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的故事(课文冬不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目录
- 课文冬不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读了冬不拉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 冬不拉的来历是什么
- 关于东不拉的历史传说是什么
- 冬不拉是个什么样的人
- 冬不拉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 《东不拉》是一篇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什么
- 读冬不拉有感
- 《东不拉》讲述了什么
-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课文,3课《冬不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冬不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冬不拉》这篇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估“冬不拉”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内容梗概: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扩展资料
课文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哈萨克族人生活的地方经常有一只瞎熊出没,伤害人畜。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王子不顾国王的阻止去除瞎熊,在搏斗中与瞎熊同归于尽。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4层:
第1层(第2-4自然段),国王因为除不掉这只瞎熊心急如焚,一筹莫展,王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对付瞎熊。
第2层(第5、6自然段),写王子来到瞎熊出没的地方安置好捕兽夹,却被瞎熊破坏掉了。
第3层(第7自然段),写王子两箭射中了瞎熊后,与瞎熊搏斗,就在瞎熊的大掌击中王子的同时,王子的匕首也刺死了瞎熊。
第4层(第8-10自然段),写国王得不到王子的消息整天坐卧不宁,牧民们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把王子安葬了。
第三部分(第11-18自然段),写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王子杀死瞎熊,牺牲了自己的悲壮的故事,从此哈萨克族牧民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为“冬不拉”。
读了冬不拉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读了冬不拉这个故事感受如下:
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瞎熊,这天,我读了冬不拉一文,思绪万千,受益匪浅。《冬不拉》是新疆的一个民间故事,写了在山上,有个瞎熊伤害人畜,王子不畏艰险,牺牲自己杀死瞎熊的感人故事。
也许,有人会埋怨王子说他傻,笨,既然是王子,那就拍别人去打好了,何必牺牲自己呢但是我想,你错了。身为王子就要有个带头作用,有很好的素质与崇高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牺牲自己,造福百姓。这一点,王子做出了很好的英雄榜样。
王子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为了百姓们的幸福生活,而牺牲自己的精神,大大使我感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清代六旬老人左宗棠,收复祖国边境——新疆,清末官兵邓世昌,与日本军船在海上展开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甲午大战,最后牺牲。
我欣慰,这种精神无处不在;我高兴,正是这种精神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我呼吁,让这种精神继续发扬下去吧,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冬不拉的音量音域:
音域范围宽广,适合弹奏一些节奏快速、奔放的曲子。冬不拉音量并不大,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指法有一弹一挑、两弹两挑、两弹一挑、一弹两挑、连奏、拨奏等,还可演奏泛音、滑音、和音(外弦奏旋律内弦配和音)。弹奏冬不拉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
冬不拉的来历是什么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关于它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国王的儿子名叫“冬不拉”,他请求父王让他去打败瞎熊,由于父王不答应,冬不拉私自带着弓箭、捕兽夹去找瞎熊,并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当牧民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国王。这时有个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国王问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说:“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国王生气地说:“明天它如果不告诉我,我就杀了你!”聪明阿肯在牧民们的帮助下,砍下大树的一个支杈,连夜制作成一把精美的乐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声歌颂王子的壮举,倾诉对王子的怀念。
关于东不拉的历史传说是什么
东不拉:即“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东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
关于东不拉的来历有多种传说,下面就是其中一种:
“一群年轻的小伙子住在一棵大树下,白天黑夜苦思冥想,做梦都想让这棵大树开口说话。
大树却只是默默站在那里。小伙子们无可奈何,杀了几只羊,吃光了肉,将羊肠子挂在树上,无精打采地回去了。
草原上有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白天,她的脸像初升的太阳,秀丽红润,夜晚,她的脸像十五的月亮,娇媚动人。
成千上万的人兴冲冲地骑着马赶着羊,从老远的地方赶来求婚。可就是无法打动姑娘的心。姑娘只有一个条件:无论谁来求婚,不能请别人或自己开口,必须委托那棵大树来求婚,而且必须打动她。
聪明的小伙子都被难住了,大树怎么能开口说话呢?
一天,来了一个青年,他从小是个孤儿,一直四处流浪。
他看见一群年轻人唉声叹气地围着大树转圈圈,便好奇地上前打听,别人告诉他原因后转身回去了。
这个年轻人在树下住了下来,他把那些求婚者丢下的羊头和羊蹄子用树枝烧烤,吃饱了肚子,躺在厚厚的落叶上睡着了。
半夜,流浪汉醒了,想起了白天的事。那个求婚者把姑娘说得跟仙女一样,可怎样能让大树说话呢?
想着想着,忽然,草原上刮起了风,吹得大树发出了一种声响,在寂静的夜里,听上去格外悦耳。
原来是那些羊肠子经过风吹日晒绷得很紧,有的长、有的短,风一吹就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流浪汉跳了起来,拿出斧子把大树砍倒,用其中一块木头做成了一件乐器,系上两根羊肠子。晚上,他坐在姑娘毡房前的草地上,丁冬丁冬地弹起来。
他先用沉闷凄苦的音调向姑娘表达自己孤苦伶仃的身世,然后再用缠绵优美的旋律表达自己对姑娘的爱慕之情。
姑娘听到优美的琴声,立刻丢下正在刺绣的活儿,静静聆听起来。很快,她便被彻底打动了。
从此以后,那件会说话的乐器就成为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东不拉,伴着它优美的琴声一日日流传下来。”
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不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
东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像一把放大了的勺子。最早的东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东不拉"就制成了。东不拉是哈萨克族的民间歌手离不开的伴奏乐器。哈萨克人有了它,外出放牧的时候再也不孤独了。傍晚回到家,人们弹奏着东不拉,载歌载舞,与家人共享欢乐。
东不拉可以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表现力非常丰富。东不拉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弹拨乐器一样,把琴斜着放入怀里,左手持琴,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弦,右手用中指和大拇指拨弦。运用东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冬不拉是个什么样的人
冬不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一个不顾个人安危的人(2自然段)
2、胆大心细、不辞辛苦的人(5、6自然段)
3、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
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扩展资料: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一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一早……”到“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冬不拉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
第三部分(从“国王派出的人四下寻找……”到“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冬不拉缩写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名叫冬不拉的勇敢的少年。
他住在一个遥远的北方小镇,那里的人们生活朴素而和谐。冬不拉热爱音乐,他经常吹奏着自制的冬不拉,给人们带来欢快的旋律。
冬不拉的村庄以制作冬不拉而闻名,这是北方草原上的一种拉弦乐器。它的琴身由松木制成,琴弦由动物的筋或肠子制成。冬不拉村庄的人们用它来表达情感,传递友谊,甚至在狩猎和战斗中鼓舞士气。
有一天,冬不拉的村庄遭到了一群恶狼的袭击。村民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冬不拉挺身而出,他决定保卫自己的家园。他拿起冬不拉,用音乐呼唤村民们的勇气和团结。
在冬不拉的鼓舞下,村民们团结起来,与恶狼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用弓箭、长矛和冬不拉的音乐声驱赶恶狼。最终,他们成功地击败了恶狼,保护了自己的家园。
战斗结束后,村民们为冬不拉的英勇和智慧欢呼鼓掌。他们决定将冬不拉视为英雄,并授予他一枚金色的勋章。从此以后,冬不拉成为了村庄的守护者,他的音乐成为村庄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力量源泉。
冬不拉用他的音乐鼓舞了村民们,让他们团结一致,战胜了恶狼的侵袭。他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一段充满激情和勇气的传奇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如何通过音乐和勇气成为了村庄的英雄。冬不拉的坚韧和决心不仅拯救了他的家乡,也激发了村民们的勇气和团结精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鼓舞人心,激发勇气和团结,成为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力量源泉。
《东不拉》是一篇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什么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出没在草原上,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了。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chóu)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看见了,就问国王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国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儿子。冬不拉一听,就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国王虽然知道儿子既机智又勇敢,力气也很大,但这只瞎熊太凶残狡猾了,他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第二天一早,仆人禀(bǐnɡ)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蔽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凶恶的瞎熊出现了。只见它顺着熟悉的道路敏捷地走来,走到离捕兽夹十多步远的地方,突然站住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直走到放捕兽夹的地方,用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捕兽夹受到触动,砰的一声夹住了树枝。瞎熊把捕兽夹和树枝放到一块大石头上,举起另外一块石头猛砸。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这时,瞎熊已经发现了王子。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过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bǐ)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国王派山的人四下寻找,过了好几天,也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国王整天坐卧不宁,愁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牧民们三五成群地出去寻找,终于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duò)成肉酱(jiànɡ),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大家冥(mínɡ)思苦想,一直没有好办法。最后,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到了王宫.国王焦急地问阿肯:“你知道王子的下落吗?”“国王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让它告诉你吧!”阿肯说着拿出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它知道?”国王看着这件乐器,疑惑不解地问。阿肯没有再说话,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kēnɡqiānɡ),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国王听着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读冬不拉有感
读冬不拉有感1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低回婉转,像是在诉说危机到来,战争即将爆发……”这边是我最喜爱的文章——冬不拉。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学过近两百篇的课文。有些风景的,写人物的,写故事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可我最喜欢的文章,便是冬不拉。
第一次读冬不拉,我便被王子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所感动。课文讲的是:“有一只瞎熊,伤害人畜。王子不顾人们的劝阻,毅然决然的与瞎熊战斗。不顾自己的生命,视死如归。王子与瞎熊同归于尽……”
有人会说:“王子真傻,白白丢了自己的生命。”可我不认为。王子的.精神是伟大的,为我们做出了英雄榜样!真不愧是王子,太棒了!
王子不顾危险,勇敢地与瞎熊搏斗使我内疚万分。我,一个男子汉,作出了榜样了吗?连考试都怕,没有一点自信心!与王子比起来,连个蚂蚁都不是。
王子设计为人的精神被人们赞扬,他会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也会活在我的心中,激励着我奋发向上,报效祖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出一份力。
我喜欢王子,在于他的奉献精神。也许冬不拉只是人们编造出来的,但是体现了人们思想的期盼。
在我们身边,不也是有这样的人吗?在严寒酷暑下,清洁工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在清洁卫生,打扫街道;邮递员为各家送着报纸,也不舍得喝口水,又去送报了……这些人,不也是我们的“英雄”吗?
王子啊,你的精神永远激励我奋发向上,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读冬不拉有感2
冬不拉是一篇感人的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被冬不拉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吸引了。
文中由瞎熊出没,人畜受到威胁,到冬不拉奋勇战瞎熊,和壮烈牺牲,描绘了一个勇敢、机智、舍己为人的大英雄形象。
作者用细腻的笔锋深刻地描写了整个经过,深受读者回味。
这篇课文有一段话让我深受感动,“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又如泣如诉,好像是在述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这段话运用了排比手法和优美词语,让我爱不释手。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冬不拉的敬爱也更深了。结局是冬不拉牺牲了,却拯救了千千万万个黎民百姓,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那个乐器叫“冬不拉”。
《冬不拉》这篇民间故事很有趣,所有的民间故事都很有趣,我愿我是一缕清风,随着民间故事飘荡,我愿我是一只小鸟,跟着民间故事遨游,我愿我是一朵鲜花,跟着民间故事把花瓣散去,我愿我是……
《东不拉》讲述了什么
冬不拉是哈萨克民族的弹奏乐器之一,也是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它的种类繁多,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桦木凿成,雕刻精细,镶嵌美观。冬不拉的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以近代诗人阿巴衣的名字命名,叫“阿巴衣冬不拉”;一种是椭圆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音色也各有千秋。琴弦用羊肠制成,多数为两根,也有三根的。现已改用尼龙缠钢丝弦代替了羊肠弦,并增加和使用了铜质品位。东不拉:即“冬不拉”,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制作简易,音色柔美,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在哈萨克族地区广泛流传,是民间歌手常用的伴奏乐器。经过改革,品种齐全、自成体系,除可独奏或为弹唱、歌舞伴奏外,并能组成东不拉乐队,演奏多声部乐曲,有丰富的表现力。东不拉哈萨克语;“东”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为,定弦之意,即指弹弦乐器。也有人解释为:“东”是粗糙的木刻,“不拉”是张弦之意,就是在一个挖空的木头上张弦的乐器。以前的东不拉多为阿肯弹唱使用,这种演奏形式一直流传至今。改革的乐队东不拉,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表现力极为丰富,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弹奏出草原上淙淙的泉流、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呜咽的驼吼和骏马疾驰的蹄声,并能完美地表达哈萨克族人民愉快的劳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流传在民间的东不拉乐曲达200多首,其中以马为题材的乐曲最多。其次为描写狩猎生活、歌颂美丽山河和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解放后出现的较优秀的独奏曲有《高潮》、《热爱祖国》、《延安颂》和《伊犁河的波浪》等,协奏曲有《美丽的巴尔鲁克山》等。【故事】传说一 传说在遥远的古代,哈萨克族有一位聪颖美丽的姑娘,要找一个有才能的小伙子作终身的伴侣,谁能让大树说出话来她就嫁给谁。有个小伙子早就爱上了这姑娘,他在姑娘的毡房外冥思苦想。到了傍晚,小伙子肚子饿得直叫,他杀了一头羊,随手把羊肠子挂在树枝上,架起篝火烤肉充饥。草原晴空万里,月亮从东方升起,夜风吹拂而过,他在皎洁的月光陪伴下,背靠大树,进入了梦乡。宁静的月夜,一阵悦耳的声音唤醒了小伙子,原来是热风吹干了挂在树枝上的羊肠,发出了美妙的音响。大自然的启示使小伙子恍然大悟,他砍倒大树,用它做成了东布拉的琴身,将羊肠搓成琴弦拴在两头,他弹起用大树做的东布拉,向姑娘倾诉爱慕之情,委婉而深情的乐声打动了姑娘的心,她也随着东布拉奏出的优美旋律,唱起甜蜜的歌。从此,他俩结成终身伴侣,东布拉也在草原上广泛流传。传说二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国王的独生子名叫“冬不拉”,他瞒着父王,挺身而出,为民除害,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自己也不幸牺牲。当牧民们找到王子的尸体时,都泣不成声,谁也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国王。这时有个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国王问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说: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国王生气地说:明天它如果不告诉我,我就杀了你。聪明阿肯在牧民们的帮助下,砍下大树的一个支杈,连夜制作成一把精美的乐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声歌颂王子的壮举,倾诉对王子的崇敬和怀念。琴声中有阵阵松涛,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鸣,也有草原人民悲伤的啜泣,国王听着琴声,悲痛万分,是松木制成的乐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国王。从此,哈萨克人有了自己的乐器,为纪念王子,人们以“冬不拉”来命名乐器的名字,而弹唱冬不拉的民间歌唱家便叫做“阿肯”。阿肯弹唱丰富了草原文化的底蕴。冬不拉伴奏下的歌声,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气质、性格、理想与追求,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地域风情。歌词中有大量的谚语、比喻、哲言,睿智而通俗,机警而幽默,生动而风趣,朴素凝炼,浅显易懂。弹奏曲调有的含蓄而内蕴;有的外露而奔放;有的沉稳而缠绵;有的粗犷而强悍,融合了东方与西方音乐的元素,是哈萨克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歌词和曲调水乳交融,飞翔在广袤的草原上,因而形成了“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的写照,和从生到死“唱着来唱着去”的民族特色文化。传说填补信史的空白。冬不拉以简朴轻盈的构造,蓄纳天地万籁之声,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草原特殊的音乐语汇, 表达着哈萨克人民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在阶级社会中,冬不拉琴伴随着牧羊人飘动的篝火,伴随着阿肯激昂不平的声调,诉说着草原上的愤懑与辛酸。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课文,3课《冬不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记叙了哈萨克族地一个王子——冬不拉,为民除害,壮烈牺牲了的故事。一个牧民用琴声把这件事讲给国王,为了纪念王子,把这种琴叫“冬不拉”,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更多文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200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精选五篇)
2024年3月11日 17:40
同桌把我带回家做那个作文500字(以我和同桌的故事写一则作文500字)
2024年3月18日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