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
本文目录
- 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
- 什么是应急机制
-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中的运行机制包括
- 处置突发事件五快制胜机理是什么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
- 简述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 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
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
一、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
建设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应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以人为本,明确职责。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强化行业监管与企业规范经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机制
在统一领导下,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及应急工作程序,确定各建筑企业相应职责,有效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基本原则是:迅速、准确、直报。
三、应急处置机制
1、服从局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及时派遣队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2、落实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并进行应急抢险救援纪律、程序和注意事项的教育。
3、按规定集中存放配备、装备,并派专人负责。
什么是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指的是针对特殊事件、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属于一种应急预案,事先做好防备及应对策略,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或事态加重,使损失最大化减小。应急机制启动应急机制的前提是,首先分析判断事件的性质、类型及影响,包括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反应机制、控制机制、恢复机制等五个主要部分。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中的运行机制包括
法律分析:预测与预警、应急处置、恢复与重建、信息发布、
法律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运行机制
3.1 预测与预警
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1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级(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和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2 应急处置
3.2.1 信息报告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2.2 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在境外发生涉及中国公民和机构的突发事件,我驻外使领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3 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需要多个国务院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该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3.2.4 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 恢复与重建
3.3.1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有关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 调查与评估
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3.3.3 恢复重建
根据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3.4 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处置突发事件五快制胜机理是什么
处置突发事件五快制胜机理是一个在应急管理领域中常用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以提高应急响应效率,使处置突发事件更加高效和有序:1、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快速部署救援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处置。2、快速指挥机制:需要建立快速指挥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指挥决策能够迅速传达到现场,并得到快速响应。3、快速信息传递机制:需要建立快速信息传递机制,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到各个处置部门和现场指挥人员,以便及时做出决策和行动。4、快速资源调配机制:需要建立快速资源调配机制,确保各种救援资源能够快速调配到现场,以满足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5、快速决策机制:需要建立快速决策机制,使现场指挥人员能够快速做出决策,以保证处置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成功率。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一般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国从战胜非典开始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预案数量大幅增长、质量逐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管理普遍加强,在加强应急准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和培训不足、演练不够等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管理办法,予以规范和加强。明确了应急预案的概念和管理原则。《办法》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应急预案的概念,强调应急预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这种定位包含了4个方面的内涵:1.应急预案是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是在法律规范内根据特定区域、部门、行业和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而制定的具体执行方案。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应急预案就是从常态向非常态转变的工作方案,目的是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下尽量提高应急反应速度。2.应急预案是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应急预案要对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设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预先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来做、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处置方法和资源准备等。所以,应急预案实际上是各个相关地区、部门和单位为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事先制定的任务清单、工作程序和联动协议,以确保应对工作科学有序,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3.应急预案重点规范事发后的应对工作,适当向前、向后延伸。向前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监测预警等,向后延伸主要是指必要的应急恢复,包括有效防止和应对次生、衍生事件。4.应急预案是立足现有资源的应对方案,主要是使应急资源找得到、调得动、用得好,而不是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法律依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应急管理一般是指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应急管理要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的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应对、控制和处理。具体内容如下: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人员救助优先。3、制订现场处置方案应当优先考虑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救助,在实施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受突发事件危害人员的生命安全,并注意保障参与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4、在处置中确定了以人员的救助为先,避免了为减少财产损失而牺牲公民生命情况发生。5、预防为主原则。6、预防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阶段。7、人们在对公共危机进行认真、全面和深刻研究发现,要战胜危机就必须把应对危机重点转到事前的主动防范,要在危机爆发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8、通过平时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危机隐患,避免危机发生。9、通过树立全民危机预防意识,建立危机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为可能发生的危机设置层层“屏障”、建立各种“防火墙”,提高整个社会抵抗危机的“免疫力”。10、在危机爆发时,能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容应对,避免危机扩大,防止危机升级和失控,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11、无数案例也已充分证明,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范的转变是一次成功经验,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公共应急管理能力。12、三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原则。13、在应急法制建设中,我们特别强调危机预防和应急准备的重要性,坚决贯彻以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方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17修订)第十条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应急指挥部的职责、组成以及成员单位的分工;(二)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信息收集、报告和通报;(三)动物疫病的确认、重大动物疫情的分级和相应的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四)重大动物疫情疫源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五)预防、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所需资金的来源、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六)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
简述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答案】: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根据新三定规定的职责,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及《应对工作规程》,对当前建设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进行了重新规范和完善,建筑工程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日常管理与监测预警机制。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方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研究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立信息监测方法、建立信息数据监测分析。建设安全事故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进行报送。(二)分级响应与信息报告制。按分级处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等级启动相应预案,作出应急响应,根据事故级别逐级上报。遵循迅速(2小时以内)准确、直报的基本原则。主要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等级、人员伤亡情况等。(三)应急处置机制。事故灾难发生后,应急管理机构应按要求开展处置工作,组织工作组赶赴事发地,指导地方开展处置工作。收集事故灾难信息及相关规定、技术指标等,及时上级汇报,提出建议。处置期间,确保联络畅通,随时到岗。(四)应急保障机制。主要有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和物资保障,技术保障,宣传培训与演练。
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处置原则: 1.快速反应原则。 处置突发事件要坚持一个“快”字, 信息上报快,部署控制快,预案落实快。 2.现场指挥原则。 发生报告会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 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 确指挥判断。 3.降低损失原则。 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报告会当 天的稳定、确保观众人身、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做到 危害程度最小。 4.协调配合原则。 领导机构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 分工,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2 5.追究责任原则。 在发生突发事件发生后,确保明确责 任方,并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更多文章:
三国演义每回简介(三国演义每回的主要内容(1~120回)30字左右)
2024年3月30日 16:50
让青春在伟大奋斗中绽放光芒(奋斗,让青春绽放光彩作文750该怎么写)
2024年5月3日 18:10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后答案和课文翻译)
2024年4月21日 16:4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PPT课件)
2024年4月22日 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