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的定义和特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用案例教学的作用
本文目录
- 教学案例的定义和特点
-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用案例教学的作用
- 教学案例是什么意思
- 案例教学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
- 教学案例是什么
- 案例教学法介绍
- 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
-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案例就是对一个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事件或情境的描述再加上作者的看法。一般由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三个部分组成。:books:教学案例的定义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典型的教学事例的处理过程、以及对该案例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graduation_cap:教学情景的描述教学案例就是对课堂教学中真实发生的某种具体教学情景的记叙,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叙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思路、对策等。:memo:教学案例的特点教学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不是教师教案、教师个案。如果对教学事件做静态的,缺少过程性的描述,没有以客观真实为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教学事件,都不能称为教学案例。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用案例教学的作用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常呈现单一、枯燥的特点,老师参照书本内容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得到的知识只是书本上的相关定义,通过记笔记的方式来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理解,而不是将他应用于实践。本文将探讨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及案例教学的作用。:light_bulb: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将案例教学引进课堂,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来感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魅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领域中能够更好地学以致用。:chart_increasing: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变固化的教学思维,实现老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让老师和学生双方都更好地融入课堂,学生在课堂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进行交流,有利于扩散自身的思维。:magnifying_glass_tilted_left: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出具体案例,让学生们自主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随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讲解,对学生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然后再说明案例汇总相关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时间经研相结合,综合应用。:books: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案例教学要求老师对人力资源课程进行精准的定位,选择合适的案例或者亲自设计相关案例,和教学内容相匹配,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程内容。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对案例教学进行合理的编排,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是什么意思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
教学案例概述:
1、教学案例是事件。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2、教学案例是含有问题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
3、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正因为这一点,案例才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4、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撰写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
2、教师有大量的实际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妥善解决,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其中不乏典型事例,会给教师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成为撰写教学案例的素材。
3、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写案例事实,二写案例分析。撰写教学案例,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师对事实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比较单一。
4、通常情况下,撰写案例分析当然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案例教学是什么意思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案例来讲解知识、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供一个或多个实际问题或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解决方案和实施方法。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案例教学适用于各种学科和领域,特别是在商业管理、法律、医学等实践性强的领域中,更加普遍和广泛地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问题或情境的分析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摘 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以案例教学为载体,通过若干具体应用实例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指出了案例实施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等数学 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38-02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若干年不断探索和总结,高职教育确立了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工学结合为其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其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在高职教育中,数学课程首先是为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概括来讲,就是“理解概念,联系实际,深化应用,提高能力”。然而,在高职教育从无到有,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这些年,高等数学的课程改革却是举步维艰,特别是在“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实践数学的能力和素养”这一点上,探索显得尤为艰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数学“学了不知道有什么用”“学完就忘”等,因此,如果要切实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能力,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而案例教学就是动态学习过程的一个良好载体。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讨论若干应用实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旨在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做一些探索。 实例一:割圆术 案例介绍:公元263年,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给出了一种求圆面积的方法――“割圆术”,先作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记其面积为S1,再作圆的内接正四边形,记其面积为S2…,一直下去,记圆的内接正n边形的面积为Sn,于是得到一个数列S1,S2…Sn…。当n无限增大时,Sn无限接近于圆的面积S。 案例实施:解决这个案例,学生大概需要分三步实现,流程如下: 案例应用:极限是微积分的基石,该案例的实施过程是极限应用的典型范例,后续无论是切线斜率问题(导数)还是曲边梯形面积问题(定积分),其推导过程都遵循了上述“建立函数表达式”――“将所求量表示为函数(数列)的极限”――“计算极限”这样的分析过程。 实例二:蜂巢结构 案例介绍:观察蜂巢的一个储藏室,它是中空的正六角形柱,而底部是由三个菱形面组成,交会于底部中心顶点G。著名天文学家马拉尔第观察到了作为蜂房底的3个菱形的钝角等于109°28′,锐角等于70°32′。 马拉尔第的结果引起法国著名的博物 学家雷奥姆的兴趣,他猜测蜜蜂选择 这两个角度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就 是要在固定容积下,使表面积为最小, 即以最少的蜂蜡做出最大容积的储藏 室。这个猜测被瑞士数学家柯尼格从 理论上做了证明(他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仅差两分)。 案例实施: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a,G到平面B1D1F1的距离为x,GC1=2y,实施流程如下: 案例应用:该案例是一个高等数学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最优化问题,主要通过“提炼模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这样三个步骤实现,学生通过该案例的学习,可以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进而求解的一般过程,高等数学应用中很多实际问题,如“最优广告策略”“最省用料方案”等,都有类似的分析求解过程。 实例三:溶液混合问题 案例介绍:容器内盛有50升的盐水溶液,其中含有10克盐。现将每升含盐2克溶液以每分钟5升的速度注入容器,并不断搅拌,使混合液迅速达到均匀,同时混合液以每分钟3升的速度流出容器,请问任一时刻t容器中溶液的含盐量是多少? 案例实施:在案例中,盐水流入的同时也在流出,这是个动态问题,用初等数学的知识无法解决,可以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来实现。 案例应用:这类溶液混合问题与著名的牛吃草问题(也称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问题)具有同一动态属性,其某个特定量的动态变化速度是“消”“长”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他一些工程问题,如“抽水机抽水问题”等,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思路求解。 英国数学家牛顿曾说:“在学习科学的时候,题目比规则还有用些。”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经过学生主观自觉的对比、归纳、思考、领悟、分析与决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课程知识,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常规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局限性,如适合教学的案例较少、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效率有时较低等。特别是在案例的选取上,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案例太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太简单,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其理解、思维和分析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此外,还要注意案例的生动性与数学知识点相结合。单调呆板的案例对学生来说与纯粹的数学知识无异,只有生动的、贴近生活的案例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案例的生动性而忽视了与数学内容的结合,那么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学刊,2004(1):62~65 .高等理科教育,2008(1):22~24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1】
摘 要:公共政策学是一们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
对公共政策案例教学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的原则,总结了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并针对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本文结合笔者案例教学实践,对公共政策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以此抛砖引玉。
1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理论分析
1.1 公共政策案例的界定
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的方式,“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进行思考和行动。
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公共政策案例是基于鲜活的公共政策活动,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1.2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功能分析
(1)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启发式学习,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能够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使学生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公共政策理念,比传统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2)适应公共政策学科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生对政策术语和范畴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
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政策术语、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消化所学知识,能够以简易而又抽象的形式储存于大脑的记忆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政策技能和应用能力。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增长学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政策信息收集与加工技能、政策管理技能等。
通过严格的“经验性练习”,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和职业分析师奠定基础。
(4)有利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更主动,它以个案分析为载体,通过富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最终为学生从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提升为以理性为主的思维素养创造了条件。
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形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途径,能使学习者针对模拟情景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于公共政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与实际部门工作者分享经验,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2 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
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设计。
选编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原则
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范围的扩大,公共政策活动繁杂,公共政策事件层出不穷,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公共政策事件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传媒中的事件,有些是虚假的’、不全面的,在选做案例时必须去伪存真,在案例编写时必须忠实于事件本身,不能夸大和扭曲事实。
同时,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反映当代最新的公共政策理论、知识和方法。
2.2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案例是为学生正确吸收理论知识服务的,因此案例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应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避免无关材料的罗列。
2.3 本土化原则
尽管公共政策原理具有共性,但是各国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各国公共政策具有个性。
在公共政策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案例,但是案例选择的内容应具有中国特色,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现实,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最好选用一些发生在身边或者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融入案例情景,产生共鸣,促其思考,掌握知识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分析
3.1 案例讲析教学法
案例教学应该“讲”、“析”结合,而且以“析”为主.本方法是教师对政策理论和案例的阐释,对案例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
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和较正。
教师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不应当只停留在分析结果的给付,而更应当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证明和证伪。
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直观认识,加深对公共政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方法应用时注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案例导入期。
在课程教学的伊始,紧扣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置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案例例证分析环节。
这是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为了对公共政策知识点的释义、解疑、理解,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获得正确认识的方法。
它可以使公共政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高职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应用【2】
摘要:《公共政策》是高职学校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案例的讲解作为主线贯穿于《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始终,有着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加强案例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政策;案例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这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
案例教学方法在公共政策课堂的运用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如何把内涵丰富的公共政策理念、规律、模式与方法通过案例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公共政策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一、公共政策引入案例教学的意义
在公共政策课程中引入案例,就是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些分析技术、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达到理解公共政策事实、掌握公共政策科学知识的目的。
如何把内涵丰富的公共政策理念、规律、模式与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公共政策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公共政策学科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对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化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共政策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公共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公共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又用于指导公共政策实践。
政策案例虽然不能说等同于政策实践,但政策案例作为古今中外政策智慧的一个缩影,既包含着丰富的政策理论知识,又提供着解决一系列政策问题的实践经验。
因而,通过政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的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众所周知,公共政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是难以尽如人意。
而且在教学中,又常常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因此,一些学生反映,公共政策听起来新鲜,想起来玄乎,做起来对不上号。
因此,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提高公共政策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判断、决策,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三)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这样经过反复多次沉淀后,学生就会逐渐适应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一个彼此沟通、协作的团体中学习所产生的效果也远远大于一个人单独学习所具有的效果。
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大大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
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政策课程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案例。
我们知道,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选择高质量的案例,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要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尽量反映世界最新的公共政策思想、技术和方法。
最后,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本土化,应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引导、启发者的角色。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有周密的组织。
案例最好能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先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得出相对一致的意见。
相对于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说教身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从理论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人角色,进人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比照理论知识框架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特别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讨论阶段,教师更需要为整个案例研讨指导方向、控制节奏。
教师在此时的任务主要是维持课堂秩序、协调研讨气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讨和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对政策问题解决的思考。
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对学生做出的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和综合,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以评点。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
根据案例的类型和具体内容,宜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个案举例,个案举例的案例一般篇幅短小精悍、紧密结合授课内容,教师先采用讲授方法,将案例内容提供给学生,案例后提倡附思考题,让学生课堂讨论,然后思考答题。
教师在这一阶段,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更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影响学生讨论的正常进行。
二是运用小组讨论法,在案例课堂上可将案例分配给事先分好的5-6个小组,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分析的情况进行问题的回答。
这种方法不但能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案例是什么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教学案例来自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天然的联系。:red_question_mark:含有问题的事件能够成为案例的事件,必须包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内。:open_book: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案例与故事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和抄袭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memo:记录为目的的写作形式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thinking_face:归纳思维的写作方式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上来看,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books:与教学实录的区别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相近,它们的区别也体现了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同样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是有所选择的。
案例教学法介绍
1、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2、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网络的教学方式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来普及。学生有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自己想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自我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更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优势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制订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恰当的学习评价,是教师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这里仅以教学实践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概述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教与学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地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问题化根据各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2.学习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学习过程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小组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探究型。3.学习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三、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的设计1.学习任务的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主题式研究性学习方式,选择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表达交流成果。教师通常提供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引导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内外部世界的积极互动,养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真正把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行为习惯。2.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整体学习等,小组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性学习的较好组织形式。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果提出建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3.学习基本步骤的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对基于网络的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激发兴趣,确定研究的范围,小组成员商议确定本组的研究范围,确定本小组研究的课题方向。学会用搜索引擎,用网络寻找信息。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主要任务。第二步:进一步收集信息,澄清问题,学生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粗略整理搜集的资料。感受到网上收集资料的乐趣,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学生学会在BBS留言,发布自己的观点。学生网上收集、摘录、保存网上的信息资料,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分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还可对网上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提出自己的观点。引起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注意,激发严谨地研究问题的热情,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愉快。第三步:制定课题方案,撰写各小组课题的开题报告。展示各小组课题的课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四、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1.体验问题情景,形成研究主题从学生自己的实际出发,激发学习自主性、积极性。以小组方式,用上网浏览查找信息,或查阅相关书籍等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对相应信息的查找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研究的主题。2.搜集相关资料,实践验证主题在确定研究主题之后,就到了具体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分工协作,明确自己的任务。首先小组学生一起学习网页制作软件,从软件的安装开始学起,到软件各功能菜单的使用再到后期的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掌握了软件的使用,通过网上的学习交流,还掌握了菜单的制作、图片插入、文章的超链接等一些常用的制作技巧。其次是分工协作,有的在网上找取相关的图片、文章,有的进行网页页面的设计,有的负责超链接等技术上的处理,有的编写小组观点看法。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相互协作,使分散的信息成为一个整体,突出了研究主题。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进展情况,提供相应指导和帮助,完善研究成果。3.成果的表达与交流各小组根据自己找到的相关信息,整理成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并以论文、电子投影片和网页等形式,将研究成果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提高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影响,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也可用科学技术毁灭人类。增强使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交流,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利用社会调查、资料查询,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学习,实现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五、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1.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展示学习过程的跟踪是依靠现代网络教育平台实现的,察看学生学习进度、讨论次数,并统计出相关的报表。这便于教师在学生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更多地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2.协作技能与再学习能力的评价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点是资源共享,它要求学生不仅有竞争意识,还要有协作精神。故此,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考虑协作技能与再学习能力这两个重点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的培养,是让几个学生学会合作完成同一项任务,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相关的。协作技能体现了个体在群体中的作用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制作成果网页的过程,就是一个最好的协同工作过程。所以协作技能的评价,对培养学生的情商是很有帮助的。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术课所学的知识就能完成任务,往往需要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再进行自学和充实。是否具有这种再学习能力,也是一个人今后发展的关键。3.学习个体的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作为学习个体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对于学习个体的评价则应更重于他对活动的参与和体会。通过网络活动中的讨论、学习笔记、电子邮件、讨论组、答疑和日历通知等不同的系统服务,不仅可以实现传统学校的上课辅导,而且能够提供交互式的个性化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真正能够有一种转变性发展,而网络也记载下他的转变过程,这将有助于学生个体回顾其发展过程,也对教师评价一个学生的能力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六、结论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地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因此,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应成为学习的主流,它不只是目前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还应是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
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如何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网络环境的优势相结合是网络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此-本文在阐述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和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新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进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教学设计。:books: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globe_with_meridians:网络环境的优势网络环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资源和更多的学习途径。:graduation_cap:学习者的新特征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更加注重自主性、互动性和合作性,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bullseye:案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案例教学设计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更多文章:
地道的近义词(地道 [dì dào]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2024年6月19日 16:00
假如你看我有点累是什么歌,假行僧歌曲介绍?《假行僧》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
2024年3月5日 13:00
销售实习生应掌握哪些技巧?湖南象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实习怎么样
2024年6月22日 12:10
谢谢你们爱我的每个人(selina的谢谢你们爱我的每个人 完整的歌词)
2024年2月24日 21:00
我的好朋友作文三年级(三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400字【七篇】)
2024年2月27日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