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目录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哪些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起到了什么作用
- 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主要内容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场面描写作文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运用的比喻句有哪几句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答案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含义深刻的句子有哪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含义深刻的句子有: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2、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这句话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青藏铁路的修建正在不断向前推进,说明了胜利正在一步步到来.同时也暗示了西藏的发展、祖国的发展也将会一步步向前.3、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越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东西部沟通往来和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4、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课文中出现了3次,加上课文的题目是4次。分别在:
(题目)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其作用是: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也表达了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在文章结构上贯穿全文,起到了一咏三叹的作用。
扩展资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文章分析:
第一部分(1-3段) 写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
第二部分(4-10段) 写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第三部分(11段) 写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课文中心思想:
歌颂了筑路大军的智慧与力量,以及他们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这句话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课文内容:
筑路大军很不容易,他们战胜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他们多伟大呀!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叔叔阿姨们真辛苦呀!他们战胜了可怕的冻土层,天气恶劣,极度缺氧!这是我们中国人做到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啊!(中国人多么伟大呀!为此我感到很自豪!) 这是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战胜的困难,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呀!
青藏铁路相关资料: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142千米,其中新建线路1110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冻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开通运营。也被人们称为:团结路、幸福路。
参考链接: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百度百科
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起什么作用
起强调作用,突出文中人物的坚强毅力。恒心。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百力的句子,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行文的线索。
要在青藏高原修铁路,让火车开到拉萨度,当时国内外都是一片质疑声。而这句朴素无华的话语充满着信心与回决心,在文中的四次出现均使用了感叹号,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这句话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与尾句“拉萨已经答遥遥在望”在文中前呼后应。
扩展资料
课文分析
课文分段 1--3段 为第一部分 4--10段 为第二部分 11段 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 写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
第二部分 写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第三部分 写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课文中心思想;歌颂了筑路大军的智慧与力量,以及他们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这句话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一、青藏铁路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三、解决办法
1、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
2、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
3、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
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扩展资料:
修建青藏铁路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青藏铁路这样一个重大的建设,最主要的是考虑要加快西藏的经济建设发展,大家知道,青藏青藏是我们国家唯一一个不通铁路的行政区,由于不通铁路、交通闭塞,所以和外界的联系十分困难,制约了它的经济发展, 也有航空和公路和西藏进行联系;
但是对大种物资的运输,对于大批旅客的交流还是很难适应的。所以修建铁路首要的目的就是要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运力支持;
同时这一条铁路建设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加内地和西藏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增强民族团结,这样就可以使我们国家都能够共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科技人员和突击队员历经重重困难,终于成功地修建了风火山隧道。表达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
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扩展资料:
介绍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千米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市,全长1142千米,其中新建线路1110千米,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
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到拉萨。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冻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高原铁路。
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开通运营。也被人们称为:团结路、幸福路。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场面描写作文
1. 成功把铁路修到拉萨的场景的作文
最近我们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篇文章讲的是西部建设者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的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就是世界海拔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建设的经过。读完全文,我被铁路工人那种勇于吃苦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在建设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三种极大的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的天气;三是极度缺氧;面是些困难在铁路工人眼里就像小沙子一样。
最终他们克服了寒冷、风雪、雷电等气候,用智慧与力量完成了风火山隧道。我不禁感叹:青藏铁路真是一条奉献路啊!在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死神的手就靠近了铁路工人们,而他们牺牲的不仅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被死神抓入手中。
2.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想象作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
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
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
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
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
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3.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想象作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
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
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
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
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
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
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
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
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4. 仿写把铁路修到拉萨去350字作文
最近我们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讲的是西部建设者们在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的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就是世界海拔最高隧道——风火山隧道建设的经过。
读完全文,我被铁路工人那种勇于吃苦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在建设风火山隧道时,遇到了三种极大的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的天气;三是极度缺氧;面是些困难在铁路工人眼里就像小沙子一样。最终他们克服了寒冷、风雪、雷电等气候,用智慧与力量完成了风火山隧道。
我不禁感叹:青藏铁路真是一条奉献路啊!在海拔5000米的无人区,高寒缺氧,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死神的手就靠近了铁路工人们,而他们牺牲的不仅仅是健康,还随时可能会被死神抓入手中。
妈妈也说:海拔那么高,铁路工人都能这样,我们大家更应该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五年级:侯若兰
5.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描写场面,气势的成语 写4个
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声势浩大
1、气势磅礴
读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形容气势雄伟浩大。磅礴(pángbó)。
出处: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十四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白话释义:这是气的磅礴在;酷寒万古存。
2、波澜壮阔
读音:bō lán zhuàng kuò
解释:比喻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出处: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澜壮阔。”
白话释义:旅客贫困辛苦,波澜壮阔。
3、浩浩荡荡
读音:hào hào dàng dàng
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边涯。”
白话释义: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涯。
4、大张旗鼓
读音:dà zhāng qí gǔ
解释:比喻声势和规 模很大。张:展开。
出处:清·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5、声势浩大
读音:shēng shì hào dà
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
6.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缩写马上要,是作文 不会写的就算了 会写的快快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盼望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每当这首歌萦绕在我的耳际时,眼前就会浮现出拉萨地形的险峻与交通不方便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困难,更能体会到这首歌内涵。
看,那又弯又窄的小路好似一条长龙翻山越岭,一座座山,一道道水,虽然风光秀美,但是因为交通的不方便,在那生活的祖祖辈辈条件非常艰苦,无论在吃的、穿的、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是有限的。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大家的心愿。
青稞酒、酥油茶,还有那洁白的哈达。
幻想着这些,我也想去拉萨,体验那里的生活,抚摸那里的风景,走进他们的牧场,为那里的亲人送去我们的祝福,带回一片祥云洒遍四面八方,让祖国的各族儿女团结一致,都伸出温暖的双手拥抱祖国的每一块土地,让她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所以,我们必须有一架通往各个地方的纽带,让我们相识、相知,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7.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功后的想象小练笔
这两天我们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青藏铁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条铁路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练笔这两天我们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通过学习,我知道了青藏铁路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条铁路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线。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运用的比喻句有哪几句
1、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2、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3、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扩展资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歌颂了筑路大军的智慧与力量,以及他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也赞扬了建设者们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主要内容
写了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这句话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的段落大意是: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的开工情况。
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 写西部建设者们克服了一个个世界难题,终于将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写风火山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的修筑已胜利在望。
主要内容是: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风火山隧道。
知识拓展:
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原文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工地上彩旗招展,数百名身穿橘红色队服的青年突击队队员、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二、词语解析
1.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2.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3.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4.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击了筑路大军。
5.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6.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三、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四、作者张建魁简介
张建魁:人民日报《时代潮》杂志部主任。
籍贯: 山东
专 业: 新闻、法律 ;毕业院校: 北京广播学院、中央党校
学历:本科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0日
主要作品:《触摸风火山》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练《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答案
【答案】: 【自主•学习】 一、yāo ráo√ chěng√ zhēng níng√ chá√ 二、1.废寝忘食 2.杯水车薪 3.七零八落 三、填一填。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2、一是冻土层;二是天气恶劣;三是极度缺氧 【品读•感悟】 2、提示:围绕对建设者们的赞扬来谈。 【课堂•达标】 一、1.风火山隧道 2.青藏铁路 二、1.√ 2.√ 3.× 4.× 【课后•练习】 一、1.尽管……还是…… 2.不是……而是…… 二、按要求写句子。 1、示例:筑路队把青藏铁路这条“铁龙”修到拉萨去。 2、突击队员把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制服了! 三、认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答案如下: (1)凉土 (2)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 (3)为后面建设者勇敢、创新攻破难关作铺垫。 2、答案如下: (1)吃苦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 (2)第一,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第二,它彻底解决了极度缺氧这样的重大难题 四、 1、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前所未有 2、筑路工人们和大自然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搏斗 3、巨大而又艰辛。 4、争取时间,齐心向前,拧成一股劲。 5、提示:围绕筑路工人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的精神来谈。
更多文章:
2017年春运(2017年2月3号的火车票12306什么时候开售)
2024年4月9日 21:00
我依然 作文(我依然()半命题作文600字,急需!!!!!)
2024年4月27日 16:50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都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2024年3月31日 03:10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 翻译)
2024年4月23日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