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六要素(初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 第一则 的六要素)
本文目录
- 初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 第一则 的六要素
-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解析,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
- 七年级下册鲁教版语文 新闻两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 新闻六要素 是啥啊急!!!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标题揭示了哪些信息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六要素 不要三点一侧不要三点一侧 急急集
初二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 第一则 的六要素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三四天。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
可以想像,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像,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八年级上册新闻二则、背影、阿长与山海经、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桃花园林、陋室铭、爱莲说、杜甫诗三首、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诗四首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雪、敬畏自然、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新闻两则的解析,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
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导语--文中第一句 主体--第二句至文末 2.试指出本段的六要素: ①人物:中原我军 ②时间:1948年11月4 日下午 ③地点:南阳 ④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被困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⑤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3.一年多来,南线我军取得了哪些胜利? ①建立了大别山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等根据地; ②歼灭了敌人大量正规部队,发展我军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标题,文字简洁、概括,凝缩了消息的中心思想。“百万”“横渡”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新华社长江……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括号内部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是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导语用两句话概括了报道的主要事实,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气势壮阔,精练扼要,激动人心。 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分三层具体展开事实。 “20日夜起……30万人”是第一层,写中路军的渡江,突破地点、渡江人数。这一路军略写。因为这一路军已在《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中作了报道。 第二层从“21日下午……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评论。这一层,从内容上来看,写了西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和报道中路军的情况相同,不同的是有相当大的一段评论。这一段议论,长我军志气,灭敌人威风。 “汤恩伯……”到完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写法和中路军、西路军基本相同,只是多了战况动态报道。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问题研究: 问题: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答: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二、整体把握及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这篇消息叙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经过,突出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气势,说明了敌军所谓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不堪一击,揭示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向的关键,是我军胜利、敌军溃败的原因所在。 简要概括: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⒉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把握: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三、课堂重点及相关知识: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六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记叙文四要素(也可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里也可分为起因、经过、结果,即六要素)。 重点、难点生字词:锐不可当、王莽、绥(suí)靖、阻遏、鄂豫区、阌(wén)乡、聿(yǜ)、芜湖、荻港、王莽、阻遏两则不同点:1、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2、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3、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4、语言风格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大气磅礴,如“百万”“均是”“占领”“控制”“切断”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广博儒雅,语言含蓄,如“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七年级下册鲁教版语文 新闻两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 新闻六要素 是啥啊急!!!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 W ”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一个“ H ” 即 How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而新闻的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两者不能弄混淆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标题揭示了哪些信息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闻的标题揭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人物、地点。
人物:解放军,地点:南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的标题揭示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人物、地点、事件。
人物:解放军、地点:长江、事件:渡长江
新闻的六要素是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一篇新闻消息,作者为毛泽东。原文背景是1947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
该文报道了在横渡长江作战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国民党军队布设的防御阵地,横渡长江,胜利进军的态势。文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精简,感情色彩鲜明。
扩展资料:
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和战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军事理论和新闻思想与中国军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极为倚重、纯熟运用军事新闻。
出神入化地对人民群众激励动员与组织推动融合,对中间力量趋利与晓理交互,对敌对势力心战与兵战并用,军事新闻的功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发展自己、克敌制胜的无形力量。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军事新闻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武器。他认为报纸、电台是知己知彼的信息源。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闭塞的信息环境,毛泽东十分注重利用新闻渠道掌握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百度百科-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百度百科-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六要素 不要三点一侧不要三点一侧 急急集
谁(Who)/人物: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南阳守敌王凌云及其部队
何时(When)/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何地(Where)/地点:南阳
何事(What)/结果: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为何(Why)/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 区
过程如何(How)/经过:自1947七月,南阳人民1937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本文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2013秋季(2013秋季开学第一课中的人物有哪些)
2024年5月8日 09:4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0字,谢谢)
2024年3月22日 21:20
更多文章:
暑假适合带孩子去哪里旅游不热?暑期出游人太多,有哪些适合玩一周的小众目的亲子旅行路线
2024年4月9日 02:30
摔跤吧爸爸完整版下载(求 摔跤吧!爸爸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2024年5月2日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