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怎么理解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本文目录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怎么理解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是什么意思
- 成语背后的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哪里
-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何意出自于哪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什么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什么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成语的典故及释义(具体用法)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怎么理解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1、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为汉语复句式成语,该成语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庆父是鲁国公子,先后杀死两位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后用来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含贬义。 2、成语出处: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左传·闵公元年》)《晋书·李密传》中,把“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改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是什么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不已”的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出处:《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作者: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 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
原文节选:《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从水,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典故: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淫妇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 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死;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成语背后的故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典故出自哪里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出自《左传·闵公元年》,
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齐鲁两国,有矛盾冲突,也有亲密关系,双方有多次攻伐,也有多次联姻。如齐桓公的姊妹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鲁桓公,但是齐桓公异母兄齐襄公与文姜有私情,最后害死了鲁桓公。文姜和鲁桓公的儿子姬同继位,就是鲁庄公,他娶了齐侯之女(学者认为是齐襄公之女,《史记·》记载为桓公之妹)为后,史书称作哀姜。哀姜嫁入鲁国时,来了个陪嫁妹妹叫叔姜,哀姜与鲁庄公没有生孩子,但是宣姜的妹妹叔姜与鲁桓公生了个儿子叫公子启。哀姜与鲁庄公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庆父、公子牙关系密切。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死后由庶子公子般继位,鲁庄公的胞弟季友辅佐。但是庆父孔武有力,野心不小,他派人杀了侄子公子般,另立叔姜的儿子公子启为君,是为鲁闵公,把持朝政,与哀姜私情不断,秽乱朝纲,再后来庆父与哀姜密谋,杀死鲁闵公,准备自立。对于鲁国的内政变幻沉浮,齐桓公极为关心,他派使者仲孙湫出使鲁国,实质上打探鲁国的虚实,使者仲孙湫归来后向齐桓公报告:“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说,如果不把庆父这个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铲除掉,鲁国的灾难是没完没了啊。这就是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鲁闵公元年》)的历史背景。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解释: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_百度汉语 先秦·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释义: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何意出自于哪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撰写的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闵公元年》。
1、用法:在句中,通常用作宾语、分句。
2、读音:qìng fǔ bù sǐ, lǔ nàn wèi yǐ
3、例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扩展资料: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故事介绍:
春秋时期,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子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luò)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
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淫妇又指使一个叫齮(yǐ)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zhū)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庆父于途自缢。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后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无耻,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 jiǎo)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百度百科-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什么意思
说到庆父其实也还是挺有话说的,大家也知道的,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里面就提到了庆父,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庆父到底是什么谁阿?这个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又是什么意思呢?话说这个庆父很坏很坏,真的很坏吗?到底有多坏?下面我们一起来解谜分享看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出自于《左传·闵公元年》,意思是:只要庆父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
那么庆父到底做了什么让人们这么恨他?
庆父出生于春秋时期,是鲁国人。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庄公姬同的弟兄。但是庆父一直想当鲁国的君主。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竟偷偷和鲁庄公的夫人哀姜勾搭上了。
后来鲁庄公得了不治之病,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但是他和夫人哀姜膝下没有任何一子,于是鲁庄公决定从庶子中选一个人作为王位的继承人。庆父得知消息后,提前买通了叔牙,于是叔牙建议鲁庄公立庆父作为继承人。但是季友坚决不同意,要求立鲁庄公宠姬的儿子般作为继承人。
不久鲁庄公离开了人世,公子般继承了王位。庆父不甘心,与哀姜密谋,想要杀死姬般。这时有个叫荦的牧马人,力大无穷,脾气暴躁,鲁庄公曾经责罚过他,于是他怀恨在心。庆父就教唆荦,在姬般为鲁庄公守举行葬礼期间打死了他。庆父和哀姜阴谋得逞后,让哀姜的妹妹叔姜的儿子姬启继承了王位。
从此以后,庆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他公开和哀姜住在了一起,没有感到任何一点羞耻。在鲁闵公继位的第二年,庆父又派人暗杀了鲁闵公,想取而代之。不料,季友趁宫中大乱之际,带着鲁庄公的生子姬申,逃到了邻国邾国。到达邾国后,立即想全国发出告示,要声讨庆父,要求庆父让出王位,被谢罪,立姬申为君王。国人们看到告示后,非常愤怒,于是开始讨伐庆父,庆父得知大事不妙,连夜逃亡到了莒国,哀姜也逃亡到了株国。
庆父和哀姜逃亡后,姬申回国继承王位。季友用重金买通了莒国国君,莒国国君下令庆父回国,庆父得知消息后,在回鲁国的路上便自杀了,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但是哀姜却是齐国齐襄公的女儿,还是齐桓公宗族之女。齐桓公从来都是以恪守礼仪自居,得知哀姜做了这样的事情,他感觉自己大失脸面,非常愤怒,于是偷偷将哀姜杀死了。
总结:
庆父在鲁庄公死后,和哀姜勾结起来,杀害了鲁国的两位国君公子般和鲁闵公,犯下了滔天大罪,给鲁国和鲁国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齐国大臣仲孙湫在吊唁鲁后,叹息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庆父是历史上第一个危害国家的大奸臣,也是最早的大奸臣。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什么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处《左传·闽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释义 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 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故事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在庄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 下,公子般当了国君。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熏 心的人,企图自己成为国君,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 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 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另立阂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 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 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 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 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 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阂公。两年之内,鲁 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人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 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 国。 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 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 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说的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典故 《左传·闵公元年》 冬,齐仲孙湫(从水 秋声)来省难(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曰:“若之何而去之?” 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 公曰:“鲁可取乎?”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注:冬,齐仲孙来。其曰齐仲孙,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孙,疏之也。其言齐,以累桓也。) 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去。庆父是个贪婪残暴、权欲薰心、品行极坏的人,与其嫂、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因哀姜没有子嗣,他与哀姜密谋,欲立哀姜妹妹叔姜之子开为鲁君继承人。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便被他派人杀死。其欲自立。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国。 庆父派人杀死公子般后,令立(子开)闵公当国君。由于他制造内乱,激起了鲁国百姓极大的愤慨。但庆父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制造内乱,企图混水摸鱼,以致把鲁国闹得不太平。 齐桓公便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去了解情况。不久,仲孙湫把了解到的鲁国情况向齐桓公作了报告,并下结论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事实果然如此。过了一年,庆父又杀死了鲁闵公。两年之内,鲁国两个国君被杀,使鲁国的局势陷入了严重的混乱之中,百姓们对庆父恨之入骨。庆父见在鲁国实在无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国。鲁僖公继位后,知道庆父这个人继续存在,对鲁国是个严重的威胁,便请求莒国把庆父送回鲁国。庆父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回到鲁国没有好下场,便在途中自杀了。 这时任鲁相的季友,让庆父的儿子公孙敖继承庆父的禄位。因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为避讳弑君之罪,所以,庆父的子孙改称孟孙氏。后来,孟孙氏又简化为孟氏。 成语故事 鲁庄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虽没有大作为也没有大失误,心里倒安然。可身后之事却令他心神难安。夫人哀姜没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启,自己最宠幸的爱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一妾成凤生了公子申,由谁来继承王位呢。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里明白,由谁继位,他的三个弟弟是关键。大弟庆父凶残专横,且隐隐约约地知道他与哀姜关系暧昧,不愿见他,就叫来二弟叔牙商议后事。谁知叔牙早被庆父收买,极力推荐庆父,庄公没说什么。又叫来三弟季友,季友明白庄公的心意,盛赞公子般的仁德,愿竭力拥戴般继承王位,此事就这样敲定了。 秋风萧瑟的八月,庄公驾崩,季友设计毒死了叔牙,孤立了庆父,宣布遗诏,让公子般登上了王位。庆父哪能忍下这口恶气,在密室里与哀姜尽情欢愉之后,二人就谋划起来,一致的意见是除掉新君,让谁继位呢,哀姜极力怂恿庆父登基,庆父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先让八岁的启当个傀儡,再伺机而动。而启是哀姜的亲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的时候,庆父发动政变,让启当了国君,这就是鲁闵公。同时派人在途中截杀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胁,赶快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齐国公主,闵公自然是齐王的外孙,庆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稳,就慌慌张张地跑到齐国去争取援助,齐桓公答应了他。 此时庆父越发猖狂,随意诛杀异己,欺压良善,与哀姜的亲密接触,也毫无顾忌了。第二年庆父就和哀姜杀掉了闵公,自立为国君了。这一下,齐桓公坐不住了,他作为中原霸主,对邻国的动乱不能不问,况且被杀的是其外孙,于是派大夫仲孙湫以吊唁名义去鲁国查看情形,准备采取措施。公孙湫回来报告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国人见庆父连杀两个国君,又胡作非为,已满腔愤怒,听说齐国要对付他,就纷纷起来反抗庆父。这时身在邾国的季友发出讨伐庆父的檄文,并拥戴公子申为国君,国人热烈响应。庆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敌众,仓惶逃到莒国去了。季友带申回国,并立为新君,这就是鲁僖公。后来季友买通莒国,将庆父押解回国,庆父走投无路,就自杀了。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后用来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含贬义。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为汉语复句式成语,出自:春秋战国左氏《左传·闵公元年》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仲孙归说,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
扩展资料:
寓意:鲁庄公的弟弟庆父为夺得王位,先后杀死两个国君,制造鲁国内乱。齐桓公派人调查情况,回来的人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意思是,不把庆父除掉,鲁国的灾难是不会休止的。这句话后用来比喻,不除掉制造大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和人民就不得安宁。后人也把常常制造内乱的人比作庆父。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成语的典故及释义(具体用法)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 学习帮助 解析: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注 释: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出 处: 《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例 子: ~。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 *** 《南京 *** 向何处去?》) 鲁庄公姬同有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庆父最为专横,并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其嫂——鲁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 鲁庄公于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为夫人哀靖没有生子,既无“嫡嗣”,便从“庶子”中议立。庄公与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歌的买嘱,主张立庆父;与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鲁庄公与其宠姬的生子公斑,并逼叔牙以死表明拥立斑。 当年八月,鲁庄公病死,姬斑继位。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暗杀姬斑。恰好有个叫荦的养马人,很有力气,也很鲁莽,因受过鲁庄公的责罚怀恨在心,庆父就唆使荦乘丧期打死了姬斑,另由庆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开,为鲁闵公。庆父更加肆无忌惮,与哀姜打得更是火热,并越来野心越大。鲁闵公二年,一对奸夫 *** 又指使一个叫齮的人杀了闵公,欲立庆父。季友趁乱领着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姬申逃到邾国,发出文告声讨庆父,要求国人杀庆父,立姬申。国人响应,庆父畏惧,逃亡到莒国,哀姜逃到邾国。 姬申得立,季友买通莒国押回了庆父,并将其杀死;因为哀姜是齐公室之女,所以齐桓公很生气,将哀姜召回,也杀了。 在鲁庄公死后的几年里,由于庆父串通哀姜连杀了两个国君,而且极度荒淫 *** ,作威作福,横行无忌,不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也给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故齐国的仲孙湫到鲁国吊唁回去后,曾叹息地说:“不去庆父,鲁难末已。”
更多文章:
轮滑励志语录经典大全?孩子滑轮滑的说说,宝贝第一次学溜冰说说短句
2024年6月17日 15:40
同一天生日的夫妻,同一天生日的情侣有什么利弊?同一天生日的人叫什么,遇到相同生日的人好吗
2024年4月12日 19:00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2024年5月18日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