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5篇?天坛导游词
本文目录
-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5篇
- 天坛导游词
- 天坛西班牙语导游词
- 北京天坛导游词
-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急需!满意的赏20
- 北京旅游景区介绍文案,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
- 关于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 天坛导游词急需!!!!!
- 北京天坛导游词390字作文
- 导游词--天坛-题二--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5篇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接下来我给你们整理出了几篇关于介绍北京天坛的 导游词 5篇,欢迎借鉴阅读。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叫__ ,这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
这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天坛,此刻,让我们一齐上车,请注意系好安全带。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坛,请各位游客下车。
游客们,当一进正门,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个形状像坛子似的建筑,据说这个景点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一九零零年还遭受到八国联军的蹂躏。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那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此刻我们就以皇帝登坛的路线进行游览。
首先我们观赏第一个坛,它叫“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还有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此刻我们要登坛了,游客们,请你们最好数一下脚下的阶梯,到了二楼,你们会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雕像,他们都是古代的名人。游客们,此刻你们能够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时后,我们将会前往“天库”。
此刻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个石头,它们被称为“三音石”。只要你们在第一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一下,在第二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两下,在第三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被称之为“三音石”。
此刻,是游客们自由活动时间,三小时后,我们在天坛正门集合,谢谢大家!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要浏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天坛。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坛,坛北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处。东西各有配殿5间,周围有圆形围墙环绕,墙壁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参观的是祈谷坛,这个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径32.72米。殿内设雕龙宝座,是祭祀时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天坛经多次维修,今已成为天坛公园,其庞大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3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天坛。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祭坛。明永乐十五年(1417)六月,北京坛庙营建工程启动,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北京天地坛建成。初建时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永乐十九年(1421) 元旦 ,朱棣亲告于太庙,其太子奉安昊天上帝、皇地祗神主于南郊天地坛。正月十一日(甲戌),朱棣再亲率文武大臣“大祀天地于南郊”,这是北京天坛第一次祭祀盛典,标志着明王朝都城从南京正式迁至北京。
最初在今祈年殿位置建有一矩形殿宇,名“大祀殿”,殿后有天库,皆用黄瓦,西南有斋宫,神乐署、牺牲所、大祀殿用于合礼天地故名“天地坛”。
1521年,朱厚熜继位,次年改元,年号嘉靖。嘉靖皇帝实行祭祀制度改革,力主“天地分祀”,嘉靖九年(1530)在大祀殿南建圜丘坛专以祭天,在北郊建方泽坛祭地、东郊建朝日坛祭日,西郊建夕月坛祭月。天地坛也更名为“天坛”。
嘉靖十七年(1538),诏撤大祀殿,于其址建大享殿。按古明堂的规制亲自设计了大享殿,以举行明堂秋享大典为其父兴献王朱祐杬配享,表达他对父亲的孝心。
嘉靖二十四年(1545),大享殿建成。因大享礼已在紫禁城玄极宝殿举行了两次,大享殿遂被闲置。 清顺治二年(1645),定每年正月初在这里举行祈谷大典,乾隆时近一步将大享殿更名为祈谷坛和祈年坛。
清朝乾隆皇帝对天坛大规模的改建。比较主要的有一改建斋宫;二改造坛墙;三扩建圜丘坛;四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将祈年殿顶琉璃瓦全部换成蓝色,象征天;五同年在天坛西侧增建圜丘坛门;六改建皇穹宇,将重檐殿顶改称单檐。今日祈年殿为光绪年间重建后的风貌。
明嘉靖年间的大享殿顶覆蓝、黄、绿三色琉璃瓦。清乾隆年间,将明代三色琉璃瓦,全部换成天青色琉璃瓦,象征“天”。
天坛是经明永乐创造、嘉靖改建和清乾隆扩建改建形成鼎盛时规模。明清有22位皇帝,在天坛举行过654次祭祀大典。
1918年,天坛辟为公园。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接下来讲一下天坛布局特点。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占地面积273公顷,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其主要建筑集中内坛。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始建于明朝永乐初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祈谷坛举行, 冬至 祭天在圜丘坛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
天坛其中林地占163公顷,100年以上的古柏3600余株,天坛在1998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坛位于今北京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明初这里是京城南郊偏东位置,体现“兆于南郊,就阳位也”(礼记),大祀殿距正阳门五华里亦取“阳”数。
天坛平面北圆南方,有两环坛墙围护,形成内坛、外坛两部分。总占地273公顷 。
内坛以成贞门为界建东西走向隔墙一道,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中间以“丹陛桥”相连,组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轴线,轴线以东两坛各自设宰牲亭、神厨;轴线以西祈谷坛西南建有两坛共用的斋宫,西部外坛还有“神乐署”和牺牲所。
总体上可概括为四句话:“一”条轴线,“三”道坛墙,“五”组建筑,“七”星镇石,“九”座坛门。
—— 丹陛桥 ——
北出成贞门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宽敞的大道就是丹陛桥。
丹陛桥是一条长360米、宽29米,南北向城砖砌筑海墁大道。高出地表,北端又较南端高出2米,人行其上自南向北,步步登高如临上界。
桥上大道纵向分为三道:中为“神道”,是皇天上帝专用的石板大道;东侧是“御路”道,供皇帝行走的砖道;西侧为王道,是陪祀王公、百官共用的道路。这严格的等级制度,是礼制建筑特征。
这条砖砌大道,为什么称为“桥”呢?是在这条南北向高起的大道下,还有着一条东西向的涵洞式通道。它是能解决立体交叉的交通设施,当然叫“桥”啦,而且还是古都最古老的“立交桥”。
丹陛桥北段东侧有具服台,又名更衣台为方形砖台。坐东朝西,台面面积约300余平方米,铺墁条石城砖,西接丹陛桥,北、东、南三面设石栏。明清大祀时,台上搭幄帐,供皇帝更换祭服。祈谷祀的时间是正月的上辛日,祭典在日出前七刻的时候举行,适值早春寒夜,内设炭盆取暖。
—— 七星石 ——
在长廊东端正南100米处有一组凿有山形纹的巨石散布于地面名“七星石”,实为八块,传为风水石,实则这七星石代表泰岳七峰,选位也与泰山相合。
当年满族入关入主中原,曾派人考察定论泰山与长白山一脉相承,康熙帝还亲著一文“泰山龙脉论”。后乾隆皇帝命人在七星石东北增放一块巨石以代表长白山,寓洲族汉族华夏一家,江山一统。
今天我们的导游讲解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4
各位游客,我的介绍就到那里,如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有其他问题,请向我询问,我会再进行讲解。谢谢大家!
游客们,大家好!此刻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就是美丽的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光彩夺目。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
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哦!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游客们,此刻请大家参观一小时,然后到门厅集合。
介绍北京天坛的导游词5
纵观整个北京,可以发现这个城市有条中轴线,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紫禁城还有故宫都在这条中轴线上。现在我们沿这条中轴线自南向北游览天坛吧。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昭享门,它是天坛的南大门,是不是很雄伟呢?古时候的皇帝就是由此门进出,在眼前的这座具服台等待祭坛仪式的开始。
(圜丘)
圜丘是皇帝祭天的地方,圜丘御墙有两道围护,每道墙均设有棂星门4组,每组三门,共有24座汉白玉棂星门,称“云门玉立”。走进了棂星门,站在这砖路上,请注意观察一下,前面的一组和身后的一组棂星门,它们并不像传统建筑那样中轴对称,左右相同,而是两侧石门一宽一窄。据史书记载,大典时中门为“上帝”专用,故高大,皇帝只能从东侧较中门略小的门出入,而其他官员则只能从西侧更小点的门出入了。这左右大小的差别突出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礼”实质上是等级森严的次序。祭天大典的时候,皇帝身着祭服穿过这上下两道棂星门,在导引官的恭导下登上前面这三层神坛行礼。
每登上一层都同样要踏过9级台阶。三层坛用扇面石共计3402块。圜丘台上下到处蕴藏着“九”这个神秘数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根据古代阴阳五行之说,天属阳,地属阴。奇数属阳,偶数属阴。所以理所当然“九”这个阳数中最大的数就是天数了。这个“九”表达了天的至高至大。同时古人也认为天有九重,玉皇大帝就住在九重天上。
请您注意一下这三层的圆形石台,它上层直径是九丈,中层直径是十五丈,下层直径是二十一丈,不仅全为阳数,而且三层台面直径直径相加之和等于四十五丈。这四五恰为“九五”之数。《周易》有“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之说,大吉大利,所以皇帝也自称为“九五之尊”。圜丘的建筑设计中,巧妙地使用了“奇数”,反复运用了九和九的倍数,这正是工匠们对这种概念的运用和发挥。祭台比例适宜,功能合理,在蓝天白云,苍翠古柏的衬托下,更显得神秘而圣洁。
现在让我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每年冬至日是皇帝在此举行祭天大典的日子。大典时,这台面北侧供奉“皇天上帝”神位,东西两侧依次供奉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位。冬至那天凌晨4点多钟,黑暗中点燃各种坛灯,天气十分寒冷。圜丘前燔柴炉上置放一只牛犊,用松柏枝燔烧着。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台面广场上排列着200多人的乐队舞队,在庄重的中和韶乐的衬托下,在文物百官的陪同下,在上下千余人的配合下,皇帝登坛致祭。共乐奏九章,典仪九程。皇帝要恭读致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进行完毕,各神位前所供的供品分别依次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气腾空,以示送到天庭,大典就全部结束了。于是,皇帝就回到他的皇宫紫禁城,等待上天的降福了。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位于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也就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位置,它有着一种奇特的声学现象,在这里“读祝”时声音特别洪亮,犹如加装了扩音器一般。至今这声学现象不减当年,您不妨站在“天心石”上,亲自试一试。
(神厨)
天坛神厨分为南北两处。南神厨位于圜丘坛东侧,北神厨位于祈年殿的东侧。神厨是为了制作牛、羊、猪等祭品而设立的,用来供给皇帝祭天,向天上神明祈祷的时候使用。
(宰牲亭)
天坛公园有南北两座宰牲亭,南宰牲亭位于南神厨东侧,北宰牲亭位于祈谷坛长廊北神厨东侧。
宰牲亭是绿琉璃顶的三开间歇山式重槽方亭,是宰杀祭祀用牲如犊、豕、羊、鹿的地方。
(皇穹宇)
三音石又叫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皇穹宇殿外是一条由长方石铺成地甬路。从殿前须弥座开始,第一、二、三块称为三音石。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块石头,您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两次,而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就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所以称为三音石。我觉得实在有趣。
皇穹宇是一座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的宫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开始取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改称皇穹宇。为重檐圆攒尖顶建筑。清乾隆年间重建,改为鎏金宝顶单檐蓝瓦圆攒尖顶。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
您发现大殿里供的是什么牌位了吗?正中间放置的是皇天上帝的神牌,左右放置的是皇室历代先祖的神牌,然后左右的配殿里还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
(九龙柏)
天坛内有上万棵松柏,其中树龄在300~600年以上的大约有2,600多株。
这棵相传于1420年所植的九龙柏,高10米,胸径1.2米,树干表面凹凸花纹好像群龙绕柱。历史悠久,不仅仅是一棵植物,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成贞门)
成贞门是圜丘坛的北门,也是祈谷坛的南门,是两坛的分界门。圜丘坛共有四个门,东为泰元门,南为昭亨门,西为广利门,北为成贞门。
四个大门含有元、亨、利、贞四字,出自《易经》“乾卦:元、亨、利、贞”。您可以站在中轴线上,将视线从这座砖券门的中洞透过去,就会看到一幅严格对称的美丽框景画面,视线的终点就是祈谷坛的建筑群。
(丹陛桥)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叫成贞门,我们脚下的路就是丹陛桥。您是不是很奇怪这平坦的大道怎么叫“桥”呢?其实呀,这是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丹陛桥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南端高约1米,北端高达3米左右。如此设计建造,一则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则表示从人间到天上,具有遥远的路程。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臣妾)走王道。
丹陛桥还有一条畜生道,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鬼门关。为什么要叫"鬼门关"呢?因为于祭日前,外坛西南角牺牲所的"所牧"和"所军",需从此洞门自西向东赶运牛、羊、鹿、兔等至宰牲亭屠宰。这一活动叫"进牲"。因凡经过此门的牲畜,全被宰杀无存,用以制作供品,故有"鬼门关"之称。
(具服台)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叫“具服台”,就是古代皇帝更衣祭天的地方。这里每逢祭祀大典,官员们都会先在汉白玉的平台上支搭一黄云缎方形幄帐,支成一个(小金殿)
皇帝于大典开始前走到这里,洗手并换上蓝色祭服,恭候大典开始。典礼结束后仍回这里更衣后起驾回宫,因此具服台又称“更衣台”。
(祈年门)
通过祈年门的廊柱望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祈年殿。祈谷坛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它包括祈年门、祈年殿、东西配殿、皇乾殿长廊、神厨、宰牲亭等一系列建筑。
在祈年殿前的东西两侧是它的配殿。现在让我们穿过祈年门,进入到祈年殿参观吧。
(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也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建于1751年,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正月祈谷的场所。1889年,祈年殿毁于雷火,数年后又按原样重建。
如您所见,它是一座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 彩绘 圆形大殿,采用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主体部分建于高6米的汉白玉圆台上,恢弘壮观,颇有拔地擎天之势。殿高38米,直径32米,共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进入祈年殿,您会发现它的内部结构十分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jué)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围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而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整座大殿结构精巧,设计华丽,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西配殿)
您请看,在祈年殿台基前院落的西侧的是西配殿,以前和东配殿一样是明成祖时候建造的,构造和东配殿相差无几。原来是前九后七,两排共有十六座。1751年,乾隆皇帝觉得它“参差不齐”,拆除了后殿,只剩下了前面九座。也是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在也和东配殿一样,变成了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处。东西配殿左右对称的建在高1.5米的砖石基座上,使人感到配殿相衬。
(祈年殿东配殿)
这里是祈年殿的东配殿,它位于祈年殿台基前院落的东侧。是明成祖时候建造的,原来是前九后七,两排共有十六座。1751年,乾隆皇帝觉得它“参差不齐”,拆除了后殿,只剩下了前面九座。
这儿是放置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的地方。现在成了陈列宫廷祭天古乐、礼仪,以及日、月、星、辰等神牌位之处。
(七星石)
七星石位于祈年殿东侧长廊的旷地上,其实就是七块石头。但为什么要称作“七星石”呢?据我所知这有一段 传说 ,明成祖朱棣建都北京时想找一个祭天的场所,一天夜里,他梦见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在现在天坛的位置,于是有了今天的天坛。
后来,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有一道士说这天坛太空旷,不利于皇位永固和皇寿永久,就设置了七块大石镇在这里。满族入主中原后,为表明满族也是华夏一员,清乾隆皇帝诏令在东北方向又设置了一堆七星石镇在那里,有华夏一家,江山一统的寓意。
(皇乾殿)
皇乾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位于祈谷坛内壝外北侧,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琉璃瓦庑殿顶,崇基石栏,殿前设月台,月台前方和左右出陛各八级。院内西侧有古稀门。檐下悬挂“皇乾殿”匾额为明朝嘉靖皇帝亲书。
皇乾殿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是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原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参观。出了皇乾殿就是天坛公园的北天门了。
(北天门)
天坛公园的每个门都有不同的寓意,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北天门,北门相对南门来说走得较少。从道教角度出发,南天门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处, 神话 故事 中因为发生的故事大多与人界有关系,所以南天门走得最多。
往西的话,那是佛家的地盘,往北那是不周山,是天柱所在,当年共工怒触不周山,把天弄塌了,才引出女娲补天那段故事,往东的话,那是仙岛,是散仙住的地方,据山海经说原来那些仙岛都是由大海龟驮着的,后被某巨人国的人钓了几个乌龟,于是沉了两座,还剩下那座叫蓬莱,而巨人国因为此事触犯了天帝,结果被罚身体缩小到常人大小。
(双环万寿亭)
双环万寿亭位于天坛内坛西面,由两座重檐尖顶圆亭套合而成,就像套环,结构巧妙,造型新颖,亭顶装饰孔雀蓝的琉璃瓦,色彩明快,在中国古建筑中仅存此一例。双环万寿亭以前是在中南海的,相传是清乾隆帝为祝贺老佛爷五十大寿,在1741年建造,双亭寓意两只寿桃,取和合、吉祥、长寿的寓意。
在1975年,周总理在病重之时特别批复:“双环亭可以迁往天坛,让人民都看看。”于是双环万寿亭移居到了天坛公园内。
(百花园)
百花园位于双环万寿亭南侧的松柏树木中。园内 种植 物牡丹、月季、芍药、玫瑰、蔷薇、菊花、玉兰等各种花木。从大地回春至隆冬季节,此处四季花开不绝,百花争妍斗艳,香飘四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美景。
北京天坛公园有“北京的肺”之称,老人在晨练,小孩在玩耍,小伙子在跑步,漂亮姑娘在练 瑜伽 ,连甄嬛小主都说:这是极好的!
(西天门)
从丹陛桥往西就来到了西天门,这是天坛开始建立的时候就有了的,是天坛最古老的一座门了。
(钟楼)
斋宫的东北角有一座钟楼,是乾隆时修建的。斋宫里面悬挂着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铜钟。皇帝祭天的时候,从起驾出斋宫就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坛台时,钟声停止,大祭礼毕,钟声再起,就像我们现在大型活动中的礼炮。
(显佑殿)
显佑殿位于凝禧殿西侧,原是供奉道教玄武大帝的地方。明朝时期中和韶乐的协律郎、乐舞生主要由道士掌管。清乾隆年间将道士们驱逐出去,将神乐观改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定名为神乐署,显佑殿被弃用。
现在开辟为中国古代音乐人物纪念厅,以弘扬祖先在音乐史上的光辉业绩。我们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华古代音乐历史。
(神乐署)
神乐署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开有茶肆、药铺,又称天坛道观。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乐观名为为神乐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为神乐署。
神乐署有两大建筑群,位于凝禧殿西侧的显佑殿,原是供奉道教玄武大帝的地方,现在成了中国古代音乐人物纪念厅,以弘扬祖先在音乐史上的光辉业绩。正殿是凝禧殿,原为明清两朝演习祭祀礼乐的殿宇,现在成为“中和韶乐”展演区,举办古代祭祀乐舞展演,同时作为“中和韶乐”乐器钟、磬的主要展馆。
(三座门)
提起“三座门”军迷们应该无人不晓,那是上个世纪中央军委的驻地。很多地方都有设立三座门,据我所知,常说的军委“三座门”是指“大高玄殿”的“三座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位于天坛的三座门。
三座门其实就是三座随墙门的简称,皇家建筑中的随墙门多设门楼,琉璃装饰,制作精美,富丽华贵,显示出宫殿建筑的恢宏气势。
天坛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天坛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天坛导游词1
大家好,我就是今天带领大家游览北京天坛的导游,我姓陈,你们可以叫我陈导。
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在位于北京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天坛的内部。现在请跟我一起去细细游赏这北京的天坛吧!
天坛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在清乾隆、光绪的时候曾重新修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和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有坛墙两重,形成了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有“天圆地方”之说。主要建筑在内坛,大家随着我的手指朝南方看,那儿有圜丘坛,再向北边看,那有一座祈谷坛,这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非常奇特。
大家请往这二坛中间看,有一条甬道——————单陛桥,它又称神道,长就有360米、宽有30米,把这两坛连成一个整体。游客们,让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圜丘坛外壝北侧,绕过皇穹宇,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回音壁了。
回音壁是皇穹宇院落周围的圆形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墙身用山东临清砖磨砖对缝,蓝琉璃筒瓦顶。当我们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后面靠近墙壁轻声说话,虽然距离这么远,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听见对方讲话的声音。————————故称回音壁。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留念,一个小时后在这集合。感谢大家听我的讲解,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天坛导游词2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盛泽西,大家可以叫我小盛。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妈妈的话:孩子的导游词也是对景点只做了泛泛的简绍,没有对景点做有序的说明。如果按照游览顺序对标志性建筑和景物进行描述就好了。还是在三年前,我们游览过天坛,留下一些照片,现发上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天坛古树风采。)
天坛导游词3
уважаемые туристы, здравствуйте, меня зовут ван хх, вы можете звать меняВан гид. я гид из туристического агентства. будьте добры, следуйте моим стопам.наш сегодняшний достопримечательность - всемирно известный храм неба впекине.
И вот, мы пришли в храм молитвы. храм – это первое здание храма неба, в нем33 метра высотой около 11 этажей. 24 августа 1887 года гроза переменилась, и, ксожалению, храм молитвы был разрушен и сожжен. ибо столбы его - - сандаловоедерево, и дерево в нем велико.
Ниже мы прибыли в "небесный склад", в небе три звуковых камня, он был вжелтом своде, как только на первый три звуковых камня стрелять, эхо, выстрел навторой трезвый камень, Эхо два раза, на третий трезвый камень стрелять, Эхо трираза, так что они называют "три звуковых камня".
в желтом своде есть стена эха, вы стоите на одном конце, прикрепляя к стенетихо говорить, другой конец, если ухо прикреплено к стене, чтобы услышатьаномально ясно, и стереоэффект о! Это доказывает, что китайский народ уже может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акустикой 520__ лет назад. Разве не мудро?
А теперь мы пришли на купол, где две Защитные стены, лестницы и древниестатуи.
туристы, теперь вы свободны смотреть, но внимание, не путать картины, сдетьми для туристов, пожалуйста, трубы для ваших детей, через два часавстретимся у входа в храм неба.
天坛导游词4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的圣坛。
来到圜(huan)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您要留心数一数,每层的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的所有的台阶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数。这些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因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站在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成为北京之游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天坛导游词5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天坛公园。我叫张熙芃,大家可以叫我张导。今天由我带领各位朋友游览天坛公园里的祈年殿、圜丘和回音壁。下面我们先游赏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建于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标志。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祈年殿直径达32。72米,顶部为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层层收进,总高38米。因为天是蓝色的,所以殿檐用蓝色琉璃瓦铺砌而成,以此来象征天。
这座圆形石坛就是圜丘,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坛周长534米,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如果大家数数就会发现,每层台阶的数目都是“9”的倍数。因为我国古代把单数称为阳数,“9”是“阳数之极”,象征着皇帝的权威。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太阳石,也叫天心石,站在上面呼喊或拍手,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明显的回音。
大家跟着我的脚步,我们继续向前走,待会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自己观赏一下,拍照留恋,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文明观赏。
天坛导游词6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们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天坛导游词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叫任喆恬,是你们这次天坛之旅的导游。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去天坛的路上,在这里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好了,我们已经到了天坛公园,请大家跟我出发吧!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祈年殿。殿高33米,直径24.2米,是昔日北京的最高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祈年殿,更换蓝瓦金顶。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焚烧。因楹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来到天坛南半部的圆丘坛,它始建于1530年,坐北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子墙内部各有一大门,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壁门额。内中央处,就是祭天台(也叫拜天台),即圆丘台。
咦,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自从我们进入天坛,到处树木葱郁,尤其在南北轴线和建筑群附近,更是古柏参天,树冠相接,把祭坛烘托得十分肃穆。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天坛导游词8
北京天坛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20xx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北京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个矩形大殿。
祈年殿高38。2米,直径24。2米,里面分别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仅存的一列,也是天坛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欲称祭天台。回音壁是天坛的圆形围墙。因墙体坚硬光滑,所以是声波的良好反射体,又因圆周曲率精确,声波可沿墙内面连续反射,向前传播。
天坛导游词9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天坛。我是你们的导游丁培尔,大家可以叫我丁导。
天坛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是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之一。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参观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建于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标志。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祈年殿四周的围墙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从下至上都是圆形的,这代表了“天圆地方”。殿中有28根柱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长也是最精美、红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于中央,叫“龙柱”,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第二种是位于中圈朱红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第三种是位于外圈与殿身成一体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第二种加第三种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三种总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个星宿。据说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天坛的美景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大家可以细细欣赏。
天坛公园是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游玩时请注意爱护文物,不要乱涂乱抹,并注意环境卫生。两小时后我们大门口见,祝大家玩得开心!
天坛导游词10
游客们:
大家好!现在我们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下一个景点就是美丽的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光彩夺目。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的场所。
同时,它也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顶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这一惊世杰作。天坛另一美妙之处,是奇妙的回声。站在中心叫一声,你会听到从地层深处传来的明亮而深沉的回响,这声音仿佛来自地心,又似乎来自天空,所以人们为它取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约0.9米的围墙,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贴墙面就能听得异常清晰,并且还有立体声效果哦!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原理。
游客们,现在请大家参观一小时,然后到门厅集合。
天坛导游词11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浏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天坛。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坛,坛北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处。东西各有配殿5间,周围有圆形围墙环绕,墙壁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现在参观的是祈谷坛,这个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径32.72米。殿内设雕龙宝座,是祭祀时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天坛经多次维修,今已成为天坛公园,其庞大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各位游客,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如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有其他问题,请向我询问,我会再进行讲解。谢谢大家!
天坛导游词12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坛公园路,在北京正阳门外,永定门内路东。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朝、清朝两代帝王冬至日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在这里,帮助各位导游在带领游客游玩时能够更好的解说。
各位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天坛公园。我叫做xxx,是大家来参观天坛公园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导。现在我带大家一起来参观美丽的天坛公园。
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天坛公园土也广大,古柏参天,建筑精美。苍松翠柏,绿草如茵,树干上还挂着木牌子,记着古树的年龄。
天坛公园里面有祈年殿,祈年殿是古代著名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外围墙北圆南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祈年殿高38米,坐北朝南,气势宏伟。整个大殿全部都是木质结构,造型奇特,结构精巧,全都具有十分高的艺术价值。殿内金碧辉煌,殿顶上画着飞龙凤舞,形态逼真,仰头望去,金龙舞凤,似乎好像真的腾空跃起,中间的4根红色的柱子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外面的一圈还有12根盘花篮柱,它们共同支着弯形的殿。4根红色的柱子象征着一年四季。
12根蓝柱子像这种12个月和12个时辰。殿内地面上正中间有一块圆形的龙凤石,蕴藏着天然形成的龙凤图案。
这颗九龙柏已经有几千岁的岁数了,树皮隆起的地方蜿蜒的向上伸展,就像九条龙盘在树上。这里还有神奇的回音壁,这边还有美丽的荷花······
好了!今天的旅程就结束了,请大家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希望这一次的天坛公园之旅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欢迎大家下次再来参观游玩,谢谢大家!
天坛导游词13
大家好,我姓杨。今天是我带领大家,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群的中轴线向南行驶,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灵门,从东面依次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注意到棂星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小门进入。其他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右侧的最小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洗脸,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进行斋戒,而到冬至的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皇帝在斋宫进行斋戒。
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感谢你的支持与参与!再见!
天坛导游词14
各位尊敬女士们、先生们、小朋友们:
大家今天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X。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天坛,它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共同欣赏它美丽的景色和建筑,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18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的扩建,至清乾隆年间建成。它从建成开始,一直是皇帝祭天的专用祭坛,一直延续了490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封建帝制结束,它也完成了它的使命。1918年被辟为公园,从此后“任人游览”。1957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坛公园现有面积为205万平方米,保存有祈谷坛、圜丘坛、斋宫、神乐四组古建筑群,有古建筑92座600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坛有3500余株古松柏、古槐,树龄逾数百年。
天坛不仅是中国古代皇帝的祭坛,也是中国悠久的祭天文化的结晶,其宏伟的建筑、苍翠的古树、丰富的文物收藏既记载了中国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记载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导游孩子:如果是孩子的导游词只要对景点泛泛的简绍,没有对景点做有序的说明。如果按照游览顺序对标志性建筑和景物进行描述就好了。)
天坛导游词1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我叫牛牛,今天由我来做你们的导游!
今天我们旅游的景点是天坛,现在,让我们一起上车,请注意系好安全带。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天坛,请各位游客下车。
游客们,当一进正门,我们将会看到许多个形状像坛子似的建筑,据说这个景点在一八六零年曾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一九零零年还遭受到八国联军的蹂躏。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现在我们就以皇帝登坛的路线进行游览。
首先我们观赏第一个坛,它叫“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还有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现在我们要登坛了,游客们,请你们最好数一下脚下的阶梯,到了二楼,你们会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雕像,他们都是古代的名人。游客们,现在你们可以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理好自己的小孩,一小时后,我们将会前往“天库”。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上面有三个石头,它们被称为“三音石”。只要你们在第一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一下,在第二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两下,在第三块石头拍手一下,它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被称之为“三音石”。
现在,是游客们自由活动时间,三小时后,我们在天坛正门集合,谢谢大家!
天坛西班牙语导游词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北京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坛,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处坛庙建筑。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关于天坛的西班牙语导游词,欢迎参考! 篇1 El Templo del Cielo de Beijing era el lugar donde los emperadores de las dinastías Ming y Qing ofrecían sacrificios al Cielo y oraban para pedir buenas cosechas. Fue construído en el año 1420 y ocupa una superficie de 273 hectáreas, tres veces la del Palacio Imperial. Dispone de una muralla circundante interior y otra exterior. Ambas están formadas por una base rectangular que simboliza la tierra y una cumbrera redonda que representa el cielo. Las obras principales se encuentran dentro del recinto interior. Al sur está el Altar de la Terraza Circular y al norte, el Templo de las Rogativas por Buenas Cosechas, que están separados entre sí por una distancia de 360 metros, y ligados por un ancho camino empedrado, que se denomina Puente de Escalinata Roja, formando un perfecto plejo de estructuras. Las principales obras son: el Templo de las Rogativas por Buenas Cosechas, el Altar de la Terraza Circular y la Bóveda Imperial del Cielo. El Templo de las Rogativas por Buenas Cosechas se construyó en 1420, y en 1545 se transformó en un templo redondo con triple tejado de cerámica vidriada de color azul oscuro, y una bola dorada en la cúpula. Fue reconstruído en 1890, y reparado de nuevo en 1971. Era allí donde los emperadores oraban para pedir buenas cosechas. El templo es de 38 metros de altura, incluidos los seis metros de la terraza de piedra, y su diámetro es de 30 metros. Tiene 28 pilares de madera y muros de ladrillo. Es una obra hecha de ladrillos y de madera, sin vigas. La Bóveda Imperial del Cielo fue construida en 1530. Es más pequeña que el Templo de las Rogativas por Buenas Cosechas, pero tienen estructuras similares. La baja muralla que la rodea es conocida popularmente o Pared del Eco. Si uno se pone junto al muro y otro en el punto opuesto del muro podían conversar ya que el sonido traspasa la pared. En la subida al templo se encuentran las Losas del Triple Eco. El Altar de la Terraza Circular fue construido en 1530. Allí el emperador ofrecía sacrificios al Cielo en el solsticio de invierno, y oraba para que lloviera durante el verano. La obra consta de tres terrazas concéntricas rodeadas de balaustradas de mármol blanco. Si uno se pone a hablar, en el centro de la terraza superior, se oye la resonancia de la voz. En el mi *** o centro hay un círculo de piedra y a su alrededor nueve. Las losas que forman cada terraza, las escalinatas, las balaustradas, etc. suman siempre una cantidad impar. 篇2 Si usted tiene la oportunidad de viajar a Beijing, la capital de China, no debe dejar de visitar sus mayores atractivos turísticos, tales o la Gran Muralla, el Palacio Imperial, el Palacio de Verano y Tiantan ***Templo del Cielo***, ya que ellos representan el más elevado exponente de la arquitectura antigua china. Entre estos importantes sitios históricos, convertidos en centros museables y turísticos al servicio de la población, se destaca el Templo del Cielo, el conjunto de construcciones más pleto y de mayor escala que se conserva hoy día en nuestro país. Cuenta la historia, que para evocar vientos propicios y las oportunaslluvias para las ricas cosechas agrícolas, así o para implorar la paz en el país, los emperadores de las dinastías Ming y Qing de China, celebraraban todos los años las diferentes ceremonias, rezando ante los dioses de la tierra, del cielo, el sol, la luna, así o de las montañas y los ríos, catalogándose entre ellas de mayor importancia la que ofrecía sus sacrificios al cielo. Los emperadores chinos, autodenominados "hijos del cielo", gobernaban y administraban siempre a su pueblo, basándose en este califativo, por lo que realizar dicha actividad fue un privilegio exclusivamente para ellos, y ningún cortesano ni persona ún podían disfrutarlo La edificación del Templo del Cielo enzó en el año 1420, y fue el lugar donde los emperadores de las dinastías Ming y Qing llevaban a cabo la citada ceremonia. Ubicado al sur de la famosa Ciudad Prohibida o Palacio Imperial de Beijing, cuenta con una superficie tres veces mayor que el último mencionado. El muro en forma cuadrada en el extremo sur, simboliza a la Tierra y el semi-circular en el extremo norte del Templo, al cielo. Se trata de un diseño basado en la antigua teoría china, según la cual "la Tierra era cuadarada y el cielo, redondo". El Templo se encuentra dividido en dos secciones: la parte interior y la exterior. Sus construcciones principales están distribuidas en los lados norte y sur del eje central de la parte interna del Templo. El Altar de la Terraza Circular, la Bóveda del Cielo Imperial y el Altar para las Oraciones por las Buenas Cosechas se encuentran de sur a norte. El Altar de la Terraza Circular era el sitio principal para ofrecer sacrificios al cielo. La ceremonia era muy importante, ya que se efectuaba generalmente alrededor del día 22 de diciembre del calendario lunar chino en presencia del emperador. La Bóveda del Cielo Imperial, ubicada al norte del Altar de la Terraza Circular, es un palacio pequeño de un solo piso. El muro que le rodea se nombra Muro de Eco. Esta construcción presenta una característica muy peculiar, algo curioso y a la vez misterioso, pues si alguien dice alguna palabra en tono bajo en un extremo del Muro, se le puede escuchar muy claramente en otro muy distante. El otro bloque de edificaciones lo constituye el Altar para las Rogativas por las Buenas Cosechas, el cual es una sala circular con tres techos a diferentes niveles y está construido sobre un cimiento de tres pisos. Por el significado de su nombre, la sala era el lugar destinado para que los emperadores realizaran sus oraciones para rogar por las buenas cosechas en la época de verano. Por lo tanto, la sala guarda cierta relación con la cultura agrícola china. Se dice que las cuatro columnas que la sostienen representan las cuatro estaciones del año, a saber, la primavera, el verano, el otoño y el invierno; las doce columnas que apoyan los aleros del primer techo, simbolizan los doce períodos de los horarios en que se dividía un día, sistema tradicional de acuerdo a las costrumbres de los antepasados chinos, mientras que las otras doce columnas que soportan los pisos del segundo techo, los doce meses del año; y esas 24 columnas, conjuntamente a las 24 divisiones***o períodos climáticos*** al año solar en el calendario chino. Además de la Sala, construcción principal del bloque, existen algunas habitaciones dedicadas a los miembros de la orquesta musical y otros sitios destinados a criar y sacrificar los ganados para la ceremonia. El Templo del Cielo fue incluido en la lista de los patrimonios mundiales de la Humanidad en el año 1998. Así lo describió la isión de Patrimonios Mundiales: "Siendo el mayor conjunto de construcciones antiguas de China, el Templo del Cielo fomoso en el mundo por sus pletas disposiciones, sus particulares estructuras arquitectónicas y la hermosura de sus adornos, no solo ocupa una posición muy importante en los *** es de la arquitectura china, sino que también es un precioso conjunto de bienes dentro del arte arquitectónico mundial. ”还:
北京天坛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精选15篇
作为一名尽职尽责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讲解词。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北京天坛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天坛导游词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张林。欢迎来到我们首都北京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福及祈雨的地方。
天坛完工于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其位置便是今天初年殿所在的祈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拜祭,后来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乒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
北京天坛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现在大家自由游览吧!请大家不要随地扔垃圾,祝大家旅途愉快。
教师点评:向游客介绍天坛的来历,让游客对天坛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最后提醒大家要注意的地方,是一篇符合要求的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天坛。我叫“汤采璇”,你们可以叫我“汤导游”。希望大家玩得开心,玩得愉快!
朋友们,现在到的地方就是北京天坛。大家往上看,有三个想似UFO的天坛。这么大,真是气魄雄伟!
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天坛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故宫)还大些,有两重坦墙,形成内外坛,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朝乾殿、祈年门等。
“各位游客,今天的行程就到这里,欢迎大家有时间再来细细游赏。”
北京天坛导游词3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今天由我担任导游,带领大家游览北京天坛。请爱护一草一木,注意自己的一行一动,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把景区干净的土地弄脏。
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比故宫还大些。我们现在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不比颐和园的差,跟颐和园的没什么两样,但这条路的终点却是天坛的著名建筑——祈年殿,我们可以边休息边去祈年殿。让我们一起呼吸新鲜空气边去祈年殿吧!
你们看前面就是天坛的著名建筑——祈年殿。它处于天坛的北部。祈年殿原名祈谷坛,但在清光绪五年,也就是1889年,被雷击中而引发大火,后来皇帝重建了祈年殿。虽然是重建的,但也跟明代的祈年殿没什么差别。你们现在走的是皇帝走的道,有没有皇帝上朝的感觉?在微风中,祈年殿却没有展示出它的脆弱。现在你们可以自由活动
“啊——”我们这是来到哪儿?当然是回音壁了。回音壁十分神奇,可以有回声,因为墙体坚硬光滑,圆周率精确,所以可以听见回声。你们看,回音壁多么古朴啊!但它从明代到现在,经过多少沧桑岁月,还是有许多人慕名而来,黄色的墙体,他们也不厌其烦,你们可以试一试,体验它的神奇。
圜丘景区你们可以自由观赏,天坛之旅到此结束,欢迎你们再来北京,再来天坛游玩。
北京天坛导游词4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天坛导游词5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参观游览。我是此次天坛之行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进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在历史上有三位皇帝对天坛的建造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学习网位皇帝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正南5里偏东丙位建天地坛。于明永乐18年竣工,占地面积达到了273公顷。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明朝有9位皇帝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第二位皇帝是名词的嘉靖皇帝。嘉靖年间,世宗朱厚骢在天地坛的南郊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京城的北郊修建了地坛,专门祭地,天地分开祭祀。第三位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建了斋宫,改造了天坛的内外坛墙,扩建了圜丘坛,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增辟了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1914年袁世凯又在天坛举行过几天大典。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天坛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天坛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
今日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天坛有内坛、外坛之分,内外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苍璧礼天。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组数字“一、三、五、七、九”来概括。其中“一”是指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三”指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五”是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去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七”是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九”是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分别是圜丘坛的四个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的三个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以及皇帝祈谷时所走的祈谷坛门和皇帝祭天时所走的圜丘坛门。
圜丘坛周围有4座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这四个门的名字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赞美的是天的本质,也称之为“天之四德”。
进入昭亨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具服台。天坛有两座具服台,南为圜丘坛具服台,北为祈谷坛具服台。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台临时搭起幄次,就是帐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祭祀完毕再回到这里更衣,起驾回宫。皇帝在祭天时穿的是天青色礼服,祭日时穿的是大红色礼服,祭月时穿的是月白色礼服,其他祭祀均着明黄色礼服。
在往前走是内外两道壝墙,壝墙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矮墙。两道壝墙均用天青色琉璃瓦覆盖,象征着天。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内外壝墙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门,共有24座,称“棂星门”。内外壝墙南面的两道棂星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门;东面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门;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员走的。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的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共环铺九圈扇形石板,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8块,以此类推,直到第九圈81块。第二层也是九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到第十八圈。第三层从第十九圈到第二十七圈,每圈扇形石的数量均是9的倍数。九为极阳之数,强调了天的崇高、神圣。
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面,从南到北四次是成贞门、丹陛桥、三座砖门、祈年门、祈谷坛、皇乾殿。祈谷坛东侧是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七星石。成贞门是圜丘坛建筑群的北门。恰巧这座门又是从圜丘坛建筑群进入祈谷坛建筑群的重要通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成贞门也可以视为今日祈谷坛建筑群的南门。进入成贞门就是连接两个祭坛的一条大道称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桥长108丈,桥面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意为与天地相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晋升的通道,所以称之为桥。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俗称“鬼门关”。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后盥洗。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次来次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关于天坛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天坛导游词6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是带领你们去北京天坛游玩的导游小章,很荣幸能在这里为你们服务,有什么做的不周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我们现在来到了精致、漂亮的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的南端,是清、明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魅力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可是有极大的声誉呢!
进了天坛,我们知道了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一四二零年,与故宫是同时修建的,天坛的总面积约二百七十万平方米,可大啦!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全都在内坛。南边有圆丘坛、皇穹宇,北边有祈年殿、皇乾殿,是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它那300多米长的高出地面的甬道,我们登临其上,环顾四周,首先看到的是那广阔的天空和那像征天的祈年殿,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条甬道又叫海漫大道,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到天坛去拜天,等于上天,而由人间到天上去的路途非常遥远、漫长。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游程到此结束,谢谢你们的光临,再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7
各位游客,你们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天坛是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的圣坛。
来到圜(huan)丘坛下,我们马上要开始登坛了,不过您要留心数一数,每层的坛面都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会发现,坛上的所有的台阶都是九或是九的倍数。这些难道是巧合吗?当然不是,因为九是极阳数,所以工匠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崇高”之意。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在这里祭天,在这个典礼上,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站在的地方,就是这块天心石。它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各位游客不妨体验一下,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成为北京之游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北京天坛导游词8
大家好,我姓杨。今天是我带领大家,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群的中轴线向南行驶,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棂灵门,从东面依次泰元、昭亨、广利、成贞。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注意到棂星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中门是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小门进入。其他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右侧的最小门通过。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洗脸,换衣服的地方,叫具服台。
说完了神坛的奇妙,我再给您介绍一下祭天大典的盛况。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进行斋戒,而到冬至的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皇帝在斋宫进行斋戒。
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感谢你的支持与参与!再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9
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它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它进行修复。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北京天坛导游词10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叫王xx ,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今天的景点是北京举世闻名的天坛。
下面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殿有33米高大约11层楼房那么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烧毁。因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天库里有三音石,”它就在黄穹宇里,只要在第一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一下,在第二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两下,在第三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称为“三音石”。
黄穹宇里还有回音壁,你站在一端贴着墙小声说话,另一端的人只要耳朵贴着墙面就能听的异常清晰,还有立体效果哦!大家可以试试。这证明500年前的中国人已经能够运用声学了。是不是很有智慧呢?
现在我们来到了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你的小孩,两个小时后在天坛门口见。
北京天坛导游词11
游客们大家好!今天由我为您们做导游,很高兴为你服务。今天游览的地方是北京颐和园。
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是清代乾隆皇帝15年所建,有皇家林园博物馆之称,请看颐和园的大门:古香古色,十分吸引游客。请看前面那座大殿,绕过它就可以看见有名的长廊。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条长长的漂亮的就是长廊,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油漆刷的多么均匀、平整,给人一种整洁大方的感觉,您能找到一点缺点吗?这条长廊分成273间。每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您看这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这每幅画都是独一无二的
您们看左边的昆明湖,它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我们现在坐上游船、画舫到湖面上去游赏我们的船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记。它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请看湖中心的那个小岛,那里的树十分茂密,您们看那座有十七个桥洞的桥,它叫十七孔桥,走过它就可以上小岛上玩。您仔细看看桥上的石柱,都雕刻着小狮子,这几百只小狮子每一只都是绝无仅有的
游客们,您们今天玩得开心吗?希望您们有机会再来首都北京游玩,祝您你在下个景点玩的开心
北京天坛导游词12
从正门进入,广阔的绿色草坪、高大的古柏就展现在面前。由长廊向东走,就看见祈年殿。在书册图片影视上早已熟悉的面貌,如今越来越近地映入眼球,一个真实的立体蓝琉璃瓦攒尖顶、三重檐圆形建筑,座落在三层石台基上,左有配殿,四周有围墙。
抬头仰视这古代仅存的明堂式圆坛,38米多高宝顶鎏金直上蓝天。乾隆十六年在原祈谷坛上重建,以后多次修缮扩建。自幼生长于农村,半生务农,对这个孟春祈谷建筑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抚摸着它的墙体转了三圈。28根金丝楠木柱环转排列稳固支撑。中间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象征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12个时辰。中外加起来24根象征24节气。这种设计就寓意着天时气候与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将它固化崇拜祭祀祈求,便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二千多年前就从民间开始的祭祀天地敬神祈祷活动,自然与以农立国的国家政权产生联系,逐渐演变成属于“天子”的专权,定为国家“大典”,规模超过宗庙祭祀。由于农事生产的基础和根本是土地,就将天坛设计为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又在北方建了地坛,东西建日月坛。天坛内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
我们踏着这过去皇帝才能走的丹陛桥一直向南走,脚下感到绵软舒适。到回音壁外,在茶水滩上买了一瓶绿茶,边饮边与女掌柜了解一些天坛故事。她说圆形围墙里是“天库”。我们进去先喊一声“你好”,也没多大的回音。也许那反射声波的墙体老了或添加的建筑影响了圆周的精确度。转身上台阶,是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木拱结构皇穹宇、造型严谨精致庄重,蓝瓦金顶。环转16根顶有溜金斗拱的金柱支撑。殿内青绿基调的金龙天花藻井,中心大金团龙图案美观大气,不愧为古代杰作。主殿两侧东西配房都是歇山顶,蓝琉璃瓦面,伸出台阶,饰旋子彩画。东殿供大明(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西殿供夜明(月)神、云雨风雷诸神位。这种设置,囊括宇宙自然是皇帝“天子”驾御欲的体现,也包涵敬畏之意。,老百姓则如《击壤歌》中唱的“帝力何有于我哉。”不过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上下都希望的,上可顺利征收赋税粮草,下则略有温饱。这就是天坛重农耕供有关诸神的原因。此时仿佛听到神乐署祭祀礼乐,呼应着我的土地自然情结,引我们向南到圜丘。
每年冬至在这个台上举行“祀天大典”,民间称“祭天台”。汉白玉石栏板,艾叶青石台面。圜丘的石阶,各层面石各石栏数量,都以“九”和“九”的倍数组成,寓“九重天”至高无上之意。这里加上祈年殿,是天坛的完整版意义。我绕三层坛转一圈,最后在“天心石”站定拍照。北望重楼阁门,遥思遐想,有几人真正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京天坛导游词13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大家叫我xx导游就行了。
这里就是天坛有名的回音壁。我们可以看到座北朝南的一座正殿,叫做皇穹宇,是供奉神位的场所。在皇穹宇的东边和西边分别是东配殿和西配殿,各供奉日月、星辰和风雨雷云诸神神位。
这里还有一个建筑,就是大名鼎鼎的回音壁。传说清朝乾隆皇帝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人,有一天,他带着两个士卫出宫来到了这里,那时候,这里还没有回音壁这个名字。乾隆皇帝累了,刚靠着西墙坐下休息,突然听到一声青蛙的惨叫。他面朝北,青蛙的叫声更大了,而面朝南,因为受到了门洞的影响,就没有了声音。
乾隆皇帝对两个士卫说:“这青蛙太讨厌了,快快把它赶出去!”于是两个士卫闻声而寻,发现在回音壁内的东墙下,有一条两米多长的蛇,正咬着青蛙要把它吞进肚子里。两人见后,心惊胆战:“这长蛇这么吓人,要是惊着皇帝可不得了!”于是两人就商议打死蛇的办法。这时乾隆帝闻声走了过来,说:“我在西墙下就听到了你们的谈话,长蛇不可怕,你们直接把它斩死就可以了。
我回到西墙去。”两个士卫挥刀斩蛇,蛇的惨叫场,乾隆皇帝在西墙听得一清二楚。为了看看这里是否有回音,他让两个士卫在东墙下向西墙轻声说话,果然可以听清。这时,乾隆惊喜地连声说:“妙哉!妙哉!”接着又说:“我来给这里起名吧!叫回音壁吧!“回音壁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
知道为什么回音壁会有回音的效果吗?是因为围墙由磨砖对缝砌成,光滑平整,弧度过度柔和,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它没有屋顶,要比英国的对保罗大教堂的回廊要高明许多。
现在大家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回音壁的神奇了。但是请大家注意,要保护文物,不要乱写乱画,破坏了回音壁的回音效果。
北京天坛导游词14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祷丰年的专用祭坛,是全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整个天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祈年殿、回音壁等耳熟能详的建筑都位于内坛。
内坛以宫墙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祈谷坛”,是皇帝在春季举行祈谷大典的场所,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东西配殿、祈年门、神厨、宰牲亭、七十二长廊等。南部为“圜丘坛”,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等。连接两坛的是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台,称为“神道”,又称“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桥”,寓意着上天庭要经过的漫长道路。
游玩天坛,除了观赏各殿堂的精巧建筑、追寻古代帝王祭天的宏大场面外,回音壁、三音石等奇巧的设计也一样令人慨叹古人的智慧。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单纯的参观,可能对古代帝王祭天仪式总是没有具体的概念。不要紧,设在祈年殿西配殿的祭天礼仪馆里详细介绍了中国祭天礼仪的演变过程,重点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礼仪情况,包括各种祭天礼器和祭天程序等,其中《清乾隆十三年大驾卤簿图》第一次展现了中国皇家最高仪仗的风貌,尤为精彩不可错过。而设在祈年殿东配殿的祭天乐舞馆则以编钟、编磬等清代中和韶乐的乐器实物,结合文字和图片,全面介绍了中和韶乐的历史沿革、乐舞制度、管理机构及祈谷大典时的演乐场面,使游人对祭天乐舞有直观和全面的了解。
北京天坛导游词15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xxx,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天坛的导游词,急需!满意的赏20
北京天坛导游词: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 天坛的“世界之最”判定语 2、 天坛的建造时间 3、 天坛的位置 4、 园内概况 5、 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 圜丘坛的作用 2、 建造时间及地点 3、 建筑特色 4、 周围的陈设 5、 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 !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走近圜丘坛,在圜丘坛的近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儿咱们不妨来个脚踏为实,请大家一边登上这一组台阶,一边数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自地面层到底间层,因为这里人少,面积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级(把客人带到底层平台的东侧)。往上还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个“九”了。我们再找找看,脚下底层祭坛的坛面直径21丈,没有“九”,中层直径15丈,也没有“九”,顶层“九”丈,有一个“九”,如果把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夺天工!那么,别的地方还有“九”吗?有!请各位更上二层“九”,我们到最上层看一看。 (在圜丘坛顶端,东侧无人处)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到“九”的气味儿更浓了?大家请看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直到最边上一环为九九八十一块。再看一看中层,它由十个九块开始至十八个九块,底层至十九个九块至二十七个九块,即三层坛面,每层铺九环石板,每环石块又都是九的倍数,自一倍至二十七倍,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看到的望灯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炉两侧台阶各九级,皇帝还嫌不够,祭天时还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见皇帝对九的崇敬,为什么?咱们下坛再说。 (天心石讲解) 各位请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块突起的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象影子一样随从,所以说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 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这一呼百应的回声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别贪心,每人只能许下一个心愿,现在我们推举一名德高望众的朋友为我们大家许个愿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坛后的东北侧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是我们解开“九”的秘密的时候了,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对了,是天;自然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什么?是“九”。根据阴阳学说,在天地间,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方向上南为阳,北为阴,所以“九”与“天”都属阳,都是老大,所以古代用“九”象征天,于是用“九”来筑祭天台便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祭祀完毕,皇帝回宫,那么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从?当然,也要回宫,不过它可不回人间的宫殿,而是人间的天宫,在哪里呢?那就是我们前面的那座建筑---皇穹宇,好!我们现在便去天宫拜访一下皇天上帝。 三、皇穹宇 (一) 涉及内容 1、 皇穹宇的作用 2、 院内建筑 3、 回音壁 4、 三音石 5、 对话石 (二)介绍位置:皇穹宇院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除大典外,其余时间,众神便在这里休息,即人间的“天堂”.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位于圜丘坛之北,整组建筑由一堵圆形的墙所环绕,院内有三座建筑,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神牌位的东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伞,其殿顶呈圆形,基座为圆形,院落的围墙也是圆形,这些“圆”都是敬天礼神的象征,但也正是这些“圆”及建筑,造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即皇穹宇院内的三大声学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院落的圆形围墙,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处呢?其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两人站在两座配殿后的围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小声说话,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所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整个围墙是圆形的,又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围墙顶部盖有檐瓦,声音不宜散失,于是声波便沿着圆墙连续反射而产生回音.各位可以试一试,我们五分钟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请各位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请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块石头,如果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会听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二次回声;如果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故称此石为三音石。其实据声学专家测量,如果这里足够安静,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声是无限次的,只是我们人类只能听到三声。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噢!原来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声产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个有趣的地方是从丹陛上往南数的第十八块石头,它被称为对话石,其奇特之处是:如果一人站在该石板上,另外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西北角及东北角,那这三个人轻声说话就象打电话一样清晰,这是因为他们三人所处的位置恰巧是一个边长为36米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尖上,故产生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充满神奇的小院里,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许您就是发现者,好!下面请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对话石的妙趣,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四、九龙柏 (一)介绍位置:九龙柏前 (二) 导游词 1、各位朋友,这里有棵古树,名叫九龙柏,因其树干形状象九条盘旋腾飞的龙而得名,这棵树在建天坛之前就已存在,有八九百年的树龄了,据说是专门在此侯驾的,又此书又称“九龙迎圣柏”。 五、丹陛桥 (一)涉及内容 1、 丹陛桥的用途 2、 具服台 3、 “鬼门关” (二)介绍位置:丹陛桥南端 (三)导游词 各位请看!在我们眼前豁然出现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桥。它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及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的作用,全长360米,宽约30米,分为三路,中间宽阔的路面为神道,就连皇帝也不能走,东侧的窄路为“御”道,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为随同皇帝祭祀来的文武大臣们而设。整个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最北端与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来很平坦,这种设计方法的妙处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寓为升天、祈福。可又没有真的让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于是采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让皇帝舒服地走着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实,真是令人叫绝! 说到这儿呀,大家可能会有点儿纳闷儿,这明明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你怎么会称之为桥呢?其实各位有所不知,在前面桥下有个“桥洞”,不是误称,而的确是座桥,为何开个“桥洞”,说出来您别害怕,这个桥洞人称“鬼门关”。事情是这样的,在丹陛桥的西侧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饲养动物的机构,称“牺牲所”,在丹陛桥的东侧又有一专门为祭祀而宰杀动物的机构,称“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侧牺牲所内所养的动物赶到东侧宰牲亭内宰杀,做成供品,可自西向东无路,又不能让那些祭祀用的牛呀、羊呀的走上丹陛桥,玷污了神路,故在桥下开一洞,让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动物们通过。只要动物通过桥洞就必死无疑,均被制成供品,从未有生还者。所以我们不是误称,而的确是座桥,叫它“鬼门关”,不为过吧!好!现在我再带大家去看看皇帝的“小金殿”。 (在具服台前) 各位!这里是具服台,在举行祭祀大典时,在此临时搭起帐篷,人称“小金殿”。那么,设这座小金殿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呀,皇帝在大典前,要在这里换衣服,脱去黄色的龙袍,换上蓝色的祭服,以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此外,皇帝还要在此洗手,恭侯大典的开始。“小金殿”内设宝座、宝桌、香炉、炭盘等,典礼完成后便将“小金殿”拆除,就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具服台了。好!现在请各位随我来,我们去参观天坛内最精华的部分---祈年殿景区。 六、祈年殿 (一)涉及内容 1、 祈年殿的用途 2、 历史沿革 3、 象征意义(内部及外部) 4、 左右配殿的陈设 (二)介绍位置:在祈年殿院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祈年殿景区,它是皇帝在孟春祈雨的地方。整个景区位于天坛的北端,由祈年殿及两厢的配殿组成院落。祈年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作,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年的祈年殿是座长方形大殿,由于当时天地合祭,故这里不仅是祈谷的场所也是祭天的场所。自1530年,明嘉靖九年以后实行天地分祭,在天坛的南端设圜丘坛,又在北郊设方泽坛,这里便成为祈谷坛了,而且还将原来的长方形大殿改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圆形大殿。清朝光绪年间,祈年殿毁于雷击,后来重修。解放后,政府对其进行多次修缮,使得祈年殿焕发出比昔日更美的光彩,也成为北京旅游的象征。 各位请看,高耸的祈年殿端坐于三层汉白玉筑成的6米高的祈谷坛上,殿高32米,直径30米,三层圆形的殿顶上遍铺蓝色琉璃瓦,以蓝天为背景显得协调优美。原来三层殿顶所铺的琉璃瓦自上而下为蓝、黄、绿三种颜色,象征天、地及万物,后来为了突出敬天之意,统统换成了蓝色。祈年殿不仅外形优美,其内容结构更是令人拍手叫绝。整座大殿俗称无梁殿,完全靠28根擎天柱支撑,更无铁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全由木料卯合,使国内外参观者无不称奇。 祈年殿的东西配殿是存放日月星辰及风云雷雨诸神位的地方,正殿是在祭祀典礼中恭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不仅如此,里面的陈设还有很多,特别是支撑大殿的巨柱,个个都有说道,过一会儿,我们到祈谷坛上给大家仔细讲解,现在各位可以在这里留个影,这里是照祈年殿的最佳位置。 (在祈谷坛上) 各位!现在请大家看看祈年殿内的景观,殿内正中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牌位,东西两侧共设8个配位,是供奉清代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在典行祈谷大典时作为陪祭,每个神位前都设有供桌,陈设24种食品及牛犊、五谷杂粮等.大殿内有四根镏金大柱,叫龙井柱,俗称通天柱,象征一年之四季,中层的十二根红漆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的十二根红漆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层12根红漆柱与外层12根红漆柱相加为24,代表一年当中的24个节气,加中间4根为28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再加上大殿上方的8根被称为童子柱的短柱,共计36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象征皇帝一统天下。 怎么样?了不起吧!整座大殿不仅建筑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可见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是不是也都为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呢? 七、皇乾殿 (一)介绍位置:在皇乾殿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皇乾殿,是在祈谷大典完毕后恭放皇天上帝及祖先牌位的地方,又被称为祈谷坛寝宫。 好啦,中轴线上的建筑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最后我们去参观一下“七星石”。 八、七星石 (一)介绍位置:七星石景区旁 (二)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我们要参观的最后一处景观——七星石,关于它的传说可真不少,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据传说,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时想找个地方建天坛,可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正在发愁。有一天梦中,忽然见天上天门顿开,北斗七星落在紫禁城之东南。按阴阳学说南为阳,天也为阳,正是建天坛之理想场所,故降旨修天坛于此。其实呀!这七星石乃是明朝嘉靖年间经人工雕凿后放在这里的,有心的朋友可能要问,不对呀!我数来数去怎么是八块而不是七块呀!您没有数错,那为什么七星石却变成八块了呢?原来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德,又在七星石的东北方向另放了一块小一点的石头。为何放在东北角呢?因为满清是在我国的东北成长、壮大起来的一个民族。 好啦!各位朋友,天坛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及协助,在讲解中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北京旅游景区介绍文案,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
1、北京天坛公园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 ),我将带你们去一个风水宝地—北京!
一想到北京,大家想起了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老北京人都说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没有了生命一样,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起居十分方便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具体的范文模板
***隐藏网址***
***隐藏网址***
?pwd=v64k 提取码: v64k
2、北京旅游景点介绍知识
北京旅游景点1:烟袋斜街
位于北京城前海和后海的交界处,因为形状像烟袋,故而被唤作“烟袋斜街”,是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它在经过后期改造后,俨然成为一个集参观、旅游、餐厅和购物休闲于一体的京味文化特色街区,如果你想了解中国文化,值得建议的就是斜街的指示图。
门票:免费
北京旅游景点2: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国家首都北京的中心地带,广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左右宽度为300米,南北长度为820米,占地总面积44公顷。广场中央 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毛主席纪念堂,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侧是古代城楼,整体分布比较整齐对称。其中每天早晨的升旗仪式和日 落的降旗仪式是最为庄严,游客也可以感受氛围参与其中。
门票:免费
北京旅游景点3:青龙湖公园
青龙湖公园,有青山绿水的包围,环境优美,湖面清澈宽广,春天可以看白天鹅和成群的野鸭子在湖面上游,夏天可以乘观景龙舟在湖面畅游,喝着啤酒配烧烤,好不惬意。放风筝、游泳、观光果园等项目,会是阖家出游的好去处。
北京旅游景点4:世界公园
北京世界公园,整体景观布局按照世界五大洲版块来分布。景区内荟萃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微缩景观,为游人实现了不出国也能环球世界的梦想。来到北京 世界公园内,游人可花上一天的时间,穿梭于世界各种微缩景观中,感受异国他乡不同建筑风采。此外,游览完景区所有的景观后,游人还可前往国际街享受异地美 食,感受地球村饮食文化。
门票:100元
北京旅游景点5:鸟巢
鸟巢,即中国国家体育场,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奥运会后除了体育赛事,其他一些大型活动,如文艺演出、非商业性质的政府主办的大型活动以及私营企业的大型活动也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
鸟巢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其设计、施工和运营,都体现着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北京旅游景点6: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在明长城中保存最好、也最具代表性的地段。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该段长城地势险峻,居高临下,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经多次整修,可供游览地段达3741米,其中南段1176米、北段2565米,共有敌台16座。
八达岭景区除了长城外,还有长城碑林、五郎像、石佛寺石像、戚继光景园、袁崇焕景园、长城碑林景园等景点。
北京旅游景点7:十渡
十渡风景名胜区隶属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是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国家AAA景区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
十渡山清水秀,不仅保留着较好的原始次生林,而且各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景区内有十二大极为罕见的地质奇观,一奇是惊险的孤山寨“一线天”,二奇是神奇的仙峰谷“飞来石”,三奇是仙峰谷、孤山寨、万景仙沟“同圆藻”,四奇是仙峰谷、孤山寨“石中石”,五奇是神秘的“龙山佛字”,六奇奥妙的“天然石佛”,七奇“蝙蝠山”,八奇另人称绝的“太阳升”,九奇“变脸石”,十奇“水往高处流”,十一奇王老铺“三清洞”,十二奇二渡“ 仙栖洞”。
3、北京旅游景点介绍有哪些
北京旅游景点有鸟巢、后海、三里屯、世界公园、水立方、香山、人民大会堂、故宫、八大胡同、首都博物馆等。
1. 鸟巢,即中国国家体育场,因其奇特外观而得名,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体育场。 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设计。 整体采用“曲线箱形结构”,建筑工艺先进。看台“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变化”,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观众量的要求”。 纵观其设计、施工和运营,都体现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
2. 后海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后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 现在的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这里的许多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
3. 三里屯位于朝阳区东部。 每到夜色阑珊,这里灯红酒绿,流光溢彩映衬着大都市喧嚣与奢华。三里屯酒吧街总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4. 世界公园位于北京丰台区花乡大堡台,距市中心16公里。 公园整体布局按照五大洲版图划分景区,以世界上40个国家的109处著名古迹名胜的微缩景点为主体,荟萃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美国白宫、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等建筑,以及意大利式、日本式民居等。 园中还建有供餐饮、购物的国际街、充满异国情趣的国际民俗村及童话世界、激光喷泉等。
5.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水立方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它的膜结构已成为世界之最。这种形态在建筑结构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创意奇特。 北京奥运会期间水立方承担了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等比赛。整个水立方分为4层,其中负一层是比赛工作区,一层和二层分别是游览区和观众席,三层为场馆预留经营场地。
6. 香山位于北京海淀区西郊,距市区25公里,顶峰香炉峰海拔575米。2012年被授予“世界名山”的称号, 香山又叫静宜园,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古树葱茏。园内各类树木26万余株,仅古树名木就达5800多株,森林覆盖率高达98%。
7.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西侧,高46米,长336米,宽206米,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它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与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共同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
4、北京八达岭长城详细介绍
北京八达岭长城有什么旅游景点呢。北京八达岭长城门票是多少呢。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景点怎么样呢。有哪些旅游景点。下面一起来看看北京八达岭长城详细介绍吧。
一,八达岭简介: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得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全周影院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八达岭景区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达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达岭的年平均气温比北京低3℃以上,成为夏都延庆的旅游龙头。
八达岭长城在北京延庆县。是长城的一个隘口。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茸。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往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延伸出高低起伏、曲折连绵的万里长城。长城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古老的伟大建筑之一。
北8楼是八达岭长城海拔最高的楼,高达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来还可登上敌楼观山望景,但目前为了保护文物封了楼门。
从关城城台到南峰的最高处南4楼,城墙长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别是南3楼至南4楼之间,山脊狭窄,山势陡峭,长城逶迤400多米。城顶最险处,坡度约为70度,几乎是直上直下。南1楼和南2楼,都没有修复二层,从南3楼遗存的柱础看,原来也有铺房。
南峰长城以南4楼地势最高,海拔803.6米。登楼眺望,长城自西南向东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苍龙,宏伟壮观。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国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时咏的诗;千峰叠翠拥居庸,山北山南处处峰。锁钥北门天设险,半哉峻岭走长龙。从南4楼到南7楼,高度逐渐下降。南5楼与南6楼之间在长城的内侧距城墙30米的山脊上,耸立着一座白色的小亭,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贵州省修复长城纪念碑亭。南6楼是一座铺房,铺房建在上层的顶上,面阔三间,硬山顶,红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珑。这大概是当年千总的指挥所。
二,八达岭景点
八达岭长城全周影院:北京长城全周影院有限公司位于八达岭长城旅游景区,主营业务是放映环幕电影。环幕电影采用先进技术,立体声音响,在360度的环型银幕上展现六千多公里长城古迹、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以及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秦始皇登基、孟姜女传说、战争场面,向游客介绍长城的历史和现状。(可放映英语或日语专场
容纳人数:每场可容纳600人
放映时间:一场17分钟
营业时间:每日上午8:00下午5:00
票价:成人32元/人学生17元/人
地址:北京八达岭长城旅游景区
六郎像:磨刀石以南百余米,公路东侧有个小山包,山上乱石纵横,其中有一块表面光滑的巨石,上雕着一个盘膝而坐的人像。像上方有人字形屋顶,这就是六郎像。
五郎像:从弹琴峡隧道南口的停车场旁,登上新修的60级石阶,在一处平台前的石壁上,浮雕着一尊两米多高的佛像,民间传说是五郎像。杨五郎在金沙滩大败脱身后,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因而有身着袈裟的形像。但是,细致一瞧,就会发现传说与石刻不符,佛像的印契(即法界的德行表明是阿弥陀佛。佛像结跏趺坐,两脚压腿姿势叫吉祥坐;两手平置腿上,两手手指交叉,大拇指对顶,食指弯曲作上品上生手印。这是阿弥陀佛九个手印中最高的手相,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去西方净土。
这个地万为什么要刻阿弥陀佛呢?古时,这岩坎下临溪谷,是关沟大道中最险要的地段而且有传说的五鬼头作祟,于是刻下阿弥陀佛,来往行人受菩萨保佑,而一路平安。
观音阁:在弹琴峡石壁上,有一小山洞,洞原为一个庙。顾炎武说:弹琴峡水流石罅,声如弹琴,上有佛阁。如今佛像已无,只剩洞口门楣。
弹琴峡:从弹琴峡隧道北口下到小溪旁,只见崖壁陡峭,向东不远,石崖题刻有弹琴峡、五贵头六个大字,这里原是关沟著名景观:弹琴峡。古时,这儿峰回路转,山青水秀。两山相峙,石壁相对,清溪中流。溪水从缓坡泻下,淌流在石罅之间,淙淙有声,两岸的石壁为之共鸣,悠扬婉转,如弹琴声清脆悦耳,故名弹琴峡,元朝诗人陈孚到此,曾写诗月作金徽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清代诗人魏源描写这一胜景是:无复战场悲,但寻响琴峡。修京张铁路时,曾将东北面小山和峡谷削为平地,修八达岭公路,开山凿洞的泥沙石块,填平了沟谷。如今石壁题字依存,溪水旋荡于峡谷的优美声音再也没有了。
三,门票开放时间:
成人票(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全周影院:85元,学生票(八达岭长城+八达岭全周影院:65元。特殊人群: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6:3019:00
关于北京天坛的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 一、天坛简介 (一)涉及内容 1、 天坛的“世界之最”判定语 2、 天坛的建造时间 3、 天坛的位置 4、 园内概况 5、 历史沿革 (二)介绍位置:天坛南门内简介牌前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天坛,首先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天坛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坛完工于公元1420年,位于紫禁城的东南方向,全园占地273公顷,是紫禁城面积的4倍。在中轴线上有三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坛、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园中西侧有斋宫等建筑,全园遍植古松、庄严肃穆,是一处非常理想的祭祀场所。 在明代,天坛初建之时,实行天地合祭,不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坛上。后来,在京城的北面设地坛,专门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侧修建了圜丘坛及皇穹宇,专门祭天,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规模。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天坛也未能幸免于难。侵略者在此胡作非为,盗走并破坏无数珍贵文物,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 最后一个在这里祭天的人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但天不随人愿,袁某只做了83天皇帝瘾便一命归西了。解放后,国家多次拨款重修天坛,但不再是为了祭天,而是为了给世人、给世界留下一份遗产。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目录。好!下面我就带大家参观。 二、圜丘坛 (一)涉及内容 1、 圜丘坛的作用 2、 建造时间及地点 3、 建筑特色 4、 周围的陈设 5、 天心石 (二)介绍位置:圜丘坛门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现在我们来到了圜丘坛景区,其实呀,它才是真正的“天坛”,因为这里才是皇帝在冬至祭天用的祭天台。圜丘坛建于明嘉靖年间,即公元1530年,位于整个院落的南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院落中的陈设。请看西边,那里有一杆很高的木杆,它叫望灯杆,是祭天的时候挂灯笼用的。各位也许要问:祭天挂什么灯笼呀?当然要挂啦 !因为当年祭天的时间不是在白天,而是在日出前七刻,即零晨四点一刻。您想想,在漆黑的冬夜,老百姓都在被窝里熟睡的时候,皇帝来祭天,也真是够辛苦的,挂个灯笼照个亮,不过分吧?不过,皇帝照亮,非同一般,那必须是“吉灯高照”。那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这座灯竿有多高?现在我来宣布正确答案:灯杆的高度是九丈九尺九寸,为什么不再加点凑够10丈呢?肯定有原因,不错,请各位先猜猜看,待会儿我再告诉大家。不仅灯杆不一般,那灯笼也不一般,高有两米,直径两米六,够气派吧!但最不一般的还得说那灯笼中的蟠龙通霄宝蜡,长有一米三,直径三十厘米,可连续燃烧12个小时,既不用剪蜡花,也不流蜡油,是当年皇帝祭天的专用宝蜡。 再看看东边的这个绿色建筑物,它的名字叫燔柴炉,是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焚烧祝板及祭品的地方。这是铁镣炉,在进行大典的时候炉内燃烧松杆、松柏,同时还烧些檀香木,一时间火光冲天,香烟缭绕,不但增加了神秘庄严的气氛,而且在寒冷的冬夜给皇帝带来了一丝暖意,真是一举多得呀! 现在,言归正传,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圜丘坛,它是一座三层的圆形石台,为什么要将祭天台设计成圆形呢?因为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既然是祭天台,自然要设计成圆形了。普通人看这座祭天台是用大理石建制的,但设计者们是用数字“九”建成了这座神秘的祭天台,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找那些神秘的“九”看它们藏在何处。 (走近圜丘坛,在圜丘坛的近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儿咱们不妨来个脚踏为实,请大家一边登上这一组台阶,一边数数这组台阶有多少级(自地面层到底间层,因为这里人少,面积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正好九级(把客人带到底层平台的东侧)。往上还有两组台阶,每组也是九级,整个圜丘坛东、南、西、北各开一口,每个登坛口都有上、中、下三组台阶,每一组台阶都是九级,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12个“九”了。我们再找找看,脚下底层祭坛的坛面直径21丈,没有“九”,中层直径15丈,也没有“九”,顶层“九”丈,有一个“九”,如果把三层直径相加,便是四十五,五九四十五,不但有“九”还有“五”,象征皇帝的“九五”之尊。真是巧夺天工!那么,别的地方还有“九”吗?有!请各位更上二层“九”,我们到最上层看一看。 (在圜丘坛顶端,东侧无人处) 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到“九”的气味儿更浓了?大家请看坛面中心,有块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被一层一层的扇形石板所环绕,这第一环是九块,第二环是二“九”一十八块,第三环是三九二十七块,直到最边上一环为九九八十一块。再看一看中层,它由十个九块开始至十八个九块,底层至十九个九块至二十七个九块,即三层坛面,每层铺九环石板,每环石块又都是九的倍数,自一倍至二十七倍,这样,上、中、下三层坛面共铺石板3402块,即378个“九”。 还记得吗?刚才我们看到的望灯杆高九丈九尺九寸,燔柴炉两侧台阶各九级,皇帝还嫌不够,祭天时还要向皇天上帝敬酒,可见皇帝对九的崇敬,为什么?咱们下坛再说。 (天心石讲解) 各位请看,在祭天台中心有一块突起的圆形石块,它叫“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为何叫天心石呢?据说这块石头是宇宙的中心,是皇帝与天上诸神们相互交流的“天界”,故心有灵犀者,便可在此与“神”交流一番。那为什么又叫“亿兆景从石”呢?“亿兆”是多的意思,“景从”是象影子一样随从,所以说白了“亿兆景从石”就是“一呼百应石”,这是一组奇妙的声学现象,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声音不仅宏大,而且有共鸣及回音。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现象呢?请看,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整,声波传到周围的石栏杆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来,据声学专家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石的时间仅为0.07秒,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是原音还是回声,所以有一呼百应的感觉。 当皇帝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的时候,感到不仅有神助——声音宏亮,又有人助——一呼百应,身为人君者便把这一呼百应的回声当成是天下万民对自己的无限忠心及一致响应。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站在这里说话,现在我们也可以蹬上天心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不过,别贪心,每人只能许下一个心愿,现在我们推举一名德高望众的朋友为我们大家许个愿吧! (九的揭密,在走下圜丘坛后的东北侧讲解) 各位朋友,现在是我们解开“九”的秘密的时候了,我问问大家,自然界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对了,是天;自然数里最大的数字是什么?是“九”。根据阴阳学说,在天地间,天为阳,地为阴;在数字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在方向上南为阳,北为阴,所以“九”与“天”都属阳,都是老大,所以古代用“九”象征天,于是用“九”来筑祭天台便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祭祀完毕,皇帝回宫,那么皇天上帝的牌位何去何从?当然,也要回宫,不过它可不回人间的宫殿,而是人间的天宫,在哪里呢?那就是我们前面的那座建筑---皇穹宇,好!我们现在便去天宫拜访一下皇天上帝。 三、皇穹宇 (一) 涉及内容 1、 皇穹宇的作用 2、 院内建筑 3、 回音壁 4、 三音石 5、 对话石 (二)介绍位置:皇穹宇院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皇穹宇。这里是在祭天大典后存放皇天上帝及其它诸神牌位的地方,即皇天上帝和诸神的寝宫,除大典外,其余时间,众神便在这里休息,即人间的“天堂”.皇穹宇建于公元1530年,位于圜丘坛之北,整组建筑由一堵圆形的墙所环绕,院内有三座建筑,即存放皇天上帝牌位的正殿---皇穹宇及存放日月星辰、风云雷电诸神牌位的东西配殿。 正殿皇穹宇象一把巨大的雨伞,其殿顶呈圆形,基座为圆形,院落的围墙也是圆形,这些“圆”都是敬天礼神的象征,但也正是这些“圆”及建筑,造就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即皇穹宇院内的三大声学现象。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这院落的圆形围墙,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建筑——回音壁。那么回音壁有何神奇之处呢?其现象是这样的:如果两人站在两座配殿后的围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小声说话,都能非常清晰地听到对方所讲的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整个围墙是圆形的,又磨砖对缝,墙面十分光滑,再加上围墙顶部盖有檐瓦,声音不宜散失,于是声波便沿着圆墙连续反射而产生回音.各位可以试一试,我们五分钟后到皇穹宇前集合。 下面请各位看看第二个有趣的现象。请看皇穹宇丹陛下有三块石头,如果站在第一块石头上拍手,会听到一次回音;如果站在第二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二次回声;如果站在第三块石头上拍手,可以听到三次回音,故称此石为三音石。其实据声学专家测量,如果这里足够安静,在三音石上拍手,其回声是无限次的,只是我们人类只能听到三声。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站在三音石上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噢!原来我站在了整座院落的中心,那里是回声产生的最佳位置。 第三个有趣的地方是从丹陛上往南数的第十八块石头,它被称为对话石,其奇特之处是:如果一人站在该石板上,另外两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的西北角及东北角,那这三个人轻声说话就象打电话一样清晰,这是因为他们三人所处的位置恰巧是一个边长为36米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尖上,故产生了这种奇特的现象。在这个充满神奇的小院里,可能还会有其它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也许您就是发现者,好!下面请各位感受一下三音石及对话石的妙趣,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 四、九龙柏 (一)介绍位置:九龙柏前 (二) 导游词 1、各位朋友,这里有棵古树,名叫九龙柏,因其树干形状象九条盘旋腾飞的龙而得名,这棵树在建天坛之前就已存在,有八九百年的树龄了,据说是专门在此侯驾的,又此书又称“九龙迎圣柏”。 五、丹陛桥 (一)涉及内容 1、 丹陛桥的用途 2、 具服台 3、 “鬼门关” (二)介绍位置:丹陛桥南端 (三)导游词 各位请看!在我们眼前豁然出现一条平坦、宽阔的大道,它叫海墁大道,有叫丹陛桥。它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及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的作用,全长360米,宽约30米,分为三路,中间宽阔的路面为神道,就连皇帝也不能走,东侧的窄路为“御”道,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道,为随同皇帝祭祀来的文武大臣们而设。整个路面底部由南向北逐渐升高,最北端与最南端相差2米,而路面上部看起来很平坦,这种设计方法的妙处是象征皇帝步步升高,寓为升天、祈福。可又没有真的让皇帝“步步升高”走斜坡而受累,于是采取了“上平下斜”的形式,既让皇帝舒服地走着平道,免去“登高”之苦,又不失其“登高”之实,真是令人叫绝! 说到这儿呀,大家可能会有点儿纳闷儿,这明明是一条宽阔的大路,你怎么会称之为桥呢?其实各位有所不知,在前面桥下有个“桥洞”,不是误称,而的确是座桥,为何开个“桥洞”,说出来您别害怕,这个桥洞人称“鬼门关”。事情是这样的,在丹陛桥的西侧有一个专门为祭祀而饲养动物的机构,称“牺牲所”,在丹陛桥的东侧又有一专门为祭祀而宰杀动物的机构,称“宰牲亭”。在祭祀前要把西侧牺牲所内所养的动物赶到东侧宰牲亭内宰杀,做成供品,可自西向东无路,又不能让那些祭祀用的牛呀、羊呀的走上丹陛桥,玷污了神路,故在桥下开一洞,让那些等侯被屠宰的动物们通过。只要动物通过桥洞就必死无疑,均被制成供品,从未有生还者。所以我们不是误称,而的确是座桥,叫它“鬼门关”,不为过吧!好!现在我再带大家去看看皇帝的“小金殿”。 (在具服台前) 各位!这里是具服台,在举行祭祀大典时,在此临时搭起帐篷,人称“小金殿”。那么,设这座小金殿有什么作用呢?原来呀,皇帝在大典前,要在这里换衣服,脱去黄色的龙袍,换上蓝色的祭服,以示对皇天上帝的尊敬。此外,皇帝还要在此洗手,恭侯大典的开始。“小金殿”内设宝座、宝桌、香炉、炭盘等,典礼完成后便将“小金殿”拆除,就只留下一座空空的具服台了。好!现在请各位随我来,我们去参观天坛内最精华的部分---祈年殿景区。 六、祈年殿 (一)涉及内容 1、 祈年殿的用途 2、 历史沿革 3、 象征意义(内部及外部) 4、 左右配殿的陈设 (二)介绍位置:在祈年殿院内东南角 (三)导游词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祈年殿景区,它是皇帝在孟春祈雨的地方。整个景区位于天坛的北端,由祈年殿及两厢的配殿组成院落。祈年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作,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当年的祈年殿是座长方形大殿,由于当时天地合祭,故这里不仅是祈谷的场所也是祭天的场所。自1530年,明嘉靖九年以后实行天地分祭,在天坛的南端设圜丘坛,又在北郊设方泽坛,这里便成为祈谷坛了,而且还将原来的长方形大殿改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圆形大殿。清朝光绪年间,祈年殿毁于雷击,后来重修。解放后,政府对其进行多次修缮,使得祈年殿焕发出比昔日更美的光彩,也成为北京旅游的象征。 各位请看,高耸的祈年殿端坐于三层汉白玉筑成的6米高的祈谷坛上,殿高32米,直径30米,三层圆形的殿顶上遍铺蓝色琉璃瓦,以蓝天为背景显得协调优美。原来三层殿顶所铺的琉璃瓦自上而下为蓝、黄、绿三种颜色,象征天、地及万物,后来为了突出敬天之意,统统换成了蓝色。祈年殿不仅外形优美,其内容结构更是令人拍手叫绝。整座大殿俗称无梁殿,完全靠28根擎天柱支撑,更无铁钉、水泥等建筑材料,全由木料卯合,使国内外参观者无不称奇。 祈年殿的东西配殿是存放日月星辰及风云雷雨诸神位的地方,正殿是在祭祀典礼中恭放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不仅如此,里面的陈设还有很多,特别是支撑大殿的巨柱,个个都有说道,过一会儿,我们到祈谷坛上给大家仔细讲解,现在各位可以在这里留个影,这里是照祈年殿的最佳位置。 (在祈谷坛上) 各位!现在请大家看看祈年殿内的景观,殿内正中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牌位,东西两侧共设8个配位,是供奉清代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在典行祈谷大典时作为陪祭,每个神位前都设有供桌,陈设24种食品及牛犊、五谷杂粮等.大殿内有四根镏金大柱,叫龙井柱,俗称通天柱,象征一年之四季,中层的十二根红漆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的十二根红漆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层12根红漆柱与外层12根红漆柱相加为24,代表一年当中的24个节气,加中间4根为28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再加上大殿上方的8根被称为童子柱的短柱,共计36根,象征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柱象征皇帝一统天下。 怎么样?了不起吧!整座大殿不仅建筑精美,而且寓意深刻,可见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是不是也都为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呢? 七、皇乾殿 (一)介绍位置:在皇乾殿前 (三) 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皇乾殿,是在祈谷大典完毕后恭放皇天上帝及祖先牌位的地方,又被称为祈谷坛寝宫。 好啦,中轴线上的建筑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最后我们去参观一下“七星石”。 八、七星石 (一)介绍位置:七星石景区旁 (二)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我们要参观的最后一处景观——七星石,关于它的传说可真不少,现在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据传说,永乐皇帝在迁都北京时想找个地方建天坛,可是总也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正在发愁。有一天梦中,忽然见天上天门顿开,北斗七星落在紫禁城之东南。按阴阳学说南为阳,天也为阳,正是建天坛之理想场所,故降旨修天坛于此。其实呀!这七星石乃是明朝嘉靖年间经人工雕凿后放在这里的,有心的朋友可能要问,不对呀!我数来数去怎么是八块而不是七块呀!您没有数错,那为什么七星石却变成八块了呢?原来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祖先的功德,又在七星石的东北方向另放了一块小一点的石头。为何放在东北角呢?因为满清是在我国的东北成长、壮大起来的一个民族。 好啦!各位朋友,天坛讲解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及协助,在讲解中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参考资料:北京导游网
天坛导游词急需!!!!!
天坛居诸坛之首,是一座典型坛庙,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两倍,略小于颐和园。 (一)历史简述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每年“三孟”祭祀,即孟春(正月上辛日)祈谷,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 该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外坛墙呈圆弧形,南墙与东、西墙为直角相交,取其天圆地方之意。因为天坛建成初期,不仅祭天而且祀地,直到嘉靖九年(1530) 在北郊另建地坛后,才天、地分别祭祀。两道坛墙最初均为土坯砌成,曾称天坛土城。清乾隆十二年(1747),将土城用砖包砌。两道墙之间称外坛。外坛墙一周11华里,只有两个门,与先农坛相对者叫圜丘门,与太岁坛相对者叫祈谷坛门。 皇家祭天圣地,1860年曾遭英法联军洗劫,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蹂躏。当时,斋宫曾设联军司令部,圜丘坛上架设了轰击前门和紫禁城的大炮。侵略军为了掠夺物资,曾在圜丘坛门外设火车站(天坛外站)和祈谷坛门火车站 (天坛内站)。内站运兵员,外站运军火。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登基,也在天坛演出了一场祭天的丑剧。军阀混战期间,辫帅张勋曾在祈年殿设司令部,与段琪瑞巷战时,天坛内成为战场。1918年,天坛辟为公园开放。 解放后,在外坛墙上新辟了东门、北门,有计划地修葺了内部建筑,增加了设施。外坛部分保留了北半部,原来的圜丘门已不存在,这里建成了居民区,即现在的复康里和天坛南里一带。现在的南门是原来的内坛南门。经过改造之后,使原来的皇家坛庙,变成了一处北京市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园。 (二)景观介绍 1�斋 宫 斋宫在西坛门内,内坛成�门西北,占地约四万平方米。有二道围墙,外墙称砖城,内墙叫紫墙。正宫门二道向东,左右有角门,紫墙四周有廊167间,是卫士们避风雨处。正殿5间,外型为官式宫殿式样,垂脊、吻兽俱全。内部则是拱券式构顶,无檩,故又称无梁殿,是北京城内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之,这是人间皇帝在上天面前不敢妄自尊大的意思。 殿前露台上左右各有一石亭,右边为时辰牌亭,左边为斋戒铜人亭。皇帝斋戒时,亭内设一方桌,上铺黄云锦缎桌布,摆放铜人一个,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饰,手持一块铜牌,上刻“斋戒”二字,称“斋戒”牌。这是明洪武十一年(1378)定的制度。至于所铸之铜像是何人,说法有三:一说是唐朝宰相魏徵,一说是明朝初年的乐官冷谦,另一说是明太监刚炳,此三人都以敢谏著称。 正殿之后,有大殿五间,是斋戒时的寝宫。按古礼,皇帝在祭祀之前,要独宿斋宫三日,要求他平心静气,不吃荤、不饮酒、不娱乐、多沐浴、不理刑名,不近妇女等,谓之“斋戒”,又叫“致斋”。雍正九年(1731),在皇宫内又建一斋宫,于是有了内斋和外斋之分。外斋处仅于祭祀之前来,实际上在此只呆4个多小时。 斋宫东北角有一钟楼,皇帝乘象辇出宫门时,开始鸣钟,直到登坛钟止,祭祀完毕,钟声再起。 目前斋宫按祭天古制修复,供人游览。 2�丹陛桥 出斋宫东行,一条宽广甬路贯穿南北,叫丹陛桥,也叫海墁大道。该“桥”北连祈谷坛,南接皇穹宇,长360米,宽29�4米,南低北高。路面中为“神道”,左为“御道”,右为“王道”。 大道东侧有一处凸出的平台,围以玉栏望柱,叫具服台,是明代具服殿旧址。每逢祭祀之时,台上搭盖帷幕,内设宝座等一应陈设。皇帝从斋宫先至此更衣,小坐待祀典。典礼后,再来此更衣。 大道下有一个东西走向券洞,叫进牲门,从养牲所到宰牲亭要通过此门。祭前,由所牧带所军,用黄绒绳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此门俗称鬼门关,平时无人敢走近此门。 3�祈谷坛和祈年殿 祈谷坛和祈年殿是天坛公园的一组代表性建筑。祈谷坛是三层汉白玉圆坛,高6米,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坛中是中外驰名的祈年殿。 (1)殿宇沿革 永乐十八年,殿宇初成时,叫“大祀殿”。是一座面宽12间的方型殿宇。明嘉靖九年(1530),天地分祭后,大祀殿废弃。嘉靖十七年朱厚�为了“求神赐福”降旨,改方型殿为圆亭式,名为“大享殿”。 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该殿。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889年9月18日),大殿被雷火击中,檀香木的楹柱随风焚烧,香飘数里。第二年六月始建,至光绪二十二年竣工。现在的祈年殿是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落架重建的。 (2)祈年殿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攒尖顶圆型大殿。该殿是按所谓“敬天礼神”的“天数”而建的。殿高九丈,取“九九”阳极数之意。殿顶周长三十丈,表示一个月有30天。大殿中部有四根通天柱,又称龙井柱(高18�5米,大头直径1�2米),古镜式柱础,海水宝相花柱身,沥粉堆金,美观壮丽,是一年有四季的象征。中层金柱十二根,象征一年12个月,外层有檐柱十二根,象征一日12个时辰。中、外层柱数相加为二十四柱,是一年中有24节令的象征。三层相加有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的28星宿。再加上顶部的八根童子柱(短柱),则为三十六柱,象征36天罡。大殿宝顶有一短柱,叫雷公柱,是皇帝“一统天下”的象征。 (3)龙凤呈祥石和竹节瓦 殿内地面中心,与藻井相对是一块园形有天然花纹的大理石,上面有一条游龙和一只翔凤,俗称龙凤呈祥石,此石上的天然花纹原是很清晰的,1889年大殿失火后花纹便模糊不清了。 殿顶上的蓝色琉璃瓦,逐渐向上收拢,叫竹节瓦,宝顶至周檐瓦拢数目并未减少。 (4)庑 殿 祈谷坛和祈年殿庭院两侧各有配殿9间,为贮放配祀神牌位之处。明代配祭神位很多,有朱氏神先、日月五星、四海四渎、风云雷雨、山川太岁、大小五岳、历代帝王等等。这么多牌位把18间房占得满满的,而且还要逐朝递增。到乾隆时期,才对受祀牌位进行了彻底整理,只突出爱新觉罗氏,除了乾隆的祖先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玄烨、胤祯五位神牌外,其他神牌一概烧毁。 4�皇乾殿 祈谷坛下,祈年殿北,有一座5间殿宇,叫皇乾殿,是贮放“皇天上帝”神牌之处,又叫祈谷坛寝宫,建于嘉靖十七年(1538)。 5�祈年殿的附属建筑 (1)宰牲亭 宰牲亭、神库和神厨:祈年殿内�墙东门有宰牲亭,是宰杀活“牲”之处;北边为神库,是收藏祭品的库房;西边有神厨,是制作和加工祭品的厨房。 (2)供菜廊 此处之长廊,不仅是联接神库、神厨等处的纽带,而且是通往祈年殿的主道,祭祀时的供品均从此廊送去,故也叫“供菜廊子”。该廊有72间,又叫“七十二连房”。由于“七十二”正与“地煞”的数目相吻合,于是就传说是七十二地煞鬼聚集的地方。廊内“戳灯”暗淡无光。窗外松枝随风婆娑,更显得此处阴森可怖。 现在长廊窗坎均已拆除,成了一条美丽豁亮的通廊,是游人休息、纳凉的好地方。 (3)天泉井 神库门前有一眼井,是祭祀时做糕点等祭品所用之水。道士们说此井通天河,故井中是圣水。为此,世宗朱厚�赐名“天泉”。他在宫中画符、洗澡都用此水。天坛神乐署的老道们说井水能治病以此大发横财。 (4)七星石 长廊东端广场上,有8块巨石,取名“七星”石,甚有缘由。 明代于北京建都之时,即开始觅寻祭天场所。传说一天夜里,天门大开,北斗七星落于此处,遂建天坛祀天。后来很多人凿下一小块“来自天上”的石头,拿回家去当 “镇物”。也有人说此石虽不是北斗星,但却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其实这几块石头,就是普通的石头,只是人工在上面凿刻了一些花纹。据载,此处之石始于嘉靖九年(1530)。道士说,此处太空旷,不利于皇位和皇寿,故设七石镇之。入清后,又置一石于东北方,以示不忘祖籍之意。 6�一组与声学巧合的建筑 丹陛桥南面成贞门,有一道圆形�墙,只有正南方一门。门内有圆殿皇穹宇及著名的三音石、回音壁等。这组建筑虽非从声学的角度进行设计,但开放为公园后,逐渐发现了这些符合声学原理的奇特现象。 (1)皇穹宇 这是一座单檐攒尖顶殿宇,好像一把金色蓝顶琉璃伞,与红色院墙相辉映。该殿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拟定名为泰神殿,竣工后,定名皇穹宇,是专为贮放神牌的殿宇。故俗称寝宫。该殿原是重檐绿瓦,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为单檐蓝瓦,殿顶改为黄铜贴金叶九层。殿高19�5米,直径15�6米,须弥座高2 米多。殿内由8根檐柱和8根金柱支托屋顶。上面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步步收缩,形成隆穹圆顶,建筑艺术价值极高。 (2)三音石 三音石又叫三才石,取天、地、人三才之意。皇穹宇殿门外是一条由大长方石铺成的甬路。 从殿基须弥座开始,第一、二、三块称为三音石。面向殿内说话,站在第一块石上,可得一 次回声,站在第二块石、第三块石上,可得二三次回声。 (3)回音壁 著名的回音壁即是皇穹宇的围墙。该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正南方宫门三间,为殿脊式券门。两个人一东一西,向墙或向北说话,把耳朵贴近墙,即可听见清晰的回声。 (4)九龙柏 回音壁西墙外,有一株古柏,本与皇穹宇没有什么关系,但它却是一项“北京之最”。经研究和鉴定,该柏是北京市区最古老的一棵柏树,生于辽金之时,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 7�皇帝祭天处 皇帝祭天的排场非常大,除了祭祀时临时增加的设施,如帷幄、乐队、香烛等外,还有一些固定的设施,常年不动,每次祭祀活动都要使用。 (1)圜丘坛 这里是皇帝举行祭天活动处,始建于嘉靖九年,圆形祭坛高一丈六尺,三层,每层四面均有九级台阶。坛周各层都围以汉白玉石栏。 圜丘坛外有二道�墙,外方内圆。内墙亦称子墙,四面有门,皆称天门,但也另有名称:南门叫昭亨门,是正门,门外有东西两座牌楼。祭天时,在西牌楼下轿,步入昭亨门,其他三门是:东泰元门,西广利门,北成贞门。 该祭坛所用石料数目,都与“九”有关,上层直径九丈(一九),中层十五丈,下层二十一丈,三层之和为四十五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还含有“九五之尊”之意。 上坛圆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太极石。从中心向外围以扇形石。上坛共有九环,每环扇形石数目都是“九”的倍数。一环的扇面石是九块、二环十八块、三环二十七块……九环八十一块。中层坛从第十环开始,即九十块扇面石,直至十八环,为一百六十二块,下层坛从十九环开始,至第二十七环,扇面石二百四十三块。三层坛共有378个“九”,用扇面石3402块。 圆心石亦叫“亿兆景从石”,站在上面说话、唱歌,可感觉到强烈的共鸣。 (2)燔炉和瘗坎 内墙东南隅有一座用绿琉璃砖砌成的燔炉,是祭天时焚烧松柏木和祭祀后烧祝版、祝帛的地方。炉旁有瘗坎一座(即毛血池),祭典告成,把所供全牛的尾、毛、血等埋在坎内,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 (3)铁燎炉 在燔炉前排有8座铁燎炉,坛东、西门内各有一对,共12座。这些铁燎炉专为祭天时焚烧松柏枝、松花、松塔等用。燃烧时可发出“噼啦”声并伴有香味。据老道说,一来是“避邪”,二来其香味可上达天庭。嘉靖皇帝听说如此,即令每座炉内加烧檀香木20斤,以便增加香味。 (4)望灯杆 在昭亨门(南天门)西,有三座高大的石台,即望灯台,台上有长杆叫望灯杆,该杆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杆高九丈九尺九寸。清朝雍正时,改为九丈;乾隆时又加长了一丈四尺,为十丈四尺;嘉庆时,又改回为九丈。杆身明代时涂蓝色底,绘红火焰金色龙。清顺治十四年(1657)改朱红漆,不绘图画,顶部仍为金色。灯杆最后一次涂饰,是袁世凯登基祭天时。现在正筹备将已经毁坏的望灯杆修复。 (5)蟠龙宝蜡 祭天时,三根灯杆上各吊一只直径六尺高八尺的大灯笼,以铁丝编成龟背纹,糊以黄棉纸。所用特制蜡烛,长四尺,粗一尺,并铸有凸龙花纹。燃点时不灭、不流油、不剪蜡花,可燃十二个小时,名为“蟠龙通宵宝蜡”,是我国蜡烛中珍品。 天坛公园 (三)祭天礼仪 皇帝祭天是一项耗费相当大的活动。各处设施,每次祭天均须修饰一新。圜丘坛上设“七幄”,即七组神位,均为青缎搭成。神位前供品有玉帛、整牛、羊、豕、酒果、茶肴等大量供品。正面台阶下东西两侧,陈放着由编钟、编磐等16种,60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 今以乾隆年间的祭祀仪式为例,摘录于后。《大清会典》载:“先祀一日,皇帝……入坛西门,至昭亨门外降辇,由左门入,诣皇穹宇,於上帝、列圣前上香、行礼。诣圜丘视坛位……诣斋宫”。 “岁以冬日至祀皇天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圣祖仁皇帝、世宗宪皇帝配,以大明、夜明、星辰、云、雨、风、雷从祀。上帝位第一成,南向;列圣东西向。四从位第二成,大明西向;星辰在其次;夜明东向,云、雨、风、雷在其次,均设青幄”。 “祀日,日出前七刻,皇帝……由外�南左门入内�南左�门……�至二成……迎帝神,乐奏‘始平之章’。皇帝诣第一成上帝位前跪上香,以次诣列圣配位前上香、行礼、进玉帛,奏‘景平之章’”。如此繁缛礼节反复三次,即初献礼,奏“寿平之章”舞干戚之舞;行亚献礼,读祝版,奏“嘉平之章”;行终献礼,奏“永平之章”。然后行礼受胙、受爵、撤馔,奏“熙平之章”。送帝神,奏“清平之章”。再行三跪九拜礼,送燎所,奏“太平之章”。皇帝由内�南左门出,至望燎位,望燎,礼成。皇帝由外�南左门出,至昭亨门外,陛礼舆……奏“佑平之章”,回銮还宫……。
北京天坛导游词390字作文
天坛导游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天坛。我是你们的导游丁培尔,大家可以叫我丁导。天坛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是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9处景观之一。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参观天坛的主体建筑——祈年殿。祈年殿建于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标志。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祈年殿四周的围墙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从下至上都是圆形的,这代表了“天圆地方”。殿中有28根柱子,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最长也是最精美、红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于中央,叫“龙柱”,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第二种是位于中圈朱红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个月。第三种是位于外圈与殿身成一体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第二种加第三种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个节气,三种总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个星宿。据说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设计建造的。天坛的美景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大家可以细细欣赏。天坛公园是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游玩时请注意爱护文物,不要乱涂乱抹,并注意环境卫生。两小时后我们大门口见,祝大家玩得开心!
导游词--天坛-题二--天坛圜丘坛建筑群
题二:天坛圜丘坛建筑群(圜丘坛建筑规制及特点;圜丘坛周围设施及用途;圜丘坛附属建筑;圜丘坛祭天) 圜丘坛位于天坛南门(昭亨门)内,明嘉靖九年(1530年)兴建,是一座通高5.7米,三层四出陛,每层九级,由汉白玉雕栏围护,通体铺以艾叶青石的巨大造圆台。圜丘外围两道城墙,四正位棂星门。圜丘坛周围四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 圜丘坛三层台面的直径分别是:最上层为九丈(取“一九”):中层十五丈(取“三五”);下层为二十一丈(取“三七”),合而为“一,三,五,七,九”,阳数俱全。“一,三,五,七,九”相加天数为二十五。三层台面直径相加为四十五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喻以为“九五”之尊德含义。 圜丘坛上层有“上界”之说。中心有一块圆石,站在上面面向天空说话,可听到很强的共鸣。此石称作“天心石”或“亿兆景从石”。第一层围绕天心石共铺九圈扇形石,第一圈为9块,第二圈为9的倍数1 8块,……,依此类推,直到第九圈81块。第二层也是九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开始到第十八圈。第三层从十九圈开始,直到第二十七圈,每圈均为9的倍数。九为极阳数,用9的倍数增递,使之化,强调了天的崇高合神圣。 圜丘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每年冬至祭天,孟夏祈雩均在这里举行,清代举行祭天大 典时,在圜丘坛上设正位,配位,从位共七幄,即七组神位。 皇帝冬至日祭天前要在天坛斋宫内戒斋三天。所有参加祭祀的人员在斋戒期间不问刑名,不宴会,不听乐,不宿内,不饮酒茹荤,不问疾吊丧,不祭神扫墓,有疾(病)和有服(家有丧事)的人均不准参加。规定十分严格。清雍正年间,在紫禁城内建斋宫后,改为在紫禁城内斋戒两天,第三天(祭天前一日)前往天坛斋宫内斋戒。届日,皇帝大驾从圜丘坛门进入天坛,至昭亨门外御路西侧降俎。皇帝由官员引路,进昭亨左门,内外城墙棂星门左门,进入皇穹宇,在皇天上帝牌位,各配位,从位前上香,行礼。而后到圜丘坛东侧的神厨和神库阅视祭品和祭器。最后到圜丘坛上阅视祀位与坛位上各种陈设,礼毕,去斋宫斋戒。 冬至日,太常寺卿率钦天监官员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钟楼鸣鼓。皇帝到达圜丘坛具服台幄次内,更换祭天礼服,盥手完毕,稍息,等候神牌奉安。日出前七刻,祭天大典开始,皇帝从具服台幄次出来,进外城墙棂星门左右,登坛,到达中层南侧拜位。司赞人员报仪程。祭天大典共分九项仪程,也称九举。与之相配的中和韵乐,乐舞也相应为九个章节,分别是: 1.燔柴迎地神 2.尊玉帛 3.进俎 4.初献礼 5.亚献礼 6.终献礼 7.撤馔8.送帝神9.望燎 天坛有具服台两座,南为圜丘坛具服台,北为祈谷坛具服台。冬至日祭天大典前,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圜丘坛外壝(wei)墙内西南方有望灯杆。望灯杆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当时仅建一座,明崇祯年间增至三座,现仅存其一。望灯杆高九丈,举行祭天大典时望灯杆上吊挂直径1.3米,高2.15米的大灯笼,灯笼内立巨蜡5支。望灯既是祭天位置的标志也是祭天仪式开始和结束的标志。 外城墙内东南方有燔柴炉,高9尺,直径7尺,圆形,用绿琉璃瓦砖砌筑,东,西,南三面各有台阶九级。祭天大典开始时,先将一只刳净牛犊置于柴炉上,掌燎官点燃燔柴炉,以通达天神,称“燔柴迎地神”。祀典告成,将从正位幄次撤下的牲牢,祝版,祝帛等祭品投放进燔柴炉内焚烧。燔柴炉西侧设望燎位,皇帝在此进行望燎礼,称为“望燎”。 燔柴炉的东侧时瘗坎,为直径约1米的圆形,深约30厘米。由绿琉璃砖砌成,像个巨大的盘子埋在地下。瘗坎用于瘗埋牛毛,牛血,牛尾以喻不望祭地之意。 圜丘坛共有燎炉12座,分布在三处。瘗坎旁,自西南向东北方向排列着8个铁燎炉,内城墙东,西棂星门内外各有一对燎炉。祭祀后,从配位撤下的清代8位已故皇帝的祭品分别放置在8个燎炉内焚烧。 天坛神厨分为南北两处。南神厨位于圜丘坛东侧,北神厨位于祈年殿的东侧。神厨制作牛,羊,猪等祭品,以供皇帝祭天,祈谷时使用。 天坛有南北两座宰牲亭。南宰牲亭位于南神厨北侧,北宰牲亭位于长廊北神厨东侧。宰牲亭又称“打牲亭”。因古时祭祀牺牲是先用木槌击打,所以又叫打牲亭。 (皇穹宇) 绕过圜丘坛外城墙向北,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原名泰神殿,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称皇穹宇。“皇”指至高无上,“穹”指天,“宇”指宇宙。皇穹宇殿内正中供奉有皇天上帝的神版,东西两侧四个方形石台上,分别安放有清朝八位祖先神版,因此这里又俗称“寝宫”。东配殿陈设大明,星辰神牌。西殿陈设夜明,风云雷雨神牌。 皇穹宇大殿建筑艺术价值极高,殿内8根金柱和八根檐柱环绕支撑,三层斗拱层层上叠,顶部中间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地面中心圆石周围又九环扇形石,第一环8块,其余的环数,以8的倍数倍增,共计360块。这里的数字“8”代表八维,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 其外围墙就是的回音壁,虽然从声学角度设计,但却具有很奇特的声学现象。三音石(三才石),位于皇穹宇大典正南丹陛前甬路上,取“天,地,人”三才之意。站在第一块石头上击掌,可以听到第一声回音。依此类推,从北往南数第三块石头被称为三音石。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坛的天心石的回音效果,被称为天坛的三大声学现象。 (九龙柏) 绕过皇穹宇,我们以看见在皇穹宇院外西北侧的这颗柏树。此树干粗大,直径达1.2米。树干表面布满纵向扭曲的沟纹,宛如九龙腾飞,故名“九龙柏”。这颗古老的柏树已经有500多年的树龄。
更多文章:
地道的近义词(地道 [dì dào]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2024年6月19日 16:00
假如你看我有点累是什么歌,假行僧歌曲介绍?《假行僧》这首歌的歌词是什么
2024年3月5日 13:00
销售实习生应掌握哪些技巧?湖南象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实习怎么样
2024年6月22日 12:10
谢谢你们爱我的每个人(selina的谢谢你们爱我的每个人 完整的歌词)
2024年2月24日 21:00
我的好朋友作文三年级(三年级我的好朋友作文400字【七篇】)
2024年2月27日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