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原文(拿来主义是谁提出的)
本文目录
拿来主义是谁提出的
一、拿来主义是——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二、释义: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针对三十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三、作品简介:《拿来主义》 发表于1934年6月4日,作者鲁迅。内容中批判了当时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论点。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三、附原文如下: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六月四日。
拿来主义原文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拿来主义原文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 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7.“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2分)
答:
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9.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0.作者在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分)
答:
《拿来主义》阅读理解答案:
7.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8.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9.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
10.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
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文原文和电子课本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二《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6),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2〕。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3〕,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4〕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5〕。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7)。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高一语文必修二《拿来主义》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七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冲。
(2)“发扬国光”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间,美术家徐悲鸿、刘海粟曾分别去欧洲一些国家举办中国美术展览或个人美术作品展览。“发扬国光”是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这些消息时的用语。
(3)“象征主义”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因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曾在《花边文学·谁在没落》一文中批评《大晚报》的这种歪曲报道。
(4)尼采(FNietzsche,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吹者。这里所述尼采的话,见于他的《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序言》。
(5)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在华盛顿签订五千万美元的“棉麦借款”,购买美国的小麦、面粉和棉花。这里指的可能是这一类事。
(6) 指当时国民党政府在巴黎举办的中国古典艺术展览。
(7)这里是讽刺作乐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等人。
高一语文必修二《拿来主义》课文说明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 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拿来主义”具体有什么含义
《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先生所作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写于1934年6月4日。鲁迅在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文章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耐人寻味。
《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如在分析理解原文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政策,适当予以点拨,则能使文章的蕴蓄更深一层。 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三、“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拿来主义”的思想蕴含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恰切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形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赏析课文拿来主义 什么比喻什么
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是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的几个著名的比喻。闲来再读经典,不禁惴惴然而不安,只觉得先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分外刺目。 笔者之所以有如芒在背的感觉,缘自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重新理解和认识。 一、传统解释及理论依据 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对“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的传统解释有如下几种: 1、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 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以“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是相对于作为内容的“鸦片”而言),例如八股文和骈体文之类;以“一群姨太太”比喻只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如色情文化之类。 2、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 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原文“鸦片”未用引号)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灯和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以‘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以‘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需要区别对待,加以批判吸收的那些部分”,这样的解释诚然是不错的。这种解释的理论依据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有关对待文化遗产的论述:“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他们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乃是一种错误”;“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这就是著名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论断。 用毛泽东的理论解释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的相应观点确实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首先,他们谈的是同一个问题,都是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特别是外来文化的问题;其次,他们都提出要批判性地吸收中外文化遗产,反对全盘西化;再其次,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给予鲁迅以高度的评价,不仅称其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而且称“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那么在我们长久习惯的话语背景和思维定势下,选择并坚信这样的诠释,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第四,用合理的理论武器去解读文本,不仅是阅读时常用且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且还能丰富文本的思想和内涵,提升文本的认识价值,而毛泽东的论断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合理”的理论武器。 因而,我们有理由感喟两位伟人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上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我们也别忘了,鲁迅就是鲁迅! 二、烟灯、烟枪与旧的形式 传统的解释中有个显而易见的漏洞,即对“烟灯、烟枪”等烟具的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以为“‘烟灯和烟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那么,对于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鲁迅先生究竟有什么看法,抑或“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果真讲的是对待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吗? 《且介亭杂文》中有一篇题为《论“旧形式的采用”》的文章,文中鲁迅先生专门谈了对待“旧形式”的问题。先生以为,“旧形式为什么只是‘采取’……就是为了新形式的探求”;“探求新形式,首先提出的是旧形式的采取,这采取的主张,正是新形式的发端,也是旧形式的蜕变”;旧形式是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该文写于1934年5月2日,较写于1934年6月4日的《拿来主义》早一个月,而1934年4月9日,鲁迅先生在《致魏猛克》的信中这样写道:“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的,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有几位青年以为采用就是投降,那是他们将‘采用’与‘模仿’混为一谈了。中国及日本画入欧洲,被人采取,便产生了‘印象派’,有谁说印象派是中国画的俘虏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采用或采取。“采用”切合了“拿来”的观点,“有所删除”自然是“占有,挑选”的结果。但既然“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就不能“送一点进博物馆”了事,而“有所删除”是为了“有所增益”,使得“新形式的出现”,则“删除”的不等同于“大可以毁掉”的。 显然“烟灯、烟枪”等烟具不能简单的视之为旧的形式,它与旧形式的区别在于用与不用。旧形式是新形式的根蒂,“采用”是为了“新形式的探求”;送入博物馆束之高阁,也就没有现实的“用”的意义,更遑论“变革”了。西方印象派,“采取”了中国画的形式,有所删除,有所增益,故而产生了“印象派”这种新形式,这是善“采用”的典型例子。 至于要评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认为,“烟灯和烟枪”“姨太太”都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的认识,先生反思自己早年的进化论观点时的著名论断大可用得上;倒是一些只概述比喻不诠释比喻的所谓“教学参考书”的编撰者们,则多少显现了些人生的“智慧”,可是先生说的“运用脑髓”全不是这样的! 三、几个比喻的逻辑联系 问题的症结倒不在于领袖的论断,而在于我们非是即非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于我们对文中严密的论辩逻辑的全然忽视。 其实,二元对立非是即非,说透了便是只认一元的简单的思维模式,可是,早在上个世纪初1907年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就表达了他的多元文化观,姑援引钱理群先生的评述来说明。 “在他(鲁迅)看来,包括东西方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的现实形态,都是‘偏至’的,也即是不完美,不完善,有缺陷的。正视人类文化的现实形态的这种偏至性,就可以使人们不会陷入将任何一种文化神圣化、绝对化的神话,进而承认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有缺陷的,同时又各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的,它们在互相‘比较’中既互相吸取、补充,又互相竞争;既互相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独立性——鲁迅的这一‘偏至’观,以及由此建立的多元发展的文化理想,正是他与流行的东、西方文化观的一个根本分歧。” 针对中国要怎样的“近世文明”,亦即“要确立怎样的现代化目标”的问题,在《文化偏至论》中先生提出了他的理想: “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上述两段引述有多重意味自不待言。需要说明的是,“立人”是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逻辑起点,而《文化偏至论》是先生总揽全局,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想,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是这个总课题中的一个子课题,因而,了解总体构想,有助于把握子课题的精神实质,但首先必须“尊个性而张精神”。 北大孔庆东先生在《百家讲堂》中说:鲁迅的文章逻辑性极强,使得论辩清楚而简单。《拿来主义》就是一篇逻辑性极强的文章,姑举两处列举来阐明。 在批判“送去主义”时作者列举了三个例子,前两个例子间用分号隔开,一、二与第三个例子间用句号点断,三个例子自然分成“死物”与“活人”两大类,不仅使“活人替代了古董”的收束有所着落,也使“进步”二字得以凸显。 在论述对待“旧宅子”的错误态度时,也用分号与句号的不同功用,将“孱头”“混蛋”“废物”三种人分成不敢“采用”乃至否定拒绝与全盘接受两大类。 以此来观照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几个比喻:作者同样借助分号与句号将四种事物分成三大类,鱼翅和鸦片是一个大类中的两个小类,“挑选”显现出多层次;结尾的“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分别照应了“鱼翅、鸦片”“烟具”“姨太太”。 这样看来,鱼翅、鸦片,烟具以及姨太太等分别比喻文化遗产中的三种类别:鱼翅、鸦片,文化遗产中有现实意义的一部分;烟灯、烟枪等烟具,文化遗产中有历史意义的一部分;姨太太,文化遗产中既无现实意义又无历史意义的一部分。
什么是送来主义原文
百度知道鲁迅《拿来主义》中什么是拿来主义 送去主义...展开冰夏WHX高粉答主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关注成为第5250位粉丝拿来主义:指自己主观意愿的,也就是说自己想要的,这个拿是有选择性的拿。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送去主义:指在当时国民党的媚外,出卖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闭关主义:指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拿来主义》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一味地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除了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论述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还针对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现实状况作了尖锐的抨击。批判的矛头主要就是指向当时统治当局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实行的文化侵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鲁迅写作这篇文章时,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政治极为黑暗、斗争极为复杂的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加深了对我国的侵略,而当时中央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投入了“围剿”红军的反革命军事行动。他们一方面不断对日妥协;一方面为在文化上实行专制统治而大力推行“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对外妥协投降,实际上就是把包括国土在内的祖宗留下的遗产拱手让人;“尊孔读经”和“新生活运动”核心就是宣扬封建道德。这二者又有内在的联系,更深层的意义且不说,即以日本帝国主义为达侵略目的也大肆鼓吹“王道乐土”,说建立“东亚新秩序”就是“恢复孔子之教”,就可见一斑。这就表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对于我国进步的文化是采取拒绝即“关门”的态度,在强大的帝国主义势力面前则一方面将自己的宝贵财产呈献上去,另一面又听任人家的“赐予”和影响。在当时的形势下,鲁迅写了许多杂文,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包括军事侵略和文化侵略)和反动当局卖国投降,更在文化战线上积极作战,对许许多多具体事情(具体的人、事、作品、思想及种种问题)作出了及时的反应
高二语文下册课文拿来主义原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是高二语文很重要的文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下册课文拿来主义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下册课文拿来主义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高二语文下册课文拿来主义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自诩(xǔ) 脑髓(suì) 吝啬(sè)
B.蹩进(bié) 糟粕(pò) 国粹(cuì)
C.磕头(kē) 鱼翅(chì) 冷炙(zhì)
D.孱头(càn) 茅厕(cè) 徘徊(huái)
2.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以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推进“象征主义”,以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C.但是我们没有人根据“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虽然形势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不同,却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3.下列句中加粗的“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去传道
②然而尼采不是太阳
③“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④这是抛给的
⑤但是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A.②④ B.①③ C.③⑤ D.②⑤
4.依次填入下面一句话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 )上天堂,( )落地狱,(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或 或 却 因此 B.或许 或 但 所以
C.或 或 但 所以 D.或 或许 却 因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高二语文下册课文拿来主义巩固练习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②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③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④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⑤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1.第②句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A.借喻、借代 B.借代、借喻
C.借代、夸张 D.借喻、夸张
2.理解“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一句中的“捧”字,最正确的一项是
A.小心翼翼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珍惜。
B.庄重虔诚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对国画的自豪。
C.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郑重恭敬的神态,表现“大师”们良好的修养。
3.分析本段文字的结构层次,选出正确的一项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几句
A.第①句 B.第②句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及段落大意赏析
《拿来主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通过嬉笑怒骂、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表现一种抨击时政、挑战强权的思想,一种论析文化、洞悉历史的胆识的杂文。
《拿来主义》课文原文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段落大意
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论。
《拿来主义》赏析
这篇文章,一是针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二是针对革命文艺阵线内部的两种错误倾向,即割断历史,全盘否定的“左”倾错误和拜倒在洋人脚下,主张全盘吸收的右倾错误。作品思想深刻,见解独特,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让人不能不对鲁迅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语言艺术叹为观止。
更多文章:
护士们精心照顾住院的所有病人英文?护士长感谢科室护士们的话语有哪些
2024年5月18日 07:30
刚上拱桥为什么容易脱落呢?人群荷载在横桥向与纵桥向应怎样布载(10分)
2024年6月11日 23:50
与全世界做生意(谁有《与全世界做生意:一个经济学家的环球冒险[精品]》 书籍电子版百度云资源)
2024年3月23日 16:30
爱我国家 圆梦中华(5月30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观后感怎么写)
2024年4月27日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