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雨水节气有什么特点)
本文目录
- 雨水节气有什么特点
- 雨水是什么节气 雨水节气的来历和特点
-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节气雨水的民间风俗
- 雨水节气的习俗
-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吃什么
- 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春耕备耕开始
-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雨水节气有什么特点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降水增多。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级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后还会冷吗雨水节气后还会冷。此时冬季的寒冷天气还未完全散去,气候上虽然已经是春季气候了,但是气温却迟迟没有显著的提高,一般要等到一个月后,到了春分节气,气温才会全面的回暖起来。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
雨水节气的民俗活动1、拉保保
拉保保是四川地区古往有之的汉族民俗文化。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现今这一川西独特的汉族民俗在广汉确定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保保节”。
2、接寿
接寿习俗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3、回娘屋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雨水是什么节气 雨水节气的来历和特点
在一年之中有24个节气,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不同的习俗。雨水是很常见的一种节气,是反映降水现象的一个节气。那么雨水节气表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雨水节气的来历
雨水节气的来历也是很悠久的,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公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为雨水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交“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
雨水节气的概述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发生。
有关雨水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
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人们走来。
雨水日期的计算-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18.74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雨水的C值18.73。
举例说明:2008年雨水日期==20-1=19,2月19日雨水。
例外:2026年计算得出的雨水日期应调减一天为18日。
雨水节气的特点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西北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
雨水到,草木萌动,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从《1971~2000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西北、东北地区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西南、江南地区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04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根据1月和2月份的多年平均雨量显示:武汉为43.4、58.7毫米,长沙66.1、95.2毫米,南昌74.0、100.7毫米,福建48.0、86.6毫米,可见上述地方的雨量,2月份相对1月份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小麦、油菜的生长需要。
华南地区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的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雨水节气的特点: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忽冷忽热,乍暖还寒。“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一般能够升到0℃以上,虽然进入春季的雨水节气,但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尚未有春天的气息。南方不少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
雨水节气的风俗:
1、拉保保:拉保保是四川地区古往有之的汉族民俗文化。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现今这一川西独特的汉族民俗在广汉确定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节日“保保节”。
2、撞拜寄:撞拜寄就是找干爹,是为了让子女顺利、健康地成长。“撞拜寄”现在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这一习俗,而城市里一般是朋友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只在过年过节时大家走到一起聚聚。
3、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雨水节气农事活动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节气雨水的民间风俗
雨水这一天开始降雨量就会逐渐的发生变化,不管是从黄河流域还是其他地方,雨水都会从之前的降寒变成降雨,气温也逐渐的回升,春天逐渐到来,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太阳给我们的热量逐渐增加,气温的回暖也带来了,从海洋部分飘过来的湿气和暖气,所以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在雨水这一天之后,整个空气的温度都和以前有明显的变化。 物候现象特点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节气雨水的民间风俗 到了雨水节这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会由其母亲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以示吉祥,祈求来年得子。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 雨水时候的特点 由于我国普遍是季风性气候,所有降水季节性变化很大,集中于夏秋季节,主要为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季风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随着雨带的季节性移动,五月中旬,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并在此形成锋面雨带,南部沿海地区最早进入雨季。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称为“梅雨季节”:七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雨带也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十月份,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
雨水节气的习俗
回娘屋、撞拜寄、接寿、拉保保、占稻色、补天穿。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让儿子或女儿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吃什么
雨水节气的时候,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俗就是喝红枣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时。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
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雨水节气人们会接寿:
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一生平安的意思。
雨水节气的含义和风俗
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寅;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节气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雨量极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春耕备耕开始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2月18日或19日,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回升,天气逐渐变暖,雨水也开始增多,这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雨水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渐暖、降雨增多、农业生产进入春耕备耕阶段。
雨水节气的风俗
雨水节气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在这个节气里开展各种活动,以庆祝春天的到来。在中国南方,人们会在这个节气里祭祀雨神,祈求来年的雨水能够充足、及时。同时,人们还会在这个节气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放烟火、舞龙舞狮、吃汤圆等。
春耕备耕开始
雨水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节点。在这个节气里,农民们开始进行春耕备耕工作。首先,他们要对田地进行整理和翻耕,以便为春季的种植做好准备。其次,他们要进行农具的检修和修理,确保农具能够正常使用。最后,他们要选择适合春季种植的作物,并进行种植。
春耕备耕的操作步骤
1.整理田地:农民需要对田地进行整理和翻耕,以便为春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2.检修农具:农民需要对农具进行检修和修理,确保农具能够正常使用。
3.选择作物:农民需要选择适合春季种植的作物,并进行种植。
4.管理作物:农民需要对种植的作物进行管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
5.防治病虫害:农民需要对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成。
结尾
在雨水节气里,人们祈求雨神能够保佑来年的农业生产顺利,同时也开始了春耕备耕的工作。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节气,也是人们迎接春天的重要时刻。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春天的到来,为农业生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雨水节气马上就要到来,雨水节气的特点和风俗呢?首先,人们要去了解雨水节气的含义,任何一个节气都值得受到重视,雨水节气也已经成为了越来越火的节气,在雨水节气的时候,也需要了解相关的内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雨水节气的特点介绍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一整个冬天即将过去的意思,这个节气尤其会对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 雨水节气的含义 在这个节气的时候,因为降雨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化,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 此节气饮食养生推荐 在这个节气到来的时候,有一些饮食养生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俗话说的好,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
更多文章: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包括哪些方面)](/static/images/nopic/22.jpg)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包括哪些方面)
2024年6月12日 21:30
![关于中国移动的“非常假期”业务,谢谢指导!?《非常假期》450字以上作文](/static/images/nopic/9.jpg)
关于中国移动的“非常假期”业务,谢谢指导!?《非常假期》450字以上作文
2024年3月31日 21:30
![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是干什么的?环境监察专业课程有哪些 主要学什么](/static/images/nopic/19.jpg)
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是干什么的?环境监察专业课程有哪些 主要学什么
2024年4月3日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