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政策解读(2020年全国两会关于艾滋病的就业问题提案解读)
本文目录
- 2020年全国两会关于艾滋病的就业问题提案解读
- 退休年龄规定2020年新政策解读,两会退休年龄规定2020,公务员退休年龄规定2020
- 两会中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我们的影响
- 两会 | 房地产行业影响最新解读!
- 全国两会关于经济政策的提案解读
2020年全国两会关于艾滋病的就业问题提案解读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那么全国两会有哪些热点提案呢,一起来了解最近几年全国两会关于艾滋病的就业问题提案解读,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政策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全国两会关于艾滋病的就业问题提案解读
病死率下降 感染率缓升
“2010年我国的艾滋病人病死率是10.7%,到2014年已下降到5.6%。”
是我国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的30周年。
1985年,我国首例艾滋病病例来自于美籍阿根廷人,他在入住北京协和医院三天后便死亡。当时,医学界对艾滋病毒的恐慌来自于未知。
1999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医生桂希恩听闻“怪病”走进河南文楼村,发现大规模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村民后,向北京汇报。一时,感染者的惨状令国人惊恐。
至今,文楼村第一批感染者郭秀(化名)还记得,2003年那年,村里一天死了7个人,“全村都是办丧事的唢呐声。”
上世纪90年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大众眼中艾滋病几乎与死亡画上了绝对等号。
直到现在,每年艾滋病的感染率和病死率的变化,都会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党委书记韩孟杰,在一次访谈时表示,我国艾滋病现存活感染人数已超过57万。“2010年我国的艾滋病人病死率是10.7%,到2014年已下降到5.6%。”
病死率的下降和感染率上升缓慢,与国家对重点区域的防控部署密不可分。
2004年,国家“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实施,对艾滋病筛查、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艾滋病遗孤的义务教育实现免费,艾滋病家庭纳入社会救济。2005年-2007年,中央政府直接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达26亿元。
感染者的“三就”难题
“没有哪个医院或单位会承认他恐惧或歧视这个群体,但拒绝就是那么实际地横在生活里。”
从数据上看,中国已将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将57万个病例具象为艾滋病群体乃至细化到每一个个体时,他们所面临的就医、就业、就学的权利保障令人担忧。
2013年1月,小吉在大连医治肛瘘过程中获知他感染HIV病毒,大连和沈阳的4家医院,均以“没有消毒设备”、“不具备手术条件”等各种理由将其拒之门外,“有的医生直接说‘没有理由,你赶紧走吧’。”
最终,小吉借助公益团体的帮助,在以感染、传染病为重点学科的北京佑安医院完成手术。但半年后,因公司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其感染者身份,小吉丢了工作。
接连的遭遇,让小吉感受到HIV感染者就医、就业难以保障的现实,“没有哪个医院或单位会承认他恐惧或歧视这个群体,但拒绝就是那么实际地横在生活里。”
北京佑安医院副主任医师、艾滋病防治专家张可认为“拒诊”就是歧视的表现,同时他也指出,这与医疗体制有关,“中国特有的传染病医院模式,让很多综合性医院接收艾滋病人后,自然地推给这里(传染病专科医院)。”
近几年,艾滋病感染者就医、就业遭拒的个案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早在2009年,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曾在中国对2000多名艾滋病感染者开展调查,因为艾滋病,其中超12%的感染者曾被拒诊,14.8%的感染者被拒绝雇佣或失业。
而事实上,对艾滋病患者就业、就医、就学权利的保障并非无法可依,2006年3月1日实施的《艾滋病防治条例》明确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有律师指出,细化侵权行为和提供法律援助渠道,或许是保障艾滋病患者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感染群体面临“污名化”
艾滋病的传播不在于高危人群,而在于高危行为。
近10年中,随着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由血液传播转变为性传播后,防艾针对的感染人群从静脉注射的吸毒者转化为高危性行为群体。
对于卫生部门,分析感染人群和传播行为是制定防控规划的必要手段。但有时,一些“断章取义”的发布,也致使大众形成对“某类人群是艾滋病主要传播群体”的刻板印象。
陈子煌是中国同志网络社区淡蓝网公益团队的负责人,曾带领团队进社区宣传防艾,“不少人一提到艾滋病,等号的另一端就指向了同性恋,问及一些群众同性恋和艾滋病的关系时,很多人回答我艾滋病就是同性恋带来的,但对于同性恋为何会感染艾滋病,没人能说清楚。”
陈子煌拿出的数据:在艾滋病感染的新增病例中,94%以上是通过性传播感染的。
“有的专家特意强调,这些通过性传播而新增病例中的24%是同性传播造成的,可这也说明剩下的76%的感染仍是由异性性行为造成。”陈子煌强调,艾滋病的传播不在于高危人群,而在于高危行为,“不管何种性取向,只要存在不安全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作为公益团队负责人,陈子煌也配合北京疾控中心,组织志愿者在淡蓝网设于北京的4个检测点,为男同性恋群体免费进行快速艾滋病检测。
陈子煌担心,过度强调同性恋与艾滋病的联系,对两个群体“污名化”,可能会导致中国原本就处于“隐形”状态的同性恋群体,因担心暴露双重身份,从而抗拒筛查HIV,“这反而不利于防控。”
前述联合国艾滋病计划署的调查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大的恐惧是其感染身份被暴露。3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感染情况曾被他人未经其允许透露出去。
“年轻化”下的防治困境
“主动监测感染人群的生活,造成隐私泄露,甚至精神恐惧,都不利于防治。”
从去年开始,艾滋病感染群体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大众关注的新焦点。
11月25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给出一组数据。
1月到10月,全国15至24岁,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感染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
吴尊友分析,“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净增长率为20%。而18岁-22岁在大学期间的感染率高达65%。
与吴尊友同样关注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疫情的,还有如今已79岁的桂希恩。
“我的两名艾滋病学生患者已经去世,一名死于淋巴瘤,一名死于直肠癌,都是只有二三十岁的年龄,这绝不是正常死亡。还有几人面临肿瘤转移”。11月,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桂希恩不无惋惜。
在大众认识中,青少年学生知识来源丰富,操作网络熟练,相比其他年龄层的人更易获得防艾信息,为何“艾滋病中招率”还会如此高?
桂希恩认为,大学生不缺少知识,而是“知行分离”。
一份来自广州的调查显示印证了桂希恩的说法,大学男生购买性服务的情况在近些年有所增加,有的男生在购买性服务过程中,并未采取安全措施。另有专家分析,高校学生感染的原因与大学生性观念开放有关,除此之外,高校性教育滞后,防艾资源还没有形成整合进入高校。
,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要求各地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并在46所高校启动了高校艾滋病防控综合试点工作,在11所高校重点开展专项强化干预活动。
对此,张可提醒社会能理性看待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在干预时注重保护学生隐私,“有的校园内提出抵制同性性行为的口号,主动监测感染人群的生活,造成隐私泄露,甚至精神恐惧,都不利于防治。”
;退休年龄规定2020年新政策解读,两会退休年龄规定2020,公务员退休年龄规定2020
退休年龄规定2020年新政策解读退休年龄规定2020年新政策解读,以下是目前我国的退休年龄规定:1、企业职工男60周岁,女工50周岁,女干55周岁。2、特殊工种男55周岁,女45周岁。3、病退男50周岁,女45周岁。4、对于灵活就业和个体工商户,男60,女55周岁退休。退休年龄多少为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女性,55岁正是一生事业的黄金期。这时强行让她们退休,不仅是对女性的歧视,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两会退休年龄规定2020两会退休年龄规定2020,对于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第1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2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这意味着,2018年前还没退休的人都会受到影响,而且,1990年(含1990年)以后出生的女性、以及1985年(含1985年)以后出生的男性都将在65岁退休,分别比原来延长了10年和5年。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公务员退休年龄规定2020公务员退休年龄规定2020,公务员退休年龄将从起延迟退休,对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10年的。2、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工龄满10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4、公务员退休年龄规定2020规定说,预期寿命提高、就业人口减少、退休基金长期不足等是调整公务员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另外,根据摩政府新制定的公务员退休年龄政策,单位和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均将从目前的20%上调至28%,而公务员的年终奖和退休时兑现的一次性现金补贴也将有所调整。以上就是关于退休年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两会中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对我们的影响
一、首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对两种政策的解读: 是不是有点懵?那我们来打个通俗的比喻。比如你是个农场主,种植了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也种植了玉米,大豆,芝麻等经济作物。货币政策就是调节农田旁边的水库。干旱的时候就多放点水,雨水充足的时候,就少放点水,这样你种植的农作物就能得到充分的水分滋养。而财政政策就是根据不同作物和农田位置等因素对水的需求。决定哪块田多浇点,哪块少浇点,以达到整体收益最大化。 简单来说,一个是管市场上钱多钱少的,另一个是管这个钱放出来之后,要什么使用的。 二、再来看一下两会中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描述: 总结一下:2022年货币政策继续稳健中积极,财政政策继续积极中平稳。(这句有点绕,但是你能分辨出青椒炒肉和肉炒青椒的话,应该可以理解了)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影响: 1,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步积极的话,就会形成一个相互加强的效果。比如两个都是积极,那么房价和股价就会一起涨。 2,如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同步,比如2022年,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积极。市场上的钱更多,但是项目数量没有那么多。这么多的钱,总要有个去处,则资金容易往金融市场流动,从而推高金融资产的价格。 3,如果都是消极的话,那么就是觉得经济过热,得踩刹车了。市场就会遇冷,普通人做投资的时候,就要以注意风险为主了。
两会 | 房地产行业影响最新解读!
两会对于房地产行业影响不出所料,本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更加严厉的政策出台,而是采用“淡化”的方式对待房地产。 1、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楼市相关的政策主要是以下两条:原文一: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解读:“降准降息,推动利率持续下行”,这句话不用解释了,开发商和购房者贷款融资会更容易,利息会更低。今后几年这句话都适用,对楼市也是重大利好。目前,5年期LPR房贷利率为4.65%,预测,到今年年底之前,应该会降至4.5%之下,也就是至少还有两次降息。“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句话是重点。2019年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是8.7%,今年要大于这个数字,那就是说,2020年M2增速至少要达到两位数10%左右。而今年3月M2是10.1%,4月M2则是11.1%,这是从2017年3月时隔3年之后,重新突破10%大关,并且,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放水力度显著高于过去3年,这个是板上钉钉了!2、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原文二: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房地产的表述,是2008年以来,字数最少,最为平淡,最没有伤害力的一年。今年的报告,没有提及2019年报告中的“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没有提及2018年报告中的“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和“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没有提及2017年报告中的“遏制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而且,今年的报告也没有提及过往政治局会议惯例表述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就是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删除了所有对楼市利空的表述,只保留了底线“房住不炒”。在当前楼市已经正式回暖的关键时刻,高层没有及时制止,这就是对楼市的最大保护。 3、无利空利好今年的政府报告,没有利空,但也没有显著利好,最大的利好可能就隐藏于“因城施策”之中。接下来,各省市还是会继续探索楼市松绑之路,只要不触碰底线,高层都会放行。房地产周期的两条腿是货币和政策。现在降准降息,M2重回10%+增长,都已经官宣了。只是政策还没有突破。目前的状态就是,一边哗啦啦放水,一边“淡化”“忽视”房地产,所以才会看到,现在各地地王频出,楼市回暖,豪宅疯抢。2020年,已经比2018年和2019年宽松太多了!接下来会怎么样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全国两会关于经济政策的提案解读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1.多措并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一是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企业家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市场环境。二是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塑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三是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和企业家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一是围绕企业开办注销、施工许可证办理、不动产登记等关键环节,开展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二是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民营企业家接待日”活动等对接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三是加强公共媒体涉企政策宣传,及时向市场传递政府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政策导向。四是各级政府加大对涉企政策的学习、研究和落实力度。五是推进民企纾危解困行动。 3.继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一是适度下调企业所得税税率,对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低税率优惠;对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的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特别是机器设备,允许选择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办法。二是完善增值税政策,加快推进简并二档税率、放宽留抵退税条件、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等政策优化。三是对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继续给予税收优惠,适当延长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四是科学制定鼓励民企产业升级、节能减排、数字化转型、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五是进一步梳理和精简收费清单目录。 4.有效降低民营经济的融资成本。一是鼓励商业银行推出与民营企业融资特点“短、小、急、频”相对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三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民营经济扩大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利用发行企业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四是完善民营企业征信系统。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获悉,全国政协委员、 南京大学 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 南京大学 商学院教授杨德才今年两会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促进民营经济稳健发展的提案》。 民营经济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近年来,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举措,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民营经济发展盘桓不前,则是不争的事实。”杨德才表示,这既与变化了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有关,更与政策环境有关。 那应该如何更好促进疫情常态化下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民营经济稳健发展呢? 记者注意到,在杨德才的提案中,其将“精准制定政策机制,高效促进政策落地,打造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放在建议首位,要“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秉持‘问题导向’‘发现痛点’原则,充分了解和听取企业家实际需求,让涉企政策更接‘地气’”。 杨德才同时认为,还需要“推动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高效落地,权威公布涉企政策清单,拓宽宣传申报渠道,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精简政策兑现环节,加强政策执行跟踪,提高政策兑现效率,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同时要“推进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修订阻碍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 除此之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联系服务制度”“深化减负行动,加大纾困帮扶力度”“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也被杨德才着重提及。 如在“深化减负行动,加大纾困帮扶力度,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完善风险化解措施”的建议中,杨德才认为:“一是继续开展‘阳光减负’行动,严格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减负降本和清废放权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各项减负举措落地情况跟进督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开展规范化股份制改造,推动优质企业积极对接资本市场。加强‘银商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比例,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杨德才认为,通过“推进信贷资源向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倾斜,量身打造中小微企业融资信贷服务产品”。 杨德才还认为,同时需要“对优质民营企业及上市公司,支持开展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设立上市公司稳健发展基金,防范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对主业经营良好、暂时性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协调金融机构保障合理的资金需求;对正常还本付息企业,不得随意停贷、抽贷、压贷、断贷,不得附加不合理的授信条件”。 而“培育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人才吸引力”也被杨德才着重提及,其认为,可通过“加强谋划布局,根据各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中小微企业园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行业协会生存和发展的宽松环境”等加快建议落地。 杨德才最后表示,在“加大人才政策力度外,更要满足人才对就医、子女就学、创新平台建设、生活休闲、学术交流、人际交往等更高层次需求,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
更多文章:
四级机构负责人(保险公司四级机构负责人离职需要保监会免职报告吗)
2024年3月14日 14:20
7月30是什么节日,历史上的7月30日的大事件?7月30是什么日子
2024年6月23日 15:10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案(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024年6月1日 05:30
回不去的小时候(这些老照片:7080后的记忆,献给回不去的童年!你的童年是这样么)
2024年4月12日 11:20
北师大版语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两件宝》课件【三篇】)
2024年5月11日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