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传,翻译这篇文言文?宋濂与太祖朱元璋的文言文
本文目录
宋濂传,翻译这篇文言文
宋濂相貌丰伟, 满脸美髯, 眼睛近视却很明亮, 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 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 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 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在朝时, 凡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 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 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 都委托给宋濂负责。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 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 而一代礼乐制作, 宋濂所裁定的居多。
宋濂与太祖朱元璋的文言文
1.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如题: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
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
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
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 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由于李善长的举荐, 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
宋濂比刘基大一岁, 两人都起于江南, 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气, 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
刘基在军中出谋划策, 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随侍朱元璋左右, 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能遵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临端门, 口释黄石公《三略》。
宋濂说:“ 有了《尚书》二《典》、三《谟》, 帝王所需大经大法便已经具备, 但愿能留意而将其讲明。”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 得 天下以得人心为本。
如果人心不固, 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 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
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勉励他要孝友敬恭, 进德修业。太祖 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 立即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
太祖还亲自赐信褒奖, 答复宋濂, 并令太子回信以示回报。 随后宋濂便因父亲去世, 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即奉诏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诏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书成, 宋濂被授为翰林院学士。
第二年二月, 儒士欧阳佑等收集元朝元统年以后的事迹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续修《元史》, 六个多月后完成, 太祖赐以金帛。当月, 宋濂因上朝有误被参劾, 降为编修。
四年, 升为国子司业, 因考证孔子礼奏不及时而获罪, 被贬为安远知县, 旋即又被召回, 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
这时,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 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者, 提升为编修, 让他们进入宫中文华堂学习, 以宋濂为老师。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 使其归于正道; 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 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 而不应当是那样。”
每当这时, 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 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 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 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
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达旦, 引鉴汉、唐前例, 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 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 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 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
《春秋》只记灾异, 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说:“文正固然罪当死, 但请陛 *** 谅他是你的亲人, 还是把他发配到远方为好。”
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绪不宁, 宋濂从容说道:“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择善而行, 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 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
太祖也常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 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 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
待宋濂讲完, 太祖便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既已疲惫, 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 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
太祖又问三代国运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详细作答, 并说:“ 三代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故能国运长久。”朱元璋又问“: 三代以前,人们读什么书呢?”宋濂回答说“: 上古时还没有书籍, 也没有人专门讲习学问,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责, 自己以身作则,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
宋濂曾奉命作诗咏鹰, 要在七步之内完成, 其诗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兴地说:“ 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宋濂随事朱元璋, 一向忠诚, 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为侍讲学士, 负责起草诰文, 同修国史, 兼赞善大夫。
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订日历, 又与吴伯宗等编修宝训。九月, 给散官定官阶职务。
太祖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 想让他处理政事, 宋濂推辞道:“臣无他长,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经很满足了。”太祖对他愈加看重。
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随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讲武。太祖获得地图《濠梁古迹》一卷, 派人送给太子, 并在图外题词, 命宋濂访询, 随处讲解。
太子将地图拿给宋濂看, 宋濂逐一举陈, 随事劝说, 对太子很有规劝告诫作用。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
2. 宋濂正直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地派人察看。第二天,他问宋潦昨天是否饮过酒,在坐客人是谁,吃什么东西。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回答,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
3. 古文《被裘公》和《宋濂》的全文翻译
《被裘公》
延陵季子外出,看见路上有别人丢失的金子。正值盛夏五月,有一个披着羊皮袄背着柴经过这里的人,季子以他说:“你把地上的金子捡起来。”背柴的人把镰刀丢到地上,眯上眼,将手一甩,说:“你何以地位那么高而眼光那么浅,外貌高雅,说话却那么粗俗?我五月天披着皮衣背柴,难道就是捡人家丢失的金子的人吗?”季子向他道歉,请问他的姓名。背柴的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向你通名道姓呢!”他向前走,不回头看。
《宋濂》
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地派人察看。第二天,他问宋潦昨天是否饮过酒,在坐客人是谁,吃什么东西。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回答,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
4.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
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
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扩展资料: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 *** ,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5. (濂性诚谨,官内廷久,未尝讦人过
“他是对陛下尽忠啊,如果有客人在谈话时问起了他禁忌的话题,这不只是君子的风范,再其次就是君子,宋濂答道,他说,惹得朱元璋大发雷霆:“我听说第一等人是圣人:“这份奏章的内容对陛下不尊敬,宋濂就一一照实情回答,从无二心:“说得不错,宋濂只列举那些品行好的人汇报,自始至终言行一致,是不合乎法度的,于是就问大臣们如何处理茹太素,从来没有背地里议论过一个人的短处宋濂的性格比较诚实谨慎,从来不曾说过一句假话。”
朱元璋有时候会把宋濂叫来,表示不愿谈论此事:“要是没有景濂。宋景濂为我工作了十九年,其次叫做贤人,朱元璋浏览了一下这份奏章。
一次他和客人一起饮酒。”于是朱元璋在朝堂上表扬宋濂说,训斥了他们一顿,我几乎就错误的处罚了敢于直言的人啊,都请了哪些客人,并叫着宋濂的字(表示亲近和赞赏)说,吃了些什么食物,他在内庭做官很长时间。第二天。”朱元璋又问宋濂的意见,觉得其中有值得采纳的意见,更可以称作是贤者了。于是朱元璋便把大臣都召集起来,所以我了解他们,是诽谤陛下。”过了一会,有人指着他上的奏章说。他的居室署名叫做“温树”,不可重重的处罚这样敢于直言的大臣,如今陛下刚刚广开言路,高祖朱元璋秘密的派人去侦查他的行动,问他大臣们最近都有哪些功过得失,主事茹太素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奏折。”
一次,所以我也没法了解他们,他就指给客人们看,我不和他们往来;而那些品行不好的:“那些品行好的人和我交往,朱元璋问宋濂昨天有没有喝酒,看来你没有欺骗我。朱元璋满意的笑道,从来没有在背后指摘过别人的过错
6. 文言文宋濂忠直还有译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宋濂曾与客人饮酒,明太祖暗地派人察看.第二天,他问宋潦昨天是否饮过酒,在坐客人是谁,吃什么东西.宋濂全都按事实回答.太祖笑道:“的确是这样,你没欺骗我.”隔了些日子,太祖又召宋濂去,问到关于群臣的好坏,宋濂只挑那些好人好事作回答,并说:“正派人和我交游,我了解他们;那些不良之辈(不跟我来往),我不了解他们.”。
7. 从选文看,宋濂和明太祖朱元璋各是怎样的人
朱重八峡肝义胆野心勃勃公司分明 在他当和尚时那时各地皆闹饥荒朱重八被迫游方讨饭四年之久在他饥无可食寒无衣襟的情况下还看资质通鉴 多次饿晕于地 当他最后饿晕那次幸得楚方玉救助给一罐甘水方才活下来
宋廉懂经史天文学赋五车在浙西四贤中仅次于刘伯温 后人有话曰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
**************************************************************
如果你对这个答案有什么疑问,请追问,
另外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千万别忘记采纳哟!
***************************************************************
8. 在《明史·宋濂传》中宋濂和明太祖朱元章各是怎样的人
宋濂是个有文化的谋士,朱元璋是个有作为的开国明君
朱重八峡肝义胆野心勃勃公司分明 在他当和尚时那时各地皆闹饥荒朱重八被迫游方讨饭四年之久在他饥无可食寒无衣襟的情况下还看资质通鉴 多次饿晕于地 当他最后饿晕那次幸得楚方玉救助给一罐甘水方才活下来 宋廉懂经史天文学赋五车在浙西四贤中仅次于刘伯温 后人有话曰三分天下诸葛亮 一统江山刘伯温 收起
宋廉看到好书就连夜抄书,而且,宋廉借过的书每本都是干干净净,不卷不折,每一本都很平整,每一本书都有借有还.所以,书主人都愿意把书借给宋廉,宋廉才得以博览群书,并能得到名师指导.一次,宋廉看到了好书,就一直抄到天亮.他母亲看到了,就叫宋廉别抄了,说早一天晚一天还书又没关系.而宋廉却坚持要抄好.可见,宋廉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正是因为宋濂的诚信,书的主人才愿意一次又一次把书借给他,宋濂的诚信,使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从而成为了一个出名的文豪.
说明了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呼唤诚信,商家需要诚信,只有讲诚信才是商家的立身之本.拥有诚信品质的人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上.
明史 宋濂传 尝与客饮中,宋濂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由此看来宋濂是个诚实的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他的朋友都是正直的人,可见他也是个正直的人.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正直敢言,忠实于君.
文言文宋濂传翻译
1.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如题: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
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
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
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 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由于李善长的举荐, 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
宋濂比刘基大一岁, 两人都起于江南, 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气, 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
刘基在军中出谋划策, 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随侍朱元璋左右, 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能遵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临端门, 口释黄石公《三略》。
宋濂说:“ 有了《尚书》二《典》、三《谟》, 帝王所需大经大法便已经具备, 但愿能留意而将其讲明。”不久,朝廷论功行赏,宋濂又说“: 得 天下以得人心为本。
如果人心不固, 尽管有许多的玉帛财富, 又有什么用呢?”太祖认为他所说的全都有理。三月, 宋 濂请求返乡探亲, 太祖及太子都对他备加慰劳、赏赐。
宋濂上书谢恩, 并致信太子, 勉励他要孝友敬恭, 进德修业。太祖 看了这封信后十分高兴, 立即传召太子,将信中内容告诉他。
太祖还亲自赐信褒奖, 答复宋濂, 并令太子回信以示回报。 随后宋濂便因父亲去世, 服丧守制, 守丧期满, 即奉诏返京。
洪武二年( 1369 ) , 太祖下诏修《元史》, 宋濂被任命为总裁官。当年八月书成, 宋濂被授为翰林院学士。
第二年二月, 儒士欧阳佑等收集元朝元统年以后的事迹回京, 太祖仍命宋濂等续修《元史》, 六个多月后完成, 太祖赐以金帛。当月, 宋濂因上朝有误被参劾, 降为编修。
四年, 升为国子司业, 因考证孔子礼奏不及时而获罪, 被贬为安远知县, 旋即又被召回, 任礼部主事。第二年升为赞善大夫。
这时, 太祖很留意文治, 征召四方儒士张唯等数十人, 选择其中一些年轻有才者, 提升为编修, 让他们进入宫中文华堂学习, 以宋濂为老师。宋濂担任太子之师十余年, 太子的一言一行, 宋濂都要以礼法来劝导, 使其归于正道; 而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之事, 宋濂必定会拱手说:“应当是这样, 而不应当是那样。”
每当这时, 皇太子都非常严肃虚心地接受, 而且对宋濂言必称师父。 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 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
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达旦, 引鉴汉、唐前例, 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 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 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 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
《春秋》只记灾异, 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说:“文正固然罪当死, 但请陛 *** 谅他是你的亲人, 还是把他发配到远方为好。”
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绪不宁, 宋濂从容说道:“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择善而行, 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 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
太祖也常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 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 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
待宋濂讲完, 太祖便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既已疲惫, 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 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
太祖又问三代国运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详细作答, 并说:“ 三代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故能国运长久。”朱元璋又问“: 三代以前,人们读什么书呢?”宋濂回答说“: 上古时还没有书籍, 也没有人专门讲习学问,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责, 自己以身作则,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
宋濂曾奉命作诗咏鹰, 要在七步之内完成, 其诗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兴地说:“ 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宋濂随事朱元璋, 一向忠诚, 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为侍讲学士, 负责起草诰文, 同修国史, 兼赞善大夫。
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订日历, 又与吴伯宗等编修宝训。九月, 给散官定官阶职务。
太祖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 想让他处理政事, 宋濂推辞道:“臣无他长,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经很满足了。”太祖对他愈加看重。
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随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讲武。太祖获得地图《濠梁古迹》一卷, 派人送给太子, 并在图外题词, 命宋濂访询, 随处讲解。
太子将地图拿给宋濂看, 宋濂逐一举陈, 随事劝说, 对太子很有规劝告诫作用。 宋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
2. 《明史.宋濂传》文言文翻译
翻译: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吃了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
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这时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万余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没有可以重责的罪行。”
不久皇帝看过茹太素的奏章,发现有值得采纳的内容。就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就会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原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扩展资料: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 *** ,修道著书。
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造。
后因牵涉胡惟庸案,谪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东阳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称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 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其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县)。
明史宋濂传原文与翻译
1、明史宋濂传原文: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2、明史宋濂传翻译: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我只和好的大臣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了解他们。”
更多文章:
谁有THE MASS这首歌的中文翻译?普京在克里姆林宫走过红毯的霸气出场的背景歌叫什么名字
2024年4月2日 13:50
许昌母亲大学是传销吗?“四有”父母:有修养,有原则,有格局,有远见
2024年4月8日 17:30
电视电话会议(利用并借助广播 电视 电话 网络等现代通讯手段举行的会议叫做什么会议)
2024年6月16日 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