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
本文目录
-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
- 谢安赴宴 (6分)桓温伏甲 ① 设馔,广延朝士,因此 ② 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 谢安志远文言文
- 东晋著名军事家谢安简介 谢安赴宴是什么典故
- 谢安赴宴的解释
-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答案
- 谢安赴宴展现了谢安什么样的气度和品质
- 世说新语第六章谢太傅有怎样的雅量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当作何计()(2)相与俱前()
13、对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14、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的气度和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2.(1)计策,计谋,谋略(2分)(2)一起(2分)
13.D(3分)
14.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15.处变不惊、旷达超远(3分)
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
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气度和品质。”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相与俱前翻译两人一起前往赴宴D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翻译面对谢安王坦之的豁达开朗无所畏惧桓公急忙下令撤去大堂侍。“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 谢安却“默然无言”,这种器量和气度,一般人还确是难以做到的。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谢安面不改色,从容淡定,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不再言语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却令王坦之。
谢安赴宴 (6分)桓温伏甲 ① 设馔,广延朝士,因此 ② 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小题1:(1)邀请 (2)惊慌 (3)计策,计谋,谋略 (4)一起小题1:(2分) 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小题1:处变不惊、旷达超远(2分) |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
谢安志远文言文
1. 谢安围棋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释】
①“俄而”句:公元383 年,前秦王苻坚大发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当时晋朝以谢安录尚书事,征讨大部督,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谢玄率军在淝水坚拒苻坚军,苻坚大败,这就是淝水之战。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泥水战场上。向局:面向棋局。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2. 《谢安索解》 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24)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注释】
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曾做金紫光禄大夫。阮裕很擅长论证疑难的问题。
白马论:战同时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他的《白马论》中从内涵和外延上,论证了“白马”与“马”在所指的内容和范围上的同一与差异,同时还揭示了种名与属名不能等同或混淆的正名思想。
示:给……看。
于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在当时”。
重相咨尽:一再询问而求尽晓其义。
非但:不仅。
正:就是。
索解人:求索解释的人。
【译文】谢安年轻时候,请光禄大夫阮裕讲解《白马论》,阮裕写了一篇论说文给谢安看。在当时谢安不能马上理解阮裕的话,就一再询问以求全都理解。阮裕于是赞叹道:“不但能够把《白马论》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力求透彻了解的入也难得!”
3. 谢安上罚的文言文翻译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怜,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汝欲释之邪?”谢安颔之,隧遣去。
译
谢奕任剡县令时,有一个老头犯了法,谢奕就让他喝烈酒来惩罚他,老头都已经喝得大醉了,还不让停。谢安当时七八岁,穿着青布裤,在哥哥谢奕的身边坐着,劝道:“哥哥,老头很可怜,你怎么能这样做!”谢奕神色平和下来,说道:“你是想放了他吗?”谢安点了点头,于是谢奕就把老头放了。
4. 跪求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据罗振玉《芒洛家墓遗文四编 ? 补遗》所收“ 谢府君神道”);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 以儒素显” ,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父亲谢裒(一作褒),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 *** 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
谢安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四岁时,谯郡的名士桓彝见到他大为赞赏,说:“ 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即王承,东晋初年名士)。”
当时的宰相王导也很器重谢安,青少年时代的谢安就已在上层社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然而谢安并不想凭借出身、名望去猎取高官厚禄。
东晋朝廷先是征召他入司徒府,接着又任命他为佐著作郎,都被谢安以有病为藉囗推辞了。后来,拒绝 *** 的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的东山,与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名士名僧频繁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就是不愿当官。
当时担任扬州刺史的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
后来,朝廷又曾多次征召,谢安仍然予以回绝。以此激起了不少大臣的不满,接连上疏指责谢安,朝廷因此作出了对谢安禁锢终身的决定,经皇帝下诏才赦免。
然而谢安却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谢安虽然屡屡不愿出山,但当时的士大夫却都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以至时常有人说:“谢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他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的妹妹,眼看谢氏家族中的谢尚、谢奕、谢万等人一个个都位高权重,只有谢安隐退不出,曾对谢安说:“夫君难道不应当像他们一样吗?”谢安掩鼻答道:“只怕难免吧。”
果然,升平三年(公元359)发生的谢万被废黜事件,终于迫使谢安步入仕途。 谢万字万石,谢安的弟弟。
他的器度不如谢安,却也很有才气,而且擅长自我炫耀,年纪轻轻就颇有名气,仕途通达。升平二年(358),谢安的哥哥谢奕去世,谢万便被任命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兼任豫州刺史。
然而他并不是统兵作战的材料,在升平三年十月受命北征时,仍然是一副名士派头,只顾吟啸歌咏自鸣清高,不知抚绥部众。谢安对弟弟的做法非常忧虑,劝戒说:“你身为元帅,理应经常交接诸将,以取悦部众之心。
像你这样傲诞,怎么能够成事呢?”谢万于是召集诸将,想抚慰一番。不料这位平时滔滔不绝的清谈家竟连一句抚慰的话都讲不出,憋了半天,干脆用手中的铁如意指着在座的将领说:“诸将都是劲卒。”
如此 *** 轻慢,不仅不能抚慰将领,反而使他们更加怨恨。谢安无奈,只得代替谢万,对队帅以下的将领一个个地亲自拜访,尽力加以抚慰,拜托他们尽力协助谢万。
但这并未能挽救谢万失败的命运。谢万率军增援洛阳,还未与敌军交战,手下士卒就惊扰奔溃。
谢万单骑狼狈逃还,军士们本来要杀了他,看在谢安的份上才没有动手。损兵折将的谢万不久就被罢免为庶人。
谢奕病死,谢万被废,使谢氏家族的权势受到了很大威胁。升平四年(360),征西大将军桓温邀请谢安担任自己帐下的司马,谢安接受了。
这本来只是很寻常的事情,然而消息传出以后,竟然引起了朝野轰动。在他动身前往江陵的时候,许多朝士都赶来送行,中丞高崧挖苦说:“卿屡次违背朝廷旨意,隐居东山不出,人们时常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今苍生又将如卿何!’”而谢安夷然毫不介意。
桓温得了谢安却十分兴奋,一次谢安告辞后,桓温自豪地对手下人说道:“你们以前见过我有这样的客人吗?” 咸安元年(371),对 东晋朝廷 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权臣桓温本想立功中原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没想到在枋头一战遭到惨败。
为了重立威名,他听从郗超的建议,在咸安元年废黜了司马奕,另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此时的谢安已担任了侍中,不久又升任为吏部尚书。
他洞悉桓温的野心,也知道简文帝比被废黜的司马奕也强不了多少,只是清谈的水平略高一些而已,但他仍然忠心匡扶朝廷,竭力不让桓温篡权的图谋得逞。 咸安二年(372),即位不到一年的简文帝就在忧惧中死去,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孝武帝。
原来满心期待着简文帝临终前会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桓温大失所望,便以进京祭奠简文帝为由,于宁康元年(373)二月率军来到建康城外,准备杀大臣以立成。他在新亭预先埋伏了兵士,下令召见谢安和王坦之。
当时,京城内人心惶惶,王坦之非常害怕,问谢安怎么办。谢安神情坦然地说:“晋祚存亡,在此一行。”
王坦之硬着头皮与谢安一起出城来到桓温营帐,紧张得汗流浃背,把衣衫都沾湿了,手中的朝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不迫地就座,然后神色自若地对桓温说:“我听说有道的诸侯设守在四方,明公何必在幕后埋伏士卒呢?”桓温只得尴尬地下令撤除了埋伏。
由于谢安的机智和镇定,桓温始终没敢对二人下手,不久就退回了姑孰。迫在眉睫的危机,被谢安从容化解了。
同年三月,桓温得了重病。在返回姑孰之后,病情日。
5. 谢安慧眼识人文言文翻译
谢安慧眼识人文言文翻译: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分析:谢安从王献之的稳重寡言,推知其为兄弟中的佼佼者,可谓独具慧眼。"吉人之辞寡"两句意思说明善良的人真诚正直,所以说话少;浮躁的人说话多,则经常显得很轻浮。
原文如下: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6. 古文《谢安赴宴》 翻译
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安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怍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恒惮其旷远,乃趋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译文:
“桓温埋伏下军队设酒宴,大请朝廷中的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的恐惧神色,都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咏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
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评判的出来了。
7. 文言文,《谢安讽咏退伏兵》译文
世说新语: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 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 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 兵。
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谢安和王坦之都是当时名噪一时的人物。当时恒温这个大老粗讨厌臭老九,想设下鸿门宴把这两个人干掉。两个人被迫去了之后,王比较沉不出气,但谢安比较老练。当谢安用河南话说了一段绕口令之后(作洛生咏),恒温摸不清底细,就把两个人放了。在这事之前王谢两个人等级分差不多。但这事之后就分出高下。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往往决定于关键的三分钟。决定你是一流还是二流的标注就是看关键时刻你掉不掉链子。老谢鸿门宴前,恒温的凌厉目光逼视之下还能坦然朗诵,所以以后当了总理。而王坦之则啥也不是。
东晋著名军事家谢安简介 谢安赴宴是什么典故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名士、宰相,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大名士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初次做官仅月余便辞职,之后隐居在会稽郡山阴县东山的别墅里期间常与王羲之、孙绰等游山玩水,并且承担着教育谢家子弟的重任。后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逝去,才东山再起。又成功挫败桓温篡位,并且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面对前秦的侵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功名太盛被晋孝武帝猜忌,往广陵避祸。后病死,谥号文靖。因追赠太傅,故后世称其为“谢太傅”。典故如下:桓温埋伏士兵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谢安赴宴的解释
词语翻译1.延:邀请2.遽:害怕3.计:计谋4.表:表现5.俱:都,一起6.因此:趁此7.趣:通“促”,立即,赶快8.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9.兵:兵士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答案
《谢安赴宴》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文章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气度和品质。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材料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 ④趣:通“促”,立即,赶快。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题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当作何计 *** *** ***2***相与俱前*** *** 13、对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14、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 的气度和品质。***3分*** 《谢安赴宴》文言文阅读答案 12.***1***计策,计谋,谋略***2分*** ***2***一起***2分*** 13.D***3分*** 14.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2分*** 15.处变不惊、旷达超远***3分*** 《谢安赴宴》文言文参考译文 桓温埋伏士兵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谢安赴宴展现了谢安什么样的气度和品质
沉着冷静、处变不惊。《谢安赴宴》的背景是在东晋时期谢安面对恒温的威胁还要赴宴,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而是镇定自若的前往,体现谢安的沉着冷静品质。宴会上恒温对谢安进行了威胁和挑衅,但是谢安以冷静的态度回应了恒温,使恒温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体现了谢安的处变不惊品质。
世说新语第六章谢太傅有怎样的雅量
世说新语第六章谢太傅有怎样的雅量如下:
1、谢安遇事沉着冷静、不骄不躁,名相风采展露无遗。
2、《谢安赴宴》,出自《世说新语》中的《雅量》篇,作者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原文: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翻译:
桓温埋伏兵士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
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谢安)走上台阶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本文通过对谢安、王坦之两人赴宴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谢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气度和品质。
资料拓展
《世说新语·雅量》里面和谢安相关的有好几则,最有名的应该是这一则: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另外还有: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不能为性命忍俄顷?”
更多文章:
重阳节老人致辞简短(2022九九重阳节老人祝福语大全(精选100句))
2024年4月11日 14:40
刘将孙 踏莎行·闲游?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闲游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
2024年3月27日 15:30
在全民学习中,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学习给我力量为题目搜一作文
2024年4月17日 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