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句话的出处及其含义是什么)
本文目录
- “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句话的出处及其含义是什么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是谁的诗啊,全诗是什么
- 请问“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鲁迅的哪首诗
- “心事浩茫连广宇”的下一句是什么
-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者是谁全诗是什么
-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是什么意思啊
“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句话的出处及其含义是什么
“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在寂静没有声音的地方听惊雷。详细含义需要和前一句“心事浩茫连广宇”联系起来欣赏,“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意思就是说: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
该诗句出自鲁迅的《无题》,下面分享一下这首诗的全文:
(一)原文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二)注释
-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
- 墨面: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释名·释书契》:“墨,晦也。”《孟子·滕文公》:“君薨,听于冢宰,欧粥,面深墨。”
- 没(mò):沉没、隐藏。《说文》:“没,沉也。”
- 蒿莱(hāo lái):泛指野草。
- 敢:岂敢之省语。《仪礼·燕礼》:“君无所辱,赐于臣,臣敢辞?”
- 动地哀:李商隐《瑶池》诗:“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相传周穆王在大风雪中作《黄竹歌》来哀悼百姓的冻饿。
- 浩茫:广大之状。
- 广宇:广阔的宇宙。
- 无声:《庄子·天地》:“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三)译文
看着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就敢于唱出惊天动地的哀歌。心事茫茫,想得非常遥远。即便是万籁无声,仿佛也能听到人们心中悲愤的怒吼。
(四)含义
这首七言绝句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4年所作,诗人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同时诗人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心事浩茫连广宇)。依然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鲁迅没有李白的疏狂,没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样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从“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
鲁迅这首石破天惊的诗篇背后蕴含的力量,感兴趣的的小伙伴一起来赏析一下: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军阀混战和日寇入侵,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这悲愤的诗句,燃烧着被压迫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揭示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诗的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字”,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无声”与“惊雷”,辩证地写出局势的对立统一。“无声”是表面的沉默,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势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鲁迅<无题>(1934年)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①。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②。《鲁迅日记》1934年5月30日:“午后,为新居格君书一幅云:(略)。”①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相传周穆王在大风雪中作《黄竹歌》哀悼人民的冻饿,见《穆天子传》。②《庄子·天地》:“听乎无声。”"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二句,描述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鲁迅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该诗句出自鲁迅,他后期的一些诗篇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写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谓石破天惊之笔。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这样的诗,反动派看了会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是谁的诗啊,全诗是什么
是鲁迅于一九三四年五月三十日所写,全文是: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参加红军拿枪秆子,去反对蒋介石的第5次军事“围剿”,但却拿起了如椽之笔秆子,在文化战线上奋力反击蒋介石的文化“围剿”,称赞只有共产党人才是中国的“脊梁”,视共产党人为战友,对井冈山的一切时时关注,和工农红军心心相连,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文化战场上,从而发出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呐喊。
请问“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鲁迅的哪首诗
出自《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4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为: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译文: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鲁迅写这首诗时,国民党发动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已经进行半年多。毛泽东在总结这一时期的特点时指出:“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而作为这两种‘围剿’之共同结果的东西,则是全国人民的觉悟。”而鲁迅这首诗,正反映了毛泽东所说的这句话。
主旨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于抗战胜利的向往之情。
首句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
第二句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
第三句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对时局发展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响亮回答。“无声”是表面的沉默,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
“心事浩茫连广宇”的下一句是什么
心事浩渺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首诗出自鲁迅的《无题》,描述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鲁迅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
具体原文: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该诗句出自鲁迅,他后期的一些诗篇形象地写出了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1934年5月30日写的《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声处听惊雷”可谓石破天惊之笔。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这样的诗,反动派看了会不寒而栗,革命人民看了会斗志昂扬,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作者是谁全诗是什么
这句话的作者是鲁迅,全诗为: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1934年的《无题》,字面上理解的意思为:心中要做的大事象浩瀚的宇宙一样广阔(比喻想做的事情极其重大和重要),到没有声音的地方去感受电闪雷鸣的真实(比喻换个好的环境,能更真切的感受到一些东西的存在和价值)。
描述了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鲁迅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在黑暗当道的旧中国,这首诗铁骨铮铮,浩气凛然,让人民群众和正义力量为之振奋,令腐朽势力和反动派闻之胆寒。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浙江绍兴人,与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其中《故乡》《孔乙己》《诗二首》选进二期课改教材初二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雪》《藤野先生》《社戏》等都被选入初中人教版语文课本。《朝花夕拾》一书也成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而他的小说集《呐喊》《彷徨》也成为后代人的精神佳作。1918年起,先后发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后来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本人无愧为普罗米修斯式的“盗火者”。从他开始将外国文学翻译给国人时,他就扮演了“盗火者”角色,真正实现了将盗来的火既“煮自己的肉”,又为别人带来正确的思想武器的目的。他在生命的后10年里发现了真理之火马克思主义学说,成了革命文学的盗火者,为革命文学盗来马克思主义之火。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是什么意思啊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意思是,心事浩渺广远连接着无边的世界,在那没有声音的地方听惊天的雷声。
出自:
鲁迅《无题》
原文:
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赏析:
本诗中,诗人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同时诗人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心事浩茫连广宇)。
依然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鲁迅没有李白的疏狂,没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样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从“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
4.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本文相关文章:
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句话在语法上有问题吗?坚决杜绝对货车司机乱罚款乱收费的目的是什么
2024年6月11日 06:50
谁帮我翻译下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耶这句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伐树记 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
2024年5月17日 21:10
我还是很喜欢你(我还是很喜欢你 像太阳升了落去 无论朝夕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4年5月11日 21:20
用我一生换你十年(为啥有一句话是 用我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这句话从哪来的啊)
2024年3月24日 18:00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急啊!!谢咯)
2024年3月6日 03:20
宝贝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不行(如何反驳追求者说“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这句话)
2024年3月3日 02:20
更多文章:
奔流不息的近义词(奔流不息的近义词_反义词_同义词_字词解析)
2024年2月26日 13:40
我们能为保护海洋环境做些什么呢?人们常说的地球海洋环境是什么
2024年6月9日 18:40
扁鹊治病的寓意(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从中我明白了什)
2024年3月6日 04:10
写给医生的暖心句子(赞美医务工作者的暖心句子(精选44条))
2024年4月27日 11:30
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潮汕近海旅游景点图片介绍 潮汕海边景点)
2024年5月9日 03:20
我的六一儿童节日记怎么写(范文6篇)?有关六一礼物的日记5篇
2024年5月19日 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