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保护海洋环境做些什么呢?人们常说的地球海洋环境是什么
本文目录
- 我们能为保护海洋环境做些什么呢
- 人们常说的地球海洋环境是什么
- 世界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 海洋环境
- 什么是海洋环境
- 海洋环境详细资料大全
- 海洋环境的意思
- 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环境有哪些主要特点
- 海洋环境有什么特点
- 海洋环境分区及各区域的地质作用的动力特征如何
我们能为保护海洋环境做些什么呢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宣传和普及海洋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国民海洋意识,要向朋友、同学、儿童和周围的人广泛宣传节约环保知识,形成大家共同参“关心大海、爱护大海”的良好风气。
2、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不向海洋及沙滩丢弃垃圾,防治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
3、减少海滩餐饮业和水产养殖的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随意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中。
4、不损害海洋生态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以“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为主题,树立关心海洋、了解海洋、热爱海洋的意识,争取未来投身海洋事业。
我们更有义务担当起保护海洋的重任,成为大海的“保护者”,只有这样,大海才会更美。让我们携手努力把保护大海付诸行动,让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共同关心支持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保护海洋环境的事,共同保护好、建设好美化我们的家园。
人们常说的地球海洋环境是什么
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规模日益扩大,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污染。世界上的海和洋都相互沟通,连成一片,称为世界大洋,总面积约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70.8%。表1是各纬度间海洋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从中可以看出,除北纬45°~70°和南纬 70°~90°的区间外,海面均大于陆面。海洋对人类和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尚未完全形成以前,地球上的生命唯有在海水中才能避免紫外线辐射的伤害。海洋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起点,海水受热蒸发,水蒸汽升到空中,再被气流带到陆地上来,使陆地上有降水和径流。陆地上有了水,生物才得到发展。海洋对地球上的气候起着调节作用,使气温变化缓和。所以说,海洋环境对陆地环境的形成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海洋形态和水文特征等,可把海洋分成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前者叫洋,后者叫海、海湾或海峡。洋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水深在2000米或3000米以上,盐度、水温不受大陆影响,季节变化小,透明度大,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沉积物多为深海特有的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粘土。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它们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大洋的面积、容积、深度见表2。海一般邻靠陆地,水深在2000米或3000米以内,盐度、水温受大陆影响,有显著季节变化,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系统,潮汐一般从大洋传来,涨落显著。沉积物多为砂、泥沙等。由于不断沉积和受到侵蚀,海底形态变化较大。世界上海的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11%。
世界海洋环境问题有哪些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 2、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海洋污染通常: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海洋生态破坏: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产,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水体、海底、海水表面上方的大气空间,以及同海洋密切相关,并受到海洋影响的沿岸区域和河口区域。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级人民政府根据保护海洋生态的需要,选划、建立的特定海洋保护区域。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须经国务院批准。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①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②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③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④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⑤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
【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根据区域的海洋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生物与非生物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等的特殊性和突出的自然与社会价值,而划出的具有一定范围的海洋地理区域。在这一区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
【海洋倾倒区】是指经有关部门划定的海洋中允许倾倒废弃物的特定区域,《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原则选划海洋倾倒区,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国务院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由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选划海洋倾倒区和批准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之前,必须征求国家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倾倒区的使用,组织倾倒区的环境监测。对经确认不宜继续使用的倾倒区,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封闭,终止在该倾倒区的一切倾倒活动,并报国务院备案。
【倾倒废弃物许可制度】是指向海洋中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必须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制度,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必须按照许可证注明的期限及条件,到指定的区域进行倾倒。废弃物装载之后,批准部门应当予以核实。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详细记录倾倒的情况,并在倾倒后向批准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倾倒废弃物的船必须向驶出港的海事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
什么是海洋环境
海洋在地球上是广阔连续的水域。海洋总面积3.6亿公顷,覆盖71%的地球表面,平均水深2750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具有深的浩瀚水域、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比较稳定的盐度(约3.5%左右)。世界上四大洋的平均深度4028米。海洋的边缘部分叫海,没有独自的潮汐和洋流系统,如澳大利亚东北面的珊瑚海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如马六甲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洋底部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洋底。大陆架是各洲大陆在海水以下的延续部分,一般坡度较缓;再向海洋延伸会逐渐陡斜,这部分海底称为大陆坡;最后是深度达几千米的洋底。洋底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0%,地形起伏不平,形成海岭、海盆、海沟和海渊等。
所有海洋都是相连的,很多海洋生物能自由运动,但海水深度、盐度和温度则是主要障碍。两极和赤道的气温差会引起强风,与地球转动结合在一起,产生表层海水的洋流。因温度和盐分变化造成密度的差异还会引起深层海水的流动。水的循环流动有助于氧的溶解和营养物质的交换,风持续地把表层水吹走后,由较冷的深层海水补充,同时积累于深层的营养物质也被带到海水表层,这些现象被称为海水的上涌过程,它能形成巨大的生产能力,例如由秘鲁海流引起的上涌产生了世界上最富饶的渔场之一。
海水的运动还包括由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潮汐。在近海岸带,海洋生物繁多,潮汐显得特别重要,使海洋生物群落形成明显的周期性。
海洋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大约2.7%是氯化钠,其余的是镁、钙、钾盐。大洋的盐度随季节变化非常小,而在海湾和河口的半咸淡水,盐度的季节变化却非常明显。
海洋生境的另一特点是溶解的营养物质浓度低。虽然含盐较多,但硝酸盐、磷酸盐和其他营养盐类含量稀少,而且这些生物必需的盐类存留时间短,随不同地区和季节而明显变化。仅少数有剧烈海水上涌流动的地方,营养物质非常丰富。
浅海区是介于海滨低潮带以下的潮下带至深度200米左右大陆架边缘之间。水深平均130米,光线可达海底生物群落。来自大河的淡水,使该区的盐度比大洋或深海更容易发生变化。而且从陆地输入了大量营养物质,且与纬度和洋流一道决定了海水温度和营养物质状态。水温变化大,在温带地区有季节性。底质多松软,由沙和泥沉积而成。从近海向外海方向,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变化程度逐渐减弱。
远洋区是水深200米以上,大陆架以外远离陆地的深海水域及与之相连的海底,占地球水域的85%~90%。该区含盐量基本上稳定。在表层,波浪是主导因素,溶解氧含量高,阳光充足。深海环境稳定,温度变化小,溶解氧少,光线微弱,水的压力大,没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河口区是陆地江河淡水和海水交汇的混合区域,为淡水和海洋栖息地之间的过渡区或群落交错区。河口区水浅,水温变化大,盐度变化具有周期性和季节性,溶解氧含量较大,透明度低,底质为松软的泥沙沉积而成。
海洋环境详细资料大全
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
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规模日益扩大,海洋环境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污染。大家必须保护环境。
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的一级环境类型。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与大陆环境相比,海洋环境有着明显的特点。海水的温度比大陆低,而且变化较小。含盐度是海水的重要性质之一,正常海水的含盐度为3.5%。海洋的不同地带氧的含量不同,有氧化条件也有还原条件。这与大陆上多氧化条件、多淡水环境的特点均有差别。海洋按海水深度及地形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四种环境。见附图。波基面以上称滨海区或海岸带,这里水动力条件、水介质条件及海底地貌,均很复杂;浅海是指波基面以下至水深200m的陆相区,这里地形平坦,坡度很小,小于4度;浅海之外的半深海是坡度很陡的大陆坡,4到7度或更大,陆坡的地形崎岖,并有深切的水下峡谷,斜坡的坡脚可达2000m水深;再向外则为深海大洋盆地,它的地形比较平坦。海洋的各种性质及海洋的各个环境,对于各类海洋生物及沉积物的存在和分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海洋环境
- 外文名 :marine environment
- 范围 :海和洋的总水域,内的一切
- 分类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
- 中文拼音 :hai yang huan jing
- 意义 :影响环境
简介
地球上连成一片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因此海洋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人类并不生活在海洋上,但海洋却是人类消费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海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在古代,人类只能在沿海捕鱼、制盐和航行,主要是向海洋索取食物。到现代,人类不仅在近海捕鱼,还发展了远洋渔业;不仅捕捞鱼类,而且还发展了各种海产养殖业;不仅在沿岸制盐,还发展了海洋采矿事业,如在海上开采石油。此外,还开发了海水中各种可用的能源,如利用潮汐发电等。海洋已成为人类生产活动非常频繁的区域。20世纪中叶以来,海洋事业发展极为迅速,已有近百个国家在海上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和开采;每年通过海洋运输的石油超过20亿吨;每年从海洋捕获的鱼、贝近1亿吨。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环境亦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污染。海洋环境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途径和方法。洋和海
根据海洋形态和水文特征等,可把海洋分成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前者叫洋,后者叫海、海湾或海峡。洋
洋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水深在2000米或3000米以上,盐度、水温不受大陆影响,季节变化小,透明度大,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沉积物多为深海特有的钙质软泥、矽质软泥和红粘土。世界上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它们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海
海一般邻靠陆地,水深在2000米或3000米以内,盐度、水温受大陆影响,有显著季节变化,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系统,潮汐一般从大洋传来,涨落显著。沉积物多为砂、泥沙等。由于不断沉积和受到侵蚀,海底形态变化较大。世界上海的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11%。洋或海的一部分伸入陆地,其深度和宽度逐渐减小的水域叫海湾,如渤海湾、波斯湾等。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叫海峡,如台湾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海域分布
世界上的海和洋都相互沟通,连成一片,称为世界大洋,总面积约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70.8%。除北纬45°~70°和南纬 70°~90°的区间外,海面均大于陆面。海洋对人类和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起著巨大的作用。在大气圈中的臭氧层尚未完全形成以前,地球上的生命唯有在海水中才能避免紫外线辐射的伤害。海洋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起点,海水受热蒸发,水蒸汽升到空中,再被气流带到陆地上来,使陆地上有降水和径流。陆地上有了水,生物才得到发展。海洋对地球上的气候起著调节作用,使气温变化缓和。所以说,海洋环境对陆地环境的形成也起著决定性的作用。海底地形
海洋根据水深、海底坡度和海底沉积物等分成四种地形区域: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和海沟。从海岸起,海底向海洋缓倾,到一定深度后海底坡度显著增大,这个坡度较大的地区叫大陆坡。从海岸到大陆坡之间的区域叫大陆架。大陆架紧接陆地,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坡度一般为1°~2°,宽度从几海里到几百海里。大陆架上的沉积物主要是河流带来的泥沙。海水中含大量营养盐和丰富的有机质,是良好的渔场。大陆坡区倾斜度一般为4°~7°,但有的地方可达40°以上,水深一般为 200~2500米。大陆坡上的沉积物也主要来自大陆,大约泥占60%,细砂占25%,贝壳和软泥占5%。大洋盆地(或称海盆)是海洋的主要部分,占海洋总面积的77.7%,地形平坦开阔,倾斜度约为 0°20′~0°40′,深度为2500~6000米。大洋盆地的沉积物主要是大洋性软泥,如硅藻、放射虫、有孔虫软泥等。在大洋盆地中,深度超过6000米的地方称为海沟,多分布在大洋边缘。海沟中已测得的最深部分叫海渊,超过10000米深的海渊,全在太平洋。海水温度
海水的温度决定于辐射过程、大气与海水之间的热量交换和蒸发等因素。大洋中水温为 -2℃至30℃;深层水温低,大体为-1℃至4℃。大洋表层年平均水温:太平洋最高,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7.0℃;大西洋最低,为16.9℃。三大洋平均表层水温为17.4℃,比近地面年平均气温14.4℃高3℃。可见海洋是温暖的。北冰洋和南极海域最冷,表层水温为-1.7℃至-3℃。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等温线大体与纬线平行,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纬度平均每增高1度,水温下降0.3℃。北半球大洋的年平均水温均高于同纬的南半球,北半球的水温平均高于南半球3.2℃。 海洋水温在垂直方向上,上层和下层截然不同。上部在1000~2000米的水层内,水温从表层向下层降低很快,而2000米以下则水温几乎没有变化。大致在南、北纬 45°之间,海水水温的垂直分布可分三层:①混合层,一般在大洋表层100米以内,由于对流和风浪引起海水的强烈混合,水温均匀,垂直梯度小。②温跃层,在混合层以下和恒温层以上,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急剧降低,水温垂直梯度大。③恒温层,在温跃层以下直到海底,水温一般变化很小,常在2~6℃间,尤其在2000~6000米深度区,水温为2℃左右,故称恒温层。 大洋中表层水温日变化很小,日较差通常在0.4℃以下。沿岸海区,日较差达3~4℃以上。大洋表层水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论,最高在8~9月,最低在2~3月。最高、最低水温的出现时间均比陆地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滞后。大洋水温的年变化幅度因纬度而异,在赤道和热带海域年较差小,一般只2~3℃;在温带海域年较差大,可达10℃左右;在寒带海域年较差又缩小,一般只2~3℃。整个海洋表层水温以波斯湾最高,达35.6℃;北冰洋最低,为-3℃;相差38.6℃,远小于近地面空气的极值温差133℃。海水运动
在各种力的作用下,海水的质点和水团不停运动着,波浪、潮汐和海流等都是海水的运动形式。波浪
波浪(或称海浪)是最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海水受到外力作用,水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振动。当水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恢复力(表面张力、重力等)就力图使其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但因惯性作用振动仍保持着,并通过其四周的水质点向外传播,这种过程就形成波浪。波浪的成因很多,但主要是风力作用,由风力作用产生的波浪称为风浪。风浪传播到无风的海区或风息后的余波称为涌浪。风浪到浅水区,受海水深度变化影响,出现折射,波面破碎和卷倒则称为近岸波。波浪运动只是波形向前传播,水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水团并未随波形前进。所以波浪对海水不起输送作用,只起加强海水紊动混合的作用。但是海浪对海上航行、海港和海岸工程、各种海洋作业有重要的影响。潮汐
潮汐是海水在太阳、月球起潮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运动。起潮力的大小与太阳、月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太阳、月球至地心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太阳质量虽然远大于月球,但月地距离却比日地距离小得多,故月球起潮力大于太阳起潮力,为太阳起潮力的2.25倍。这样,海水的涨落便以一太阴日(24时50分)为周期。在潮汐升降的每一周期中,上升过程叫涨潮,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叫 *** ;下降过程叫落潮,海面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叫低潮。 *** 和低潮的潮水位差叫潮差。大洋中潮差不大,近陆海区潮差较大,但受地形的影响,潮差在各处不相同。中国杭州湾的澉浦潮差很大,曾经达到8.9米。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开始利用涨落潮差发电,潮汐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 沿海地区在 *** 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的地带叫潮间带。这里兼有水、陆两种环境特点,在这里生活的生物常具有适应水、陆两地生活的能力。潮汐波还可沿入海河口上溯,而在河流下游或河口区形成感潮河段。在这样的河段有特殊的水文现象和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规律。海流
海流(或称洋流)是海洋中的水团在天文、水文、气象等因素或重力作用下沿某一定方向稳定地流动的现象。它是海水一种重要的运动形式。它同海底泥沙运动、鱼类回游、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等都有密切关系。形成海流的动力条件很多,其中主要的是密度流和风海流。密度流是因海水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海水流动;风海流是由风对水面摩擦而产生的海水水平流动。在盛行风带引起的海流叫漂流。从水温来看,如果海流水温比其流经海区的水温高,称为暖流,比其流经海区的水温低,称为寒流。一般说来,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海流属暖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海流属寒流。暖流可以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输送热量,对气候影响很大。如西北欧沿海地区虽处于高纬地区,然而气候温和,就是因为受到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湾流)的影响。所以海流是一种能量输送方式。世界上大洋表层的海流环流形式,基本上取决于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形式,并受海陆分布制约。在北半球,绕副热带高压中心流动的,是一个顺时针方向的环流;绕副极地低压流动的,是一个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在南半球,与副热带高压区相应的环流为逆时针方向。但在高纬地区因副极地低压同极地高压基本上呈带状,与纬圈平行,因之海流亦与纬圈平行。海中的盐
海水的盐度
溶解于海水的物质,主要是氯化物,其次是硫酸盐。海水所含盐量通常以盐度表示。盐度是指在1000克海水中,将所有硫酸盐转变为氧化物,将所有溴化物和碘化物转换成氯化物,并将所有有机物完全氧化后,所含固体的总克数。盐度用符号 S‰表示。大洋上盐度的空间变化不大,都在35‰左右,但在邻接大陆的海域,盐度差别很大。在蒸发量大,降水量小,没有河水注入的海域盐度大,如红海北部盐度高达42.8‰。在蒸发量小,降水量大,有许多河水注入的海域盐度低,如波罗的海表层盐度多在10‰以下。在干、湿季节明显交替的海域,如季风区海域,表层盐度亦有明显季节变化。中国长江口外,夏季海水盐度为25‰,冬季为30‰。 海水中含有盐类,不仅向人类提供资源,还使海水性质具有某些特点。如果海水电导性良好,海水的盐度大于24.7‰(一般海水均大于此值),则海水最大密度点的温度低于海水冰点温度,使海水不易结冰。海水的密度变化主要受盐度变化制约,因此大洋上盐度的差异也就造成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流就是这样形成的。海水的盐类
海水中含有很多种盐类,在海水中已发现的元素近80种,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主要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此外,还有氧、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海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同人的血清所含的离子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海洋同人有密切的关系。海洋生物
海洋中生物种类很多。在动物界里,从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到最高等的哺乳类,几乎所有门类都有代表,现有的62个纲动物中,有31个纲生活在海洋。在植物界里,海洋中的种类远少于陆地,占主要地位的是各种藻类,也有少数种子植物。海洋中生物分布的范围很广,从赤道到两极水域,从海水表面到超过万米的深层,水潮间带的海岸到超深渊带的海沟底,到处都有生物存在。但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是沿岸带和大陆架浅海区。海洋生物根据它们的栖息场所和活动方式,可归纳为三个基本生态类型,即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在海洋一定水层中营漂浮生活的动、植物的统称。这一类群生物个体都很小(除水母等外),游泳能力微弱,随波逐流。浮游生物的种类很多,数量很大,分布也相当广泛。在动物性浮游生物中,从原生动物到脊椎动物几乎各类都有,形体相对较大,其中以甲壳类和软体动物最重要。植物性浮游生物比动物性浮游生物种类少,只有隐花植物中藻类的一部分,如硅藻类、绿藻类和蓝藻类等。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是鱼类、哺乳类(如须鲸)及其他海洋动物的天然饵料。有些浮游动物如毛虾、海蜇可供食用,有经济意义;有些种类如夜光藻、蓝藻、双鞭藻等大量繁殖,能形成赤潮,使水质变坏,破坏生物资源。有些浮游生物具有富集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和农药的能力,可以作为监测海洋污染的指示生物。底栖生物
底栖动物是生活在海底(泥)内或海底上的动物生态类群,如在海底匍匐爬行的棘皮类、固着生活的腔肠类、穿入底泥中的软体类、蠕虫类等。在海洋生物各种生态类群中,底栖动物的种数最多,分布也很广泛,从潮间带到深海沟都有,但仍以大陆架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海洋底栖动物中有许多种类可做食品、药物、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等,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它们也能把大量的有机碎屑和小型生物转化为鱼饵,在海洋食物链中是重要的一环。此外,底栖动物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与海洋环境因素──温度、盐度、海流、底质和污染等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这些因素的生物学标志。 底栖植物是固着生长在潮间带或浅海海底的岩礁及其他基质上的植物,主要是藻类,少数是种子植物。它们和浮游植物一样是海洋中有机物的原始生产者,为海洋中有机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一般情况下,有大量底栖植物的海区,就会有大量的动物。植物生长离不了阳光,所以只能生存在阳光能够达到的浅海海底。在海洋底栖植物中,有许多种具有经济价值,如紫菜、海人草、海带、马尾藻、石花菜和红树等。游泳生物
游泳动物是海洋生物中能够主动游泳活动的生态类群,一般体型较大,分布较广,有些种类产量很高。其中以鱼类占主要地位;其次是头足类(软体动物)、鲸类(哺乳动物)、鳍足类、海龟和海蛇(爬虫类)等。鱼类是海洋中游泳动物的代表,分布在沿岸、远洋和深海等水域内,种类和数量在水产动物中占首位。此外,还有游泳性的海鸟。海洋中游泳动物分布虽然广,但仍以近陆、浅海水域居多。因为海洋中在一米深处日射能量就减弱一半,在200~400米深处,射入的阳光已极微弱,浮游植物难以生存;从海水上层落到深处可作食饵的动植物残骸而又有限,所以深水中的游泳动物不多。这些动物多具一些特殊的适应环境的器官和能力。如有的鱼视觉极为发达,有的鱼有触觉器官,以适应深水中的黑暗生活。环境保护
海洋具有巨大的自净能力(见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地质的综合作用下,不断地被扩散、稀释、氧化、还原和降解。但是,人类消费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或经河流的迁移,或通过大气的沉降,进入海洋;或由于人类在海洋上活动(如船舶倾倒废物、油船事故、海底矿产开采)直接进入海洋,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某些海域的污染(见水体污染)。海洋污染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且不断发生危及人类健康的事件,海洋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海洋污染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研究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污染物在海洋生物体内的蓄积、传递和浓缩过程,污染对海洋生物群落的生态平衡、海洋生物生产能力的影响;研究海洋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研究海洋自净规律等。此外,还开展了防治海洋污染技术措施的研究。质量标准
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指确定和衡量海洋环境好坏的一种尺度。它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一般分为三类,即海水水质标准、海洋沉积物标准和海洋生物体残毒标准。制定标准时通常要经过两个过程。首先,要确定海洋环境质量的"基准",经过调查研究,掌握环境要素的基本情况,一定阶段内海水、沉积物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生物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残留量; 考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各种浓度的污染物的影响,并选取适当的环境指标,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基准。其次,"标准"的确定要考虑适用海区的自净能力或环境容量,以及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污染治理
在全球环境逐渐恶化,海洋以其71%的面积,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对于我国来讲,近海渔业资源的不断减少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洋污染造成的。因此,在海洋经济不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也迫在眉睫。其中,船舶污染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据了解,海洋环境污染中有35%是由于船舶污染引起,特别是石油污染。 自1983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石油10余万吨,其中从陆上入为4.2万吨,海上石油开采、运输排油量为4.6万吨,其他船舶活动所排油量为1.2万吨。 在2012年6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石青峰也指出,我国部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依然严重,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为4.4万平方公里,高于“十一五”期间3.2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河口、海湾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以长三角一带最为严重。而江苏省连云港(3.53,0.09,2.62%)港作为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港口之一,在大力进行港口建设、吞吐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它的海洋环境污染状况也备受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造成船舶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三类。《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连云港海事局采访了解到,含油污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在一些港口,存在着进出港运输船舶随意排污的情况,此外,排污大户的修船厂、“吃油”严重的拖轮及加油船也有偷偷向海里排废油的案例;其次,当前我国有不少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船舶在运行,这样的运行结构与船舶污染也有一定的关系;再次,由海上交通事故等引发的石油污染也是造成船舶污染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1973年至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船舶溢油事故2821起,平均每4到5天发生一起,我国船舶溢油事故更是进入高发期。 因此,《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提出了将配套设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等一系列新制度。而且,中国船舶(19.78,-0.17,-0.85%)油污基金已在2010年7月1日开始征收。标志著经过社会各界十几年的努力,参照国际惯例,在2010年建立船舶油污保险制度基础上,我国也确立了船东和石油货主共同分担责任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船舶油污损害赔偿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我国于2010年出台了《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对其进行针对性管理。其中,针对性管理体实施作业单位备案管理、实施作业申报审批管理和实施作业现场监督检查方面。 据连云港海事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建立了完善的船舶防污染预防制度体系,不仅从制度建设上满足了依法行政的要求,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提供了法制保障,同时也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了主管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使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更为有序、规范,使主管机关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更加明确。而且,提高船舶和有关作业活动的安全与污染防治水平,对减少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风险,减少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和旅游资源等造成的污染损害等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环境逐渐恶化,海洋环境污染问题越发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对于海洋污染的治理,不仅个人、群体、组织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做好海洋环保方面的工作,而且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等硬性措施来加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海洋环境的意思
注音 ㄏㄞˇ 一ㄤˊ ㄏㄨㄢˊ ㄐ一ㄥˋ
拼音 hǎi yáng huán jìng
词性 名词
基本释义
⒈ 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规模日益扩大,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污染。
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环境有哪些主要特点
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1. 水的密度大于空气,这使得许多小型生物如浮游生物可以悬浮在水中,借助水的浮力渡过它们的一生。2. 水的比热较大,导热率低,因此水温的升降变化比较缓慢,温度相对稳定,通常不会出现陆地那样强烈的温度变化。3. 海洋中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软骨鱼类和有活化石之称的矛尾鱼等古老的生物类群,这与海洋的水温均匀和环境无大的变化有关。4. 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在其生态特征上与陆地差别很大,除一部分水生高等植物外,各类水域的生产者主要是体型微小但数量惊人的浮游植物。5. 消费者层次的组成状况在淡水和海洋两类生态系统中的差别较大。综上所述,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在物理性质、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海洋环境有什么特点
海洋环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脆弱性,二是异变性,环境一旦被破坏,想恢复是很难的。海洋环境指地球上广大连续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的一级环境类型。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与大陆环境相比,海洋环境有着明显的特点。海水的温度比大陆低,而且变化较小。含盐度是海水的重要性质之一,正常海水的含盐度为3.5%。海洋的不同地带氧的含量不同,有氧化条件也有还原条件。这与大陆上多氧化条件、多淡水环境的特点均有差别。海洋按海水深度及地形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四种环境。见附图。波基面以上称滨海区或海岸带,这里水动力条件、水介质条件及海底地貌,均很复杂;浅海是指波基面以下至水深200m的陆相区,这里地形平坦,坡度很小,小于4度;浅海之外的半深海是坡度很陡的大陆坡,4到7度或更大,陆坡的地形崎岖,并有深切的水下峡谷,斜坡的坡脚可达2000m水深;再向外则为深海大洋盆地,它的地形比较平坦。海洋的各种性质及海洋的各个环境,对于各类海洋生物及沉积物的存在和分布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海洋环境分区及各区域的地质作用的动力特征如何
海洋环境可以分为浅海区、大陆边缘海区、深海盆地区等不同的区域。这些不同区域的地质作用动力特征也各不相同。
浅海区:浅海区是指海拔水深为200米以下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化比较弱,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洋沉积作用。浅海区通常有较强的海浪和潮汐,这些物理作用可以改变沉积物的组成和分布,形成海岸线和海滩。
大陆边缘海区:大陆边缘海区是指大陆边缘的海域,包括陆架、大陆坡和大陆斜坡等。这个区域的地质作用比浅海区强,包括海洋沉积作用、断裂和隆升等。此外,大陆边缘海区还可能发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地质作用会影响该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
深海盆地区:深海盆地区是指海拔水深达2000米以上的海域。由于深海盆地的水深和压力较大,因此地质作用相对较弱,主要是海洋沉积作用。然而,这个区域内可能会出现海底火山、海底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深海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之,不同的海洋环境分区具有不同的地质作用动力特征,这些特征对海洋生态系统和资源开发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需要深入了解海洋环境的特征和地质作用规律。
更多文章:
消防知识竞赛题库(2020年119消防宣传日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
2024年4月11日 04:50
李敖北大演讲最后要一分钟干什么他想说什么?李敖北大逆天演讲稿(3)
2024年6月16日 15:30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12个步骤?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2024年3月16日 22:10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答案(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后答案和课文翻译)
2024年4月21日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