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本文目录
-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 八年级上册数学书蓝字知识点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一课是什么
-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 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前三章的)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青岛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内容
第一章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 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3角的平分线 1.4等腰三角形 1.5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6镜面对称 1.7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二章 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2.1平方差公式 2.2完全平方公式 2.3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4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第三章 分式 3.1分式的基本性质 3.2分式的约分 3.3分式的乘法于除法 3.4分式的通分 3.5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3.6比和比例 3.7分式方程
第四章 样本与估计 4.1普查与抽样调查 4.2样本的选取 4.3加权平均数 4.4中位数 4.5众数 4.6用计算器求平均数
第五章 实数 5.1算术平方根 5.2勾股定理 5.3无理数2是有理数吗 5.4由边长判定直角三角形 5.5平方根 5.6立方根 5.7方根估算 5.8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5.9实数
第六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6.1不等关系和不等式 6.2一元一次不等式 6.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全解
去文库上找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p15 第1第2题
⒈证明∶∵在△ABC与△ADC中 AB=AD(已知) CB=CD(已知) AC=AC(公共边) ∴△ABC≌△ADC(SSS) ⒉证明∶∵C是AB的中点 ∴AC=CB 在△ACD与△CBE中 AD=CE(已知) CD=BE(已知) AC=CB(已证) ∴△ACD≌△CBE(ASA) 自己做的啊,下次发个题目啊!我又把初二的书翻出来重做的~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内容急求
第一章是全等三角形。 第二章是分式的认识。 第三章是关于资料的。(加权平均数、中位数...) 还有什么分式的约分,加减,乘除 可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命题什么的... 一次函式及其影象都会学
青海省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用的是哪个版本
人教版
九年级青岛版数学上册教材内容
新华书店啊 实在没有可以预定
八年级上册数学《点拨》内容好吗?
很好有具体的重难点例题分析,错题讲解,疑难易错点讲解。例题写作。单元检测。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与学 答案
你要第几单元的阿
七年级上册北师版数学教材内容目录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资讯科技应用 电子表格与资料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回圈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部分中英文词汇索引
八年级上册数学书蓝字知识点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bc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a;传递性:若a》b,且b》c,则a》c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六、常考题型: 1、 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第二章 分解因式一、公式:1、 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 第三章 分式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 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第四章 相似图形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则 =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 那么 。5、反比性质:若 那么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 第六章 证明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常考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从网上经过反复比较后给你找的,采纳哦!)%D%A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一课是什么
第一章是一次函数。 第一节是变量与函数 第二节是一次函数 第三节是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所以第一课是变量与函数。 呵呵,第一章都告诉你啦~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商场一天中售出李宁牌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鞋的尺码(单位:厘米)23.52424.52526销售量(单位:双)12251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A.25,25B.24.5,25C.26,25D.25,24.5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长扩大到原来 的() A.1倍B.2倍C.3倍D.4倍 3.在△ABC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已知正方形B的面积为144,如果正方形C的面积为169,那么正方形A的面积为() A.313B.144C.169D.25 5.如图,在Rt△ABC中,ACB=90,若AC=5cm,BC=12cm,则Rt△ABC斜边上的高CD的长为() A.6cmB.8.5cmC.cmD.cm 6.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三内角之比为1︰2︰3B.三边长的平方之比为1︰2︰3 C.三边长之比为3︰4︰5D.三内角之比为3︰4︰5 7.如图,在△ABC中,ACB=90,AC=40,BC=9,点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 A.6B.7C.8D.9 8.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cm,一只蚂蚁从点A爬到点B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A.6cmB.8cmC.10cmD.12cm 9.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338=10a+24b+26c,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10.在Rt△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b=3∶4,c=10,则△ABC的面积为() A.24B.12C.28D.3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40cm和50cm,若要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其中有一个角 为直角,则所需木棒的最短长度为________. 12.在△ABC中,AB=AC=17cm,BC=16cm,ADBC于点D,则AD=_______. 13.在△ABC中,若三边长分别为9,12,15,则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为________. 14.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 毯每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________元钱. 第15题图 15.(2015湖南株洲中考)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0,EF=2,那么AH等于. 16.(2015湖北黄冈中考)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 17.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2. 18.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 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m),却踩伤了花草.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2016湖南益阳中考)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 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 20.(6分)如图,为修铁路需凿通隧道AC,现测量出ACB=90,AB=5km,BC=4km, 若每天凿隧道0.2km,问几天才能把隧道AC凿通? 21.(6分)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2︰3,最短边长为1,最长边长为2. 求:(1)这个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 (2)另外一条边长的平方. 22.(7分)如图,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杆底部8m处,已知旗杆原长16m,你能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 23.(7分)张老师在一次探究性学习课中,设计了如下数表: n2345 a22-132-142-152-1 b46810 c22+132+142+152+1 (1)请你分别观察a,b,c与n之间的关系,并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什么? 24.(7分)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BC=10cm,AB=8cm. 求:(1)FC的长;(2)EF的长. 25.(7分)如图,在长方体中,,AD=3,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点,求蚂蚁怎样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 教材全解八年级数学上测试题参考答案 1.A解析: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5、24、24、24.5、24.5、25、25、25、25、25、26,数据25出现了五次最多为众数.25处在第6位为中位数.所以中位数是25,众数是25. 2.B解析:设原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是c,则a2+b2=c2,则扩大后的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为斜边长的平方为,即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故选B. 3.B解析:在△ABC中,由AB=6,AC=8,BC=10,可推出AB2+AC2=BC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 4.D解析:设三个正方形A,B,C的边长依次为a,b,c,因为三个正方形的边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所以a2+b2=c2,故SA+SB=SC,即SA=169-144=25. 5.C解析:由勾股定理可知,所以AB=13cm,再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得. 6.D解析:在A选项中,求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30,60,90;在B,C选项中,都符合勾股定理的条件,所以A,B,C选项中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在D选项中,求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45,60,75,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 7.C解析:在Rt△ABC中,AC=40,BC=9,由勾股定理得AB=41.因为BN=BC=9,,所以. 8.C解析:如图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为的中点,则就是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 ∵(cm), (cm). ∵cm,=100(cm), AB=10cm,即蚂蚁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0cm. 9.B解析:由, 整理,得, 即,所以, 符合,所以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10.A解析:因为a∶b=3∶4,所以设a=3k,b=4k(k0). 在Rt△ABC中,C=90,由勾股定理,得a2+b2=c2. 因为c=10,所以9k2+16k2=100,解得k=2,所以a=6,b=8, 所以S△ABC=12ab=1268=24.故选A. 11.30cm解析:当50cm长的木棒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时,设最短的木棒长为xcm(x0),由勾股定理,得,解得x=30. 12.15cm解析:如图,∵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以及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 ∵BC=16, ∵ADBC,ADB=90. 在Rt△ADB中,∵AB=AC=17,由勾股定理,得.AD=15cm. 13.108解析:因为,所以△是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9,12,则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为. 14.612解析: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底面至楼梯的层的水平距离为12m,所以楼道上铺地毯的长度为5+12=17(m).因为楼梯宽为2m,地毯每平方米18元,所以铺完这个楼道需要的钱数为18172=612(元). 15.6解析:∵△ABH≌△BCG≌△CDF≌△DAE,AH=DE. 又∵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 AD=AB=10,HE=EF=2,且AEDE. 在Rt△ADE中,,+= +=,AH=6或AH=-8(不合题意,舍去). 16.126或66解析:本题分两种情况. (1)如图(1),在锐角△ABC中,AB=13,AC=20,BC边上的高AD=12, 第16题答图(1) 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25,BD=5.在Rt△ACD中,AC=20,AD=12, 由勾股定理,得=256, CD=16,BC的长为BD+DC=5+16=21, △ABC的面积=BCAD=2112=126.(2)如图(2),在钝角△ABC中,AB=13,AC=20,BC边上的高AD=12, 第16题答图(2) 在Rt△ABD中,AB=13,AD=12,由勾股定理,得=25,BD=5.在Rt△ACD中,AC=20,AD=12,由勾股定理,得=256,CD=16.BC=DC-BD=16-5=11. △ABC的面积=BCAD=1112=66. 综上,△ABC的面积是126或66.17.49解析: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是的正方形的面积,即49. 18.4解析:在Rt△ABC中,C=90,由勾股定理,得,所以AB=5.他们仅仅少走了(步). 19.解: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 设,. 由勾股定理,得, , , 解得. . . 20.解:在Rt△中,由勾股定理,得, 即,解得AC=3,或AC=-3(舍去). 因为每天凿隧道0.2km, 所以凿隧道用的时间为30.2=15(天). 答:15天才能把隧道AC凿通. 21.解:(1)因为三个内角的比是1︰2︰3, 所以设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k,2k,3k(k0). 由k+2k+3k=180,得k=30, 所以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 (2)由(1)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一条直角边长为1,斜边长为2. 设另外一条直角边长为x,则,即. 所以另外一条边长的平方为3. 22.分析:旗杆折断的部分、未折断的部分和折断后原旗杆顶部离旗杆底部的部分构成了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可将折断的位置求出. 解:设旗杆未折断部分的长为xm,则折断部分的长为(16-x)m, 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即旗杆在离底部6m处断裂. 23.分析:从表中的数据找到规律. 解:(1)n2-12nn2+1 (2)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理由如下: ∵a2+b2=(n2-1)2+4n2=n4-2n2+1+4n2=n4+2n2+1=(n2+1)2=c2, 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4.分析:(1)因为将△翻折得到△,所以,则在Rt△中,可求得的长,从而的长可求; (2)由于,可设的长为,在Rt△中,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即可. 解:(1)由题意,得AF=AD=BC=10cm, 在Rt△ABF中,B=90, ∵cm,,BF=6cm, (cm).(2)由题意,得,设的长为,则. 在Rt△中,C=90, 由勾股定理,得即, 解得,即的长为5cm. 25.分析: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需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 解:蚂蚁沿如图(1)所示的路线爬行时,长方形长为,宽为, 连接,则构成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蚂蚁沿如图(2)所示的路线爬行时,长方形长为,宽为, 连接,则构成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 蚂蚁沿如图(3)所示的路线爬行时,长方形长为宽为AB=2,连接,则构成直角三角形. 由勾股定理,得 蚂蚁从点出发穿过到达点时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5.
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数:满足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第二章实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8等;(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3、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5、估算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表示方法:记作“ ”,读作根号a。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表示方法: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 ”,读作“正、负根号a”。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注意 的双重非负性: 03、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表示方法:记作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注意: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3)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5)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五、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1、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性质:(1) (2) (3) ( )(4) ( )3、运算结果若含有“ ”形式,必须满足:(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六、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2)实数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3)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2、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二、旋转 1、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某一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性质旋转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1、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2、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3、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6、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 条。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n-3)条对角线,将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常用点:(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三、矩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性质(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4)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矩形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3、矩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四、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2)菱形的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3、菱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五、正方形 (3~10分)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1)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轴有四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和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3、正方形的判定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先证它是矩形,再证它是菱形。先证它是菱形,再证它是矩形。4、正方形的面积设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S正方形= 六、梯形 (一) 1、梯形的相关概念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2、梯形的判定(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二)直角梯形的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 一般梯形梯形 直角梯形 特殊梯形 等腰梯形(三)等腰梯形1、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2、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底平行。(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同一腰上的两个角互补。(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底的垂直平分线。3、等腰梯形的判定(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选择题和填空题可直接用)(四)梯形的面积(1)如图, (2)梯形中有关图形的面积:① ;② ;③ 七、有关中点四边形问题的知识点:(1)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顺次连接矩形的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3)顺次连接菱形的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4)顺次连接等腰梯形的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5)顺次连接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6)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7)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八、中心对称图形 1、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九、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关系图:第五章位置的确定一、 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3、点的坐标的概念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P,过点P分别x轴、y轴向作垂线,垂足在上x轴、y轴对应的数a,b分别叫做点P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P的坐标。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 时,(a,b)和(b,a)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平面内点的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 点P(x,y)在第二象限 点P(x,y)在第三象限 点P(x,y)在第四象限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 ,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 ,y为任意实数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 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直线y=x)上 x与y相等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 x与y互为相反数(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位于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位于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 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点P(x,y)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坐标( x , y )的变化 图形的变化 x × a或 y × a 被横向或纵向拉长(压缩)为原来的 a倍 x × a, y × a 放大(缩小)为原来的 a倍 x ×( -1)或 y ×( -1) 关于 y 轴或 x 轴对称 x ×( -1), y ×( -1)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x +a或 y+ a 沿 x 轴或 y 轴平移 a个单位 x +a, y+ a 沿 x 轴平移 a个单位,再沿 y 轴平移 a个单第六章一次函数一、函数: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二、自变量取值范围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际意义几方面考虑。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关系式(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2)列表法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3)图象法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k,b为常数,k 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一次函数 中的b=0时(即 )(k为常数,k 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一次函数 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例函数 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k的符号b的符号函数图像图像特征k》0b》0 y0 x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b《0 y0 x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b》0 y0 x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b《0 y0 x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注: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般地,正比例函数 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5、一次函数的性质一般地,一次函数 有下列性质:(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6、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 (k 0)中的常数k。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定义式 (k 0)中的常数k和b。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 而一次函数解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全相同. 结论:由于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化为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定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3、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 y+b=0的解(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可看作两个一次函数 和 的图象的交点。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当函数图象(直线)平行即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1)平均数:一般地,对于n个数 我们把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2)加权平均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4、中位数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笔记(前三章的)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定理知识点汇总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由直角三角形得到边的关系)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满足条件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6,8,10);(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平移的基本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叫旋转角。 旋转的性质: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 旋转前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度彼此相等。 (例:如图所示,点D、E、F分别为点A、B、C的对应点,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第四章 四平边形性质探索 ※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相等。 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多边形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360°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开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 第五章 位置的确定 ※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铅垂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两数轴的交点O称为原点。 ※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一点P,过P向x轴、y轴分别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P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则有序实数对(a、b)叫做P点的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根据点的坐标,找出这个点(如图4所示),方法是由P(a、b),在x轴上找到坐标为a的点A,过A作x轴的垂线,再在y轴上找到坐标为b的点B,过B作y轴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所找的P点。 ※如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坐标系的要求是尽量使计算方便,一般地没有明确的方法,但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方法:①以某已知点为原点,使它坐标为(0,0);②以图形中某线段所在直线为x轴(或y轴);③以已知线段中点为原点;④以两直线交点为原点;⑤利用图形的轴对称性以对称轴为y轴等。 ※图形“纵横向伸缩”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横向:①当n》1时,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变成原来的n倍时,所得的图形比原来的图形在纵向:①当n》1时, 伸长为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压缩为原来的n倍。 ※图形“纵横向位置”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纵坐标不变,而横坐标分别加上a,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右(a》0)或向左(a《0)平移了|a|个单位。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坐标的横坐标不变,而纵坐标分别加上b,所得的图形形状、大小不变,而位置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了|b|个单位。 ※图形“倒转与对称”的变化规律: A、将图形上各个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x轴对称。 B、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分别乘以-1,所得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关于y轴对称。 ※图形“扩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将图形上各个点的纵、横坐标分别变原来的n倍(n》0),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不变;①当n》1时,对应线段大小扩大到原来的n倍;②当0《n《1时,对应线段大小缩小到原来的n倍。第六章 一次函数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 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在一次函数y=kx 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①代入消元法; ②加减消元法(无论是代入消元法还是加减消元法,其目的都是将“二元一次方程”变为“一元一次方程”,所谓之“消元”) ※在利用方程来解应用题时,主要分为两个步骤:①设未知数(在设未知数时,大多数情况只要设问题为x或y;但也有时也须根据已知条件及等量关系等诸多方面考虑);②寻找等量关系(一般地,题目中会含有一表述等量关系的句子,只须找到此句话即可根据其列出方程)。 ※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第八章 数据的代表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 的权分加为 ,则称 为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如:对某同学的数学、语文、科学三科的考查,成绩分别为72,50,88,而三项成绩的“权”分别为4、3、1,则加权平均数为: ) ※一般地,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次数的考察,中位数首先要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而且要注意当数据个数为奇数时,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居于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才是中位数,特别要注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唯一的,但众数则不一定是唯一的。
更多文章:
祝我生日快乐日志(帮忙写一篇祝我生日快乐的日志要文笔好一点、的呵呵)
2024年6月21日 11:10
我是演说家陈秋实(小董老师我是演说家读后感500字,亲~帮个忙)
2024年3月2日 12:50
网络安全预警(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什么表示)
2024年5月3日 17:30
曹操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原文是怎样的?关羽的“温酒斩华雄”故事简易内容(50字左右)
2024年3月11日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