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孔子世家(史记孔子世家全文)
本文目录
史记孔子世家全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楚昭王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楚国令尹子西说:“大王出使诸侯的使者有像子贡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宰辅国相有像颜回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将帅有像子路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大王的各部长官有像宰予这样的吗?”昭王说:“没有。”令尹子西说:“况且楚国的祖先在周受封时,名号为子男,封地方圆五十里。如今孔丘祖述三皇五帝的法度,彰明周公、召公的事业,大王倘若任用他,那楚国还怎么能世世代代拥有堂堂正正方圆几千里之地呢!周文王在丰京,周武王在镐京,从只有百里之地的君主最终统一天下。如今孔丘得以占据封地,有贤能的子弟作为辅佐,这不是楚国的幸福啊。”楚昭王于是作罢。当年秋季,楚昭王在城父去世。 楚国狂人接舆唱着歌经过孔子的旁边,歌词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为什么道德这样衰落啊?以往的事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啊!完了完了,当今从政的权贵们岌岌可危了。”孔子走下车,打算与他说话。狂人接舆快步离去,孔子没能与他说话。 于是孔子从楚国返回卫国。这一年,孔子六十三岁,是鲁哀公在位的第六年。 第二年,吴国和鲁国在缯邑会盟,吴国向鲁国征集牲畜猪、牛、羊各一百头。吴国太宰嚭召见季康子。季康子派子贡前往交涉,然后才得以取消。 孔子说:“鲁国、卫国的政治,如同兄弟一样相似。”这时候,卫国君主辄的父亲不能按礼制即位,流亡在外,各国诸侯屡次对此加以指责。而孔子的许多弟子在卫国做官,卫出公辄想请得孔子来治理国政。子路说:“卫国国君等待您来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一定要先做的是端正名分啊!”子路说:“有这样治理国政的吗,您迂阔啊!何必去端正名分呢?”孔子说:“粗鲁啊,仲由呀!名分不正的话,言浯就不顺当;言语不顺当,事情就不成功;事情不成功,礼乐就不振兴;礼乐不振兴,刑罚就不准确;刑罚不准确,百姓就会感到无所措手足了。君子做事必须符合名分,言语必须可以实行。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语,只求一点都不马虎罢了。” 此后第二年,冉有为季氏率领鲁国军队,同齐军在郎邑交战,打败齐军。季康子问:“你在军事方面的本领,是学习得来的呢?还是天生就有的呢尸冉有说:“是向孔子学习的。”季康子问:“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呢?”冉有回答说:“起用他就会有名声;将他宣扬到百姓中间,向鬼神询问他的为人而毫无缺憾。但我学通这军事之道,即使积累功劳有千社的封赏,老师也不认为有利。”季康子又问:“我打算召请他,可以吗?”冉求回答说:“你打算召请他的话,就不要用小人来牵制他,那便可以了。”而卫卿孔文子准备攻打大夫太叔,向孔子询问计策。孔子推辞说不知道,退出后命令驾好车马而上路,说:“鸟儿可以选择树木,树木怎么能选择鸟儿呢!”孔文子坚决挽留。恰好季康子派遣大夫公华、公宾,公林,带着征聘的礼物来迎接孔子,孔子就返回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总共十四年而返回到鲁国。 鲁哀公询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为政之道在于选择大臣。”季康子询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荐举正直的人安置在邪曲小人的上面,邪曲的人就会变得正直了。”季康子忧愁盗贼为患,孔子说:“如果你自己不贪,即使悬赏盗贼,他们也不敢偷窃。”然而鲁国最终没能任用孔子,孔子也不再谋求官职。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原文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很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面有怒色。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啊。我做人能始终坚守一个根本原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或许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 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路出去,子贡进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人接受。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子贡出去,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救。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原文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的原文翻译如下:
1、原文。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粮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译文。
孔子家境贫寒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
2、原文。
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
译文。
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跟随孔子前往周的京都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的京都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
《史记孔子世家节选》表达的思想:
1、崇尚道德:孔子非常重视道德,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是人行为的准则。他提倡仁爱、义、礼、智等道德规范,认为这些是人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和事迹展示了他的道德观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名言,强调了道德对人的重要性。
2、推崇教育: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即教育不应该只限于贵族或富人,而应该普及到所有人。他认为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具备更好的品德和能力。在《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中,孔子与弟子的交流和教诲展示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育方式。
3、推崇文化: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他推崇传统文化,认为文化是国家的根本。他提倡礼乐教化,即通过礼仪和教育来引导人民的行为。在《史记孔子世家节选》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和事迹展示了他的文化观念,如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等名言,强调了文化对人的重要性。
史记孔子世家翻译注释及原文
全文翻译: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依礼制结合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丘生下来,叔梁纥便死了,安葬在防山。防山在鲁国都城的东面,因此孔子不清楚他父亲的墓址,孔母因为也不清楚,于是隐瞒了这件事。
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俎豆各种礼器,演习礼仪动作。孔子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这是出于孔子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其父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服丧腰间系着麻带,这时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孔子因此退去。
注意事项:
《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之中。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之一。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学习吸收夏、商、周三代文明与知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史记孔子世家知识点
《孔子世家》为司马迁《史记》中之一篇,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史记孔子世家知识点,欢迎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知识点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同“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同“又”)
3.师襄子辟席再拜(“辟”同“避”)
4.几然而长(“几”同“颀”)
5.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匪”同“非”)
6.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7.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8.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9.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缪”同“穆”。)
10.所慎:齐,战,疾。(“齐”同“斋”。)
11.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
1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13.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二、重点文言实虚词释义:
1.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2.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3.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4.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号:名称)
5.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益进:增多)
6.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7.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一说远视的样子)
8.师襄子辟席再拜(再拜,拜两拜)
9.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10.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讥:讽剌。疾:弊病。)
11.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12.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徒役:服劳役的人。)
13.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
14.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丑:耻辱。)
15.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兴师:调动军队。)
16.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文:指文采。质:指质朴。)
17.假我数年。(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18.所慎:齐,战,疾。(齐:同“斋”,斋戒。战:战争。疾:疾病。)
1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20.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21.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宗旨,内容。)
22.而罪丘者亦以《春秋》。(罪:责备,怪罪。)
23.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24.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25.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26.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词类活用: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5.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6.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纲、经、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
7.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8.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9.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10.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1.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12.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13.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四、特殊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判断句)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判断句)
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
6.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被动句)
7.子路愠而见曰。(省略句)
8.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句)
9.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10.人之不我信也。(宾语前置句)
11.人之不我行也。(宾语前置句)
12.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被动句)
13.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被动句)
14.不容然后见君子。(被动句)
15.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16.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17.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18.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五、古今异义:
1.孔子语鲁大师。(大师,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2.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折中,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六、课内成语:
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读《易》,韦编三绝。”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2.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出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3.不赞一词:一作:一句话也不说。出处:“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一言不发。二作:文章写得好,不能添加一字一词。
4.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出处:“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5.心向往之:对某个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解释: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出处:“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表示对人或事的景仰。
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孔子迁于蔡三岁 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
“孔子迁于蔡三岁”意思是: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意思是:孔子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
《孔子世家》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
节选原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
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扩展资料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之一。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史记》的史书创作。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更多文章:
带有“浅浅“的古诗句,温柔优美伤感的爱情诗句适合做书名?贾浅浅最出名的十首诗
2024年5月1日 11:10
小朋友模仿老师接电话(幼儿园小朋友模仿老师的行为怎么和家长说)
2024年5月16日 10:20
歌词,每一次想念都是一道伤痕是什么歌?伤感心情短语,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道伤痕
2024年6月2日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