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一名是谁(全国高考前十名是谁)
本文目录
- 全国高考前十名是谁
- 高考位次怎么排的
- 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状元都是如何中榜的
- 他是学渣全班倒数第一,高考却考705分!他是怎么做到的
- 2022北京高考最后一名分数
- 高考全国第一名是谁
- 倒数第一逆袭上清华,是不是天赋比努力更加重要
- 中国高考第一名是谁
- 最后一名的“差生”,高考702考进清华,回顾逆袭,总结出哪几点
- 高考励志故事:即使最后一名 也别自我放弃
全国高考前十名是谁
前十名分别是:1、2010年文科状元伊然,分数是659,学校是平潭一中。理科状元骆雅婷,分数是691,学校是厦门一中。2、2009年文科状元方洋,分数是678,学校武平一中。理科状元蒋艺,分数是713,学校是厦门外国语学校。3、2008年文科状元何润夏,分数是662,学校是福州一中。理科状元吴宪,分数是674,学校是永定一中。4、2007年文科状元罗宏晟,分数是661,学校是尤溪一中。理科状元陈默,分数是702,学校是漳州一中。5、2006年文科状元曾春明,分数是673,学校是泉州七中。理科状元郭程宁,分数是688,学校是福州一中。
高考位次怎么排的
每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会根据高考成绩的高低,结合考生的人数总和,综合进行排序。
1.高考成绩最高的考生位次为1。
2.高考成绩相同的考生,位次不同,但名次相同。
3.位次主要针对是文理科普通高考考生在本省的排序情况。
4.高考成绩相同时,文科生会按语文、文综、数学、外语的科目顺序逐个将考分排序;理科生则是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科目顺序进行排序。
位次比分数重要
由于每年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会存在一定的波动,如果仅仅参考高考分数来填报志愿,往往会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位次这个概;念的出现,其实是为了对考生的成绩进行更加精确的排位。每年成绩公布之后,某一个考试分数可能对应很多个学生,但每一位学生的位次都是唯一的。
考生在知道自己的高考位次之后,再根据目标大学近3年或者近5年的录取位次的区间来判断自己被这所高校录取的概率有多大,是比较科学的做法。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状元都是如何中榜的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想要出人头地一般有两种方式,要么通过考试成为科举状元,在朝廷为皇上办事,要么就是能打仗,有一身的本领,为朝廷卖命也可以出人头地,那么,对于很多的寒门学子来说,一般考取状元便是自己唯一的出路了。在古代的时候,人们是如何考取状元的?我么今天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高考状元都是如何中榜的?到底有哪些的秘诀吧!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心,也备受国人的瞩目。每逢这个时节,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今年高考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题,高考在中国已成为一场全民的盛筵。其实类似于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晚清民国时期的大学招生,无不昭显着今天高考的影子,它们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与传承。科举:古代的高考科举制是中国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共经历了1300余年。由于科举制度与今天的高考在某些方面有些类似,故也有古代的高考之称。科举考试制度自隋唐至两宋,都没有很大的变动,到了明清时期才有所变化。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宋两代的考试,由民间先在地方政府呈报,由地方送上中央,这些人就叫进士。考取后称进士及第。譬如你是山东人,便向山东省政府报名,他把你送到中央,你就是山东省进士。考试录取,就叫进士及第。因此主要的考试只有一次。到了明代,殆因报考的人数更多了,才分成几次考。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府县考、乡试、会试和殿试。首先是府县考试,录取了叫入学,又叫县学生,就是人们常说的秀才,是科举功名中最低级的一等。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读书人中举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被人们称作老爷。范进中举是人们熟悉的一个文学故事,出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小说对范进中举绘声绘色的描写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乡试的情形。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究竟是谁众说纷纭,没有准确的说法,最后一位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刘春霖考中状元后的第二年,清廷即下令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所以他经常自嘲说是最后人中第一人。据说刘春霖开始并不是状元,第一名叫朱汝珍,广东人。当时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她对广东人有偏见,认为梁启超、孙中山这些广东人喜欢造反,所以觉得朱汝珍不可靠;再者她还觉得朱汝珍这个名字里边有一个珍妃的珍字,慈禧最讨厌珍妃,所以决定把朱换掉。后来慈禧看到刘春霖,认为这个名字很吉利,于是便把他取为第一名———当然,这只是野史传闻,正史中并无类似的记载。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儒林院编修,其他进士擅长文学书法者授为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其余的分别授为各部主事和知县等,正式进入了仕途。在北京孔庙院内,今天仍然竖立着元、明、清三朝的进士题名碑,学者姜鸣在《天公不语对枯棋》中对其有一段精彩描述:这里有3座元碑,77座明碑,118座清碑,记载了600多年中中榜的5万数千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及考试名次。它是古代知识分子孜孜矻矻、宵衣旰食、皓首穷经地拼搏奋斗,终于通过国家级考试,晋身上流士大夫阶层的象征,是胜利者的丰碑。
他是学渣全班倒数第一,高考却考705分!他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听到老师们用黑马的故事来激励我们,尤其是基础不好成绩一般的同学们。但是大家都喜欢但基本上,高考考的好的也就提个一百多分,已经是复习认真的了,那种从倒数冲到前列的是很少的。赵启琛就是这么一个高考黑马。
不过赵启琛并非是高三最后一年冲刺的,他的高中三年都在不断的前进,最后一鸣惊人。
赵启琛就读于宁海中学的创新班,其实能够考进创新班就已经不错了,不过作为一个刚刚压着线进去的小白,进去还没开心两天就被打击成焉了的小白菜。
都说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其实还是有部分道理的。如果是在普通班,赵启琛也能保持前几名的名次,在同学们眼里是学霸级别的人物。而在创新班,赵启琛看着自己每次都排在末尾甚至最后一名的名次,总是会生出很强的挫败感。这种感觉久了,就容易自卑,让人心态变差。
要是赵启琛是个心很大,天生乐观的性格倒也罢了。他会因为自己的成绩愁的失眠,蓄满压力。而且他的英语很不好,严重拖后腿。到了后面甚至不想住宿回了家。
在这个时候,如果他家里父母都是严厉型的话。赵启琛也许会非常失落甚至可能会一蹶不振,大家也就可能看不到考了705分的黑马了。不过他自己也说了,非常感谢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正是因为背后有这样一份来着亲人的鼓劲,赵启琛才调整好了心态开始往前追赶。
他很清楚自己的薄弱学科是什么,也知道自己的优势学科是什么。扬长补短,就是他给自己定的学习方针。努力补足差的英语,同时保持优势学科的竞争力。就这样高一还考班级倒数的赵启琛,在高二有了不错的进步,名次也进入了中间那批,等到了高三,已经是班里前几名了。
他的进步是有迹可循的,再加上三年的稳扎稳打锻炼了他的心性,父母有开明鼓励。参加高考的赵启琛也没有慌,考完就已经估出了700分左右,忽然,分数705。这是他对自己的自信。而这自信是他的勤学换来的。
后来人们问赵启琛,是不是参加了什么补习班。他笑着说,自己这么多也就小时候去过一些兴趣班,后面就再也没有相关经历了。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不仅父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很多不懂得问题前去问老师,老师也是耐心解答,帮他攻克了很多学习上的难关。
而从老师那边反馈的则是,赵启琛本人非常的有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懂得查缺补漏,老师只是做了自己义务的解答,其他的还是靠赵启琛本人的自律。
确实,不少人家里花了大价钱请辅导老师,但如果孩子不愿意学,再好的老师都是事倍功半。赵启琛也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复习小技巧,非常的朴实且实用,忍不住让人感慨这孩子的主观能动性真强。
他在提起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的时候,一下就孩子气的鲜活起来了,这样自律又不死读书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的。你怎么看?
2022北京高考最后一名分数
100分。根据查询北京教育局考试办相关信息得知,北京高考最后一个分数段为:100-109分,其中分数段人数为7人,最后一名为100分,排名第44958位次。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高考全国第一名是谁
高考全国第一名:韩牧岑、韩鑫阳、韩衍隽。
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
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长期以来,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197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自此高考状元的称谓产生了。
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头名,状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与伦比,必然是中国高校竞相争夺的最优质生源。
能否赢得高考状元青睐体现了高校在最优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关乎一所大学是否为中国顶尖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的面子。
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经济形势变化、办学声望大小、区位地域优势、专业优先选择权、状元奖学金额度和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影响全国高考状元选择高校的最主要因素。
倒数第一逆袭上清华,是不是天赋比努力更加重要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人想他是不是有什么秘籍?我能不能请教他的经验?这是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其实你们都想错了。不要看到倒数第一,就直觉他本来学习是多么的糟糕!他的这个倒数第一,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倒数第一。要放到实际情况里去分析。他所在的学校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一流学校,而且他还身处该校的创新班。什么意思,他就是所谓的火箭班里的最后一名,而且是高一时候而已。高考逆袭上了清华,并不能说明天赋和努力哪个更加重要,而是两个同等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人家是火箭班的最后一名,能进火箭班,本身水平就不差,说明了他有极高的学习天赋。火箭班的倒数第一放在其他班级,其他学校里吧,那也是佼佼者。至于最后一名,只能说明暂时他的周围同学比他更好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人家通过两年的逆袭,考上清华,说明了心态和支持很重要。身处倒数第一的感受并不好,他自己压力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他失眠睡不着觉,学习效率差。尽管如此,父母没有责备他,他提出要走读的学习的申请,学校同意了。回到家的汤,周围的氛围宽松了,加上父母的鼓励和安慰,他的学习成绩开始慢慢爬坡。高二的时候已经能到班级中等水平,高三的时候有时候能跑进前十名。这位他考上清华,奠定了基础。
最后一点,当然离不开他的努力。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随便就能造就的,都是要付出奋斗和努力,汗水和艰辛的。尽管考上清华的他轻描淡写了这段过往,但是他熬过的夜,写过的题,是无法被忽视的。所以不要光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要相信孩子的可能性,要期待他的发展,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下一个考上清华的,说不定就是你家的孩子。
中国高考第一名是谁
中国高考第一名是何碧玉。
她是我国高考史上唯一一位裸分满分的缔造者。并且她14岁参加高考,是2000年的全国高考状元,仅用了4年就学完了初高中所有的课程。
1996年当时只有10岁的何碧玉经过层层选拔,参加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并在这些天才儿童的班级里一骑绝尘,最终取得了高考满分750的最优成绩,考上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清华大学。
中国高考第二名
第二名是张镇风,是1998年的全国高考状元,只有数学丢掉两分,其余皆是满分。因为他的分数无限接近满分,所以事迹在高考界广为流传,被誉为“考神”。
但关于他的人物生平,以及个性特征,由于那个年代网络信息并不发达,他本人又过于低调,因此至今张镇风这个人的事迹至今还是个谜团。
最后一名的“差生”,高考702考进清华,回顾逆袭,总结出哪几点
最后一名的“差生”,高考702考进清华,回顾逆袭,总结出哪几点?
假如说天资是决定一个人可以走多高的前提,那样发展潜力便是确定一个能多远的前提条件。天资不会受到后天性危害,可是对所有人而言,发展潜力就好像是海平面中的冰川,能被发掘出是多少,又可发挥到多高,要靠家中爸爸妈妈客观性环境的作用,更为重要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多与少。
高鹏以前被认定班级最没有希望考入大学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他经常考试排名班级倒数第一,并且在学习上总是以一种无关紧要的心态去学习,因此不但那时候他的家人,连老师还认为这所学校几乎没有什么将来可谈。但是也就是这样的产生,在高考时以702分考进了清华,在回到母校做演说时,高鹏回望自已的逆转工作经验,梳理出3点。
1、重视与老师沟通交流、摆脱学习堡垒
在下普通高中以前,高鹏不但上课时认真听讲不专心,也是从未有过一切与老师开展学习难题沟通交流,就算偶尔有学习难题,只不过是局限在自己琢磨-捉摸不透-放弃的学习循环中。进入到高一,要想在学习上拼一把的高鹏,意识到了,若想提升成绩,那样最先第一点便是打破自己的学习堡垒,重视与老师中间多沟通。
每一次授课有什么问题或是不清楚的知识要点,高鹏就随手用记号笔做上标记,随后直到课间活动时,去与老师开展交流与沟通,学会放下之前自己的成见或者所谓“自尊心”,以求真务实的心态,去和老师进行学习沟通交流,是高鹏更改学习方法,提升成绩的第一步。
2、反复多次、不忽视其他问题
每一次考试后,高鹏不仅会跟着他们把考卷过一遍外,在自己梳理完错题集后,也会把一切出错题目或者测试不确定性可是拿分题目,仔细地的过上3遍,随后直到1天之后,然后把这个知识点过一遍。
高鹏坚持不懈,在学习时,不可以忽视其他问题,尤其是一些看上去并不重要,但却归属于一直没有学过硬的题目,由于那这一次不高度重视,那样非常容易,再一次考试时却并没有这么多的运势,能拿到题目成绩。并且备考错题集的重点就是反复,除非是拥有强悍的记忆力,对高鹏来讲,自身若想学精知识要点,必须要反复多次,这样才能把题目掌握得更加深入、扎扎实实。
3、逻辑性变化多端、学习多种多样解题方式
许多题目实际上并不仅一种解题方式,不同视角、知识要点,虽然最终解出来的回答一致,可是解题的思维逻辑却完全不一样,这一点在高鹏来看,也是值得用心学习、记诵的关键所在。
重视逻辑多变性,尤其是很多综合型题目,涉及的专业知识覆盖面广,关键点大量,所以去学习了解在其中不同类型的解题方式,是拓展自身专业知识逻辑思维、提高学习高效率的方法之一,都是高鹏可以逆袭的根本所在。
高考励志故事:即使最后一名 也别自我放弃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励志故事:即使最后一名 也别自我放弃》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前日下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江城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靠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 “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他认为,英语学习应具有骆驼精神,而不是骏马精神。“品种再优良的骏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总有一天会停止;而骆驼在沙漠的漫漫长路,则需要长时间的韧劲坚持下来,相信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