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制度(简述目标管理及其实施步骤)
本文目录
简述目标管理及其实施步骤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强调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设置目标:设置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共同预定目标。关于预定目标的提出,既可以由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首先提出,上级进行审核和批准。
总之,目标的预定建立在企业上下共同商量讨论的基础上。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并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为下级确立目标。在下级明确组织的战略和目标的基础上,上级需要与下级一起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分目标的建立要符合如下要求: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
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
2、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目标管理强调员工的自主、自治和自觉,一切用结果说话,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可以放手不管,因为目标管理是系统性管理方式,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可能影响全局的绩效。因此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的监测和矫正更是必不可少的。
这便要求管理者对下属的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定期向下属通报整个部门的进度,也便于彼此的协调。此外,管理者还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下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为下属排查不利于工作目标实现的不利因素。
3、对目标管理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测定和评价:当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向上级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如何实施奖惩。与此同时,上下级也进入了下一个工作周期的循环,彼此一起讨论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投入新一轮的战斗。
扩展资料: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一时之间,这种理论观点在美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甚嚣尘上,当时,正值西方经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西方企业急需新的管理方法来把企业引向欣欣向荣,目标管理可谓应时而生,逐渐被广泛使用,并很快风靡到日本和西欧国家,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不过,目标管理被引入企业后,并没有如彼得·德鲁克所料想的那样得到有效应用,关于“什么目标”、“目标管理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如何确定目标”、“如何激励员工实现目标”等方面,企业主观地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了诠释,结果在实践中的目标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与理论陈述相差甚远。
现代管理体系中的目标管理具体是什么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人将它作为一种计划和控制的手段,还有人将它当成一种激励员工或评价绩效的工具。的确,目标管理是一种基本的管理技能,它通过划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的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有效的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作法是:由组织中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同每一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以这些规定为指导,评价一个部门或每一成员的贡献情况 。由于这种作法特别适合于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故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既纠正了古典管理学派偏重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又纠正了行为科学学派偏重以人为中心,忽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把工作和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它能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通过努力工作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组织的共同目标也因之实现。目标管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目标可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任务等。一般来说,经营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目标由高级管理者制订;中级目标由中层管理者制订;初级目标由基层管理者制订;方案和任务由职工制订,并同每一个成员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使经营计划的贯彻执行建立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把企业职工吸引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目标管理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1)制定目标。共有五个步骤:准备;由组织的高层以领导制定战略性目标;在各级管理阶层制定试探性的策略目标;各级管理人员提出各种建议,相互进行讨论并修改;就各项目标和评价标准达成协议。(2)实现目标。在一般监督下为实现目标进行过程管理。这主要是职工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上级只对例外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指导和控制。(3)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即把实现的成果同原来制定的目标相比较。经过3个阶段的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要使目标管理方法成功,还必须注意下述一些条件:(1)要由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制定高级策略目标;(2)下级人员要积极参加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过程;(3)情报资料要充分;(4)管理者对实现目标的手段要有相应的控制权力;(5)对实行目标管理而带来的风险应予以激励;(6)对职工要有信心。同时,在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时,也要防止一些偏差出现,比如:不宜过分强调定量指标,忽视定性的内容,要根据多变的环境及时调整目标等。目标管理的解释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它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6�1德鲁克于1956年在其《管理实务》中首次提出,乔治�6�1奥迪奥恩1965年在《目标管理》一书中进一步阐述。这一管理方法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的参与管理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是:(1)组织目标、各级管理目标、个人目标密切结合,形成目标连锁以利于实现总体目标。(2)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共同目标,实现目标管理主要采取职工自主管理、自我控制的方法,以利于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3)根据预期目标规定个人的主要职责范围、应达到的成果,并作为评定、考核个人贡献的标准,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目标。首先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总的经营目标(包括贡献目标、利益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然后自上而下地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展开,确定各级的计划目标,形成一个上下左右项目之间协调平衡、相互衔接的计划目标体系。(2)实施目标。这是决定性阶段,主要是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实现计划目标的需要,授予目标执行者必要的权力,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行“自我控制”,促使目标完成。领导者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了然情况,组织协调,提供信息和服务,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支持下属搞好工作,实现计划目标。(3)成果评价。目的有二:一是掌握各级目标完成情况,为正确进行奖励或批评提供依据;二是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水平。进行成果评价的依据是目标的完成程度、目标的困难程度和为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成果评价的方法,一般采取自我评价和领导考核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方法。成果评价以后,应根据评价结果,奖惩兑现。对未完成目标者,帮助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我国80年代初开始在企业中推广,目前采取的干部任期目标制、企业层层承包等,都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 中最先提出的,其後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後,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後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日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後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於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什么是目标管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管理
企业管理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的实质是绩效价值导向,目标管理让整个公司、各个部门、各个人事先有明确量化的指标,事中检查考评,事后奖罚兑现。 目标管理层次包括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公司年度计划、各部门目标计划、各个人目标计划。 目标管理以公司战略规划为前提,以公司年度计划为依据,将各种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个人。 目标管理实施的关键是事先制定分公司合理的任务指标体系,考证因素分值体系,将罚标准体系,事中进行过程管理检查考评目标任务完成执行情况,事后按工作绩效和约定的奖罚标准及时兑现奖罚。 ISO9000标准是注重过程管理的思想,与目标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但随着管理思想的演化,ISO9000标准也逐步开始从过程的角度反映目标管理的思想,并将越来越重视目标管理的思想。如ISO9001-94版标准指出,“负有执行职责的供方管理者,应规定质量方针,包括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这体现出ISO9000管理体系也已经从企业质量目标的要求来反推企业质量管理的过程。 一 管理目标及目标管理 1 管理目标 1)管理目标的概念 管理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管理活动与其达到的成果或效果。按照计划的时间性分为带有战略性的长期目标(10年以上),中期目标(3-5年),短期目标(1年)和执行目标(季度或月度) 目标既是计划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制订计划的基本依据,科学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正确的预测未来的发展,选择好目标方向,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人力、财力、物力),获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确定目标的依据和要求 指导企业资源分配方向 激励员工 明确工作努力的方向 衡量经营活动成效 创造良好声誉和品牌形象 3)管理目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2 目标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目标管理就是指:组织的最高层领导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简而言之,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主管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订,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种制度或方法目标管理的概念的理解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实现者同时也时目标的制订者,即由上级与下级共同确定目标,上下协商,制订出企业各部门直至每个员工的目标,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 强调自我控制,通过对动机的控制达到对行为的控制。 促使下放过程管理的权力。 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增强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 建立目标体系 1 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必要性 “明确的目标是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处于WTO国际化经济环境的企业而言,其首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然后根据经营目标制订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进而加以实施和控制,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企业还应该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动,适当调整经营目标。另外,对经营目标制订的程序进行有效管理与合理控制,可使企业经营目标更具有可实现性、可执行性。 2 目标管理体系的核心 适应外部环境的企业发展战略。 3 目标管理体系内容 目标管理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和九项主要工作: 一个中心以目标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 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含总结)三个阶段 四个环节:确定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实施和目标考核 九项工作:计划阶段有三项工作即论证决策、协商分解、定责授权;执行阶段包括咨询指导、调节平衡;检查阶段包括考评结果、实施奖惩、总结经验。 上述构成目标管理系统 4 目标管理制度的全面程序 三 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1 目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高阶层的目标,必须代表一个组织的整体目标 中层各部门的目标,必须代表为贯彻各部门所期望的各项成果 基层工作单位目标,必须代表为完成基层工作目标的各项基本要素 个人工作目标,必须代表为完成基层工作目标的各项基本要素 我们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把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三个层次: (1)环境层—社会加于组织的目标,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并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 (2)组织层—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和一个系统的整体目标,如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改善员工生活、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 (3)个人层—组织成员的目标,如经济收入、兴趣爱好等。 企业各管理层在相应的目标上有如下的关系: 管理层次划分及各目标的关系 2 目标的分类 1)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 总目标依计划期间可分为长期计划目标、中期计划目标、短期计划目标和执行目标四种。 2)从组织目标的等级层次看,分类如图所示 3 目标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 1)目标建立过程开始于组织最高层宣布企业的组织使命。 2) 然后根据组织使命建立长期目标。 3) 由长期目标导致建立整个组织的执行性目标(短期目标)。 4) 然后建立组织内部每个主要部门或经营单位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 为每个主要部门或经营单位中的下属单位建立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4 目标的分解 5 目标的整合 目标整合模型 四 目标管理的具体内容 1 目标实施办法 1.1 目标协商与授权 公司建立了大目标和组织目标之后,第二步骤应设定各事业部门的目标。这类目标通常以各项特定职能目标为对象,阐明该项职能应达成的成果,应做为总公司负责有关职能的高级主管的任务 1.2 目标实现的方法 业务负责人制订目标体系时,应通知各有关单位主管参与,倾听各部门的意见,并责成企划部门提高技术协助及汇总各部门目标,目标体系的建立需要所有管理者的参加。 1.3 责任中心的建立 对各级主管人员的业绩评价,应以其对企业完成目标和计划中的贡献和履行职责中的成绩为依据。他们所主管的部门和单位有不同的职能,按其责任和控制范围的大小,这些责任单位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2 目标管理的控制 2.1 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建立科学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由监督、反馈两条线路和分析中心构成的自动控制系统 2.2 管理控制过程 2.3 目标控制 2.4 实施中的调节 五 目标的激励、检查、调节、考核 1 激励过程 2 目标的检查的内容 目标实施的进度情况 目标实施的质量情况 目标实施的均衡情况 目标实施的落实情况 目标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 按照目标管理计划要求 需要检查的其他问题 目标实施中的检查 4 目标考评 4.1 目标考评制度: 分为集体或个人考核标准两类,其内容包括集体或个人承担的目标项目及其他工作项目名称;完成目标与其他工作目标的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其他相关岗位的协作要求;对成果的评价尺度。 4.2 目标考评标准与方法 管理人员应该通过目标管理来自我控制,必须明确目标,这些目标必须规定该人员所管理的单位应该达到的成就,应该规定他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时能期望其他单位给于什么样的配合,以及规定他和他的单位在帮助其他单位的目标时应该做出什么贡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目标应该规定自己对实现公司在各个领域的总目标做出的贡献。
【管理学】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一方面强调完成目标,实现工作成果;另一方面重视人的作用,强调员工自主参与目标的制定、实施、控制、检查和评价。 经典管理理论对目标管理MBO的定义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于1954年在 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其后他又提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 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 目标管理提出以后,便在美国迅速流传。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由恢复转向迅速发展的时期,企业急需采用新的方法调动员工积极性以提高竞争能力,目标管理的出现可谓应运而生,遂被广泛应用,并很快为日本、西欧国家的企业所仿效,在世界管理界大行其道。 目标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管理心理学中的“ Y 理论” 为基础的, 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 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其理论依据是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中的目标论。 即任何一个组织系统层层地制定目标并强调目标成果的评定, 都可以改进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职工的满意程度。 目标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从而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核心就是明确和重视成果的评定, 提倡个人能力的自我提高, 其特征就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 并以实现目标的成果来评定其贡献大小。 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具体化展开的组织目标成为组织每个成员、 每个层次、 部门等的行为方向和激励手段,同时以使其成为评价组织每个成员、 每个层次、 部门等的工作绩效的标准, 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运行。 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动员全体员工参加制定目标并保证目标实现, 即由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把其具体化展开至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各个成员。与组织内每个单位、 部门、 层次和成员的责任和成果相互密切联系,在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根据目标决定上下级责任范围, 上级权限下放,下级实现自我管理。在成果评定过程中, 严格以这些目标作为评价和奖励标准,实行自我评定和上级评定相结合。以此最终组织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提高上级领导能力,激发下级积极 性,保证目标 实现。 综上所述,目标管理在组织内部建立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而这种体系把员工有机的组织起来,使集体力量得以发挥,同时目标管理的实行就意味着组织管理民主化、员工管理自我控制化、 成果管理目标化。于是目标管理事实上是一种总体的、 民主的、自觉的和成果的管理。这也正是目标管理的魅力所在。 亲自参加目标制定的激励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与激发》一书中首先提出。 期望理论,主要研究需要与目标之同的规律。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和达到一定的目标,此目标又对激发人的动机有影响。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 和期望概率( 期望值)。期望理论揭示了这一规律: 个人对目标的理解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实现目标的动机和行为。可以说个人的这种理解和重视程度要比管理者设计者的理解和重视程度重要得多。因为目标是靠每个成员去达到的,从目标管理的特点来看,由于目标是个人自己亲自制定的,对其有充分的理解,个人主观上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同时足够重视,这样个人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很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产 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 目标管理的一大特点在于其管理过程实现自我控制。目标体系组织实施过程中,组织的各个部门,各个成员明确了自身的目标,明确自己的职权,职责和工作的具体任务,可以通过比较实际结果和目标来评估自己的绩效,以便做迸一步改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控制。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上级主管压制性的管理,能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工作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正如德鲁克所说,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 就是它使得我们能够运用自我控制式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责任感意识的激励功能 目标管理之所以能发挥作用,还在于它大大增强了下属的责任感, 而责任感又是一个巨大的激励因素. 关于这一点, 目前许多教科书都没有提到, 许多管理者也未认识到。下属许多行为的动力来自于被强烈的责任感所驱使。要充分发挥下属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责任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人是有责任感的, 只要环境适当,人不仅会承担责任而且还会追求责任。增强下属责任感的手段很多,·研究结果表明, 最有效的手段是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实行。实行“ 自我控制” 式管理有利于下属责任感增强,进而促使下属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所以,增强责任感是自我控制的一种延伸结果。现实管理实践中的目标管理, 由于它并未采用自我控制”式的管理。因此,它不具有责任感的激励作用,只能依赖强制性管理手段来实现目标,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仍处于压抑状态。 目标指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努力的结果。目标为所有的管理决策指明了方向,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其直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管理过程的控制环节。但是,作为活动的预期目的和结果,目标对管理的重要作用又不局限于此,它可以对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这种作用将贯穿于整个管理环节,使得管理活动获得最佳效益。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目标确定后,由于它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因而能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和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三是在目标实现以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了实现,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以达到新的目标。 目标管理最为广泛的是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目标可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任务等。一般来说,经营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目标由高级管理者制订;中级目标由中层管理者制订;初级目标由基层管理者制订;方案和任务由职工制订,并同每一个成员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使经营计划的贯彻执行建立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把企业职工吸引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 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中国80年代初开始在企业中推广,采取的干部任期目标制、企业层层承包等,都是目标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 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 l、重视人的因素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 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3、重视成果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1)员工参与管理:目标管理是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由上下级共同商定,依次确定各种目标。 (2)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目标的实施,由目标责任者自我进行,通过自身监督与衡量,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 (3)强调自我评价:目标管理强调自我对工作中的成绩、不足、错误进行对照总结,经常自检自查,不断提高效益。 (4)重视成果:目标管理将评价重点放在工作成效上,按员工的实际贡献大小如实地评价一个人,使评价更具有建设性。 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目标的设置;第二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阶段为测定与评价所取得的成果。 1.目标的设置 这是目标管理最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①高层管理预定目标,这是一个暂时的、可以改变的目标预案。即可以上级提出,再同下级讨论;也可以由下级提出,上级批准。无论哪种方式,必须共同商量决定;其次,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使命和长远战略,估计客观环境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对该企业的优劣有清醒的认识。对组织应该和能够完成的目标心中有数。 ②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分目标都有确定的责任主体。因此预定目标之后,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组织结构,根据新的目标分解要求进行调整,明确目标责任者和协调关系。 ③确立下级的目标。首先下级明确组织的规划和目标,然后商定下级的分目标。在讨论中上级要尊重下级,平等待人,耐心倾听下级意见,帮助下级发展一致性和支持性目标。分目标要具体量化,便于考核;分清轻重缓急,以免顾此失彼;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可能。每个员工和部门的分目标要和其他的分目标协调一致,支持本单位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④上级和下级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分目标制定后,要授予下级相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实现权责利的统一。由下级写成书面协议,编制目标记录卡片,整个组织汇总所有资料后,绘制出目标图。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并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进行定期检查,利用双方经常接触的机会和信息反馈渠道自然地进行;其次要向下级通报进度,便于互相协调;再次要帮助下级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问题,当出现意外、不可测事件严重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 3.总结和评估 达到预定的期限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讨论下一阶段目标,开始新循环。如果目标没有完成,应分析原因总结教训,切忌相互指责,以保持相互信任的气氛。
什么是目标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制度 指为了强化对管理者的监察,将依法管理土地与干部目标管理挂钩,防止和杜绝管理者有法不依、执法犯法,违法行使土地管理权的规定。主要通过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等措施来保障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定义: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CEO必读12篇帮助CEO及高管层明确目标管理的根本含义与基本方针,提升开展目标管理所必需的领导能力。折叠特点目标管理的具体形式各种各样,但其基本内容是一样的。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或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协商,根据组织的使命确定一定时期内组织的总目标,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组织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和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指导思想上是以Y理论为基础的,即认为在目标明确的条件下,人们能够对自己负责。具体方法上是泰勒科学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与传统管理方式相比有鲜明的特点,可概括为:目标管理l、重视人的因素。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2、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从组织目标到经营单位目标,再到部门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企业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3、重视成果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工作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人事考核和奖评的依据,成为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志。至于完成目标的具体过程、途径和方法,上级并不过多干预。所以,在目标管理制度下,监督的成分很少,而控制目标实现的能力却很强。
组织目标的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制度是把以目标实现为前提的管理转化成以目标为控制手段的管理,它是通过使组织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来实现“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由于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对组织成员工作成果的考核标准,从而使对组织成员的评价和奖励做到更客观、更合理,因而可以大大激发他们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目标管理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目标管理强调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3、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4、目标管理是一种重视成果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在形式上表现为以目标为中心,它要求把管理的重点转移到目标上去,即转移到行动的目的上去,而不是行动本身。目标管理在性质上则是一种体现了系统性和“以人为中心”的主动性的管理。目标管理的过程一般包含三个步骤:第一,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也是目标的制定过程;第二,组织目标实施;第三,进行目标考核。组织目标的管理有两种基本的方法:①采用指示性或指导性方法,自上而下的实施组织目标。这种方法在管理比较简单和容易衡量的目标时,会有很高的效率。②采用参与式的方法,即让组织内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组织内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使组织目标实际成为组织成员、部门和组织三者妥协或协调的产物。参与式的目标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目标冲突和目标转换现象,特别适用于管理比较复杂和困难的目标。但这种方法的实施需要组织做长期的努力。
更多文章:
女孩回应爬全楼帮奶奶找推车(河南一位92岁奶奶出门弄丢推车,好心女子做出了怎样的帮忙之举)
2024年4月18日 08:30
劳动节黑板报(关于劳动与感恩黑板报 关于感恩的黑板报图片大全)
2024年6月25日 01:40
论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什么下的革命是全党在坚定理想信念中获得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力)
2024年3月20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