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练习题(语文练习题,《伤仲永》和《木兰诗》有哪位好心人帮帮我!)
本文目录
- 语文练习题,《伤仲永》和《木兰诗》有哪位好心人帮帮我!
-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
- 课本伤仲永的课后练习
- 《伤仲永》的练习题附答案
- 人教版伤仲永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 伤仲永练习题
- 《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
- 语文七年级下《伤仲永》练习题
- 伤仲永课后练习题答案
语文练习题,《伤仲永》和《木兰诗》有哪位好心人帮帮我!
1.《伤仲永》的作者是(王安石),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伤仲永的“伤”字是(悲伤)的意思,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仲永少时聪慧,后来成为平常人,这说明什么道理?(后天的学习比先天的聪明还要重要。)2.《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机智勇敢)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指出下列句子的所使用的修辞方法。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借代)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5.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顶针)
伤仲永练习题及答案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例如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是"抑"。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提示出他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贪则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笔墨凝练,言简意丰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引号内填原文) 七、用原文回答问题。(共13道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6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不使学. 7、点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的三个字是:不使学 8、揭示仲永由"奇人"转变为"凡人"的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9、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泯然众人矣。 11、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2、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不使学。 1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5、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受于人"或"受之人" 1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⑶泯然众人矣。 17、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至此作者认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8、"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八、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 答:"奇"是"以……为奇"的意思。但不止是好奇,也会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县人的承认。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 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承上启下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答:"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答: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2、本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七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答:泯然众人矣。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人成材的关系。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14、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答: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 15、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答: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16、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 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 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 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以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几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1、方仲永空有天资智,朱买臣全靠勤奋功。2、聪慧无为伤仲永,勤奋有成勉后生
课本伤仲永的课后练习
一1. 三个阶段五岁 神童十二三岁 才能衰退又七年 泯然众人二 不用做三1.奇 (对。。。。感到惊奇) 宾客(以。。。。。为宾客)2.利(以。。。。为有利可图) 3.于(比) 第二个于(从)四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伤仲永》的练习题附答案
《伤仲永》习题精选1.《伤仲永》选自 ,是 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 和 的意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2.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 一部分 ,第二部分 ,提出作者的见解 。3.解释下列句中加黑加线的词。①世隶耕 ②自为其名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④泯然众人矣 ⑤不能称前时之闻 ⑥传一乡秀才观之 ○7.未尝识书具( ) ○8借旁近与之( ) ○9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10 稍稍宾客其父( ) ○11余闻之也久( ) ○12从先人在家( ) ○13受之天也( ) ○14卒之为众人( ) ○15.今夫不受之天( ) ○16或以钱币乞之 ○1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18.父异焉( )4.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5.翻译下面句子。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b.父利其然也。 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7.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8.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9.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10.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11、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 ) 贤于材人远也( )泯然众人矣( ) 于舅家见之 ( ) 环谒于邑人 ( )12、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13、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14、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15、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16、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17、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18.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①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②不能称( )前时之闻③泯( )然众人矣19.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④稍稍宾客其父( ) ⑤父利其然也( )20.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人教版伤仲永课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⑴ 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从先人还家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⑵ 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⑶ 泯( )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稍稍宾客其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父利其然也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 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 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⑴ 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 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泯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⑴ 曾经 ⑵ 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⑶ 文采和道理 ⑷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⑴ pān yè⑵ chèn ⑶ mǐn 2、⑴ 自己的 ⑵ 他的 ⑶ 他的 ⑷ 他的 ⑸ 这种 4、⑴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⑵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二、阅读测试题 1、⑴ 同乡的人 ⑵ 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 ⑶ 同“攀”,牵、拉 ⑷ 四处拜访 2、⑴ chèn 相当 ⑵ mǐn 消失的样子 3、D 4、D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伤仲永练习题
仲永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原因:①.父亲贪图名利。 ②.仲永自己不努力。 ③.同乡人过分吹捧。仲永的经历说明了什么?答:天分再高,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不接受好的教育,也会变成普普通通的庸人。文章阐明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是只有后天努力学习,天赋才能方可不断进步。
《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案:1、①隶属,属于 ②有人 ③又、再 ④感到奇怪2、C3、①从此(人们)指定物体让(仲永)作诗,他就能立马写好。 ②(仲永的父亲)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乡里人,不让(仲永)学习。 4、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方父是一个目光短浅,唯利是图的人 我最想对他说:“略”。 (合情又合理,语言通顺即可) 6、①一个人的天资再好,如果不重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②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伟编三绝》、 《闻鸡起舞》 《凿壁借光》等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江泌伴月读书》、《苏秦刺骨》。《范仲淹划齑而食》等。
语文七年级下《伤仲永》练习题
1.解释下列多义词父利其“然”也:这种情况泯“然”众人矣:……的样子2.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拜访3.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说明仲永确实天资聪慧,也为下文“不使学”做铺垫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D)a.父异焉b.邑人奇之c.稍稍宾客其父d.父利其然也5.下列句子中,对“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仲永之通悟(结构助词,的)b.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无实义)c.受之天也(代词,它)
伤仲永课后练习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⑴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和同族人搞好关系_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 _文采和道理_ ⑷ 从先人还家 先人:_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pan)仲永环谒(ye)于邑人 ⑵ 不能称(chen)前时之闻⑶ 泯(min)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_自己的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他的 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 _他的_ ⑷ 稍稍宾客其父 其: _他的_ ⑸ 父利其然也 其: 这种_ 4、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及时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混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⑴ 邑人: _同县的人 ⑵ 利其然:以其为有利可图 ⑶ 扳:通“攀”牵引 ⑷ 环谒:四处拜访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 称(chen)相当 ⑵ 泯然(min)_消失的样子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D)。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D)。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不使学)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更多文章:
女孩回应爬全楼帮奶奶找推车(河南一位92岁奶奶出门弄丢推车,好心女子做出了怎样的帮忙之举)
2024年4月18日 08:30
劳动节黑板报(关于劳动与感恩黑板报 关于感恩的黑板报图片大全)
2024年6月25日 01:40
论党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什么下的革命是全党在坚定理想信念中获得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精神力)
2024年3月20日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