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主要内容是?爱弥儿内容概要
本文目录
- 《爱弥儿》主要内容是
- 爱弥儿内容概要
- 爱弥儿推荐理由
- 为什么说卢梭的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 《爱弥儿》
- 爱弥儿英文原著一共多少字
- 卢梭的《爱弥儿》
- 《爱弥儿》书评
- 读书|《爱弥儿》,一部仍不过时的教育学著作
- “爱弥儿”一词有什么意思,像“苏菲”是智慧的意思,爱弥儿有什么意思吗
《爱弥儿》主要内容是
《爱弥儿》全书共五卷,卢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原则、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即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德育教育爱情教育。每个阶段的重点不同,但五者之间并不明显割裂。
一、《爱弥儿》简介
该书共分五卷。前四卷以爱弥儿为主人公,提出儿童成长的自然的重要时期,及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第一卷,着重论述了对两岁以前的要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自然发展。
第二卷,着重论述了对2岁~12岁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论述了对12岁~15岁的少年进行智育教育。第四卷,着重论述了对15岁-20岁的青年进行德育教育。
第五卷,以苏菲为范例,提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样板。在这部著作中,卢梭把自己描写成一个理想的教师,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闻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
二、作者简介
卢梭(公元1712年6月28日-公元1778年7月2日),代表作品:《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思想精华:人民主权
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这个时间,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私有制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平等,国家是因订立契约而产生,人民是制订契约的主体。
由此他提出“人民主权”的思想,国家主权不能分割,也不能转让,一切人权的表现和运用必须表现人民的意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于法律。
三、创作背景
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情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
《爱弥儿》最初是卢梭应德舍农索夫人之请而写的。《爱弥儿》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
扩展资料
一、《爱弥儿》对后世影响
《爱弥儿》问世以后,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并引起强烈的反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许多教育家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巴西多、康德、裴斯塔泰齐和杜威都从不同方面受到卢梭思想的启发。
二、卢梭的故事
1742年卢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间,卢梭与德尼·狄德罗认识,并从1749年起参与《百科全书》的撰写,最重要的贡献是1755年写的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文章。
但那以后不久,卢梭与狄德罗的关系紧张。1750年卢梭对以《论科学与艺术》("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赢得第戎学区论文比赛首奖,因此成为巴黎名人。在这篇论文里面卢梭主张,从道德的观点来看,科学与艺术的发展并无益处。
爱弥儿内容概要
《爱弥儿》内容概要: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论述了男子的教育改革,批判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并提出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借爱弥儿未来妻子苏菲的教育,论证了女子教育的革新。《爱弥儿》是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全书反映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阐述性善论。其思想对后世许多教育家都有启发和影响,在教育史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爱弥儿推荐理由
爱弥儿推荐理由参考如下:
《爱弥儿》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所著。一书集中体现了卢梭的教育思想,该书被认为是“《理想国》之后最完美的教育著作”,而卢梭自身也曾坦言“《社会契约论》不过是《爱弥儿》的附录而已”。可见《爱弥儿》一书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全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了富家孤儿爱弥儿的人生经历。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将自己的形象描写成理想中的教师,而爱弥儿这一人物承载了卢梭心目中理想的学生形象,在描述爱弥儿从出生到其长大成人的全过程中,渗透着卢梭诸多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想。本文从卢梭所主张的贯穿全书的自然教育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描写爱弥儿于不同成长阶段所反映出其对于不同阶段儿童发展的看法。
《爱弥儿》对现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有深刻的启示。回到对当下充斥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社会中,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启发我们不断回望,在主张“把孩子看作孩子”,强调顺应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意识,我们不能忽略儿童所具备的自然天性,要以儿童为本,做到遵循自然,把天性还给孩子,同时要引导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里有机地与社会相联系,学会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与自我对话,保持自律,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全面发展的人。
为什么说卢梭的爱弥儿是西方教育史上新旧教育的分水岭
卢梭的《爱弥儿》被视为西方教育史上新旧教育的分水岭,原因在于他确立了一种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在卢梭之前的教育思想中,儿童通常被视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在卢梭的教育观念中,儿童被首次放在了教育的中心位置。他倡导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而非强行将成人或社会的意愿强加给他们。这种教育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有力地改变了儿童在受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的先驱。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作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重要理论,构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西方教育发展的主线之一。因此,卢梭的《爱弥儿》被认为是新旧教育思想的分水岭。
《爱弥儿》
《爱弥儿》是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他提出了自然主义教学思想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及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本自然本性,人所受的教育包括自然的教育,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事务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要服从服从自然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调和发达,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其方法原则是正确看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符合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实施阶段,包括婴儿期,0~2岁,进行体育,儿童期,2~12岁,进行感管教育和身体发育,少年期,12~15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青春期15~20岁进行道德教育。
爱弥儿英文原著一共多少字
59.7万字。中译本《爱弥儿》于1923年由魏肇基根据英文节译本译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李平沤又根据法文原版全文译出,分上下两卷,书后附有卢梭的生平年表和人名、地名译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59.7万字。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
卢梭的《爱弥儿》
1762年,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发表了自己上下两卷的一本书,这本书给卢梭惹上了麻烦。因为书中关于人性的论断驳斥了当时基督教的原罪论,这可把巴黎大主教给气坏了,卢梭被当局通缉,他只好逃到瑞士。 这本给卢梭惹上麻烦的书,就是他写的《爱弥儿》。在书里面,卢梭用通过教育一个想象中名为爱弥儿的孩子,阐述了自己教育儿童的观念。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从一出生,就交给卢梭进行抚养。卢梭按照爱弥儿的不同年龄阶段,在书中给予相应的教育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卢梭在书中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儿童教育理念。虽然现在读起来,《爱弥儿》里面有些观点不一定对,但是考虑到这本书写于18世纪,卢梭教育理论的前瞻性还是很惊人的。很多教育观念,甚至一些之后关于儿童的心理学发现,似乎都在印证卢梭的教育观念和理论。 爱弥儿这个假象的男孩,在书中卢梭的教育观念中,从0岁开始,一直到成人之后结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卢梭在18世纪就建立了自己的发展心理学,在他的假想中,爱弥儿成为一个健康,有着崇高品质,懂得爱和被爱的青年。 卢梭并没有一直独身,他和旅馆女仆同居,对方一共给他生了5个孩子。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进行实践,可是事实却让人无法接受。他把五个孩子都送进了孤儿院(育婴院),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们。 和卢梭相比,行为心理学大师华生比卢梭要知行合一。华生按照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能对孩子有任何感情和亲昵的表现。华生确实做得非常好,即使他在公众面前是一个健谈的名人,但是在家中,他从来就没有拥抱过孩子,甚至和孩子见面时是互相握手。在他的教养下,两个儿子一个终身处于精神的冲突折磨中,另一个则自杀,女儿也一直在抑郁中挣扎。 如果卢梭和华生一样,坚持按照自己的理念养育孩子,他的孩子应该比华生的子女更幸福,因为卢梭的教育理念,比华生更符合现代的家庭儿童教养原则。卢梭的孩子应该会成为他书中的爱弥儿。但是卢梭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却把孩子都送进了孤儿院。但是,正是如同自己在书中所讲的那样,他书中爱弥儿的成长,要处于他能够控制的环境之下,不能受到干扰才行。 卢梭觉得在旅馆女仆的家庭环境下,孩子们会进入他在书中所猛烈抨击的家庭环境。他在教育观上的洁癖,让他宁愿把孩子都送进孤儿院,因为他认为,在孤儿院的环境下,也比孩子母亲的家庭环境要好太多。 虽然很多人没有读过《爱弥儿》,但是书中的很多观念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卢梭在书中痛斥把新生儿包裹起来的陋习,认为孩子应该有自由的活动的空间。又比如对待儿童的无理要求不能无限制地满足,但是又不能强制孩子去做事情,要无条件地给予孩子需要的东西。与之相对比,《爱弥儿》出版了两百多年之后,我们国内还在不停地批量生产熊孩子,也许我们的这些父母能够读一下爱弥儿,因为这本书并不过时。
《爱弥儿》书评
《爱弥儿》是一部教育学专著。在书中,卢梭幻想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教育对象,并对他展开了从出生到结婚(22岁)的连续不间断教育。卢梭一直按照自然的法则去教育他,将他培养成一个称得上是优秀的自然人。从卢梭对爱弥儿的教育中,作为一名老师或者说是一名家长都可以学习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知道,在学生或者孩子的各个年龄阶段,他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这本书的整体内容是很不错的,书中对爱弥儿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这本书中,一直提倡的是自然教育,即用大自然来教会学生知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顺着学生的自然发展来教育学生。在书中,可以看出卢梭是很反感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的,也反对教师对着学生说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语言。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应该永远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为他们着想,让他们较快并熟练地记住我们所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掌握我们所教的技能。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我们要按照他们的思维发展,在合适的时候教给他们合适的知识,不宜过早也不宜过迟。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父母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充当必要的角色。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重要任务,父母必须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不可以让其他人代替父母承担本该父母来进行的教育责任。这样看来,父母也要时刻学习吧,这样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父母还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身教重于言传。不需要对孩子啰嗦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只需要自己树立好榜样就行了。就像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书中还提倡一个孩子应该一个老师,经常换老师,孩子就会在心中进行比较,对管教自己的人会越来越不尊重,更不会有什么敬畏之心。对于换老师这一点,学生时代的我感受是深刻的,每换一个老师就要适应一段时间,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才能去配合新来的老师,但心里并没有对老师不尊重。 一本教育学专著虽然说没有小说好看,但它的意义却是小说比不了的。
读书|《爱弥儿》,一部仍不过时的教育学著作
《爱弥儿》出版于1762年,作者是250年前的卢梭,就是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的那个法国思想家卢梭。此书不仅对康德、裴斯泰洛齐、杜威等许多教育家有启发和影响,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奇特的是,他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没有孩子,所以这是一本想象的教育者手记。更奇特的是,我仍然感觉卢梭的教育理论没有过时,还能给人很多启发和教益。 爱弥儿是卢梭虚构的教育对象,人物设定是中人之资,能接受作者的教育,是作者的学生。 卢梭要求爱弥儿像野蛮人那样进行锻炼和实践。这种锻炼和实践是一种生产劳动,同时也是能够调动智力参与的运动,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锻炼观察力、想象力。野蛮人要靠自己的生存技能活下来、总在亲身实践,他们在打猎获取食物的同时,既锻炼体力,也在锻炼智力。 卢梭要求爱弥儿在12岁以前学习农业,12岁至15岁学习手工业,并提出选择手工业的标准是:实用而有兴趣、符合学习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能发展智力和有益于健康。卢梭认为儿童通过亲身实践这个渠道获取经验,虽然费功夫,但是理解消化得最好。相比读书获取间接经验,对于理性能力不足的孩子来说,亲身实践能非常好地融入到已有的认知模式中,更能打好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卢梭认为只要有可能,就要让孩子多体验,多实践,多动手。《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认知天性》等书也都认为亲身实践能促进大脑相应区域神经通路的髓鞘化,从而提升智力。 因为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卢梭说的理性能力还很不足,所以他反对用理性说教来教育孩子。 逻辑是:孩子本来就还没有理性能力,你却想用理性来教育他,他如何能够理解?就算他按照你的意思做了,那也只能是一种服从,而不是理解、不是信服和自发的行动。等到小孩长大了,能力增强了,他最后总要反抗你的。 卢梭说,我们本来的目标是让孩子达到理性,我们却用孩子还没有的理性来跟他说教,这不就本末倒置了吗?孩子如果已经能够理解大人的说教,就没有必要教育了,因为他已经有你想要的理性了呀。 卢梭认为,虽然孩子理性能力不足,但十分善于模范,所以有效的教育是身教。不必向儿童讲理论或强使其接受道德原则,而是要结合具体事物,通过实践等非理性的方式来让他理解。 所谓非理性教育,是一种符合孩子自然天性的教育,就是说孩子在这个阶段应该是什么样子,就按照那个样子来教育。孩子该有孩子的样子,不要拔苗助长。 什么是不属于孩子的样子呢? 那种在大人的所谓理性教育下的“驯服”,那种表现出来的孩子不该有的小大人般的“理性”。 卢梭主张父母,尤其是母亲应该亲自带孩子。确实是,因为孩子的教育,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卢梭给出了他的理由,是对我原本的观点很好的补充。 理由一、卢梭认为,保姆或者爷爷奶奶的育儿水平没有父母高,文化水平也没有父母高。 理由二、卢梭认为,保姆的出发点一般总是为了让自己省事,让雇主表面满意。保姆总试图让孩子学乖,孩子最好是别动、别闹、这样他们就轻松了。他们不会考虑孩子的自然天性就是活泼好动的,这是他们增长体力和智力的方式。 爷爷奶奶没有教育的责任,他们的出发点一般总是为了满足自己疼爱小辈的需求,同时也没有体力顺应孩子的天性。我经常看见有奶奶带孙子出来的,总是听到奶奶命令孙子不要跑,不要碰这,不要碰那,这里不许去,那里不许去,什么时间该干嘛,什么时间该走,总是在用命令不断地剥夺和打扰孩子玩的乐趣。这些都没有考虑孩子的长远利益。 卢梭认为教育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教育,指我们天性的内在发展(有点像王阳明的心学);二是人的教育,指别人教给我们的;三是事物的教育,指我们从影响我们的事物中获得良好经验。卢梭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的教育。 他认为应该把孩子带去农村,那里没有污染,没有过多的诱惑,相反,有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能让孩子更好地接触大自然获得第一手经验。孩子能知道自己吃的食物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是怎么长出来的,能看见夜晚满天的星斗,能观察到各种各样动物的谋生本领。卢梭认为这相当于让孩子翻阅“自然”这本无字天书,能够获取丰富的成长养料。 卢梭说,爱弥儿大了以后,还会带他去游学,最好是徒步去游学。因为这样能走走停停,沿路考察风土人情,能让人迅速地成熟。 我很赞同卢梭说的自然的教育,但是我也不会让孩子远离阅读。我一直认为,阅读是最廉价的、最快速的获取经验的方式。阅读后的反思、由阅读启发的行动,都是非常好的实践和成长。实践和阅读两者都要有。 卢梭说要让爱弥儿学他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卢梭会去引导,但绝不强迫他学习。书中讲了一个引导的例子。一次,卢梭想让爱弥儿学习天文知识,但在开始接触天文知识时,爱弥儿觉得这些东西没有用,不想学。卢梭就说好,那停下来,他不会像一些家长那样和孩子唠叨大道理,或者命令必须学之类的。 有一次,卢梭带着爱弥儿去树林探险,走着走着,他们迷路了,卢梭就抓住这次机会来引导爱弥儿产生学习兴趣。他说我们住的地方在树林的南边,我们上次学过,好像什么星星一直在北边,我们如果能够找到那颗星星,就能知道哪里是北边,北边的反方向就是南边。 受到启发的爱弥儿说,是不是我们找到方向后,一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可以出去了?卢梭说,是的。 最后,他们凭借天文知识顺利地走出了森林。这让爱弥儿体会到了天文学的好处,他由衷地说,天文学还真是有用啊。这就是一种成功的引导。
“爱弥儿”一词有什么意思,像“苏菲”是智慧的意思,爱弥儿有什么意思吗
“爱弥儿”是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的名字。 如果说“苏菲”是智慧的意思,那么“爱弥尔”就是在教育上顺其天性的意思。
一. 《爱弥儿》(Émile:ouDel’éducation),亦有译名作《爱弥尔:论教育》,是让-雅克·卢梭自认为是“我的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关于人类天性的哲学论文,致力于探讨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政治和哲学问题;特别是个人如何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保持天性中的善良。在《爱弥儿》中,卢梭试图描绘一个教育体系,使他在《社会契约论》(1762年)中的“自然人”能在不可避免趋于堕落的社会中生活。卢梭描写爱弥儿和他的家庭教师的故事,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爱弥儿不是一本详细的育儿指南,不过在其中的确有一些教育子女特别的忠告。这是西方第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第一部教育小说。
二.基本介绍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三. 作者简介
卢梭(1712(壬辰年)——1778(戊戌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四.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状态下,人人都享受着这一天赋的权利,只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状态之后,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特权和奴役现象,从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理性王国的“新人”。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全书共分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进行的体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爱情教育。这种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无疑是一大进步,但这种分期以及把德、智、体教育的截然分开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更多文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改写短文(把四时田园杂兴其31改成短文,一百字左右)
2024年6月13日 17:10
8月思想汇报(2023年8月硕士研究生入党思想汇报:党校学习心得)
2024年3月29日 01:00
英语口语mp3下载(跪求 30天突破情景英语口语,我需要这百度网盘资源,我找不到,求书籍~)
2024年3月21日 13:20
go to the goal(造一组,像go to school这样的短语,表示去干什么的)
2024年3月21日 13:00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名著《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精选】)
2024年3月9日 16:40
给生活加点糖作文(一篇作文,作文名《给生活加点糖》,600字左右)
2024年3月30日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