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实录)

2024-02-26 23:20:01 :36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实录)

本文目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日积月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4、乐于参与展示交流活动。 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演示小蜜蜂飞到第一个草丛,翻转绿草丛,呈现“我的发现” 之花,口号:“我的发现,只要细心!” 2.出示字的组合体“音克(上下结构)” 的放大图片于黑板上,示范拆合过程并相机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笔画。 3.小组合作,观察并动手拆合“音克(上下结构)” 的组合体卡片,发现其中所隐藏的字,一个个写下来,比快,比多。 4.指名小组展示拆合结果,并请学生上台,师生合作演示拆合过程,板书这些字。奖励“园地之花”。 5.拓展练习:从“树、春、园” 等组合体或字中,选自己最有兴趣的一个,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够拆分的字,小组内互相考一考。 6.又学到一种新的识字方法,高兴不高兴,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们已经把“我的发现”之花酿成甜蜜了! (二)日积月累 1.“我会接”──词语接龙。 (1)以书中词“父亲→亲人→……”为例,通过教师有节奏的示范读“父亲的亲呀,亲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带动学生跟读接龙,迅速板书,相机指导方法和规则。 (2)任选一个非课本上的词(如“园地”)为龙头,小组合作接龙,在规定时间里,比快、比长。 (3)展示:小组各自带读本组接龙词语,师生共同评价。口号:“日积月累,越积越多!”“甜不甜?” 2.“读读说说”──“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练习。 (1)指名朗读、对比,体会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男女生分读、齐读。 (2)指名练习(师动作演示、引导):“他把小鱼放进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齐读、体会。 (3)拓展训练。 ① 以课堂环境、实物等随机内容,结合教师表情、动作演示等,练习由“把” 字句到被” 字句的口头转换。 ② 教师只以动作演示,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自主说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两种句子的相互转换。 3.“读读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秘地请一个同学藏在讲台后面,带上小花鹿头饰,语言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一个可爱的小动物(慢慢露出庭角,轻轻摇摆),你们看它是谁?它可爱吗? (2)指名说出对小花鹿的可爱的感受,培养情感。 (3)自由读《小花鹿》,读出对小花鹿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评议:读出了小花鹿的可爱吗? (5)指名同学分别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读《小花鹿》(熟读成诵)。 (6)情感渗透:喜欢它们吗?(小动物走进同学们中间)让我们和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吧。 二课时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301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 二上语文园地七,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四年级试题:《平均数》教学实录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平均数”的需要   师: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活动?   生:乒乓球、篮球、足球……   师:同学们喜欢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受场地限制,我们做个拍球游戏。全班分成两个队,每队选一个代表,为自己队起个队名,写在黑板上。   师:怎样拍球?大家出个主意。拍完后怎么办?   生:每人都要拍。   师:每人都拍,拍完比什么?   生:每队选出拍得最多的两人,比一比谁拍得最多。   师:选一个代表拍,万一他拍少了,你甘心吗?   组织学生进行拍球比赛。在规定的时间,看哪一队拍球数量最多就得胜。   每队来三位代表,每位选手拍5秒钟。选两名裁判员数数,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实际拍的结果:1号选手:22、16;2号选手:21、18;3号选手:23、18。   师:请大家把自己队的总数算出来。板书:   22+21+23=66,16+18+18=52。   师:现在哪个队获胜?吴老师加入低分队。(师拍球,5秒钟拍16下)   师:现在合起来是68,重新看两队成绩。   原先获胜的学生:不公平。   师: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事,两个班人数不一样,比某一项成绩怎样才是公平的?   生:66÷3,就是用三人的和除以3……   师:与68怎样比?   生:68÷4=17……   师:17是什么东西?   生:17是每人拍的平均数。   师:1号选手,你拍了16个,怎么说是每人拍了17个?   生:17是平均下来的数。   二、结合数据,感知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师:17是16、18、18、16的平均数。22是另一队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比较好的表现了这一队拍球的总体水平。   师:哪一队的总体水平的高一些?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对平均数的感受。   师:17表示什么?1号选手拍了16个,为什么平均数是17呢?   师:怎么得到17?   生:把多一点的给少一点的,少的接受多的一些。   师:比总数不公平时,想出了一个平均数,你能对平均数进行评价吗?   生:很公平。   师:是谁把平均数带到了课堂?(着重表扬第一个说出“平均数”的学生)   三、引导拓展,深化对平均数的理解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了平均数?   生:分苹果。   师:平均数和平均分有什么不同吗?   生:听妈妈讲班上平均分是多少。   师:下面有一些信息,你能说说对它的理解吗?(屏幕出示)   初一到初七日平均游人量10万人   《北京新闻》报:2002年本市职工人均工资超两万。   四、实践运用,用平均数解决生活问题   1、出示统计图:五一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门票统计图。   (人)   师:你想了解什么?估计这5天平均每天大约卖出门票多少张?   生:1000左右;2000;4000吧……   师:估计得准不准,自己算一算。   生:是1000。   屏幕显示:在统计图1000处画上一条红色虚线。   师: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100、1300、1000、900、700,先加起来平均。   师:没计算的说说是怎样做的?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移多补少)。   师:这是什么方法?起个名。   生:多的给少的。   师:估计得差不多,举手挥一挥。   师:估计2000、4000的同学采访一下其他同学,怎么会估计得那么准呢?   生:最多的只有1300,怎么可能有2000呢?   师:找平均数时,在哪里找的?   生:平均数比1300低,比700高。都在这个范围来猜。   师:如果你是自然博物馆的馆长,从2日开始,来的人越来越少,你有什么想法?   生:打折;降价;宣传……   2、屏幕出示:(1)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约有3千克。   (2)2002年小刚家各季度用水量情况统计图。分别是16、24、35、31吨。   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度?选择正确答案。   (1)(16+24+35+21)÷4   (2)(16+24+35+21)÷12   (3)(16+24+35+21)÷365   学生有的选1,有的选2。   师:你们可以辩论一下,看看谁能说服对方?   结果选(2)的学生很快发现自己没有看清问题中是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度。   师:如果选第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选第三个算式,求的是什么?每人每天呢?老师算出得数了,是大约88千克。   师:看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约有3千克和刚才算出的结果,最想说什么?   135厘米

小学语文二上《云房子》课堂实录

   一、喊一喊,开启快乐之门

  走进江苏省无锡市硕放镇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我发现学生有些拘谨。灵机一动,我在黑板写下了自己的网名“非儿”。

  “老师这里有个名字,谁会喊呀?”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非儿、非儿”叫个不停。当学生们知道喊的就是我的名字时,都调皮地直吐舌头,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拉近了。我接着说:“在学校里,我是老师,你们可以叫我--”

  孩子们齐声回答:“非儿老师!”

  “在学校外,我是你们的阿姨,你们可以叫我--”

  “非儿阿姨!”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那你们可以叫我--”

  “非儿小鸟。”

  就这样,我和学生们开始了40分钟的快乐旅行。

   二、看一看,走进快乐之地

  我在黑板上写下“房子”两个字。

  师:这里还有一个名字,谁会读?(生读)如果把这个字(指着“子”)读得轻一点就更好听了。

  (生根据提示再读,比第一遍读得好)

  师:平时同学们走在马路上,四周瞧一瞧,看到过怎样的房子?

  生:有半圆形的房子。

  生:我看到过美丽的房子。

  生:我在马路上看到过很高的房子。

  师:小朋友走在马路上,看到过高高的房子,椭圆形的房子,还有漂亮的房子。你们肯定没有抬起头,往天上瞧一瞧,天上还有--

  生:云房子。

  师:是的,天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想去见一见吗?今天云房子飘到了我们班,飘到了我们的课本里,打开书,老师给你们读两遍书的时间,你们觉得可以读好吗?

  生:能。

  学生们开始认真读书。当读书声渐渐安静下来后,我问学生看到云房子了没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云房子在天空里。我笑着说,云房子今天飘到我们课本里了呀,课本里的云房子在哪呢?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指着课文中的插图说,云房子在这呢!我意识到文本中的插图比文字更能吸引孩子,但语文教学更该培养孩子对文字的敏锐力。不能打击孩子,还需要尽快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上来。

  师:真了不起,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在插图里找到了云房子。告诉大家,老师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也找到了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文本: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这就是我找到的云房子,谁有本事来读一读。小朋友读的时候,大家的眼睛--耳朵--真聪明!

  一个学生开始朗读(把“横”读成了“gěng”)。读完,又一个学生举起了手。

  师:有一个小朋友举起了手,他一定有话说。

  生:我也想读。

  师:好,一会儿请你读。刚才那位小朋友有一个词读错了,谁来帮她纠正一下。

  生: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héng)着。

  师:你(第一个学生)刚才读这句话时发生了小小的错误,请你再把它读一读。

  师:真了不起。(回到举手那个同学身边)你也很想读,老师就满足你的愿望。

  (第二位同学的朗读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你读得真好听。读了这段话,你们觉得云房子怎么样?

  生:我觉得天上的云房子很美。

  生:我觉得天上的云房子很漂亮。

  生:我觉得天上的云房子又宽又大。

  师:形状各不相同。

  生:我觉得天上的云房子很有趣。

  师:非儿老师的感受和大家一样,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师读)你们喜欢这些云房子吗?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来读。自己试一试。

  (组织学生自读、示范性朗读、小组齐读)

  听着学生们有声有色、充满热情的朗读,我知道必须有新的情感的投入,才能维持他们的朗读兴趣。

  师:小朋友读得太好了,非儿老师奖励你们来当解说员。这解说员可了不起,他必须把老师表演的哑剧用书上的话来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听就知道这是怎么样的云房子。

  学生一听,个个跃跃欲试。

  师:先试一试,比如我现在做这个动作。

  生:这是小小的。

  师:用书上的语言。

  生: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师:你真是非儿老师的知音,握一下手。

  师:那现在我们开始。我表演,你们先在心里说,行吗?

  师:都看明白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来尝试一下?

  我表演着不同的动作,学生一一解说:“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三、玩一玩,共享快乐之旅

  师:真了不起,你们都是优秀的解说员。小鸟们看到这么有趣的云房子,它们的翅膀都痒痒了,急着去玩耍。

  板书“玩耍”,学生读。

  师:谁来分析一下“耍”的结构。

  生: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而”,下面是个“女”。

  师:写这个字的时候,下面“女”的一横要写得特别长。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三、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想,小鸟们都在干什么?

  (一位同学读完后,有的学生说小鸟在玩耍,有的说在作客)

  师(板书“作客”):写“客”字的时候,下面的“口”要写得扁一些。现在,非儿小鸟要去云房子里作客,谁欢迎我呢?

  师:你好,小辫小鸟,你的云房子怎么这么高?

  生:因为这是很高的大楼房。

  师:现在非儿小鸟口渴了。

  生:那你进来喝水吧。

  师:谢谢你,你真是一只热情的小鸟。

  师:谁愿意到非儿小鸟家来做客?

  生:非儿小鸟,为什么你的房子这么宽?

  师:因为我想请你们都到我家来作客,我家有好多的书呢!

  生:那你家有像花儿那样开着的课外书吗?

  师:哦,像花儿那样开着的没有,但有会说话的书呢。

  师:这就叫“作客”。

  生齐读“作客”。

  教学进行到这里,时间已经过去大半,学生也较疲劳了。这个时候维持孩子的阅读兴趣更需要情的激发,以情导读。这需要对文本情境进行挖掘,激活孩子快乐的想象。

  师:小鸟们还在干嘛?

  生: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向那幢云房子里飞过去。

  师:是啊,它们在飞来飞去的。你是怎么飞的?

  (出示句式:我从 飞出来,又向飞过去。)

  生1:我从很高的大楼房里飞出来,又向很宽的大礼堂飞进去。

  师(对生1):你飞得开心吗?(生1:开心)请你把第三自然段读一下。

  生2:我从高大的楼房里飞出来,又向很宽的大礼堂飞进去。

  师(对生2):你飞累了吗?(生2:我飞得很开心)那你读给大家听。

  师:你们飞得开心吗?(生:开心)拿起你们的书,让非儿小鸟感觉到你们确实飞得特别开心。把三、四自然段连起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小鸟们开心极了。想一想,它们还会干什么?

  生:还会叽叽喳喳地叫。

  生:还会捉迷藏。

  生:还会过家家。

  师:赶快来看,大礼堂里,小鸟们在开音乐会呢,想一想,小鸟在干什么?

  (出示句式:大礼堂里,小鸟们在开音乐会。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生:有的小鸟在弹琴,有的小鸟在唱歌,还有的小鸟在跳舞。

  师:它们又在玩杂技了。

  生:大礼堂里,小鸟在耍杂技,有的在倒立,有的在走钢丝,还有的在球上走。

  师:你们玩得开心吗?如果开心就拍拍手吧。玩得快乐吗?如果快乐就跺跺脚吧。拿起书,让我们快乐、开心的朗读三、四自然段。

  (生齐读三、四自然段)

  师: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天空像洗过一样干净。(板书“洗净”)是谁把天空洗干净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生默读)

  生:是风把天空洗干净了。

  生:是风先生把天空洗干净了。

  师:风就像妈妈的手,拿着云这块毛巾,像洗小朋友的脸蛋一样,把天空洗得干干净净,在这样的天空中玩耍,大家感觉如何?(生:开心)把这种开心,读出来。

  (生齐读)

  师:喜欢云房子吗?叫叫它。

  生:云房子。

  师:再叫一下?

  生:云房子。

  师:愿意把各种各样的云房子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吗?

  生(齐读):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

  师:让我们一手拿书,一手拿铅笔,张开我们的翅膀,到天空中欣赏我们的云房子吧!

  下课了,学生们像小鸟一样飞到我的身边,簇拥着我,久久不离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日月潭》教学实录

(一) 师: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 生齐答:喜欢。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地方去旅游。地名嘛,写在黑板上,想去的小朋友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生齐读课题:日月潭 师:请大家仔细想想这三个字的意思,猜猜看,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 生:因为这个湖一半像太阳,一半像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生:因为湖中央有个小岛叫光华岛,它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的一半像圆圆的太阳,就叫日潭;南边的一半像弯弯的月亮,就叫月潭。日潭和月潭合起来就叫日月潭。 师:你知道得真详细,谁告诉你的? 生:书本上看到的。 师:还有哪些小朋友也知道得和他一样详细,请举一下手。 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 师:老师要表扬你们,因为你们都学会了用心预习课文。恭喜你们又学会了一项学习的本领。下面让我们一起找出课文中的这句话,请刚才没举手的小朋友用心地读一读,举手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读。 (出示: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齐读这段话。 师:你们想一想,想要很快记住这两句话,先要记住哪几个词语才不会出错? 生:太阳,月亮。 生:我觉得应该记住“北边、太阳,南边、月亮”。 生:我认为还要记住“光华岛”。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这些词语。) 师:好,现在让我们用心记住这些词语。 生轻声念词语。 师: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那两句话,别忘了用上刚才记住的这些词语。 师:不要睁开眼睛,记住了的同学站起来背一背。(大部分同学都站起来背这两句话)。 (点评: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来猜一猜“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同时又以学生在课外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印证,体现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的执教理念。) (二) 师:想去日月潭旅游,你现在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师:哦,这个问题简单,相信有很多小朋友能帮你解决,谁来告诉她? 生:在台湾省。 生: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你们两个都说得不够明白,谁能说更明白些? 生:日月潭在我国台湾省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这下我听明白了,肯定能找到了。不过,如果你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会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自由读。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师:哦,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信息,只是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还有别的吗? 生: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 师:你发现了一条更有趣的信息,只是出了一点小毛病,谁能帮他改正? 生: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师:对呀!范围要明确,是台湾省最大的湖,不是我国最大的湖。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布置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后去调查一下,我国最大的湖是什么?明天一到校就轻声告诉班长,说对的每人加一颗五角星。 (三) 师:到日月潭去旅游,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那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师:那是个湖泊,是自然风光。我想你想去的地方应该是娱乐场或儿童乐园吧! 生:那里的风景美吗? 师:用心读过课文的小朋友,你们的答案是—— 生大声齐答:美。 师:那让我们把课文中你认为风景很美的句子找出来,你找到后把它们划出来,轻轻读一读。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作记号。 师: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景。先说说你认为最美的那一句吧。 生: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清晨的日月潭很美。 师板书“清晨”。 师:同样认为这句很美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薄薄的雾,应该是模模糊糊的,会很美。 师:“模模糊糊”这个词可不美,我们还是用文中的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来表达吧!你们说用哪个? 生:隐隐约约。 师板书“隐隐约约”。 师:对。这个词和“模模糊糊”意思差不多,可读起来却美多了。跟老师读两遍。 生齐读。 师:清晨的日月潭有了薄薄的雾,有了隐隐约约,你说这段话是读得轻一点好呢还是响一点好? 生:我觉得要读得轻一点。 师:那你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 师:你们觉得她这样读好不好? 生齐答:好。 师:那你们也来读读,也许能比她读得更美呢! 生齐读。 师:清晨的日月潭的确很美,但要说最美,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哦!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你觉得那句最美? 生: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师板书“中午”。 师:和他观点相同的小朋友请举起手来,谈谈你们的感受。 生:中午的日月潭很清晰。 师板书“清晰”。 师:你知道清晰什么意思吗? 生:中午有太阳,可以把日月潭的美景都看得清清楚楚。 师:请大家把这个词语读两遍,记住它。 生读词语。 师:根据你们的判断,课本中的这幅图应该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 生:中午。 师:你们在图中看到了哪些美景? 生:有碧绿的湖水和小岛。 生:岛上的树木长得很茂盛。 生:周围的山上树木很绿很绿,还有漂亮的房子。 师: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放晴了,嗓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谁来读读这一句话。 生读。(音调稍高。) 师: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日月潭晴天的美丽吧! 生齐读这一句话。 师:晴天的日月潭这么讨人喜欢,那雨天的日月潭你们喜欢吗? 师板书“雨天”。 生齐答:喜欢。 师:那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师: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的另一种美丽? 生:轻纱。 师:见过轻纱吗? 生:没有。 师:那你们见过什么纱? 生:我只见过新娘子穿的婚纱。 师:新娘子穿婚纱美吗? 生:美。 师:婚纱就是用轻纱做成的。新娘子穿婚纱很美,那日月潭披轻纱应该也很美。还有什么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美。 生:仙境。 师:为什么? 生:神仙住的地方肯定是很美的。 师:还有哪个词语让你觉得美? 生:一片朦胧。 师板书“一片朦胧”。 师:谁来读一读,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一片朦胧,我想是模模糊糊的意思。 生:我觉得是有点看得清,又有点看不清的意思。 师:是呀,看得清清楚楚是一种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也是一种美。要欣赏到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有一份美的心情。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四) 师:现在你能当个小导游,把日月潭介绍给大家听吗? 指名一个学生上台讲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基本上能当个小导游了。如果你想当个好导游,请把课文中那些美丽的词语和句子再记一记,在笔记本上写一写。如果你想当个超级导游,请到网上去找找关于日月潭的传说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肯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年级语文《忆江南》教学实录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1、示范读、激趣。

  2、品味读、悟情。

  3、想象读、入境。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一分钟)

  师:同学们好,认识你们很高兴。

  生:老师好。

  师:老师想听你们用无锡话向我问好

  (生用无锡话问好)

  (全场笑)

  (师面朝台下听课的老师们)

  师:同学们也用无锡话向他们问好,欢迎他们来到无锡。

  生:老师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无锡。

  (无锡话)

  (全场一片欢笑的掌声)

  师:昨天汪老师观看了你们在开幕式上的演出,你们的朗读让我很感动,我想这是清清的长江水滋养了你们,让你们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如此懂得颂读中华经典诗文,所以老师今天也想和大家一起学习诵读古诗词,好吗?

  生:好。

  师:开心吗?

  生:开心。

  (大声地)

  师: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诗词的课堂。上课。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汪老师这是第一次来无锡,但当我一踏上无锡这块土地的时候,我心情很激动,因为我曾在无数次诵读古典诗文的时候,无数次的神游此地,这儿是老师,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追寻的故乡──

  (板书)

  江南

  生齐读:江南。

  师:读了这两个字,你们一定很自豪,你能用一句话或一句诗来说说你心中最美的江南吗?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你已经读过这首词了,真好,今天老师就是想向你们领教这个经典名句。还有想说的吗?

  生:江南最美是太湖。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师:江南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

  (配乐播放江南最具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解说:这河湖交错,水网纵横,小桥流水,古镇小城,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古典园林,曲径回廊,江南丝竹,别有韵味。)

  师:这就是你引以为自豪的水乡──

  生齐读:江南。

  师: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十二年后,又创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板书)

  忆江南

  (师配乐范读)

  (生自由读)

  (生个别读)

  师:读得不错,不愧是江南这诗词故乡的孩子。

  (生齐读)

  师: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老师想请教大家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

  生:忆,是回忆,怀念。诗人怀念江南的往事。

  生:是诗人想念江南作的诗。

  生:“忆江南”是词牌名。不是诗的题目。

  师:你对词有多少了解呢?

  生:我知道,词在宋朝很有名。

  师: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

  生: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生:词牌是曲调的名字。

  师:对,可以这样说。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

  生:词有各种词牌。每一种词牌的句式是固定的,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式。

  师:你还知道其它的词牌名吗?

  生:我知道西江月。

  生:渔歌子。

  生:水调歌头、长相思。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

  生:通过查阅了资料。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这一点对学习古诗词很重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好的方法先来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

  (生自学、自读。)

  (配有优美的古筝乐)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样的意境,能描述一下吗。

  生:这首词写得是江南清晨日出时的美景。初升的太阳很红,把江南的花映衬得更红艳,红得胜过了火,而江水绿得如蓝草染过一般,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师:诗人白居易一开口就用这个通俗的“好”字来赞颂江南,这个“好”让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看法吗?

  生:这个“好”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师:那就换个字,江南“美”,不更好吗?

  生:我觉一个“好”字说明江南不只是景美,还有很多的好。

  生:一个“好”说明江南各方面都很“棒”,诗人非常喜欢江南。

  生:一个“好”说明诗人很喜欢、怀念江南。

  师:请你读一读。

  生:江南好!

  (大声赞)

  师:我听出诗人的赞扬之意。还可以怎么读。

  生:江南好!

  (小声叹)

  师:我听出诗人的向往之情。就这样可以大声赞,可以小声叹。把诗人的赞扬之意和向往之情尽寓其中!

  (生齐读)

  师:“旧曾谙”是什么意思?

  生:“谙”是熟悉的意思。“旧曾谙”的意思是过去很熟悉。

  师:一个“旧曾谙”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说明诗人过去对江南很熟悉,所以诗人很想念江南。

  师:你很会理解,一个“旧曾谙”说明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旧曾谙”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意思,还要懂得通过语言来品味、欣赏。你认为这首词还有哪里写得好?

  生:我认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生:太阳很红,原来花就是红的,在阳光的照射下,所以红花就更红了,胜过火。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平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读)

  师:老师也想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学生鼓掌)

  师:请不要忙于鼓掌,先说说你为什么鼓掌?你欣赏什么?你悟到了什么?

  生:老师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时声调较高,读“春来江水绿如蓝”声音很轻柔。

  生:听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诗中的美景。

  师:现在请同学生闭上眼睛,跟老师到这开满鲜花的江边走走。

  (播放音乐)

  (生闭目静听)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江南一簇簇的红花鲜艳如火。

  生:我看到了江边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红花,太阳出来了,朝霞满天,映照得花儿更加红艳,那红艳光彩夺目,胜过燃烧的火,再看那一江的春水,碧绿如蓝草,就像晶莹剔透的翡翠。

  师:多美啊!你就是站在这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声情并茂地诵读)

  师:你怎么读得这么好啊?

  生:因为我在读得时候眼前出现了我想象中的画面。

  师:很好,想象画面朗读,声情并茂,让听众也和你产生了共鸣。这就读出情,读出了味。

  师:日出花开胜火,男孩子读──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男生读)

  师:春来碧水悠悠,女孩子读──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女生读)

  师:江南如此之好,

  (师指大屏幕)

  生:能不忆江南?

  师:这是个什么句式?

  生:反问句。

  师: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不能不忆。

  师:请你读出不能不忆!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在哪忆江南?

  生:洛阳。

  师:可知道洛阳远在哪儿吗?

  生:在北方。

  (看地图,感受南北距离)

  师:北方的春天来得比较晚,同学们请看白居易写于洛阳的一首《魏王堤》七绝。

  出示课件:

  魏王堤

  白居易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生读)

  师:能借助注释读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春天吗?

  生:那儿由于天还很冷,“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却在无力的摇摆。让人感觉春天还没有来到。

  师:而此时诗人旧曾谙的江南却已是──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读)

  师:诗人触景生情,怎能不追忆江南春景?

  (读)

  生:能不忆江南?

  师:从这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诗人极度的思念之情。

  师:请你极度思念!

  生:能不忆江南?

  (深情地)

  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无限得感慨之情。

  师:请你感慨!

  生:能不忆江南!

  (略带伤感地)

  生:我还体会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师:请你赞叹!

  生:能不忆江南?

  师;在思念中赞叹!在赞叹中思念!

  生齐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通过反问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可是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美景吗?

  (板书)

  景

  生:白居易怀念的还有我们江南的才子,江南才子多,很风流。

  (全场笑)

  师:江南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生:我们江南的小吃多,味道好。

  ……

  师: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白居易曾在年青时就喜欢行旅江南,苏杭是江南名城,风景秀丽,人物风流,给白居易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后来他在杭州、苏州做官几年,在那里他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和苏杭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一天,白居易生了病,又要回到洛阳,苏州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朋友刘禹锡曾在诗中描述苏州人们为白居易送别的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师:你就是诗人白居易,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生: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忘不掉的还有什么?

  生:诗人忘不掉的还有江南的人。

  师:带着我们的这些感悟再读这首词。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出示)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生自由读,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

  师:从这两首词中你又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生:难忘杭州,在灵隐寺、天竺寺中散步寻找从月亮上飘落的桂花的事。

  生:难忘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

  师: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生:难忘江南美酒、美女。

  师: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生:在江南的事诗人都忘不掉。

  生:这是诗人对江南深爱的感情。

  师:一种江南情结!

  (板书)

  情

  师:请同学们带着诗人那望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再读《忆江南》。

  (生齐读)

  师:“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老师带来了《忆江南》的歌曲,同学们请用心来听。

  (播放江南曲听吟唱)

  师:你从这声韵悠扬的歌曲中听出了什么?

  生:诗人走过大江南,怀念每一个地方。

  生:我看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天。

  生:诗人想,我为什么生病啊,否则就在江南永久的生活下去,该多好啊。

  师:请你朗读这首词,把你这样的感受通过读传达出来。

  (生读)

  (掌声)

  生:我听到了诗人对江南的爱和深深的怀念。

  师: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诵读这三首词。

  (师生互动读:老师读一句,学生重复后三个字,构成了类似二重唱的朗读,情韵袅袅。音乐响起,师生共同随着旋律唱起来,享受着文字的美,音乐之美,江南之美。)

  师:哪位同学能背下来。

  生:纷纷举手背。

  师:所有会背的同学站起来面朝听课的老师们,把这词中的情传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生全体起立,齐背)

  师: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腹有诗书气自华”,愿无锡天一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的熏陶中,个个“气质如兰”。下课。

小学二年级语文《纸船和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朗读课文。 3、小熊和松鼠,纸船和风筝(课前动手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生:纸船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 生:纸船。 2、出示风筝。 师:这个呢? 生:风筝。 师:请同学们注意了,风筝的筝读轻声,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风筝) 3、师:在这两个词之间写一个字和,再加上题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师板书:和20) (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92页,在初读课文前,你想给自己提一点什么要求呢? 生: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读书要有感情。 师:老师也想给你们提点要求,拿出笔,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它们,自由去读吧。 (学自由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师:瞧,课文中的生字词跑出来了,快自由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课件出示: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幸福吵架草莓抓住)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一行。 生:乐坏了扎风筝受不了 师:请同学们注意扎读平舌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生:扎风筝(齐读)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第二行。 生:幸福吵架草莓抓住 师:请同学们注意幸福的幸读后鼻音。跟老师再读一遍。 生:幸福(齐读) 师:去掉生字上的拼音还认识吗?同桌之间练一练,一会儿老师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同桌练习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领读一遍,同学们跟读一遍,小老师请你领读第一行。 (指两名小老师领读) 师:下面我们开火车读。 (生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看,这是什么?这叫识字小魔方,怎么玩呢,轻轻把它往上一抛,上面这个字念什么?现在四人一小组开始玩吧。 (生小组玩魔方识字) 师:同学们还想吗?那我们一起玩吧。瞧,老师这里还有个词语魔方,看看能不能难住大家。 (生读词)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师:同学们,纸船和风筝这课的生字词都认识了,想不想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课文动画录音) 师:同学们看完了这个故事,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不能为一点小事吵架。 生:我知道了小熊和松鼠是通过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的。 师:那小松鼠和小熊住在什么地方呢?(师板画) 生:小熊住在山角,松鼠住在山顶。 师: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下,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2到6自然段。 生: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为好朋友的。 师:松鼠先是怎样做的呢?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松鼠。 师:(课件出示第二段话: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谁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指2名学生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话:①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名有漂呀漂,第二句没有。 师:(师拿下黑板上的纸船,演示)哦,原来纸船是漂呀漂,漂呀漂,漂到小熊家门口的。你从漂呀漂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很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时间长,它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漂来的。 师:那你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你的休会。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们的休会像他这样读一读这句话呢?自由读。 师:谁想读?那我们一起读,这次请同学们给漂呀漂加上动作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只纸船带着松鼠的祝福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收到了纸船后心情怎么样呢? 生:小熊很高兴。 师:请大家看图。(出示图)你从哪看出小熊很快乐呢? 生: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 生:小熊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师:这是我们的观察,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课件出示第三段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快自由读一读吧。 师:谁来当这只乐坏了的小熊?松鼠都把纸船托我给你送来了,高兴吗?快读出来吧!(师送纸船) 师:谁来向他挑战。 师:多么高兴的小熊呀,谁知道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礼物,所以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祝,他又有了一个好朋友,所以很快乐。 师:小熊不仅收到了礼物,还得到了朋友真诚的祝福,他当然很快乐了。这时,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小熊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课件出示句子: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谁能把它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个漂呀漂,这两个漂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①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一个是三点水的漂,是在水里漂,所以偏旁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的飘,乘着风飘,所以是风字旁。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师:漂呀漂的纸船和飘呀飘的风筝让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多令人快乐啊!下面请2位带着快乐的心情读26自然段。一人读23自然段,一人读46自然段。 (两名学生配乐朗读) (二)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多么快乐的一对好朋友啊。课件点出7自然段。(音乐)可是,有一天,他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 师:小熊和松鼠呢? 生:他们也很难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第八自然段知道的。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2:我从第九自然段知道的。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生3:我从第10自然段知道的。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课件出示第10段话) 师:小松鼠真是难受极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松鼠企盼和好。 生:我休会到了松鼠想和小熊恢复友谊。 师:老师也想当这只难受的松鼠,给我这个机会好吗?(师读)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很好。 师:为什么读得有感情呢?老师还有一个读书小密决,就是在我在读这句话时,我想到松鼠太难受了,他太渴望朋友了,我就是体会到它这种心情来读的。你们试一试吧。 (生自由练习读) 师:谁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师:最后他们和好了吗? 生:和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师:同学们小熊高兴得哭了,他会怎么想? 生:太好了,终于和好了。 生:我又是好朋友了,我们又可以一起玩了。 五、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生: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生: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松鼠或小熊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在音乐中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生1::亲爱的小熊,我祝愿你何小松鼠和好如初,希望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贴风筝卡到黑板上) 生2:亲爱的小松鼠,真高兴看到你们俩和好。(贴纸船卡到黑板上) 师:瞧,我们又一次看到一只只写满祝福的纸船和传递友情的风筝,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一、朗读感受

  师: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己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优美、最生动的那段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听的同学要想,你最欣赏同桌朗读的哪些段落。

  (生选优美段落,同桌互读互评)

  师:哪几组同学来向我们展示一下?

  A组:

  男生:(读第8自然段)

  女生:我觉得他读得比较流利,但在感情处理上,“似乎……”这句话前面的感情太强烈了,后面上不去。(众笑)

  师:同学们,了不得,一上来就是一个专家级的点评。我想,她说得这么好,读得一定也不错,请她读一下。

  女生:(略显羞涩地朗读第8自然段,读完后学生自发鼓掌)

  男生:她读得很有感,请,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谢你。

  师:刚d这位男同学有一点我特别佩服,他能以欣赏的语气对同桌说“比我好多了”。学会欣赏是进步的开始,让我们也把掌声送给他。(师生一起鼓掌)

  B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觉他最后一句感叹句读得很好。“当小船……熔树”这句读得太平淡了,为了衬托后面的感叹句,语速应稍微慢一点。

  师:你来试试。

  女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男生:她的语速、停顿非常好,感叹句读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学习。

  C组:

  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女生:我认为感情读出来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读得再慢一点。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她的点评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T,然后指出他的不足,让人听了挺舒服的。

  女生:(读第8自然段)

  男生:她读得很好,读出了感情,使人听了能感觉到大格树枝繁叶茂,非常有生命力。

  师:她己经把格树的生命力展现出来了。

  师:这几位同学选择的都是写熔树的。有没有选择读写鸟的段落?

  生:(读第12自然段)

  生:读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格树是那么生机盎然,鸟儿是那么生气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X)

  师:选择“树”的同学请齐读第7、8自然段。

  (生齐读)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12、13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地己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臆吗?待会儿要进行第二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格树和鸟儿谁更有魁力。喜欢“树”和“鸟”的同学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儿”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学生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点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地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边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你们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格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丫,没有大格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格树,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叶是那样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像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歌声动听,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格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可爱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格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格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格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小鸟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格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格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它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李老师你也说人们看我们是冲着“鸟儿”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身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三、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课文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马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

  叶一样,有了绿叶陪衬,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d这位同学的话。我认为大格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格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格树上栖息,为大格树增色添彩,使它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马和格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马和格树是形影不离的,有树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格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格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格树比作一个人的躯体的话,那么鸟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嘛?(师将黑板上划分树与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齐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生气,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熔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格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格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声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格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熔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格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格树,现在我觉得这大格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格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申。”而刚才,你们己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四、拓展体验

  师:如果你是文中那只小画眉,你想唱些什么呢?可以用写小诗、写歌词、画画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学生自主合作,大约10分后,学生上台展示)

  师:同学们的想像非常丰富,创造力真强。我想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一句名言来结束这堂课“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1”

  评析

  我听《鸟的天堂》可能不下数十次,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观摩活动上听李海达老师的课,犹如一阵清风扑面而来,特别兴奋。教师对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独特解读和独到处理,学生在课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发出来的创造潜能,都让我心悦诚服。虽然没有使用课标教材,却强烈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李海达老师的这节课,对《鸟的天堂》的人文内涵作了深入的开掘。原教材在知识和能力的定位是“静态和动态”,可以说纯粹是写作技巧的传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般也是把大格树的枝繁叶茂和小鸟的活泼欢乐分开来加以体会的。李老师别开生面地对教材作了处理,将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而这种感悟和体会不是靠教师的说教,全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听说读写活动获得的,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这种“分”和“合”,暗含着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随机进行人格塑造的匠心。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始终充满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肯定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进步,使得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相对后进的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这节课的展开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板块:一“自主感悟”,让学生分别以“树”和“鸟”的身份赞美自己,从中培养自尊、自爱和自信;另一个是“换位整合”,让学生同时学会欣赏别人。这两个板块的实施,把学生引人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即是树,你即是鸟,树和鸟互相欣赏,形成整体;我和你也互相欣赏,互助互励。当学生真正做到了认识自我,欣赏别人,他们未来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这样处理既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为学生人生的光彩涂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语文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我们不能满足于“教教材”,而应当是“用教材”。我们要“让思想冲破牢笼”,与时俱迸地处理教材。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一双慧眼,能用独特的视角去审视教材,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听李老师教《鸟的天堂》,又一次让我感到“艺无止境”。语文教学永远是一块无限广阔的创造的天地。让我们认准方向,大胆地往前走!

六年级语文上册《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课件出示一段自我介绍的文字:徐俊,字沐修,号栖心斋主,别号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读诗、爱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

  (师动情诵读《我想》片段: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在课堂里,我看见了30朵云彩,30朵云彩,每一朵都有神奇的想法:这朵云彩用眼睛看着我,他在想——)

  生:我想变成一只蝴蝶飞啊飞。

  师:变成一只蝴蝶在课堂里飞啊飞,可是你的心不能飞到教室外面。这朵云彩他在想——

  生:我想变成一棵大树,在阳光下成长。

  师:好的,一棵大树。蓝天是我的课堂,这朵白云在想——

  生:我想变成一株小草。

  师:变成一株小草,但是你不能无声无息。

  师:知道我刚才朗诵的这一段诗是哪篇课文里的吗?

  生:《我想》。

  师:课文当中是这样写的。(出示课件《儿童诗两首·我想》)我们唱和一下,一唱一和,我一唱,你们一和,很有味道的。

  (师生唱和: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师:真好,我真的非常喜欢你们,你们帅呆了。童年是最美好的,就像冰心先生在诗中写道——谁来读?(大屏幕出示)

  生:童年呵!(师指出呵读na)

  生:是梦中的真。

  师:我的童年,已经是过去的一场梦,但那梦却是真实的,想起来令人心醉,是梦中的真。

  师:你们的童年呢?

  生:是真中的梦。

  师:你们现在就是美好的童年时代,美好得像梦一样。

  师:一起读。

  (生齐读)

  【点评:未成曲调先有情。上课之前,课堂便有了浓浓的味道。首先,课件首页是徐老师的简介加照片,以三味书屋为背景,中装折扇的徐老师潇洒儒雅,边上注着一行小字:徐俊,字沐修,号栖心斋主,别号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读诗爱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其次,学习资料里给我们提供了两份教案,这两份教案的呈现,徐老师一定做过很多次思考,5次,10次,甚至更多,在许许多多的思考中,他最后择取了这两份呈现在我们面前,努力、严谨、上下求索的精神令人感动。再次,课前有几分钟的诗话酬唱,美的嗓音、美的诗歌、美的互动,特别是孩子们的朗诵,给人梦一样的感觉。】

  一、破题开篇

  师:今天的语文课,我们一起来读一个一百多年前的关于童年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师:少年闰土这四个字有两种读法。第一种,强调少年,该怎么读?

  生:少年闰土。(重读少年,中间停顿。)

  师:是少年闰土,不是中年闰土,也不是老年闰土。

  生:少年闰土。

  师:中间不要停顿开来。

  生:少年闰土。

  师:很好!再请两位孩子来读读。(生读题)还有一种读法,强调闰土这个人,该怎么读?

  生:少年闰土。(重读闰土)

  师:很好,少年闰土,不是少年迅哥儿。

  生:少年闰土。

  师:好的,不要咬牙切齿的,再读一遍。

  生:少年闰土。

  师:好。这篇文章选自鲁迅先生的自传体小说《故乡》。认识鲁迅吗?刚才课前你们看到的’照片就是老师在鲁迅小时候读书的三味书屋前拍的。少年闰土是小说当中的人物。文章写的就是小说当中我的儿时小伙伴闰土。

  (师板书:我儿时伙伴闰土)

  师:小说的后面还写到成年以后的闰土。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该用哪种读法?

  生:第一种。

  师:对,强调少年时候的闰土,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少年闰土)但是你们看,老师为什么给这个我加上双引号,知道为什么吗?

  生:知道。我不是我,我指闰土。

  师:对吗?想一想,请坐。

  生:我不是我,而是指鲁迅。

  师:是指鲁迅吗?这个我,不是指作者,是小说当中的一个人物。在他身上,有很多鲁迅小时候的影子。因为它是自传体小说,但是这个我不代表作者,也就不等于鲁迅。

  师:时间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当我回忆起少年时的这个伙伴时,脑海里有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画面。(舒缓幽静的音乐起,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并范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从作者回忆的这个画面当中,你感受到作者回想起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我觉得作者是一种思念、向往的感情。

  师:是一种思念、向往的感情。赶紧打开课文纸,找找这段话,静静地去读这段文字,把你的感觉批注在边上。(生默读,写批注。)这里面有思念、向往的感情,还有什么感情?

  生:我觉得应该还有留恋的感情。

  师:对。对逝去的童年伙伴留恋的感情。还有吗?还有怎样的感情?

  生:还有一种怀念的感情。

  师:是的。一种怀念的感情。写下来,写在课文纸旁空白处,做好批注。(生批注,师电脑批注。)再读到这幅画面时,这是一种让人思念的、渐渐远去的怀念。深蓝的天空中——(音乐起,指名读。)

  (生动情接读)

  师:是的,在记忆中,这个儿时的伙伴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多么令人怀念的一段往事。来,你读—— (生动情地读)

  师:是啊,这个美好的夜晚,有一轮金黄的圆月,还有那猹,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回忆。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点评:起——定调、立意。徐老师让孩子们在课题的两种读法选择中明白,要强调少年闰土;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主人公的时候思考文本介绍我为什么加引号,因为这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鲁迅。这篇文章虽然经典,但毕竟和学生之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时空距离。如何用文本的魅力化解这种距离感呢?徐老师选择了用读立意。他用课件出示画面,配乐中唯美地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基调。徐老师用那份追忆、那份怀念,把学生的心与文章与课堂融合了,课文的立意也有了,一个学生一下就回答出了思念、向往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

  1.认识闰土

  师:这少年便是闰土。(切换课件,出示画面)

  2.浏览课文

  师: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我再回忆起闰土的时候,你觉得留在我记忆中最有趣的是些什么事呢?不着急说,再浏览一下课文,把这些事情找出来。

  (生浏览课文,师巡回关注。)

  师:提示一下,你们可以用简单的小标题把一件一件的事情标注在旁边。

  师:好,来看一看,在作者的记忆当中,有哪些特别有趣的事儿?一个人就讲一件事。

  生:我看到他在抓鸟。

  师:他在抓鸟。没错,抓鸟这事儿没错,但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取一个概括性强,而且又比较有意思一点的。

  (生:思考)

  师:你们想,在哪儿抓鸟?

  生:他在沙地上抓鸟。

  师:在沙地上。这沙地跟平时的沙地不一样,这儿是——文章中是怎么说的?

  生:雪后的沙地。

  师:对了,雪后的沙地。怎么抓鸟?

  生:用竹匾。

  师:课文中有一个字——罩。来,你来写一下。

  (生板书雪地缚鸟)

  师:他写的不一样。来,读一读——

  生:雪地缚鸟。

  师:雪地缚鸟。缚这个字很难写,他能写出来,非常棒。再看看课文,缚住什么?

  生:棒子。

  师:对了。你把那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我远远地将……

  师:用绳子缚的是棒子,不是鸟。文中用哪个动词说的?

  生:罩。

  师:用罩字。这个罩字很有意思,你看,(板书罩)上面就是一个器皿,是一个罩子,下面一个卓。

  师:雪地罩鸟是一件事。还有吗?

  生:海边捡贝壳。

  师:海边捡贝壳。刚才用了四个字概括。你能不能也用四

  个字?

  生:可以,海边拾贝。

  师:写上去。

  (生板书)

  师:(在文档中插入批注)他刚才说海边捡贝壳,用的动

  词是——

  生:捡。

  师:我以为他接下来要说海边捡贝了。为什么说海边拾贝比海边捡贝要好?

  生:读起来顺口。

  师:同样的意思,我们用字的时候有讲究,选择读起来更顺口的。这就是咱们中国语言的特点,注意音韵。你觉得海边拾贝这件事哪里有趣?

  生:我觉得拾贝壳有趣。

  师:拾到哪些贝壳了?

  生: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师:见过吗?

  生:没有。

  师:最为有趣的是——

  生:鬼见怕。

  师:肯定是长得——

  生:很恐怖,很丑。

  师:还有什么事儿?接着来。

  生:夜里刺獾(ɡuàn)。

  师:那个字读獾(huān)。是夜里刺獾吗?可不可以表示得更准确一点?自己再想一想。

  生:夜里刺猹。

  生:瓜地刺猹。

  师:写到黑板上去。

  师:为什么我会选她这个答案呢?

  生:因为她把面积缩小了,把范围缩小了。

  师:主要是地点,在干什么,讲得很清楚。

  师:还有一件什么事儿?

  生:吃西瓜。

  师:吃西瓜这事其实跟哪件事是一起的?

  生:瓜地刺猹。

  师:还有什么有趣的事儿?

  生:海边瞧院。

  师:海边瞧院是什么意思?

  生:课文中说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这个是不是闰土讲的事儿?

  生:不是。

  师:但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闰土讲的还有什么事儿?

  生:潮汛来的时候有许多跳鱼儿。

  师:简洁地说。

  生:海边瞧鱼。

  师:瞧比较难写,用一个简单一点的字叫——

  生:观。

  师:可以写海边观鱼。这个鱼和别的鱼还真不一样,是什么鱼?

  生:跳鱼儿。

  师:对了,是会跳的鱼。我觉得这种鱼特别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有两个字特别有意思,潮汛这两个字,发现什么特点了吗?

  生:都是三点水。

  师:知道为什么吗?潮就是汛,汛就是潮。潮分潮涨、潮落,潮涨在前,潮落在后。就像朝夕一样,朝是早晨,夕是傍晚。潮涨的时候叫—— 生:潮。

  师:潮落的时候叫——

  生:汐。

  师:你看,汉字多有意思。

  【点评:承——演奏、合作。在整体感知部分,徐老师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了指导批注,渗透学法,归纳课文的环节——当我回忆儿时记忆中的闰土时,还有哪些稀奇的事呢?这样的设计,不仅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借助师生合作指导了批注阅读的实践,将学法渗透其中。这正是汪潮教授点评时所说的环节上的大气是教学的大智慧。课堂上,关于潮汛,瓜地刺猹与夜里刺猹,拾贝与捡贝,罩与缚的区别等,让学生亲历了语言学习的过程。】

  四、披文入情

  1.发现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再来看一看,理解了我回忆的这四件事,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生:我有个问题。这些事都是闰土小时候发生的事,而不是我的事,这只不过是在闰土的讲述中,在我的梦想中实现的。

  师:都是闰土给我讲的事儿。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文章当中,给我印象最深最有趣的是事儿。可是先看题目,文章应该是写什么的?

  生:闰土。

  师:写人的。是不是出问题了?文不对题。鲁迅这个大作家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我们再来想一想,对于我来说,在见到闰土之前,我看到过这些事儿吗?经历过吗?这些事儿对我来说都是怎样的事儿?

  生:新鲜事。

  师: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事。(板书:新鲜事)都是怎样的事儿?还有一个词,都是——

  生:稀奇的事儿。

  师:(板书:希奇事)这个希奇的希,我们平时是怎么写的?

  生:有个禾字旁。

  师:这里没有,因为鲁迅生活的时期是近代时期,用的是近代白话文,我们现在用的是稀少、稀有的稀,这个修改是有道理的。来,我们再来看一看,写人的文章为什么写到事情上去了?答案就在这地方,自己快速浏览,看看人跟事之间

  到底有什么联系,这当中有一

  句话。

  (师课件出示文本: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生:应该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这位儿时的伙伴带给我的只有这四件事吗?——无穷无尽。你从这儿发现了什么?写人的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事儿呢?

  生:借事抒情。

  师:抒发的是对闰土的思念。你看这些事儿都是在谁的心里?

  生:闰土。

  师:闰土的心里不仅有这四件新鲜事儿、稀奇事儿,还有——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儿。

  师:对,闰土心里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板书:无穷无尽)让我们近距离认识一下闰土。(课件出示插图:闰土和我)哪个是闰土?哪个是我?为什么?

  生:戴银圈的是闰土。

  师:对了,课文里说闰土脖子上戴着——

  生:银圈。

  师:还可以从什么地方认出闰土?

  生:脸黑黑的那个就是少年闰土。

  师:用课文里的话说,是怎样的脸?

  生:紫色的圆脸。

  师:还有呢?

  生:那个正在比划着什么的少年。

  师:为什么?

  生:因为闰土在告诉主人公一些新鲜事儿。

  师:嗯,讲得非常带劲儿。很好。戴着红帽子的就是我,正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出来,闰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2.练说故事

  师:这四件事中,哪一个故事是最吸引人的?

  生:瓜地刺猹。

  师:那么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先把文中写这个故事的句子找到,然后说给同桌听。等一下我们试试谁讲得好,开始吧。

  (生找句子,自由练说。)

  3.交流故事

  师:谁来试一试,把这个故事讲得很生动?(指名交流)

  生:月亮地下……

  师:讲得真好(掌声),不仅讲得好,他讲得跟书上的文字不一样。发现了吗?有哪些不一样?

  生:把我和闰土对话的提示语省去了。

  师:这不是故事内容。省去了,真好。再请一个同学来讲。

  生:(屏幕出现改写后的文本)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月亮地下……

  师:讲得好。但注意一个字。(板书奔)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bēn。

  师:奔跑、狂奔。但是在这里读bèn,表示向一个方向跑去。

  师:再注意看这段话,这段话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每个句子都很短。

  师:知道为什么吗?为什么这么简短?

  (生答)

  师:自己再读读看,读着读着就有感觉了。

  (生自读)

  师:发现了没有,为什么句子都这么简短?

  生:因为这一切都过得很快,还非常吸引人。

  师:因为吸引人,会给人一种紧迫感。句子如果拖沓,那么长,有没有紧迫感?

  生:没有。

  师:你来读一读。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

  师:来,一起讲讲这个故事,紧凑一点。

  (生齐述故事)

  师:为了讲得生动,有些句子尽管中间没有标点,讲到紧张、吸引人的地方也可以有一些节奏变化。(范读)这畜生很伶俐……奔来。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关注听啦啦咬瓜等几个吸引人的关键词)我们再来试一试,注意停顿。

小学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导语:《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下面是其课堂实录,欢迎参考: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课题)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毕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生:认为、以为。   师: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   点评:“预设”越是精细,“生成”越是精彩。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和课堂经验。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预设目标、预设重点、预设流程、预设语言、预设练习、预设提问、预设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唯一不足的,却是对“学情”的预设。学情还能预设?如果说前述的种种“预设”是某种预先设定的话,那么,学情显然是无法预先设定的。但是,学情却可以设想,也必须先做某种设想,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上的生动呈现吗?我们看“谓”字的教学,显然是预设精细所生成的课堂精彩。预设学情,方能对症下药。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要在字和字之间分开,尤其是这个“兮”字后边要做一下停顿。   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   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读,读得很有韵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   (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全场掌声。)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笑声)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全场掌声。)   (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   师:怎么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生:好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生:善哉!   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点评: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意思”、一为“意象”、一为“意蕴”。有些词,解到“意思”为止,可矣。如“哉” “兮”等。有些词,既要疏通意思,也要还原意象,如此处的“峨峨兮”“洋洋兮”等。还有些词,则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蕴”三个层面上求得融会贯通,才算切实妥帖,如后面的“志”“念”等。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能猜出来。   生:我认为这里的“江河”是指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笑)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生朗读)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师:没错。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思。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出示)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胸怀。(全场掌声)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点评:伯牙引子期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这是何等的志向与怀抱?!唯五岳之尊、万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实,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乐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虽近学情,却废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义;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义。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之义。知音,实乃知志也。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生: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钟子期!   师:谁能必得之?   生:钟子期!   师:这才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板书:念)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练笔,背景音乐《知音》。)   点评:练笔设于感慨“得遇”,好处有三:第一,从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巅峰情感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第二,从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对伯牙的不吐不快却做了某种类似于“休克”的艺术处理,这一文本的未定点、空白点,给了学生极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间;第三,从课堂的角度看,学生为伯牙代言,将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尽情倾诉,营造出课堂教学的**,而这一**旋即与接下来的“子期死”形成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学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张力。嗣后的课堂实践证明,此练笔确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语文教学,焉能放逐“设计”?   师:你想伯牙得遇钟子期,什么感觉?   生:非常高兴。   师:是啊,欣喜若狂啊!怎么说?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全场掌声)   师:以前我是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生:不再孤!   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师:(激情朗读后)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   生:(齐答)一模一样。   师:志想像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   生: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师:(板书:心)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逐句对读,读完后换角色再对读。)   师:就是这样的心灵相契。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感觉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师: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师: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   生:一个听!   师:一个倾诉——   生:一个回应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谐!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点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是,对语文教学而言,不但不能忘言,更应辨言、悟言、得言。语言形式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形式问题,语言形式是更高层面的语言内容,正如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所悟到的那样: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形式不正是知音在心灵上“精诚默契於苍穹”的自然写照和深刻呼应吗?   破琴绝弦祭知音   师: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擦去板书:念。)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生:(齐答)没有!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一起读!   (生齐读此句)   师: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   (生再次齐读)   点评:语言形式是更高层面的语言内容,教学形式又何尝不是教学内容的更高表现呢?擦去“志”、擦去“念”、擦去“心”,终至于擦去“知音”,简单重复的教学形式的背后,却透出一种锥心的痛、破碎的美、穿越灵魂的巨大的孤独。   千古传唱怀知音   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学生阅读资料)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齐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出示)——男生一起读!   男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出示全文)读!   (生齐读全文)   师: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1)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着书朗诵。(隐去全文)   (生集体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   生:知音。   师:(再次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   生:知音!   点评:此课教学至第三环节结束,也未尝不可。没有想到,后面又峰回路转、一转再转,转出另一番新的气象来。一转在“文化传承”,利用教材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梳理出一条知音文化的血脉,巧妙地将熟读成诵揉入其间,让我们深深地沉浸于“斯人虽逝,精神长存”的文化氛围中;再转在“知音启示”,擦去 “知音”的幻灭感与重书“知音”的拯救感,形成一种巨大的生命张力,伤感是有的,孤独也在所难免,但绝望深处的进发正是希望的所在。冷冷清清也罢,凄凄惨惨也罢,对“知音”的寻寻觅觅将是生命永恒的吟唱。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该怎么办》

  导语: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和小学生更好的学好小学知识,以便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实录:《该怎么办》,欢迎大家参考!

   一、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名叫小明,他很爱帮助人,特别尊老爱幼……可他今天遇到了个大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该怎么办?

  (学生听故事过程)

  师:刚才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故事最后讲的是什么?

  生:该怎么办?

  师板书:该怎么办。师示范读题目。

  师:请同学们一起把题目读一遍。

  生:(齐读)该怎么办?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齐读题目可以让他们明白本课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点评:引入部分教师通过有声有色地讲故事,使学生身临其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二、出示三幅图片,理清学生思维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这一幅图里面有几个人?

  学生:两个。

  师:介绍图里面人物的关系,一个叫小明,一个叫王爷爷。他们的关系其实不是亲爷孙俩。他们之间是怎么啦?

  学生1:给王爷爷送牛奶。

  生2:小明每天给王爷爷送牛奶……

  师:“取牛奶”是什么意思?

  生:是给王爷爷送牛奶。

  师:小明每天给爷爷送牛奶是吗?一起把这句话读一次。

  (学生齐读)

  (点评:师引导学生理顺图片中的人物关系,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2、出示图片2

  师:王爷爷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东西?

  生:是钱。

  师:拿钱给谁?

  生:给小明。

  师:为什么给小明?

  生:因为小明每天帮爷爷取奶送奶。

  师:王爷爷觉得小明非常……

  学生:勤劳、爱帮助人、很乖巧。

  师:所以爷爷就想给他一点零钱,是吗?

  学生:是。

  老师:小明这时会怎么做?

  生:不要。

  师:为什么他不要呢?

  生1:收了别人的钱没礼貌。

  生2:因为是人家的`钱不能拿。

  ……

  (点评:学生各抒己见,既锻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师:因为王爷爷太老了,帮他做一点事是应该的,所以不能要。王爷爷看见小明不要他的钱,他怎么说呢?

  生:不要他送牛奶……

  3、出示图片

  师:小明遇到什么难题?

  学生:小明正摸着脑袋愁眉苦脸地说:“我该怎么办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三幅图连起来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再交流)

  (点评:小组交流可以让学生毫无拘束,畅所欲言,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师:谁能说说这三幅图说了一件什么事?

  生1:你不要,我就不要你送奶了。

  生2:小明每天给王爷爷送牛奶。有一天,王爷爷提出每天给小明一毛钱,小明不要。王爷爷就说:“你不要,我就不要你送奶了。”小明这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刚才哪个同学说得好?

  生:林梓文说得好。

  师:好在哪里?

  生:声音响亮,表达清晰……

  (点评:通过学生评价,巧妙引导学生在平时说话时将事情表述完整。)

  师:对!这时候小明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想办法帮他解决难题吗?

  学生:愿意!

  (点评:教师抓住低年级小朋友纯真、乐于助人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把孩子们带入帮助小明想办法出点子的情境中,激起交际的欲望。)

   三、想办法,解决问题

  师:好,看来同学们是很乐意帮助别人的,那么请同学们帮小明想想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分四人小组讨论,并把你想出的办法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讨论)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办法帮小明解决难题?

  生1:先把王爷爷的钱收下来,然后存起来再给王爷爷买牛奶。

  生2:先收下钱到了冬天的时候再给王爷爷买一件衣服。

  生3:先把钱收下来再把钱捐给贫困的孩子读书……

  师:在刚才说的办法之中谁的办法是最好的?请同学们评一评。

  生:林梓文的办法最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有爱心、乐意帮助人……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想的办法那么有爱心,我们该向他学习吗?

  生:应该……

  师:小明的难题解决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学生:开心、高兴……

  (点评:让学生在小组内给小明想办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深层次进行学习交流状态,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拓展:学编故事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三幅图的内容编一个故事,分六人小组进行讲故事……

  师:请各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讲故事。

  学生:(讲故事)……

  (点评: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表述出来,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落实到行动上。孩子们精彩的故事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五、总结全课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帮小明想出了很多好办法,表现很好。回家后把你们编好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实录)

本文编辑:admin

更多文章:


寻求《戒烟歌》歌词?李荣浩的戒烟1分28秒是什么歌词

寻求《戒烟歌》歌词?李荣浩的戒烟1分28秒是什么歌词

本文目录寻求《戒烟歌》歌词李荣浩的戒烟1分28秒是什么歌词戒烟歌词是什么李荣浩戒烟歌词是什么没有你我怎么办李是荣浩的哪首歌 歌曲戒烟完整歌词介绍《戒烟歌》山野的《戒烟》 歌词抖音戒了烟我不习惯没有你我怎么办歌词及试戒烟歌词寻求《戒烟歌》歌词

2024年4月27日 00:00

雨的自述 散文(雨的自述_作文350字)

雨的自述 散文(雨的自述_作文350字)

本文目录雨的自述_作文350字雨的自述散文500字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雨说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雨的自述为题写一篇散文雨的自述,300—500字散文雨的自述散文优秀雨的自述作文400字雨的自述 500字散文 不要复制的雨的自述优秀

2024年4月17日 10:20

健身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内容)

健身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内容)

本文目录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分类运动处方通常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运健身动处方是什么名词解释~健身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内容一般包括哪六个方面运动处方按照应用的目的和对象分类运动处方有哪些类型健身处方是什么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运

2024年3月15日 15:50

英语四级作文题目(四级英语考试作文题目一般在什么位置)

英语四级作文题目(四级英语考试作文题目一般在什么位置)

本文目录四级英语考试作文题目一般在什么位置英语四级作文一般考什么类型的题目英语作为四级考什么类型的题目英语四级考试作文题目相同吗2023年下半年四级英语考试作文题目会是什么四级考试作文写题目吗英语四级作文题目英语四级作文题目类型有哪些202

2024年4月29日 15:00

关于写端午节的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6篇))

关于写端午节的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6篇))

本文目录关于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6篇)有关端午节的作文范文大全写端午节作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范文(精选6篇)【 #端午节# 导语】五月初五是端午,家家户户过节忙。门前艾草竖在旁,疾病不会进门墙。糯米红枣裹粽忙,一片心意粽里藏。河边又闻鼓声

2024年3月3日 22:10

给山区的孩子写一段话?怎样描述大山贫穷和赤脚孩子衣衫褴褛的详写

给山区的孩子写一段话?怎样描述大山贫穷和赤脚孩子衣衫褴褛的详写

本文目录给山区的孩子写一段话怎样描述大山贫穷和赤脚孩子衣衫褴褛的详写对山区的孩子的寄语贫困山区的孩子资料贫困学生家庭情况简介范文对山区孩子的鼓励寄语一段话贫困山区儿童资料写一段对山区孩子的寄语贫困山区儿童的故事山区贫困学生的名字,资料要写作

2024年5月20日 21:40

《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功勋》的观后感

《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功勋》的观后感

本文目录《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功勋》的观后感《功勋》电视剧优秀观后感电视连续剧《功勋》观后感观看《功勋》的观后感《功勋》观后感电视剧《功勋》观后感观看《功勋》观后感《功勋》观后感简短范文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我们肯定有不少东

2024年4月4日 18:20

勇气歌词 梁静茹(勇气歌词完整版)

勇气歌词 梁静茹(勇气歌词完整版)

本文目录勇气歌词完整版勇气歌词梁静茹勇气英文版歌词 梁静茹梁静茹《勇气》的开场白是什么勇气歌词完整版勇气歌词完整版《勇气》的歌词信息如下:《勇气》演唱:梁静茹作词:瑞业作曲:光良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我愿意天

2024年5月8日 16:50

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地震能体现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地震能体现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本文目录汶川地震能体现中国人的什么精神抗灾救灾精神的介绍如何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汶川地震能体现中国人的什么精神1、奉献精神在汶川特大地震天崩地裂的刹那,无数父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死神的来路,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

2024年4月22日 01:10

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朋友结婚提前发朋友圈,求祝福,怎么写)

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朋友结婚提前发朋友圈,求祝福,怎么写)

本文目录朋友结婚提前发朋友圈,求祝福,怎么写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食指参加婚礼的时候,红包上写什么合适呢朋友结婚发微信红包祝福语怎么写,朋友女儿结婚红包祝福语怎样写朋友结婚的祝福语简短在朋友或者是亲人结婚时候说点什么祝福话好呢祝福别人结婚的语句

2024年4月2日 11:10

历史人物林徽因?林徽因作品 林徽因简介

历史人物林徽因?林徽因作品 林徽因简介

本文目录历史人物林徽因林徽因作品 林徽因简介林徽因哪里人林徽因是个怎样的人林微因的一生简介林徽因的简介 林微因早年经历林徽因生平故事成就简介 林徽因简介及生平事迹历史人物林徽因一天认识一位历史人物——林徽因女主简介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生于

2024年4月23日 06:40

趾高气扬造句(趾高气扬造句)

趾高气扬造句(趾高气扬造句)

本文目录趾高气扬造句趾高气扬如何造句什么高气扬趾高气扬的拼音趾高气扬的意思和造句趾高气昂的意思趾高气扬造句趾高气扬造句如下:1、庞得贝先生趾高气扬地盯着赫德豪士先生,似乎在说:“我是这个女人的主人,我想她是值得你注意的。”2、即使学习进步很

2024年3月28日 08:50

我尝到了父爱的滋味作文600字(父亲的味道,父爱作文700字)

我尝到了父爱的滋味作文600字(父亲的味道,父爱作文700字)

本文目录父亲的味道,父爱作文700字父爱的味道作文六年级父爱的味道作文500字一年级满分作文600字:那一次,我感受到了父爱父爱的味道作文600字感受父爱的初二作文600字【精选10篇】感恩父亲作文600字作文(10篇)父亲的味道,父爱作文

2024年3月11日 23:20

热爱祖国手抄报(关于爱国手抄报内容)

热爱祖国手抄报(关于爱国手抄报内容)

本文目录关于爱国手抄报内容热爱祖国的手抄报怎么画关于爱国手抄报内容关于爱国手抄报内容如下:一、什么是爱国1、做正义公民,干良知之事。2、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二、什么是爱国行为1、奉献、友爱、互助、进步。2、维护

2024年2月25日 15:50

描写古人金榜题名的诗句(描写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古诗)

描写古人金榜题名的诗句(描写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古诗)

本文目录描写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古诗那句诗是描写古人金榜题名的诗句祝金榜题名的诗句有哪些古人形容金榜题名的诗句表达祝贺金榜题名的诗句有哪些关于状元提名的诗句关于金榜题名的诗句描写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古诗描写寒窗苦读金榜题名的古诗有:1、《别董大

2024年2月26日 15:40

幼儿园国庆放假通知(幼儿园放假通知简短)

幼儿园国庆放假通知(幼儿园放假通知简短)

本文目录幼儿园放假通知简短精选幼儿园国庆假期放假通知范文推荐13篇幼儿园国庆节放假通知怎么写幼儿园国庆节后几号开学学校的放假通知书幼儿园放假通知简短幼儿园放假通知简短介绍如下:幼儿园放假通知1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转眼间开学已将近过去一个月

2024年6月14日 23:30

先进个人推荐材料(个人先进的事迹材料)

先进个人推荐材料(个人先进的事迹材料)

本文目录个人先进的事迹材料优秀共产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精选三篇个人先进的事迹材料 个人先进的事迹材料(通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

2024年5月6日 11:50

天主教祷告词(各宗教赎罪的祷词)

天主教祷告词(各宗教赎罪的祷词)

本文目录各宗教赎罪的祷词天主教新年祝福语大全求助一段天主教祈祷词的翻译乙年天主圣三信友祷词语天主教如何祈祷天主教圣诞节祝福语各宗教赎罪的祷词天主教天主耶稣,基利斯督,我重罪人,得罪于天主,而今为天主,又为爱天主万有之上,一心痛悔,我之罪过,

2024年4月13日 08:40

小悦悦事件作文(要一篇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作文,题目为《让世界充满爱》)

小悦悦事件作文(要一篇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作文,题目为《让世界充满爱》)

本文目录要一篇关于小悦悦事件的作文,题目为《让世界充满爱》扶不扶作文800记叙文小悦悦事件作文,该怎么写,有什么材料吗由 小悦悦被车压的事件,写一篇作文 议论文 600字左右;谢谢了亲们作文我的正义丢了以小悦悦事件写一篇800字的拒绝冷漠为

2024年6月9日 06:30

年月日说课稿(说课比赛心得体会范例2篇)

年月日说课稿(说课比赛心得体会范例2篇)

本文目录说课比赛心得体会范例2篇《年、月、日的认识》说课稿谁有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上买文具说课稿小学数学说课稿-年月日《年月日》说课稿年月日说课稿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说课稿、教案及教学反思说课比赛心得体会范例2篇  上次说课比赛结束时,

2024年2月28日 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