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的大概内容?安妮日记
本文目录
《安妮日记》的大概内容
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
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
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
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便是死亡。
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安妮·弗兰克是一位犹太少女,原居住在德国法兰克福,1942年6月12日,13岁的安妮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从此便开始写日记。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情事,并且将每个艰辛匮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
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做为例子。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润饰,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安妮在1945年3月死于德国一个集中营,死因是斑疹伤寒。她的亲人中,只有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走了出去。1945年6月他回到阿姆斯特丹,后移居瑞士。他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在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共享。他于1980年8月19日过世。
安妮日记
花了几天零碎的时间终于把《安妮日记》这本书看完了。 这其实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第一次是在电子书上看的。几年前的事了,这次是买的书籍会回来,我是想把这些经典的书摆在书房里,以后给孩子们看。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由15岁德国小女孩安妮.弗兰克写的日记。安妮是一个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后因家人收到拘捕令而住进一个秘密小屋。 在这秘密小屋了安妮和家人住了两年多,除此之外还有牙医、樊登一家一共8个人。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呆在自己的房间两年不出门是个什么心情?是否会感到绝望、无趣、心如死灰。 来看安妮他们是怎样度过的? 在秘密小屋里由于人多资源少,而且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相处久了自然会有摩擦。 通过安妮的日记可以看出每个人在封闭而无望的条件下表现出自私自利、蛮横无理的性格。 樊登太太唠叨不讲理、风流成性,牙医自大而又为老不尊······ 他们都是为了躲避纳粹党的追捕而不得不住在一起,十来岁的安妮虽然极其不喜欢他们但是又没办法。 比起那些在外被纳粹党抓住,送进集中营等待死亡的犹太人,安妮又觉得自己已经很知足了。 至少他们还活着! 虽然在小屋里他们也是天天担惊受怕,害怕被人发现,白天都安静的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只有等到晚上才能开一厘米的小窗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对于一个15岁年纪的小女孩来说那是一件很乏味的事,15岁的年纪正是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却因为他们只是犹太人就被纳粹党生生剥夺了。 在小屋的两年里,他们没有离开过小屋。白天晚上都不能外出,唯一可以透风的就只有屋顶,还不能让人发现。 在小屋里,安妮一家人也没有闲着,他们每天都要看书、学不同的语言和学习数学。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期待,没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安妮是一个积极乐观的女孩,比起姐姐她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这样的性格让父母觉得她没有姐姐那么听话,从而不断遭受来自父母指责、樊登太太的打压和牙医的不怀好意。 即便在所有人眼中都不讨喜,但她仍然学会了感恩和宽容。随着她年纪的增长,她开始理解父母愿意和姐姐冰释前嫌,和家人更好的相处。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她发现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她既得意又高兴,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他和同屋的彼得相恋,在日记中她把恋爱中女孩娇羞的心里写的淋漓尽致。 当父亲知道后没有责骂安妮,而是委婉的告诉安妮。不要只看到眼前,未来还长。战争结束后,她和彼得肯定会遇到其他更加优秀的人。 安妮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她开始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并重新审视了这段感情,安妮认为他们双方可能是因为孤独和好奇才在一起的。 不得不说安妮内心是一个很理智的孩子,她没有被盲目的爱情冲昏头脑。而能够听从父母的建。 而我们很多成年人在面对爱情时都做不到这一点。 在小屋里,他们天天关心时事和战情,他们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早日获得自由。但是结果却不能如愿。 日记更新在1844年8月一日,他们被人举报被纳粹抓住送到集中营。,他们8个除了安妮爸爸幸存其他人全部死于集中营。 看到最后不免为安妮难过,她还是一个15岁的女孩。他们没有做错什么事,犹太人的身份让他们遭此厄运。 那么一个善良懂事、阳光乐观、勤奋爱学的小女孩就这样离开了,让读者不经为她感到惋惜。 如果她还活着,她现在一定是一个有名的大作家,因为她说过她喜欢写作。 《安妮日记》不是小说,而是一本真人真事的日记。读到最后,我倒愿意这本本书是虚构出来的,现实太让人感到心碎。 也更加痛恨战争,也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 国家强大了,我们普通老百姓才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安妮日记的内容
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 《安妮日记》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躲在密室里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1942年6月12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不久。这个不到16岁在纳粹集中营中被伤寒病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当时距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女儿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5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如何评价《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具有强烈的艺术色彩,该日记写作形式独特,全篇都是以日记方式来叙述,安妮把她的日记取名为绮蒂,并把它当做是自己的朋友,以书信的方式给绮蒂写信来记述日记。语言亲切易懂,朴实无华,真实的反映了作者的心里感受。安妮躲藏的时间和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态度也表现在日记的语言使用中。
从一开始对新生活充满憧憬的态度转向对纳粹党的行为的愤怒之情,表现为否定的评价;继而使用大量的否定词汇来表达她对犹太人的未来充满绝望;到后期,由于心中的坚定信念和独立思考的作用,安妮选择对未来表示肯定的评价。
与此同时,从投射句式和表达“话语行为”的名词方面分析,安妮从介入极少声音到介入大量外部声音,最后又恢复为介入少量的声音,可以看出安妮在介入的外部声音方面表现出波动的状况。态度和介入声音大小的改变反映了安妮在密室生活中不仅身体日趋成熟,心理方面也在渐渐成熟。
更多文章:
不抱怨的世界在线阅读(《不抱怨的世界》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24年4月24日 08:10
火焰之文章圣邪的意志通关后,打那个遗迹,最后一层怎么打,好难打啊?火焰之文章圣邪的意志攻略
2024年3月17日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