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如虎出处)
本文目录
- 苛政猛如虎出处
- 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
-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 “苛政猛于虎也”出自于哪里 其背景 作者
- 《先秦散文·礼记·苛政猛于虎》原文鉴赏
- 苛政猛于虎是什么意思
-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 苛政猛于虎的出处
- 孔子曰:“苟政猛于虎也”是什么意思
-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苛政猛如虎出处
苛政猛如虎出处?
闲读《礼记·檀弓下》,方知“苛政猛如虎”的来历。 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闻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如虎也。” 译文:孔子经过泰山旁边,有个妇女在墓地哭的非常哀痛。夫子凭轼肃立,听着她的哭声。然后派子路去问她,说:“听您的哭声,像是有双重的哀痛。”妇人回答说:“是的,以前我公公死于虎口,我的丈夫也死于虎口,现在我的儿子有死于虎口了。”夫子曰:“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说:“这里没有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夫子说:“弟子们好好记住,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比老虎还厉害呀!这就是‘苛政猛如虎’。”
苛政猛如虎的出处?
《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柳宗元《捕蛇者说》: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猛于虎出处
苛政猛于虎出处: 《礼记·檀弓下》:“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柳宗元《捕蛇者说》: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苛政猛于虎也 出处
【出自】:《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释义】: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永珍,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苛政如虎是什么意思啊
反动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苛政猛于虎也"的出处 ?+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礼记》 《苛政猛于虎也》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苛政猛于虎孔子对苛政的态度
孔子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
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通过记叙孔子评论"虎与政"一事,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制,表现了孔子的爱民的思想.
为何不去也? 译:为什么不离开呢?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小子指孔子的弟子,弟子记住,苛刻的政治剥削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这告诉我们当时的 *** 残暴残忍,政治剥削使人们痛不欲生,宁可被老虎吞食也不愿生活在残忍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引以为戒,以仁待人,为他人着想为他人之忧而忧,为他人之乐而乐。
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
苛政猛于虎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赏析:
这篇文章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使穷苦人走投无路,他们宁可生活在猛虎威胁的环境中,也不愿生活在暴政的统治下。
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成语“苛政猛于虎”,意思是当时的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还更加的令人可怕。
解释:
政,通征,指收税。统治者的苛刻的赋税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在此专指赋税。也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苛政猛于虎》及其翻译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寓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 ,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这则小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2.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4)重有忧(5)者。”而曰(6):“然。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12)也?”曰:“无苛(8)政(9)。”夫子曰:“小子(10)识(11)之,苛政猛于(13)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注释
(1)哀:极伤心。 (2)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
(5)重有忧:有很多伤心的事。 (6)而曰:妇人接着说。
(7)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8)苛:苛刻,暴虐。
(9)苛政:残暴的政令。 (10)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11)识(zhi):同“志”,记住。 (12)去:离开。 (13)过:路过。
3. 然在古文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然:是的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
夫子(9)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9)也?”曰:“无苛政(6)。”
夫子曰:“小子(7)识(8)之,苛政猛于虎也。“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说:“听您的哭声,好像着实有许多伤心的事。”
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子路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4. 翻译古文苛政猛于虎
苛政猛于虎》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
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词解/view/28454。
“苛政猛于虎也”出自于哪里 其背景 作者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典故: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先秦散文·礼记·苛政猛于虎》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礼记·苛政猛于虎》原文鉴赏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②,使子路问之③,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④。”而曰⑤:“然。昔者吾舅死于虎⑥。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⑦?”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⑧:苛政猛于虎也⑨!”
【注释】 ①选自《礼记·檀弓下》。 ②夫子:老师,指孔子。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指扶轼而立的意思。 ③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也称季路。 ④壹:实在,一定。重(chong音虫):有忧,忧伤重重。 ⑤而:就。 ⑥舅:丈夫的父亲。 ⑦去:离开。 ⑧小子:年青人,年长者对晚辈的称呼。识(zhi音志):同“志”,记着。 ⑨苛政:暴虐的政治。
【今译】 孔子路过泰山边上,看到有一妇人在墓傍痛哭。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倾听了一会儿,派子路去问她,说:“听您的哭声,好象有许多痛苦。”妇人回答说:“是的。以前我的公公死在虎口,我的丈夫也死在虎口。现在,我的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说:“这里没有暴虐的统治呀。”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该记着:暴虐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厉害。”
【集评】 宋·谢枋得《谢叠山先生评注四种》:“此等议论,箴规时政,皆痛切之言。柳子厚《捕蛇者说》盖本于此。”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文不满百字,而其中有山有墓,有哭者,有听者;有虎之猛,有苛政之更猛。无数景物,无数情态,洵简练之至。”
【总案】 这是一篇以取喻明理的手法写成的优秀散文。作者把生动的意象、模拟的描绘和精辟的说理相结合,既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迪,同时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让无形的物外之理寓于有形的形象之中,运用画龙点睛的笔法,在叙述中让读者领悟出精深的道理,是这篇短文的精妙所在。但作者“苛政猛于虎”的结论并非到篇末陡然出现,全篇中的隐笔处处皆是。全篇从开头的路遇到对话,都没有涉及政治.只介绍泰山、墓地、老虎以及猛虎吃人的悲剧。但最后,作者以画龙点睛之笔,点出文章深刻的主题,苛政对人民的残害昭然若揭。
文章抨击苛政的主题,以“孔子过泰山侧”的简短故事表现出来,这得力于作者采用生动的类比手法。以虎患与苛政相类比,巧妙地取物喻理,新人耳目,出奇制胜。虎伤祖孙三代已够十分凶残,但暴虐的政治其甚于虎。举事以类义,即物以明理,作者以老虎伤人的具体实象的描写,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深刻道理。因而,使这一则仅八十余字的泰山之侧的路遇故事,言简意赅,含义深沉,成为历代说理文体的典范。
苛政猛于虎是什么意思
苛政猛于虎的解释
谓繁重的赋税、 苛刻 的法令,比猛虎 还要 凶残。据《礼记·檀弓下》载, 孔子 过 泰山 时,遇一妇人在墓旁 痛哭 。问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死于虎。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 孔子 听了,对他的学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於虎也!”《老残游记》第六回:“到街上 访问 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不过都带有惨淡 颜色 ,不觉暗暗点头,深服古人‘苛政猛於虎’真是不错。”
词语分解
苛政的解释 指苛刻 烦琐 的政令详细解释残酷地压迫和 剥削 人民的 政治 。指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礼记·檀弓下》:“ 夫子 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平遣囚徒,除 王莽 苛政。”《清史稿
《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苛政猛于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
《苛政猛于虎》出自《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当地虎患严重,可就是因为其他地方有国君苛刻的暴政,所以她和亲人宁愿一直住在这里,以至于后来竟有多人连同她的亲人也被老虎咬死,只剩下她一人对着亲人的`坟墓哭泣。全文以叙事来说理,深刻揭露了暴政对人民的残害。后来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成语,意思就是反动统治者的暴政比吃人的老虎更加可怕。
作品原文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⑴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⑵。夫子轼而听之⑶。使⑷子路⑸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⑹重有忧⑺者。”而曰⑻:“然⑼!昔者吾舅⑽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⑾又死焉⑿!”夫子曰:“何为不去⒀也?”曰:“无苛政⒁。”夫子曰:“小子⒂识⒃之,苛政猛于⒄虎也。”
作品注释
(1)过:路过。
(2)哀:伤心,悲痛。
(3)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古代对师长的称呼,这里指孔子。式:通”轼“,指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扶着轼。
(4)使:派遣,让。
(5)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6)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很像。
(7)重有忧: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重:重叠。
(8)而曰:乃说。
(9)然:是这样。
(10)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
(11)子:孩子。
(12)焉:于此。
(13)去:离开。
(14)苛政:包括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役等。苛:苛刻,暴虐。
(15)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
(16)识(zhì):通“志”,记住。
(17)于:比。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作品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作品理解
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苛刻的政令、繁重的赋税、劳役,使百姓苦不堪言,深刻揭露了社会暴政对人民的残害。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苛政猛于虎(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解释: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近义词】:苛政猛虎、繁苛重赋【反义词】:轻徭薄赋用法用法:一般作宾语、谓语。结构:主谓式。
苛政猛于虎的出处
苛政猛于虎出自:战国孔子《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
注释:
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壹:真是,实在。
而:乃。
然:是这样的。
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焉:于此,在此。
去:离开。
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识(zhì):同“志”,记住。
扩展资料:
苛政猛于虎篇目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即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即君王推行仁政,对老百姓好,老百姓自然就会拥护您的领导,心甘情愿的为您牺牲也在所不惜。
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孔子曰:“苟政猛于虎也”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深恶痛绝以及对受压迫人民的同情。
政:政治。统治者的苛刻统治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包括政令、赋税等。
出自:春秋孔子《礼记·檀弓下》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
(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扩展资料:
此句通过“苛政”与“猛虎”的绝妙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但可悲的不在于老虎吃人,而在于以身饲虎却难舍其地。
那悲凄老妇的一席话,那一条条离去的鲜活生命,是对当政者,尤其是昏庸残暴者的血泪控诉。孔子提出“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意思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
孟子提出施“仁政”,“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也”(《孟子·梁惠王下》)。即君王推行仁政,对老百姓好,老百姓自然就会拥护您的领导,心甘情愿的为您牺牲也在所不惜。
表达的都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则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发人深省。
苛政猛于虎的意思
一、解释:政:通征,指收税。统治者的苛刻的赋税比吃人的老虎还要凶恶暴虐。苛政,指统治阶级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剥削的统治,在此专指赋税。也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二、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三、出处:《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四、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政治的残暴五、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经过泰山边时看到一位妇女在墓旁痛哭,相问之下,得知他的丈夫与都被老虎吃了,这儿没有苛捐杂税才从外地逃到这儿,这个妇女表示情愿被老虎吃了也不愿意去别的地方。孔子感慨地对学生说:“你们看,苛政猛于虎也。”
更多文章:
2023春节北京市区晚上开车兜风路线?开车兜风的唯美句子 一个人开车兜风的文案
2024年6月27日 06:40
名人的读书名言: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024年6月24日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