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思想随笔(叔本华:如何面对嫉妒的人)
本文目录
- 叔本华:如何面对嫉妒的人
- 《叔本华思想随笔》与蒙田有什么样的关联
- 《叔本华思想随笔》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叔本华的书
- 读《叔本华思想随笔》有感
- 叔本华思想随笔——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作用
- 【生活随笔】叔本华:人生,要么痛苦,要么无聊
- 写作必读:《叔本华美学随笔》
-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书笔记:4、《心理散论》
叔本华:如何面对嫉妒的人
具有头脑智力、甚至天才思想的人在这世上如果无法横眉冷对嫉妒者的话,那他们就必须首先乞求别人原谅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说,如果别人的嫉妒纯粹是因财富、地位或者权力而起,那这种嫉妒通常仍然可以与嫉妒者的自我抗争一番,因为这些 嫉妒者 会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毕竟可以指望从其嫉妒的对象那里获得帮助、接济、保护、提携,或者从这些人的享受中分取一杯羹;又或者,起码能够有机会和这种人交往、沾上从这些尊贵之人身上折射的余辉,甚至分享这种人的荣耀。获得诸如此类实惠的一丝希望总是存在的。 相比之下,对于大自然的馈赠和个人的优越素质,例如女人的美貌和男人的智力,我们无法平衡自己的嫉妒,因为我们没有上述诸如此类的希望和安慰。这样,除了只是对这些 受惠者 怀有苦涩和无法消除的恨意以外,别无其他。因此,现在惟一的愿望就是对这种人实施报复。 但这些嫉妒者的处境相当不幸和尴尬:一旦别人明白了自己发出攻击的原因就是嫉妒,那所有这些攻击就顿时失去威力。所以,这种嫉妒会被小心翼翼地掩藏起来,一如那些不敢示人的肉欲罪过一样。嫉妒者就只能费尽狡猾的心机,先行为其嫉妒乔装打扮,然后在别人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对自己嫉妒的对象暗下杀手。例如,他们会对别人那些吞噬着自己内心的优秀素质一无所知、一无所见,并且,脸上始终挂着一副心无邪念的表情;对于别人的长处,他们可真的从来不知道,既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感觉到。 这种嫉妒也就把人折腾成为伪装大师。嫉妒者心思缜密地做到完全忽视了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人——正是这个人的闪光素质啃咬着自己的内心;他们没有意识到、有时完全忘记了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平凡、普通的人。但私下里,嫉妒者却使尽浑身解数,小心谨慎、一丝不苟地杜绝任何能让这些优异素质显现和被人了解的机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一切都得为此让路。 然后,这些嫉妒者就躲藏在暗处,指责、挖苦、嘲笑、中伤其嫉妒的对象,就像蟾蜍从其洞中喷射出毒液。他们会同样不遗余力地热情称赞微不足道的人,赞颂本行的平庸成绩,甚至拙劣之作。一句话,他们成了善用谋略的隐身普鲁特斯,目的就是在隐藏起嫉妒的情况下诋毁对方。但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处呢?有经验的眼睛一眼就可以看穿这套把戏。嫉妒在其对象面前的畏缩和躲避已经把自己出卖了。 所以,招致别人嫉妒的素质越出色,那具备如此素质的人就越加陷入孤独。为此原因,美貌的女孩子缺少同性的朋友。嫉妒也通过莫名其妙的憎恨情绪暴露出自己——这种憎恨能够抓住最细小并且经常只是想象出来的借口突然爆发。尽管嫉妒的家族分布广泛,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人们众口一词赞美自谦中一眼认出嫉妒的存在;而把自谦称为美德的做法就是为了让平庸之辈获益而想出来的狡猾招数。因为自谦意味着必须容忍拙劣、鄙陋,所以,自谦成为美德就刚好暴露了拙劣、鄙陋的存在。当然,没有什么比看见别人暗地里被嫉妒折磨并且疲于玩弄花样更让我们的自尊和高傲受用的了。 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嫉妒总是与憎恨相伴随。我们一定要小心别让怀有嫉妒心的人成为自己表里不一的朋友。为此理由,能够发现别人的嫉妒对于我们自身的安全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研究、琢磨透彻别人的嫉妒心理,以便破解他们的招数,因为嫉妒的人到处都有,并且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活动在我们的周围;或者,就像那些有毒的蟾蜍一样出没在黑暗的洞穴。这种人不值得我们对其宽容和同情,相反,我们行为的准则应该是这样的:嫉妒永远难以平息,你就尽管报以鄙视。你的幸福、名声是他的痛苦,想想引发这些的原因就是你的任务。 摘自叔本华《 叔本华思想随笔 》
《叔本华思想随笔》与蒙田有什么样的关联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所以被人称做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叔本华思想随笔》是从《叔本华全集的》卷二、卷四中选取与我们的世俗生活息息相关的7篇随笔。在这些文章里,叔本华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围绕着“意欲”与“智力”的关系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处处闪烁着其思想的智慧之光。
走近奥修,我们面对他的思想,我们会怀疑,我们会震动,我们会轻松,我们会充溢爱心,我们会静下心来。如果说,当代西方众多思想家都在寻找现代文明中的心灵的“自然家园”,那么奥修则是积极创造这样一个心灵的“自然家园”的东方思想家。这也是他的著作在西方各国、东南亚一带,引起很大震动的缘由。有人称他是继泰戈尔以后,印度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智慧金块》一书是从奥修许多演讲录中精选出来的,分为6个部分。透过这32篇短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奥修对生活的各个层面、每个角落的新鲜洞见和独特体验。奥修在书中传递了一个理念:不论你的工作好坏、金钱多少,你不应该牺牲生命存在的喜悦去换取功利的满足。
《叔本华思想随笔》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叔本华思想随笔》( 阿图尔·叔本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提取码: k2xh书名:叔本华思想随笔
作者: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韦启昌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4
页数:382
内容简介: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叔本华思想随笔》是从《叔本华全集》卷2、卷4中选取了与我们的世俗生活息息相关的10篇随笔,论教育、论天才、论美、心理散论、论命运、论性爱等。这些随笔集中反映了著者对教育、天才、审美、命运、性爱等问题的独到见地,处处闪烁着叔本华思想的智慧之光。
作者简介: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
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
叔本华的书
叔本华的书推荐以下五个。 1、《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此书奠定了哲学体系。 2、《人生的智慧》,是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3、《叔本华思想随笔》,基本思想主线清晰可辨,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 4、《意志和表象》,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以及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5、《幸福之路》,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
读《叔本华思想随笔》有感
在叔本华看来,人生便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是一场骗局,向死而生。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从此以后每况愈下,直至最糟糕的一天来临。而实则“千万人活着,然后死去,一生也不曾知晓山毛榉和榆树之间的区别,他们不知道乌鸦和画眉的啼鸣有何不同”,这才是巨大的悲剧。 生活中的很多时刻,能有“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兴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的知己;“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的契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美景便已是足够欣喜。何必一直盯着那个必定的结局呢。既然时光是流逝的,一步步走向那个命定的结局,那么何不抓住现在?当下的这刻的欢愉与悲伤都是真实强烈的。生而尽欢。总有那么几个理想的下午,有阳光,微风,书本,香茗。清风带来植物的清新气息,阳光散落玻璃窗,落下斑驳光影。翻一本好书,访一有趣灵魂。有朋友,爱人,家人。与朋友喝茶聊天玩乐,与爱人交心散步观影,与家人回忆童年趣事劳作消磨时间。不也安详美好吗。只要用心去体会,清风明月有情,阳光树影有声,鸟语动听,花儿也娇。这样的生活便不是悲剧,是有趣的。
叔本华思想随笔——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叔本华的核心思想和观念。但编者和译者并没有放在第一章节,可能是考虑到循序渐进的缘故,前几篇《论教育》《论天才》《论美》等论述中,都是以意欲和认识力的关系为基础的。在这一篇章里,叔本华系统地证明和阐述了这一论点——意欲是人的实体,智力属于偶然;意欲是内容,智力是形式,意欲是热,智力是光。 从人们熟悉的动物的意识出发,证明意欲活动是一切意识的根源和基础,不同显现的动因在动物的认知范围不同。在所有的动物生存中,意欲是首要和实质性的东西,而智力却是第二性和附加之物,智力只是为意欲服务的一个工具而已。循着动物的等级考察,我们会发现,意欲无论在哪里都保留着自己的本性,具体体现为对生命的强烈执著,对个体和种属的照料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情感。所以说,作为原初和自在之物的意欲,永远不会有欠完美,每一个意欲的行为都是完全的彻底的,没有等级之分。相比之下,智力不同,智力就有完美程度上的差别。意欲是朴素和原始的,智力是复杂和从属的。 在意欲和智力的区别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一切认知活动和努力相关联,智力会疲倦,智力只是身体的一个功能,他需要休息;但意欲确实自发的,不费吹灰之力的,是永远不会疲倦的。 非常重要的启示是:只要意欲安静下来,暂停活动,智力才能完美和正确地发挥它的功能。意欲明显的兴奋都会扰乱智力的功能发挥,智力获得成功会由于意欲的干扰而歪曲。所以说沉着冷静,保持理智是最关键的能力。这让我想起了心理学上倾听的作用,想起了PET中那个头脑的图,当一个人被情绪控制时,是无法进行思考的,也就是当意欲在冲动兴奋时,智力是无法发挥作用的,只有让情绪稳定,回到理智的头脑才可以做出正确的思考和决定。所以说,天才的理解都是以意欲的深度安静作为前提条件的,只要意欲能够保持宁静,甚至个体性也会从意识中消失,我们也就成了纯粹的认识主体,事物理念的对应物。我想历史上数个天才都是如此,都是认识力得到了绝对的优势。当然这里的天才并不是指历史性的人物,有能力驾驭人类大众的历史性人物都是与世事左斗争的。 意欲和智力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意欲兴奋时会阻碍智力的发展,但是有时候意欲约会推动和督促智力的发展和功能。有些迫切的需要和深切渴望,会把智力提高到我们不曾相信的程度,艰难困苦的处境迫使我们不得不有所作为。记忆有会在意欲的压力下得到加强。(心的记忆比脑的记忆更重要,利用情境和情感来帮助记忆是有依据的)。 意欲的素质和智力的素质是互不相干的。意欲活动被人们视为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意欲是我们的内在本质;而智力只是外在的东西,是一项工具。智力的提高和发展必须历经逐级很长的过程,然后,它就是开始衰退,像任何物质的东西一样,但意欲却不会经历这些发展变化,除了它必须在开始时就将就其欠缺完美的工具—智力。意欲时作为既成之物出现,并保持不变,它不不受制于时间的法则和时间当中的生灭定律,意欲以此方式显示它时属于形而上的东西,并不隶属于这一现象。这不难解,我们常常见到智力衰退,但情绪很恶劣的老年人。 我们本身是以其同一样的意欲及其不可改变的性格为基础,我们的本我藏于我们心,而不是头。它是不可改变和无法消灭的,它不会衰老,它是形而上的,它不属于现象,只属于呈现于自身的自在之物。
【生活随笔】叔本华:人生,要么痛苦,要么无聊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生活的痛苦。 每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往往都是因为以下这些原因,比如贫穷、目标无法实现、情感得不到满足等等,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欲望。可是,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暂时性的满足时,我们又会感觉到无聊。 我们现在的很多人都在期望着有一天财富自由、时间自由,只要一天没有达到这个期望,我们就会痛苦一天。 可是,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达到了这个期望,难道我们真的能静下心来日复一日的晒太阳、看报纸? 显然是不能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无聊到死,要么继续去寻求新的欲望和痛苦。 叔本华说: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他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规定了。 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 人类是有复杂思维方式的脊柱动物,只要有思维方式,就会有欲望的产生。 我们有时会问一棵植物、一块儿石头为什么从来就不会感觉到痛苦呢? 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植物和石头是没有思想的。 对于一个个体,他的思维方式越复杂,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多。 单细胞动物只能感受到很轻微的痛苦,而猪牛马这些哺乳动物就不同,他们能感受到比较大的痛苦,如肉体上的疼痛、饥饿、竞争、环境等。 然而相比于人类,他们的痛苦也只能说是微不足道。因为在他们的思维里不会焦虑理想、未来、婚姻、思维认知…… 人,想要摆脱痛苦,只有一个办法——失去意识。要么死去,要么成为植物人。 当我们感到快活,在我们远离上述一个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就接近了另一个敌人,反之亦然。 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动。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 所以,我们不应该惧怕人生的痛苦,痛苦是永恒的,是有益的。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写作必读:《叔本华美学随笔》
《叔本华美学随笔》是从《叔本华全集》的卷二、卷五中选取了贴近日常生活的12篇文章,这些文章独立成篇,讨论的话题有阅读、思考、写作、批评、语言学习、文体、音乐、大自然的美和死亡等。叔本华以准确的判断力、深邃的思考、质朴无华的文笔、言之有物诚实自然的风格,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叔本华美学随笔》中的文章选自德国著名哲学家阿图尔·叔本(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的巨著《附录和补遗》和《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 叔本华早在25岁就发表了认识论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并在30岁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内容涵括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 他在三十岁不到的年纪,就完成了这一透彻解释世事人生的思想巨著。无论古今,这都称得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 译者韦启昌(1962年生于广州,现于澳大利亚行医)说:有两样东西可说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能有缘对深入了解并从中得益,我真算是幸运的了。这两样东西就是叔本华的著作和古老的中医。 对于叔本华,我可说是一见钟情,继而与其私订细身。现在及未来,那肯定将是长相厮守、白头到老。 本华思想所引起我的赞叹、爱慕,给予我的精神愉悦也只有中医的理论及实践可堪相比。两者都是那样的深邃、朴实、直接,其根本观点在主要的方面竟然是惊人的一致。以后有机会,笔者或许 我是在20世纪80年代“邂逅”叔本华的,并为之“惊艳”,虽然那是在街边买到的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的台湾节译本,译文也不算好。 自那以后,我以能阅读叔本华、茨威格的原文为享受目标。托玛斯·曼津津乐的“斜躺在沙发上整天阅读叔本华”的美妙感觉,肯定是得到个中三昧而发。 精彩集萃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没有判断力,因为判断力就像凤凰一样的稀有,要等上五百年才得一见。 高于自己世纪的思想者也就已经是高于其他的世纪,高于人类。 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具备一流思想能力的人总是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要表述的是什么,而表述的方式可以是散文、诗歌或者乐音。而思想平庸的人却缺少这种干脆果断和清楚明晰。 人们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 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人们尽可以没有图画和雕塑艺术,穆罕默德的信徒就没有这些艺术的享受,但没有哪些民族是没有音乐和文学的。 作者对人生世事的了解到底是深刻抑或肤浅,决定了他们的文学作品的好坏。所以,正如对事物的了解有着无数的深刻度和清晰度,同样,文学家也有着无数等级。但每一个文学家都必须全力以赴,把自己所见忠实表现出来。 好的作家之所以认出自己就是最好的作家,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别人的眼光是多么的肤浅,在别人所见的后面,却隐藏着如此之多别人无法重现的东西,因为别人根本就看不见这些东西;他也看到了自己的眼光和图像却深远得多。 歌德直截了当地说,“只有欺世盗名者才是谦虚的。”自身没有价值、不曾作出任何贡献又眼红别人成就的人,是大自然的批发生产品,也是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 悲剧给予我们的快感有别于我们对优美的感受,而应该属于感受崇高、壮美时的愉悦。悲剧带来的这种愉悦,的确就是最高一级的崇高感、壮美感,因为一如我们面对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时,会不再全神贯注于意欲的利益,而转持直观的态度。 同样,面对悲剧中的苦难时,我们也会不再专注于生存意欲。也就是说,在悲剧里,生活可怕的一面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人类的痛苦和不幸,主宰这生活的偶然和错误,正直者所遭受的失败,而卑劣者的节节胜利……因此,与我们意欲直接抵触的世事本质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此情此景迫使我们的意欲不再依依不舍地渴望、眷恋这一生存。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意识到在我们的身上还有着某样我们一点都无法清楚和肯定认识的东西。我们只能知道:这就是不再意欲生存之物。 正如七和弦需要有原位和弦,红色需要有一绿色,甚至在眼里产生这一绿色一样,每一部悲剧也需要有一个完全是另一种的存在、另一样子的世界——虽然我们对这完全另一种的世界的认识总是间接的,并且也只是通过观看这样的悲剧,我们才会间接获得这种认识。 在目睹悲惨事件发生的当下,我们会比以往都更清楚地看到:生活就是一场噩梦,我们必须从这噩梦中醒来。 在这方面而言,悲剧所发挥的作用就跟壮美景观差不多,因为,就像欣赏壮美的景观一样,悲剧使我们超越了意欲及其利益,并使我们在看到与我们意欲直接抵触的东西时感觉到了愉悦。 能够使悲剧性的东西——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出现——沾上对崇高、壮美的特有倾向,就是能让观者油然生发出这样的一种认识:这一世界、这一人生并不能够给予我们真正的满足,这不值得我们对其如此依依不舍。悲剧的精神就在这里。 悲剧精神因而引领我们进入死心、断念的心境。 基督教时期的悲剧则表现了放弃整个生存意欲,在清楚意识到这一虚无的世界毫无价值的同时,愉快地摒弃这一世界。我的确认为现代的悲剧要比古时的悲剧高出一筹。 质朴、无华的文体尤其属于高人一筹、充分感受到自身优势并因此充满自信的思想者。 也就是说,那些思想平庸的作者完全不敢下定决心直写自己的所思,因为他们怀疑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会显得简单、幼稚。 但其实, 直写自己的所思总还是具一定价值的。 所以,如果他们老老实实地写作,把自己确实思考过的相当一般的点滴东西,以朴实简单的方式传达给读者,那么,他们所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让我们一读:在其特定的范围之内,甚至还是有一定的教益。 但他们却偏偏没有这样做。他们力图显得比实际上想得更多、想得更深。所以,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喜用生僻的字眼、复杂的长句、时髦和牵强的短语。 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思想装饰一番,以显示出一副渊博、高深的样子。这样,读者就会以为在他们所写的东西里面另有更多的读者暂时还不曾察觉的东西。 没有什么比写出无人能懂的东西更加容易。 每一个真正的思想家都是努力争取以尽量单纯、清晰、准确和扼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据此, 简朴不仅始终得真理,而且也是天才的标志。 文体是因思想而变得优美,但那些假冒思想家却尝试让自己的思想因文辞而获得美感。语言文字只是思想的剪影;写出模糊或者拙劣的文字其实就是思维迟钝或者混乱。 所以,写出良好文体的首要律条,就是写作者必须言之有物;事实上,仅仅这么一条规则本身就差不多足够了。这一规则含意深远。 道理很简单,一个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思想、见解,他就会直截了当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亦即传达自己的这些思想和见解。 这样,他既不可能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不会言之无物。结果就是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是沉闷、乏味的。这样,他的作品始终具备一定的价值。而客观上沉闷的文章,基本同样的理由,总是没有价值的。 相比之下,主观下感到的沉闷只是相对而言。这可以是因为读者对作者所讨论的事情缺乏兴趣,而缺乏兴趣有可能是因读者自己的能力、见识有限所致。 所以,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对于某些读者来说,也可能是枯燥、寡味的。同样,一些最拙劣、低级不过的作品,从某些读者的主观角度出发,却相当有趣和过瘾。 如果这种文体加上虚饰、作态出现在书里,那就等同于在社会生活中故作深沉、趾高气扬、扭捏作态的举止行为,同样令人作呕。缺乏思想的内容就喜欢以这样的文字外衣装扮自己,正如在日常生活中,愚人喜欢摆出严肃的神情和拘泥于形式一样。 写出矫饰、造作的文字就像是精心穿戴一番以免被人看作是普通平民,但真正的绅士哪怕是穿着最不起眼的衣服,也很少会有被人错认的危险。因此,正如人们从一个人艳丽、太过挺括的衣着看出这是一个俗人一样,从矫饰、虚浮的文体就可认出平庸的作者。 大多数人的判断力相当微弱,对此我们难以寄予厚望;那只是貌似的判断力而已。所以,具有真正称得上判断力的东西,那就可被视为获得了极为罕见的馈赠。 拉布吕耶乐说,“在这世上至为稀有的东西,除了辨别力,接下来就是钻石和珍珠了。” 大多数人不懂得分辨真与假、精华与糟粕、黄金与黄铜,也看不出常人的头脑与稀有天才的思想之间的云泥之别。 人们不会得到恰如其分的真实评价,而只是被认定为第三者所认为的样子。这给人们压制非凡的思想作品提供了机会;这样,庸才就可以乘机阻止和尽量拖延时间,不让那些杰出作品露面。 一定要尽量少带行李,免得中途要扔掉太多的东西。因此,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巴尔塔扎尔格拉西安的妙语:“好的东西,如果浓缩,就成了双倍的好。” 我看见过一朵野花,并被这花的美丽、这花各个部分的完美所倾倒。我大声叫了起来:“难道像你,还有其他像你一样美丽的花朵,就是这样花开花落,得不到别人的欣赏,甚至难得有一双眼睛对你们瞟上一眼?”野花回答我说:“傻瓜!你以为我开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吗?我开花是为了我自己,而不是因为别人的缘故。我开花是因为我喜欢开花。我活着、我开花,这就是我的愉快和乐趣所在。” 坐气球升上空中的人,并不会看到自己在上升,而只会看到大地从脚下下沉。这是怎么一回事?只有那些在这方面有同感的人才会明白这一神秘之谜。 测量一个人的伟大,在精神方面和身体方面各用彼此相反的不同定律:身体的大小由于距离加大而缩小,精神上的伟大则因距离加大而加大。 谁要是自身拥有足够的热量,那他就更宁愿对社交敬而远之,既不给别人麻烦,自己也不会遭受来自别人的烦扰。 这样的人自愿放弃的,是我们所认识的存在。他们为此获得的,在我们看来是无,佛教信仰把这名为“涅槃”。 由此而言,每一个真正的独立、自为思考的思想家就这一方面而言跟王侯相差无几:他的表达单刀直入,从来不会躲躲闪闪、畏首畏尾;他的判断就像君王签发的命令,同样是发自自身充足的力量,同样是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 这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家并不会乖乖地采纳权威的看法,就像君王并不接受命令一样;相反,他只承认经自己证实了的东西;相比之下,思维庸常的人,头脑受制于各种各样流行观念、权威说法和世俗偏见;他们跟默默服从法律秩序的普罗大众没有两样。 谦虚的美德纯粹就是为了防范嫉妒而发明出来的武器。 无知只是在与财富结伴时才会丢人现眼。 由于人的内在空虚和单调而产生出来的社交需要把人们赶到了一块。但各人许多令人厌恶的素质和无法让人容忍的缺点又把人们分开了,人们最后找到的、可以让大家在一起而又能相互容忍的适中距离就是礼貌周到和文雅规矩。 虽然我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阅读和学习,但随意安排自己思考却的确非自己力所能为。也就是说,正如火的燃烧需要通风才能开始和延续,同样,我们的思考活动必须由我们对思考对象的兴趣所激发和维持。而这种兴趣可以是纯粹客观的,也可以只是因主体的利益而起。 只有在涉及个人事务时人们才会感受到因主体而起的兴趣;要对事物提起客观兴趣,那只有本质上喜欢思考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这样的头脑,思考对他们来说也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类人却是相当稀有的。所以,大多数的学究很少对事物感受到客观的兴趣。 在现实的王国里,虽然有时候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和惬意,但我们总是只活动在一种需要不断克服的沉重气氛之下,但在思想的王国里,我们却成了不具肉身的精灵,既没有了重负也没有了困苦。所以,一副精妙、丰富的思想头脑在某奇妙一刻在自身所寻觅到的幸福,就是这地球上任何幸福都无法比拟的。 也就是说,独立、自为思考的人只是在随后才了解到权威赞同自己的看法,而那些权威说法也只是确认了他的这些见解和增强了他的信心。相比之下,那些书本哲学家却从权威的看法出发,把阅读得来的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凑合成一个整体。 这样东拼西凑而成的思想整体就像一个由陌生、怪异的零部件组长而成的机器人,而独立、自为的思想整体却恰似一个活人。这是因为独立、自为的思想就像以活人的相似方式生成:外在世界让思考的头脑受孕,思想果实也就随后生成。 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粘附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假牙、蜡制鼻子,它顶多就是通过手术植皮安装的假鼻。但经过思考而获得的真理,却像自己天生的四肢――也只有这样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我们。 思想家和书呆子学究的区别就在这里。因此,自己独立思考的人所能得到的智力上的收获,就像一幅生动、优美的图画:光、影准确无误,色调恰到好处,色彩和谐统一。 但食古不化的学究却把自己的脑袋弄得就像一大块上面放满五彩缤纷、斑驳不一颜料的调色板:哪怕各种颜料放置很有条理,整块调色板仍旧欠缺和谐、连贯和含意。 头脑中的思想就跟我们的恋人一样:我们以为永远不会忘掉这一思想,我们的恋人也永远不会变心;但眼不见,心不念!最精妙的思想如果不是写下来的话,也有可能从此无法挽回地失之遗忘,而我们的恋人除非与我们缔结了婚姻,否则也有可能跟随了别人。 自为的思考与阅读书籍对我们的精神思想产生出不同的效果,其差别之大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这种不同的效果把精神能力本来就有差别的不同人,更加持续拉大了各自之间的距离――因为根据思想能力的强弱,人们各自相应倾向于独立思考或者阅读他人的思想。 一个人可以产生很多对他本人极具价值的思想,但在这里面只有寥寥可数的思想能够具备能力经由共鸣或者反射而照样发挥出效果。也就是说,只有不多的思想在写下来以后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 纯粹的经验跟阅读一样并不可以取代思考。纯粹的经验与思考的关系就等于进食与消化、吸收的关系。当经验吹嘘只有通过经验的发现才促进了人类知识的发展,那就无异于嘴巴吹牛说:整个身体的生存只是嘴巴的功劳。 朴实的风格始终是为天才准备的礼服,正如赤裸是美丽身体的特权一样。 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实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归根到底,只有自己的根本思想才会有真理和生命力:因为只有自己的思想才是我们真正、完全了解的。我们所读过的别人的思想只是别人留下的残羹冷饭,是陌生人穿用过的衣服。 通过阅读获得的、属于别人的思想,与自身生发的思想相比,就像史前时代的植物化石痕迹与在春天怒放的植物相比较一样。 那些把一生都花在阅读并从书籍中汲取智慧的人,就好比熟读各种游记以细致了解某一处地方。熟读某一处地方游记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关于这一处地方的情况,但归根到底,他对于这一处地方的实质情况并没有连贯、清晰和透彻的了解。 相比之下,那些把时间花在思考上的人,却好比亲身到过这一处地方的游客: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自己说的是什么;对于那一处地方的事情他们有一连贯的了解,谈论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是如数家珍。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书笔记:4、《心理散论》
一篇2010年的旧文,纪念一下曾经读叔本华的时期。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 4、《心理散论》叔本华在心理方面的见解影响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著名的哲学家是这方面(指对人的无意识内心活动的研究)的先行者,尤其是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的意欲就几乎等同于精神分析学的心理欲望和驱力。(弗洛伊德)”在这篇文章里叔本华提出了很多超前的理念。 他认为人的生存需要比例合适的意欲和认识力,如果两者不成比例,就会造成不幸——天才和野蛮人正是认识力过多和过少的例证。 “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 “意欲与身体两者是一致的,是一个统一体。根据这一论断,身体不是别的,它只是意欲在头脑的立体直观中呈现自身而已。”精神上的波动会影响身体状况,而身体不适同样会影响精神状态。 对于习惯的解释:“我们原初的、与生俱来的性格是持续如一、不可改变的。” “对于我们从事的一切事情,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希望尽快完成。我们急不可耐地盼望事情尽快了结,并且,当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很高兴。只有对于那总的结束,一切结局中的结局,我们才希望,一般来说,越迟来约好。” “每一次的分别都让我们提前尝到了死亡的滋味,而每一次的重逢则让我们提前尝到了复活的感觉。” “我们会为自己的敌人和对手的死亡感到悲哀——甚至那只是在他们死了很短的时间以后。情形就跟我们哀悼死去的朋友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了他们见证我们的辉煌成功。” “希望就是把渴望某一事情的发生混淆成认为这一事情很有可能发生。” “每个人其实都戴着一张面具和扮演一个角色。总的来说,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持续上演的喜剧。内涵丰富的人会觉得这些乏味、无趣,但平庸之辈却乐此不疲。” “金钱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没有能力享受具体的幸福的人,就只有把一门心思放在金钱上了。” “愤怒很快就会造成一种假象,那是由愤怒的理由被出奇地歪曲和夸大了所致。” “憎恨是心的行为,而鄙视则是头脑的事情。”“憎恨和鄙视肯定是互相对立并且彼此排斥的。” “有时候我们似乎在同一时间既愿意又不愿意某样事情的发生,于是对这同一事情我们既高兴,同时又感到忧虑。” “理智机能也配得上称作先知,它把将来发生的情形,亦即我们现在的行为将要发挥的作用和导致的结果显示给我们,” 论平庸:“一个人如果除了具备自己种属的素质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素质,那么,他除了拥有一种属的生存以外,没有权利要求享有别样的生存。” “因为意欲既然是我们共有的东西,那它就是所谓俗的东西。” 对智慧的定义:“对整体和普遍的事物能有一个完美和正确的认识,这一认识完全渗透在一个人的身上,它指导着这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在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也充分显示出来。” “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谦虚只是诚实而已;但对于具有非凡能力的人来说,谦虚却是一种虚伪。” “医生在看人的时候眼睛只察看这个人是否患病;法律学家则只盯着人们的劣性;而神学家则会留意世人的愚蠢。” “对于我们的记忆,我们担心的不是因为学过太多东西而导致记忆超出负荷,而是记忆内容的纷乱和相互混淆。” “我们只是不时地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但却整天在忘记旧的东西。” “神志不清歪曲了直观;疯狂则歪曲了思想。” “一般来说,具体伟大才能的人与智力很低的人更容易相处,这是跟平常人相比较而言的。” 我摘录出来的只是沧海一粟,很多有价值的句子因为在逻辑关系上需要引用的长度过长被我舍弃,此篇对于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进行了探究,有几段探讨意欲的作用,接近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但是整段引用未免太过无趣,还是阅读原文吧。
更多文章:
如何加强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制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区别
2024年6月15日 19:20
要债的礼貌经典句子(礼貌点催账文案模板 向客户催款的好句子)
2024年4月21日 08:20
悬空的词语悬空的词语是什么?悬剑空垄什么意思 悬剑空垄的意思是什么
2024年4月11日 02:10
安全月主题2023主题标语(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海报-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日内容)
2024年3月17日 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