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本文目录
-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背景
-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是什么
-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代背景
- 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
-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是什么
-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简单介绍一下
-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如下: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1920年9月,毛泽东与何叔衡在长沙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他和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0月10日,他们在长沙建立中共湖南支部,毛泽东为书记。不久,又组建中共湘区委员会,也任书记。
1925年春天,他回到韶山领导开展农民运动。8月间,赵氏派兵到韶山提拿毛泽东,毛泽东在赵恒惕追捕下,却在长沙待了一二十天,会见了中共湘区、省工团联合会、文化书社负责人。
他重登岳麓山,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1.作品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白话译文:
我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在这寒冷的秋天里,看那湘江静静地向北流去。远处,千座山万座山,已红透了,层层树林都被染得如此绚丽与烂漫;俯视江水,清澈见底,许许多多的船,争相竞发。
雄鹰在苍穹上翱翔,鱼儿惬意地闲游在浅浅的水底,世间的生灵都在这降霜的天气里获得它们的自由!可我却在这无边的宇宙间,感到有些怅惘,我要问这苍苍茫茫的大地,谁来主宰它的命运?
曾经,相约朋友们到此游赏,回忆那个时候,多姿多彩,多么沉重厚实!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各人都满腹经纶,怀着那奔放遒劲的远大理想,要用彼此的才学指点江山,要用练就的本领书写春秋!
只把那自古以来的王侯将相,看成一抔粪土!可曾记得:我们一同在水流最急处,奋勇搏击,那连天的大浪,岂能阻挡住前行的方舟?
3.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工诗词。
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背景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如下: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当时大革命正蓬勃发展,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展现了工农阶级空前强大的力量。
1.五卅运动
五卅运动指1925年5月30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镇压。5月30日,上海二千余学生分头在公共租界各马路进行宣传讲演,一百余名遭巡捕即租界内的警察逮捕,被拘押在南京路老闸巡捕房内,引起了学生和市民的极大愤慨。
这些屠杀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广大的工人、学生和部分工商业者,在许多城市和县镇举行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2.省港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1925年6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及苏兆征领导,历时1年零4个月,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大罢工。
3.湖南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运动,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农民开展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到韶山领导开展农民运动。8月间,赵氏派兵到韶山提拿毛泽东,毛泽东在赵恒惕追捕下,却在长沙待了一二十天,会见了中共湘区、省工团联合会、文化书社负责人。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是什么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如下:
《沁园春·长沙》是作者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工作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
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诗词赏析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当时作者离开故乡韶山,去主持农民的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代背景
沁园春长沙写作时代背景是中国革命斗争和文化思潮的兴起。
1.革命斗争的兴起
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外压力和不公平的局面,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开启了新的革命时代,激发了人民的觉醒和反抗意识。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毛泽东等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革命运动中。
2.文化思潮的兴起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文化思潮和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关注社会问题,批判封建迷信和旧礼教,呼吁推动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现代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方式。
3.长沙的特殊环境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长沙创作的,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的城市。长沙地处湖南湖北交界处,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一特殊环境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题材。
4.时代变革的呼唤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渴望和呼唤。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家乡长沙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激发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成为革命斗争中的精神力量。
总结: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中国革命斗争和文化思潮的兴起。革命斗争的兴起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激发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考。长沙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题材。时代变革的呼唤激发了毛泽东对家乡长沙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呼唤。
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
创作沁园春长沙的背景:正处于军阀混战的局面,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夺的重要战场。
词中,通过对长沙秋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对军阀混战、官僚腐败、民生凋敝等社会问题的担忧。他通过“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革命的信仰和对青年人的期望。他在词中鼓励青年人要勇于担当起历史的重任,为祖国的未来而奋斗。
总之,《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革命的信仰和对青年人的期望。这首词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诗词意义
学习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就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在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是什么
01 《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是作者毛泽东在从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秋景,联想起当时的社会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写《沁园春·长沙》时的毛泽东时年33岁。当年,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很是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一号。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情景交融的写法让我们在跟随作者的视角看到湘江美景的同时,又能跟随他的思绪体验到诗的意境。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有如战鼓,催人进发,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的崇高境界,感受到一代伟人的王者之气。
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简单介绍一下
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作于1925年12月。当时的毛主席时年33岁。一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八月从韶山到长沙,九月毛主席在广州参与国民党“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2、《沁园春·长沙》是近代诗人毛泽东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
1925年,国民大革命已经开始,五四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和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气氛日益高涨。1924年12月,毛泽东因工作过于劳累患病;经中共中央同意,1924年年底偕杨开慧从上海回湖南疗养。
组织了20个多个农会,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开始了革命事业。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在国共合作的大好革命形势下,革命应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1925年9月,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因政府事繁,不能兼理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职事,于10月5日推荐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途中,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作。其时,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诗词赏析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最后一句诗表现毛泽东对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的前途的期望。
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最后三句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沁园春·长沙
更多文章:
暑假适合带孩子去哪里旅游不热?暑期出游人太多,有哪些适合玩一周的小众目的亲子旅行路线
2024年4月9日 02:30
摔跤吧爸爸完整版下载(求 摔跤吧!爸爸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2024年5月2日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