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文言文?唐《等慈寺碑》全文 释文
本文目录
- 窦建德文言文
- 唐《等慈寺碑》全文 释文
- 为什么窦建德去世后,有很多人为其扼腕叹息
- 窦建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窦建德生平简介
- 《窦建德碑》翻译
- 隋末有名农民领袖窦建德简介,窦建德的生平介绍
- 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的人是谁呢,死后一千年,至今仍有很多人纪念他
- 窦建德怎么死的,窦建德犯了哪些错误导致兵败被杀
- 唐军虎牢关一战就灭了窦建德,而打他的小弟刘黑闼,为何屡次失利呢
窦建德文言文
1. 新唐书窦建德传文言文翻译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A 小题:①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
(赀,同“资”) ②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一点所从我魏征的建议,就不会死于今日的灾祸了。”秦王器重魏征的坦率,没有不满魏征的意思。
(蚤,通“早”;器,动词,器重,看重;直,坦直;恨,不满。魏征的答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小题:(卒,最后,终于) 小题:(前一个“被”,是“施及,加之于上”的意思;后一“被”表被动) 小题:(A应为“魏征”;B应为“李密”;D应为“魏征”)小题:(①②⑤项都不能说明魏征具有远见) 小题:(李密是对发来的文书“称善”;“说密”是劝说李密,并非“献秘计”)小题:见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
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
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他扮作道士。
武阳郡太守元宝藏发兵响应李密,任命魏征担任书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当看到了宝藏的书信以后,就称赞写得非常好,又加上听说是魏征所写,急忙征召他。
魏征进献十条计策来说服李密,都没有得到采用。王世充攻打洛口,魏征拜见长史郑頲说:"魏公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打胜仗,但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死伤将尽,而且府里没有余财,战胜敌人之后又没有封赏。
由于这两点原因不能和他们作战。如果疏通护城河,加高城墙,天长日久,敌兵粮食耗尽以后自然会撤退,到时我军乘胜追击,这是取胜的方法啊。
"郑頲说"这是老生常谈罢了。"魏征没有告辞就走了。
魏征后来跟随李密来到京城,很长时间都没有知名。自己请求安抚山东地区,于是被提拔为秘书丞,快马来到黎阳。
当时李绩还是李密所封的太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帅几十万众,他的威势掩盖半个天下,而他现在一败之后,再无振作,最终归附唐朝,本来就知道这天命使之有所归附。如今您处于天下必争之地,不早日作打算,那么就成就不了大事了!"李绩收到他的书信,于是定计归附于唐,而后大量派送粮食给淮安王的军队。
刚好赶上窦建德攻陷了黎阳,俘获了魏征,授伪官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和裴矩一起逃往关内,隐太子引荐他为太子洗马。
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众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惊”是“吃惊”的意思,作“高祖”的谓语,后面没有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而”是连词,表转折,连接两个句子,其前断句,排除C.句子翻译为:高祖惊异,叫来问他,太宗回答说:“回去军众就会马上解散,可是敌人在后面趁机追击,死亡在顷刻之间.(2)C “高祖起太原”的“起”是“起兵”的意思,“起于家”的“起”是“被起用”的意思.(3)A “他指挥云定兴故布疑兵”错,原文为“太宗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是太宗向云定兴的建议.(4)①为:介词,替;直:直接;是:这.句子翻译为:仁义之师是为天下而起的,应该直接攻进咸阳,命令全国,如果回去守住一座城池,这是乱贼的表现啊.②寇:侵犯;遇于豳州:介词结构后置句;从:使…跟从,带领.句子翻译为:突厥侵犯边境,太宗与突厥军在豳州相遇,带领一百骑士随从与突厥首领会谈,结盟后突厥军撤离.答案:(1)B(2)C(3)A(4)①仁义之师是为天下而起的,应该直接攻进咸阳,命令全国,如果回去守住一座城池,这是乱贼的表现啊.②突厥侵犯边境,太宗与突厥军在豳州相遇,带领一百骑士随从与突厥首领会谈,结盟后突厥军撤离.参考译文:李世民,是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太宗为人聪明英武,胸有大志,并能降低身份,对人谦卑,尊重读书人.当时,天下已乱,盗贼四起,他断定隋朝一定会灭亡,于是拿出钱财供养士人,结交英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犯事逃命,太宗藏匿他们.又同晋阳令刘文静特别友好,文静因李密的事情被关押在监狱中,太宗晚上到狱中看望他,同他商讨大事.当时百姓为躲避贼人大多入城居住,城中有几万人,文静担任县令的时间长,了解各个英雄,就一起安排部署.计谋已经确定,就由裴寂告诉高祖.高祖开始不答应,不久后同意起事.高祖已经起兵,任命太宗为右领军大都督,封号为敦煌郡公.唐兵向西,将要到达霍邑,正赶上天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粮食将要用完,高祖计划,想要回兵到太原.太宗进谏说:“仁义之师是为天下而起的,应该直接攻进咸阳,命令全国,如果回去守住一座城池,这是乱贼的表现啊.”高祖不采纳太宗的意见.太宗在军门上大哭,高祖惊异,叫来问他,太宗回答说:“回去军众就会马上解散,可是敌人在后面趁机追击,死亡在顷刻之间,因此悲伤而哭.”高祖省悟,说:“当初主张起事的是你,现在也由你决定成败.”当时左军已经率先返回,太宗马上同陇西公李建成分头追.夜半,太宗迷失道路进入山谷中,扔掉马匹,步行而赶上左军,同左军一起回驻地.高祖于是率领军队前进,清晨到达霍邑.霍邑守将宋老生不出战,太宗带领几名骑兵靠近城墙,举着鞭子发号施令,作出像要围城的样子.老生发怒,出城,背城列阵.高祖率建成在宋老生阵地的左边,太宗和柴绍在他的南边.宋老生的军队靠近东边的阵地,建成落马,宋老生趁机攻击,高祖军后退.太宗从南边飞驰下坡,分兵把宋老生的军队截断成两部分,并从他的阵地后面出击,宋老生的部队败落逃跑,于是杀了宋老生.进兵驻扎在泾阳,攻击胡贼刘鹞子,打败了他.刘武周占据并州,高祖担心,下令各位将领舍弃黄河以东地区而守住关中.太宗认为黄河以东地区不能舍弃,领兵三万就打败了刘武周.军士都饥饿,太宗两天没有吃东西,行军到浩州才得到食物,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都来投降.刘武周害怕,逃到突厥,他手下的将领杨伏念献出并州投降.颂词说:唐拥有天下,传了二十代,其中值得称颂的有三个君主,唐玄宗、唐宪宗都不能坚持到最后,太宗的功业,真伟大啊!他打败腐败的隋朝,功劳可与商汤、周武王并列;达到治理的极致,差不多和周成王、周康王一样.自古功绩和品德都高,从汉到现在,没有这样的人.《春秋》的标准,常常对于贤能的人要求严格,因此后代的有道德的人想要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没有不对此叹惋感喟啊.。
4. 窦建德碑译文
《窦建德碑》译文风云方定,争夺天下的战争才刚开始,由天命的因素,有豪杰的因素,没有得到眷顾,而让当今得到了,于是天下已定,而没有能争夺天下。
隋朝末年,皇帝昏庸,时局混乱,四海之内,农民起义蜂拥而起。夏王窦建德以农民身份起家,黄河以北,崤山以东,都被他占有,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建立国家,颁布号令,像山岳一样对峙,像老虎一样盘踞,声势显赫,是当时的英雄人物。
这时李密坐拥着黎阳,王世充占据着东都,萧铣在楚地称王,薛举拥有秦地,但是看看他们割据一方的势力,地盘规模的大小,都赶不上窦建德。只有夏王窦建德治理国家,知晓礼仪,崇尚仁爱,看重忠诚,爱惜贤才,对待百姓不残暴,对待自己不放纵,所以兵所到之处无不取胜,号令所到之处无不令人叹服,与王世充、萧铣、李密很不相同。
军纪严明,自身勇猛,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没有人拂逆他,这就是这位豪杰勃勃兴起称雄一方,拓疆千里的原因啊!有人认为窦建德是当今的项羽,我私下认为不是这样,项羽残暴喜欢杀人,窦建德以宽容统治百姓,使百姓都归附他,项羽和他不可相提并论。探求他的英雄天分,大概不在孙坚之下。
只是上天不眷顾他,命运不垂青他,所以使他在救助别人时,面临敌人的强大攻势,最终失败,势力倾颓,很快灭亡。哎,这也是不想有这种结果却有这种结果。
假使时局仍是四分五裂,太宗盘踞与中原,窦建德坐拥河北之地,相互对峙,胜负哪是顷刻之间可辨的呢?自从窦建德去世,到现在已经很久远了,山东河北之人,有的还喜欢谈起他的故事,并且还为他祭祀,由此可知他的名声不可磨灭,就好像他的人还活着一样。圣唐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探访他的庙宇,看见父老乡亲群体来祭拜他,仪式讲究,连连直呼夏王,就像窦建德在时一样。
感慨豪杰让人振奋,哀悼他图谋创业却未能到最后,才知道天命不能自己主观,惋惜他图霸的谋略很快失败,激动地写下这篇碑文。原文窦建德在死后208年,此时距唐朝灭亡78年,大唐魏州书佐殷侔路过窦建德庙,见父老乡亲,人山人海,群祭建德,场面之宏大,平生之仅见,深受感动,知其名不可灭,遂写下了著名的《窦建德碑》,全文如下: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名归圣人,于是玄黄之祸成,而霸图之业废矣。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
是时李密在黎阳,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唯夏氏为国,只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于己,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
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兮雄兮,指盼备显,庶儿孙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于救邻,致败于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嗟夫,此亦莫之为而为者欤!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则太宗龙行乎中原,建德虎视于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及人者存也。
圣唐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过其庙下,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夏王之称,犹绍于昔。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激于其文,遂碑。
唐《等慈寺碑》全文 释文
【唐颜师古等慈寺碑〈贞观二年〉】 右《等慈寺碑》,颜师古撰。其寺在郑州汜水,唐太宗破王世充、窦建德, 乃于其战处建寺,云为阵亡士荐福。唐初用兵破贼处多,大抵皆造寺。自古创业 之君,其英雄智略,有非常人可及者矣。至其卓然信道而知义,则非积学诚明之 士不能到也。太宗英雄智识,不世之主,而牵惑习俗之弊,犹崇信浮图,岂以其 言浩博无穷,而好尽物理为可喜邪?盖自古文奸言以惑听者,虽聪明之主或不能 免也。惟其可喜,乃能惑人。故余于本纪讥其牵于多爱者,谓此也。治平元年清 明后一日书。 其寺在郑州汜水,唐太宗大败王世充、窦建德后,于是在先前的战场处建立寺庙,说是为阵亡的将士祈祷神灵的庇佑。唐代初期用兵歼灭贼兵的地方很多,大多都建造起了寺庙。从古代创立王业的君主,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智谋将略,有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地方。说道那超然信道的而且知恩报义的,就非得学识渊博而且至诚明智的君子不可达到了。太宗具有非凡的英雄气概和智谋见识,是罕见的君主,却牵染迷惑于习俗的弊端,也崇拜信仰佛教,难道因为语言的广大没有穷尽,就把穷尽万物的道理认为是自己的爱好了?大概自古以来的修饰谗言来迷惑统治者的,即使明智的君主也许不能幸免。因为它是能讨人喜欢的,所以能迷惑人。所以我在这篇纪文里讥讽那些牵绊于自己诸多的爱好的人,说的就是这个。治平元年清 殊名。(其一) 季叶纷诡,政荒道丧。逐鹿争驱,乘龙有亢。亟罹不造,时逢无妄。至治莫兴,嘉生靡畅。(其二) 滔德既厌,炎运将徂。鸿飞野满,狼入朝芜。绿林叛换,青犊睢盱。中外板荡,亿兆沦胥。(其三) 圣帝膺期,愍彼颠覆。始建天柱,初安地轴。万难毕夷,群凶尽戮。芒芒率土,俱荷亭育。(其四) 寿华衅社,用康国步。阳纡毙慝,实清王度。牧野非艰,鸣条岂固。势逾�卷,俯同荥注。(其五) 魔众既摧,胜幡斯立。释兹罪垢,俾申幽执。施以无畏,断其馀习。即此戎墟,招提攸葺。(其六) 楼赫��,月殿玲珑。冬延爱日,夏纳清风。白�齐叶,丹桂临丛。绮疏瞰迥,绣阁临空。(其七) 金绳吐光,宝铃和响。香绕梵音,花飞仙掌。妙想凝寂,真容焕朗。开士宅心,伊蒲瞻仰。(其八) 崇岩秀峙,迅流长迈。石城回瞩,龙池斜界。左顾敖�高,右通汜祭阝。实为胜境,诞标灵怪。(其九) 至人惠利,正觉津梁。偕登万善,曾照十方。深慈广博,冥庆遐长。式光勿替,永播无疆。(其十)明后一天写。
为什么窦建德去世后,有很多人为其扼腕叹息
因为窦建德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窦建德去世以后有很多人为其扼腕叹息。
窦建德为首的河北义军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斗争长达12年之久,是推翻隋炀帝暴政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窦建德虽因缺乏政治远见等原因犯了一些严重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所以窦建德的遗爱,仍然长期存留在河北人民的心中。
河北大名县有窦王庙,父老群祭,历久不衰。唐文宗大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有感于其事,特在庙中立了一块纪念碑。
扩展资料:
窦建德被俘后,李世民责备窦建德:“我征王世充,关你何事,你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士的锋锐。”建德说:“今日不自己来,恐怕有劳你远取。”王世充遂开城投降,裴矩以_州降唐。
窦建德所带领的人马,一下子就逃散了,妻子曹氏以及他的左仆射齐善行率领几百人逃回_州。窦建德余部想立窦建德的养子为君主,齐善行说:“夏王平定了河北,兵强马壮,一下子就被捉走了,难道不是天命注定的吗。
不如一心请求唐朝保全大伙儿的生命,不要给老百姓造成灾难困苦。”于是把库存的财物全部分发给士卒,让他们各自离开。
齐善行这才跟窦建德的右仆射裴矩、行台曹旦以及窦建德的妻子带领夏国的官员属吏进献山东的土地,交出夏国的八枚印章向唐朝投降。七月,秦王把窦建德押到京城,在长安市斩首,时年四十九岁。从起事到灭亡,共六年。
窦建德是一个怎样的人窦建德生平简介
窦建德是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据说窦建德是东汉名臣窦融的后代。窦建德在河北、山东等地起义后,和隋唐军队之间的战争长达12年之久。不过隋炀帝的暴政能被推翻,窦建德也是功不可没。他虽然带领义军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因为缺乏远见,还是犯下一些错误,导致最后战败而亡。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窦建德的为人,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答的介绍,感兴趣的话就来看看吧。窦建德,出身扶风窦氏,世代务农,崇尚豪侠,为乡里敬重。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高句丽之时,担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遂抗拒东征。带领孙安祖进入高鸡泊,举兵反叛,全家坐罪遇害。率部归顺高士达起义军,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称雄于河北一带。最终,到了武德四年(621年),为了拯救郑王王世充,带兵攻打虎牢关,为秦王李世民所败和俘虏,押解长安处死。每当历史爱好者读起关于窦建德的故事,总会觉得扼腕叹息。窦建德不同于一般的草莽流寇,这个家伙身上,虽然有桀骜不驯的气质,但是,他待人宽厚、亲政爱民、信守承诺。更为难得的是,在那个封建迷信成风的年代,窦建德是为数不多的唯物主义者。窦建德遭人诟病的缺点很少,以至于他的生死大敌,一个唐朝的小官殷侔,竟不顾忌讳替他树立了一块纪念碑,还亲笔写下一篇慷慨激昂的碑文: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这篇碑文末尾的四句话,堪称窦建德生平的真实写照,一个有希望建立王图霸业的枭雄,竟因为莫名其妙的天命,中道崩殂,着实令人惋惜。正因这篇碑文,后人才格外感慨窦建德的失败。为了一个无德行无能力,且背信弃义的小人王世充,窦建德竟率十万主力前往虎牢关,与如日中天的秦王李世民殊死决战。结果,这场恶战成就了李世民的伟业,窦建德本人则被押送到长安砍了脑袋。十一年辛苦经营的基业,就这样为了一个人品败坏的小人付诸东流,这场仗打得真是要多窝囊有多窝囊。后人在总结这场虎牢关大战之时,都觉得窦大王犯下两个原则性错误:首先,窦建德不该挑起这场战争,王世充这个家伙本就是个丧尽天良的王八蛋,根本不值得窦建德赌上身家性命相救。李世民兵强马壮,正值事业巅峰,窦建德若顾全大局,根本不应该拭其缨锋;其次,就算窦建德有一万个理由出兵,也不应该直取虎牢关,与李世民的主力硬碰硬。若窦建德采纳国子祭酒凌敬的计策,转道进攻太原,搞一出围魏救赵,没准能解王世充之围,至少,不会让自己身陷囫囵。实际上,后人对窦建德仍存在曲解。其实,窦建德有不得不救王世充的理由,而且,进攻虎牢关也是无奈之举。窦建德被俘后,李世民责备道:我征王世充,关你何事,你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士的锋锐!建德说:今日,若我不自己来,日后,恐怕有劳你远取。所以说,以上两点对窦建德原则性错误的总结纯属谬论。曾有人抱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支援那些拉丁美洲的独裁国家,甚至,说这些国家不值得援助,但是,艾森豪威尔却依旧慷慨大方地帮助了这些国家。其实,国际政治无外乎就是这么回事儿,不论古今中外,类似的情况大同小异。王世充虽然是个丧尽天良的王八蛋,但是,他却是个有实力的家伙,他的兵力可以牵制唐军的主力,消除窦建德的后顾之忧。若王世充与唐军僵持不下,窦建德就能获得喘息之机,积蓄力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窦建德才不得不容忍王世充这个小人盘踞在自己的大后方,这样窦大王才能专心对付大唐在山东的守军,并借机夺取大半个中原。试想,当时若王世充被唐军干掉,那么,窦建德辖区北方就会面临罗艺。要知道罗艺可是与大唐穿一条裤子的军阀,过早地与罗艺交手,对窦建德来说没有一丁点好处,反而弊病无穷。李世民虽兵强马壮,但在讨伐王世充时还是费了一番手脚的,若窦建德不趁着这个机会与王世充联手攻打李世民,等李世民解决了王世充后积蓄实力,届时等待窦建德的下场岂不是更惨?至于凌敬的计策更是荒谬,太原是李渊父子的龙兴之地,是大唐王朝的革命根据地。窦建德若想从河北直取太原,起码要率军翻越一座太行山。且不说这段路有多艰难,若唐军及时两面夹击将窦建德堵在太行山上,恐怕窦建德也会回天乏术。更何况,此时的李渊父子已稳居长安,太原的战略地位已不重要,至少不会逼得唐军救魏。后来,一个叫刘武周的军阀占领了太原,李氏父子不还是安之若素?按说,窦建德进攻李世民时,双方的兵力应该差不多,虽然,《新唐书》中着力渲染这场战争李世民以少打多,但毕竟这是唐人的史书,所以,真实性有待考量。从两军的表现来看,决战之际双方是势均力敌的,不过,窦建德此时刚刚击败了孟海公,又因长途跋涉全军人困马乏,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就地扎营疏通粮道,与李世民打持久战。如此布局,唐军若撤退,窦建德即可顺理成章地蚕食王世充的地盘,若唐军不撤,战局亦对窦建德有利。可惜的是,窦建德带着疲惫不堪的将士们羊入虎口,遭到李世民的偷袭,最终功败垂成。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是以后人眼光说出的话。但是,对于战场上的当事人来说,也许一个小小的失败就会让自己掉了脑袋,关于自己的历史亦戛然而止,再也没有复盘的机会。
《窦建德碑》翻译
窦建德碑 �6�9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命归圣人。於是元黄之祸成,霸图之业废矣。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以耕�崛兴,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是时李密在******,世充据东都,萧铣、王楚、薛举擅秦,然视其创割之迹,观其模略之大,皆未有及建德者也。唯夏氏为国,知义而尚仁,贵忠而爱贤,无暴虐及民,无淫凶於已,故兵所加而胜,令所到而服。与夫世充、铣、密等,甚不同矣。行军有律,而身兼勇武;听谏有道,而人无拒拂。斯盖豪杰所以勃兴,而定霸一朝,拓疆千里者哉。或以建德方项羽之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庶几孙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故使失计於救邻,致败於临敌。云散雨覆,亡也忽然。嗟夫!此亦莫之为而为者欤。向令运未有统,时仍割分,则太宗龙行乎中原,建德虎视於河北,相持相支,胜负岂须臾辨哉。自建德亡,距今已久远,山东、河北之人,或尚谈其事,且为之祀。知其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圣唐太和三年,魏州书佐殷侔过其庙下,见父老群祭,骏奔有仪,夏王之称,犹绍於昔。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激於其文,遂碑。
隋末有名农民领袖窦建德简介,窦建德的生平介绍
窦建德简介
窦建德是隋末众多的农民起义军中的一支,在推翻隋朝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一位有名的农民领袖。与李世民父子是世代贵族不同,窦建德是真正的平民,他自幼家境贫寒,为人厚道,很为乡亲敬重,他完全是看不惯隋末的暴政,出于义愤,才揭竿而起,组织义军起兵反抗隋朝。
窦建德画像
窦建德在反抗隋朝的过程中是真正付出过代价的,他的家人都被隋炀帝杀死了,这更坚定窦建德起义的决心,于是他在作战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英勇,成为隋末一支非常重要的中坚力量,他的军队先后打败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势力,并且建立了大夏国,并且称帝,势力发展到顶峰。
随着隋朝的灭亡,天下逐渐安定,此时太原的李渊也在长安称帝,从前大家都是为了反隋,虽然阶级不同但是立场一致,所以并没有大的矛盾。但是现在天下形势变了,往日并肩作战的兄弟变成了仇敌,由于窦建德的实力大增,他成为唐王朝最忌惮的地方割据势力,成为唐王朝必须铲除的对象,经过几次作战,窦建德最终失败了,他被李世民在虎牢关俘虏,最后被押解到长安斩首,终年还不满五十岁。
窦建德死后,百姓非常怀念他,在他的家乡为他建了一座庙来纪念他,并且还为了修了墓地,这对于一位失败的将领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可见窦建德不是一个莽夫,他知道如何为百姓谋福利,所以百姓才会如此感恩他。
窦建德碑
一代农民起义军的首领,隋末唐初著名的大英雄窦建德自从被斩首于长安街头之后,他的墓葬便一直是个谜,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宣称他们那里才是真正的窦建德墓,可谓争议很大。相对于窦建德墓的不确定性,窦建德碑倒是没有争议,来历很明确。
窦建德碑
虽然窦建德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自古成王英雄败者寇,窦建德在唐代的史书上是个反面典型,这一点都不奇怪,不过因为窦建德虽然出身草莽,但是生性简朴,他虽然缺乏政治远见,但是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所以在窦建德被杀死后,百姓们感念他的恩德,自发为窦建德建庙祭祀,场面很是壮观,这是很难想象的,后来唐朝的一位官员路过窦建德庙,正好看到百姓们盛大的祭祀活动,非常感动,于是就写下了一篇歌颂窦建德的碑文,将窦建德的一生详细的记录下来,其中不乏溢美之词,后来这篇碑文还成为古代散文的名篇,一直流传至今。
窦建德一生戎马,他跟李渊父子一样是隋末反抗朝廷暴政的义军之一,两者的性质其实没有大的区别,而且窦建德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人品很好,青年时期就很受乡亲们敬重。后来他成王后也时刻想着为百姓造福,做了不少好事,他生性忠厚,所以得到农民的支持,成为当时坚持时间最长久的义军之一,直到唐初才败于李世民的手下,而且就算死后也能得到百姓自发的祭祀,实属难得。
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的人是谁呢,死后一千年,至今仍有很多人纪念他
先说答案:这个人正是窦建德,他虽然失败了在民间却依然享有很高的威望,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比李渊更有资格取代隋朝,那么如此得民心之人,怎么就无缘无故的失败了呢?
(一)窦建德其人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而占据河北之地的领袖,就是窦建德,鼎盛时期,窦建德拥兵十多万,而他这个人和一般的农民起义军不同,在乱世之中,算得上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而这也正是因为他的这样一个优秀品质,让他被河北人民所怀念。
在河北,窦建德称帝的地方,人们建起了窦王庙,这个庙香火极旺,到了二百年后,当时的魏州书佐殷侔见到当地百姓朝拜窦王庙的盛况,回来后写了一篇文章:
“或以建德方项羽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兮雄兮,指盼备显,庶儿孙长沙流亚乎!”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说:有人说窦建德是项羽,我看不然,项羽残暴而嗜杀,而窦建德宽容御众,他比当年的孙坚还更有英雄气概。写完之后,殷侔还把文字刻在碑上纪念窦建德。
所以,从这段话中,我们就看到了原因,窦建德为什么让河北人念念不忘呢?唯有四个字:宽厚待人。可以看到,在隋朝末年,几乎所有起义军表面上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帜,可在屠杀老百姓这件事上却毫不手软,唯独窦建德是一个例外。
窦建德在争夺天下过程中,严格遵守一点,“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不仅对老百姓鲜有劫掠,而且对隋朝俘虏也以礼相待,着实让人震惊。同时,窦建德严于律己,对生活要求很低。
《资治通鉴》则给予窦建德高度评价:“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粟饭;妻曹氏,不衣纨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二)窦建德之败
可以说,是“宽厚待人”成就了窦建德的威名,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以,很多人都在感叹窦建德,正如那碑文的最后四句:“感豪杰之兴奋,吊经营之勿终,始知天命之莫干,惜霸略之旋陨。”
这篇碑文末尾的四句话,堪称窦建德生平的真实写照,一个有希望建立王图霸业的枭雄,竟因为莫名其妙的“天命”,中道崩殂,着实令人惋惜。正因这篇碑文,后人才格外感慨窦建德的失败。
为了一个无德行无能力,且背信弃义的小人王世充,窦建德竟率十万主力前往虎牢关,与如日中天的秦王李世民殊死决战。结果,这场恶战成就了李世民的伟业,当他被唐军俘虏之后,并未因而网开一面,直接被砍了头。
实际上,窦建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了,他曾经俘虏过唐朝公主,还俘虏过大唐军将李勣的父亲,但都送了回去。论对等原则,唐朝的确不应该杀他。 或许也正应了那句话:“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窦建德怎么死的,窦建德犯了哪些错误导致兵败被杀
窦建德是隋末河北农民起义领袖。他曾多次率军击败随将,后来在河北建立夏国,自称夏王。可以说窦建德深得河北人民民心,但因为窦建德缺少远见,导致他犯下一个巨大错误,最后败给李世民,被押送到长安处死。可以说窦建德一生有高光,也有遗憾,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不过天下霸主只能有一位,窦建德是遗憾出局。这次就准备来讲讲窦建德这个人物,感兴趣的朋友千万别错过了。
义者窦建德
大丈夫立世,当以信义为重。窦建德,是真正的信义之人。
窦建德(573年-621年),字建德,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县)人。世代务农,是真正的草根出身,因受乡亲爱戴,也曾当过一段时间的里长。(因李世民生母姓窦,故《隋唐演义》等小说里,称窦建德是李世民的舅舅,其实是毫不相关的。)
窦建德在年轻时,极重义气,和睦乡里。听闻有同乡因贫穷而无法安葬父母时,窦建德立即放下手头的农活,帮忙办理丧事。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不顾民间疾苦,为了征讨高丽,四处招兵,各地纷纷揭竿而起。与窦建德同县的孙安祖因拒绝入伍,奋起反抗杀了县令,在逃亡期间,窦建德收留了他。
为了不让乡亲们被抓壮丁而死于异乡,窦建德招集了数百人,交给孙安祖带领,进入高鸡泊一带落草为寇,以保性命,以待在动荡时局中建功立业。窦建德此时仍在郡里当差,是吃皇粮的二百人长。
当时,周边众多势力都在干着没本钱的买卖,但唯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皆因敬重窦建德的为人。
正因如此,郡县里认定窦建德与盗匪勾结,将窦建德全家老小屠戮殆尽。事已至此,不反也得反了。窦建德带着两百人投奔了高士达,后来因孙安祖被张金称所杀,其手下的几千号人也都全部投奔了窦建德。
窦建德与士卒们同甘共苦,为了接济他人,身上时常不留余财,士卒都甘于为他卖命,加之连立奇功,因而声望日隆。在高士达被隋将杨义臣所杀之后,窦建德自然而然成为了这支义军的领袖。
仁者窦建德
以信义立世,以仁德待人。在隋末诸多义军之中,窦建德无愧仁者之名。
起兵之初,各地义军在捉到隋朝官吏与当地豪绅之时,大多都会一刀杀了,而窦建德不是。对于敌人,窦建德是仁慈的。
宋正本原为隋朝饶阳令,博学多才,窦建德对其以礼相待,奉为贵客,与其共商谋取河北之策。因为仁德,使得众多郡县的隋朝官吏都望风而降,窦建德的势力得以迅速发展,精兵强将达十万余众。
江都兵变,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窦建德灭宇文化及,得到了众多宫女、文武百官以及精锐将士。窦建德将宫女全都放了,文武百官与众多将士任凭去留,留下的授予官职,离开的赠予衣物粮食并护送出境。
李渊的堂弟李神通,妹妹同安长公主,都曾被窦建德俘获过。如此的重量级战俘,窦建德也没有为难,以贵客之礼相待,并送还李渊。
建德释李世勣,使其领兵以镇黎州。三年正月,世勣舍其父而逃归,执法者请诛之,建德曰:勣本唐臣,为我所虏,不忘其主,逃还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竟不诛。——《旧唐书》
就连与李靖齐名的战神级人物李勣(徐茂公),父子二人也曾被窦建德俘虏过。窦建德重用李勣,令其镇守黎阳,不料李勣又跑路了。窦建德的手下建议,要将李勣的父亲诛杀,窦建德也拒绝了。
史载,窦建德生活简朴,哪怕是称王之后,也是不穿锦衣,不好女色的,吃着糙米素食,不恋金银珠宝,对手下将士极为厚待。
窦建德所不齿的,是宇文化及那般,与隋炀帝有姻亲关系却弑君谋位之人。在隋炀帝死后,窦建德给予闵的谥号,这其中不免也有一丝悲悯之心。窦建德之为人,比之其他义军领袖,是要仁厚得多的。
如此人物,又怎会输了呢?
其一是外在原因,可以说是天命如此,生不逢时。
云雷方屯,龙战伊始,有天命焉,有豪杰焉。不得受命,而命归圣人。于是元黄之祸成,霸图之业废矣。——《窦建德碑》
放着谁,在那个年代碰上李世民,估计都得吃不了兜着走。以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放在当时或许只一人可以匹敌,此人便是大唐军神李靖。至于其他人,没一个够李世民打。
其二是自身缺陷,并非仁义之人就能成王霸之业。
作为一个领袖,仁义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个领袖的责任,在于拥有卓越的战略远见,以及知人善用。
战略规划失误
窦建德是杰出的起义军领袖,但却不是优秀的逐鹿者。在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上,出现了错误。
纵观局势,窦建德建立政权之后,北有罗艺,西有李唐,还有一个洛阳王世充。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罗艺占据幽州,隋朝时就已名声在外,名副其实的一流军队。李唐刚收降了李密,锋芒正盛。王世充的洛阳,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窦建德置南边的孟海公、徐元朗于不顾,先急于北上攻伐罗艺,几次败仗下来,搞得灰头土脸。而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西边形式已不容乐观,王世充被李唐围城,危在旦夕,窦建德不得不被迫西进。
立足冀兖而用心经营,再以荆扬为主要攻略目标,或许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窦建德的政治素养缺乏
一个领袖的政治素养高低,从其政治体系与军队建设就能看出端倪。
首先,窦建德的政治体系薄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因为窦建德所带出来的队伍之中,缺乏富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才。在建立政权之后,为了维持政权的正常运转,不得不重用一批隋朝降官。
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旧唐书》
政治体系的不完善,自然会多小人,小人多则谗言多。窦建德曾引为贵客的宋正本,也因小人进谗而死。
人才的缺乏,便造成了体系的脆不可击。在窦建德西进之时,在自己的地盘上,补给的运转都是跟不上的。
再者,窦建德的军队建设跟不上。当然,这其实也是大多数农民起义军的通病。半农半军,军中山头队伍林立,相互掣肘攻讦,如此一来便没有了执行力,毫无军纪可言。
窦建德缺乏名将么?并不。配飨武庙的名将苏定方,为其复仇的刘黑闼,都曾在其帐下效力,哪一个不是用兵好手?但整体军队建设跟不上,且听信谗言错杀大将,又怎能不败?
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旧唐书》
江山未定,信谗言而杀大将,是取灭之道也。瞧瞧后世的朱元璋,同样是农民起义军出身,统一之后又将北元扫荡了数次,才对名将们下手。只能说,窦建德没有朱元璋那样的格局。
反观李唐,初始之时,仅以三万弱旅据太原,北有突厥,西有薛延陀,而一战下关中,马上就改被动为主动。关中、洛阳、虎牢三战,虽然地盘没扩张多少,但已然确立了席卷天下之势。
窦建德之死
可惜的是,窦建德一代雄主,是为隋末义军领袖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他死后,河北父老兴建窦王庙,时时祭奠,历久不衰。对于一个领袖来说,这是极为难得的。
不冤的是,他输给了战略规划更为精巧的李唐,输给了军事能力更为出众、政治格局更为宽广的李唐。毕竟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李唐集团的能力可都是响当当的厉害。
或以建德方项羽之在前世,窃谓不然。羽暴而嗜杀,建德宽容御众,得其归附,语不可同日。迹其英分雄分,指盼备显,庶几孙长沙流亚乎?唯天有所勿属,唯命有所独归。——《窦建德碑》
圣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唐魏州书佐殷侔路过窦王庙,目睹了当地百姓为窦建德举行的盛大祭祀仪式,乡亲父老连连直呼夏王,仿佛他仍在世一般。
殷侔写下《窦建德碑》,将窦建德与项羽做了对比,认为项羽嗜杀而窦建德仁厚,故而项羽不能与窦建德相提并论。又称窦建德之英雄天分,不在三国孙坚之下。输了,乃是时也命也。
名不可灭,而及人者存也。无关成败,仅看百姓时隔数百年,仍在祭祀窦建德,就已说明他曾活得轰轰烈烈,是为英雄也。
唐军虎牢关一战就灭了窦建德,而打他的小弟刘黑闼,为何屡次失利呢
“隋大业末,主昏时乱,四海之内,兵革咸起。夏王建德以耕氓崛起,河北山东,皆所奄有,筑宫金城,立国布号,岳峙虎踞,赫赫乎当时之雄也。”——《窦建德碑》
唐朝建立初期,唐军曾经在虎牢关一役中,一举击败了窦建德的部队,并且李世民还把窦建德给活捉了。
但是后来窦建德的小弟刘黑闼聚拢残兵后,唐军与之对战却屡屡受挫,这又是问什么呢?
窦建德为什么一战而败
窦建德虽然顺利当上了河北王(自称夏王),建立了夏国,而且手下的兵马也有不少,但是他这时不过是外强中干。
骆驼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说窦建德本人,他是一个农民出身(骆驼认为他是一个坐地分赃的大盗),他的成长得益于长期一线战斗的熏陶(当然也有一定的天赋),所以他在军事领域的确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从他的军事履历看,有着明显的缺陷。
我们先来看他曾经的胜利(只算他和隋朝的正规军打,和地方小势力的不算),第一战,他的对手是涿州通守郭绚,作战地点就在河北,他采用的军事策略是先诈降麻痹敌人,然后趁敌人不备,进行偷袭。
第二战,他的对手是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他采用的军事策略是,派伏兵隐匿于沼泽,然后诱敌深入,然后半路偷袭。从这两场典型的战例里,我们能看出什么呢?
他面对正规军的作战,基本上用的都是以奇胜,而且基本上打的都是顺风战,而且作战区域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那么他和李世民的那场战役呢?当时李世民没有主动去打窦建德,而是在专心和占据河南的王世充硬刚。
王世充以逸待劳,所以李世民没有第一时间就剿灭王世充。
这时占据河北(还有山东的一些地方)的窦建德,心里很明白,王世充如果被灭,那么他就是第二个。
更多文章:
火锅英语怎么说 火锅英语如何说?火锅的翻译,怎么用英语翻译火锅,火锅用英语怎么说
2024年5月4日 16:50
雅安地震感想(地震发生时,雅安幼儿园的幼师们教科书式撤离,你对这一幕有什么感触)
2024年4月29日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