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物流的相关知识?介绍一下关于物流方面的知识
本文目录
-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物流的相关知识
- 介绍一下关于物流方面的知识
- 物流基本知识
- 物流员基础知识之物流基本概念
- 物流的基础知识
- 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
- 物流知识:物流的四种形式
- 物流知识(流程与管理)
- 物流学基础知识
-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哪些物流的相关知识
1、物流的基本功能一般认为包括有运输与配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通过对物流活动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以达到物流的最终经济目的。物流职能应该由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与上述职能相关的情报信息等所构成。2、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物流以满足一定的经济、军事、社会要求为目的,并通过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来实现目的。
介绍一下关于物流方面的知识
物流(ogistics)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如今,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被运用在贸易上,连系了整个世界. 物流的基本职能是指物流活动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通过对物流活动最佳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以达到物流的最终经济目的。 1.包装 2.装卸搬运 3.运输 4.存储保管 5.流通加工 6.配送 7.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 8.情报信息 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一)宏观物流。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 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二)微观物流。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三)社会物流。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四)企业物流。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五)国际物流。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六)区域物流。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 (七)一般物流。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八)特殊物流。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1、按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属于宏观范畴,包括设备制造、运输、仓储、装饰包装、配送、信息服务等,公共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贯穿其中;企业物流属于微观物流的范畴,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 2、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物流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 生产领域的物流贯穿生产的整个过程。生产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即采购生产所需的材料;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就是所谓的回收物流;废弃物的处理则需要废弃物物流。 流通领域的物流主要是指销售物流。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销售物流活动带有极强的服务性,以满足买方的需求,最终实现销售。在这种市场前提下,销售往往以送达用户并经过售后服务才算终止,因此企业销售物流的特点便是通过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实现销售。 3、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将物流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仓储和库存的管理和派送上,而有时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仓储和运输方面,以弥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综合物流不仅提供运输服务,还包括许多协调工作,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如对陆运、仓储部门等一些分销商的管理,还包括订单处理、采购等内容。由于很多精力放在供应链管理上,责任更大,管理也更复杂,这是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现代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终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及储存计划、实现和控制管理的过程。它强调了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提高了物流的标准和要求,是各国物流的发展方向。国际上大型物流公司认为现代物流有两个重要功能:能够管理不同货物的流通质量;开发信息和通讯系统,通过网络建立商务联系,直接从客户处获得订单。 4、根据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将物流分为代理物流和生产企业内部物流 代理物流也叫第三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第三方就是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企业内部物流是指一个生产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后,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成零件,然后零件组装成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出厂,这种企业内部物资的流动称为企业内部物流。 5、按物流的流向不同,还可以分为内向物流和外向物流 内向物流是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即企业从市场采购的过程;外向型物流是从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产品流动,即企业将产品送达市场并完成与消费者交换的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物流基本知识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物流基本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物流的定义
正式颁布于2001年的《物流术语》将物流(Logistics)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美国协会(CLM)于1998年对物流作的最新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它不仅把物流纳入了企业间互动协作关系的管理范畴,而且要求企业在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而且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而且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最低。
物流五要素(Five Elements of Logistics)是指评价物流体系的五个主要要素,它们是:品质、数量、时间、地点和价格。品质是指物流过程中,物料的品质保持不变;数量是指符合经济性的数量要求和运输活动中往返运输载重尽可能满载等;时间是指以合理费用及时送达为原则做到的快速;地点是指选择合理的集运地及仓库,避免两次无效运输及多次转运;价格是指在保证质量及满足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物流费用。
2.、物流的基本职能
物流的基本职能是指物流活动应该具有的以及通过对物流活动最佳的有效组合,形成物流的总体功能,以达到物流的最终经济目的。一般认为,物流职能应该由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以及与上述职能相关的情报信息等所构成。也就是说,物流目的是通过实现上述职能来完成的。
(1)包装。包装具有保护物品、便利储存运输的基本功能。包装存在物流过程各环节,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换装,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分装、再包装等。一般来讲,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
(2)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是指在一定的区城内,以改变物品存放状态和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对装卸搬运的研究,主要是对装卸搬运方式的选择,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以及通过对装卸搬运物品灵活性和可运性的研究,提高装卸搬运效率。
(3)运输。运输职能主要是实现物质资料的空间移动。运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物流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物流的一个支柱。对运输问题进行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及其运输工具的选择,运输线路的确定,以及为了实现运输安全、迅速、准时、价廉的目的所施行的各种技术措施和合理化问题的研究等。
(4)储存保管。一般来讲,储存保管是通过仓库的功能来实现的。物质资料的储存,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也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连续不断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有物质资料的储存,就必然产生如何保持储存物质资料的和价值不至于发生损害的问题,为此就需要对储存物品进行以保养、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技术活动和保管作业活动,以及为了进行有效的保管,需要对保管设施的配置、构造、用途及合理使用、保管方法和保养技术的选择等作适当处理。
(5)流通加工。在流通过程或生产过程中,为了向用户提供更有效的商品,或者为了弥补加工不足,或者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更有效地衔接产需,往往需要在物流过程中进行一些辅助的加工活动,这些加工活动,称之为流通加工。对流通加工的研究,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诸如流通过程中的装袋、单元小包装、配货、挑选、混装等,生产流通加工中的剪断、打孔、拉拔、组装、改装、配套等,以及因经济管理的需要所行的规模、品种、方式的选择和提高加工效率的研究等,所有这些都是物流的职能。
(6)配送。配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它几乎包括了物流的所有职能,是物流的一个或在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一般来讲,配送是集包装、装卸搬运、保管、运输于一体,并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将物品送达的目的。配送问题的研究包括配送方式的合理选择,不同物品配送模式的研究,以及围绕建设相关的地址的确定、设施的构造、内部布置和配送作业及管理等问题的研究。
(7)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是物流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之所以把它视为物流的一种职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所产生的大量排泄物需要经过收集、分类、加工、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或使废旧物转化为新的,重新返回到生产过程或消费过程;或不能成为新的的,则需要经过销毁、填埋等方式予以处理。
物流员基础知识之物流基本概念
1.物的概念 2.流的概念 3.物流的划分 4.物流系统的五大目标 5.物流合理化 6.物流观念和学说 1.物的概念 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 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 不是物流要研究的对象。 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其与物流中“物”区别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做为生产资 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 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 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 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 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 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 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2.流的概念 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流”的要领和流通概 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 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 移过程。物流中“流”的一个重点领域是流通领域,不少人甚至只研究流 通领域,因而干脆将“流”与“流通”混淆起来。“流”和“流通”的区 别,主要在两点:一是涵盖的领域不同,“流”不但涵盖流通领域也涵盖 生产、生活等领域,凡是有物发生物理的领域,都是“流”的领域。流通 中的“流”从范畴来看只是全部“流”的一个局部;另一个区别是“流通 ”并不以其整体做为“流”的一部分,而是以其实物物理性运动的局部构 成“流”的一部分。流通领域中商业活动中的交易、谈判、契约、分配、 结算等所谓“商流”活动和贯穿于之间的信息流等等都不能纳入到物理性 运动之中。 流程:物流中之“流”可以理解为生产的“流程”。生产领域中之物料是 按工艺流程要求进行运动的,这个流程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对生产的成本 和效益以及生产规模影响颇大,因而生产领域“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物流:是指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运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 3.物流的划分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予者是构成 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 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 微观物流:是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 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4.物流系统的五大目标 服务目标:物流系统是“桥梁、纽带”作用的流通系统的一部分,它具体地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 现的“准时供货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快速、及时目标:及时性不但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流通对物流提出的要求。快速、及时既是一个传统目标,更是一个现代目标。其原因是随社会大生产发展,这一要求更加强烈了。在物流领域采取的诸如直达物流、联 合一贯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节约目标:节约是经济领域的重要规律,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提高商品使用价值,所以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 - 规模化目标:以物流规模做为物流系统的目标,是以此来追求“规模效益” 。生产领域的规模生产是早已为社会所承认的。由于物流系统比生产系统 的稳定性差,因而难于形成标准的规模化格式。在物流领域以分散或集中 等不同方式建立物流系统,研究物流集约化的程度,就是规模优化这一目标的体现。 库存调节目标:是服务性的延伸,也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当然,也涉及到物流系统本身的效益。在物流领域中正确确定库存方式、库存数量、库存 结构、库存分布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指的是物流系统所具有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有效地组合、联结在一起,便成了物流的总功能,便能合理、有效地实现 物流系统的总目的。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一般认为运输、储存保管、包装; 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以系统的建立需要有许多支撑手段,尤其是处于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要确定物流系统的地位,要协调与其它系统关系, 这些要素必不可少。主要包括:体制、制度;法律、规章;行政、命令和 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物资基础要素: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大量技术装备手段,这些手段的有机联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有决定意义。这些要素对实 现物流和某一方面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①物流设施;② 物流装备;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术及网络;⑤组织及管理。 5.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它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合理即合科整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6.物流观念和学说 商物分流: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所谓商物分离,是指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黑大陆学说:的管理学权威p·e·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 领域里的黑暗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 活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人们更认识不清的领域,所以,“ 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专门研究物流 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 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 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 第三利润源泉:“第三个利润源”说法主要出自日本。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历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二 个是人力领域。在前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情况 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个利润源”。 效益背反说:是物流领域中很经常的很普遍的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例如,包装问题,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这一分钱 就必须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但是,一旦商品进 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赞成了大量损失, 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成本中心说:含义是,物流在整修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 并不主要是为要搞合理化、现代化,不主要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 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 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利润中心说: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 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个利润源”。 服务中心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这种认识认为,物流活动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 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 争能力。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一词,特别强调 其服务保障的职能。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 增加利润。 战略说:是当前非常盛行说法,实际上学术界和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 任务。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什么呢?是 生存和发展。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 合理一些,省了几个钱。
物流的基础知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物流的认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物流的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物流的含义
物流”(logistics)源于美国,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是美国军事部门为解决军需品的供应问题,运用当时新兴的运筹学方法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军需品供应、运输线路、库存量进行科学规划而形成的系统管理科学,称之为logistic,我国最早译为后勤学。
20世纪50年代军事后勤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慢慢应用到民用工业中,流行于美国的实物分拨(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传人日本后,日本学者平原直先生将之翻译为“物的流通”,简称“物流”,经过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今天广为接受的物流管理的概念。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物流”概念和相关理论。为了规范物流概念,在吸取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2001年8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并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物流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显然,物流的构成要素既包括使物品的空间移动和时间移动成为可能的运输和储存,也包括保障物品顺利转移或流动的各种相关活动。
二、物流的分类
物流活动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领域,系统较为复杂,难以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但根据物流服务对象的不同、物流服务空间范围的不同、物流服务目的的不同等,可以将物流区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根据物流的实用价值可以将物流区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所谓宏观物流意指社会再生产总体、产业或大型集团的物流活动。这些物流活动对一国具有较为综合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如: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等。微观物流指消费者和生产者所从事的或所需的各种具体的、实际的物流活动,是针对特定客户、特定产品的物流活动。包括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生产物流、企业物流等。
(二)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
根据物流的作用可以将正向物流区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的活动称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生产企业内部的移动和保存等活动。生产物流必须与生产过程同步,否则生产过程可能停滞或者出现额外成本。当物品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向需求者移动时销售物流也就产生了。
(三)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服务的空间范围,可以将物流区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地区物流是指在一国疆域之内,根据行政区或地理位置划分的一定区域内的物流。地区物流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不仅对特定区域内的物流成本、速度和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对一国的整体物流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物流是指一国政府为了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物流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等。如: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实施的规划、交通法规、投资和税收政策、各种物流装备和单据的标准化等。国际物流则是指物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移动。较之国内物流,国际物流活动更为复杂、难度和风险更大。
(四)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根据物流系统的性质,物流可以被区分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社会物流是企业外部物流活动的总称,属于宏观物流范畴。行业物流指同一行业中的企业为了实现物流效率和低成本而在物流运作、物流管理方面进行的有效协作。企业物流则是指某一企业内部的物品移动。
(五)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根据物流服务提供者的不同,可以将物流区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由物品供应商提供的物流服务称为第一方物流,而由物品的需求方提供的物流服务被称为第二方物流,由物品的提供方和需求方以外的中介组织提供的物流服务常常被称为第三方物流。随着生产的一体化,第三方物流正在成为现代物流的主要内容,是物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此外,还有根据物品的流向可以将物流区分为正向物流和反向物流;按照从需求方向供应方所流动的物品的特点可以将物流区分为回收物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
三、物流与国际货物运输
如前所述,运输是物流系统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要素。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常常将物流等同于运输,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物流活动中运输的重要性所致。运输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先行。运输虽然不创造产品,不增加社会产品的数量和使用价值,但它通过实现产品的空间位置移动连接不同的生产单位、生产与消费、不同市场、不同国家或地区而使生产不断地进行和延续,创造场所效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运输(transportation)的解释,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同样地,国际货物运输是实现进出口商品、暂时进出口商品、转运物资、过境物资、邮件、国际捐赠和援助物资、加工装配所需物料、部件以及退货等从一国向另一国运送的物流活动,属于国际物流范畴。
狭义而言,国际货物运输仅指与一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相关的货物运送活动。没有国际货物运输也就无法实现进出口商品在空间上的移动和跨国交付,国际贸易活动也就不能最终实现。
由于国际物流的运作环境相对比较复杂,时间和空间距离较大,气候条件较为复杂,物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和转移往往需要不同运输方式承运人的参与和相互协作,经过多次转运和/或转载才能完成。其中海洋运输方式、航空运输方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方式是国际货物运输最为主要的方式。综合物流管理、系统化管理、总成本分析方法对国际货物运输经营者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物流服务供应商
根据物流服务供应商的服务范围和方式,可以把物流服务供应商具体区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类型。
1、专门物流服务供应商(focused service provider)
专门物流服务供应商通常以资产为基础,为客户企业解决功能性问题,如提供标准运输、仓储等。在国际货物交付中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如国际货运代理、船舶代理、无船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报关行、仓储企业等均为专门物流服务供应商。
2、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solution deliver)
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提供商,比专门物流服务供应商在物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有比较大的拓展和提升。解决方案物流服务提供商一般具有丰富的行业物流服务经验,既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运输、仓储设施或先进的信息管理能力为其他企业提供某一环节、某一区域或者提供一揽子物流管理服务,也可以通过管理若干专门物流服务供应商实现客户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标准服务和定制的物流管理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在我国通常被称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3PL)o如:UPS,FedEx,TNT等。
3、供应链创新商(supply chain innovator)
供应链创新商是供应链的集成者,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的以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影响整个供应链,进而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突破性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链创新商是既懂供应链理论,又有行业知识,具备将知识转化为解决方案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通常被称为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the fourth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4PL)。供应链创新商的服务领域远远超出解决方案供应商,涉及预测与需求计划、库存管理、成套服务、采购与订单管理以及客户服务管理等,它借助解决方案供应商、信息技术服务供应商和业务流程管理商的能力来制定解决方案。
物流信息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商品装卸等)有关的一切信息。物流信息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中各个环节生成的信息,一般是随着从生产到消费的物流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信息流,与物流过程中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各种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整个物流活动顺利进行所不可缺少的。 狭义的物流信息。从狭义的范围来看,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 广义的物流信息。从广义的范围看,物流信息不仅指与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而且包括与其他物流活动有关的信息,如商品交易信息和市场信息等。 二、物流信息的分类 按照信息在物流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物流信息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1.订货信息; 2.库存信息; 3.采购指示信息(生产指示信息); 4.发货信息; 5.物流管理信息。 三、物流信息在物流中的地位 物流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实现物流总成本的最低化,也就是,要消除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浪费,通过顺畅高效的物流系统实现物流作业的成本化。 四、物流信息的特征 在电子商务时代,随着人类需求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物流过程也在向着多品种、少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的方向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在物流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征。和其他领域信息比较,物流信息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由于物流是一个大范围内的活动,物流信息源也分布于一个大范围内,信息源点多、信息量大。如果这个大范围中未能实现统一管理或标准化,则信息便缺乏通用性。 2.物流信息动态性特别强,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很快,这就对信息工作及时性要求较高。在大系统中,强调及时性,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应速度快。 3.物流信息种类多,不仅本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有不同种类的信息,而且由于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如生产系统、销售系统、消费系统等密切相关,因而还必须收集这些类别的信息。这就使物流信息的分类、研究、筛选等难度增加。 不同类别的物流信息还有一些不同特点,例如,物流系统产生的信息,由于需要向社会提供,因而收集信息力求全面、完整。而收集的其他系统信息,则要根据物流要求予以选择。
物流知识:物流的四种形式
物流可分为四种物流,即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和回收物流。 零售店把商品卖给顾客,叫做销售。那么站在顾客的立场上看销售,又会怎样呢?顾客到商店去付款获得商品,这不是销售,而是“购买”。 “卖”和“买”这两个经济行为同时进行,实际是一回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说同一件事,这在物流中也是存在的。比如“销售物流”和“采购物流”,就是如此。零售商店把购进的商品从采购地经本公司的商品中心,或直接运到店铺的这一部分的物流,从零售店的角度看,属于采购物流,而从厂家和批发商的角度看,因为是向零售店出货,所以则属于销售物流。还有“回收物流”一词,比如回收用于运输的托板和集装箱、接受客户的退货、收集容器、原材料的商品废宵等通常的销售方面的流动与逆向物流,就叫做回收物流。但对于容器的回收业者来说,这属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 虽说整个流通不能如上分解,但在一个企业的经营中,据其特点,可分为如下四种物流: ① 从生产地到市场之前的商品移动——“生产物流(内部物流)”; ② 到市场后,再送到顾客手里——“销售物流(市场物流)”; 字串3 ③ 购买商品和原材料等活动——“采购物流”; ④ 接受容器和退货等活动——“回收物流”。 之所以如上分解,是因为它们即使走同一条运输渠道、用一样的流通设施操作,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条件作业,其管理方法、评价的方法有所不同。当然,作为物流系统,必须要在统筹安排的思想指导下,在大的意义上,通过一个系统体系经营。在宏观的社会性物流中,一般不作如此分解,有时只是指导这种场合下的物流分为“区间物流”和“区内物流”,或者是分为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还有分为“产业物流”、“商业物流”和“消费者物流”的。 总之,物流是流通中物资物理性移动的总称的说法和概念,之所以要把它作适当细分,只是为了管理上、统计上的方便,一定要分清楚是很困难的,而且过于细分,可能就失去意义了。
物流知识(流程与管理)
1.物流流程
物流是指在供应链中,将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从供应商运送到客户的过程。物流流程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分销等环节。下面是一般物流流程的详细介绍:
1.1采购
采购是物流流程的起点,它涉及到与供应商的合作和协商。在采购过程中,需要确定所需物品的数量、质量要求以及交货时间等。供应商通常会提供报价和交货条件,采购方需要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决策。
1.2运输
运输是物流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它包括货物的装载、运输工具的选择、路线的规划等。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货物的包装和保护,以防止损坏或丢失。同时,运输过程中还要及时跟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确保按时交付。
1.3仓储
仓储是物流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货物的储存和管理。在仓储过程中,需要对货物进行分类、标记和存放,以方便管理和检索。同时,还要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
1.4分销
分销是物流流程的最后一环,它涉及到将货物送达客户手中。在分销过程中,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和方式。同时,还要及时处理客户的订单和投诉,确保客户满意度。
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流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物流目标的过程。物流管理包括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方面。下面是物流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的介绍:
2.1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协作和合作。供应链管理旨在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优化。在供应链管理中,需要进行供需平衡、库存控制、订单管理等工作,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顺畅。
2.2运输管理
运输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和配送。在运输管理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进行运输路线的规划和优化。同时,还要进行运输成本的控制和运输过程的监控,以确保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2.3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货物的储存和管理。在仓储管理中,需要对货物进行分类、标记和存放,以方便管理和检索。同时,还要进行库存管理和库存盘点,以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4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在物流信息管理中,需要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同时,还要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机制,以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结尾
物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供应链的运作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物流流程的顺畅和物流管理的有效性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物流知识是每个从事物流工作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物流流程和物流管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
物流学基础知识
物流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物流: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特点:
(1) 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
(2) 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
(3) 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
(4) 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
(5) 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
商流与物流联系。
(1)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
商流与物流区别。
(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质的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质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质的所有权效用。
(3)物流与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现象。
分类:
1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进行分类,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按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营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事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
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有重要作用。
(3)实现快速反应。
(4)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降低物流费用的消耗。
(2)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
(3)发展、壮大新兴的产业部门。
第二章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
运输的地位。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3)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
(2)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4)开展联合运输。
(5)开展流通加工。
(6)推进共同运输 。
(7)充分利用社会化运输力量。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1)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3)简化货物包装,节约货物包装费用,减少运杂费用。
(4)车船周转加快,装卸费减少,劳动条件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5)不受气候影响,实现了定点、定期运输及装卸作业。
国际多式联运的概念。
是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国际货物运输;以集装箱运输或集装箱货物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式联运就是集装箱多式联运。
国际多式联运的特征。
1必须订立国际多式联运合同。
2全程运输必须使用国际多式联运单据。
3必须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方式。
4必须是国际的货物运输。
5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
第三章
存货:是指为今后预定目的的使用而储备的物质资料。
存货的功能。
(1)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2)平衡供求关系。
(3)实现物流合理化。
(4)降低生产成本。
(5)规避经营风险。
储存合理化的标志。
质量标志、时间标志、结构标志、分布标志、费用标志。
实现商品储存合理化的措施。
(1)在自建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
(2)注重应用合同仓储。
(3)在ABC分类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
第四章
装卸搬运的概念。
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车站范围、工厂范围、仓库内部等)以改变“物”的存放、支承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的活动称为搬运,两者全称装卸搬运。
装卸搬运的地位。
1.是随运输和保管等活动而产生的必要活动。
2.每次装卸活动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往往成为决定物流速度的关键。
3.为了降低物流费用,装卸是个重要环节。
4.这是在物流过程中造成货物破损、散失、损耗、混合等损失的主要环节。
5.影响物流效率、决定物流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
装卸搬运的特点。
(1)装卸搬运是附属性、伴生性的活动。
(2)装卸搬运是支持、保障性活动。
(3)装卸搬运是衔接性的活动。
装卸搬运合理化的途径。
1 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1) 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2) 提高被装卸物料的纯度。
(3) 包装要适宜。
(4) 缩短搬运作业的距离。
2 装卸搬运路线的合理化。
3 提高装卸搬运的灵活性。
4 装卸搬运作业的省力化。
5 装卸搬运作业的机械化。
6 装卸搬运的集装化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依据。
(1)货物特性及流量。
(2)成本因素。
(3)设备之间的配套性 。
(4)工作环境。
(5)设备的可操作性。
第五章
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
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的特点(与运输相比较)。
(1) 从货物移动距离来看,运输的距离较长, 而配送的距离较短。
(2) 从服务功能看, 除了“送”的功能外,配送还具有“配”的功能,将“配”和“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配货服务,这种功能是运输所不具备的。
(3) 从交通工具来看,运输涉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使用多种交通工具,而配送强调是门对门的服务,只涉及公路运输,主要采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
(4) 从货物特性来看,运输主要针对的是少品种、大批量的货物,而配送主要针对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货物,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5) 从价值取向来看,运输主要强调效率优先,即尽可能降低货物转移的单位运输费用,而配送强调的是服务优先。
配送的品种、数量、时间都必须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以客户满意为最高目的。
配送中心的概念。
配送中心是指从各种供货渠道接收货物,经过倒装、分类、仓储和流通加工等作业,然后根据客户的订货要求,将货物配齐、装车并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的物流节点。
配送中心的功能。
(1) 采购备货功能。
(2) 仓储功能。
(3) 包装加工功能。
(4) 订单受理功能 。
(5)配货功能 。
(6)送货功能。
按照配送中心的所有权分类。
按照配送中心的分类。
(1)自有配送中心。
(2)共同配送中心。
(3)社会配送中心。
按照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
(1) 建设费用。
(2) 交通条件。
(3) 客户的分布。
(4) 供应商的分布。
(5) 劳动力资源。
(6) 政府政策。
按照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分类。
(1)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
(2)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 。
(3)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选址。
(1) 建设费用。
(2) 交通条件。
(3) 客户的分布。
(4) 供应商的分布。
(5) 劳动力资源。
(6) 政府政策。
配送中心的内部规划。
(1) 配送中心的面积和布局方式。
(2) 确定配送中心不同区域的分工。
(3) 配送中心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规划。
配货作业的合理化。
(1)配货的基本要求:准确迅速费用低廉。
(2)配货作业方式:分货方式拣选方式。
配货作业合理化的措施。
(1) 确定货物存放的位置。
(2) 确定货架的位置。
(3) 适当包装。
(4) 利用机械进行配货作业。
第六章
包装: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促进销售,而按照一定的技术方法使用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工作的总和。简言之,包装就是包装物和包装操作的总称。
商品包装的功能。
(1)保护商品。
(2)方便物流过程。
(3)促进销售。
(4)方便消费。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化学或形状的变化。
流通加工的作用。
(1)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2)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提高物流效率。
包装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1)有效保护内装物。
(2)包装容量适度。
(3)具有经济合理性。
(4)说明与标识清楚。
(5)符合绿色发展潮流。
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基本要求。
(1)流通加工的内容选择得当。
(2)流通加工的地点选择合理。
(3)流通加工的过程要求经济节约。
第七章
物流信息:指与物流活动(前面所讲到的商品包装、商品运输、商品储存、商品装卸等)有关的一切信息。物流信息的特点。
(1)信息量大。
(2)时效性强。
(3)来源多元化。
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信息的传送连接着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并指导各环节的工作,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2)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对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与控制,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3)物流信息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和决策水平。
(4)借助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动态信息管理是确保物流系统高效运转的保证。
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②信息的存储。
③信息的传播。
④信息的处理。
⑤信息的输出。
第八章
物流成本:
指商品在空间位移。
(含静止。)
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竞争性因素:
(1) 订货周期。
(2) 库存水平。
(3) 运输。
产品因素:
1) 产品价值。
2) 产品密度。
3) 易损性。
4) 特殊搬运。
5)空间因素。
物流成本管理:
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
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活动的实态。
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尺度。
物流管理的目标:
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实现物流活动的效率化。
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作决策时通常考虑以下四种方法:
1.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
2.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不惜增加物流成本。
3.保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
4.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第九章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由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再到制成最终产品,最后到销售给最终顾客的所有产权独立的参与者,即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最终顾客、物流服务提供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经销商的经销商等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是指从系统、合作的观点出发,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内耗和浪费,通过整体最优来提高全体成员的竞争力,实现全体成员的共赢。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1)开展整体最优的集成化管理。
(2)实施鲜明的顾客导向。
(3)围绕核心企业展开管理。
(4)节点企业之间不涉及产权关系供应链管理与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的关系无论是供应链管理,还是战略联盟、虚拟企业,都强调企业之间以合作代替对抗,通过在企业之间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协调运作,以提高所有协作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所不同的是,供应链管理主要关注的是处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整合,而战略联盟和虚拟企业整合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纵向整合,还包括横向整合;战略联盟更强调企业之间合作的长期性,而虚拟企业则强调对快速多变市场机会的把握,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临时性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虽然都涉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纵向一体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处于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涉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而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纵向限制,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确保其交易关系的稳定,降低交易费用,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产权上处于独立的地位,不涉及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供应链管理与一体化物流。
一体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物流的高级形式,指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费用的效果。虽然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均贯穿于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顾客消费的全过程。但不同的是。
一体化物流侧重研究的是物质资金运动过程及相关信息流的优化,而供应链管理不只是研究的是物质资金运动过程及相关信息流的优化,还研究供应链成员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优化以及与物质资料相关的资金流动过程。因此,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和外延要比一体化物流更大。
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
(1)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2)具有柔性高、风险低的特点。
(3)通过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巩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选择供应链成员应注意的事项。
(1)成员企业必须拥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2)成员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合作意愿。
(3)成员企业应尽可能实现地理上的相对集中。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定义: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物流的理念:1 .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推销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2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实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3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发明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利息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 37 %左右。( 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5. 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 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6.6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 ” 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 ” 或 “ 增值链 ” 概念,所以也常把物流过程称为一体化供应链。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一体化水平。 7 .企业是赢利性组织。王之泰教授在 95 年出版的现代物流学》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包括在物流之中的新见解,一点即破的就是将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等等过去看来相互无关之举,用物流两个字统一起来 ” 战术的整合成了战略的决策。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客户应该通过功能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而结成策略联盟,从而使物流全过程实现
更多文章:
我们这一班9(一年级数学我们班有26名男同学,20名女同学,打扫卫生的有9名同学,这个班有多少)
2024年5月9日 14:00
2016奥运会时间(2016里约奥运会什么时候开始,与结束时间是什么时)
2024年3月16日 23:00
我把自己交给了父亲(我和父亲相依为命20年,交往男朋友后,我亲手把父亲送进监狱!你怎么看)
2024年4月1日 10:20
2015浙江高考作文(2015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盘点 哪个省份最奇葩)
2024年6月11日 00:40
妈妈我哪里好涨你能帮帮我吗(1.作文,妈妈是我心目中的明星,600字 2.作文,悲伤不在,600字)
2024年5月5日 21:00
非主流很拽的话_霸气十足的经典语录?非主流的话39条_非常经典
2024年6月24日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