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
本文目录
-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
-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什么
- 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
-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包括哪些
- 什么是唯物史观 它有什么特点
-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什么论述的
-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有什么理论意义
-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如何产生的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
historical materiali ***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又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它既是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
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这一崭新的历史观以后,它不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内容上不断充实,形式上日臻完善,正在并且还将在新的实践中继续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伟大成果,为人类认识开辟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科学领域。
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变革,实现了哲学的变革,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奠定了历史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理论等。历史发展有特定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唯物史观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其与历史唯心主义相对。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解释历史事件发生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与阶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诉求是阶级冲突的主要着力点。马克思的历史观点交叉了社会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从阶级入手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什么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唯物朴素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实物。例如:五行(金、木、水、火、土)、气、行、阴阳、等,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
2、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与无限论(不可知论)和一神论对立。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内在一致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这5年之所以能够解难题办大事,关键是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
可见,强调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和动力所在。
马克思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价值规律学说、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等。
1、唯物史观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阶级斗争学说
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阶级组成的,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斗争,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3、价值规律学说
认为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商品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人类劳动价值决定的,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
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存在着剥削,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获取利润。
5、社会主义
认为社会主义是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1、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起源于德国的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但是他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维的缺陷,提出了唯物史观。
2、经济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思想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剥削,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阶级斗争和剩余价值学说。他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获取利润,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
3、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关注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剥削,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他的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当时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家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包括哪些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包括: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最重要的原理。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4、作为上层建筑主要形式的国家,表面看来仿佛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实际上却是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6、实现共产主义绝对必需的前提。
什么是唯物史观 它有什么特点
1、唯物史观就是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最主要的理论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3、列宁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是通过“两个归结”发现和创立唯物史观的,他说“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 4、唯物史观是时代的产物,在过去的时代就是最天才的头脑也不能把它硬想出来,只有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才能发现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 5、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人们才能清楚的看到,任何社会制度都在变化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6、才能发现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进程;才能锻造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历史唯物主义正是适应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什么论述的
唯物史观是指马克思主义者所揭示的历史观.具体包括;1.社会发展动力论,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反作用;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3.领袖和群众的关系论,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有什么理论意义
唯物史观的意义: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观点提供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论证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科学依据,从而纠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遣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它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纠正了空想社会义者寄希望于统治者发善心,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变革蓝图的幻想;它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成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把历史进步和社会更替的希望寄托于少数天才人物的局限,因此,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基石。
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
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如何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如何产生的如下
1、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最初表述,见于1843年撰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2、马克思在书中几乎是逐节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有关国家的论述,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都突破和超越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如他后来所说:“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
4、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
5、马克思还说解放全人类需要一个新的阶级——“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一个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形成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而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
6、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的这些论证,是马克思能发现唯物史观的前提条件。从1844年年初开始,经《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段时期可以说是唯物史观的创立时期,也是唯物史观由最初的不完善不成熟走向完备成熟的时期。
7、在唯物史观的发展史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被看作是划时代的著作。正是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同一切唯心主义历史观对立起来,并从正面论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8、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
更多文章:
大学生英语作文网(写一篇英语作文关于大学生对无线网的使用问题)
2024年5月8日 01:50
电影生死抉择(究竟是谁的抉择——观电影《生死抉择》有感麻烦告诉我)
2024年5月6日 13:40
新闻大求真2022年3.29号(2016年3月29日的新闻大求真之防溺水观后感)
2024年5月5日 16:20
1950他们正年轻(《1950他们正年轻》记录片中,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节)
2024年5月22日 00:50
汽车销售实习报告(有没有人有暑假的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 关于市场营销的 麻烦传来上)
2024年3月9日 18:00
小木偶奇遇记(小木偶奇遇记是安徒生童话还是格林童话小木偶奇遇记是安徒生童话吗)
2024年6月23日 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