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对文化有哪些影响

2024-06-02 20:20:12 :41

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对文化有哪些影响

本文目录

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

  中国是一片辽阔的疆域,它的背景地理是有历史沉淀而成,人类的发展及生存与地理位置及文化背景相互关联。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在中国的土地上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气候都是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下面的北京文化带你了解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历史地理环境   1、文化与地理环境   黑格尔认为地理环境对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他将世界按地理特征区分为三大类型:干燥的同广阔的草原和平原;巨川大江流过的平原流域;与海洋相连的海岸区域。   所以,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起着很大的作用。它为活动在它的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挑战,也就提供了不同的世界,因此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性格。试想,愚公的精神不就成就于太行王乌二山吗?   地理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当然会对人类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可以说有着决定性影响。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地理环境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不再会有挖土搬山的当代愚公。但人作为自然体,决不会脱离自然,也不会完全不要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和人类始终关系密切。象我们现在的生态平衡,就是如此。   2、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中国疆域辽阔,从最东的黑龙江流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到最西的帕米耳高原间约有5200公里,从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到南海的曾母暗沙约有5500公里。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走势,以明显的阶梯状分布;同时又有很多东西走向的山川,把中国疆域自然分割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在历史上,也就形成了地域文化,象蜀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等。   中国的疆域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地理环境也发生着变迁。象“中国”一词,最早就是指中原的诸侯国家,随后就以中原建立的国家政权向外延伸。在地理上,中原古时多湖泊,上海在宋朝时还未出现。黄河是向东南入东海。   中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又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不远,季风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为发展农业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象河南古时气候温暖,有大象在此生活,所以为“豫”,同样,蒙古高原上是“风吹草低见牛羊”。沙尘暴、黄泛区只是以后的事情。

地理环境对文化有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因为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成为先民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的地区,最早形成了大片的农业区。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由于中国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气候的波动一般只影响农业区的南北界,而不会减少它的面积,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在生产力很低的情况下,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要比现在大的多,有时往往起了完全隔绝的作用,例如海洋、大江、高山、沙漠、沼泽、丛林都曾是先民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中国的地理环境发杂多样,所以除了农业以外,人们还不得不选择其他生产方式,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牧业、狩猎、养殖、捕捞、采集、冶矿、手工业、林业等各种产业,并且成为某些地区的主要产业,形成各地不同的物质基础。与不同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各地的社会、政治、行政制度也不相同。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在衣食住行方面,中国各地历来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就形成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力,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二是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中国文化不仅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且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三是农耕经济的早熟促进中国文化的凝重性和早熟性。 2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这种持续性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和中华文明的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3 、中国文化的早期定型是造成中国文化的守旧性的重要原因。 4 、农耕经济的多元成份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5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格。 1 、魏晋南北朝战乱和割据打破了帝国的一元化政治与集权式地主经济体制,出现了文化生动活泼的多元发展局面。表现在一是玄学的崛兴;二是道教创制与佛教传播;三是儒、玄、道、佛相与激荡。 2 、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的,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3 、玄学对魏晋文化思深潮的影响:一是玄学的思维特点是超脱多样化的现世实物而直接诉诸本体,因此使魏晋学术富于谈玄析理。二是玄学与美学联系在一起,成为魏晋美学的精魂,促成了重神理而遗形骸、重自然而轻雕饰的美学观念;三是玄学的现实意蕴对魏晋人的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上的建构。 4 、道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南北朝时基本定型。 5、隋唐文化气象恢宏,与地主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休戚相关。在门阀世族衰落的同时,世俗地主阶级的精英分子地位上升。 6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其次是体现在以博大的胸襟广为吸收外域文化。 7、元代有了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交流,表现在:一是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形成了回回民族;二是元代中西交通的开辟,为基督教入华创造了有利的气候和土壤;三是亚欧大陆的沟通,为东西方旅行家远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如马可波罗及其《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1 、中国文化并非封闭的系统,以迁徙、聚合、贸易、战争为中介,中华各族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之间都在交融共进。 2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经济类型是农耕、游耕与游牧。 3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分为三个文化类型:即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山地游耕文化和中原定居农业文化,其中中原定居农业文化是核心。 4 、农耕与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的交互关系,一方面是冲突、战争;另一方面是文化互补、民族融合。 5 、游耕文化的特点:一是在耕作方式上刀耕火种;二是与过着迁徙不定的游动生活;三是由游耕模式决定了该民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尚处于不成熟的水平。(简记:刀耕火种游动生活不成熟水平) 6 、汉化即少数民族融入汉族;胡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北方游牧民族;夷化是指汉族人融入南方游耕民族。 7 、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体现在经济生活、衣着服饰、日常起居、音乐舞蹈、文化、史学等诸方面。 8 、藏族的史诗《格萨尔》中世界内范围内英雄史诗的杰出代表。 9 、用蒙文创造的《元朝秘史》《蒙古源流》和《蒙古黄金史》并称为蒙古三大历史名著。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地理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3、环境条件的差异性造成了文化的差异性;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形成了文化景观; 5、地理环境的开放与封闭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生产力对环境有不同要求,也会产生不同结果。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哪些影响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例如中原地区注重农业,西域注重商业,沿海地区注重渔业,北方游牧民族注重扩展和掠夺。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其次,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屏障可以阻隔,因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以及军事上都较海洋诸岛易于统一,形成了一个疆域广阔的大一统国家,也使得文化上易于形成统一。同时,由于地域广大,中国在文化传统上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此外,地理环境的影响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重视实用、趋利避害的思想。因为中国大地物产丰富,因此人们逐渐形成了以实物为财富的观念,并注重实用和功利。例如,在古代中国的货币中,贝币、布币等都是实物演变而来的。同时,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人们也形成了趋利避害的思想,例如注重阴阳五行、风水等。总之,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论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自然资源等等,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早期文化形成更为直接,是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如果把各民族、各国度有声有色的文化表现比喻为一幕接一幕悲喜剧,那么,这些民族、国度所处的地理环境便是这些戏剧得以演出的舞台和背景。”1冯天瑜教授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产生的基础。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较早地产生了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人类的生命与水息息相关,决定了文明在江河的地理环境下产生。中华民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不光是中华文明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所有的中国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比如汉族的祖先崇拜文化,这种文化的由来是可以找到地理环境的因素的。汉文化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土壤、气候、水利等自然条件为发达的农业文化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促成了农业与手工业的结合体(家庭)的很早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直接与自然界打交道,靠天吃饭万事不求人,祖宗的一套生活方式对子孙来说已足够应用,家族宗法观念由此得到强化,引出了对祖先的莫大崇拜。”2无论是文学、思想、历史学、经济学、书画等等,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的重要影响。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延续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第一大特性是延续性,这种文化特性受到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从中华文化产生开始,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中断过,具有明显的延续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辽阔的地理环境。在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流域,这片七八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地理环境良好,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底。从远古时期的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化石中,我们知道,中国人的祖先很早就分散在东亚大陆的广大地域。“长江乃至辽河流域,以及西南崇山峻岭间,也有长达四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这些广大的区域的总面积有五百万平方公里以上,是十分广阔的,这就为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奠定了地理基础。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它们的地理环境非常狭小,当遇到外族入侵,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文明由此中断了。中国则不同,中国文化在广大的区域内发展,内部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在历史上,当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中原王朝失去了黄河流域时,还可以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依托延续自己的文化。历史上的东晋、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但延续了中国文化。即使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清两朝,汉族文化也能对他们潜移默化,迫使他们不得不接受汉文化。正是因为中国拥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中国才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得以延续下去,而不至于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化那样在历史上灭绝了。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第二大特性是多样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从早期起源开始,就呈现了多元化的格局,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这不得不归结于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复杂多样的,“辽阔而多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4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内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地理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地理特征。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繁杂多样。中国的南北跨越30个纬度,东西跨越60个经度,南北温差相差近50度,东西年降水相差几千毫米,山脉和河流都有各种走向的,这种自然特点把中国大地分成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导致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是明证。早在先秦就形成了各种区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等,以后又有关东文化、草原文化、雪域文化、湖湘文化等等。这些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如中原文化人文渊薮,博大精深;燕赵文化多慷慨悲歌;荆楚文化轻灵精奇;湖湘文化朴质蛮霸等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很不一样,衣食住行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各民族的文化是很不一样的。但中国文化虽然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又具有统一性,形成了中国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各种文化共存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患”。6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第三大特性是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这种文化特性也受到了地理环境的深深影响。中国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独立的特性。在地理上,中国东临大海,西北是戈壁和沙漠,西南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青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这些都是地理上的阻碍,给农业民族无法突破的限制。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方便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形成了一种与外部世界半开放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上独立成长,虽偶尔有外部文化传入,但都无法改变中国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和独立性。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在本土上成长的。如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道教等,这些思想和宗教流派在世界上自成一体,影响深远。又如汉字,汉字完全是中国人创造的,不像其它的文字,如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基本上都是来自腓尼基文字。又如中国的书画艺术,更是中国人的独创。中国的四大发明——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也是由中国人独立创造的。其它的中国文化也是如此。也有外来文化通过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比如佛教,但“佛教自它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再按照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再宣传自己的理论,当时的中国人是把它看做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来处理的。”7经过中国化的佛教已经不是印度经院哲学的佛教,而是中国人自己引申发挥的,与印度本土的佛教大不一样。宗教是这样,其他的思想学说也是如此。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状态独立地向前发展。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加上中国发达的农业文明,中国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明清两朝基本上是奉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致使中国很少接受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封闭性,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五、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他深深地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地处温带大陆,温带气候适中,就使中国民族形成温和的性格,在天人之际和人伦的关系上采取持中的中庸态度。”8中国的大陆型气候十分明显,地处北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在中国东部,河网密布,沃野千里,季风定期带来丰沛的雨水,水热配合良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寒来署去,周而复始”。9在温带地区,热能和水分比较充足,农业比较发达。在发达的农业条件下,再加上中国物产丰富,人们生活能自给自足。而自给自足的中国人是历来喜爱和平的,不喜欢侵略扩张与动乱,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理想的太平盛世。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喜欢采取中庸的态度,对人谦让,对上尊敬,不喜欢与人发生分歧和争吵。这说明温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中华民族温和的性格和中庸的态度。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多次入主中原,如建立辽的契丹族、建立金的女真族、建立元的蒙古族、建立清的满族。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汉族却采取退让的态度,偏居一隅或服从少数民族的统治。在中国近代,中国多次遭受资本主义的入侵,但中国人却采取忍辱负重的态度,与侵略者签订有害于中国不平等条约。这都是由于中华民族,特别是汉人的温和的性格决定的。而这种温和的性格又是受到了中国温和气候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要肯定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具体情况,协调人地关系,从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加辉煌灿烂!

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文化有什么影响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汇,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4.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识.

扩展资料

中国周边的地理环境较为封闭,海上交流有限,而且没有一种外来力量能够对中国文化形成挑战。一些游牧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虽然在军事上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却是被征服者。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均因为地理屏障,未能较深地影响到中国文明。反过来,同样由于地理原因,中国也未能将自己的文化影响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很多人认为古代中国的文化是全世界领先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千年,只是近代才开始落后,也有很多人喜欢拿同时期汉朝与罗马帝国进行比较。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样的比较也没有任何意义,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范围内的文明交流十分有限,相互之间很少有直接的碰撞,因此很难比较罗马帝国与汉王朝。此外,一种文化必需与相应的地理环境相适应。

自古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华夏民族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频繁,游牧民族也吸收了很多华夏民族的先进文化,但中原对草原的影响始终不像对日本、朝鲜那么大,原因就在于中原、日本、朝鲜都是农耕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更加容易,而草原为游牧文化,因此不可能对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只是部分的借鉴。明朝后期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开始强大并逐渐加强最中国的文化影响和渗透,而由于中华文明深厚的底蕴,这样的影响始终非常有限,防线最终被穿破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虽然如前所说,中华文明由于地理原因,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是闭塞的。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从其他文明中吸收了很多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东西都被汉化了。例如现在的凳子就是从游牧民族传入的,在南北朝时被称为“胡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文化

地理文化

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恒一切活动)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背景地理及文化的形成?地理环境对文化有哪些影响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父辈网上怎么看不了)

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父辈网上怎么看不了)

本文目录我和我的父辈网上怎么看不了《我和我的父辈》解读(内涵剧透)我和我的父辈拼音怎么写电影《我和我的父辈》观看心得5篇影评一一《我和我的父辈》如何评价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对于《我和我的父辈》这部电影,应该怎么客观评价一下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2024年6月22日 22:10

小学电教室工作计划(学校电教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电教室工作计划(学校电教学期工作计划)

本文目录学校电教学期工作计划小学语文电化教学计划小学电教工作计划电教教师工作计划2023年度电教工作计划5篇2023小学电教工作计划5篇学校电教学期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

2024年4月15日 18:20

consider的用法(consider的用法总结)

consider的用法(consider的用法总结)

本文目录consider的用法总结consider的用法总结大全consider怎么用consider的四种用法consider用法及搭配consider的用法归纳详细consider的用法consider用法consider的用法总结

2024年6月19日 23:10

涓涓细流比喻什么?涓涓细流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涓涓细流比喻什么?涓涓细流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本文目录涓涓细流比喻什么涓涓细流的词语解释是什么涓涓细流什么意思 涓涓细流的意思涓涓细流造句涓涓细流是成语吗涓涓细流什么意思涓涓细流的意思是什么涓涓细流的拼音涓涓细流是什么意思涓涓细流比喻什么涓涓细流,指的是一条细小的溪流,流水声轻柔悦耳。

2024年4月16日 05:20

大学生网络购物(大学生网络分期购物平台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购物(大学生网络分期购物平台的特点)

本文目录大学生网络分期购物平台的特点大学生在网上购物,可以要求卖方提前退货吗大学生网上购物有哪些优惠2022年全国大学生网购有多少人大学生网络分期购物平台的特点其主要特点如下:1、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大学生是该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平台会

2024年4月13日 01:50

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数字媒体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怎么)

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数字媒体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怎么)

本文目录数字媒体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怎么会计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专题报告怎么写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怎么写美术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怎么写汽修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学习专题报告300字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专题报告怎么写专业技能与

2024年3月22日 09:40

就业前景好的10大专业(最好就业的大学十大专业 最有发展的十大专业)

就业前景好的10大专业(最好就业的大学十大专业 最有发展的十大专业)

本文目录最好就业的大学十大专业 最有发展的十大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十大专业 学什么专业更吃香就业前景好的10大专业未来就业前景好的10大专业 大学里发展前景最好的专业最好就业的大学十大专业 最有发展的十大专业 现在的大学专业五花八门,这对很多即

2024年3月3日 16:00

广东高考数学试题(2023年广东高考数学难不难考)

广东高考数学试题(2023年广东高考数学难不难考)

本文目录2023年广东高考数学难不难考广东高考数学2023难度2023广东高考数学难吗广东高考数学难不难广东2023高考数学难吗2023年广东高考数学难不难2023年广东省高考数学难度21年广东高考数学难吗2023年广东高考数学难不难考20

2024年6月19日 20:00

绝无仅有的近义词(和绝无仅有相似的词语)

绝无仅有的近义词(和绝无仅有相似的词语)

本文目录和绝无仅有相似的词语绝无仅有义词是什么绝无仅有的近义词有哪些绝无仅有的近义词是什么绝无仅有的近义词绝无仅有的意思_绝无仅有的近义词_绝无仅有造句和绝无仅有相似的词语绝无仅有 基本释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出 处宋·

2024年5月17日 10:10

火龙果的药用价值(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火龙果与什么相克)

火龙果的药用价值(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火龙果与什么相克)

本文目录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火龙果与什么相克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和食用方法_火龙果的知识火龙果的药用价值白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火龙果有“百果之王”的称号,火龙果怎么吃最好吃呢火龙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火龙果的功效火龙果是什么植物的果实火

2024年3月5日 04:00

仲裁申请书怎么写?仲裁申请书的概念是什么

仲裁申请书怎么写?仲裁申请书的概念是什么

本文目录仲裁申请书怎么写仲裁申请书的概念是什么仲裁申请书是什么意思个人仲裁申请书怎么写仲裁申请书怎么写呀仲裁申请书怎么填仲裁的申请书怎么写劳动仲裁申请书范本(精选5篇)劳动仲裁申请书是在劳动局领表自己填么用带笔么劳动工伤仲裁申请书6篇仲裁申

2024年4月1日 16:00

蛇与庄稼的故事简介?蛇与庄稼食物链怎么画

蛇与庄稼的故事简介?蛇与庄稼食物链怎么画

本文目录蛇与庄稼的故事简介蛇与庄稼食物链怎么画蛇与庄稼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蛇与庄稼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蛇是怎样与庄稼为害的《蛇与庄稼》教案设计《蛇与庄稼》课文的原文蛇与庄稼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蛇与庄稼的故事简介你好。《蛇与庄稼》是著名散文家秦牧

2024年3月5日 16:30

三月七日是女神节吗?女神节是几号

三月七日是女神节吗?女神节是几号

本文目录三月七日是女神节吗女神节是几号女神节是什么节日女神节在什么时候 女神节是3月7号还是3月8号女神节是几月几号哪一天三月八是女神节吗3.8女神节一句话女神节在什么时候三月七日是女神节吗三月七日是女神节。在每年的3月7日,主要是在年轻人

2024年2月24日 22:40

烟雨江湖华山采莲绝响剧情攻略?求十篇读书笔记,550字或五百字

烟雨江湖华山采莲绝响剧情攻略?求十篇读书笔记,550字或五百字

本文目录烟雨江湖华山采莲绝响剧情攻略求十篇读书笔记,550字或五百字高中以读书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五篇】求初中生日记或随笔100-200字!!烟雨江湖华山采莲绝响剧情攻略烟雨江湖主线华山采莲绝响怎么过?作为烟雨江湖第7个主线剧情任务,华山

2024年5月17日 11:10

《圆明园残简》阅读!!?圆明园残简 阅读答案

《圆明园残简》阅读!!?圆明园残简 阅读答案

本文目录《圆明园残简》阅读!!圆明园残简 阅读答案圆明园残简瞻仰的意思圆明园残简之三汉白玉象征什么圆明园的残简主要内容圆明园残简圆明园残简之三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圆明园残简中行云流水的意思《圆明园残简》阅读!!《圆明园残简》原文: 圆

2024年3月28日 06:30

学党史个人检视剖析材料2021(领导干部个人检视剖析材料)

学党史个人检视剖析材料2021(领导干部个人检视剖析材料)

本文目录领导干部个人检视剖析材料党员检视剖析材料及整改措施领导干部个人检视剖析材料   领导干部个人检视剖析材料   根据XX党组XXX 主题教育 工作部署,我认真学习近平X,及时跟进学习近平XX讲话精神,持续学习近平X,联系

2024年3月21日 07:30

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介绍)

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介绍)

本文目录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介绍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知识产权管理要依靠哪些方面知识产权管理学什么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做哪些工作知识产权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属于哪个部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的分类有哪些知识产权管理的原则知识产权管理

2024年2月26日 16:10

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五年级上册寒假作业(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本文目录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寒假作业答案五年级上册英语寒假作业布置5篇2022五年级上册的寒假作业长什么样五年级上册科学寒假作业(答案)2022年小学五年级上册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学期结束就是寒假,寒假作业肯定是不会少的。不能随便敷衍了事,

2024年6月15日 09:50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分析)

本文目录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分析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试卷分析怎么写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范文小

2024年6月5日 03:00

仇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仇恨呢?仇恨的拼音是什么

仇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仇恨呢?仇恨的拼音是什么

本文目录仇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仇恨呢仇恨的拼音是什么仇恨的意思仇恨心理是怎么样发生的仇恨是什么仇恨的成语解释仇恨是什么意思仇恨的拼音仇恨的反义词有哪些仇恨的反义词仇恨的反义词是什么仇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仇恨呢1.仇恨是一种颠倒迷离的心理

2024年6月20日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