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课堂笔记(《田忌赛马》读书笔记)
本文目录
《田忌赛马》读书笔记
《田忌赛马》选自《孙子吴起列传》。主要讲述的是: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约定一场赛马。他们将马分为三类,分别按照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进行比赛,三场下来田忌皆输。后来田忌听从孙膑的意见,以下对上,以上对中,以中对下,打破常规布序,最后战胜齐威王的故事。 我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 了做事情要勇于打破惯性思维,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 我在这方面也有相似的体会。在幼儿园的一次科学比赛中,即将拼装完成的木料小车,还剩下三根木头小棒,无论怎么插也插不进去。正当我使出蛮力一遍又一遍试的时候,眼前忽然一亮,因为我发现其中一根小棒两端略细,于是我将三根小棒的组合顺序以换,啊,成功了!因此我还获得“小小科学家”称号呢! 其实在平时的学习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你面对一道题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这时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思路,另辟蹊径。也许曾经的“山穷水尽”眨眼间就会“柳暗花明”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创新求变打破常规。 不过,有些事情是不能违背常规,不然会引起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危险。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墨守成规,只有勇于打破才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田忌赛马》教后札记
5月12日,终于上完了两个校区间首次教研共同体系列活动的公开课,如释重负。回望从准备到修改,再到试课与呈现的过程,感悟颇深,使自己解读教材和课堂教学能力得以不断地精进和成长,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记,也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记得16年时,我代表石岩公学小学部和中加部去香港朱正贤小学进行交流研讨,由我为朱正贤小学的学生带去一节阅读课。 那是我第三次承担一节对外研讨课的任务。但是那次却有点不同,教授的学生是香港地区的小朋友。了解到他们没有接触过人教版教材,课堂都是用粤语教学,我万分忐忑:这样怎么沟通呢?我要选择几年级的教材更符合他们的国语水平呢?所有的课堂预设,都有可能因为沟通不畅而进行不了……一想到这里,我便一次又一次拿起课本,反复推敲设计教案中每一个的环节,每一句过渡语,尽量做到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明了,指令清晰明确。甚至我还想,要抓紧时间学一学广东话,至少可以听得懂几句,避免到时上课时因为语言不通而出现尴尬和冷场的情况。 虽然这样想着,但是内心却是忍不住地焦虑。直到坐上汽车,行驶在通往香港的平坦大道上,脑中一遍又一遍地像录音机一样回放印在心中的每一句话,预设着学生的每一个回答的那一刻,心中还是不安。 这一次的教研共同体公开课,与之不同的是,面对的是香蜜和碧海的所有语文老师和领导,上课的学生是碧海校区的学生,语言沟通不成问题,年级也相仿,唯一令我有些不安的便是不了解碧海学生的学情,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敏捷度如何?他们的知识储备和配合度怎样?一切的未知只有在上课时才能最终得以解答。 放下这些未知和不确定,准备我可以准备的东西吧。 首先是选课。虽然即将期中考试,但我们已教学到第五单元,只剩六、七、八单元可供选择。细看这三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第六单元是培养思维能力,第七单元是静动描写,第八单元是感受风趣的语言。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不同:了解思维过程、体会静动描写和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我有些纠结,是选择聪慧《杨氏之子》,情节生动《跳水》,还是宁静和谐《牧场之国》?带着疑问我去请教科组长陈老师,请他给我一些建议。陈老师推荐我可以试一试《田忌赛马》,文章短小,紧扣单元主题,是个非常适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范文。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并不陌生。听过公开课,也教过两三次,但是一看到单元主题是培养“思维能力”,我便有点发怵。这么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老课文如何上出新思路?对于我这个“老”教师,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我想可以试一试。 接下来便是认真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过程。 部编版教材中的《田忌赛马》有了一些改变。老教材中的两次赛马改成了一次,对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也进行了删减,故事中孙膑出谋划策调换顺序的过程更清晰地呈现出来,直接指向单元主题。课后习题明确指向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讲故事、标画比赛示意图了解思维过程、推荐课外阅读谋略的故事。 如何将思维可视化?如何感受孙膑的细致观察,认真分析和他的谋略才干?如何把这篇简单易懂的课文教出思维的深度?想来,真有点不知如何下手。 于永正老师曾说:备课时,首先要备朗读,把课文认真朗读三遍以上,备好文字中“隐藏”的东西。我先把课文从头到尾再到课后题认认真真读了几遍,再仔细翻阅《教学参考书》,心中隐隐有了一条不太清晰的脉络:孙膑胸有成竹、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赢得比赛。看起来简单的调换顺序,仔细琢磨会发现,只有在“马的脚力相差不多,都分为上中下三等马”的前提下,才可以通过调换顺序赢得比赛。那么,用其他的顺序结果会怎样?这是否是最佳调换顺序的方法?课后第二题的图示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后连线对阵图。这个题目直指学生的思维,以图示连线的方式呈现思维的过程,不正是思维可视化的体现吗?刚才那个问题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可视化的图示来呈现?有多少种调换顺序的可能,结果怎样?如果全部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边思考边填写,可能会使学生更清晰明了直观的体会孙膑的思维过程。 温儒敏老师给语文老师的24条建议中说:语文学科的目标,不光是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还担负着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教学中应当加上思维训练,特别是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一直是我的短板,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有点剪不断,理还乱。同组的紫玥就帮我一起设计表格,还认真地罗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对阵图,一一写出对阵结果。这样一来,我们调换顺序的结果全部是输,只有孙膑的办法才可以赢。我的思路一下子明晰了:只有孙膑的办法才能赢!学生的思维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了矛盾冲突,通过图标的形式呈现思维的过程,进而发现孙膑的仔细观察和分析的智谋之妙吗? 除了孙膑,文中的田忌和齐威王虽然笔墨不多,但在《史记》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找到原文翻译和两个人物的相关故事细细读来,我发现两个人物有许多可圈可点可叹可赞之处:田忌信任赏识孙膑,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齐威王爱惜人才,任人唯贤,才有了孙膑的军师之位、田忌的大将风范和常与田忌赛马的故事发生。文中孙膑爱思考、善分析、有智谋,齐威王和田忌何尝不也是智慧之才吗?想到这里,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有了!让学生赏析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适时引入课外有关谋略的故事,用开放式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再一次得到锻炼和激发,学生只要去思考,一定有收获,解答和分析便是有效的思维。 想好了后半部分,开课伊始的引入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环节还悬而未解。 这一次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更快更高效地在导入环节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可能是这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记得上学期讲授《古人谈读书》一课,我以从古至今朝代更迭的方式出示一组有关读书的名言导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突然心中一亮,我也化繁为简,紧扣单元主题,找一首与思维品质有关的诗句或名言引入,结课时再次呈现,首尾呼应,是否可以达到一咏三叹,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节课的头和尾有了思路,最有营养和思维流量的“肚”要如何饱满丰盈地呈现呢! 高年段的学生已经逐步掌握识记、书写和理解词语的能力,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思维过程,习得思维能力,感受思维品质。那是否就不需要识字、读文与概括归纳了呢?我觉得是否定的。每一种学习能力的习得与熟练运用,都是在反复和有梯度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运用旧知搭建学习新知的支架,知识与技能才更牢固。 细看本课的生字,最难写和最易错的是“赢”字。查找说文解字,了解字理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些还不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字源字意。为什么由这五个独体字组成?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吗?带着这些思考,我再次查找搜索解读“赢”字的资料,突然眼前一亮!“亡”指勇于牺牲,“口”指善于沟通,“月”指日积月累,“贝”指创造价值,“凡”指甘于平凡。这五个字各有各的深意,放在一起,不正是“赢”字最好的注解嘛!解读得太妙啦! 我便把“赢”字确定为重点解读的汉字。如何由这个字,引出更多的词语,再引出人物,概括故事内容呢?“胸有成竹”“出谋划策”令我很有感觉,放在哪个环节可以更有助于人物品质的理解也是一个问题。 记得陈老师教授《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分组出现词语,从朗读到理解,从词语到句段,巧妙地将词句段和文章内容有效的联接和融合,无形又无声,既层层深入,又不露痕迹地使学生借助词语的支架,梳理出文章的大意。 我也想试一试。于是,导入后出示三组词语,读准后再读出三个人物,围绕三个人物讲了一个故事,由故事的结果引出“赢”字。 凌乱的思绪翻飞,但心中有了清晰的逻辑。梳理完教学设计后便是试课。 我特意邀请陈老师帮忙指导和揪问题。果然,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预设学生填写双方对阵表格的过程因为指令不清,学生上台分享耗时比较久。最后环节学生评析人物时间不够充分,效果也大打折扣。 陈老师帮我逐一分析,又给出详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赢”字的设计是个亮点,可以作为本文的主线,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生字到理解文本,从理解文本到理解人物,从理解人物到评价人物,主线明晰,以“赢”字贯穿全文,最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谁是故事中真正的赢家? 这个问题真是画龙点睛之问,这不又是一个思维的引爆点吗?学生需要深入思考,需要组织语言,需要一定的思维品质和知识储备。我逐字逐句再次修改教案,脑海中的思路之图也更清晰更立体了。 心里和脑中有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精炼的引导语言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每一句话写下来,记在脑中,上班的路上默默回放,洗澡的时候小声嘀咕,睡前闭眼默念,反复重现每一个流程和每一句引导提问。这是一直以来上公开课前的必有环节。年轻时因为不会说,怕临场发挥搞砸了;现在呢,有了点经验,但脑子又不好使,怕忘了下一个环节是啥。 总之,心中备好课,备好学生,备好环节和流程,待登上讲台,铃声一响的那一刻,眼中和心中只有学生和课堂,从容自信投入地讲课就是了。 这两次研讨示范课与我来说都是成功的。使我在职业生涯和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砺和精进,不断思考和学习,不断实践与反思,不断提升与成长,让自己不断挑战未知和陌生,使专业能力和素养突破瓶颈,走向远方。
田忌赛马课堂笔记(战术与策略解析)
田忌赛马的背景
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术故事之一,讲述了田忌和齐国的孙膑、苏代之间进行赛马比赛的故事。在比赛中,田忌采取了一系列的战术和策略,最终战胜了对手,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田忌赛马的战术分析
田忌赛马的战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兵作战
在比赛中,田忌采取了分兵作战的策略。他将自己的马分成了三个队伍,分别与齐国的马进行比赛。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散对手的注意力,使对手无法集中精力对付一个队伍,从而增加了自己的胜算。
2.以弱胜强
田忌在比赛中采取了以弱胜强的策略。他将自己的马分成了三个队伍,其中一支队伍是由自己的老马组成的。这支队伍虽然实力较弱,但是却可以作为牵制对手的一支队伍,从而为其他队伍争取时间。
3.迎头赶上
在比赛中,田忌还采取了迎头赶上的策略。他让自己的马在比赛中故意落后,等到对手的马快要到达终点时,再让自己的马突然加速,迎头赶上,从而获得胜利。
田忌赛马的策略分析
田忌赛马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对手
在比赛前,田忌对齐国的马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了对手的马的特点和优缺点,从而制定了相应的战术和策略。
2.灵活应变
在比赛中,田忌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了自己的战术和策略。他在比赛中采取了分兵作战、以弱胜强、迎头赶上等多种策略,从而增加了自己的胜算。
3.保持冷静
在比赛中,田忌保持了冷静和沉着的态度。他没有被对手的压力和气势所吓倒,而是保持了自己的信心和冷静,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的挑战。
田忌赛马的操作步骤
田忌赛马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对手
在比赛前,需要对对手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了解对手的马的特点和优缺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战术和策略。
2.制定战术和策略
根据对对手的了解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战术和策略。可以采取分兵作战、以弱胜强、迎头赶上等多种策略,增加自己的胜算。
3.实施战术和策略
在比赛中,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战术和策略,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对手的挑战。
4.保持冷静
在比赛中,保持冷静和沉着的态度,不被对手的压力和气势所吓倒,保持自己的信心和冷静,从而更好地应对比赛的挑战。
五年级《田忌赛马》课文
田忌赛马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田忌赛马》课文,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田忌赛马》课文 篇1
《田忌赛马》课文原文: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进行一次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时,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看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几匹马?”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
田忌没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输!”
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走过来,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慌了。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田忌赛马》课文解析: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比赛,田忌输了,孙膑仔细地观看了这场比赛,巧用智谋,用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表现了孙膑的足智多谋。原来,转败为胜的法宝就是“变”。在这里边我们不难看出科学思想方法的巨大作用。世间的万物无不处于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能发生向对立面的转化。
文章不但情节曲折,人物神态描写更是传神。文中用“扫兴”“垂头丧气”,把田忌输后情绪十分低落、无心再战、准备离开的情形刻画得淋漓尽致。当孙膑献言时,田忌“瞪了一眼”,表示“怀疑”,没有“信心”;而齐威王则由胜利后“得意洋洋”“讥讽”“轻蔑”的目中无人到“有点儿心慌”,直至“目瞪口呆”,毫无思想准备的失败。作为比赛的双方,作者把人物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相映成趣。因此,可以让学生积累描写神态的词语。
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出场顺序的异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五年级《田忌赛马》课文 篇2
《田忌骞马》一文,选自《幼儿寓言百篇》,叙述了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教大将军田忌骞马,胜了齐威王的事。三人形象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课文最后充满哲理的一句,点明了寓意,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析形象、解难点、体会感情呢?
一、初读课文,分析形象
本文情节简单语言浅显,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赛马的经过。为此,可让学生初读课文,弄懂生字新词,而后试着分段和概括段意,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人物的形象:
⒈不动脑筋的田忌。田忌与齐威王比赛,连输三场。他虽不甘心失败,但不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考虑下一步对策,只是垂头丧气。在孙膑必胜话语的鼓舞下,才向齐威王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⒉足智多谋的孙膑。正当田忌初战失利时,孙膑把他招呼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一个“拍”,表现了对朋友的亲切、真诚。“从刚才的情况看”,表明他的智慧来自对实际的调查研究。接着孙膑满怀信心地鼓励田忌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你就照我的主意办吧。”说明他在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早已筹划好取胜的策略。可见孙膑足智多谋。
⒊骄傲自满的齐威王。初战胜利他便“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对田忌进行讽刺。当田忌要求再赛一次,他便轻蔑地说:“那就来吧!”一个“轻蔑”把他骄傲自满、麻痹轻敌写得活灵活现。
二、再读课文,解决难点
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理解其寓含的深意。第一次赛马,田忌和齐威王各自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对等地进行三场比赛,结果以0:3失败。失败的原因是齐威王的每一等马都比田忌的每一等强。第二次赛马,齐威王还是采用老办法,摆出上、中、下的阵容,而田忌却采用孙膑的主意摆出下、上、中的阵容(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其优势),用上等马对其中等马,用中等马对其下等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比赛结果,田忌以2:1获胜,使得齐威王目瞪口呆。这就告诉我们:“各个部分在全局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如果事关全局的部分发生质变,就势必引起全局的根本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个统领全文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读、讲、思、议,并引导他们联系实际,畅谈学习体会,使其具体明白:事物各部分间的连接顺序非常重要,排列恰当,就会发挥整体功效,以及“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以己之长攻其之短,以己之短消其之长”的辩证哲理。这样,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哲理,不但解决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三、总结课文,体会感情
⒈总结谈话,引导思考:①除了孙膑所排第二次比赛的阵容外,还可排出别的阵容吗?启发学生试排,然后进行比较:“所有阵容中哪一种对田忌最有利?”②从田忌骞马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通过讨论,归纳总结: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真调查研究,分析实际情况,统筹全局,运用智谋,就能取胜。
⒉指导朗读,体会感情。课文中的三个人物,每个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都不一样,都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读出各自说话的语气,表达出他们的内心和个性特征(田忌的.不动脑筋,孙膑的足智多谋,齐威王的骄傲自满),从中体会感情。
为使学生更好地明哲理,悟品格,突出形象,可设计以下板书:
初 赛 再 赛
田 忌 垂头丧气 上中下 转败为胜 下上中
↓↓↓ ↓↓↓
齐威王 得意夸耀 上中下 目瞪口呆 上中下
0:3(田忌败) 2:1(田忌胜)
孙 膑 认真观察分析 调换顺序 运用智谋
五年级《田忌赛马》课文 篇3
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课始,我设计了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提出一些问题来。读完以后,学生举手很多,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第一次比赛时孙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调换顺序呢?孙膑为田忌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田忌会怎样感谢孙膑,田忌得到了什么启发?第一次赛马结束,田忌输了,作者写了田忌的神态,而第二次田忌赢了,作者为什么不写他的神态?学生爆出的思维火花是如此的灿烂,这是我在教案中没有预料到的。不能再循教案教学。我叫学生将问题写在卡片上,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生是那样的活跃。有的说第一次孙膑还不知道田忌和齐威王每一等级的马相差多少,不可能马上作出判断;有的说如果我是田忌,我赢了,我一定要宴请孙膑,因为是他使我挽回了自尊,我还会从这一次赛马中受到启发,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善于动脑筋,大破常规思维,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就换一条路走走。至于第二次赛马结束,田忌赢了,作者为什么不写他的神态呢?我干脆顺水推舟,让学生想像当时的情景,让学生补写课文空白。学生有的写道:田忌拨转马头,扬长而去。有的写道:田忌赢了千金,喜形于色。一堂课结束,学生充满了喜悦与满足,激情与追求。
分析与思考: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这一设计的理念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课文内容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问题。设计重视了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众所周知,学生不是一只等人喂的鸭子,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地动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和发展。在这一设计中,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迫不及待地进入教材阅读,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向教师、文本发起了挑战,他们搜集处理教材信息,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向文本、教师发起攻击,他们的思维无形地活跃着,头脑中不断激起问题的涟漪;教师感受着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且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相互合作、讨论、探究,做到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阅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课堂上每个生命是那样鲜活可爱,我们应该相信并时刻用每个儿童都是天才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留给每个生命一片活动的天空,让他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尽情歌唱。
五年级《田忌赛马》课文 篇4
一、研究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形象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二、教材: 《田忌赛马》
三、教学实录:
师:孙膑用什么方法帮助田忌取胜的呢?
生:孙膑用交换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取胜。
师:那么,是不是交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取胜了呢?
师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田忌的马的出场顺序,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摆出了马的出场顺序,一共有六种出场顺序,孙膑采用的是二胜一负的方法,而田忌采用的是三战三败的方法,其他的方法都是一胜二负,可见孙膑采用的是最好的、唯一可以取胜的方法。
四、分析与研究:
老师抓住阅读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教者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对下列问题进行采访,以便引导理解内容,感悟事理:
(1)请问田忌先生,第一场比赛结束了,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您有什么看法呢?
(2)齐威王先生,祝您取得首场比赛的胜利,此刻您在想些什么呢?
(3)请问孙膑先生,看了首场比赛,您有什么想法,能谈谈吗?对第二场比赛也可这样引导。学生如临赛场参加比赛,胜者叙述心中的喜悦,败者叙述心中的悔恨,这就能在情境中深切感悟课文的中心
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有声有色地进行背诵,有情有意地进行体会,使词语、句子给予他们的不是抽象的符号和意义,而是具体的形象和情境。这就能促使学生活学巧记,卓有成效地进行知识的内化、吸收、积累。一旦出现有关情境,有关词句就会自然出现脑际;一旦描述有关情境,有关词句就会自然涌于笔端。
《田忌赛马》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田忌赛马》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田忌赛马》教案请关注北师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田忌赛马》教案【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玩扑克牌,比大小(强调规则三场两胜你)学生先选牌,并先出牌。
1、 出示两组扑克牌,分别是3、5、7和4、6、8
师:你为什么要选这副牌呢?
生1:我选4、6、8这一组,因为这一组数字大些。
生2:我选3、5、7这一组,因为老师选这一组赢了。
师运用策略,争取每次都赢。
2、揭题:老师总能赢是因为用了一个小小的对策,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的对策问题。揭题,板书:对策问题)
二、 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师:古时候的人们就懂得运用对策使自己取胜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就蕴涵了这样的问题。大家听过这个故事吗?
1、 播放故事:田忌赛马(前半段)
二、提出问题,研究策略
1、走进故事,参与活动
以《田忌赛马》的故事提出问题,再一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口述故事梗概)
问:田忌为什么会输呢?(因为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一些)
又让学生观察:田忌的上等马优于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优于齐王的下等马。(为学生想出最优策略做埋伏)
问:假如你是田忌的军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办法帮助田忌反败为胜吗?
2、扮演角色,自主合作
学生拿出设置好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讨,把田忌可以应对齐王的方法罗列出来,完成表格。(师讲解方法)
应对的方法共有六种,其中只有一种是获胜的方法: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输了第一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连赢两场,取得胜利。(板书)
这种方法就是大军事家孙膑所采用的方法,在数学上就叫做——对策。
3、模拟比赛,反思对策
学生认识了对策以后,再创设这样一个情境:齐王输了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场,老师当齐王,同学当田忌,拿出马的图片,咱们再来一次模拟比赛,好吗?
在模拟比赛中,学生一定会出现矛盾和争执,那就是先出与后出的问题,齐王不愿先出,田忌先出必输。
在矛盾和冲突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田忌赛马获胜的前提:第一、齐王先出;第二:田忌要用最弱的马牵制齐王最强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
三、 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孙膑真是了不起!简介孙膑。
对策不是一个具体的计谋,只要是对抗性活动中,竞争双方取胜的有效方法,就是对策。
师:那你们发现老师刚才总能赢的秘密了吗?如果让你重新选牌,你会怎样选牌, 能赢 老师吗?
生1:我选4、6、8,老师你先出。你出3、我出4,你出5、我出6,你出7、我出8。 生2:我选3、5、7这一组也能赢。老师出8、我出3,老师出6、我出7,老师出4、我出5。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通过学习“田忌赛马”的故事和“数学游戏”,我们可以体会到策略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可以用一些数学策略来解决的,关键是要有善于运用策略的意识。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田忌赛马》教案【二】
一、 游戏互动
选用两组扑克与学生游戏互动,让学生体会到策略的重要性,为学习课文作准备。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田忌赛马》,并给课文分了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回答: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相机板书:田忌 孙膑 齐威王 反败为胜)
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同学们的两个问题吗?出示问题:1、孙膑用什么方法让田忌反败为胜的?2、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好办法?
三、新授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一、第三、第四段)
1、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2自然段
、自由朗读
、用线画出这次比赛的过程及结果
、让学生当解说员用“首先、接着、最后”说一说这场比赛的过程及结果
、指导朗读(相机板书:垂头丧气 得意洋洋)
2、学习课文第三段(第13至17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用图表表示出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结果
、指导理解“目瞪口呆”(相机板书:目瞪口呆 喜出望外)
3、学习第四段(第18自然段)
、齐读
、解决第一个问题(孙膑用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办法使田忌反败为胜的。)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习课文第二段第3至12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孙膑说的几句话
2、逐句分析,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指导朗读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解决第二个问题
三、拓展延伸
1、回顾课文分析课文中三位主人公在比赛中的表现
2、思考:为什么只有孙膑想出了转败为胜的办法?
3、你想对 齐威王 孙膑)
四、小结
五、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课堂笔记之田忌赛马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优化中第二节田忌赛马,以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为背景,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策选择和运筹的思想方法。 在课堂上,我以扑克牌为例,通过全班充分参与出牌比大小,三局两胜的游戏,带大家总结了在已知对方的牌和出牌顺序的前提下,怎样安排自己的出牌顺序才能以小胜大的策略。 在大家都对这样的反败为胜的策略津津乐道时,我班思维最活跃的一个学生皱着眉头说道:老师,这种策略只适用于我方聪明,对方弱智的情况啊…… 我立刻理解了他的意思,在实际对阵中,只要齐威王不透漏自己的出马顺序,那么田忌无从知晓,只能碰运气。而如果游戏规则允许调换出马顺序,齐威王也懂点排列组合和概率的知识,他就不会透漏出自己的出马顺序。 如果游戏规则规定必须按照上中下的顺序来出马,那田忌私自改变出马顺序,违反了规则,也赢的不光彩。 那么田忌赛马必然还有另外一些严苛的条件即 我要知己知彼,而且我还懂数学。对方最好只知道他有一副大牌,有几匹好马,认为自己一定能赢,同时也不懂概率,也不会做排列组合。 这种情况可能很难遇到。 我回答到:是的,如果对方和我们一样聪明,那么就只能交给运气来决定了。当然在我们弱的情况下,我们是大概率输的。 所以,我们要想胜利的可能性大一些,尽可能的把自己变得强大一点。试问,如果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跑得还快,田忌可能赢吗? 所以,即使想出奇制胜,自己也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行。 田忌赛马的教学内容并不是特别严谨,是简化过了的片段,和真实的数学情景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学生的质疑让我觉得,这部分的教学内容还有待改进。当然这只是一个运筹学的缩影,背景简化,离真实世界的问题距离很远。 遇到这样爱动脑,有质疑精神的孩子是我的幸运,他不但语文数学都是名列第一,而且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在这个年仅10岁的孩子面前,我这个老师,都自愧弗如。
《田忌赛马》一课点评
兰静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一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这一课进行点评 。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总结如下: 1、 兰老师对文本内容的掌握、理解深刻 。能在备好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去授课 ,并能提前掌握课文的重难点 ,为这堂课的顺利展开和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这是年轻教师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2、兰老师巧妙的板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 。她设计了一匹马来板书课文的重难点内容 。并且让学生来完成对人物孙膑性格的归纳 ,板书在黑板上,具有大师风范 。 3、兰老师的语言特点体现的人格魅力给学生和课堂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 。 兰老师的语言干脆利索 ,表达清楚,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学生回答问题具有不同层次的点评和鼓励 ,让人精神振作。 比如:在引导学生对于孙膑这个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时,兰老师机智的用巧妙的语言提问,让学生体会成语运用的微妙区别。 再比如有一位孩子回答问题时回答错了 ,兰老师说了疑问句 :“你是这样想的吗 ?你再想一想 ?” 她不仅鼓励了学生继续思考,给学生一种新思维方向的引导,又间接性的给孩子指出了答案是错的 。 我们评课小组有以下的几个建议 ,和各位老师们探讨 。 1,把最后第二个环节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这个环节放在上新课的前面。 这样一来,这环节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归纳主要内容 ,还为后面分析、学习课文打下了基础 。 我认为在这个环节之前 ,兰老师的这堂课是一个成功的课堂, 是一个值得让我们欣赏和学习的课堂 。 用现在的话说是高大上 的课堂,就因为这个环节把档次给拉了下来 。 因为孩子在学习了一节课之后 ,居然连主要内容还说不清楚 ,居然把课文里的个别词都没有念准确 。 2、这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联系实际的拓展训练,兰老师点到为止。我们评课小组建议应把这个拓展训练落到现实生活中。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学以致用 , 知 行合一 。 在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用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实例 。虽然孩子很小 ,但是在他们的成长 、学习过程中 ,有很多事情也是需要仔细观察,积极动脑才能解决的。学了这一课, 可以让孩子们例举生活中的实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和作用。 3、 读中有悟,悟中再读。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回家读书,毕竟和课堂上读是不一样的。 兰老师这节课对于孩子们读书这一环节有所忽略。以后需要重视。 以上是对《田忌赛马》一课的点评,有不到之处 ,请各位老师会下探讨。
更多文章:
如何生出健康宝宝?新生儿如何照顾就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有什么办法
2024年5月21日 00:10
2017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开学第一课的2017观后感200字)
2024年5月11日 05:50
八年级英语下册课件(八年级下册英语第六单元课件的重点句型有哪些)
2024年6月7日 20:40
沥青应力吸收层在公路反射裂缝中的应用?路面裂缝市政公路施工控制
2024年4月28日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