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有哪些故事?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
本文目录
- 烛之武有哪些故事
- 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
- 烛之武简介
- 烛之武原文及翻译注释
-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
-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是怎样的人
-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 烛之武退秦师总结,一词多意,古今异议,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词类活用
- 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烛之武有哪些故事
2、烛之武机智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手下的人。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的
一、理由:首先以退为进,让秦伯知道现在的形势;然后晓之以理,,让秦伯知道郑国灭亡,对秦国没有好处,反而让晋国得利,因此威胁到秦国;再诱之以利,让秦国了解郑国不亡对秦国的好处。最后展望未来,说出了与郑国结盟对秦国好处。
二、劝说艺术: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烛之武先讲明秦晋围郑,即使攻下郑国,秦国亦无大裨益;进而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且欲壑难填。一方面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一方面顿感危机所在。于是,烛之武“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更利于听
虽然烛之武年岁已高,但在秦穆公眼前岂敢倚老卖老,婉言以说,“良言一句三冬暖”,秦穆公怎能不爱听,又怎能不依计行事。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先秦左丘明所作的《左传》。
扩展资料
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秦、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
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在这次精彩的说退秦师中,烛之武睿智的形象呈现出来。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从军事角度看,《烛之武退秦师》是非常著名的通过谈判说服、消弭战争、争取和平的成功范例。这些成功的实践都是在通过谈判消弭战端、争取和平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谈判说服的成功又强化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力。
《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撰,清代经今文学家认为系西汉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古各国史料编成。
烛之武简介
人物简介 烛之武,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公元前630年,秦晋攻郑,烛之武智退秦师,保护了郑国。 烛之武姓名的原因 烛之武之中,“烛”代表一个地名,‘之’是一个连接词,可以认为为 ‘的’ 意思,本身也没什么意思 ‘武’为他的名字 如果翻译的话,直接称烛之武就行了 例如北京的张三,按照这么讲就是‘京之三’大概就是这样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政,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秦伯,足见其义.勇.说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运用智慧最终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正所谓: 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 说退秦师留美名
烛之武原文及翻译注释
烛之武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一、原文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翻译
1、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2、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3、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4、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郑国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那将会怎么样呢?要知道,秦国使者往来经过郑国时,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
5、对你们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您曾经给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割让给您。可是,他早晨刚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晚上就修筑工事防备您。既然这样,那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把郑国当做他们东部的疆界后,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6、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又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还是仔细考虑吧!”秦伯高兴起来,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文言文的重要性如下:
1、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文言文在历史、文化、哲学、文学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首先,文言文是记录和传承中国历史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是古代中国历史文献的主要记录形式,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深入探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和发展。
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
1、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秦君,他在说服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王,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只见其义勇。 2、其实,“说”秦伯的初定人选是佚之狐。郑国太宰叔詹颇有知人之明,他举荐“佚之狐”绝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佚之狐也未必不能说退秦师;只是人如其名,佚之狐身上的“狐”性太重了。只身入虎狼之地,能否说动秦穆公谁也不敢打保票;稍有不慎,惹恼了秦伯,自己掉了脑袋不算,还可能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柱子上让后人指指点点。抬出烛之武,既能提高成功的几率,在“成就”烛之武的同时,自己也可落个“伯乐”的美名。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是怎样的人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形象特点如下:
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辩士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等。《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1、晋 军 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2、若 亡 郑而有益于君。 (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 厚 ,君之 薄 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4、越国以 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5、 朝 济而 夕 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6、既 东 封 郑,又欲肆其 西 封 。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7、与郑人 盟 (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8、因人之力而 敝 之 (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9、共其 乏 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10、阙秦以 利 晋 (使动用法.使.....获利)
11、且 贰 于楚也 (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12、 夜 缒而出 (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13、烛之武 退 秦师 (使动用法,使……退却)
14、既东封郑,又欲 肆 其西封 (名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
15、君亦无所 害 (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16、且君尝为晋君 赐 矣 (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17、若不 阙 秦 (使动用法,使……减少)
烛之武退秦师总结,一词多意,古今异议,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2、一词多意: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目的连词,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从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指示代词,那)
③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5)之
①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的)
③行李之往来(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⑨ 缀耕之垄上(动词,到)
3、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行李,阙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7)今急而求子(今,古义:如今 今义:今天)
(8)且贰于楚也(贰,古义:动词,从属二主。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4、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9)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1)若不阙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②(烛之武)辞曰
③(烛之武)许之
④敢以(之)烦执事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⑥(晋)许君焦、瑕
⑦阙秦以利(于)晋
(2)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以乱易整,不武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⑤失其所与,不知
(3)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言于:对……说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4)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
百度百科——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词类活用有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等。例如,君亦无所害,害是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1.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作者左丘明简介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姜姓,左氏,名明,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师尚父姜子牙二十一世孙,鲁国太史丘成之子。
继承父位,担任鲁国太史,推荐孔子位国相,撰写《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和《国语》,生动记录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重要史事,详细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和开山鼻祖,尊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推行儒家思想,反映人民的利益要求。孔子、司马迁尊为“君子”。
烛之武退秦师中词类活用有哪些
烛之武退秦师词类活用 ⑴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 ⑵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⑶邻之厚,君之薄也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⑷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⑸朝济而夕设版焉 (“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 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 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西”方位名词作形容词,西边的;前一个“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 疆界。后一个“封”,仍为名词,疆界。) ⑺与郑人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 ⑻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做动词,损害) ⑼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⑽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⑾且贰于楚也(数词活用做动词,从属二主) ⑿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 ⒀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数词作动词, 扩张,延伸,封:动词作名词,边界) 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 ⒃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 古今异义 (1)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6)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更多文章:
暑假适合带孩子去哪里旅游不热?暑期出游人太多,有哪些适合玩一周的小众目的亲子旅行路线
2024年4月9日 02:30
摔跤吧爸爸完整版下载(求 摔跤吧!爸爸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2024年5月2日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