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开始反思:有一天中国强大了怎么办?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会被欺压,谈谈你的反思(字数为100到15

2024-05-31 04:50:18 :52

日本开始反思:有一天中国强大了怎么办?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会被欺压,谈谈你的反思(字数为100到15

本文目录

日本开始反思:有一天中国强大了怎么办

首先,对于“日本开始反思:有一天中国强大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我认为日本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随着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日本需要认真考虑如何与中国建立更加稳定和友好的关系,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竞争。其次,日本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必然会出现冲突或竞争。相反,中国的发展也为日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合作空间。两国可以通过加强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日本也应该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关切,避免做出损害两国关系的行为。第三,日本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应该盲目跟随美国的步伐,参与遏制中国的行动。日本应该根据自身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的需要,制定独立的外交政策,与中国和其他国家建立更加平等和友好的关系。最后,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日本应该以开放、诚实、友好的态度,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协商,寻求妥善解决方案,以推动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总之,日本的反思是非常必要的,但应该建立在理性、客观、务实的基础上。中日两国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更加稳定友好的关系,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会被欺压,谈谈你的反思(字数为100到15

以中国视角来看,中国近代是封建国家,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是强者欺凌弱者。中国的封建制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中国真正的封建时代是秦以前(东周),这点和中世纪欧洲相似。周天子(教皇)名义上统一天下(欧洲),实际上是分封治理,“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中国在秦以后,实行的是郡县制度。它实现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格局,并且把这个理念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可以说郡县制是封建制的1.5版,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掘农耕文明的潜力,所以中国古代最强。但郡县制的道路偏离正常轨道,它无法过渡到议会制,自然无法爆发工业革命。所以必然会在某一个历史时期落后。相比之下,欧洲没有完成大一统,所以能够从局部开始变革,由封建制过渡到议会制,然后爆发工业革命。这是真正的2.0版,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反观中国满清时代也想学习议会制,但因为政体过于庞大,处于尾大不掉的况状,变革无法完成。直到经历了一百年的斗争,中国才真正完成了蜕变。但以世界的角度来讲,中国付出的代价最大,得到的利益同样最大。因为中国在进入现代政体之后,保留了大一统的格局,这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比如美国,美国的州长和总统完全就是两个政体,不同于中国从中央到省级行政单位的上下级关系。相较于小的国家,如日本可以做到中央集权,但体量和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世界上目前只有中国能行使现代体制,而且在这个条件下做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格局,并且是一个人口达到14亿,领土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奇迹,所以对于近代史被欺压,我们可以感性的看待,毕竟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也能理性的看待,这是中国历史变革中的一个过程。

中国落后的历史反思1000字左右

一、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束缚了中国近代科技的进步一种制度在其建立之初必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因为它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当它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走向衰落时,便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封建社会适合农耕经济的发展,但缺乏产生近代科技动力。中国封建社会太漫长,从公元前476年春秋战国到1840鸦片战争,封建社会长达2300年,是封建社会历史最长的国家。在明朝后期,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好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完善的阶段,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一套完整的体系来维持和完善封建制度。当时的封建者实行的是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大兴文字狱等,这一切都不利于中国的社会,国人的思维,以及科技的发展。因为科技的发展需要经济条件,需要流通的社会与资源,需要开拓的思维等。但这一切都是在封建社会得不到满足。在16世纪的欧洲,近代科学技术之所以能产生、发展的的根本原因是在欧洲当时兴起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二、中国独有的地理环境也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地大物博,适合农耕的土地很多。当然,在这个环境下,中国发展起来的农耕经济,而不像股希腊那般商业比较发展,航海业与造船业可以发展起来。它将中国的人力资源束缚在土地上,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模式变发展起来,这样不适合近代科技的发展,也时近代科技的发展缺乏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失去重要的动力——市场。而且,农耕的生产模式更多的是使人聚集在一定的空间,不利于社会人才的流通。而近代科技的发展需要沟通,需要交流。因此,中国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模式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方式的个体化和生产条件的简陋性,使其缺乏技术革新的要求,甚至使中国许多举世闻名的重要发明,也因为在生产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而长期停滞在它的原始形态。我们知道,需要产生市场,也产生动力。在这种模式下,生产本身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不出迫切的需要,社会生产得不到发展,近代科学技术到不到适合生长的土壤,发展也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动力。当指南针被用来看风水,火药被用来放鞭炮,我们还能期待近代的科学技术有多少真正的应用领域呢?四、重义轻利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价值观对人的活动具有动力、定向、选择与调控的作用,中国古代伦理价值观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重义轻利”。在儒家伦理中,利是指物质利益与生产技艺两部分,义指道德规范与政治原则。它得到恶劣极大的提倡,千百年不变,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创造欲与对科学创造的推动力。与之相适应的是提倡安贫乐道。安贫乐道发展到宋以后便是存天理,灭人欲。在这种情况下,近代科学很难产生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科学本身也包含对财富的追求与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五、闭关锁国政策使国人失去了眼界,影响了近代科技的进步我们知道,科技需要沟通,需要交流。俗话也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然而中国却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无需学习他国。这种固步自封、自大,最后体现在行动上的闭关锁国,也成为了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障碍。中外历史证明,国家只有开放,才能开阔眼界,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创新出新的科技成果。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的地理环境、闭关锁国政策、重义轻利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了其落后。诚然,我们只有认清原因所在,发挥优势,才能迈上另一高峰!

反思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影响

最根本的:相对于西方以妥协共存为特点的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更倾向于容不得差异,党同伐异、你死我活、赢者通吃。这种文化的主要后果就是一个又一个暴力和阴谋的循环,缺乏改良和文明积累。最典型的表现:皇权无节制,连老婆都要成千上万个才爽,杀人更是轻过吃饭;一旦玩过了头,被玩弄得只剩一口气的农民改朝换代成功,再来下一个循环。周期循环难以进步。

对比18世纪末的英国和中国,反思中国衰落的原因

17、18世纪中国科学停滞不前,和当时的政治状况是有必然的联系的。在当时,中国实行的是闭关政策。对于当时其他欧美国家不屑一顾,既不听从当时的先进科学,也不开放国门对外贸易。导致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加速了中华帝国的衰落。 再看当时国际,美国可谓是“新兴之秀”,在政治经济方面同中国相比要完善的多。 美国社会,从刚一诞生,就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资本主义社会,就是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因此,美国的政治状况也在向这方面发展。为了发展经济,美国的治国政策也随之改变。 早在独立战争以前,美国只是英国的13个州殖民地。通过1775-1781年独立战争才建立了美国。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采取共和制。在经济上,被北方以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主,中部以农业为主,南方则是以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为主。政治、经济明了,对于当时来说是正确的发展方向。 而同时期的中国则不然,首先是关闭国门,拒绝眼前的经济发展机会。其次,当时中国仍是封建制国家。是那种皇帝说一,政府不二,以皇室为中心的浑沌政府,对经济发展不管不顾。再看当时的英国,也是一个自由资本主义制国家,但对经济发展的处理方针与中国截然不同。 首先,英国对贸易的控制十分简单,只要不危害国家,国家给贸易绝对的自由。英国的国家风气是自由、民主、平等。其次,英国大量发展殖民地的政策,保证了资源的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同时期的中国与之差以千里。当时的中国队经济贸易的控制相当严重,以至于快到了禁止经济对外贸易的地步了。其次,当时的中国是绝对的等级制度,对于出身不同的人,绝对没有相同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不民主、不自由、不平等这三方面,与当时英国有着去大的反差。 17、18世纪的法国处于共和国时期,在当时,法国的经济并不是十分繁荣。但当时的法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作家、文学家、哲学家为推动当时法国精神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加速了政治的发展。 17、18世纪的中国与欧美各国的差异十分巨大,导致了当时中华帝国的迅速衰落。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兴旺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必然的联系。只有政治制度清明,经济制度健全才能发展成真正的“日不落王国”。

从当代的角度反思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今天,哪些哲学仍然运行良好,哪些不运行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哲学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人生的理想、境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中国传统哲学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  我国先秦哲学家们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哲学的发展,其中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影响可以说是最大。如果我们把这三位大哲学家作为典型,并通过他们来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不同类型哲学家的人生境界问题,可以对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生境界的问题有一总体的了解。  (一) 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在《论语?为政》篇中记载着孔子的一段话,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和以后的儒家都认为,人们的生死和富贵不是能靠其自身的努力而追求到的,但人们的道德和学问的高低却因其自身努力的不同而有不同。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四十而不惑”,可以说是他成圣成贤的准备阶段,从“知天命”到“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说是他成圣人的深化过程。“知天命”可以解释为对“天”(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有了一种认识和了解,这也许可以算是“求真”的范围,因为这一阶段孔子仍然把“天”看成认识的对象,还没有达到“同于天”的阶段,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与“天”合一的境界。此境界虽高,但还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一听别人的言语,便可分别真假,判明是非”,这种境界是一种超越的。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其心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这是一种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它是在“知真”“得美”而后达到的一种圆满的“至善”的境界。  孔子的“知天命”、“耳顺”和“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就人生境界的追求说的,这是孔子对自己追求“真”、“美”、“善”的总结。  (二)老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老子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真、善、美,这就是所谓“同于道”的境界。老子把“道”视为真、善、美的统一。他在《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可以说是老子对人生境界追求的叙述。他认为,人最高的理想是效法“道”,而“道”是自然而然的。他所说的“道”最基本的涵义应是指超越性的最高的准则,道在《道德经》中有多种涵义:(1)“道”是超于感官经验的,“无色”(夷)、“无声”(希)、“无形”(微)都是用以说明“道”的超越性;(2)“道”虽是超越性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事物存在的根据;(3)“道”作为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是就其为超越性的最高准则说的。从以上三点可以说明,老子的哲学是要探求天地万物之本源、存在之根据,从而创造了以“道”为超越性的最高准则的哲学体系。老子的这种对宇宙本体的讨论,实属对终极“真理”探求的范围。   老子把“道”作为他的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人掌握了“道”也就是掌握了“真理”,而人生的目的正在于此。因此,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他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老子认为人和道的关系不是把“道”作为一般认识的对象(因“道”无名无形),而是应“体道”,即与“道”合一,所以“同于道”只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一种超越世俗的“得道”的境界。这正是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么老子对“善”和“美”又如何看呢?由于老子的“道”的基本特性是“自然无为”,所以他也把“自然无为”作为“善”和“美”的标准。  (三)庄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庄子哲学主要论证的是得道之人(如至人、神人、圣人等)在精神上的无限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庄子的《逍遥游》,主旨是讨论人如何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的问题。庄子“坐忘”的境界就是他所说的“无己”或“丧我”的境界。  在庄子哲学中对“真”和“美”的关系也有所讨论,《秋水》篇中所谓“反其真”就是反回到自然而然的本来状态。庄子主张“法天贵真”,反对一切违反自然本性的“人为”。在庄子哲学中“真”与“美”是一致的,而“真”必须是顺性命之情”的。庄子的“求真”也是为了“求美”,无“美”也就无所谓“真”。“求真”是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庄子很少肯定道德,他有反道德的倾向。庄子认为,个体人格的自由的实现不仅是“大美”,而且是最高的“德”,最高的“善”。庄子的“善”是包含在其最高的“美”(大美)之中的。  在庄子哲学中“真”、“善”、“美”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统一于精神自由的审美境界上。庄子哲学在“真”、“善”、“美”问题上和老子不同,他是以“美”为最高。  上述孔子、老子、庄子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是三种不同的价值哲学,而这三种哲学表现了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任何有价值的哲学体系总在追求着“真”、“善”、“美”的三者的统一,但如何统一以及达到统一的过程并不相同。从人类发展看,我们也不必求其相同。在我们的先秦时代,哲学之所以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它有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当时的哲人能从非常广阔的领域来讨论宇宙人生终极关切的问题,这样就使得我国的哲学放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和世界其他地区(希腊、印度等)相比实不逊色,这正是因为它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它能从不同的路径来探讨宇宙人生的终极关切问题。我国先秦哲学的发展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它的“多元化”。哲学的多元化才能使哲学得到充分发展,“一元化”最终将窒息哲学的生命力。除了“多元化”对文化和哲学的发展意义之外,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类型的哲学体系的式样和不同取向的人生价值的追求。还又可以表示我们今天的一种对“真”、“善”、“美”的意义的关注和了解。

反思中国文化流失原因是什么

前几日在书房,兴之所致,随手拎起了一本四书,翻到到第一面,念了两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便发现自己意兴阑珊,随手又把它扔到了书橱里,拿起本日本漫画,有滋有味地啃到最后。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中国当代青少年(主要是指80年代和90年代)对于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反省自己前日所为,不禁感到惭愧,一向标榜热爱传统文化的我自己不也正慢慢放、弃这些中国骄傲么? 时逢国庆,单位邀请我们新行员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我便想,是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一篇空洞的文章来感叹祖国多么秀美多么壮丽的河山,还是切实关注一下我们正在慢慢遗失的民族骄傲呢? 台湾忠信工商学校的校长高震东在内地演讲时说,“什么是爱国?哪里是爱国?什么都是爱国,哪里都是爱国!”爱国是微小却又具体的。我们身在中国,有时却茫然不知自己国家有什么,是什么。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我们过于注意别人的东西?爱国其实很简单,最基本的是要了解和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起来的。她几经建构-解构-再建构,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慢慢沉淀而成。她是千百年来国人对文化的希望,是国人对文化思想的反思。当我们今日面临着随资讯发达的电子时代而如洪水般涌来的西方文化时,还有多少人可以坚持那涓涓的细水长流? 我们的81年代后、90年代的孩子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是什么?我想不会是女子十二乐坊穿着性感的高叉旗袍在舞台上闹哄哄的演奏那所谓的传统民乐吧?还是认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个满嘴“之乎者也”的孔乙己就是代表中国的古代文人? 简练的讲,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我用五经的名字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它刚好总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五个方面。“诗”,是指从最早的诗歌《诗经》开始到历朝历代的诗词歌赋、古乐。“书”,是指历代文人体现他们思想观点的专著,包含了古代文人的人生观,体现了古人的人文精神。“礼”,是指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礼法制度、思想、以及教育体制。“易”,并不单纯的是指《易经》,还包括了农业、医学、天文、地理、数学。而“春秋”便是特指从《尚书》到《春秋》、《史记》、《资治通鉴》等一系列的史学专著。中华传统文化涵盖范围之广,思想之博大精深,怎可以用现代那些伪民俗或是一个酸朽的孔乙己可以概括、代表的! 如果80年代和90年代的孩子们是从周杰伦的《东风破》或是SHE的《长相思》里才开始接触体会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是不是太迟了?自《诗三百》到《汉乐府》再到《全唐诗》、《全宋词》,还没包括屈原、班固的楚辞、汉赋,更没提到魏晋的“蓬莱文章建安骨”,这浩瀚如海般的诗词国度,怎是一首《东风破》所能表达的?现在我们是否只停留在小学课本里教的“离离原上草”或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的阶段,或是为了逗情人开心为她轻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浓情蜜意? 我们现在是否能从那些靡靡之音中感受到古人的潇洒不群、壮志豪情呢?是否知道古龙金庸小说里的“任侠之气”是指“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致,与君痛饮三百杯”。而“侠之大者”是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呢?大概只会沉迷在江湖恩怨、打打杀杀中了吧。 没有了“花间一壶酒”、“共剪西窗烛”的烂漫情怀,没有了“誓扫匈奴不顾身”、“醉里挑灯看剑”的壮烈胸襟。没有这些古韵的滋养,我们的80年代和90年代难道只能在欧美的HIP-HOP、日本动漫、韩式的多袋阔脚裤中显示自己的潇洒不羁么?没有了任侠的少年轻狂,没有了温文的少年情怀,我们的青春还完整吗? 还有多少人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来自孟子的“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天下的兴亡,不是匹夫之责,而是我的责任。有多少年轻人还会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大概只会装作很酷的说“我就是我,我喜欢,我可以。”他们只是整日埋首在《蜡笔小新》和《机器猫》中拒绝长大。 还有多少人知道何为“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勇”?看多了吴宗宪的《我猜》和《周日八点档》,大概只会迷惘的说:哦,台北忠孝路的小吃很出名。多少人会觉得“香九龄,能温席”是一种孝心的表现,大概会觉得他好傻,干嘛用自己的身子暖席子呢,买台空调不就得了吗?还有谁会觉得“融七岁,能让梨”是一种中国式的谦逊礼让?孩子们自小接受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达尔文式教育,被沉沉的课内科外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哪还会有人说,第一名我不要,给你吧!再不知何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了,更不用期望孩子们可以成为象曹子建、王摩诘那样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了。孩子们现在学习琴棋书画的目的已大多为考试加分服务,哪还有“为君唱遍《红豆吟》”的情怀了。 君不见上元灯节赏花灯,君不见端午赛舟挂香符,君不见盂兰盆会驱鬼傩,君不见重阳登高插茱萸。我们开始相信基督,相信有圣诞老人。我不知道谁是阿福,也好久没放过爷爷纸糊的风筝了。传统的节日在我们看来除了意味着能看到无聊的文艺晚会,多几天去哪里都是人满为患的假期以外,剩下的只有苍白。传统,从我们指缝滑过,轻轻流失。 西元一九00年,梁启超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今日,梁先生所期望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造世界”的少年气质在我们身上依稀可见,却再嗅不到中华之气息。纯粹的行乐主义、盛气,在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显得那么的苍白和轻浮。我们应从何处寻觅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难道是在邻国日本的传统活动上发现:“咦,这个东西是从我们中国唐朝传过去的嘛!切~小日本~。”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反省,我们为何只有在别人那里欣赏到曾经的国粹。蓦然回顾,国已不国。 常思将来,不忘过去。以千载文化积淀来充实自己而让我们走的更远,在座诸君难道不会心思神往? 中国传统文化将流失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_叶廷芳_建筑设计_建筑中文网多年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下面仅以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讲点多年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恰恰从这一时期起,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所在地的欧洲却从中世纪的委顿中重新崛起,走到我们前头去了。这是什么原因?我想这多少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跟我们的文化心态有关。下面仅以我们传统的建筑文化为例,讲点个人看法。世界上的建筑(这里主要指大型的、属于艺术范畴的公共性建筑),从形式上划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主要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流行于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一类主要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流行范围很小,主要以中国为主的东亚地区。两种形式的建筑各自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就艺术而言,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很难分出高低。这篇演讲,仅从反思的角度,着重谈谈我们的建筑文化中那些制约着我们发展的、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克服的负面现象。纵向承袭的惯性思维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我们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覆压三百里”的阿房宫可资证明。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古希腊风格、古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罗马风格、哥特风格、文艺复兴风格、矫饰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折中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风格……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坐标,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而欧洲人就不是这样,他们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也不高山仰止,而设法超越他们,努力向前探索。正如鲁迅当年所概括的: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摸前有”,而西方人则善于“探未知”。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不断重复前人,不思突破;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纵向承袭思维近年来的一个突出例子表现在,到处热衷于搞仿古建筑,其中“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堪称其最高音响。说是为了“再现昔日造园艺术的辉煌”,殊不知,美是不可重复的!若是可以重复,则今天世界上的艺术品早就没有地方可堆了。何况圆明园是极为重要的国耻纪念地,是入侵强盗的“作案现场”,重修意味着对“现场”也就是对文物的破坏。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半叶起,从世界范围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然而,中国历史的发展,整个儿讲就慢了西方一大拍,即少了一个工业时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就是说:简单仿效。这在开始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异域的人类文明成果,先要“拿来”,而后才能进行鉴别、挑选和借鉴。但如果一味“拿来”,或“拿”的时间过长,这就值得注意了。吸收别人的长处,毕竟不能代替自己的创造。学别人,如果只学其表面,即形式和风格,而不学其本质,即创造精神,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个性的东西,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结果,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应该说,作为民族遗产,适当地、扎扎实实地重建一点古建筑是无可厚非的,但铺天盖地的搞,甚至借“弘扬”之名,“一窝蜂”地大贴“古建符号”,就有违历史规律了。技术传授的滞后性师傅教给徒弟的除了与建筑直接相关的纯技术知识外,一般没有相关的科学常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出来的徒弟只能算是个懂技术的匠人,而不可能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或建筑艺术家。正如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人亚里士多德在总结古希腊戏剧(悲剧和喜剧)的基础上成为雄踞欧洲两千年的理论泰斗一样,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维特鲁威的《十建筑书》,它不仅在希腊罗马丰富的建筑实践基础上,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又有了帕拉提奥的《建筑四书》,阿尔伯蒂的《论建筑》(又称《建筑十篇》),维尼奥垃的《五种柱式规范》等。它们根据欧洲建筑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至于现代和“后现代”他们也有多种经典性理论著作广泛流传。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属于政策、法规一类的《考工记》。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经》,元代有过《经世大典》和《梓人遗制》,但都不完备,而且多半失传。比较完整的是宋代李诫写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这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尤其是前者。但它们都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美学探索仍很缺乏。西方建筑的美学观念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在造型和装饰基础上的。随着新的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玻璃等的诞生,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人们抛弃了这一传统,转向对结构的重视。这时许多人发现中国建筑的长处,因为中国建筑的艺术奥妙和美学特征主要就体现在结构上。作为现代建筑扛鼎人物之一的美国建筑师赖特就曾对中国建筑大加赞赏。可惜我们自己很少有人发现这一契机。只有梁思成看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的这一机缘。可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的宏图悲剧性地落了空。知识的更新与进步,技术的提高与发展都需要合适的环境,至少要有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渠道。知识的传授与人才的培养尤其需要这样的条件。古罗马建筑的发达跟它在这方面的领先很有关系。他们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有了建筑工程技术学校,开始以集群和规模的方式培养人才。然而我国历代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师徒相授或家族传授的途径。这种方式的狭隘性与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横向联系,缺乏信息交流;容易坐井观天,难有竞争雄心;看不到差距,少有抱负;即便是恩师,最后还要留一手“绝招”,以防后生抢了自己的饭碗。在这种封闭的条件下,很难出得了人才。即使是天才,恐怕也难成气候。因为视野狭小,心理封闭,很难获得奇想的灵感。即使获得这种灵感,也很难拿出推陈出新的勇气,因为师傅一般不许徒弟越雷池半步,更不愿看到他超越自己。为什么我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始终不能更新换代,而只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作渐进式的改进和提高?我想这与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式有很大关系。这种传授方式还决定着传授内容的片面性与有限性:师傅教给徒弟的除了与建筑直接相关的纯技术知识外,一般没有相关的科学常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出来的徒弟只能算是个懂技术的匠人,而不可能是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或建筑艺术家。我国历史上的人才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培养官僚的制度,即所谓“学而优则仕”,只有走仕途,才能有出息,有前途。学技术到头来还是个体力劳动者,是匠人,是“工匠”,而不是建筑工程师或建筑艺术家。须知,匠人的习性是重复,艺术家的天性则是创造!不难想象,这种教育制度决定了我国建筑学的命运。它使我国的建筑的形式和风格陈陈相因,代代相传,长期停留在单一的局面,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结构”。忽视建筑的艺术属性从建筑师的地位与影响来看,我们的古代建筑师不管成就多大,一律被置于“工匠”地位,因而被载入史册的很少,能被老百姓叫出名字来的更少。建筑自从摆脱了遮风避雨这一最基本的原始功能以后,它就与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保证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如何把房屋盖得更好看,成为建筑师的主要追求。建筑美学的基本特征就表现在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因此建筑的艺术属性在国际上早已形成公论。在欧洲,“艺术”或“美术”这一概念向来就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这三大门类。然而中国古代始终把建筑排除在艺术之外,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甚至包括少数建筑师持这种观点。建筑的艺术属性至少包括下列五个方面:建筑具有韵律的美。它既是空间的艺术,又是时间的艺术,故被誉为“凝固的音乐”。建筑具有雕塑的美。这不仅表现在建筑物所附属的那丰富的浮雕和雕塑陈列品,就是建筑物本身的轮廓和造型也具有这种雕塑的特性,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建筑具有结构的美。建筑的美不仅表现在外部造型,而且也表现在内部空间。在这里,力学与美学难解难分。建筑具有装饰的美。建筑物的装饰犹如人的服饰。“人恃衣裳马恃鞍”,建筑亦然。建筑具有诗意的美。这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海德格尔那句所谓“诗意的栖居”几乎成了“后现代”建筑的座右铭。建筑的以上艺术属性古今中外皆然,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问题在于,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建筑只对一种形式和风格进行了追求,并使之达到极致。但在这方面所表现出的毅力和所投入的智慧总量而言,我们是不如西方人的。首先,从建筑物所投入的时间和力量来看,我们的大型建筑在古代一般只花几年、十几年,而人家一般须花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其中有名的如圣。彼得大教堂前后花了121年;巴黎圣母院经历了139年;科伦大教堂甚至断断续续搞了600余年!现代人高迪设计的巴塞罗那圣家族教堂已经123年了,至今仍与脚手架相伴。即以最近落成的欧洲首屈一指的柏林火车站来看,以德国的经济和技术力量,竟然用了11年!其次,从建筑师的地位与影响来看,我们的古代建筑师不管成就多大,一律被置于“工匠”地位,因而被载入史册的很少,能被老百姓叫出名字来的更少。而欧洲的老百姓,谁不知道米开朗基罗、贝尔尼尼、辛克尔、赖特、格罗皮乌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我国20年前自己编写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被单独列为词条的中国建筑师一共只有16名,其中古代的占8名。这8名中,只有1名有生卒年,2名只有生年,而无卒年。可这两人分别是我国重要建筑理论著作《营造法式》和《木经》的作者!另5名生卒年都不详!而这5人中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而中国古代文学家被单独列为词条的约有1050余位;中国古代美术家被单独收入的也有300多位。第三,从建筑理论的总结、建设与影响来看,如前所述,西方是领先于我们的。第四,从统治者的意向来看,从来都是强调功能而忽视艺术。我国的帝王们为了权力和享受需要宏大的宫殿和豪华的园林,但对建筑本身,几乎没有人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不像外国的君主们常常以建筑为尚、为荣。古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曾自豪地说:“我接手的是砖头的罗马,我留下的是大理石的罗马”。至于法国凡尔赛宫的首建者路易十四对于建筑的追求更是殚精竭虑。这一传统在当代的蓬皮杜、密特朗等法国总统身上依然可见。第五,从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的比较看,在西方,最辉煌、艺术成就最高的建筑是教堂和庙宇,而在中国,最辉煌的建筑却是皇宫和皇陵。耐人寻味的是,世界上凡是供人享受的皇家建筑远远超过供神使用的宗教建筑的国家,后来都衰落了。值得反思的“墙”文化我们几乎历朝历代都在筑墙,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防”,到头来却是防不胜防。自奴隶制时代起,中国统治者那种君临一切的自我意识就是非常强的。这种无上至尊的威权需要一种象征,这象征需要一种载体,最好的载体莫过于建筑了。正如汉初奉命建造未央宫的萧何所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于是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宏伟的宫殿,最壮观的陵墓。而老百姓的房屋则是一片低矮和灰暗。这种巨大的反差,必然要在国民的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即压抑感和窒息感。近年来许多地方的政府大楼盖得越来越辉煌,而且往往占据城市的“制高点”,让老百姓望而生畏,这种状况值得反思。中国的墙之多为世界之最。你看:国家有万里长城,城市有城墙,单位有围墙,家庭有四合院,现在甚至发展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防盗门。如此层层包围,不能不说是一种世界奇观。与“墙”相联系的是“门”。我们的建筑物的门表面看起来固然不算少,但能让你走的门是极少的。究其理由,都说“为了管理方便”,而不是“为了群众方便”。这是“官本位”与“民本位”的颠倒。这种以“防”为特征的“墙文化”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其一,反映了中国历代统治者“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他们为了世世代代安安稳稳地“坐江山”,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人民死活,动辄进行浩大工程,一味进行物质上的消极防御,而不是从精神上培养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斗争意志,进行积极自卫。其二,造成国民心理的单纯防守性。我们几乎历朝历代都在筑墙,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防”,到头来却是防不胜防:想打进来的都打进来了。一种见凶就躲的国民,再坚固的防卫墙、防盗门、防盗栏,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吗?其三,造成国民心理的自我封闭性。我们世世代代被无数的墙团团围住,眼界越来越狭小,以致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自以为处于世界的“中央之国”,盲目排外。封闭的环境不便横向联系,可使老百姓消息闭塞,安分守己,不易接受外来的“危险思想”。封闭的环境可以造成封闭的心理,而封闭的心理有利于养成对统治者的驯服习惯,有利于适应封建主义轻易而稳固的统治。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将劳民伤财建造的“墙”与作为历史文物的“墙”加以区分。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建造规模宏大的国墙、城墙,尽管在军事上也许能起一时的防御作用,但对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无疑是一种阻碍或抑制。而从实践过程看,所有的墙最终都未能起到城防、国防的根本作用。但作为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过程,这些“墙”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历史证物,它确凿地证明中国人在意志和力量上能够做到什么。因此,对于这些遗产,我们应该作为国宝予以充分的尊重和珍视。这是祖先们用无比巨大的血汗代价换来的啊。走出“继承传统”的误区“继承”成为抵制革新的挡箭牌,尤其抗拒“反传统”的要求和努力。殊不知,反传统是艺术革新的推进器。由于“纵向承袭”的思维惯性,“继承传统”或“弘扬传统”的口号在我们这里频率特别高,几乎与当年西方人“反传统”的口号同样响亮。问题是,传统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正面的部分,又有消极的、负面的部分。而有些人由于“过去”的情结过重,继承的背后往往掩盖着负面的东西。表现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是:“继承”成为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单纯模仿和重复。近20余年来,大量仿古建筑的出现就是有力的说明。这种“西装加瓜皮帽”的“假古董”,使我们的许多城镇变得不伦不类,变成一堆堆充斥着“建筑垃圾”的大杂烩。“继承”成为抵制革新的挡箭牌,尤其抗拒“反传统”的要求和努力。殊不知,反传统是艺术革新的推进器。反传统的人并不是不要传统,他只是不想重复前人有过的东西而已。鲁迅就是一个既善于继承传统,又敢于反对传统的“大呼猛进”的伟大斗士。继承传统的实质是学习前人的创造精神。凡是具有现代意识的艺术家都以重复为耻:即既不重复前人的,也不重复他人的,甚至也不重复自己的。因为“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毛泽东)。艺术贵在原创,而原创都是一次性的。总之,无论是继承传统,还是反传统,其结果都应该是发展并丰富传统,进而推进今天的建筑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隐藏网址***

中国崛起我们做错了什么:反思中国

根本原因:我们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的人民代表制度,没有足够的社会力量、监督和制衡政府。雾霾严重是因为我们没有转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什么我们喊了30多年的经济转型始终没有成功,因为地方政府一直喊口号而已,它们没有落实行动,为什么他们没用行动,因为没用民众的力量监督、施压。二为怎么中国税率那么高?因为中国靠财政吃饭的人太多了(一千万公务员加上四千多万体制外的人)他们消耗太多了财政,而且财政还不透明(实质是用14亿人的劳动成果养活了臃肿的四千万人),为什么没人裁掉这些蛀虫?因为官员的权利不是来自民民众而是领导,他们只对领导负责。为什么领导不站出来处理?因为财政饭的人正好是领导的亲信。好了不举例子了,永远还是句话,不和谐的原因永远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好了不多说了怕以后你不爱国。

日本开始反思:有一天中国强大了怎么办?为什么中国在近代历史上会被欺压,谈谈你的反思(字数为100到15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重阳节老人致辞简短(2022九九重阳节老人祝福语大全(精选100句))

重阳节老人致辞简短(2022九九重阳节老人祝福语大全(精选100句))

本文目录2022九九重阳节老人祝福语大全(精选100句)重阳节老人简短寄语老人简短阳节祝福句子【三篇】单位重阳节老人发言稿范文(三篇)重阳节致辞老年人重阳节老人致辞简短重阳节致辞长辈2022九九重阳节老人祝福语大全(精选100句)  重阳佳

2024年4月11日 14:40

现场会主持词(校园音乐晚会活动主持词)

现场会主持词(校园音乐晚会活动主持词)

本文目录校园音乐晚会活动主持词大型研讨会主持词怎么写校本教研现场会主持词开场白谁有玉米种植现场会的主持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现场理赔会主持词舞蹈晚会主持词怎么写校园音乐晚会活动主持词【 #主持词# 导语】主持词的写作特点就是自由随性。不同主持

2024年4月3日 18:50

清明祭扫寄语(网上清明节扫墓寄语(实用58句))

清明祭扫寄语(网上清明节扫墓寄语(实用58句))

本文目录网上清明节扫墓寄语(实用58句)清明祭奠亲人寄语清明节祭祀感言寄语70则清明给英雄扫墓的寄语清明节上坟扫墓祝福寄语清明祭奠的经典句子网上清明节扫墓寄语(实用58句)   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清明临近,有哪些有关清明节的句子呢。下

2024年3月23日 12:00

十月一休几天?十月一国庆节放几天

十月一休几天?十月一国庆节放几天

本文目录十月一休几天十月一国庆节放几天十月一放假吗10月一号法定节假日几天十月一法定节假日是几天国庆节为什么有几天假十月一法定假日几天十月一号放几天假2023年十月一号放假调休安排10月1放假安排通知十月一放几天十月一休几天其休息7天。国庆

2024年5月16日 16:40

什么是优秀员工你知道吗?评选优秀员工的条件、标准

什么是优秀员工你知道吗?评选优秀员工的条件、标准

本文目录什么是优秀员工你知道吗评选优秀员工的条件、标准为什么优秀的员工经常会被逼走对优秀员工的评语优秀好员工标准什么是优秀员工优秀员工的评语怎么写优秀员工主要有哪些表现优秀员工的十条标准是什么优秀员工评语什么是优秀员工你知道吗1、为人正派,

2024年6月15日 02:50

关于植物的诗(与植物有关的诗)

关于植物的诗(与植物有关的诗)

本文目录与植物有关的诗关于植物的古诗带有植物的古诗有哪些有关于植物的诗句有什么摘抄与植物有关的古诗写一首关于植物的诗描写植物的古诗有哪些关于植物的诗有哪些关于植物的诗句描写植物的诗句有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与植物有关的诗如下:1、碧玉妆成一树高

2024年5月21日 05:40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2022购房合同协议(通用8篇)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2022购房合同协议(通用8篇)

本文目录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2022购房合同协议(通用8篇)买卖双方签订的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买房时有哪些协议购房协议书注意事项详解个人购房协议书范本怎么写购买房屋合同怎么写购房合同注意事项有哪些请问买房的协议书怎么写用别人名字买房子协议怎

2024年4月21日 16:20

漫步人生路粤语歌词(漫步人生路粤语歌词)

漫步人生路粤语歌词(漫步人生路粤语歌词)

本文目录漫步人生路粤语歌词漫步人生路歌曲原唱漫步人生路(粤) 歌词《漫步人生路》粤语发音歌词帮帮我 漫步人生路的粤语谐音歌词漫步人生路粤语歌词邓丽君-漫步人生路在你身边路虽远末疲倦伴你漫行一段接一段越过高峰另一峰却又见目标推远让理想永远在前

2024年3月13日 06:40

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

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

本文目录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踏莎行闲游》宋词原文及鉴赏踏莎行·闲游的创作背景踏莎行·闲游的介绍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 《踏莎行闲游》 作者:刘将孙

2024年3月27日 15:30

30条干净的个性短句?少年的你经典句子语录

30条干净的个性短句?少年的你经典句子语录

本文目录30条干净的个性短句少年的你经典句子语录日常生活小短句平安夜发红包的祝福语短句感悟人生的经典短句下班回家的暖心短句(精选42句)抖音晒娃十字短句 2020晒娃句子5.1劳动节的文案祝福大全汇总79句爱情的唯美句子短句毕业留言唯美简短

2024年3月11日 00:00

小学生开学日记(小学开学了日记450字)

小学生开学日记(小学开学了日记450字)

本文目录小学开学了日记450字小学四年级有关开学的日记300字5篇小学生开学了日记400字5篇小学生开学了日记300字6篇小学生开学日记600字3篇小学生开学心情日记五篇小学生开学第一天日记200字6篇小学生开学日记400字6篇小学开学了日

2024年4月17日 05:30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全诗词是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全诗词是什么)

本文目录红军不怕远征难全诗词是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红军不怕远征难全诗《红军不怕远征难》全文是什么《七律长征》古诗全文是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

2024年6月5日 10:20

放暑假了,是否需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吗?小学暑假辅导班课程安排

放暑假了,是否需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吗?小学暑假辅导班课程安排

本文目录放暑假了,是否需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吗小学暑假辅导班课程安排暑假辅导班一个班多少人最好小学生暑假该不该上辅导班暑假英语补习班哪家口碑好暑假班招生方案宣传广告简短假期招生简章怎么写!辅导班能吸引人的招生方案暑假辅导班招生简章_暑期辅导班招

2024年6月18日 14:40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

本文目录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下一句是什么黑云翻墨未遮山下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是啥黑云翻墨未遮山下一句是什么“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是什么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024年4月23日 22:00

刘伯温玄机一句持码诗(刘伯温最有名的诗)

刘伯温玄机一句持码诗(刘伯温最有名的诗)

本文目录刘伯温最有名的诗刘伯温玄机诗内容解密 刘伯温玄机诗的影响力风水诗诀《堪舆漫兴》刘伯温著历史中,神机妙算的刘伯温,给世人留下了哪两大谜团明朝第一谋臣刘伯温临死前一句话救了后人!刘伯温是神人都有什么预言的诗句刘伯温三十句测命词 坤龙局美

2024年5月2日 08:30

在全民学习中,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学习给我力量为题目搜一作文

在全民学习中,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学习给我力量为题目搜一作文

本文目录在全民学习中,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学习给我力量为题目搜一作文努力学习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如何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是整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学习为什么重要一个人一定要具有学习的能力怎么说榜样有什么样的学习力量一个人越活越值钱的

2024年4月17日 12:20

党校思想汇报格式(思想汇报正确格式范文是怎么样的)

党校思想汇报格式(思想汇报正确格式范文是怎么样的)

本文目录思想汇报正确格式范文是怎么样的党员思想汇报基本要求及格式2023年党员思想汇报格式模板党课的思想汇报怎么写思想汇报的正确格式党课培训学习思想汇报范例2023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格式模板党课思想汇报的格式是什么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入党思想汇

2024年6月10日 07:10

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本文目录国际形势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当前国际形式的主要特点综合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分析当代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1500字论文2017世界国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4年6月25日 20:10

大象的耳朵教案(语文《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大象的耳朵教案(语文《大象的耳朵》说课稿)

本文目录语文《大象的耳朵》说课稿小学二年级语文《大象的耳朵》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的耳朵《大象的耳朵》(许嫣娜)教学实录二年级语文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语文《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小学二年

2024年6月15日 05:10

国庆节的画怎么画(国庆节的画应该怎么画)

国庆节的画怎么画(国庆节的画应该怎么画)

本文目录国庆节的画应该怎么画国庆绘画怎么画国庆节的画面怎么画国庆节简单的画怎么画如何画国庆节的画祝国庆节的画怎么画一幅国庆节的画怎么画国庆节的画应该怎么画国庆节的画应该怎么画如下:1、准备工具:首先需要准备画板、画笔、颜料、调色板等绘画工具

2024年6月8日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