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实施方案?什么是试点实施方案
本文目录
- 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实施方案
- 什么是试点实施方案
- 省级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方案
- 事关土地、户籍、人才的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
-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 王本中: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的启示
-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推动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 农地入市试点方案介绍
-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 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相关工作,根据《湖北省天然林保护条例》和《湖北省财政厅关于拨付2019年林业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鄂财环发〔2019〕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和计划安排 (一)目标任务。 1.2019年8月启动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工作,以全县林地“一张图”为基础,对纳入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的55.74万亩天然林进行区划落界,逐小班核实起源、地类、森林类别、权属等因子,确定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和面积。 2.将区划为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的天然林,一亩不漏的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林权证宗地,到林地一张图图班,并记载中心点坐标,填写《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 3.签订《巴东县天然林保护区划落界协议书》和《巴东县天然林管护责任协议书》。按照停止采伐、严格保护的要求,将天然林停伐管护责任落实到各乡镇,分解到户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山头地块,建立完善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天然林管护体系。 4.将55.74万亩天然林(含原纳入补偿的县级公益林5万亩)停伐管护补助资金766.43万元兑现到每一个林权所有者。 (二)计划安排。 全县55.74万亩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计划,根据各乡镇申报意向,安排如下: 1.沿渡河镇1.87万亩;2.官渡口镇1.44万亩;3.茶店子镇6.07万亩;4.绿葱坡镇18.73万亩;5.大支坪镇5.02万亩;6.野三关镇2.47万亩(全部为原纳入补偿的县级公益林);7.清太坪镇9.93万亩(其中原纳入补偿的县级公益林0.89万亩);8.水布垭镇6.84万亩(其中原纳入补偿的县级公益林1.64万亩);9.金果坪乡3.37万亩。 二、补偿标准和工作要求 (一)补偿标准。 2019年度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直补农户补助标准为:13.75元/亩。 (二)工作要求。 1.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要与生态公益林补偿无缝衔接,不得重复享受。对原纳入补偿范围县级公益林从2019年起全部纳入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范围,享受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政策,不再发放县级生态公益林补助。 2.认真核实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面积。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面积以林权证面积为依据,行政村(以2014年巴东县行政村区划调整前的村为单位)内区划总面积与区划范围内林权证宗地面积之和误差在5%内的以林权证面积为准,误差超过5%,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认真填写《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要逐地逐块、逐组逐村、逐项内容如实核对填报,不得错报、漏报,不得缺项、漏项,做到各项数据精准无误,确保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户主按林权权利人的身份证填写,不得随意变更,并与“一卡通”开户名一致,户主姓名与“一卡通”开户名不一致的要变更“一卡通”开户名,林权权利人死亡的,登记到继承人名下,并依法办理林权变更手续。 4.各单位要自下而上,层层审核把关。由村民小组组长、村民委员会主任、乡镇林业站站长、乡镇分管领导、乡镇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对各乡镇数据进行抽查、核实、汇总,由天保办主任、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并加盖公章,装订成册作为历史档案永久保存。大数据录入成果在村务公开栏和政务网上分别进行公示。 5.有关问题处理。 (1)经济林地、退耕还林地、集中连片的人工林地(自然保护区除外)、休耕后已变为林地但未颁发林权证的林地,不得区划为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 (2)城镇规划区域、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矿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天然林暂不纳入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 (3)因故暂未颁发林权证的林地,暂不纳入天然林停伐补助试点范围。 (4)对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的集体公山,补偿资金打入村集体账户。由村委会负责制订森林管护和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方案,报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实施并报林业部门备案。 (5)对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联户经营山,由村委会协助制订森林管护和补助资金分配使用方案,经联户经营相关权利人达成一致意见的,停伐管护补助资金直补农户。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不纳入本次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节点 (一)动员部署(8月15日—8月20日)。各乡镇要根据下达的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召开动员部署工作会议。 (二)区划落界(8月21日—8月31日)。以全县林地“一张图”为基础,对纳入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的55.74万亩天然林进行区划落界,逐小班核实起源、地类、森林类别、权属等因子,确定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和面积。 (三)大数据收集和录入(9月1日—9月20日)。入户收集核对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林权所有者身份证、林权证、管护人员、“一卡通”、电话等数据信息,填写《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将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补偿面积、补偿资金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林权宗地。 (四)公示(9月21日—9月30日)。将《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在村务公开栏公示7天。有异议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乡镇林业站和村委会进行复核。 (五)签订协议(10月1日—10月10日)。经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与林权所有者签订《巴东县天然林保护区划落界协议书》,有效期5年; 乡镇林业站与林权所有者签订《巴东县天然林管护责任协议书》,管护责任协议书一年一签。 (六)发放补助资金(10月11日—10月30日)。县林业局向县财政局提交《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由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将补偿资金直补农户。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肖谨诚为组长,林业、财政、自然资源、农商行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乡镇分管林业领导为成员的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办公,由县林业局局长谭昱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职责。 1.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职责。 (1)负责本辖区内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安排部署和组织协调工作。 (2)负责审核认定本辖区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 (3)负责本辖区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2.林业部门职责。 (1)负责组织培训和技术指导。 (2)负责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区划落界,图班勾绘,面积求算,采集中心点坐标,现场指定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和界线,核定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面积,将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补偿面积和资金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林权宗地,到林地“一张图”。 (3)负责《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大数据信息收集、核对和录入,并上网公示。 3.财政部门职责。 负责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资金的拨付、发放、监督和管理。 4.自然资源部门职责。 负责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范围林权变更和登记发证工作。 5.农村商业银行职责。 负责农户“一卡通”账户的办理、变更和发放。 6.村组职责。 (1)负责本辖区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组织协调、纠纷调解等相关工作。 (2)负责将本辖区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补偿面积、补偿资金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林权宗地。 (3)负责《巴东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花名册》数据信息收集、审核,并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4)负责与农户签订《巴东县天然林保护区划落界协议书》和《巴东县天然林管护责任协议书》。 (三)严格纪律。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工作实行终身负责制。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督办,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强力推进。要建立有安排、有落实、有督办、有追责的工作机制,加大检查督办问责力度。对行动不力、进展缓慢、优亲厚友、徇私舞弊的,要启动追责问责程序。 (四)强化保障。为加强管理,节约开支,全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试点乡镇工作经费按0.7元/亩标准预算资金39.02万元,经费来源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费。经费使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主要用于:会议经费、大数据录入经费、必备办公物品购置费和外业调查等工作经费。
什么是试点实施方案
试点就是被试实验对象,可以是一个社区,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等。某个机构或政府部门需要实施某种方案,来解决或是升级某种现状,但又不知道该方案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为了不盲目的大范围实施,产生不良后果。就会在特定的区域内,小范围的尝试,以便收集反馈信息,从而获得该方案的可行性度,通常被试点的对象在一定时间内会有一些优惠政策,以激励主动参与。并且可从反馈的信息中找到方案的不足之处,及时沟通修正。这个过程就是试点实施方案。
省级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方案
【 #策划# 导语】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省级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方案,欢迎阅读!
【篇一】省级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方案
根据省、市、县有关试点示范小城镇工作通知精神,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加快镇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农民低成本就近转移创造条件。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的省级试点示范小城镇工作总体要求,围绕把建设成“乡村秀美、人文善美、物产丰美、民生康美、社会和美”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特色立镇、靓城兴镇、商贸活镇、产业强镇”的发展战略,以科学规划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区位优势,凸显特色功能,强化产业支撑,优化空间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实施综合开发,增强集聚能力,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成“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示范点。
二、基本原则
一是规划先行。以规划统筹各种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谋划空间布局,注重发挥优势和突出特色,处理好生产、生活、休闲、交通四大要素关系,明确功能定位。
二是功能齐备。以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为基本要求,构建集行政、工业、教育、医疗、金融、商业、文娱、休闲、居住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
三是设施完善。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合理配置、集约利用。
四是生活便利。以效、便捷为目标,着力引进和培育各具特色的商业型态,完善市场建设,规范生产、生活秩序,营造优雅、祥和的生活消费氛围。
五是环境优美。以打造宜居环境为核心,强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围绕城镇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营造生态优良、清洁舒适、风貌各异的宜居城镇。
六是保障一体。以强化公共管理和服务为重点,提升小城镇居民各类保障水平,加快建立适应小城镇特点的医疗、就业、就学、养老、生活保障等制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保障有效、保障到位。
三、创建目标
通过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开展,农村人口稳步有序地向镇区集中和转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各具特色的产业基础长足发展;小城镇居民基本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特色优势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宜居新区综合体基本建成,在2020年以前,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努力把镇打造成为市的“历史文化名镇、特色产业强镇、宜居商贸新镇”。
四、发展思路和试点任务
(一)起点编制发展规划
紧抓试点示范发展机遇,起点、标准、质量编制发展规划。在严格按照镇总体规划(2006-2020)实施建设管理的同时,抓紧完善由城乡规划设计院在2012年8月启动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同步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力争在2013年6月完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2013年4月份前完成天府村和元田村的新农村综合体规划编制工作。坚持因地制宜和切实可行的原则,在2013年全面完成给水、排水、电力、通讯、数字电视、环卫、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二)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区域统筹、合理布局、联建共享,适度超前加快完善基础设施。一是加快路网建设。在2013年年底全面完成天元路和天府大道3.5公里道路的人行道铺装、排污管道安装和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在2013-2015年分批完成12个村的通村公路整修、拓宽工程,在2016完成105个村民小组的组道公路改造工程;完成双桥街0.8公里的街道硬化及下水道建设工程;规划在2015年前建设长云路过境绕城公路3.5公里,改善城区交通条件。二是完善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地下管网、路面养护、路灯照明、农贸商场、镇文化中心和公路沿线停车点等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其中规划新建农贸市场一个占地15亩、新建市政广场一个占地12亩,进一步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三是建设饮水工程和垃圾处理设施。抓紧完善扩建镇区集中供水系统和三八村等6个村的联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中心镇区垃圾中转站二个,在市场、车站、主要干道沿线等公共活动地区设置垃圾桶、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充实环卫队伍,增配环卫工具,确保城镇保持洁净亮丽。四是加强教育和行政设施建设。在2013年启动实验小学校迁建工作,增添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在2014年前完成镇政府办公服务大楼的迁建工作,改善为民服务条件。
(三)强化产业支撑
强化产业支撑,围绕豆腐、板鸭,做强做大饮食文化产业,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相对集中,为镇小城镇进一步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一是推进项目建设,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引资建设豆腐美食文化创意园为中心,加快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招商引资及建设启动工作;在2013年启动总投资2000万元的胡二娃农产品加工厂项目;在2014年完成园田农产品加工厂项目;做强做大华硕园生态农场示范项目,以项目建设和发展带动建成分类成片的三大农业综合示范区,既万亩蔬菜种植示范区、万亩水产养殖示范区、万亩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二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办企业;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项目向小城镇规划区内聚集;鼓励非公有制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到小城镇工业规划园区落户。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南岸农贸商场升级改造工程、新建一个农产品综合贸易市场、规范老农贸市场、运输市场和生猪屠宰市场,巩固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等,形成以物流、商贸、交通运输、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为发展方向的市场发展格局。
(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以实验小学校和幼儿园迁建为契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省级示范校、幼儿园”为标准,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和校区美化项目建设。二是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加快中心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建设,提综合服务能力。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镇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0%以上。加大投入,健全流行型疾病、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三是加快公共文化休闲设施建设。以文化广场为中心、天府广场和文化站为依托,建成文化、体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文体休闲场所,提升小城镇综合配套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公共安全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安派出所、交警、消防、司法、城 管等队伍和相关设施建设,提升公共安全服务水平。五是加强劳动保障服务队伍及阵地建设,提升全镇就业服务水平。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以天府村、园田村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为依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家园清洁、家园整理和家园绿化行动,精心建设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农村水、电、气、通信、路灯照明等设施建设,实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资源共享,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认真编制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方案,屋、白庙为重点,分批实施24个村的农村土地恢复整理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镇小城镇建试点示范建设工作的领导,组建成立小城镇建设试点示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二)狠抓管理,强化督查。建立科学发展试点示范长效管理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抓好落实,促进工作顺利开展,使试点示范工作符合要求,达到标准。
(三)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小城镇建设各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到小城镇落户发展。
(四)以点带面,总结推广。对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典型及时做好宣传和报告,总结先进经验,在全镇范围内加以推广,促进试点示范工作的扎实开展。
【篇二】省级试点示范小城镇建设方案
为全面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我镇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上级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相关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促进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我镇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气魄加大投入,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集休闲娱乐、度假、商贸为一体的新牛棚。到2015年将牛棚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规划科学、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完善、生态优良、经济实力较强、社会和谐稳定的农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二、组织领导
镇政府成立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吴世荣任第一组长,党委副书记、镇长蔡逸秋任组长,党委委员、人大主席王云光和副镇长(分管领导)马倩任副组长,其他党政班子成员李卫红、马贤良、曹长银、史毅、马再群、朱华和牛棚党工委负责人马鹏飞、雨朵党工委负责人唐美义、红岩党工委岳竹青、党政办主任杨远朝、党建办负责人陈维松、派出所负责人孔令全、国土所所长武勇、财政所所长邓德勋、供电所所长王润江、社会事务办主任曾玉兰、法庭负责人何贵荣为成员。水源村党支部书记卯中才、村委会主任史树才、鱼塘村党支部书记王仝、村委会主任洪华负责协调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
三、定位和目标
小城镇发展的定位:建设全县集休闲娱乐、度假、商贸为一体的一流乡镇。
小城镇发展目标:到2021年将牛棚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小城镇。
四、规划布局
(一)镇区规划布局
1、基本情况
xxx东起三河村与迤那镇接壤,西至营山村与玉龙乡相接,北至新龙村、和平村与云南省布嘎乡、中水镇毗邻,南至团山村与云南省会泽县隔河相望,总面积180.2平方公里。
迤那镇至玉龙乡道路水源村四组至鱼塘村三组段;水源村四组至政府所在地路段是xxx经济商贸发展繁荣的主线;原xxx苹果园至牛棚水厂至牛棚法庭是xxx小城镇建设规划区。
2、规划布局
(1)对现集镇范围内的老街和新街进行规划设计,修排污沟3公里,排污管道5公里,化粪池5个,建污水处理厂2座,建垃圾填埋场1个;对老街道和新街道进行改造,设计修建人行道;购买垃圾转运车辆2辆,修建垃圾转运池7个,修建公共厕所2座,安装路灯125盏,安装垃圾箱50个,整治河道30公里,绿化、硬化9600平方米;新建农贸市场1个,小公园2个,小广场1个,图书馆2个;街道房屋改造(黔西北民居风格),配套完善供水设施。
(2)对原xxx苹果园及苹果园至牛棚水厂至牛棚法庭一带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配套,集商贸、生态、休闲娱乐的新集镇。
(二)新集镇建设布局
对新小集镇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新建占地149亩的凤凰新区(贸易,生活住房为一体);新建长3.2公里、宽40米的环镇新街;新建政府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安监站、社会事务办、合医办、国土所、司法所、社保中心等办公楼);改扩建水厂蓄水、净水、供水设施;新建占地100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小广场1个,10000平方米的小公园2个(各占地50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1个,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2个(各占地1500平方米),总面积为160平方米的公厕2个;新建卫生院门诊大楼和住院大楼;建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图书馆2个;将xxx建设成为休闲娱乐、度假、商贸为一体的小城镇。
五、工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镇已调整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政府各部门为成员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力求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政策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
2、广泛开展宣传造势。要以创建高标准生态镇、旅游镇、示范镇为总抓手,强化小城镇建设意识,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素质。要深入宣传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在小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先进典型,营造声势,鼓舞士气,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关心小城镇建设,支持小城镇建设,参与小城镇建设,真正为推进小城镇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3、建立完善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的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形成一整套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小城镇建设运行机制。
(1)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作用,明确小城镇建设总体思路,确定小城镇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制订政策措施,推进小城镇建设各项程序的组织实施。
(2)规划先行:规划是实施政府主导的重要体现,小城镇总体规划、具体规划已纳入全市城乡建设规划,由市规划局统一编制管理。
(3)市场运作:小城镇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市场化运作,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金、银行贷款、股份投入等多种形式,组织项目实施。
(4)部门配合:树立“全镇一盘棋”的观念,各部门各单位要协力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维持良好的建设秩序。
(5)社会支持:全社会要支持小城镇建设各个项目,要服从和服务于项目的建设大局,要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全力搞好配合。
4、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搞好小城镇建设。
搞好小城镇建设,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搞好小城镇建设,要在全镇上下树立五种观念:一是树立“民生”观念,充分认识小城镇建设“为什么”的问题,切实把建好小城镇是为人民谋福利的观念落到实处。二是树立“经济”观念,解决好小城镇建设“是什么”的问题,抓好小城镇建设就是促进和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即以中心带动全面,进一步在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建设上达成共识。三是树立“共赢”观念,正确对待小城镇建设中的利益关系,实现政府、企业、老百姓、投资方等共赢共发展。四是树立“共建”观念,明确小城镇建设的主体,使各单位各部门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形成人民城镇人民建的强大合力。五是树立“对话”观念,注重小城镇建设中的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进政府与老百姓互动交流。
事关土地、户籍、人才的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出台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发展,一起来看!
试点布局
围绕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根据不同改革任务优先考虑选择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严控试点数量和试点范围。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实施以及有关方面组织实施的涉及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探索任务,原则上优先在试点地区开展。
试点期限
2021—2025年
试点内容
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
(一)支持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合理划分土地管理事权,在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探索赋予试点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
允许符合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使用机制。
探索建立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转换机制,在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占一补一的前提下,严格管控补充耕地国家统筹规模,严把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关,实现占优补优。
支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建设。
(二)鼓励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
鼓励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
优化工业用地出让年期,完善弹性出让年期制度。
支持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提高配置效率。
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完善土地用途变更、整合、置换等政策。
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支持建立工业企业产出效益评价机制,加强土地精细化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
(三)推动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用地。
鼓励试点地区探索通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详细评价等方式,细化完善城镇低效用地认定标准,鼓励通过依法协商收回、协议置换、费用奖惩等措施,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出清。
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用地盘活利用,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规范和完善土地二级市场,完善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制度,支持通过土地预告登记实现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
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创新举措。
(四)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在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的前提下,支持试点地区结合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允许将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依据规划改变用途入市交易。
在企业上市合规性审核标准中,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给予同权对待。
支持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
(五)推进合理有序用海。
探索建立沿海、海域、流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统筹陆海资源管理,支持完善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海岸线动态监测。
在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严管严控围填海活动的前提下,探索推进海域一级市场开发和二级市场流转,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
推动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
(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支持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城市群或都市圈内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
支持建立以身份证为标识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扩大身份证信息容量,丰富应用场景。
建设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为重大政策制定、公共资源配置、城市运行管理等提供支撑。
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住房供应、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
(二)加快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
指导用人单位坚持需求导向,采取符合实际的引才措施,在不以人才称号和学术头衔等人才“帽子”引才、不抢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合同期内高层次人才的前提下,促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完善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制度,统筹使用编制资源。
支持事业单位通过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化人才。
支持探索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政策。
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有效衔接机制。
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把服务就业的规模和质量等作为衡量行业发展成效的首要标准。
(三)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离岗创新创业。
推进职称评审权下放,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高级职称评审权限。
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加强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健全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人员等的评价与激励办法,完善技术转移转化类职称评价标准。
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一)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
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力度。
充分发挥征信平台和征信机构作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机制。
推广“信易贷”模式,用好供应链票据平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与中小微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信用产品。
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坏账快速核销制度。
探索银行机构与外部股权投资机构深化合作,开发多样化的科技金融产品。
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
支持完善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治理结构,增强金融普惠性。
(二)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
创新新三板市场股债结合型产品,丰富中小企业投融资工具。
选择运行安全规范、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
探索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合作衔接的机制。
(三)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体制。
支持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创新金融监管方式和工具,对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实施标准化的准入设立审批、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属地原则压实省级人民政府的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
大力促进技术要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
支持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探索将试点经验推广到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
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探索创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方式。
支持将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方式授权中小微企业使用。
完善技术要素交易与监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进场交易。
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容错纠错机制。
(二)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探索对重大战略项目、重点产业链和创新链实施创新资源协同配置,构建项目、平台、人才、资金等全要素一体化配置的创新服务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改革科技项目征集、立项、管理和评价机制,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
支持行业领军企业通过产品定制化研发等方式,为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早期应用场景和适用环境。
(三)推进技术和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支持金融机构设立专业化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
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上市或挂牌融资。
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机制,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
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科技保险业务,依法合规开发知识产权保险、产品研发责任保险等产品。
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
(一)完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支持打造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进公共数据归集整合、有序流通和共享。
探索完善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运营服务、安全保障的管理体制。
优先推进企业登记监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
探索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
(二)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
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级分类、分步有序推动部分领域数据流通应用。
探索建立数据用途和用量控制制度,实现数据使用“可控可计量”。
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主体,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稳妥探索开展数据资产化服务。
(三)拓展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场景。
发挥领军企业和行业组织作用,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
在金融、卫生健康、电力、物流等重点领域,探索以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打造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开放的创新生态,促进商业数据流通、跨区域数据互联、政企数据融合应用。
(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推动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运用技术手段构建数据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探索完善个人信息授权使用制度。
探索建立数据安全使用承诺制度,探索制定大数据分析和交易禁止清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管控方式,完善重要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
(一)支持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
支持试点地区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提高电力中长期交易签约履约质量,开展电力现货交易试点,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按照股权多元化原则,加快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改造,推动电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实现电力交易组织与调度规范化。
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逐步构建储气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完善矿业权竞争出让制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勘查区块退出机制,探索储量交易。
(二)支持构建绿色要素交易机制。
在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等基础上,支持试点地区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等交易机制,探索促进绿色要素交易与能源环境目标指标更好衔接。
探索建立碳排放配额、用能权指标有偿取得机制,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探索开展资源环境权益融资。
探索建立绿色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绿色责任账户。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篇一: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参湖教办关于《湖州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定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中职教育对我县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三、基本原则
(一)试点先行。以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试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 ,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本校试点具体实施办法。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试点再推行,稳步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
(二)强化内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实行岗位达标制度和轮训制度,注重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健全学校实习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创新。从我校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
“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实习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四)注重实效。建设目标切合实际,管理措施具体可行,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规范健全,技能素养全面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改革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1-2学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二)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徒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证明材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实习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习内容改革。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每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同时,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五)完善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公开招标,选拔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可采取1+N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某一企业独立承担、某几个企业联合承担、校企联合承担)。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六)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五、组织实施
(一)20XX年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组长:张华忠
副组长:方勤舟
组员:实习就业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各教学部副主任、试点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小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考察、挑选顶岗实习企业;
2、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顶岗实习政策;
3、组织实施顶岗实习具体工作,护送学生到企业实习;
4、顶岗实习过程中信息联系、思想沟通、具体管理和考评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XX.12-20XX.5)
(1)出台《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确认试点试点专业及人数和实习单位;
(3)各试点单位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
(4)制定试点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XX.6-20XX.6)
(1)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并实施;
(2)建立第三方中介评价考核办法及开始进行过程管理;
(3)20XX年12月初、20XX年3月初组织考核,岗位技能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结合;
(4)学生做到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转为准员工,方可顶岗实习。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
(1)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
(2)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
(3)表彰奖励先进单位、教师和个人;
(4)确认新一轮学徒制开展的专业及人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机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企业负责人、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办公室具体实施试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激励。聘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成立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咨询评估。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相关企业免费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评选并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先进试点班、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和优秀学徒,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三)加大经费投入。试点工作实行多元投入体制。设置专项经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学校充分利用国家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并从办学收益中提取相应比例用于试点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以安吉县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联盟为载体,建立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以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试点工作科学决策新机制;以加强课题科研为载体,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职教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学生实习标准,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新机制;以督查工作小组为载体,建立试点督查工作新机制;以人力社保部门的专家考评委员会为载体,建立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新机制。
篇二: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参湖教办关于《湖州市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特制定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中职教育对我县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中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中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三、基本原则
(一)试点先行。以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试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 ,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本校试点具体实施办法。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先试点再推行,稳步推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和经验。
(二)强化内涵。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实行岗位达标制度和轮训制度,注重学生岗位技能提升,健全学校实习管理制度机制,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创新。从我校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
“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实习管理体系,形成“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四)注重实效。建设目标切合实际,管理措施具体可行,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规范健全,技能素养全面提升。
四、重点任务
(一)改革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行三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1-2学年在学校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践行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企业文化;第3学年实行现代学徒制试点,让学生真刀真枪践行企业工作和企业文化。同时,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二)改革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现代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学校确定专业教师作导师,下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理论学习;实习单位选派技术人员作师傅,负责实习生岗位技能教授。以现代化实习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帮助学徒在实习中积累国家职业资格评估所需的证明材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实习内容。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实习内容改革。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科学、合理提炼岗位核心技能,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共同研究制定实习计划与实习大纲,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高质量培训教材,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制定每个岗位的实习考核标准。同时,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以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核心,强化“双导师制”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师全员培训、集中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学校与企业管理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推动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完善和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
(五)完善内部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实习管理工作。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定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公开招标,选拔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可采取1+N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某一企业独立承担、某几个企业联合承担、校企联合承担)。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
(六)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
五、组织实施
(一)20XX年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组长:张华忠
副组长:方勤舟
组员:实习就业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总务处主任、各教学部副主任、试点班主任、专业指导教师小组。
(二)领导小组职责:
1、考察、挑选顶岗实习企业;
2、向学生及家长宣传顶岗实习政策;
3、组织实施顶岗实习具体工作,护送学生到企业实习;
4、顶岗实习过程中信息联系、思想沟通、具体管理和考评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XX.12-20XX.5)
(1)出台《安吉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确认试点试点专业及人数和实习单位;
(3)各试点单位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
(4)制定试点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XX.6-20XX.6)
(1)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并实施;
(2)建立第三方中介评价考核办法及开始进行过程管理;
(3)20XX年12月初、20XX年3月初组织考核,岗位技能考评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相结合;
(4)学生做到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转为准员工,方可顶岗实习。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
(1)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
(2)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
(3)表彰奖励先进单位、教师和个人;
(4)确认新一轮学徒制开展的专业及人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专门机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企业负责人、学校相关处室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等组成,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形成协调有力、快速高效的工作机制,办公室具体实施试点工作。
(二)强化政策激励。聘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成立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咨询评估。制定企业负担职工教育培训成本、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政策,并通过相关企业免费培训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试点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及激励机制,评选并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先进试点班、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师傅和优秀学徒,提高企业的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
(三)加大经费投入。试点工作实行多元投入体制。设置专项经费,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学徒培养,学校充分利用国家中职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并从办学收益中提取相应比例用于试点工作。
(四)创新工作机制。以安吉县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联盟为载体,建立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教育部门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以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试点工作科学决策新机制;以加强课题科研为载体,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职教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学生实习标准,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新机制;以督查工作小组为载体,建立试点督查工作新机制;以人力社保部门的专家考评委员会为载体,建立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新机制。
篇三:现代学徒制实施步骤
一、调研阶段:20XX年9月—20XX年4月
校企双方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合作协议,成立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确定教学课程设置,开发课程体系;制定学生学业考核办法,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体系。
二、宣传阶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
现代学徒制试点重点针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进行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
1、通过学校招生大篷车,赴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进行实地宣传。
2、与当地教育局、扶贫办、团委等部门合作,发放招生宣传册,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3、通过学校挂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老师,深入群众开展宣传。
三、招生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具有高中学历的学生均可报名。
2、校企双方共同确定考试内容,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进行录取,在同等条件下,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的生源优先录取。计划录取人数为25人。
3、确定被录取的学生后,学校、企业和学生(或家长)签订三方协议,明确界定三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四、培养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1、时间安排。学生的培养将企业的实践培训和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学期“1+0.25+1+0.75+0.25”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1(第一、二学期)+0.25(暑假,第三学期)+1(第四、五学期)+0.75(第六学期)+0.25(第七学期)”。具体的
教学安排为:第一、二学期在学校完成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基本技能:测量放线、试验检测;第三学期利用暑假到合作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从事测量、试验检测工作,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第四、五学期回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考取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安全员等上岗证书;第六学期到合作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顶岗实习;第七学期回到学校进行毕业综合训练、职业发展及创新能力教育,获取毕业证书。 2、课程设置。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课程设置模式展开教学。公共课程着眼于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为后继专业课程展开提供教学服务;核心课程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与岗位的资格标准来设置,可根据企业的需求适当增减;教学项目由职教专家、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努力开发,适合学生进行专业实训。
3、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企业全程参与学徒的教学,并派遣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及指派能工巧匠担任学徒师傅。同时,学校与企业要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师和师傅进行考核。日常管理:学生在校期间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学生在学校期间,企业和学校积极配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企业可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徒。
4、考核办法。考核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学习业绩和师傅评价。对学徒的考核每学年一次,其中思想品德占总成绩20%,学习业绩占总成绩50%,师傅评价占总成绩30%。
五、推广阶段:20XX年7月—20XX年7月
1、毕业生跟踪调查:深入企业,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企业对我系学生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好相关数据,建立档案。
2、经验总结:认真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确定新一轮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的数量。
3、模式提炼: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领导工作小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招收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生源→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1+0.25+1+0.75+0.25”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开展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质量的评价和分析→修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关方案和制度,并制定推广实施方案→按照推广实施方案逐步开展推广工作。
王本中: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的启示
王本中:山东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的启示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员 王本中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35号)》等文件要求,在教育部指导帮助下,积极借鉴先行试点省市经验,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研究制定的,2017年启动高考招生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整体实施。 鉴于我曾参与该“试点方案”的调研和论证,现就“试点方案”对普通高中发展与改革启示谈几点看法。 1.“试点方案”关于“总体目标”的四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有新意。新就新在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放在突出的位置,而不将“科学选拔人才”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中、小学教育之本。只有学生健康成长,才是他们成人、成功、成才之根本。长期以来,教育被“肤浅的公平观”所绑架,乃至造成“唯分论”的错误的公平观。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有教无类”,教育过程的公平是“因材施教”,教育结果的公平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教育综合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点,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教学、教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试点方案”突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有重大促进作用。将“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列入“试点方案”的“总体目标”框架中意义深远。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是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不尊重教育规律的教育改革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才辈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养成“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前提。 2.“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仅仅是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对“普通高中”基本定位的阐述。高中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能力,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育人价值的基本反映。“试点方案”在主要任务中进一步明确“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画龙点睛之笔,更准确地描述了高中教育的现代特征,对高中教育的综合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对高中校长提升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力有积极作用。 3.“试点方案”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明确规定:合格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考试成绩纳入夏季高考招生录取。学生所选等级考试科目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作为等级考试科目,合格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学生在校期间如有未达到要求的合格考试科目,允许在离校二年内继续参加合格考试。这一规定既保证了对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底线要求,又有灵活的弹性安排,有利于有特长的学生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克服盲目追求“科科优”的所谓全优式的完美教育。 4.“试点方案”在两依据:统一考试(数、语、外)及等级考试的赋分方式上有重要突破。根据“试点方案”,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每科卷面分值均为100分,等级考试的等级计分方法,将参加每个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照转换规则转换为等级分数,通过对考试成绩的等级分转换,使不同等级考试科目间的考试成绩可比,同时每门等级考试科目内的学业成绩排名顺序不变。 按照这一转换规则,使按照六科总分为依据的招生录取更为科学,避免了等级考试分数赋值及转换中的可能的误差(高等级学生误入低等级,低等级误入高等级)。 5.“试点方案”对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规范可操作性强,可信度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大学招生的使用。 这一评价制度明确了评价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规定了严格的评价程序。这一规定具有简明的操作性,学生、教师、学校、省级职责清晰,为大学对评价结果的运用提供了真实、可信、易用的依据,对将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作为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奠定了基础,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为保障招生录取工作的公平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试点方案”对招生办法规定为三类:1.统一考试招生;2.自主招生,旨在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3.综合评价招生,即在中央部属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级本科高校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政策,探索高校多元录取模式,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 “试点方案”的统一考试、自主及综合评价三种招生制度,在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中迈出了一大步,对落实“考、招分离”意义重大。 山东“试点方案”中的五点突破,加之在化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的重大措施:1.完善学校建设规划,确保教育设施配套建设;2.保障学校建设用地优先安排;3.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及时调整教师编制,优先保障新建中小学机构编制需要,设立临时周转编制专户,促进教师交流轮岗;4.加大投入力度,保证财政投入,2015-2017年省财政安排以资代补资金20亿元以上,各市、县落实投资主体责任,保障解决大班额问题资金需求,并强化金融扶持,消除大班额的硬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责任到位,推进管、办、评分离措施有力。加之山东在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期积淀,又是第一批(于2004年开始)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的四省份(山东、广东、海南、宁夏)之一,在开展选修课、综合实践类型的活动、涉及中考改革等方面有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为高中校长进一步推行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创造了深厚的基础性条件。山东“试点方案”的五大特点,又有明显的“突破与创新”意义,在广大一线校长、教师的实践中必然会对构建中国特色“招生考试制度”作出贡献。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推动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是推动税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方案的实施将对企业和个人纳税人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改革,我们需要了解方案的背景、目的、操作步骤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背景
营业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一种间接税,适用范围广泛,但存在征收难度大、成本高、税负不均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决定进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一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
1.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营业税对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税负较重,通过改征增值税可以减轻这些行业的税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税收制度改革的需要: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通过改革来完善税制,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增强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二、目的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目的主要包括:
1.减轻税负:通过改征增值税,可以减轻营业税对企业和个人纳税人的税负,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优化税收结构:营业税主要针对商品生产环节征收,而增值税主要针对商品流通环节征收,改征增值税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优化税收结构。
3.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增值税是一种比较成熟的税收制度,征管效率较高,通过改征增值税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
三、操作步骤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
1.确定试点范围:首先需要确定试点的范围,包括试点的地区、试点的行业等。试点范围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
2.制定试点方案:根据试点范围的确定,需要制定相应的试点方案,包括试点的时间、试点的税率、试点的征收方式等。试点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试点的目标和实际情况。
3.开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方案,各试点地区和行业需要组织实施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主要包括纳税人登记、税款申报、税款缴纳等环节。
4.监测和评估:试点期间需要对试点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将为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提供参考。
四、可能带来的影响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可能带来的影响主要包括:
1.减轻税负:企业和个人纳税人的税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有利于他们的经营发展。
2.优化税收结构:税收结构将更加合理,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3.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增值税的征管效率较高,可以减少税收漏税现象,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4.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减轻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税负,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结尾
农地入市试点方案介绍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将近一年之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问题终于有望实现“突破”。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牵头部门,国土资源部已经完成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试点方案”(下称“试点方案”)的编制、修改工作。如果不出意外,“试点方案”有望于近期上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称“深改组”)进行讨论审议。“深改组”讨论并原则通过后,国土资源部将在小范围内选择经济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地区进行试点。国家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等将拥有优先安排试点的资格。拟报“深改组”“农地入市试点方案确实是马上要报到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不过,是讨论还是审议,现在还没有确定性的说法,总之试点方案是编制完成了。”2014年10月15日清晨,接近国土资源部一位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所说的“试点方案”即“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试点方案”。日前,有新华社国家级智库背景的自媒体账号地产锐观察称,国土资源部已经完成了“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披露了农地入市试点方案的部分内容。所谓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指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农村建设用地,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由于中国当前执行严格的城乡土地二元化管理体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不能交易,只能由政府通过征地将其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后,才能入市交易。2013年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针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按照这一要求,国土资源部于2014年年初启动了相关工作。而在2013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即已经筹备编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指导意见”,并列入当年度工作重点。而这部分内容也进入了2013年10月提交给中共中央的“关于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此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开始编制“试点方案”。两位国土资源部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份方案已经完成了最后的修改工作。自媒体账号地产锐观察则称,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目前已经亲自完成了对“试点方案”的最后修订工作。这一试点方案有望于近期提交中央深改组讨论审议。路径确定实际上,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并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之前,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流转,在国土资源部内部已经形成了基本的共识,但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路径、方式等技术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经政府征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直接入市交易,实际上是落实“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关键所在。“完成最后修改的试点方案,基本给出了一个农村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的基本路径和方式。”前述国土资源部内部人士称。目前,按照国土资源部拟定的试点方案,将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拥有者,对有偿供地方式的选择权。但是,权利与义务并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所有者,也将承担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平整责任,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缴纳相关税费。此外,试点方案将明确允许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转让、抵押,使用年期与同用途国有建设用地等同。使用期内,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权能。据地产锐观察披露,试点方案还规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限定在规划确定的产业用地范围内,按照存量优先、增量补充的原则顺序入市。并且,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原则不在村庄内安排。两位接近国土资源部人士均向记者证实了上述内容。所谓存量优先,即在试点区内,原则上优先安排原有用于非农经济生产、建设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先行入市交易流转,在存量基本消耗完毕,且确有新的需求时,再补充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从而避免刺激不需要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冲动,造成用地浪费。此外,试点方案还要求试点地区要参照国有建设用地交易规则,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相关规则和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回归社会的具体办法,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主体的内部决策机制,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政府监管制度,建立适应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投资管理制度,探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业务,探索集体与国有用地相协调的税收制度。试点分先后“还是先试点,试点期间的范围还是会严格控制的,不会大面积推开。”2014年10月15日清晨,接近国土资源部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土资源部已经着手准备试点区域遴选的有关工作。按照当前国土资源部的工作计划,对于选定的试点区域,将首先要求试点区域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由于试点方案将涉及到规划、土地、税收、财政、产业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试点方案在上报国土资源部后,将与财政部、人民银行、农业部等进行联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最终下发实施。对于试点地区的安排原则,将本着“在各种经济发展条件的不同区域内选择典型”的原则,即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审慎选择试点,小范围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行推开。记者了解到,试点工作最快有望在2014年四季度开始。唯一的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是中央深改组在讨论审议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据悉,试点工作将优先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改革试点、农村改革试验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宅基地改革试点、征地制度改革试点以及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数量较多的市县中选择。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选择国家确定的扶贫市、县。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提出了坚持积极稳妥、坚持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降碳4条工作原则,以及2025年、2030年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
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具体来看,《方案》重点部署了5方面试点建设内容。确定试点任务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根据国家和所在地区双碳工作部署,谋划提出能源等重点领域试点建设任务。
建设方案内容
1、实施重点工程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结合试点目标,在能源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形成对试点工作的有力支撑。
2、强化科技创新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3、完善政策机制方面:试点城市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试点园区要着力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4、开展全民行动方面: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普及双碳知识,创新探索绿色出行、制止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体制机制,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桂农厅发〔2022〕11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决定,“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渔业发展相关支持政策,“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作为新方向首次纳入“十四五”中央渔业发展支持政策补助范围。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65号),要求省级农业农村(渔业主管)和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制定省级试点方案。为将中央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政策落到实处,全面完成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划定的“大专项+任务清单”,进一步推动我区渔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自治区财政厅结合广西实际,起草了《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考核验收和保障措施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主要是从我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的宏观目标和方向上提出了政策实施的整体指导思想。
第二部分,目标任务。主要是明确了我区“十四五”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力争到2025年,使试点区域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的池塘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
第三部分,重点工作。主要是提出了我区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对应完成中央下达绩效目标和任务清单的具体安排:一是遴选试点区域,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状况、工作基础、组织领导情况、申报试点县积极性等因素;二是确定实施主体,重点选择基础条件好、治理成效明显、示范作用强、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业主;三是明确奖补机制,其中奖补标准按中央政策执行,不得突破;四是集成技术模式,因地制宜确定尾水治理模式;五是开展监测试验;六是建立管护机制。
第四部分,考核验收。明确负责考核验收的主体和具体验收标准要求。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保障、编制实施方案、强化资金监管、加强宣传总结、材料报送等方面列明措施要求。
更多文章:
四级机构负责人(保险公司四级机构负责人离职需要保监会免职报告吗)
2024年3月14日 14:20
7月30是什么节日,历史上的7月30日的大事件?7月30是什么日子
2024年6月23日 15:10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案(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024年6月1日 05:30
回不去的小时候(这些老照片:7080后的记忆,献给回不去的童年!你的童年是这样么)
2024年4月12日 11:20
北师大版语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两件宝》课件【三篇】)
2024年5月11日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