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对学生加强禁毒预防教育
本文目录
禁毒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在中小学开展禁毒教育的主要目的:提高他们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
吸毒者已由高消费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青少年正逐步成为新滋生的新型毒品吸毒者的主力。因此,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禁毒教育,增强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控制青少年吸毒行为的滋生就成为当前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
禁毒知识
1、“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6月26日。
2、林则徐 “虎门销烟”时间是1839年6月3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并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4、禁毒工作坚持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
为什么要对学生加强禁毒预防教育
青少年吸毒人数递增和吸毒问题的日趋严重,是我国境内毒品问题死灰复燃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贩毒集团组织先是把我国作为国际贩毒的通道,并极力推动和发展我国的毒品消费市场。他们抓住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经验积累不多,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对毒品缺乏系统认识的弱点,想方设法引诱青少年接触、吸食毒品。吸毒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伤害,还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对青少年的侵害更加严重,其危害后果更为触目惊心。面对当前毒品预防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创新禁毒教育的新方式,抓牢禁毒预防教育的关键环节,切实把禁毒教育做好做实,挺在前面。青少年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较长且相对稳定,因此,学校教育理应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进一步加强毒品预防教育的必要性。伴随青少年吸食毒品人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吸毒者日趋低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当前教育体系中,个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主要是依靠稳定而广泛的学校教育,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缓冲地带也是学校。学校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程序地向社会成员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规范、生活基本技能和习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场所。当孩子达到一定年龄,家庭教育的影响逐步被学校教育所取代,并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成为社会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学校是关键环节,把毒品预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制毒贩毒者不断“推陈出新”,玩转花样,不少新型毒品披着华丽的外衣,干扰青少年对毒品的认知。青少年自身猎奇心强、接受新鲜事物快,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被不健康思想所诱惑和污染,更加容易迷失自我。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必须重视青少年吸毒预防教育工作,全面开展中小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刻不容缓。主动加强与宣传、文化、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开展各种防毒、拒毒宣传以及严厉打击吸毒、贩毒活动,确保师生健康和安全。想法设法加大禁毒投入,购置有关宣传图片、光盘及图书资料。遵循“识毒——防毒——拒毒——禁毒”的认识发展规律,通过各学科的有效途径,提升青少年的“辨别是非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正确交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对不良环境、不良刺激的自控力、承受力和抵抗力,让青少年了解认识毒品基本知识,分析毒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示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禁毒教育是什么意思
《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要求,要深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建立由各级禁毒部门牵头、党委宣传部门协助、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民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体系。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入平安城市、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创建内容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禁毒氛围。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重点针对青少年等易染毒群体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毒品预防教育衔接机制,普及家庭防毒知识,强化社区禁毒宣传教育。有针对性地对涉毒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在重点地区广泛开展禁种毒品原植物宣传教育。
扩展资料:
按照中央关于开展“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行动”的部署,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优势,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禁毒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远离毒品。要依托青少年法律学校、青年中心、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学校、青少年维权服务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
切实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禁毒宣传教育及生活技能训练,增强青少年对毒品的防范意识。要大力发展禁毒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活跃在社区,热心从事禁毒教育和帮教工作的生力军。
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学校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以下是一些学校可以采取的方法:1.开设禁毒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专门针对禁毒教育的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毒品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应对毒品诱惑等知识。2.组织禁毒宣传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种禁毒宣传活动,如讲座、展览、海报、视频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禁毒的重要性。3.利用校园媒体宣传: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禁毒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到禁毒信息。4.举办禁毒主题活动:学校可以举办各种禁毒主题活动,如禁毒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禁毒的认识。5.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合作:学校可以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禁毒教育氛围。6.定期进行禁毒教育检查:学校可以定期对学生的禁毒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确保禁毒教育的效果。 总之,学校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全面、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一:培训的目的1、 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学校开展禁毒的相关措施与方法。2、 通过培训,让学生知道毒品的危害,种类,培养学生的禁毒意识。二:培训的内容(一)毒品的危害1、吸毒对身心的危害(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2、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1、静脉注射毒品(1)静脉注射阿片类毒品的危害最大,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不洁注射导致感染各种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破伤风、败血病、横断性脊髓炎,并极易传染乙肝、丙肝等血清型肝炎。不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2)注射阿片类毒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直接和全面的损害。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发吸毒过量死亡,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脓肿、感染、色素沉着、疤痕硬结等症状。
全民禁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全民禁毒教育实施意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如下:
1、基础教育阶段(小学、初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禁毒意识和防范能力。通过直观生动的教育方式,向学生普及毒品知识,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并明确拒绝毒品的态度和决心。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引导他们学会拒绝以及应对毒品的诱惑。
2、高等教育阶段(高中、大学):除了加强禁毒知识的普及外,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社会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毒品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增强他们的反思和分析能力。
3、职业教育阶段(职业中专、技工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职业教育中,强调毒品对职业生涯的危害和影响,教育学生要树立远离毒品的理念,并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成为社会的模范人才。
全民禁毒教育的目的
1、提高禁毒意识:通过禁毒教育,让全民了解毒品的危害和后果,树立起拒绝毒品的意识和决心,增强对毒品的警惕性。在学校开展禁毒教育,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培养拒绝毒品能力:通过禁毒教育,培养人们拒绝毒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抵制毒品的诱惑,坚守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和意志力,避免情绪低落和焦虑等。
3、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是毒品滥用的高风险群体,禁毒教育旨在提供给他们科学、全面、系统的毒品知识,帮助他们认识到毒品对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的严重危害,从而远离毒品。
更多文章:

三千小童六艺课程之围棋带给孩子的10大好处, 家长看吧?柯棋道围棋课程怎么样
2024年4月20日 19:10

国防科技大学分数线是多少2022(2022年国防科技大学分数线是多少)
2024年4月5日 11:10

小学教师先进事迹材料1500字(小学优秀教育工作者个人事迹材料)
2025年3月14日 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