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文化?中秋的来历及风俗

2024-03-14 05:00:02 :28

关于中秋节的文化?中秋的来历及风俗

本文目录

关于中秋节的文化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主要内容团圆、和谐、敬老、感恩等。中秋节拜月、赏月、祭月、玩月的习俗,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喝的酒叫团圆酒,吃的饼叫团圆饼,互相送月饼,近而达到了人际的和谐。团圆是历代中国人的好期盼,如今强调的和谐实际上是团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表述。中秋节团圆的本质体现出亲情,现在由于家庭结构多是三口之家,亲情展现应由家庭延伸到社区,通过社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受圆的乐趣。总之,中秋节的文化内涵现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形成为团结、圆、庆丰收的象征,而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内涵。

中秋节文化习俗:1、赏月中秋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2、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3、猜灯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4、吃月饼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古时候一开始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的来历及风俗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不仅源远流长,还拥有多样的民俗风情。

一、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据记载,中秋节最早是用来祭奠月神的,以祈求丰收和家庭团圆。相传,在古代中国的商朝时期,中秋节是商王与月神的重要祭祀日。商王认为月亮是女神嫦娥的象征,因此每年的中秋节,商王会举行隆重的祭月仪式,祈求女神保佑人民平安和丰收。这一传统逐渐深入民间,形成了中秋节的基本形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人们很难常常与家人团聚。而中秋节这一特殊的日子,人们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团圆时光。这种团聚的意义在古代尤为重要,因为家庭的团结和和睦被视为一种祝福和幸福的象征。

二、中秋节的民俗风俗

1、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中秋之夜赏月,家庭成员和朋友一起团聚,欣赏明亮的圆月,寄托思念和祝福。

2、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是月饼。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互赠月饼,象征团圆和祝福。各种口味的月饼在中秋节期间非常受欢迎。

3、点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各种彩灯和灯笼,营造节日的氛围。特别是在公园和庙宇等地方,会有精美的灯笼展览,吸引游人观赏。

4、做中秋手工:中秋节也是做手工的好时机。人们会制作各种中秋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花灯等,增添节日的气氛。

5、赛月饼:在一些地方,还有赛月饼的活动。人们会参加各种有趣的比赛,如吃月饼比赛、制作月饼比赛等,增加节日的乐趣。

6、诗词对联:中秋节也是诗词对联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写对联,表达对中秋节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体现了多个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1、家庭团聚: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团圆时光。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强调家庭的团结和和睦。

2、感恩和祝福:中秋节是表达感恩和祝福的重要时刻。人们通过赠送月饼、写对联、赋诗等方式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和思念。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感恩和友情的重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关怀。

3、传统文化传承:中秋节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年轻一代了解和尊重传统价值观。

4、和谐与平衡:中秋节的庆祝与自然界的月亮运行有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人们在赏月的同时,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宇宙的宏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谦卑。

5、美食文化:中秋节的重要食品是月饼,各种口味的月饼在中秋节期间非常受欢迎。月饼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人们互赠和分享的象征。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美食和饮食文化的重视,强调人们通过共享美食来增进友谊和团结。

关于中秋节的历史文化

中秋节的历史与由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周礼》,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而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则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且中秋赏月风俗在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等神话故事结合,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最早出现在《归藏》。西汉《淮南子》中说,嫦娥偷吃了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求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吴刚折桂

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被罚去砍伐月中的桂树。然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中秋节有哪些饮食文化

中秋节有哪些饮食文化?下面就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1、吃月饼吃月饼“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每当风清月朗、桂香沁人之际,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品味家的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2、吃鸭子吃鸭子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都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买饼子,杀鸭子,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传说从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兴旺,年年五谷丰登。可是有一年,突然来了“番鬼佬”,到处杀人放火,抢劫奸淫,害得仫佬日夜不宁。村中有个卖糖佬夫妇和儿子三人,决心带头反抗。他们想了一个计谋:以游村卖糖来串联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齐动手杀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里,都变成了鸭子。仫佬人就把鸭子捉回村,杀掉当作庆祝胜利的美餐。从此,仫佬人为了纪念卖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3、吃田螺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据分析,螺肉营养丰富,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4、吃芋头吃芋头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5、饮桂花酒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中秋节的相关内容:传说:相传,古时候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百姓们苦不堪言。于是后羿带领弓箭手射下了九个太阳,仅留下一个太阳,终于使百姓们摆脱了苦难。后羿还得到了一种神奇的药,可以让人变得不老不死,但他不忍心独享这种神奇的药,于是将它藏在了家中。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地吃下了这颗药,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习俗: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赏月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此时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在此时登高望月,品尝月饼,一起赏月、吟诗、谈笑,共度佳节。吃月饼:中秋节最传统的食品就是月饼,其形状有圆形、方形、梅花形等多种。月饼的口味也非常多样,有蛋黄、莲蓉、豆沙、五仁等等,每种口味都有其特色和文化内涵。端茶:在赏月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泡一壶香气扑鼻的茶,端着茶盏,一边赏月,一边品茶,尝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点燃灯笼:在赏月的时候,人们还会点燃各种彩色的灯笼,让整个节日充满喜庆的气氛。其他相关文化解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汉族民间传统的重要节日。中秋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不仅有着传统的赏月、吃月饼等习俗,还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诗歌和歌谣,如《嫦娥奔月》、《汉宫秋月》等等。此外,中秋节还被誉为“团圆节”,寓意着亲人团聚、幸福美满。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八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

【 #中秋节# 导语】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秋对于国人来说,是除开春节之外的的一个节日。那么这个节日对于我们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呢?下面是 !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篇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篇二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全国人民的节日,每个地方习俗各不相同,但是都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着人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向幸福的彼岸。中秋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篇三

  在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里,中秋节被看做中国人的第二大节日。春节是第一大节日,春节也被中国人俗称“过年”,有“百节年为首”之意,也有人把中国春节称作“年节”,以示“年”与“节”位置的不同,树立“年”高高在上的地位。“节”很多,“年”只有一个,在处处讲次序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中,这一点显得十分重要。这样看来,中秋节在除去“春节”这个“年”之外,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可以看作中国人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了。

  当然,排位并不是衡量一个节日重要性的尺度,何况也没有哪一个权威的部门做过统计数字。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喜欢中秋节?中秋节究竟寄寓了中国人怎样一种情感?中秋节对于今天的新一代中国人有哪些值得吸收的东西?我们恢复了中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又应该怎样过中秋节?

  节日气氛来看,白天要热闹,晚上要浪漫。由于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相对而言,热闹与浪漫的程度要比西方人弱些。节日在西方人眼里核心是欢乐、开心、聚会的事情,所以“全民狂欢”是西方人的节日精神。而中国人的欢乐、开心都是有“度”的,古代只有在国家很重大的日子里,或者是皇帝的一个大喜之日,才会有“君民同乐”的盛大节日场面。大部分中国的节日里,对于一个东方农业大国来说,一直是提倡勤俭过节的,不提倡节日里的大肆喧闹,反对节日铺张浪费。我看到西方人的西红柿节,狂欢之中,人们把西红柿砸的满街满地都是,那种欢乐的情景是中国人不能接受的,这不是糟蹋东西吗?在一个珍惜每一粒粮食的中国人身上,怎么能容忍这样不把农民的劳动成果当回事的“败家子”行为呢?可我们没有想到,如此狂欢的“败家子”正是那些种植西红柿辛勤劳动的农民,他们是如此地浪费“狂欢”庆祝西红柿丰收节庆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认为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显然,西方的农民观念与我们的观念也有很大的不同。历,我们发现节日活动最热闹的朝代,大都是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的时期。节日也要国富民强才兴盛。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篇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全国人民的节日,每个地方习俗各不相同,但是都代表着对家乡的思念,寄托着人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向幸福的彼岸。中秋节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秋节的当代文化及意义篇五

  “万里无云镜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

  ——中秋节的当代意义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缓慢发展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情感色彩。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中秋节寓意)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这又是情感释放方式。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

  赏,月儿圆圆;尝,月饼甜甜;观,繁星点点;饮,美酒香香;望,花灯盏盏;送,祝福片片;品,情意绵绵;愿,笑容灿灿,合家美美,中秋欢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篇一)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返回目录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篇二)

  早在远古之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庄稼枯死民,百姓生活艰难,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同情在民间受苦的百姓,于是拉开自己的神功,将九个太阳一气射下。并且警告最后一个太阳要按天地规则,为人民百姓谋福。后羿的妻子名为嫦娥。嫦娥与后羿如初,但不少有志之人前来拜后羿为师,蓬蒙也在其中。

  后羿前往昆仑山之时,向王母求得不死药,传说服用此药能够立刻升天成仙。但该药只有一包,遂后羿交给嫦娥保管,决心与嫦娥共度一生。但蓬蒙想要吃呀,在后羿外出狩猎之时,逼迫嫦娥,嫦娥手足无措,吃下此药,飞上天去。而后羿思念妻子,遥望月宫。百姓也纷纷向嫦娥祈求,可以平安喜乐。

  返回目录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篇三)

  农历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学生也不上课。而所谓“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十年,北京中秋还有兔爷卖。现在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庙会上见过。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有曲为证莫提旧债万愁删,忘却时光心自闲。瞥眼忽惊佳节近,满街挣摆兔儿山。过中秋,家里摆个兔爷像,确实很有气氛。

  中秋节,正值秋果上市,特别丰富。《春明采风志》里有“中秋临节,街市遍设果摊,雅尔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苹果、海棠、欧李、鲜枣、葡萄、晚桃,又有带枝毛豆、果藕、西瓜。”过去的果子市在前门东,八月十三、四两日灯火如昼。并有吆喝:“今儿是几来?十三四来,您不买我这沙果苹果闻香的果来,哎!二百的四十来”现在,这些秋果街上都买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变成的人的最美时刻。美中不足的是萝卜有点贵,和苹果一个价。难免有老年人痛斥这没有道理的价格。值得一提的还有毛豆,过去中秋并不常见,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饼摊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锅,而且确实是带枝的毛豆。

  从习俗上看,和过去中秋靠近的还有送礼。“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此”。北京这两年似乎又兴起了中秋送礼大行动。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想,现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现在讲究广式月饼,过去“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饼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能放半年的,肯定不会是广式月饼。月饼源自民间祭祀,同样,北京人常吃的点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间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从制作工艺上说,油炸、蜜饯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连饺子,也是春节供后的食品。

  其实,不仅仅吃食是这样,延顺这个思路推广开来,艺术的诞生(谨慎的人在这里会用某些艺术门类这个概念)一样离不开民间祭祀的。还记得上学时曾对这个问题发生兴趣,翻看一些河南、山东地区的考古资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头脑的是一柄出土于山东日照的玉斧,当然真的玉斧无缘得见,但是单单就那图画已经足以让人惊讶了。那斧薄得能够透过光线而上面精致的一条夔纹是很难让人简单地以“活灵活现”这个词将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时代,它的存在又能够说明什么?

  与其说玉斧是斧,倒不如称之为一种语言,描述着艰难的砍砸者同上天对话。或者称之为精灵,这是一个屏弃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灵。于是由了它,艺术方才出现。更于是人才彻底地脱落成为人。

  中秋节真好,好在又一次让我想到了这些已经好久不想的问题。当然节日本来就是人们精神的节日,与此时偶尔察觉月饼与烙饼的差异,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这个样子么。给自己做吃的,为了填饱肚子没一个认真。馒头包子几百上千年从不变化,但凡加上点精神追求,就能花样翻新。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篇四)

  中秋福建风俗是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中秋夜烧塔在广东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江南一带的风俗和美食有关。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天府之国的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中秋节有几种风俗文化?(合集)(篇五)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秋节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下: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和谐和美满。这个节日中蕴含着多种传统文化元素,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首先,嫦娥奔月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这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说,讲述的是嫦娥因误食仙丹而飞到月亮上的故事。人们在中秋节会向月亮望去,希望能看到嫦娥的身影。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其次,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月饼是一种圆形的传统糕点,象征着团圆和和谐。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分享美食,增进亲情和友谊。

此外,中秋节还有赏月的传统。人们会在夜晚抬头仰望月亮,欣赏它那美丽的外表和神秘的内蕴。赏月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诗人会在此时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

最后,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充满了传统文化元素。人们会在这个节日里合家团聚,共同品尝月饼,赏月,同时还会燃放烟花、猜灯谜、玩骰子等传统游戏,增添节日气氛。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节日,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善良。

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

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流转变换,最终以“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今天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

中秋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中秋节文化内涵的主要内容团圆、和谐、敬老、感恩等。

拓展:

中秋节是从古代的祭月演变而来的。

中秋节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中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起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的习俗

1、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来到户外,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欣赏其美丽和神秘。古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万物生长的象征,也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因此,赏月也成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达。

2、点灯笼

点灯笼也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习俗。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在门口或窗前挂上各种各样的灯笼,有纸做的、绸缎做的、塑料做的等等。灯笼上通常会画上各种图案,如月亮、兔子、嫦娥等,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3、赏桂花

桂花是中国南方的一种植物,每年中秋时节正是它开花的季节。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赏桂花,欣赏其美丽和芳香。此外,桂花也有着美好的寓意,它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关于中秋节的文化?中秋的来历及风俗

本文编辑:admin

本文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歌曲大全100首(关于中秋(八月十五)的所有歌曲.越多越好 谢谢)

中秋节的歌曲大全100首(关于中秋(八月十五)的所有歌曲.越多越好 谢谢)

本文目录关于中秋(八月十五)的所有歌曲.越多越好 谢谢中秋祝福歌曲大全最新歌曲关于中秋(八月十五)的所有歌曲.越多越好 谢谢以下是一些关于中秋(八月十五)的歌曲,包括中文和英文:1. 《月半弯》(陈坤)2. 《当归》(周深)3. 《春江花月

2024年4月27日 04:30

关于中秋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秋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本文目录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关于中秋有哪些传说中秋节的七大传说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如下:1、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

2024年4月6日 15:30

关于中秋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秋的传说(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本文目录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关于中秋有哪些传说中秋节的七大传说故事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有哪些中秋节的神话故事如下:1、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

2024年4月6日 15:30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0首(关于中秋的十首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10首(关于中秋的十首古诗)

本文目录关于中秋的十首古诗关于中秋的诗句10首关于中秋的十首古诗关于中秋的十首古诗如下:1、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2、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

2024年3月3日 18:00

更多文章:


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3000字)

计算机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毕业论文3000字)

本文目录计算机毕业论文3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本科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毕业论文3000字   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普及全球并且已经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当前世界已是信息化的世界,社会各行各业都有着计算机技术的影子。下文是

2024年3月24日 07:50

风雨无情人有情是拟人吗?风雨无情人有情的下一句

风雨无情人有情是拟人吗?风雨无情人有情的下一句

本文目录风雨无情人有情是拟人吗风雨无情人有情的下一句风雨有情 歌词风雨无情人有情代表数字几风雨无情人有情意思风雨无情人有情,对你思念没有停下句风雨无晴天有情是什么意思只愿风雨有情的下一句夜来风雨有情雾的上一句夜来风雨有情雾的上一句是什么风雨

2024年5月6日 06:50

简单唯美的情侣网名(情侣简约二字网名)

简单唯美的情侣网名(情侣简约二字网名)

本文目录情侣简约二字网名微信情侣网名简单唯美唯美意境情侣网名简单唯美的情侣网名如初的情侣网名,二字唯美情情侣网名大全QQ上简单唯美的情侣网名 QQ上简单唯美的情侣网名有哪些唯美古风网名情侣情侣简约二字网名网名可能是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好听的

2024年6月7日 11:20

2011内蒙古高考分数线(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

2011内蒙古高考分数线(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

本文目录2011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分别是多少2011年各地高考分数线是多少2011各省高考分数线是多少全国各省!!谁可以预测一下内蒙古理科2011年高考分数线2011高考本三分数线2011高考分数线是多少全国各省分数线!!2011内蒙

2024年5月15日 04:40

暑假招生好干吗?小学生托管班暑假怎么招生

暑假招生好干吗?小学生托管班暑假怎么招生

本文目录暑假招生好干吗小学生托管班暑假怎么招生暑假班招生话术技巧美术机构怎么在暑假做活动辅助招生暑假补习班招生广告词暑期托管班招生有什么手段暑假招生好干吗不好干。暑假招生需要在暑假夏天在外进行宣传,发传单,工作没有好干的,招生工作还需要耐心

2024年3月17日 11:50

inside的反义词(inside的反义词是什么)

inside的反义词(inside的反义词是什么)

本文目录inside的反义词是什么inside是什么意思inside的近义词或反义词insides是什么意思及反义词outdoor和inside的区别有哪些按要求变化下面单词英语反义词inside的反义词inside的反义词是什么insid

2024年6月13日 20:00

无为在歧途打三字口语(元宵灯谜大全(要有答案))

无为在歧途打三字口语(元宵灯谜大全(要有答案))

本文目录元宵灯谜大全(要有答案)谁有谜语、灯谜、字谜、笑话、 脑筋急转弯的题,包括答案!无为在歧路打三字口是什么成语元宵节灯笼上的趣味简易灯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灯谜有没有,要全一点的最好是你们过年玩的经典的,

2024年3月19日 02:30

qq炫舞英文名字(QQ炫舞舞团个性好看的英文名字 急需)

qq炫舞英文名字(QQ炫舞舞团个性好看的英文名字 急需)

本文目录QQ炫舞舞团个性好看的英文名字 急需qq炫舞女生英文名字给我个最好看的QQ炫舞舞团英文名字和官职qq炫舞舞团全英文舞团团名qq炫舞英文名字QQ炫舞舞团个性好看的英文名字 急需  楼主你好: 希望这些名字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2024年3月13日 02:30

语重心长词语接龙(语重心长的成语接龙)

语重心长词语接龙(语重心长的成语接龙)

本文目录语重心长的成语接龙成语接龙:快人快语一一语重心长语长心重成语接龙30个成语接龙,语重心长,(长)篇大()的后面是什么成语接龙 语重心长——长年累月—— (要五个)语重心长成语接龙成语接龙.语重心长成语接龙:“弱不禁风→风言风语→语重

2024年5月17日 22:10

伟大的建党精神观后感(建党伟业观后感总结5篇)

伟大的建党精神观后感(建党伟业观后感总结5篇)

本文目录建党伟业观后感总结5篇建党伟业的观后感550字左右建党伟业观后感800字建党伟业观后感作文5篇大学生建党伟业观后感5篇《建党伟业》观后感500字6篇建党伟业观后感200字左右建党伟业观后感500字范文建党伟业观后感2000字范文(三

2024年4月21日 22:20

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史一样吗?《外国文学史》220个知识点(1)

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史一样吗?《外国文学史》220个知识点(1)

本文目录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史一样吗《外国文学史》220个知识点(1)《外国文学史》课程讲什么内容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的书籍详介郑克鲁《外国文学史》课后题目的答案马列文论选读自考教材,马列文论选读2023真题外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史一样吗不一样

2024年6月7日 00:10

寻找春天作文(寻找春天作文600字)

寻找春天作文(寻找春天作文600字)

本文目录寻找春天作文600字寻找春天优秀作文寻找春天作文500字寻找春天作文寻找春天作文500字(精选6篇)寻找春天作文怎么写寻找春天作文600字   随着远处不时的鸟啼声,附近孩子的嬉笑声,春天不知不觉走近了我们身边。我带着希望和憧憬寻找

2024年6月22日 21:20

四通八达打一个成语(谜面: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四通八达打一个成语(谜面: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本文目录谜面: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四通八达成语四通八达打一成语 答案解释如下四通八达打一个成语四通八达打一成语谜面:四通八达打一成语四通八达谜底:头头是道 解谜:四通八达的是指到处到达,也就是到处都是道路,即是头头是道。成语解释:四通八达:

2024年5月18日 07:00

一段回忆作文?那一段回忆作文

一段回忆作文?那一段回忆作文

本文目录一段回忆作文那一段回忆作文难忘的一段回忆作文回忆的经典短句 一首歌一段回忆的句子一段美好的回忆的短句 关于回忆的句子(50句)找一段回忆的经典说说短语一段美好的回忆小学作文600字一段时光一段回忆的美好句子一段回忆作文   在我们平

2024年5月14日 14:20

你说男人的累,又有谁能是什么歌词啊?男人的累自己体会老姜什么意思

你说男人的累,又有谁能是什么歌词啊?男人的累自己体会老姜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你说男人的累,又有谁能是什么歌词啊男人的累自己体会老姜什么意思为什么男人这么累谁又能明白他的孤独他的痛苦什么歌男人的累谁能体会原唱谁又明白他的孤独他的痛苦什么歌男人的累男人的累(男人其实也挺累的)男人的累歌曲原唱男人累的句子你说男人

2024年6月12日 12:20

清明节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清明敬英雄致词)

清明节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清明敬英雄致词)

本文目录清明敬英雄致词清明节致敬先烈的话清明节寄语简短的致敬英雄向烈士英雄致敬短句清明节清明节向先烈致敬寄语清明敬英雄致词清明敬英雄致词如下:1、缅怀先烈,继承初心,争当家乡好儿郎。2、大气豪壮,国威远扬!不忘先烈,奋发图强。3、一年一清明

2024年5月8日 09:10

向忠发简历:向忠发是怎么死的呢?《江南锄奸》肖一鸣原型是谁

向忠发简历:向忠发是怎么死的呢?《江南锄奸》肖一鸣原型是谁

本文目录向忠发简历:向忠发是怎么死的呢《江南锄奸》肖一鸣原型是谁湖北有哪些现代名人向忠发简历:向忠发是怎么死的呢向忠发被国民政府枪杀于上海,终年51岁,向忠发简历如下:向忠发1880年生于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随父母迁回湖北原籍,入汉

2024年5月4日 23:30

红心向党名言名句(关于红心向党的句子有哪些)

红心向党名言名句(关于红心向党的句子有哪些)

本文目录关于红心向党的句子有哪些红心向党名言名句红心向党的短句是什么关于红心向党的诗句有哪些红心向党优美句子摘抄红心向党的句子上海市少工委颁布的三句名言有哪些红心向党造句关于红心向党的句子有哪些1、一个当了一辈子兵,做了一辈子普通人的光荣烈

2024年4月12日 20:10

“犹豫”的反义词是什么?毫不犹豫的反义词

“犹豫”的反义词是什么?毫不犹豫的反义词

本文目录“犹豫”的反义词是什么毫不犹豫的反义词毫不犹豫的反义词是“犹豫”的反义词是什么犹豫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很多。犹豫的近义词,例如:迟疑、狐疑、夷由、彷徨、徘徊、动摇、踌躇、观望。犹豫的反义词,例如:果断干脆决定坚定等。亦作“犹移”。迟疑

2024年4月3日 08:40

以读书论坛为主题的主持词?中华读书论坛的论坛简介

以读书论坛为主题的主持词?中华读书论坛的论坛简介

本文目录以读书论坛为主题的主持词中华读书论坛的论坛简介怎么做亲子读书论坛纪录册有哪些读书的论坛红袖添香小说网的读书论坛怎么样以读书论坛为主题的主持词    篇一:读书论坛主持词 尊敬地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

2024年4月2日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