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
本文目录
- 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
- 人生的境界
-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与什么有关
-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 冯友兰划分人生境界的依据是
- 《人生的境界》课文解析是什么
-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哪个
-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境界与()有关
人生的境界中冯有兰认为人天生就处于哪些境界这些境界的觉解程度是怎样的
人生的最高境界忙中不说错话,乱局不看错人,复杂不走错路。在忙乱中,难免会说错话;在乱局中,难免会看错人;在岔路口,也会迷途走上歧路。可见,人生最难的是始终保持清醒。但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每一场对弈,都是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保持头脑清醒。心中始终有一个准则,便能始终做到,抬头有方向,低头亦清醒。02自律的最高境界无功不受大禄,无助不受大理,无能不得大位。这世上,有人冒领功劳,就有人无功不受禄;有人坑蒙拐骗,就有人拾金不昧。前者通常不会有好下场,而后者则会被人们纪念传颂。可见,懂得自律的人,也会同时懂得自己能拥有什么,以及到达什么样的高度。我们常说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便也是这样的道理。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寿命、福报、权势、金钱都是能量,若一个人没有足够的福报去承载他,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唯有以自律之心对待一切诱惑,才是处世的最高智慧。03生活的最高境界常与高人交往,闲与雅人相会,每与亲人休闲。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往往取决于你生活的环境和你所交往的人。陋室铭就写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份不懂得的交际,通常会让人身心俱疲。所以,余生请懂你的人群中散步。这世间这么多人,只要有1%的人懂你,足够了,汇聚到一起,力量就很强大了,选择同频道的人在一起,人生会变得非常的简单快乐。所以,到了一定年龄,一定要减少毫无意义的酒局,浪费时间的社群,看人下菜碟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聪明的人,一生都在做减法。好友同行,亲人在侧,就是最好的人生。04事业的最高境界爱岗尽职无憾,养家小康无忧,自己开心无悔。成年以后,有人说,自己的生活就是两点一线,除了工作就是家。有人觉得乏味,有人却乐此不疲。其实生活大都如此,枯燥、无聊。但有趣的人却能将它过成一朵花来。他们对待工作,充满了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他们对待家人,总是笑脸相迎。而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过得最开心、幸福的。所以,如果生活不知怎么过,不如从这点着手。05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有你的传说。对一个人最好的怀念方式是什么?许多不见,依旧想念。对一个名人最好的怀念方式是什么?他已离开江湖,江湖却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在我们之中,不乏有这样的人。大到那些我们如数家珍的历史名人,小到一个仗义助人的平头老百姓。只要对社会产生了足够的价值,这样的传说便可以是任何人。也正因为有这些传说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如此阳光可爱。06喝酒的最高境界你还知道他是谁,他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了。喝酒通常有两种结果,一种越喝越糊涂,一种越喝越清醒。而真正厉害的,便是那种越喝越清醒的人。其实他们并非千杯不醉,而是在明白自己能力的同时,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度。这样的人,处理问题时,往往游刃有余,在社交场上,表现得也最聪慧。07交友的最高境界久不联系,常在心中。一直很喜欢这一句话:“见或不见,依然思念,联不联系,都没忘记。”交友的最高境界便是如此,不联系,不代表就忘记;不问候,不代表不关心。生命里的挚友,就像夜空中的星星,虽然不一定时时看到,但我们知道,他们就在那里。那些真正的情谊,从来不会因为时间而搁浅,也不会因为不见而疏远,真正在乎一个人也未必就要在一起。很多时候,不打扰也是一种在乎,不联系也是种珍惜。我久未联系的朋友:天冷了,记得加衣,生病了,记得休息。无论再忙再累,也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08爱情的最高境界虽已白发苍苍,依然执手相视。爱是什么?余秋雨说,爱是: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子黄了,我在树下等你;月儿弯了,我在十五等你;我们老了,我在来生等。很显然,爱是一生一世的陪伴。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不管红颜白发,都一如既往的喜欢。有人说,我不羡慕风华正茂的情侣,只羡慕相互依偎的老夫老妻。一见钟情的喜欢,始终不及久处不厌的陪伴;轰轰烈烈的告白,也终不如细水长流的关爱。愿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愿我们都能与最爱的人共度白发!09生命的最高境界哭着来,笑着走。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这期间的过程,就是人生。没有容易二字。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如意的人生,只有看开的生活。丰子恺曾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正所谓,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生命的最高境界,便是哭着来,笑着走。所以,即使生活坎坷,也要微笑面对。唯有豁达的心态,才能让所有难题迎刃而解
人生的境界
知自己知,知自己不知,有自知之明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区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种类型,并依照人生境界的差别,来论释他所理解的人生意义或人生价值。 “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一种层次最低的境界。冯友兰认为。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特征是“顺才”和“顺习”。冯友兰所说的“才”是人的生物学意义的“性”。这样的“顺才而行”,亦即是所谓“率性而行”。这样的生活行为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这样的生活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冯友兰所说的“习”,是指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生活习俗。“顺习而行”,是依照个人习惯和社会习俗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的主动安排,而是“照例行事”。所以冯友兰认为,“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都表明在这种境界中生活的人,对自身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了解。人生对于这种“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的人来说,是一片混沌。由于这种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性质完全没有了解,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人生,但人生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由于冯友兰将人生境界归之于人对于人生的“觉解”,所以在冯友兰看来,对于人生是一片混沌的人,并不仅指那些生活在尚未开化的社会中的人,也不限于那些从事简单工作的人。在工业社会中,在学术工作者和艺术家中间,在道德事功方面都取得卓越成就的人中,也可能有只具备“自然境界”的人。因为这些人中,有的人的行为和生活,也只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是“莫知其然而然”。他们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他们虽然在事功方面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但他们对于自身的生活和行为并没有自觉地了解,故他们的人生境界仍只能是“自然境界”。都有“为利”的特征。但不能说“为利”即具有“功利境界”。动物的“为利”常常是一种本能,而非自觉地“为利”,动物不知道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自己谋利。一个生活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也会有为了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但这种人的人生境界之所以是“自然境界”,就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并没有清楚地“觉解”。冯友兰认为,一个人在生活中,可以消极地“为我”,也可以积极地“为我”,不论其行为的方式有何区别,但目的都在“为我”或说“为利”。有的人积极地“为我”,其结果也可能使他人得利,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功在天下,利在万世”,他们自己也可能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与什么有关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哲学史》、《贞元六书》等,是20世纪中国哲学界的重要经典。钱钟书先生说:“做人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事业上取得成就,还包括人生境界的提升。”一个人的境界,就是精神和心灵所能达到的层级,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所在。人生境界不同,人生格局也不同。不同境界的人,人生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境界学说。他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2第一重境界:自然境界冯友兰认为,自然境界的人,他的行为完全依照本能或约定俗成的习俗,就像小孩和原始人一样,他对其所做的事情并没有思考。如同有个冷笑话所说,一个小孩在放羊,大人问他,你放羊干什么啊?放羊卖钱。卖钱干什么啊?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啊?生娃。生娃干什么啊?放羊。他看着别人怎么过,自己也怎么过,稀里糊涂地活几十年,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自然境界。活在自然境界的人,展现的更多是一种动物性。而人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正如哲学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第二重境界:功利境界冯友兰说:“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在这个境界中的人,他行为的动机就是“利己”二字,处在这种境界的人,他的行为一切出发点都是自己的利益。可以说,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处在功利境界。正如《红楼梦》中道士所唱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无利不起早”,“道义放两旁,把利字摆中间”,这些话就是对功利境界中的人最好的形容。但功利境界也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人做事完全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这就只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功利境界。很多无良商家,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就是比较低级的功利层次,比如我们看到报道的毒大米、毒蔬菜,商贩自己从来不会吃,却将他们卖给别人。如果人能做到利己的同时也利人,则是一种高级的功利境界。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冯友兰又说:“了解到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就把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看得同等重要。功利境界的人是求个人的利益,道德境界的人是求社会的利益。道德境界中的人,出发点不是自己,而是社会和大众,以社会之福祉为自己奋斗的意义。儒家学派中的君子,就是道德境界中的人;小人,就是功利境界中的人。在《论语》中,反复谈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等。儒家推崇君子,希望人们以君子为榜样,向君子看齐。而小人则是当做反面教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第四重境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冯友兰先生对此解释说:“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天地境界。”在冯友兰看来,天地境界的人不仅能尽人伦人职,而且能尽天伦天职,即能事天、乐天。也就是说,只有天地境界的人,才深悟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尽人之性,成就理想的人格。天地境界的人,他的生命力量来源于天地,真阳充沛;他以自然界的最高法则为信仰,不计得失,不惧生死。天地境界的人,消除了“我”和“非我”的境界,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的审美境界。如果说,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那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就是圣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哲学家必须从感性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性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性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性。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一个人,如果能看破生死,那就真的达到了天地境界,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庄子也许就是这样一个人。庄子妻子死的时候,他却“鼓盆而歌”;庄子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打算厚葬他,庄子就对弟子们说:“我把天地当做棺材,把太阳和月亮当做路上的朋友,把满天星斗当做珍珠,把天下万事当做送葬品。这样的葬礼难道还不够完备吗?”弟子们说:“我们怕您被乌鸦和老鹰给吃了”。庄子说:“我的身体露在地上被乌鸦和老鹰啄食,埋在土里被蝼蛄和蚂蚁吃,从乌鸦和老鹰嘴里夺下来给蝼蛄和蚂蚁享用,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庄子还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一种独与天地往来的至高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种境界,我们绝大多数人虽不能之,但也总会心向往之。3笔者认为,对一个人来说,这四种人生境界的区分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可以既有自然的成分,也有功利的成分,也有道德的成分,而不一定是单纯的某一种境界。一个人的境界,也并非固定不变的。一个境界较低的人,如果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提升自己的觉解程度,境界也会提高;一个境界较高的人,他也可能退回到功利境界,甚至自然境界。同时,一个人不可能生来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都是在不断反思中境界得到提升的。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有的人蝇营狗苟终其一生,也没有反思过自己的人生,他的人生境界永远停留在低层次;有的人,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并通过行动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冯友兰也指出,人生境界说并不是游离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臆说和空想,而是根植于人们生产生活之中的体悟和反思,它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实际。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有了对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就大不一样。
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是什么
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他把境界分为四个等级:1. 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本能及社会风俗,无觉解或不甚觉解,如孩童,如原始人,他们做的事可能与他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说白了就是无缘由行事。2.功利境界人会有意识的为自己做事,所做之事的结果可能有利于他人,但其初衷和原则还是停留在利己阶段,功利意义明确。比如同事下楼取快递,顺便把你的盒饭带上来,虽然帮助了你,但初衷是下楼取自己的快递。他不会为了你的盒饭特意下楼的,除非···他暗恋你也说不定。可即便暗恋你,结果也是倾向于他本人的,毕竟献殷勤也是加分的嘛!3.道德境界当一件事上升到“道德”一词了,多少都有些讽刺的意味。这个阶段呢,一个人可能是感知到了社会的存在,并深知自己乃社会中的一员,有义务或有觉解为社会做点什么。如儒家所说:“正其义不谋其利”。这类人所做的大都是严格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可道德这东西太过主观了,和美、丑一样,都是主观意志上的判断,并且是相对存在的,不好评说。4.天地境界这阶段的人们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宇宙!(心系宇宙的人···超人?)他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更是孟子所说的“天民”。冯友兰先生说:“这种觉解,他为宇宙利益做事,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这四种境界中,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人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中国哲学的任务精神帮助人达到后两种境界,天地境界也称为哲学境界,通过了解哲学,才有可能到达这种境界。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什么
一: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二: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三: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
四:天地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中国现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将人生分为四个境界:第一境是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此境界之人以本我为中心,以本能的生物形式存在,他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境是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此境界之人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取舍,他的存在和作为,对自身有着实际意义,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也是相对于自我意义而言;第三境是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皆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对社会伦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第四境是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此境界之人的一切存在和作为,以大自然和宇宙为中心,对宇宙万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他所描述的四种境界之人分别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生物的人追求的是吃饱穿暖喝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用,满足的是最基本的物质需要;现实的人则在生物的人基础上,追求自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急功近利,唯我独尊,惟利是图,以自我的实用和提升为中心,表现为自私自利自立;
道德的人,自我要服从社会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和伦理的需要,自我以行义为目的,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我的所作所为应是道德的组成部分,此时的自我与道德的关系,就好象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地球的自转是紧紧围绕太阳的公转的,如果没有公转,那么自转也就失去了意义;宇宙的人,以事天为宗旨,人不仅是社会的人,还是宇宙的人,人是宇宙的一分子,人与天地寿,人与天地参,表现为自在自为自适,以天地为旨归,天人合一,“物物而不物与物”。
冯友兰划分人生境界的依据是
冯友兰划分人生境界的依据是如下:
他认为人生的境界与觉解有关。同时他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境界是层层递进的,只有完成上一个境界,才能达到下一个,当四个境界都能全部达到的时候,那就可称为圣人。
在自然境界内要求顺其自然,万事万物不应该强求 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可取的;在功利境界内知道了人有功利之心;在道德境界内,对待是非曲直、功名利禄都被道德说尺度所约束着;最后一个是天地境界,忘却自我与社会,看待事物的角度、层次更上一层。
冯友兰(1895年--1990年),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人生的境界》课文解析是什么
本文旨在从人生境界的角度去论述哲学的任务。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这种人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往上是功利境界。这种人觉解到功利的意义,也就是利己的意义。这种人心目中只有他自己,他做事,完全出于利己的动机。再往上是道德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社会整体,觉解到道德的意义,自觉地为社会的利益做事,是真正有道德的人,是贤人。
最高的是天地境界,也叫哲学境界。这种人心目中有宇宙这个更大的整体,觉解到宇宙的利益,自觉地为宇宙的利益做事,这样,他就与宇宙同一,具有超道德价值,谓之圣人,达到了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
前两种境界是自然的产物,后两种境界是精神的创造。哲学的任务就在于使人觉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世界未来的哲学要满足人类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赏析
从全文看,作者是站在哲学高度来阐述人生境界的。作者博览中外,从中国哲学传统任务入手,着重阐述了中国哲学的传统。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的传统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作者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不明确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功利境界的人,虽然明确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但他们是从功利这一角度出发的。作者认为,这不是作为人的最高境界,具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只是一种作为动物性的人存在于自然和社会中,因为其他动物也有这一特性。
作者认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才是真正的人生境界。有道德境境界的人,“了解社会的存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有天地境界的人,他心中不仅有整个社会,还有整个宇宙,他是宇宙的一员。
按我们现在的话说,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心里不仅应装着整个社会,还应装着全世界,“他了解宇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作贡献。作者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提高人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贤人,成为圣人。
但是,作者并没有把人生的最高境界玄化,而是结合现实指出,有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人,在“觉悟状态下做他所做的事”,他做的“都是平常人所做的事”。这样,就使得这篇文章具有普通的意义:我们每个人不管你的职位如何,也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可以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成为贤人、圣人。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哪个
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又称“哲学境界”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从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自然境界:
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所做的事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2、功利境界:
人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必然是不道德的人。所做事情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做的各种事,有功利的意义。
3、道德境界:
人了解到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人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有道德的人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
4、天地境界(哲学境界):
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人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人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扩展资料:
冯友兰先生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取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称誉为“现代新儒家” 。
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此书被冯的美国学生卜德译成英文,成为现今西方人系统了解中国哲学的为数不多的著作之一。在这部巨著中,他自称为“释古派”而与胡适的“疑古派”相区别。他着力论证了儒家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正统地位。这为他后来创立新理学思想体系积累了思想材料,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1990年7月,冯友兰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全部完成。冯友兰说这部书“不仅是过去的历史的叙述,而是未来的哲学的营养。这部中国哲学史著作,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在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是一座里程碑。
冯有兰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冯有兰是一位爱国者,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享誉世界。“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境界与()有关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境界与觉解有关。
与人生有关的名言
1、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2、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3、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4、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
5、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
6、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7、咖啡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勇气重新开始。
8、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
9、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0、不管你曾经被伤害的有多深,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
11、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12、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
1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4、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这也是导致一个人不快乐的重要原因。
15、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更多文章:
2017年春运(2017年2月3号的火车票12306什么时候开售)
2024年4月9日 21:00
我依然 作文(我依然()半命题作文600字,急需!!!!!)
2024年4月27日 16:50
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都提出了哪些明确要求)
2024年3月31日 03:10
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全文 翻译)
2024年4月23日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