诗人苦心经营借以安身的茅屋,毁于一阵风暴,怎不叹息?茅屋的茅草,被风卷走,被顽童抢走,散失殆尽,将以何物补修,困难重重,怎不叹息,作者在“自叹息”时,分明是联想到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归来依杖”,当然,出门也是“依杖”。“依杖”这一细节,突出地表现了诗人“老无力”的形象,怎不唤起读者的深切同情。

第三段(至“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沾湿,盼望天亮。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会儿大风停息,乌云浓如墨色,秋日的天空时近傍晚就更加昏黑。〕

这两句,用饱蘸浓墨的笔渲染出暗淡愁悲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苦的心境。前文集中笔力写“风”,暴风吹来了满天云,狂风大作,乌云翻滚。这句重在写“云”,云是“墨色”的,黑沉沉的雨云。“俄顷”,一会儿,“风定”,风停了。后句写“天色”,“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漠漠”,乌云密布。“向昏黑”,渐近黄昏,天色阴沉,灰蒙蒙一片,笼罩着大地。大雨欲来,雨云重重地压了下来,压在了诗人的头上、心上,使作者再次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描绘了一幅暴雨欲来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愈来愈沉重的心情。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被子盖了多年,没有一丝暖气,冷得简直像铁,娇儿冻得睡不安稳,把被里也蹬破了。〕

这两句诗,没有穷困生活体验的作者是写不出来的。写诗人的“布衾”,即布质的被子,因使用“多年”,棉絮已经板结,表里已经破旧,一盖上身,没有一点软暖的感觉,冰冷似铁,极不舒服。“布衾”已失去了保暖作用,娇儿难以入睡。“恶卧”,睡相不好,把被里早已蹬裂了,大洞小孔,破烂不堪。一个比喻,一个细节描写,反映了诗人家境的贫困,潦倒,心境的不快,寒酸。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床头打湿了,到处漏雨,室内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雨脚密密麻麻,彻夜不停。〕

此时,夜已降临,由昼入夜,人已就寝;此时,由风而雨,雨已大作,由屋外到屋内,屋漏雨打,人难入眠。“床头屋漏”,床头处漏雨,最易被人发觉,对人的干扰也最大,又怎能入眠?诗人多想在屋内寻一不漏之处啊,但狂风“卷”走了“屋上三重茅”,后果出现了,整个屋内“无干处”,又向哪里躲藏呢?“雨脚”,像线条似的雨丝,从屋顶垂下,如麻杆,没完没断,一直不停。真是“屋外大下,屋内小下;屋外不下,屋内还滴答”。通宵达旦,彻夜无眠,实是难熬!这是诗人辛酸生活的写照。

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那么,为什么说“布衾多年冷似铁”呢?因为“床头屋漏无干处”,所以才感到“冷”。一个“冷”字,把前后文串联了起来。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经过安史之乱,我就忧国忧民少睡眠,如今长夜漫漫,辗转受苦,何时才能挨到天明!〕

到处躲雨,不能入眠的诗人,此时想到:“自经丧乱少睡眠”,回忆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流离颠沛的经历,因为忧国忧民就一直失眠。更何况此时面对此景,“长夜”漫漫,“屋漏”,湿冷,布衾“似铁”。“何由彻”,何时挨到天亮呢?“彻”,天晓。此与前文的“未断绝”相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长夜沾湿何由彻”,语义双关,意味深长。诗人从眼前,忆过去,望将来;从自己,想到人民,想到国家,不都在“风雨”之中吗?如此深重的灾难,何时才能结束?诗人饱受“风雨”之苦,因而他憎恨“风雨”,他厌恶“长夜”,渴望“天明”早早到来,这是诗人的崇高的思想,善良的愿望。

诗人由个人的艰苦处境联想到广大人民的类似处境,自然地过渡到诗的结尾。

第四段(至诗末),舍己为人,境界崇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怎么才能有宽敞高大的房子千间万间,把天下贫寒的人都庇护起来,使他们都有安身之处,都展开欢笑的容颜,即使风狂雨骤,也能稳如泰山呢?〕

在夜雨煎熬中的诗人,此时想的是什么呢?想的不是个人的苦乐,不是个人小家庭如何盖上几间新房,一家老小安逸度日。诗人关心的是“天下寒士”,天下的贫寒之人,都陷于日日夜夜的风和雨的苦境之中。理想和愿望在痛苦中产生,从现实进入幻想,诗人迫切地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怎么能得到,“广厦”,宽敞高大的房子(晴日,窗明几净;雨日,遮风避雨;夏日,清凉;冬日,和暖)“千万间”。“大庇”,广泛地庇护,遮蔽,使得“天下寒士”都有安身之所。“风雨不动”,即使遇到风狂雨暴的恶劣天气,“广厦”岿然不动,稳如大山。那时,“天下寒士”“俱欢颜”,都欢天喜地,笑逐颜开。当然,诗人也在这千万张笑颜之中尽情地欢笑了。

这里,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充分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 *** 和希望。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啊,什么时候眼前能高高地出现“广厦千万间”,即是只有我的草房被风雨摧垮,以致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一声“呜呼”,表现了诗人情绪的激荡。作者备受“长夜沾湿”之苦,以急切的心情呼出:那理想中的“千万间”“广厦”,什么时候在眼前高高地出现呢?理想倘能变为现实,“吾庐独破”,宁愿我的茅屋单单被风雨所破,以致受冻而死,我也心满意足的!诗人由己之苦,推想到“天下寒士”之苦的思想境界,已是很可贵的了,而今诗人又由“推己及人”提升到“舍己为人”的思想高峰。诗人的伟大的人格,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在这闪光的诗句中得到了有力鲜明的表现。

结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和舍己为人的思想感情,是诗的主题的深化,确为“点睛”之笔。在狂风骤雨袭击的秋夜,诗人心里翻腾着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感情和迫切要求变革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读者的心。

【综述】

这首诗叙写了诗人茅屋被秋风所破,被秋雨袭击,一家人遭受雨淋的痛苦。表现了作者把个人疾苦与广大人民的疾苦联系起来,由个人受冻,而希望“天下寒士”都能住上“广厦”的宽广胸怀,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诗歌围绕中心,选取安排材料,在写实的基础上抒发感情,突出主旨。诗以秋风、秋雨为线索,写了风破茅屋、茅洒江郊、顽童抱茅、娇儿恶卧、床头屋漏、长夜沾湿等情节,层层深入地描写诗人的困境,以及作者在这困境中思想感情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末段,推己及人,直抒胸臆,揭示主题。全诗由困苦的现实进到理想的境界,完全符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规律。诗歌层次清晰,主题鲜明。

语言质朴、通俗、鲜明,富有表现力。写动态用: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欺、抱、入、呼、依、卧、踏、裂、得、见、破;写景色用:高、墨色、漠漠、昏黑;写声音用:怒号、叹息;比喻用:冷似铁、雨脚如麻、安如山。诗歌运用朴素通俗的语言,更好地表现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歌行体,长短句兼用,打破了七言的束缚,有散有韵,散韵交错,自由活泼,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谁知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喝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雨还是像下垂的垂线一样密集并下个不停。自从安史之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捱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简介】 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助,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还有许多的小孩子来扯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本诗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十课,苏教版9年级下册语文书.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狠心这样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8布衾(qīn):棉被。 9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0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 泛指整个屋子。 11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2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5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6突兀:高耸的样子 17见:同“现”,出现。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编为《杜工部诗集》,诗歌多反映人民的苦难,揭露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故称其诗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现在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现在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本首诗选自《杜诗详注》 【形式】 歌,能唱的诗,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为茅屋所破歌原文和翻译)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安全生产月宣传内容(安全生产月宣传词)

安全生产月宣传内容(安全生产月宣传词)

本文目录安全生产月宣传词安全生产月教育内容安全生产月宣传内容安全生产月手抄报内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宣传标语安全生产月的标语全国安全生产月标语安全生产活动月宣传稿“安全生产月”宣传标语安全生产月宣传词  你若有才,等你出彩——2017年全国安全

2024年3月23日 23:20

走向复兴串词(求《走向复兴》的串词)

走向复兴串词(求《走向复兴》的串词)

本文目录求《走向复兴》的串词单位建党90周年大合唱比赛有《走向复兴》这首歌曲,求前面的串词急求《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走向复兴》两个串词《走向复兴》串词医学年会主持人串词求《走向复兴》的串词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是东方雄狮,龙的传人黄

2024年3月16日 00:40

八拜之交的故事(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

八拜之交的故事(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

本文目录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八拜之交成语典故八拜之交的故事八拜之交的详细故事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说一下其中的故事)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八拜之交的八个典故是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1、管鲍之

2024年6月1日 00:50

心儿怦怦跳?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作文怎么写

心儿怦怦跳?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作文怎么写

本文目录心儿怦怦跳我的心儿怦怦跳的作文怎么写《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400字13篇我的心儿怦怦跳优秀作文500字16篇四年级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范文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四年级13篇我的心儿怦怦跳四年级满分作文我的心儿怦怦跳四年级精选作文四年级我的

2024年3月21日 21:20

儿童睡前童话大全100篇(哄人睡觉的童话故事大全【四篇】)

儿童睡前童话大全100篇(哄人睡觉的童话故事大全【四篇】)

本文目录哄人睡觉的童话故事大全【四篇】六岁孩子听的睡前童话故事大全适合小宝宝听的睡前童话故事大全给小朋友讲的睡前经典童话故事大全睡前晚安童话故事【五篇】哄人睡觉的童话故事大全【四篇】【 #儿童故事# 导语】睡前故事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睡欲

2024年4月25日 09:20

晚风习习变微凉是啥含义?晚风习习夏微凉打一生肖是什么

晚风习习变微凉是啥含义?晚风习习夏微凉打一生肖是什么

本文目录晚风习习变微凉是啥含义晚风习习夏微凉打一生肖是什么晚风习习变微凉是啥含义傍晚的风慢慢的吹过来,而且让人感觉到天气变得凉了。在感情里的含义那么当然就会是感情上的,当我们经历一些风吹雨打的时候,感情也会慢慢的淡下来。关键要看你怎样理解的

2024年5月23日 15:10

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有什么)

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有什么)

本文目录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有什么为自己而活霸气的说说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励志短句霸气十字以内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正能量的励志经典30句文案活出自己快乐霸气句子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致自己一段话霸气高冷的话活出自己的霸气句子表达不随波逐流霸气的句子

2024年6月18日 22:00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台词(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一段经典语录)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台词(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一段经典语录)

本文目录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一段经典语录北京爱情故事经典语录 北京爱情故事经典台词和对白片段求北京爱情故事里的一段经典语录:《北京爱情故事》好看的原因,不只在于陈思成、李晨、张译、佟丽娅、张歆艺等人的精彩表演,更在于那一句句的经典台词。在刚播

2024年5月2日 16:10

我是猫讲了什么?《我是猫》内容梗概

我是猫讲了什么?《我是猫》内容梗概

本文目录我是猫讲了什么《我是猫》内容梗概我是猫是什么意思啊我是猫每章主要内容是什么我是猫作文500字《我是猫》主要讲了什么猫和老虎的区别是什么同为猫科动物,猫和老虎到底有什么区别我是猫讲了什么《我是猫》是夏目漱石长篇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只

2024年5月4日 05:50

少代会的作用是什么?2015年少代会开幕式视频直播

少代会的作用是什么?2015年少代会开幕式视频直播

本文目录少代会的作用是什么2015年少代会开幕式视频直播你好少代会主题绘画手抄报 祖国你好手抄报少代会的作用是什么 少先队代表大会简称少代会,下面从少代会的性质、少代会的具体做法,少代会的工作报告、少代会的提案制度和少代会的决议五个方面加以

2024年5月22日 17:30

精神病健康指导(必须收藏__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精神病健康指导(必须收藏__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导)

本文目录必须收藏__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导社区急性精神障碍病人健康教育内容是什么精神病康复的主要方法有那些呢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内容严重精神病障碍健康教育通知怎么写患上精神疾病,该注意什么精神科健康教育知识精神病康复措施有哪些必须收藏__精神

2024年3月27日 07:40

酒店房间类型?酒店一般有多少客房

酒店房间类型?酒店一般有多少客房

本文目录酒店房间类型酒店一般有多少客房酒店客房的设计要点五星级酒店客房有什么标准客房需提供哪些服务酒店客房成本费用明细谁能介绍一下酒店客房服务生的工作酒店客房主管第一天任职开会发言酒店客房主管第一天任职开会发言怎么说酒店客房部应该怎么管理-

2024年3月26日 08:30

男子扫雪身亡:为帮保洁员妻子减负(保洁员的苦恼)

男子扫雪身亡:为帮保洁员妻子减负(保洁员的苦恼)

本文目录保洁员的苦恼保洁员怎么写作文黑龙江一60岁男子帮保洁员妻子扫雪身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大庆一男子扫雪身亡,谁该位此男子的死负责黑龙江一男子小区扫雪不幸突发疾病身亡,其死因是什么大庆一男子扫雪身亡,系为帮保洁员妻子减负,谁该为此事负责黑

2024年3月6日 04:50

儿歌《玲珑塔》歌词是什么?西游的《玲珑塔》 歌词

儿歌《玲珑塔》歌词是什么?西游的《玲珑塔》 歌词

本文目录儿歌《玲珑塔》歌词是什么西游的《玲珑塔》 歌词玲珑塔麦词配什么歌谁知道玲珑塔绕口令的词啊玲珑塔歌词求一套YY五项的(玲珑塔)的另类词lol玲珑塔是什么梗 LOL玲珑塔梗介绍求 绕口令 《玲珑塔》的词! 要全的张涛的玲珑塔的词儿歌《玲

2024年5月4日 18:40

水浒传章节梗概(《水浒传》每回梗概)

水浒传章节梗概(《水浒传》每回梗概)

本文目录《水浒传》每回梗概《水浒传》每回的概括《水浒传》里面每一章的梗概水浒传章节概括水浒传1-10章节梗概水浒传章节梗概《水浒传》每回故事梗概水浒传的每回概括(完整版)水浒传一至十六回大概部分情节《水浒传》每回梗概●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2024年5月20日 05:00

教师节给老师的话(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话3篇)

教师节给老师的话(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话3篇)

本文目录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话3篇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话(三篇)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话语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话教师节对老师的话教师节录给老师的话教师节怎么说给老师的话教师节祝福老师的话简短教师节说给老师的话简短教师节学生给老师的话简短教师节写给老师的话3篇

2024年6月17日 18:20

林清玄有哪些作品?林清玄出过的书有哪些

林清玄有哪些作品?林清玄出过的书有哪些

本文目录林清玄有哪些作品林清玄出过的书有哪些林清玄都有哪些经典作品林清玄作品有哪些林清玄的代表作 林清玄的代表作有哪些林清玄的代表作有哪些林清玄有哪些作品林清玄(1953.2—),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时报》海外

2024年3月30日 18:40

节能减排 低碳出行(低碳出行的好处及意义)

节能减排 低碳出行(低碳出行的好处及意义)

本文目录低碳出行的好处及意义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内容怎么写全国低碳日低碳出行宣传标语倡导低碳的宣传口号低碳出行的宣传语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有哪些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内容低碳出行的好处及意义1、减少碳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对环境

2024年5月13日 22:00

筹备大型会议掌握3个环节20个细节?会议服务流程及标准

筹备大型会议掌握3个环节20个细节?会议服务流程及标准

本文目录筹备大型会议掌握3个环节20个细节会议服务流程及标准求一份具体的会议流程安排会议流程是什么会议流程是怎么样的会议的流程是什么入党积极分子转发展对象会议流程办公室会议流程大型会议流程该怎么安排学校党组织会议流程图筹备大型会议掌握3个环

2024年3月20日 18:10

最新入党思想汇报(202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500字)

最新入党思想汇报(202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500字)

本文目录202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500字2023年入党四个季度思想汇报范例2023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1000字以上2023最新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5篇大全关于2022年入党思想汇报5篇关于2022年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个人5篇202

2024年6月11日 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