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七言绝句(防新冠病毒七言诗怎么说)
本文目录
- 防新冠病毒七言诗怎么说
- 马未都写七言诗助力抗疫,为什么网友盛赞有大家风范,专家说小学生水平
- 疫情诗句七言绝句是什么
- 关于抗击疫情的古诗七言八句
- 中外抗疫物资诗句精选
- 抗疫对联七言是什么
- 七律抗疫诗 四句
- 抗疫诗句七言
- 赞美抗疫七言绝句
防新冠病毒七言诗怎么说
1、七律:抗病毒保卫战
文/蒋来富
庚子当头冠疫行,楚荆各地溺灾情。
南山仗剑驱瘟患,文亮身亡遗叹声。
妆素国医群会聚,韩红星熠几光明。
友邦携手同帮助,众志齐心共筑城。
2、七律;为抗疫加油
文/蒋来富
新冠袭来云骤变,楚荆遭困疫驱前。
白衣赴难何辞死,黎庶齐心防范先。
国难当头谁仗剑,南山掌舵拒狼烟。
降妖灭毒还清宇,黑暗消除艳丽天。
扩展资料:
抗击疫情注意事项
1、勤洗手
这个口号在疫情之前就一直挂在人们的口中,俗话说:病从口入,而手又是我们吃饭必须使用的部位,大部分的病菌都极易通过人们口腔进入人体。
2、佩戴口罩
戴口罩前要把手洗干净,把鼻子、口、下巴罩好,用金属片夹紧鼻梁,防止出现缝隙,尽量不要用手触碰口罩内面。
马未都写七言诗助力抗疫,为什么网友盛赞有大家风范,专家说小学生水平
武汉疫情心系亿万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行各业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武汉疫情的支持。马未都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为武汉抗疫做贡献,他并不是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而是通过写诗的方式来助力抗疫。马未都写七言诗助力抗疫,也得到了网友盛赞,纷纷认为马未都的诗歌有大家风范。专家的看法却与众不同,认为马未都的诗歌是小学生水平,不值得一提。
马未都会写诗?估计十支有八九的人会有这种疑问,这个不需要有什么疑问,马未都确实是会写诗。想当年马未都还是工厂一哥的时候,就能提笔写小说,还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借此鱼跃龙门成为《青年文学》部的小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他写的诗究竟如何?且看诗歌全文,一睹马爷风采。
春前春后一场雪
北京路上人踪灭
何时泪洒江南雨
便是全国瘟疫绝
就诗歌艺术来看,马未都的七言诗,着实不怎么押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分别是“ue”、“ie”、“u”、“xue”。这么个韵脚,着实看起来不伦不类。笔者特意请教了业内人士,当地作协以诗歌见长的资深会员,认为马未都写的诗歌还不错。至于究竟怎么样,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认为马未都写的诗歌很有大家风范。
网友认为,马未都刚开始先以雪入题,而后写北京街头没什么人。此番写法一语双关,既写了疫情严重又写了下雪天寒冷,把人心的焦虑给写了出来。此所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法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网友再分析,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何时泪洒江南雨”中的“泪洒”用的很是巧妙,将下雨比作泪洒,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生命的疼痛感,寓意天不弃万民垂怜中华。在笔者看来,这句诗写的实在是妙不可言,网友的看法说出了笔者的心里话。
最后一句升华主题,写出了马未都对武汉疫情的关注,表达了助力抗疫的伟大感情。一般来说,湖北位于南方,进入雨季后,就意味着气温升高,对疫情的防治大有帮助。马未都这么个写法,大有喜极而泣憧憬未来的深层次思考。网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马未都诗歌有大家风范。然而,专家却给出了一个相左的看法,认为马未都的诗歌是小学生水平。
专家的这个说法,笔者很郁闷。专家是想说马未都写的诗歌是小学水平,还是指马未都的学历小学生水平。马未都确实是小学四年级毕业,专家说他是小学生水平没错啊!专家最喜欢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让人看不明白说的什么。专家可能是说马未都写的诗歌没说的那么厉害,充其量也就是马未都写的,谈不上大家风范。在笔者看来诗可言志,倘若能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不失为一首好诗。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未都的诗歌还是可圈可点的,虽不能称其为名篇,可言其有大家风范并不为过。
疫情诗句七言绝句是什么
疫情诗句七言绝句是:
(1)疫起江城
庚子新春疫势催,龟蛇肃壮浩波悲。冠魔肆虐侵三镇,千里江天蕴啸雷。
(2)吁邀降魔
龟蛇锁浪鹤翔楼,疫怪横行楚邑愁。今日吁邀孙大圣,高扬金棒长江头。
(3)首都号令
首都号令四方传,大纛飘扬战鼓喧。华夏举国降孽怪,豪情似火映长天。
(4)逆行驰援
楚城遭躏两江封,十万急情盼救星。四海逆行兵马动,耳闻皆是战歌声。
(5)交通控制
亿万人民亿万兵,森严壁垒战妖风。五湖四海钢堤固,御疫降魔捆孽龙。
(6)专家团队
精英汇聚两江城,舍死离生战鬼雄。胸有廉黄豪气在,当诛鬼魅浪涛中。
(7)白衣天使
防治承荷重若山,责无旁贷担双肩。舍生忘死呈肝胆,天使真情照宇寰。
(8)三军医疗
队如火军旗耀眼红,驱魔抗疫踏征程。一腔豪气浑身胆,乐为人民献赤诚。
(9)人民警察
使命职责记在心,无私奉献佑黎民。人间播撒情和爱,日月光辉聚警魂。
(10)马路卫士
一腔大爱聚心中,何惧八方四面风。登记测温甘奉献,平凡螺钉也光荣。
(11)雷火二山
雷公霹雳撼天阁,南帝神烛照鹤泽。今护国民临楚邑,金锤银剑斩冠魔。
关于抗击疫情的古诗七言八句
关于抗击疫情的古诗七言八句 抗击疫情绝句(七首)郭廷瑜致赴武汉解放军医疗队一阖家除夕欲倾杯,告急江城号令催。待到春来晴朗日,英雄前线凯旋归。二大爱无疆动九垠,国逢危难识忠臣。心从请战书中证,誓做人民守护神。再致除夕飞抵武汉军医一虎帐筹谋调虎贲,银鹰年夜破乌云。乡音抖处盈盈泪,来了亲人解放军。二扶危救死急飞驰,百战征衣映党旗。庚子新春谁最美,追星一族晒军医。庚子新春抗疫汉阳昼夜正消灾,砺我同胞不自哀。十四亿人齐努力,中华大地笑颜回。赞武威首批医护人员赴鄂驰援江城我执戈,白衣击筑石羊河。葡萄美酒壮行色,祈盼英雄奏凯歌。屏观医疗工作者驰援武汉感作身无绝技难成行,泪奔屏前赞出征。悔不当初承父业,悬壶万里济苍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 《满江红》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王昌龄《出塞二首》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9、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短歌行赠武河汤将军擢镇狼山》蛟川见君蛩然喜,虎须猿臂一男子。三尺雕弓丈八矛,目底倭奴若蚍蚁。一笑遂为莫逆交,剖心相示寄生死。君战蛟川北,我战东海东。君骑五龙马,我控连钱骢。时时戈艇载左馘,岁岁献俘满千百。功高身危古则然,谗口真能变白黑。赭衣关木为君冤,君自从容如宿昔。顾我无几亦对簿,狱中悲喜见颜色。君相圣明日月悬,谗者亦顾傍人言。贷勋使过盛世事,威弧依旧上戎轩。君今耀镇狼山曲,云龙何处更相逐。春风离樽不可携,短歌遥赠亦自勖。与君堕地岂偶然,许大乾坤着两足。一度男儿无两身,担荷纲常忧覆泬。皓首期君共努力,秋棋胜着在残局。燕然山上石岩岩,堪嗟近代无人涘。与君相期瀚海间,回看北斗在南关。功成拂袖谢明主,不然带砺侯王亦等闲
中外抗疫物资诗句精选
中外抗疫物资诗句精选
目前,全球新冠f肺炎疫情的流行进入了新的阶段,国际上的焦灼形势已胜过国内。在疫情爆发之初,国际社会曾向我国伸出援手,现在则轮到我们投桃报李。中国在向其他国家捐赠物资时,也吸收了当初日本友人在物资上附录诗句的经验,让一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诗句飞往世界各地,这也可以说是复兴中国历史上本有且源远流长的“诗赋外交”传统。其中许多诗句都蕴含着中国与相关国家的交往历史,也寓意着其中的深情厚谊历久而弥新。
“肝胆相照”的中韩邻里情中国在赠予韩国的援助资源上贴寄着著名韩国诗人许筠的“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诗句,这首诗本身也体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文化联系源远流长,蕴含着中韩两国人民交往的一段历史佳话,并表达了今日依然同舟共济的近邻相助之情。
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蛟山、惺叟、鹤山、白月居士等。世人常将其比同于李贽。不过就其家世而言,父子兄弟都为状元之才,几乎可类比于宋朝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了。且在有一点上甚至可能是苏轼羡慕而不可得的,我们一直流传着才女苏小妹三戏秦观的传说,但这更可能只是一个文学演绎,而许妹氏(许景樊,字雪兰)则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诗名曾闻于中华,轰动朝野,令京城的缙绅争相阅读其《游仙》诗篇,还引得不少世家闺秀竞相临摹,乃至柳如是醋意大发的八卦。
许筠于朝鲜宣祖二十七年(1594)廷试文科及第,官至左参赞。他著作颇丰,有《惺所覆瓿稿》《闲情录》《国朝诗删》,以及小说《洪吉童传》等等。《洪吉童传》是韩国历史上第一部谚文小说,前几年被翻拍为电视剧,流行一时。许筠作为朝鲜著名文士,曾先后多次访问明朝,同时也在朝鲜担任接待明朝使节的外交工作。其中,最为中韩两国人民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明朝文士吴明济的交往,此次中国捐赠物资上所附的就是许筠赠予后者的送别诗《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天朝》,全文为:
国有中外殊,人无夷夏别。
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倚玉觉我秽,唾珠复君绝。
方期久登龙,遽此成离诀。
关河路险巇,秋郊方蠲热。
此去慎行休,毋令阻回辙。
东陲尚用兵,海峤日流血。
须冯鲁连子,却秦掉寸舌。
勿嫌九夷陋,勉徇壮夫节。
诗题里的吴子鱼即吴明济,浙江会稽人。他在明万历年间,曾作为徐观澜的幕僚,随明军入朝,帮助后者平定“壬辰倭乱”。吴明济到朝鲜后,除了辅佐军务,也看到当地文学昌明,诗篇颇有不凡之处,恐其绝于战火,同时感慨“昔周官采诗,三韩不与;夫子删诗,三韩不及,远莫致乎”,于是以孔子修编《诗经》自勉,开始收集修编《朝鲜诗选》。《朝鲜诗选》是中国人修编的第一部朝鲜诗集,对中韩文学发展皆影响深远。而许筠便是此事的最大相助者,且受邀为该书撰写过序文。
许筠与吴明济两人,可谓一见倾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在两人的诗文中,许筠称吴明济为博雅之士,赞美其品格与才学,吴明济则叹服其状元之才。起初,吴明济刚到朝鲜时,居住于徐观澜的军帐或馆驿中,导致会客不便,使得两人常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许筠的《柬吴子鱼先生》即把这番情义表达了淋漓尽致,诗曰:“野馆荒凉门半开,入帘残月影徘徊。露虫偏向秋林织,今夜故人来不来?”此诗颇有宋代诗人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意蕴,且等待、期盼、着急之情有过之,几乎快要满溢出纸面了。同样,吴明济这边也是如此,曾接连四次向徐观澜打报告,要求搬出去住。最后徐观澜在他死皮赖脸的打磨下,终于允准。吴明济得偿所愿后,直接住到了许筠家里。
就这样,在战火与文学齐飞的日子里,许筠与吴明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在“壬辰之乱”稍平,吴明济要归国时,许筠为其饯行,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诗中说天穹之下,山川异域,国有中外之别,但人无华夏与夷狄之分。因为中韩同文同种,都生活在汉字文化圈,拥有着相同的文化传承,故没有彼此的分别,更无隔阂。之后连续化用数个中国历史典故,“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一句即转自汉代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披腹心,输肝胆”和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名句,并以此表明兄弟情深。此后笔锋一转,感慨时光荏苒,离别之日不期而至,但天下无不散之宴席,唯有祝子鱼一路平安。诗歌结尾处则表达了朝鲜局势还未彻底转危为安,希望子鱼多向明朝天子陈情,继续给予帮助,自己也将继续勉力奋进。
“尼莲东流”的中印友谊画面中国赠予印度的援助物资所贴者为玄奘法师的诗句“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玄奘是举世闻名的高僧、佛学家、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是中印友好的化身,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诗正是中印友好历史的鲜明见证。
关于玄奘的生平事迹,最为著名的就是前往印度取经,归国后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主持佛经翻译。玄奘虽翻译了诸多经典,但文学创作不多,传世者更为稀见。幸运的是上世纪,我们在敦煌文献里找到了一些材料。敦煌文书S373号中抄写有署名为“大唐三藏”的五首诗歌,虽然关于该署名所指曾引发了一段学术公案,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个“大唐三藏”就是玄奘法师。五首诗歌中,有两首所写的是有关国内游历的内容,有三首则是出游印度时的见闻。《题尼莲河七言》便是其中之一,全文为:
尼莲河水正东流,
曾浴金人体得柔。
自此更谁登彼岸,
西看佛树几千秋。
这首诗应该是玄奘初到尼莲河时所作。尼莲河,现名帕尔古河,是恒河的支流。相传,释迦摩尼曾在此河中沐浴,然后在距离它不远的西边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菩提道场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加雅城,是世界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玄奘从大唐到印度,历经十几载。耗时之久,首先是因为这也是他的修行之旅,全程都是“一路走,一路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每经一国,必在当地遍访名寺高僧,学习相关经典与理论,停留一年半载也是时有发生之事。除此之外,路途遥远、艰难险阻也是客观原因。关于取经之路,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后世的《西游记》则是其取经事迹为原型而演绎的神魔小说。虽然取经之旅不像后者所写的那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艰难险阻也的确非常人所能想象。在历涉千难万险后,玄奘终于抵达了心中的圣地,自然会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中说,尼莲河水向东边流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曾经浸沐着“金人”。“金人”是对释迦摩尼佛的指称,佛教传入中国的机缘便有“金人入梦,白马驼经”的典故。《后汉书·西域传》在记述天竺国时,提到“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即汉明帝曾梦见“金人”,高大庄严,问群臣是何方神灵,有大臣告诉他那是西方的“佛”,于是明帝派遣蔡愔等十八人入印度求法。蔡愔一行在历经万难后,取得经书,并以白马驮之而回到洛阳。汉明帝因此设立白马寺,作为最初的官方道场和译场。
玄奘说尼莲河水浸沐释迦摩尼,令其身心洗净凡尘,最后由此登上了“彼岸”。此处的“彼岸”一语双关,既指释迦摩尼在现实的尼莲河中沐浴后登岸,也指在佛法的“世界”里,他脱离了尘世苦海,登上了“净土”。同时,诗中也在追问,在释迦摩尼开启智慧后,又是否有人得其境界?西边的菩提树摇曳婆娑了数千个的春秋岁月,但从不孤寂,始终会有从远方来的人在此驻步、沉思。
说来也巧,根据《慈恩传》记载,玄奘初到菩提树下时,恰逢僧侣“解夏”,因此远近相聚数千人。在佛教传统里,僧尼于农历四月十五日起应静居寺院三月,谓之“结夏”。圆满完成之日,称为“解夏”,那时夏季结束,秋风送爽,僧人们会云集于法堂,分享自己在闭门修行期间的 心得体会 。在尼莲河当地,菩提道场无疑会是僧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于是玄奘也在此停留了八九日,与众人一一礼拜,其间论辩,语惊四座。到了第十天,那烂陀寺派遣了四位高僧大德前来迎接,玄奘便与之同去,到达了西行的目的地。此后,玄奘继续在印度游历、修行、讲学十余载,名震五竺。回到中国后,拒绝唐太宗赐予的巨大世俗诱惑,潜心翻译经书,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深入交流,也为反哺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海朝日”的中欧交汇图景中国在赠予意大利的援助物资上所附寄的是明代李日华赠送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诗“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这可以说是中欧文明交流史中的一幅美好画卷,带着明朝市井的日常生活气息,又具有跨越时空的浪漫色彩。
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九疑、竹懒等,浙江嘉兴人,万历二十二年(1592)进士。起初出任江西九江推官兼瑞昌县令,后来受到谗言,调任河南汝州州同,后转西华知县。其间母亲去世,丁忧在家,便以此居家侍养父亲十余年。再次出仕时,在南京任礼部仪制主事,中途辞官归家赡养父亲。父亲去世,服丧结束后,又出任礼部尚宝司丞。后来向朝廷奏陈革新政事,晋升太仆寺少卿。最终在干完一段差事后,再度辞官归里,不再出仕。著有《恬致堂集》等。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其为人性情淡泊,与物无争。同时,他非常精通书画、文学,藏书数万卷,《明史·文苑传》记载他与董其昌、王惟俭等鼎足而三,“世所称博物君子”。
李日华应该是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于江西任职时结识利玛窦。利玛窦向他展示了许多自己未曾见过的“异物”,两人还进行了“剧谈”,就是天南海北的侃大山,内容涉及西方的风土、政治、宗教、天文,以及利玛窦的来华经历和将来打算。李日华被其事迹与精神所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赠大西国高士利玛窦》之诗。全文为:
云海荡朝日,乘风弄紫霞。
西来六万里,东泛一孤槎。
浮世原如寄,幽栖到处家。
那堪作归梦,春色任天涯。
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一书中记载了他与利玛窦的交往,以及写作此诗的背景,可以说是对此的绝佳注脚。书云明嘉靖年间,利玛窦结伴十人航海漫游前来中国。一行人途经千余个邦国,航程六万余里,耗时六年,才抵达越南,然后转入广东地界。到岭南后,因不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环境,其他同伴相继生病离世,唯有利玛窦得以幸免,并就地居住二十余年,尽通中国语言和文字,估计说的也是广东话。李日华称“玛窦紫髯碧眼,面色如桃花,见人膜拜如礼,人亦爱之,信其为善人也”。
利玛窦展示了玻璃画屏、鹅卵沙漏、圣经经典等“异物”。李日华对那个精巧的沙漏和书籍颇感兴趣,详细记载了它们的特征。前者状如鹅卵,但有沙含于其中,来回颠倒,可以反复漏沙,其作用可以计算时间。西方经典书籍则用金宝镶刻,纸张如美妇之肌,细看之下是使用该国特殊树皮治薄而成。
除此之外,通过侃大山,李日华了解到“大西国在中国西六万里而遥,其地名欧海”,当地有许多犀象虎豹,人们以捕猎为生,但也有稻麦菜茹等种植业。“文字自为一体,不知有儒道释教,国中圣人皆秉教于天主。天主者以为最初生人生物之主也,立庙公祠之”。在政治方面,“国列三主,一理教化,一掌会计,一专听断。人皆畏听断者,而教化、会计独其尊等耳”,即指其中央机构三足而立,但以“听断者”——教宗为首,另有负责具体教化的各级教司,以及征税官。同时指出虽然教宗大权独揽,但非世袭,须由众人推立由德高望重者担任,因此当人掌权时一般都较年迈,且疲于应付各种杂务,人们也不羡慕这事。这些与真实历史中的欧洲政治略有不同,更像是罗马教皇国的格局,估计是利玛窦忽悠李日华,将教廷作为欧洲中央机构,建构了一个可与中国皇帝朝廷制度对照的政治图景。
当然,令李日华最为感兴趣的则是大西国对天文的看法,“其言天地万物之理与中国异,谓天有三十二层,地四面悬空,皆可住人;日大于地,地大于月,地之最高处有阙,日月行度,适当阙处则光为映蔽而食。五星高低不等,火最上,水最下,金木土参差居中,故行度周天有迟速”。相关看法显然与当时中国的主流天文学不同,但李日华听后也未作出大惊失色、直斥荒谬的失态举动,反而指“其言皆著图立说,亦颇有可采处”,表现出了当时中国士人开放性的精神与知识结构。
李日华称利玛窦是“远夷之得道者”,指其当时已五十余岁,但面如二三十,大概是西人与中国人体质特征不同,以及他的养生有方之故。且利玛窦从遥远的大西国漫游至中华,“已不复作归计”,“彼真以天地为阶闼,死生为梦幻者,较之达磨流沙之来,抑又奇矣”,因此感慨系之而作诗赠之。
诗中描述了大西国与中华相隔重洋,利玛窦面对茫茫沧海、烟波浩渺而不惧,毅然朝着朝阳所在的东方,乘风前行。一路六万余里,孤舟一只,唯有紫霞作伴,但他志趣其中,相看两不厌。到来中土后,山川异域,物候殊象,但人生本来就是暂寄在世间(这里化用了道家思想),只要悠然安居之处,便是家乡。因此他从不作归程之梦,而是融入了这个异域天涯的春色中,去度自己的人生,去修自己的道,去传自己的教。
从李日华的记述与诗文来看,他与利玛窦也可谓一见如故,他本人并不认为利玛窦所持所论是什么奇技淫巧或天方夜谭,而是以理性去理解和辨析它们。同时,对于利玛窦的修道人生,又以道家、儒家的精神加以理解汇通,甚至可以相互共情。这其实也代表了明末社会士人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中国之外世界的理解与接纳,比之清代士人的固步自封和浅鄙认知,真是判若云泥。同时,从利玛窦处看,他艰难来华,可以说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前奏,促进了中欧文明的交流,他与李之藻合作的明朝《坤舆万国全图》至今仍是国之魁宝,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中也有其重要意义。
一首诗,一段史,一片情。中国寄于韩国、印度、意大利的诗文,其实恰似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史的缩影,分别代表了中华文明对东亚的影响、中印两个文明古国的互通,以及中欧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这三者也正好可以代表三个历史时期以及三种文明形态的交汇。至于当下,这些诗也体现出当前的抗疫已非一邦一国之事,而是全球化格局下的人类大事件。“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来有自。
抗疫对联七言是什么
抗疫的7言对联: 上联:抗击疫情在庚子,下联:斩断毒性于辛卯。 上联:不畏生死冲前线,下联:爱国壮士哭万众。
上联:齐心协力抗疫情,下联:大智大勇保平安。上联:无常疫病侵百姓,下联:有爱侨情洒九州。上联:民生自古称大业,下联:国难当前亦英雄。
对联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七律抗疫诗 四句
疫情来袭气势汹,医护勇担国脊梁。保家卫国尽硝烟,救死扶伤亦战场。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_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安定城楼》等。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为"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_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_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五代时期七言律诗乏善可陈。宋代七律创作延续了杜甫和中晚唐诗人的创新努力并在"江西诗派"手中逐渐定型,走出了一条以理趣见长、以议论为诗的新路子,佳作不少。元明清以下,七言律诗逐渐衰落。
抗疫诗句七言
抗疫诗句七言如下:
抗疫。
疫情来袭气势汹,
医护勇担国脊梁。
保家卫国尽硝烟,
救死扶伤亦战场。
无怨无悔无私欲,
有情有义有梦想。
初心不忘勤砥砺,
病魔驱散人安康!
拓展:
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二十字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相关事件: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的马衖小区,是一个洪灾移民小区。1998年那场大水,马衖人记忆犹新。
2020年新冠肺炎发生后,一些年轻人当上了交通卡口值守员,一些妇女还主动承担起代购蔬菜粮食的任务,一些老人戴上红袖章,举着喇叭,沿着村头村尾喊“戴口罩、勤洗手”。实现零感染。从“抗洪精神”到“抗疫精神”——一个长江边村庄的众志成城抗疫路。
2020年1月26日,北京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20名队员驰援武汉。随后,该院再向武汉增援百余人。2月7日,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
医疗队中有党员79人。队伍中有“50后”“60后”,他们经验丰富,老当益壮,是抗疫战场的“压舱石”;还有“90后”,甚至有“95后”,他们朝气蓬勃,敢于冲锋,展现年轻人的担当。4月6日,圆满完成任务的151名医疗队员一个都不少地回到了北京 。
2020年1月下旬,医生周宁在诊治病人时感染新冠肺炎,他将隔离治疗经历发布在个人微信公号上进行医学科普,隔离期一结束,他就立刻请战加入到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战斗中。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
赞美抗疫七言绝句
庚子新春疫势催,龟蛇肃壮浩波悲。冠魔肆虐侵三镇,千里江天蕴啸雷。在这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医护人员用他们的勇敢、用他们的知识,用他们品格,征服了所有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赞颂。新型冠状病毒2019月12月份不明原因肺炎病在武汉市医疗机构陆续出现。其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少数人7天以后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从那以后武汉市持续开展监测,发现了27例病例,均为肺部感染的病毒性肺炎。
更多文章:
教学案例的定义和特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用案例教学的作用
2024年3月31日 21:20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团日活动(青春致敬祖国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2024年4月11日 01:20
党建先锋 落实三孩政策(国家如何推动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实)
2024年5月18日 22:40
职称外语考试级别划分及适用范围(全国专业人员技术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细则介绍)
2024年4月29日 12:30
一夜五更是怎样计算的?对联:“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后半句是什么
2024年3月21日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