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2024-03-15 13:40:01 :21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本文目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五年级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也是该好好做一做教案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会用正,负数记载相反量。知道0既不足正数,也不足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联想、概括,推演中,体会数学的丰富、联系以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进行对立统一、联系发展等最朴素的哲学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事例”引入——了解负数的来源

  1.同学们,不知不觉就到了金秋时节了(课件呈现美丽的秋景图片),大家觉得我们苏州这两天的天气怎么样?(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苏州天气预报、温度计图)这个温度计上显示的是昨天的最高气温,你能看出昨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吗?

  (学生汇报过程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上一般有左右两行刻度以及左右两边刻度名称,左边代表摄氏度,通常用字母℃表示,一大格表示两度)

  2.据科学研究,气温在18—24℃时,人体感觉最舒服。昨天达到28℃,我们就感觉热了。猜想:从现在往后,温度计上的红色酒精柱会怎样变化呢?

  (设计意图:气温变化是学生生活中每天都会面对和感觉到的自然话题,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自然,贴切,能够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考虑到学生对温度计的认识井不是非常熟悉,先单独安排一个看温度计的插曲,为后面新知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由“相反关系”展开——理解负数的意义

  (一)教学例l,初步认识负数。

  1.老师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大气变化的人,几乎每天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有一次我记录了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第一个是东方大都市上海(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当天上海的最低气温吗?

  2.第二个城市是(出示温度计图),你能从温度计上面看出南京的最低气温吗?这个温度比上海的气温怎样?

  3.第三个城市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北京的气温通常要比上海和南京怎样?学生提出猜想后,出示温度汁图,让学牛说出北京气温”零下4℃”。

  4.刚才二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中,非常巧,南京正好是0摄氏度。而上海超过了0摄氏度,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却低于0摄氏度,是零下4摄氏度。这是一组相反的量。大家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两个相反的气温吗?

  5.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设想,老师选择性板书:+4℃或4℃,-4℃等,并讲解负号,正号以及它们的读写。

  6.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当天我还记下了几个城市和地区的最低气温,(分别出示西宁、哈尔滨、香港等城市温度计图)你能用这样的方法分别写出它们的最低气温吗?

  (2)小小气象记录员。

  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温。课件演示:赤道零上40摄氏度,北极零下26摄氏度,南极零下40摄氏度。

  (设计意图:在引入负数这一环节,顺接着课始“看温度计读气温”这一问题情景,从祖国三大城市的气温由高渐低相继展开,教学流畅,衔接自然。而“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而且促使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

  (二)教学例2,深入理解负数。

  1.(显示珠穆朗玛峰图)谁知道它有多高吗?(8844米)这个高度是从哪儿到上顶的距离呢?

  (学生回答后,在添加8844米前面添加”海拔”,并在图上添加一条海平面的水平虚线)

  2.世界上也不是每个地方都比海平面高的,比如,我国的第五大盆地——吐鲁番盆地,就低于海平面155米(接在珠穆朗玛峰图旁边出示盆地图)。

  大家能从刚才表示气温的方法受到启发,也用—种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呢?(板书:+8844米-155米)

  3.模仿练习。

  课本第6页“练习一”第1,2题。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看到,在表示气温时,以0℃为界,高于0℃时用正数表示,低于0℃时用负数表示;在表示海拔高度时,以海平面为界,高于海平面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用负数表示。

  (设计意图:用正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是学生对相反的量的再一次感知。由于前面有对气温认识的基础,所以本环节力求利用前面学习中获得的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经验和范式,在突出“以海平面为界”这一基准后,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在先前经验的作用下,容易想到“高于海平面为正、低于海平面为负”的计数规则。在深层次上把握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和计数的要领与方法)

   三、以“比较反思”提升——深化概念的内涵

  1.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2.观察这些数(课件出示),你能把它们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小结:像+4,40、+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7,-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3.讨论:0属于正数或负数呢?(指导学生借助网络在设置的讨论区内发表意见)

  引导学生辨析: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教师借助课件观察画有箭头的轩线(即数轴),认识到:0是下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4.练习-完成第3页“练…—练”第l题(在原题中增加0)。

  提问:

  (1)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5.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学生自由浏览网上资源)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这里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让学生很好地借助直观情景来理解接纳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同时在习题中注意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以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用“多层练习”巩固——拓展负数的的外延

  1.基本练习。

  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并进行交流: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2.对比练习。

  选择合适的结果填在括号内:

  2007年,我国发射成功的嫦娥卫星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卫星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保证了卫星能够正常开展探测工作。

  ①21℃②100℃③-100℃

  3.应用练习。

  (1)“生活中的负数”信息发布会。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随后课件配合出示有关图片。

  (2)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票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4.拓展延伸。

  调查自己家一个月的收入、支出情况,并作好记录,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家人说一说,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开支建议。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二)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三)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①看教材第3页,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

  ②看教材第4页,“想一想”该怎么办?(说明记录单上的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不能随便丢掉)

   三、课堂实践

  1.调查本班学号1~32的学生的体重,并将调查结果按分组的方法进行整理。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4、5题。

  课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现代化社会对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之一。而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意义,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内的最好方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四)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4.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乘法算式13438=5092,写出相应的两个除法算式。

  3.举例说明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乘法的意义各是什么?

  以上复习题可以指名回答。

  (二)新课

  1.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5个半块月饼的教具,提问: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怎样列式?得多少?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教师出示两块半月饼,将它们平均分成5个半块月饼。要求学生按照教具的演示过程列式、计算。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教具演示,再列式计算。

  教师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题中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个算式已知什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已知两个因数:和5,求出它们的积为;用乘法计算。)

  (2)第二个算式呢?(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5,求出另一个因数是,用除法计算。)

  (3)第三个算式跟上面哪一个算式是类似的?(跟第二个算式是类似的,也是已知积是和一个因数是 ,求出另一个因数是5,用除法计算)

  教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它跟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不一样?(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做教科书第30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做完后要问学生是怎样应用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来填写除法算式的得数的?

  3.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师出示例1:把米铁丝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教师:根据题意需要用什么运算来求出得数?并列出算式。(应该用分数除法来做,算式是2。)

  教师:这个算式的含义是什么?米是几个米?应该怎样计算?试试看。(表示把米平均分成2段。米是6个米,实际上是把6个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米?可以列出如下的算式(教师板书)。)

  教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教师: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还可以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算法来算?(把米平均分成2段,求每段是多少米?可以看作是求米的是多少米?可以用乘法计算。)

  教师:把米铁丝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指名两个学生板演。)

  做完后,让学生讨论,就这道题来说,哪种方法可行?哪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

  (第二种方法是可行的。第一种方法不可行,因为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教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是总能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师:在分数除法中,是不是所有整数都可以作除数?边想边阅读教科书第31页

  上关于分数除以整数的法则。

  教师:为什么结语中除以整数要把0除外?这个法则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小数的除法法则有什么关系?(在除法运算中0不能作除数,这一点相同;在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运算中要转化成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4.做教科书第31页中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产生错误的情况。集体订正

  时,让学生把错误的做法说一说。一般有:

  让学生说一说产生错误的原因。

  (1)把除号改为乘号后,没有把除数相应地改成它的倒数。

  (2)把除数改成它的倒数后,没有把除号改成乘号。

  教师再补充下列练习:

  在○内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要按照法则来做题,能够口算的,要用口算。巡视时,要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一说第1行每小题跟第2行相应的题目

  有什么联系?使学生明确每栏的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上面乘法算式的积,而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得数是乘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因数。

  3.做练习八第3题的第1栏两道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做练习八的第5题。

  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做题。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数量关系和算法。使学生明确8个鸡蛋重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就是把千克平均分成8份,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些内容是这一单元的基础。复习时,要结合例题把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边想边读,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式是什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公式是如下: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五年级下册数学难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是整个小学阶段里面比较多,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第一,数学概念要清晰明了,这份数学知识梳理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抄写、背诵。第二,注重新课的预习有坚持预习的孩子,上课不容易走神,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回答,上课的效率高,常被老师提问,也能增强学习的信心。第三,课本的练习对于课本的练习,一定要道道过关,详细写出解题的步骤,如果孩子连课本里的练习都不会做,那么我想练习册里面的题目肯定也是做不来。第四,注重审题到了五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好不好,很多时候取决于应用题,应用题好不好取决于审题,因为学会读题,学会找出已知条件决定了孩子能否做出应用题。第五,加强计算能力小数乘除法、解方程、简便运算必须作为一种常规的训练,巩固计算能力,为更高年级打下基础。第六,用好学习资源我已经把五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视频全部更新完毕,如果孩子有个别单元比较薄弱,可以重新复习。因为教学视频中除了有课本例题的讲解,还有与例题相关的变式题的讲解。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怎么学好

五年级属于一个非常时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必须要在这一时期将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另外五年级的数学难度有所提高,下一步是迎接初中.五年级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那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具体有哪些.

(不外乎)

1.对症下药.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较弱的内容,并为弱小的模块提供建议,以便有效地提高目标效率.

2.及时整合审查.根据记忆曲线,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知识点,因此有必要及时复习并不断巩固知识点,以便记住知识.记住的知识在复习,没记牢的知识加强记忆.

3.总结问题解决方法.有一种方法可以做数学,反向推理学习五年级数学.问题中心方法、散射方法等.不同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4.循序渐进.用阶梯法教学,让学生不会立刻接受太难的知识点,而是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先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慢慢增加难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学好数学首先就是计算能力的过关,整数运算、小数运算、分数运算都要做到准确无误.有很多的同学计算的速度相当的慢,原因就是没有掌握计算的法则,导致老是犯错误或者是犯同样的错误,使做题的效率大大减低.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将强计算,并掌握计算的技巧和规律.

基础知识和方法如果能掌握好,对于数学来说也就不那么难了.在学习了合数和质数之后,会出现判断一个数是合数或者是质数,而对于某个题目来说,常常有很多个思路能够解决,但是学生需要掌握每个方法和思路的要点,才能在考试中做到准确无误.平时的积累和学习是有效掌握方法和总结思路的重要方法,所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难度)

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使家长感到很头大,此时可以在假期借助辅导班来对孩子进行全面的辅导,从学习的要点到学习方法,还有就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利用好假期,使孩子在假期中不浪费时间,提高数学的成绩.小学五年级数学辅导单单依靠家庭有时候是不能完成的,家长朋友给孩子找个辅导班或者是一对一家教,利用假期时间,制定好学习计划,让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坚持去做,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2个班级,共有学生96人。进入五年级,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已经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以及与人合作等能力。

班级中大多数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备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于学好数学的信心较强,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个别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在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有所欠缺,需要下大力气培养和练习。

本学期我将采用分层激励机制,让不同的学生达到不同的目标要求。这学期的重点是,抓好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及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及时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不断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并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而通过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分数的加法、减法。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引导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教材循序渐进,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三)、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原来的几何体,认识图形的平移变化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本册教材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学期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之前的学习中,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这学期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统计知识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基本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涉及数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在“图形的运动(三)”中“你知道吗”,呈现了艺术家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利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再如,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打电话”、数学广角中的“找次品”等,都蕴含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着数学方法的奇妙。同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入渗出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

更多详细内容及进度表,请见百度文库: 2021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2分) 1、学校栽了20行柳树,平均每行X棵,学校一共栽了( )棵柳树,当X=12时,柳树一共有( )棵。 2、折线统计图分为( )折线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3、如果A=2×3×7,B=2×2×2×3,那么A和B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9÷24= = =18÷( )=( )(小数) 5、一批零件30个,平均分给5人完成,3人完成这批零件的( )( ) , 3个零件占零件总数的( )( ) 。 6、将 56 的分子加上1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 )。 7、一个长方形,长 米,比宽多 米,宽是( )米。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50公顷=( )平方千米 80秒=( )分 26平方分米=( )平方米 9、有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半圆,它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从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的圆,圆的周长是( )分米,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1、一批粮食,第一天运走它的 ,第二天运走它的 ,还剩这批粮食 的( )没有运。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5分)。 1、因为A÷B=4,所以A能被B整除。 ( ) 2、圆的直径的扩大3倍,半径也扩大3倍。 ( ) 3、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只有 和 。 ( ) 4、3吨的 比1吨的 重。 ( ) 5、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 A的12 与B的13 相等(A、B不为0),那么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 2、下图中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 ( ) a cm a cm a cm A、正方形 B、圆 C、等边三角形 3、两个数的公因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这两个数不可能是( )。 A. 4和24 B. 8和12 C. 8和24 4、下面的算式中,得数大于1的是( ) A、37 + = B、 - C、13 + 45 5、甲数是a,乙数是甲数的4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 A、4a B、a+4 C、5a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37 + 27 = 23 - 16 = 0.26×99 + 0.26= 0.25= ( )( ) 1- 56 = 13 + 14 = 25×0.19×4= 2 14 = ( )( ) 2、解方程。(12分) X-7.4=8 25 + X = 56 14X+25 X =156 2X-0.6 X =4.2 3、图表操作。(10分) 下面是A、B两市2007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 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 (2) 2月份B市的降水量是A市的几分之几?哪个市的几月份降水量最多? (3)从图中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8分)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每题6分,共30分) 1、甲乙两辆火车分别从相距702千米的两站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2、一根钢筋,第一次截去78 米,比第二次多截去310 米,还剩45 米,这根钢筋的全长多少米? 3、一位杂技演员在悬空的钢丝上骑独轮车。独轮车车轮的直径是45厘米,从钢丝的一端到另一端,车轮正好滚动40圈。这根悬空的钢丝长多少米? 4、同学们去参加植树,六年级去了248人,比五年级的2倍少2人,五年级去了多少人? 5、甲、乙二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如果5月24日他们二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2016年春学期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2分) 1、20X 240 2、 单式 复式 3、6 168 4、 6 40 48 0.375 5、 6、 18 7、 8、 9、 10.28 6.28 10、12.56 12.56 11. 二、巧思妙断,判断对错。(每题1分,共5分。) × √ × × √ 三、反复比较,精心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 B 2、A 3、C 4、C 5、C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38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26 19 2、解方程。(12分) X-7.4=8 25 + X =56 14X+25 X =156 2X-0.6 X =4.2 解: X=15.4 解: X= 解: X= 4 解: X=3 3、图表操作。(4分) (1)3月份 4月份 (2) A市的6月份 (3)略 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8分) 16.8+ X =29 3 X=29.1 解: X =12.2 解: X =9.7 五、运用知识,灵活解题。(共30分) 1、解:乙车每小时行X千米。 (65+x)×6=702 x =52 答:略 2、78 +( 78 - 310 )+ 45 = (米) 答:略 3、 45厘米=0.45米 3.14×0.45×40 =56.52(米) 答:略 4、 (248+2)÷2 =125(人) 答:略 5、2×3×4=24 或 =24 答: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的是6月17日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题带答案的

口算:

17×40=680, 100-63=37, 3.2+1.68=4.88, 2.8×0.4= 1.12

14-7.4=6.6, 1.92÷0.04=48, 0.32×500=160, 0.65+4.35= 5

10-5.4=4.6, 4÷20=0.2, 3.5×200=700, 1.5-0.06=1.44

0.75÷15=0.05, 0.4×0.8=0.32, 4×0.25=1, 0.36+1.54=2

1.01×99=99.99, 420÷35=12, 25×12=300, 135÷0.5=270

定义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在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求两个数乘积的运算。

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

1、在中原路上铺一条地下电缆,已经铺了34 ,还剩下250米没有铺。这条电缆全长多少米 2、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4 ,第二天修了90米,这时还剩下150米没有修。这段路全长多少米? 3、建筑工地有一堆黄沙,用去了23 ,正好用去了60吨。这堆黄沙原来有多少吨? 4、声音在空气中3秒钟大约传1千米,光的速度每秒大约300000千米,声音的速度大约是光速的几分之几? 5、一块小麦试验田,原计划每公顷产小麦8吨,实际每公顷产小麦之几? 6、职工食堂4月份计划烧煤5吨,实际烧煤4.8吨。节约了百分之几? 7、用50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面粉4250千克,求小麦的出粉率。 8、小麦的出粉率是80%,要磨出面粉640千克,需要多少千克小麦? 9、六(1)班有学生50人,某天请假2人,求这天的出勤率? 10、植树节那天共植树若干棵,成活了485棵,没有成活的15棵,求这次植树的成活率。 11、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买了5只小足球,付出100元,找回32.5元,每只小足球多少元? 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7千米,经过几小时后两车还相距37千米? 13、师徒二人共加工208个机器零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的2倍还多4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14、王芳的存款数是李丽存款数的2.2倍,如果李丽再存入银行75元,两人的存款数就相等了,原来两人各存款多少元? 15、五年级买一批笔记本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给5本,还剩3本;如果每人奖给6本,又少12本。五年级评出三好学生多少名?买了多少本笔记本? 16、山坡上有羊80只,其中白羊是黑羊的4倍,山坡上黑羊、白羊各多少只? 17、商店里卖出两筐柑橘,第一筐重26千克,第二筐重29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了9元钱,平均每千克柑橘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 18、一块梯形麦田,面积是540平方米,高18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多少米? 19、甲乙两车从相距750千米的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0、两辆汽车同时从同地开出,行驶4.5小时后,甲车落在乙车的后面13.5千米,已知甲车每小时行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1、同学们去春游,车上已经坐了45人;还有4个小组在等下一辆车,每组9人。去春游的一共有多少人? 22、一共有150人去春游,已经走了54人,剩下的坐两辆车去,平均每辆车要坐多少人? 23、舞蹈队里有18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舞蹈队里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24、同学们做花,小军做了63朵,小红做的花比小军少做18朵,两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25、食堂里第一次买来白菜25千克,第二次买来白菜175千克,按每千克白菜6角钱计算,食堂里买白菜一共用去多少钱? 26、小华给小刚看一本书,小华4天看了132页,小刚3天看96页,谁看得快?为什么? 27、妈妈给小明买了3件汗衫,每件汗衫23元,付给营业员100元,还应找回多少元? 28、体育用品商店原来有72只篮球,卖出60只,又购进45只,现在有多少只篮球? 29、同学们去天文台参观,女生有9人,男生去的人数是女生的3倍,一辆40座的汽车够坐么? 30、学校活动室里有24盒象棋,军旗的盒数是象棋的两倍,跳棋有12盒,跳棋比军旗少多少盒? 31. 学校买来白粉笔80盒,红粉笔20盒,用了60盒,还剩多少盒? 32. 老师有8袋乒乓球,每袋6个,借给同学15个,还剩多少个? 33. 老师拿70元去买书,买了7套故事书,每套9元,还剩多少元? 34. 制衣组有90米布,用了63米,剩下的布做了9套衣服.平均每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35. 食品店有80包方便面,上午卖了26包,下午卖了34包,还剩多少包?(用两种方法解答) 36、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37、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计算) 38、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们共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39、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 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40、工地需要1280袋水泥, 用8辆大车4次才全部运来, 一辆大车, 一次可运多少袋化肥?(用两种方法计算) 41、 农具厂上半年生产农具4650件,下半年生产农具5382件,全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42、 服装加工部用120米布可做成人制服24套, 如果做儿童服装, 可做30套, 每套儿童服装比成人服装少用布多少米? 43、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44、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800千克,照这样计算,6台磨面机5小时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45、一堆煤共800吨,用5辆卡车,16次可以运完,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几吨? 46、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00千米,一列火车6小时行了60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47、向阳小学气象小组一周中,测得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为:31、31、34、32、33、30、33度.这一周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48、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4800部, 实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49、一台机器8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用5台机器加工2000个零件, 需要多少小时? 50、某煤矿四月份计划出煤38400吨,技术革新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增产256吨,四月份实际生产多少吨煤?(按30天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

1、做10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铁框架,至少需多长的铁丝? 2、用铁皮做一个铁盒,使它的长、宽、高分别是1.8分米,1.5分米和1.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盒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3、做一个没盖的正方体玻璃鱼缸,棱长是3分米,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 4、我们学校要粉刷教室,教室长8米,宽7米,高3.5米,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13.8平方米,已知每平方米需要5元涂料费。粉刷一个教室需要多少钱? 5、一个商品盒是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在这个盒的四周贴上商标,贴商标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6、木版做长、宽、高分别是2.8分米,1.5分米和2.2分米抽屉,做5个这样的抽屉至少要用木版多少平方米? 7.有一个养鱼池长18米,宽12米,深3.5米,要在养鱼池各个面上抹一层水泥,防止渗水,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5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 8、加工厂要加工一批电视机机套,(没有底面)每台电视机的长60厘米,宽50厘米、高55厘米,做1000个机套至少用布多少平方米? 9.做24节长方体的铁皮烟囱,每节长2米,宽4分米,高3分米,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10、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体积计算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分米,宽是2.5分米,高是3分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长方体沙坑,长4米,宽2米,深0.5米,如果每立方米黄沙重1.4吨,这黄沙重多少吨?3.有一种长方体钢材,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方钢材重多少千克? 4、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30平方分米,高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5、一张写字台,长1.3m宽0.6m、高0.8m有20张这样的写字台要占多大空间? 6、一个棱长是5分米的正方体鱼缸,里面装满水,把水倒入一个底面积48平方分米,高6分米的的长方体鱼缸里,鱼缸里水有多深? 7、一个棱长8分米的正方体水槽里装了490升水,把这些水倒入一个长10分米,宽7分米,高8分米的长方体水槽里,水槽里的水深是多少? 8、把一块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长1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体钢板,这钢板有多厚?(损耗不计) 9. 一个长方体油桶,底面积是18平方分米,它可装43.2千克油,如果每升油重0.8千克,油桶内油高是多少? 10、 一个长方形铁皮长30cm,宽25cm,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长为5cm的正方形,然后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是多少? 11、把一块长26dm的长方形木板,在四个角上分别剪去边长为3dm的正方形,将它制成容积为840立方分米的长方体无盖容器,这块木板原来的宽是多少? 12、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60米,宽30米,深2米,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沿游泳池的内壁1.5米处用红漆划一条水位线,这条线的长度是多少?现在游泳池内的水正好到达水位线,求池内水的体积? 13、 一个长方体玻璃缸,从里面量长40厘米,宽25厘米,水深12厘米,把一块石头浸入水中后,水面上升到16厘米,求石块的体积? 体积表面积综合练习1、80根方木,垛成一个长2米,宽2米,高1.5米的长方体,平均每根方木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2、3个棱长都8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面积是25平方分米,长是3.8米,这些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4、把两块棱长为1.5分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 5、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156平方分米,底面积是30平方分米,底面周长是32分米,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6、把长8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长方体木块锯成棱长2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可锯多少块? 7、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木料,长是5米,把它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36平方米,求长方体的体积?分数应用题1.、12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颗?2、12颗糖,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这些糖的几分之几?3、 5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4、五年级有男生23人,女生25人,女生占男生的几分之几?男、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6、把3吨大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吨?每份是大米总数的几分之几?7、学校图书馆有连环画280本,文艺书140本,连环画的本数是文艺书的几倍?文艺书是连环画的几分之几?8、胜利小学五年级3班体育达标人数是24人,没达标人数是12人,达标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9.王师傅6小时加工零件34个,李师付7小时加工零件40个.谁的工作效率高?10.一本书185页,看了95页,看了的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没看的页数占这本书的几分之几?11.动物园里有梅花鹿25头,长颈鹿5头,梅花鹿的数量是长颈鹿的多少倍?长颈鹿的数量是梅花鹿的几分之几?12、有一根木头,第一次截去2/5 米,第二次截去7/10 米,剩下4/15 米,这根木头有多长?12、果园里栽了一些果树,其中荔枝树占总数的12/27,龙眼树占总数的12/25 ,其余的是杨梅树,杨梅树占总数的几分之几?13、妈妈买回600 克油,第一天用了1/3 ,第二天用了1/4 ,剩下多少油?,综合练习1.男:我们班1/4的同学参加了合唱小组。中:我们班2/8的同学参加了航模小组。女:我们班8名同学参加了体育小组。这个班共有40名同学,哪个小组的人数少?另外两个小组的人数怎样?3.一个长方体蓄水池,长8m,宽5m,深3m,这个蓄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它最多可容水多少立方米?4.小明的爸爸用玻璃做了一个棱长是6dm正方体鱼缸。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米?小明在鱼缸里注入144L的水,水面高度是多少分米?5、机床厂去年四个季度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6 、1/5 、4/15 、7/10 ,去年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几分之几?6.工地运来一批钢材,其中圆形钢材2吨,方形钢材 2/5 吨,其它钢材 1/7 吨,这批钢材共有多少吨? 7、 找一找一个两位数,交换十位与个位上的数,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写出两个这样的两位数。8、 走进生活五年级五班学生进行队列表演,每行12人或16人都正好整行,已知这个班的学生不到50人,你能算出这个班有多少人吗?

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急!急!

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 600道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急!急!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14-7.4= 1.92÷0.04= 0.32×500= 0.65+4.35= 10-5.4= 4÷20= 3.5×200= 1.5-0.06= 0.75÷15= 0.4×0.8= 4×0.25= 0.36+1.54= 1.01×99= 420÷35= 25×12= 135÷0.5= 3/4 + 1/4 = 2 + 4/9 = 3 - 2/3 = 3/4 - 1/2= 1/6 + 1/2 -1/6 = 7.5-(2.5+3.8)= 7/8 + 3/8 = 3/10 +1/5 = 4/5 - 7/10 = 2 - 1/6 -1/3 = 0.51÷17= 32.8+19= 5.2÷1.3= 1.6×0.4= 4.9×0.7= 1÷5= 6÷12= 0.87-0.49= 17×40= 100-63= 3.2+1.68= 2.8×0.4=

一、脱式计算 2.5×7.1×4 16.12×99+16.12 5.2×0.9+0.9 7.28×99+7.28 4.3×50×0.2 60-2.68×0.5 26×15.7+15.7×24 (2.275 +0.625)×0.28 3.94+34.3×0.2 1.2×(9.6÷2.4)÷4.8 9×1.1×4.7 2.7×5.4×3.9 3.6×9.85-5.46 8.05×3.4+7.6 6.58×4.5×0.9 2.8×0.5+1.58 32+4.9-0.9 4.8-4.8×0.5 (1.25-0.125)×8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85 + 0.35 ÷ 1.4 8.7 × 17.4 - 8.7 × 7.4 12.5×0.4×2.5×8 0.87×3.16+4.64 9.5×101 0.68 ÷(5.2 -3.5)× 1.25 40.5 ÷ 0.81 × 0.18 4.8 ×(15 ÷ 2.4) 6.81+6.81×99 0.25×185×40 4.4×0.8-3.4×0.8 (9.37+9.37+9.37+9.37)× 2.5 4.2.×1.+1.×1.75 2.37×6.3+2.37×3.7 2.5×1.25×0.32 3.8×10.1 2.5×(3.8×0.04) 7.69×101 3.8×10.1 0.25×39+0.25 0.125×72 46×0.33+54×0.33 (8×5.27) ×1.25 6.81+6.81×99 0.25×185×40 6.8×0.75÷0.5 3.75÷0.125–2.75 1.53+23.4÷7.2 9.5×99 13.5×0.98 12.5×8.8 二、解方程: 54-X=24 7X=49 126÷X=42 13+A=28.5 2.4X=26.4 7.5x-3x=18 5×1.3-2x=5.5 24x+6x=63.6 5.6x+4.4x=5.2 三、列式计算 1、20减去0.8的差除以4个0.3的和,商是多少? 2、一个数的2.6倍加上9,和是35,求这个数。(用方程解) 3、1.2与4的积,减去6.除以5的商,差是多少? 4、2.1除以35的商,加上4.与0.45的积,和是多少? 5、一个数的3倍加上6与8的积,和是84,求这个数. 6、4.08除以0.6的商,再乘以5.,积是多少? 7、甲、乙两数的积是25.2,甲数是56,乙数是多少? 8、把0.47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9、1.25乘4.2减5,差是多少? 10、比4.7的1.5倍多3.05的数是多少?

(1)3643-74+6357-76 (2)39×24+39×46+39×30 (3)108×35 (4)345×98 (5)25×64×125×5 (6)8500÷25 (7)94×73+27×94 (8)125×79 (9)1.2×99 (10)9÷0.25 (11)4.7×5.9+5.2×4.7-4.7×0.1 (12)3.6×2.4+36×0.76 (13)(3.25×7+3.25)×0.125 (14)37.5÷8÷1.25 (15)1.11-8.5×(7.1-0.11)×0 (16)17/18-11/27-5/18-7/27 (17)9/10+5/6+9/10-5/6 (18)1.3+1/4-1/2+1/4-0.2÷4 (19)12.5×88 (20)4.8÷(1.6×0.2) (21)3.2×0.25×1.25 (22)1/3+1/6+1/9+1/18 (23)(3/11+0.87+0.23-3/11)÷0.03 (24)0.5× (25)1999+999×999 (26)12.75-(3/8+3/4) (27)(1.2+0.25)×3×4 (28)0.375×101-37.5 (29)7.2×1000÷125 (30)53/6+37/4-23/6 (31)10-(1/2+1/10) (32)24700-5278÷26×108 (33)3-5/13-8/13 (34)532.7-2.47 (35)0.084×7.5 (36)913.5÷0.29 (37)6.55×3.45 (38)126.6÷3.1 (39)0.1435÷1.5 (40)275+2254÷5-100 (41)4÷(1÷0.4) (42)1÷0.2+(2-0.7)×5 (43)9×3-1.7x=13.4 (44)2X=0.8÷2 (45)4(x-9)=8 (46)x-4.8+3.2=12 (47)0.3×5+3x=4.5 (48)2x-1.5x=0.8 (49)x-0.8x-6=16 (50)1+0.2x=1.6 (51)1.5x=0.9×3.6 (52)3/4÷0.75=3 (53)(2.8+x)×4.5=72×0.5 (54)0.6x-0.1x=2 (55)280+720 (56)1076-86 (57)32×0.25 (58)1/3+1/5 (59)302 (60)0.1÷1% (61)3.14×7 (62)2/5-1/4 (63)6300÷70 (64)45×3/15 (65)1/7-1/9 (66)36-4/9 (67)45-0.5 (68)5/6-1/6 (69)2/5+1/2 (70)3/4+1/6 (71)2x-2/5=27/5 (72)4x=12×4 (73)6.5+2x=16.5 (74)8.1÷27×3 (75)1-2/5-17/50 (76)4/7-2/5 (77)83 (78)5/6-1/4+2/3 (79)11/28+(5/14+3/7) (80)7-(3/4-2/5) (81)x+1/3=7/9 (82)2x-1/6=5/6 (83)3/5-x=1/4 (84)x-4/5x-1.6=1.5 (85)14.6-(4.6+7.2) (86)1-1/2-1/3-1/6 (87)3/10-7/30+4/10 (88)999×85+854×(6.5÷1.3) (89)1.5-0.05×(1.5-1.5) (90)9/10-(1/6+3/5) (91)4/3-(2/5+3/10) (92)2/5+1/3+3/5 (93)20-(5.35+0.15)+6.3 (94)1/2-(3/4-3/8) (95)7/8-5/12+1/6 (96)7/8+x=9 (97)6/5-x=1/2 (98)2/5x+3/5x=1.2 (99)x-1/3=5/6+5/12 (100)1-(8/13+5/13)

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大全分数

1、5米长的铁丝,用去 米,还剩( )米。 2、5.5米的铁丝,用去全长的 ,还剩全长的 ,还剩( )米。 3、一条绳子长4米,用去 ,还剩 ,还剩()米。 4、一条绳子长4米,用去 米,还剩()米。 5、同样长的两根绳子,分别剪去 和 米后,剩下的绳子哪根长些呢? 6、一根长 米的竹竿,全长的 插入土中。露在外面的部分占全长的几分之几?露在外面的部分有多长? 7、蔬菜店运进一筐辣椒,上午卖出40千克,每千克4元。下午比上午多收入 ,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 8、皮球从25米高处落下,落地后反弹,再下落,又反弹。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是下落高度的 ,求皮球第三次弹起的高度。 9、六(1)班学生不够50人,在一次考试中, 同学得优, 学生得良, 学生及格,那么有多少同学不及格?六(1)班一共有多少学生? 10、有甲、乙两队同学,甲队有30名同学,如果从甲队中调 的同学到乙队中,甲、乙两队的人数就相等,问乙队原有多少人? 11、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取出 110 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 12、修路队计划修路5千米,已经修了 千米,还要修多少千米,就正好修全长的 ?

五年级下册的数学计算题

练习题 疑问题 二选一

五年级下册数学200道计算题

题目呢?

五年级下册一百道数学计算题

五年级数学题上册 竖式计算(一) 2.5×103= 0.702×15= 3.15×0.14= 12.4×0.17= 2.3×11.2= 0.416÷32= 6.6÷4= 43.5÷29= 28.6÷11= 20.4÷24= 3.9×0.3= 4.3×6.2= 3.64÷52= 15.6÷12= 328÷16= 竖式计算(二) 2.19÷0.3= 5.58÷3.1= 8.32÷4= 5.92÷1.6= 0.63÷0.15= 6.7×0.3= 0.68×0.04= 3.9×5.6= 0.285×7= 58×0.009= 6.15×0.4= 56×1.33= 140.4÷18= 9.18÷9= 243.2÷6.4= 竖式计算(三) 3.5×1.6= 12.5×40= 1.3×2.3= 3.02×2.05= 2.6×1.8= 7÷0.28= 15.6÷2= 0.138÷0.15= 216÷2.7= 6.4÷32= 1.37×0.04= 1.06×2.05= 104÷0.52= 72÷3.8= 75.6÷1.8= 竖式计算(四) 0.396÷1.2= 0.756÷0.36= 15.6×13= 0.18×15= 0.025×14= 3.06×36= 0.04×0.12= 3.84×2.6≈ 5.76×3= 7.15×22= 90.75÷3.3 3.68×0.25= 16.9÷0.13= 1.55÷3.9= 3.7×0.016= 简便计算(一) 66.86-8.66-1.34 0.25×16.2×4 0.25×16.2×4 4.8×7.8+78×0.52 3.6×102 4.8×100.1 56.5×9.9+56.5 7.09×10.8-0.8×7.09 4.2÷3.5 320÷1.25÷8 18.76×9.9+18.76 3.52÷2.5÷0.4 简便计算(二) 1.25×2.5×32 0.49÷1.4 3.65×10.1 15.2÷0.25÷4 15.6×13.1-15.6-15.6×2.1 4.2×99+4.2 0.89×100.1 17.8÷(1.78×4) (45.9-32.7)÷8÷0.125 9.7×99+9.7 4.36×12.5×8 5.6÷3.5 简便计算(三) 0.65×101 27.5×3.7-7.5×3.7 8.54÷2.5÷0.4 3.83×4.56+3.83×5.44 45×(267+143) 2.5×0.39×0.4 (25+2.5+0.25)×4 1.8×3.5+2.5×1.8 12.5×8.8 3.6×1.2÷3.6×1.2 1.31×12.5×8×2 3.8×0.99 简便计算(四) 4.6×99+4.6 7.5×101-7.5 1.25×2.5×(80×4) 4.6×47+4.6×54-4.6 7.68÷2.5÷0.4 0.45×72+45×0.18+4.5 5.5×99 0.125×72 12.5×0.4×2.5×8 9.5×101 4.2×7.8+2.2×4.2 0.87×3.36+4.64×0.87 解方程(一) 20X-50=50 28+6X=88 32-22X=10 3X+5X=48 3X-24-=3 1.8x=0.972 X+3=18 X-6=12 14X-8X=12 12X-8X=4.8 7.5×2X=15 4(X-5.6)=1.6 解方程(二) 7x =49 20x=40 8x=8 1.2x=81.6 x+3=18 x+32=76 100+x=310 x+55=129 x-54.3=100 x-77=275 x-58=144 11.6-x=8 x÷2.5=100 x÷3=33.3 x÷2.2=8 6÷x=12 解方程(三) 0.273÷x=0.35 1.8x=0.972 5x+34=54 2(x+x+0.5)=9.8 5(x+3)=35 x+3.7x+2=16.1 3x-1.2x=158 2x+55=129 3×(x-4)=46 (8+x)÷5=15 (x+5) ÷3=16 6×5+2x=44 解方程(四) 20X-50=50 28+6X=88 32-22X=10 56-2X=20 4X+2=6 3X+6=18 16+8X=40 2X-8=8 4X-3×9=29 7(X-2)=49 4×8+2X=36 48-27+5X=31 数学五年级上计算训练(一) 1、直接写出得数。 0.32×5= 1.8÷0.3= 3.2-0.1= 0.27÷0.03= 1.8×20= 0.01÷0.1= 6.5×10= 80×0.3= 18×0.01= 2.5-2.5÷5= 0÷4.61= 0.03×2.3= 1.25×0.8= 0.42÷0.7= 1.5÷5= 5.1÷0.3= 2.3×0.4= 5.6+5.4= 0.25×4= 6.36-2.6= 2、用竖式计算: 0.37×2.4= 1.55÷3.8≈ (保留一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5.5×8.2+1.8×5.5 0.25×0.89×4 4.8×0.98 8.8×1.25 7.65÷0.85+1.1 23.4÷5.2×3.2 4、解方程 1.8x=72 x÷5.4=1.2 x-32.5=94 x+4.2=14.8 数学五年级上计算训练(二) 1、直接写出得数。 0.4×5= 4.2÷0.2= 4.2-1.6= 21.7÷0.07= 1.6×7= 25.25÷5= 1.25×8= 60×0.9= 0.8×0.1= 0÷7.05= 0.4×2.5= 1.7+3.3×0.2= 2、用竖式计算: 56.5×0.24= 93.6÷0.052=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2.35×4.64+5.36×2.35 12.5×1.36×0.8 2.6×10.1 4.4×0.25 25.2÷12+2.9 43.5÷15-1.45 四、解方程 91÷X=1.3 1.2 x ÷ 2 = 60 ( x-4)×0.5=10 4X+1.2×5=24.4 8X-5X=27 6x-10.8=13.2 数学五年级上计算训练(三)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3.6÷10= 6.3+0.37= 2.6÷0.02= 0.11×5= 4.8÷4= 0.25×4= 1.12×0.3= 0.8×0.5= 0÷7.05= 1.5×30= 3.5+6.5×20= 2、用竖式计算: 0.59×0.027= 6.72÷6.4=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87×3.05+8.13×3.05 1.25×0.45×0.8 9.8×3.7 0.44×2.5 2.25×0.4+0.6 31.04÷3.2-4.7 4、解方程 2X+8=16 X÷5=10 X+7X=8 6X-6=0 5X+6=11 13(X+5)=169 数学五年级上计算训练(四)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3.6÷10= 6.3+0.37= 2.6÷0.02= 0.11×5= 4.8÷4= 0.25×4= 1.12×0.3= 0.8×0.5= 0÷7.05= 1.5×30= 3.5+6.5×20= 2、用竖式计算: 1.24×0.15= 0.39÷7.8=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3.26×10.1-0.1×3.26 0.125×9.8×8 102×4.8 2.4×2.5 (27.8-15.6)×0.8 9.12÷57+4.84 12.6×99 90÷25÷4 4、解方程 (1) (2) 数学五年级上计算训练(五)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2.8÷100= 6.3+0.37= 2.6÷0.02= 0.13×5= 9.6÷6= 0.25×4= 2.34×0.2= 0.6×1.5= 0÷7.05= 2.3×20= 4.3+5.7÷1.9= 2、用竖式计算: 1.03×5.9= 3.8÷4.5≈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39×6.1+3.9×1.39 0.25×1.6×0.4 10.1×1.9 2.4×1.25 0.48×20.2-4.2 42.72÷0.48+0.52 4、解方程 2X+1.5X =42 (X-3)÷2=7.5 数学五年级上计算训练(六)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1÷0.125= 6.13×0= 3.9÷0.65= 2.4×5= 10÷2.5= 0.37×0.4= 2.34×0.2= 2.5×4= 0÷21.35= 1.6×0.5= 4.3+5.7÷1.9= 2、用竖式计算: 0.86×1.2= 5.63÷6.1≈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2×2.5+0.8×2.5 2.33×0.25×4 102×0.45 8.8×1.25 7.06×2.4-5.7 0.21÷1.4+2.6 4、解方程 9X÷4=135 3X-1.6=32.6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20道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含过程))

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20道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含过程))

本文目录20道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含过程)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一元一次方程组 计算题 50道要过程及答案一道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题,怎么做啊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简单点越多越好带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是什么一元一次方程计算题120道求一元

2024年3月30日 11:00

古代关于等待的诗句及典故?等人的诗句

古代关于等待的诗句及典故?等人的诗句

本文目录古代关于等待的诗句及典故等人的诗句表示在等人的诗句形容等人等的好苦诗句 形容等人等很久的诗 等人归来的诗句默默的等一个人的诗句有没有关于等人的诗句形容等一个人等很久的诗句古代关于等待的诗句及典故1. 古代关于等待的诗句

2024年4月30日 17:30

男子扫雪身亡:为帮保洁员妻子减负(保洁员的苦恼)

男子扫雪身亡:为帮保洁员妻子减负(保洁员的苦恼)

本文目录保洁员的苦恼保洁员怎么写作文黑龙江一60岁男子帮保洁员妻子扫雪身亡,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大庆一男子扫雪身亡,谁该位此男子的死负责黑龙江一男子小区扫雪不幸突发疾病身亡,其死因是什么大庆一男子扫雪身亡,系为帮保洁员妻子减负,谁该为此事负责黑

2024年3月6日 04:50

肃王与沈元用(吴留村因事左补文言文)

肃王与沈元用(吴留村因事左补文言文)

本文目录吴留村因事左补文言文肃王与沈元用文言文翻译文言文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启示肃王与沈元用阅读答案本文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肃王与沈元用的注释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原文及翻译吴留村因事左补文言文 1. 吴留村的文言文翻译 吴留村【清】钱游泳吴留

2024年5月31日 06:50

经典的情诗?古代情诗经典名句有哪些

经典的情诗?古代情诗经典名句有哪些

本文目录经典的情诗古代情诗经典名句有哪些各种情诗名句关于写情诗句古代情诗古代情诗名句经典大全古代情诗名句古人浪漫的情诗有哪些带有情话的诗句关于爱情诗词名句,你知道多少经典的情诗经典的情诗大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木

2024年6月3日 20:40

钟彬娴的婚姻?钟彬娴在雅芳的起落领导风格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钟彬娴的婚姻?钟彬娴在雅芳的起落领导风格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本文目录钟彬娴的婚姻钟彬娴在雅芳的起落领导风格的关键要素是什么钟彬娴的婚姻工作家庭难平衡被迫离婚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职业母亲,钟彬娴认为求得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非常地不容易。对于任何一个女人来说,事业的成功仅仅是人生幸福的一半。钟彬娴现在已经离

2024年5月15日 08:20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什么梗)

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什么梗)

本文目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什么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原文和出处是什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达了什么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什么梗笑话梗。从百草园杀到三味书屋这个梗,是形容某件事物比较好笑。这个梗出自日本的弹幕文化,日语中的“笑”罗马

2024年6月21日 02:10

负荆请罪的解释?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负荆请罪的解释?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本文目录负荆请罪的解释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负荆请罪的成语故事是什么负荆请罪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负荆请罪中的典故是什么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廉颇负荆请罪的原因是什么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类型负荆请罪的解

2024年3月9日 22:40

关于灭火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灭火常识内容

关于灭火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灭火常识内容

本文目录关于灭火的基础知识有哪些灭火常识内容灭火方法有哪三种灭火小知识如何灭火知识发生火灾灭火原理及基本知识灭火知识内容简单救火小知识灭火的基本知识有哪些灭火基本知识关于灭火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消防灭火的基本原理在于能够使得物体的燃

2024年4月13日 21:50

《仙剑奇侠传5》无知的小草刷经验方法?仙剑奇侠传五的除魔任务“无知的小草”,在哪里找是在神降密境吗

《仙剑奇侠传5》无知的小草刷经验方法?仙剑奇侠传五的除魔任务“无知的小草”,在哪里找是在神降密境吗

本文目录《仙剑奇侠传5》无知的小草刷经验方法仙剑奇侠传五的除魔任务“无知的小草”,在哪里找是在神降密境吗《仙剑5》任务《无知的小草》答案无知的小草(探寻生命的意义)仙剑奇侠传 无知的小草可以无限刷吗《仙剑奇侠传5》无知的小草刷经验方法相信大

2024年5月23日 07:40

综合谜语:轻骑飞跃(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综合谜语:轻骑飞跃(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一)

本文目录综合谜语:轻骑飞跃(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轻骑飞跃(打《三国演义》人名一)综合谜语:轻骑飞跃(打一《三国演义》人名) 轻骑飞跃(打一《三国演义》人名)(打一综合谜语) 谜底:谜底:马超 查看答案 (zw.

2024年5月13日 21:50

同桌的你台词(电影《同桌的你》经典台词)

同桌的你台词(电影《同桌的你》经典台词)

本文目录电影《同桌的你》经典台词求《同桌的你》后面周小栀说林一在美国生活的那段台词师胜杰《同桌的你》台词赵本山《同桌的你》经典台词哪里有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 速度阿同桌的你经典台词对白爱情电影英文独白赏析赵本山小品 同桌的你 完整台词同

2024年5月12日 16:2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本文目录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2013年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初一上册语文期中模拟试卷有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

2024年4月3日 00:10

育儿宝典知识(女儿育儿知识小常识)

育儿宝典知识(女儿育儿知识小常识)

本文目录女儿育儿知识小常识育儿宝典知识内容有哪些学龄前育儿宝典:早期智力教育的五大能力女儿育儿知识小常识1.妈妈必知的育儿小常识有哪些方面 育儿知识大全——喂养知识 说到育儿知识大全,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喂养知识,熟话说民以食为天,宝宝吃的

2024年5月19日 18:50

街道办事处全称?街道办事处属于什么单位

街道办事处全称?街道办事处属于什么单位

本文目录街道办事处全称街道办事处属于什么单位街道办事处工作时间街道办事处报考条件街道办事处归哪个部门管街道办事处属于什么单位管理街道办事处性质(组织管理与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是干什么的街道办是做什么的街道办事处的岗位职责10篇街道办事处全称

2024年5月22日 02:20

声望的近义词(近义词舒适、声望、隆重、尴尬)

声望的近义词(近义词舒适、声望、隆重、尴尬)

本文目录近义词舒适、声望、隆重、尴尬勤勉、声望、眷恋、遨游、鼓励、夸奖的近义词,骄傲、批评的反义词,沉沉实实、爱戴、冒昧、锋芒的意思声望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声望的词语解释声望的近义词声望的近义词是声望是什么意思名望的近义词,名望的近义词是什么蜷

2024年5月14日 11:40

再见我的爱人歌词(求goodbye my lover歌词(要求中英纵向比对))

再见我的爱人歌词(求goodbye my lover歌词(要求中英纵向比对))

本文目录求goodbye my lover歌词(要求中英纵向比对)那就这样吧是什么歌的歌词再见我的爱人的LRC歌词那就这样吧的歌词求goodbye my lover歌词(要求中英纵向比对)《goodbye my lover》是由James

2024年4月17日 12:10

荡然无存造句(荡然无存,造句一个)

荡然无存造句(荡然无存,造句一个)

本文目录荡然无存,造句一个荡然无存造句50字,急!急!急!荡然无存是什么意思及其造句用荡然无存怎么造句用荡然无存造句荡然无存造句荡然无存,造句一个出门踏青,看到满眼的绿色和蹦蹦跳跳的孩子,之前的忧虑一下子荡然无存。1, 洪水过后,村子里的庄

2024年6月20日 06:30

我爱中华歌词(我爱中华歌词)

我爱中华歌词(我爱中华歌词)

本文目录我爱中华歌词我爱中华的歌词原唱我爱中华歌词爱我中华歌手:韦唯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歌词: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嘿……,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024年3月31日 08:50

体育比赛项目(体育比赛项目有哪些)

体育比赛项目(体育比赛项目有哪些)

本文目录体育比赛项目有哪些体育运动有哪些项目体育项目有哪些谁知道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所有的99个体育项目体育项目一共有多少种体育项目分类有哪些呢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名称体育运动项目有哪些体育比赛项目有哪些小学体育运动项目分为径赛,田赛,趣味性比赛

2024年3月29日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