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论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本文目录
-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论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区别
-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区别吗
-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 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论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
概要:由于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在实践上存在重视不够,执行力不强,考核评价不严,风险管控不力等问题。正确认识内控体系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把握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体系建设和运行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按照国资委2006年6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财政部等五部委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笔者所在单位深入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发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内控控制管理手册》。然而,在工作实践中,就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导致对提升内控体系执行的有效性和全面风险管理(以下简称风险管理)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内控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误区 1.认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相互独立的。认为二者虽有共同点,但是从方式方法手段上看仍有本质的区别;有的认为从管控的目的上看,不完全一致;还有的认为,从企业的业务上看,二者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据此认为是相互独立的。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被夸大。认为有了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希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成功,确保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被忽略。认为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可以解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无须另立理论与方法,他们主张应该看到与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差异,应该看到新的管理模式带来的风险和巨大成本。 4.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整章建制。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就是建章立制,理解为简单的制度建设。 5.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念难于适应企业现状。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与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和观点之间存在较在的差距,认为在COSO理念下建立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模式不适合于企业现状。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1.二者的驱动因素是一致的。无论是风险管理还是内部控制,从其在中西方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驱动因素在于满足监管要求。随着认识上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驱动因素变为首先在于规避风险管理失效会导致难以预计的损失,其次才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 2.二者的主体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强调了全员参与的观念,指出各方在内控控制或风险管理中应有的角色与职责。 3.二者都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二者的有效性都是在某一时点的一个状态,不能当做某种静态的东西,也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不断修正、循环往复的过程,并渗透于企业各项经管理活动中。 4.二者的目标有共同点。都是为企业实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风险管理的目标有四类,其中三类与内控控制相重合,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但报告类目标有所扩展,它不仅包括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还要求所有对内外发布的非财务类报告准确可靠。 5.二者的作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防范风险。内部控制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风险,没有风险防范这一既重要又明确的目的,内部控制的存在就大打折扣,至少发挥作用的空间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6.二者的组成要素上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重合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三个要素,增加了战略目标,对内部控制框架进行拓展,把内部控制带到了一个更加宽泛的管理视角。 7.从二者的方法上看,企业的风险普遍存在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风险信息的取得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收集不到风险信息,风险管理就无从谈起。而内部控制是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这恰好为风险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见内部控制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存在的。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1.在定义上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 O S 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2.在理念上不一致。内部控制解决的是流程问题,包括业务流程、管理流程中的风险控制,解决的是“正确地做事”。而风险管理解决的不仅是流程问题,更要解决战略决策、应急处理;不仅要解决当前问题,更要预测和应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不仅要解决“正确地做事”,关键要解决“做正确的事”。风险管理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则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实施的遵循性控制活动,它无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以上的决策风险。 3.在目标上不一致。风险管理增加了战略目标,这意味着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确保经营的效率与效果,而且介入了企业战略(包括经目标)的制定过程。显然,风险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要远远高于内部控制所要实现的目标。 4.在程序上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包括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风险影响程度的制定、风险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负责的是对风险的评估、风险的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等工作。内控控制不负责战略目标的制定,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风险的评估。 5.在环境要求上不一致。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在综合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下,把风险管理的要求融入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中。而内部控制则是在内部环境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6.在对策上不一样。风险管理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这些内容在内部控制中不包含,也是不要求的。 四、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古人云:“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古人和伟人都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如何把握“瓶劲”来构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防范风险、管控风险的关键。 1.要创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无论是COSO内部控制框架,还是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都强调了内部环境的重要。仔细审视国内外发生的各个风险案例,不管是安然、世通事件,还是中航油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其根本原因,则是董事会对公司运营风险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风险放在第一位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企业家基本职能:预测当前及未来面临的风险”。董事会、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偏好、公司结构、企业文化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因此建立以董事会高度重视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成败的关键。 2.注重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没有意识到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没有意料之外,为意料之中做好了准备”,这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高境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最终目的就是要控制风险,避免企业遭受损失。因此,在构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风险管理理念为导向。首先,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必须熟悉企业业务相关的风险,所有员工知晓他们个人职责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其次,要关注重大风险。2005年COSO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要求董事会与管理层将主要精力放在可能产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上,而不是所有细节的控制上。企业的管理资源是有限的,控制也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所有细小的或微不足道的控制上,就会舍本求末。再次,要深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风险意识是任何风险管理过程的出发点,在有良好的风险意识的团队中,风险在形成或变为重要风险之前,都会被及时识别,及时规避。培训风险意识就需要深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3.建立责任保障机制。在实践中,一提及内部控制,大家认为就是财务部门的事。企业的内控与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组织体系涵盖企业决策和管理者、风险管理部门、经营系统、内部审计等。企业应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理清体系各要素的部门管理责任,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建立“谁执行谁负责”的责任机制。 建立以“业务主导、部门牵头、审计监督”的职责体系。“业务主导”是指产品研发、市场开发、生产运营、财务管理等业务部门负有内控与风险有效运行的管理责任;“部门牵头”是指内控与风险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业务部门负有组织、检查、评价的职能;“审计监督”是指内部审计负责见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 4.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一是着重落实业务部门的运行监督责任,负责体系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督检查,特别强调业务主管部门对本专业从上到下管理和监督职责。二是周密安排测试工作,以测试促执行、促有效性。三是编制内部控制有效性报告与风险管理报告,通过编制报告披露问题,分析差距,查找原因,制定应对措施。 5.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结合体系运行情况,探索建立体系运行评价机制。在建立考核评价办法时,重点要关注基础工作部分的考核,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及履责情况、机构及岗位人员的配置情况、宣贯培训情况、制度建设情况、测试检查开展情况、考核兑现情况等,同时要关注实质性的内容,如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管控措施的制定、实质性漏洞及重大缺陷的发现等。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对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奖罚兑现,形成正向激励的考核方法,促进执行力的提升。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控制风险,风险管理是建立在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的。实践中仅有内部控制体系,而无风险管理的意识,则内控管理就是空架子,缺乏灵魂。有了风险管理意识,而无内部控制框架,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科学的管理手段,也易形成风险管理目标的缺失。因此,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应树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理念。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在定义和内涵上,属于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涵盖在全面风险管理的范畴内,隶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要】 随着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世界各国有着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我国企业也由此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涵进行梳理,系统性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及建议,以为我国企业持续有效平稳发展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风险管理
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那么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通过有效方式对企业风险进行正确辨识以及科学预防,降低或者预防风险危害企业,此行为就是企业风险管理。对风险危机进行预测、分析、权衡以及处理均属于风险管理。
(二)内部控制
所谓企业内部控制,其实就是以有效监管企业为目的,以企业管理制度为前提,对企业风险进行防范,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监控手段。从根本上说,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控制与内部环境控制。合理科学评估企业内部风险,加强企业内部人员与产业信息的交流与沟通,采用激励的方式实现企业内部系统化管理,此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工作内容。
二、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作用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上都是在企业管理职能与管理体制中表现出来,企业风险管理依照其内部控制情况,将企业具体发展目标制定出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则主要评价与分析风险管理系统目标。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内部控制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只有不断健全与完善,菜可以及时处理好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在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评估是其重要环节,可依照评估结果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予以制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必须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前提与基础,企业内部控制以企业风险评估为灵魂与核心。
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脱节
当代经济市场中,传统的企业内部管理已无法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风险状况相适应。一些企业单位对传统内部控制模式进行沿用,造成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出现脱节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内部控制效果造成削弱,因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脱节,导致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受限,也无法有效实施风险管理。
(二)企业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与落后的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并未树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意识或者风险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不能全面了解企业风险,以及企业领导低下的决策水平等等,这些都是导致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的主要因素,不能对企业风险进行准确识别,而且落后的风险管理不能使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与进步造成严重影响。
(三)不能对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对企业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在我国,一些企业领导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把握,或者因为不能做好两者权衡工作,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状况,对企业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而且错误的企业内部控制同样会影响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一)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
在实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中,企业领导是其重要参与者,所以不断提高企业领导的风险管理意识和内部控制意识对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利。为使企业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领导进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教育,不断培养具有经营管理实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以此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二)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系统
就所有发展中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得成功的必然选择。所以在企业风险管理领域中,必须努力将企业风险预警工作做到位,同时做好企业员工管理工作,积极培养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企业员工与管理者团结合作,共担企业风险。此外,根据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性,在企业内部构建与企业发展相符合的相关内控制度,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全与完善,以此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保障。
(三)注重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因素的作用
具体运营管理中,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会根据企业发展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并非亘古不变的。制定企业战略决策时,起决定作用的是风险管理,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以为风险管理服务。
五、结语
随着近些年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世界各国有着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我国企业也由此面临着很大的机遇与挑战。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涵进行梳理,系统性阐述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问题,为企业有效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发展与进步,我们必须积极、有效做好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现阶段我国具有不够完善的企业体系建设,需要不断培养优秀管理人才与发挥创造力,以此构建现代化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不断适应中国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企业风险管理包容内部控制。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都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最终责任人都是管理者,且两者的实施主体、过程也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组成要素中,其中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这五个要素是重合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
核心区别就是风险管理是事前、基于未来的一种管理,具有不确定性,而内部控制是对当下和过去的检查,相对是明确的,比如检查公司制度设计是否完善,实际工作是否按制度设计去执行的,这些都是对过去事项的控制和检查。
对风险管理和内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内控是强制性的要求,如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有要求的,这是公司上市满足监管的标准。风险管理相当于公司的“道德品质”,没有强制性要求,但要比法律要求的标准更高,好比有的人道德水平高、有的道德水平低。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风险管理是个大概念,而内部控制相对风险管理来说就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了。\x0d\x0a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x0d\x0a首先了解一下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的概念。前者是当你设定好一个目标后还未开展任何风控活动就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剩余风险就是当你设定好目标后,认识了潜在风险,那么通过一些列的控制活动来降低、规避、转嫁这些潜在风险后还有未能被控制的潜在风险。\x0d\x0a其中这个一些列的控制活动中对自身(企业内部)进行控制的称为内部控制。因为外部风险是不可控的,只能预测。\x0d\x0a在ISO31000的框架中,Internal Control 就是 Risk Management中的第四个关键点。\x0d\x0a\x0d\x0a我想你这么理解可以方便一些。
企业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区别
风险管理管理的是不确定性,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或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是0风险,即对不确定性的0容忍,也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实现(但有点难)。不过,一般而言风险和收益是正相关的,有风险才有收益,所以一般不会,也很难消除风险,所以往往提到风险控制,管控到可容忍的程度即可。内部控制,一般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或防范风险,通常不涉及到具体的方法与操作,相对而言是具有一定高度且宏观的。如果要把三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个人认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区别吗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标不同
①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②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作用不同
①内部控制作用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等。
②风险管理的作用在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内部控制主要指的是财务风险。而风险管理范围广的多。按照风险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1)企业外部风险包括:顾客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政治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等;(2)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产品风险、营销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组织与管理风险等。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应用于会计领域最广泛的制度。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 当中包括了对风险的量度、评估和应变策略。
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1、做好内部控制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
企业应严格对内部各项程序进行审查,提供日常业务流程、运营、内勤的规范性,实现各个部门从上到下的的防范,到所有人员的防范。
2、强化风险管理责任。
企业各级机构通过确定风险管理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落实岗位责任。
***隐藏网址***
3、创新推动
利用内部控制工作本身要求的评价、完善机制,为企业持续创新机制、战略调整和自我提升的输送活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4、进行资源整合
利用内部控制工作跨部门的特征,整合风险和控制,优化流程和提高效率,帮助企业完成整合数据和信息质量控制要求。
5、系统日常监督
作为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立体系中的核心监督权,联合发挥大监督体系效能,推动深入到岗位的自我评价体系和提升专精领域的控制水平,确保各种监督手段的有效落地。
企业为什么需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亲,您知道吗,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四点原因: 一、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内部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 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合理的调配各种有一资源,需要我们建立现代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 二、是为了防范风险与树立投资者信心。 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揭示企业内控重大缺陷,维护投资者利益和资本市场秩序。投资者对投资行为的选择,不仅仅基于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还要基于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设计与运行质量的分析,以判断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企业的风险来自于两大类:一是来自于违背外部强制性规定,包括合规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二是来自于内部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包括战略定位与实施手段、管理的效率与经营的效果。第一类风险的发生将使企业承担违规成本,导致企业价值下降,第二类风险的发生将直接影响企业获取现金流的能力,增加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就是为了防范上述风险。 三、推行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对称的根本途径。 可强化单位内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促进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加强部门之间在授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独立业务审核、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等具体控制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并根据各部门沟通反馈的因管理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 四、推行内部控制是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仅靠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自主执行是不够的,常常会因为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串通作弊或不作为而失效,因此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不断进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及修整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监督其充分、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区别:(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联系: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2003年7月公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作为一个子系统。从时间先后和内容上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内部控制
国外较为经典的是 ASB 对内部控制的定义。1972 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该公告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更多文章:
4s15.2预应力锚索什么意思?预应力锚索是什么,我该怎么计算它的工程量
2024年4月14日 00:20
简单劳务用工合同协议书(5篇)?企业用工劳动合同协议书怎么写【三篇】
2024年6月16日 08:20
成本管理的概念(什么是经济学的成本概念什么是管理学的成本概念两者有何区别)
2024年5月4日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