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歇后语(20条歇后语)
本文目录
20条歇后语
关公降曹操 —— 身在曹营心在汉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 化险为夷井底之蛙 —— 目光短浅丈八的台灯 —— 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碰倒油瓶不扶 —— 懒到家了腰带里挂死老鼠 —— 冒充打猎的温度计掉到冰箱里 —— 直线下降如来佛抓头 —— 无计可施藕丝炒韭菜 —— 清清(青青)白白年糕掉在灰堆里 —— 吹不得,拍不得拿舌头磨剃刀 —— 吃亏的是自己梦里捡钱 —— 白高兴一场煤油炉生火 —— 心眼儿不少卖米的不带升 —— 居心不良(量)龙王庙里失火 —— 慌神儿六月天冻死羊 —— 说来话长理发师带徒弟 —— 从头学起孔夫子拿笤帚 —— 斯文扫地扛进胡同里的木头 —— 转不过弯来看见蚊子把宝剑 —— 小题大做
歇后语都有哪些能举例出20个吗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扩展资料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更多文章:

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2023(2023大学学生会新生代表发言稿)
2024年4月26日 00:50

荷兰民众用鸡蛋砸首相画像(“老王来送香油鸡蛋”的段落,为什么要详写老王的肖像神态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2024年4月24日 04:00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河南省鹤壁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带答案)急用)
2024年3月16日 17:10

半边生鳞不生角(半边生鳞不生角,半边生鳞不生角,半边离水活不得,半边有草能活命 这是( )字)
2024年4月29日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