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本文目录
-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朝代:宋作者:李清照
- 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及注解
- “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是什么诗人
-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什么歌曲
-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什么意思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
- 红藕香残玉簟秋什么意思啊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赏析:
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这首词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朝代:宋作者: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先写清秋时节与爱人别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再以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那样出之自然来说明此情无由消除,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不饰雕饰,明白如话,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及注解
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及注解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这里指小船。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是什么诗人
这是作者思念其丈夫而不可排遣之情的诗篇。写于丈夫处出远游游学之时,是一首历代相传、脍炙人口的名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红藕:粉红色的荷花。 香残:花谢了。 簟(dian电):用细竹条编的席子。 轻解:轻轻地提起丝绸的裙子。 兰舟:黄心木制成的小船。 花自:一作“花落”。 粉红色的荷花 美极了 可是已是凋谢的时候 你看 秋天的席子都凉了 我轻轻地提起丝绸的裙子 独自登上小小的木船 只是想看看有你的信寄来? 以慰我的思念之情 等到大雁排成一字飞回的时候 已是月光照满西楼 花儿自然会飘零 水自然会流动 那么 一样的相思之情 却成了两处的愁绪 互相思念的情怀 是无有计可施的 无法消除 刚从舒畅了眉头 思念却又将心头占满 这首词从感情的蕴含溢于言表,转入直抒相思愁情,展现出有情之人在两地同心,遥遥思念的感人画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不断的形象,可与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相比美了。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什么歌曲
歌词“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歌曲《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 - 孙露
词:李清照
曲:苏越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扩展资料
《月满西楼》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孙情流露》中,由广东威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行于2010-01-01,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该歌曲其他版本
1、龚玥演唱的《月满西楼》,该歌曲收录在专辑《金装小月》中,由东升音乐公司发行于2008-07-26,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2、安雯演唱的《》,该歌曲收录在专辑《想你总是在雨季》中,1994-01-01发行,该张专辑包含了10首歌曲。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什么意思
“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意思是红藕已经凋谢,香味也消散了,只留下了残破的玉簟,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以及人生中美好的时光和爱情的凋零。
【出处】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原文节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
红藕的香气已经褪去,玉簟上秋意渐浓。我轻轻解下罗裳,独自坐上兰舟。
在云层之间,是否有人寄来锦书?等到秋天的雁儿回来传信,这时西楼上的月儿圆满了。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用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惆怅之情,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的青春和离别的思念之情。红藕香、玉簟秋,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回忆。词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和“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是表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思念之情。整首词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展现了李清照婉约派词人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词艺。
【创作背景】
李清照生活在宋朝,是一位女性词人。她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随着金兵入侵,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李清照的作品逐渐从轻松愉快转为悲壮感伤。这首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是她在此时期创作的代表之一,抒发了她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红藕:指莲藕,象征着纯洁和高尚。
玉簟:簟是一种铺在床上的席子,玉簟即指华丽精致的席子。
兰舟:一种华贵的船只,也代表着高雅、清新之意。
锦书:即精美的书信,常常代表着亲情、友情等情感。
【生活启示】
“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话是李清照的《一剪梅》中的词句,意味着已经到了秋天,红藕香味消退,而躺在簟上的玉枕已经冷了。它所表现的情感是孤独、忧伤和离别。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临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和事物在我们生命中不可避免地离去,而我们则要面对孤独、忧伤和失落。但这些经历也会让我们更加坚强,更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
另外,“红藕香残玉簟秋”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因为一切都是暂时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珍惜眼前人,让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什么意思啊
一、释义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二、出处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三、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四、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二、赏析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更多文章: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丢手绢》教案?音乐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2)](/static/images/nopic/29.jpg)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丢手绢》教案?音乐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2)
2024年6月20日 05:40
![就业协议书盖章(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里面的甲方意见里的章可以和甲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章一样吗谢谢!)](/static/images/nopic/9.jpg)
就业协议书盖章(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里面的甲方意见里的章可以和甲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章一样吗谢谢!)
2024年3月23日 06:20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static/images/nopic/14.jpg)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
2024年4月16日 03:20
![三面墙一面空小孩子在当中(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猜字谜)](/static/images/nopic/13.jpg)
三面墙一面空小孩子在当中(三面有墙一面空一个小孩坐当中猜字谜)
2024年3月5日 04:10
![甄嬛传:大结局中,叶澜依为爱优雅离去自杀,为何将手放在铜盆中呢?小资白领最爱优雅韩国餐具](/static/images/nopic/29.jpg)
甄嬛传:大结局中,叶澜依为爱优雅离去自杀,为何将手放在铜盆中呢?小资白领最爱优雅韩国餐具
2024年4月6日 06:00
![小山重叠金明灭(闺怨诗: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static/images/nopic/22.jpg)
小山重叠金明灭(闺怨诗: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3月9日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