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育改革(跪求: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本文目录
跪求: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2009-9-1 19:13 潘飞 王悦 【大 中 小】【打印】 【摘要】本文以高校管理会计研究生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从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革的设想和具体措施、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学环境的建设。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评估 一、引言 目前高校会计学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大块内容,而会计学科的传统理念依然没有打破,从这三个学科目前的发展来看,管理会计受到极大的冷落。首先是师资队伍,参与管理会计研究的教师相对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而言较少,或者转型到管理会计以外的领域。其次,能够发表管理会计文章的杂志和刊物较少,高质量的论文较为匮乏。另外,博士研究生很少选择管理会计的主题作为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而实务界近年来由于外部监管的需要,过于关注财务会计,而对真正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较为漠然。这些因素使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拓展管理会计生存的边界以避免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笔者认为,改变现状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做法就是改变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起步。 因此,如何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对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直接关系到这一学科的存亡以及会计学人才素质的提高。目前所了解到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不够全面和系统,尤其是硕士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它相对于本科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实务水平,并且是通向博士生教育的桥梁,把握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更高级的实务人才以及学术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目前硕士生管理会计教育现状的了解更加重要。 令人遗憾的是,对于目前教育现状的改革,国内高校还没有采用试点进行研究的报告,而美国许多大学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行了管理会计教育项目的改革,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例如,Brewer(2000)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会计教学框架,既介绍了管理会计的研究主题,同时还超越简单地介绍这一层面,深入地探究了管理会计更为具体的主题。他还认为,管理会计教学不可以再设置杂乱无章的课程,相比于与其竞争的财务会计、审计等其他学科应该具有更加清晰的结构。而管理会计应该成为会计课程中更加重要的部分。支持这一想法的学者包括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外部审计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知识为他们的组织增加更多的价值),以及公司的会计师(需要更多的参与跨部门以及团队的决策,要求更多的有关战略、产品和过程的知识)。这更加提醒我们,管理会计教育必须先行,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管理会计教学适应经济变化和组织变化新的需求,使这一学科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出发,对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培养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二、研究现状 对于管理会计教育而言,国内外的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过去25年中,管理会计教学一直倍受争议,因为人们质疑理论与实务之间的差距在扩大(Hawkes et al., 2003)。Hawkes et al.(2003)研究发现,实务人员依然偏爱用传统的而非现代的管理会计技术来管理组织和教育学生,而学术人员则偏爱现代的管理会计技术。他认为实务人员和学者的结合将有助于双方协调与更好地了解存在的差距。Maher(2000)认为管理会计教学必须与实务紧密结合,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决策行为所存在的组织和社会环境的理解力。因此,他认为管理会计教育者应该持续不断地观察实务的发展,但是不能限于仅仅是观察实务的发展和报告给学生,教育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长期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理解决策所存在的组织和社会背景。Lin et al.(2005)提出会计教育的现状不能满足知识和技术的进步,现有的教学极大的滞后于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中国会计学教育的知识仍然很狭窄,能力的培养处于相对较弱的水平,中国会计学教育的改革不仅是必须的,还是紧迫的。因此,Lin et al.(2005)提出中国的会计学教育必须充分理解会计专业人士对于会计毕业生的要求何在,并且要重新设计会计学的课程以更有效地传递会计学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现有的管理会计教学无法跟上时代的进步(Brewer,2000),因此,Brewer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会计课程框架,包括四个前提 :一般的商业背景,战略背景,道德和环境背景以及行为导向,这四个前提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新框架还包括三个商业决策背景模块:对产品,服务和客户进行管理;对过程进行管理;对人进行管理。他提出的这一新的课程框架为选择管理会计课程的主题内容提供了一个平台。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管理会计教学的探讨,多数为规范性的介绍。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例如周齐武等(2005)对中国高校本科生的管理会计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他们以“管理会计”教育为焦点,集中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管理会计教育的传递过程;大学的行政措施与支持;管理会计教育工作者与用人单位间的差距。问卷调查发现:一是没有教师撰写过英文教科书,但是管理会计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与实务界有某种程度的互动经验,但科研成果普遍较为贫乏;二是管理会计占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学分偏低;三是英文教材的采用极为贫乏;四是教学方法上,“讲课+讨论”仍然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师生缺少互动;五是课后作业与考试,过于看重计算能力,忽略分析能力,学习层次依然偏低;六是会计毕业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方面,分析思维方面的分值并不高,就人际能力而言,大学会计毕业生未得到高度评价。另外,他们还对教学绩效考评、绩效信息与人事决策的关联性、大学对管理会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支持进行了调查,发现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绩效评估的信息。最后,在实务工作者反馈的信息方面,在组织与商业知识、智能技巧及决策能力与管理能力等方面,学校所强调的学习层次与社会的期望存在较大落差。 总之,国内外的研究只是比较多的关注实务与教学的差距(Hawkes et al., 2003),现有的国内管理会计教学的研究认识较为片面,而且研究未能区分层次,缺乏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面的划分和针对性研究,研究过多集中于本科层面,对于更高层面的硕士生教育未能给予有效的关注。而近几年,随着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会计博士人才却相对匮乏,如何提高这一层面的教学质量以为博士研究生教育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成为会计学界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硕士生管理会计课程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三、改革设想 “只有知道我们已经到了哪里,才能了解下一步应该走向哪里(Van Wyhe,2007)”。如果要对现有的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要了解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以及与实务界需求的差距,才能够使我们明确未来改革的方向。 (一)深入分析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 对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现状的了解应该从师资水平,课程要求,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大学教学行政措施与支持四个方面入手,对现有的硕士研究生管理会计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要了解目前管理会计教学存在哪些问题、与实务界的需求存在何种差距,从而为教学改革的进行奠定基础。其中,师资水平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教师的学历背景、海外经历背景、实务背景以及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从事教学的年限等。课程要求也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会计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教学方式、课后作业与考试、实践活动与考试成绩总评等。学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将从学校和实务界两个纬度进行评分,从而既了解教学的成效,又知晓与实务界要求的差距。大学教学行政措施与支持包括三个方面:教学绩效考评,主要是了解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和执行情况;绩效考评信息与人事决策的关联性,主要是了解是否有效地激励教师的科研和教学热情;大学对管理会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的支持,从而了解管理会计教学的激励是否充分。通过了解管理会计教学的现状,有助于进行科学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的建议 管理会计硕士生教育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要更为重视,要求会做基本的案例研究,并且了解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档案研究等)。因此,硕士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引进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的学习,以及与实务界建立实地调研平台,从而提升硕士生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素质。 硕士生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内容应该包括:课程内容改革以及教学成果评价指标改革。课程内容改革包括: 教材改革,即重新调整现有教材的内容,对硕士生教育加强经验研究方法的训练,通过专门开设管理会计经验研究方法专题,提高研究水平;同时增加英文文献的阅读和讨论,包括实务案例和研究型论文。 教学方式改革,采用课堂讲授和问题回答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技能;为硕士生提供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机会,运用案例分析提高他们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 。 教学业绩评估指标改革,采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对教学业绩进行考评,从而提升现有管理会计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对于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考核机制上鼓励他们创新和改革的激情,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高校会计学硕士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改革前硕士研究生对于目前管理会计教学的评价,以及改革后硕士研究生对新的管理会计教学的评价,对比评分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考察新的教学体系的价值。另外,对改革后硕士生毕业论文选择管理会计方向的比例进行调查,包括与其他高校比较以及与上海财大改革前比较,以反映硕士生对于管理会计研究的兴趣是否提高。 实务界方面的调查,可以请实务界的人士对改革前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和改革后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进行评估,然后比较评分的差异,看实务界对改革的赞同与否。从学术界和实务界两个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估,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检验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 (四)教学环境的配套建设 教学改革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改革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建设,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本质的变化。 1.建立管理会计教学数据库。可以尝试将全国范围内的管理会计教材案例和教学案例内容汇总编制成一个数据库,此数据库为开放式数据库,可以不断的注入最新研究的案例内容。为全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和研究提供一个数据平台。 2.扩大学院(系)与实务界的联系,提供学生更多的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机会。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有管理会计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于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忽视,因此,应该加强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的训练机会,通过与实务界建立联系,为这一教学任务的实现提供基础。另外,管理会计人士还需要有与实务界沟通的技巧(Van Wyhe,2007),在与实务界的接触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学习沟通技能。最后,学院应定期与实务界人士沟通,了解对管理会计知识和应用的需求信息,以相应调整管理会计的讲授内容,使学生就业的几率更高,用人单位更加满意。 3.扩大理论教学的范围。Van Wyhe(2007)认为:管理会计应该有助于人们理解如何恰当地使用各种信息,那些诸如决策科学、人的行为甚至是管理学本身都应该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行为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博士生教育,更应该注重综合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建议可以通过涉及上述理论的课程设置,扩大学生对管理会计研究理论的认识。 4.教学考核指标的改进。根据周齐武等(2005)的调查,目前高校的教学考核指标主要是“学评教”。仅仅依据“学评教”无法全方位评价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Centra,1993)。Calderson和Green (1997)指出,完善的教学绩效评估所需的信息,除学生评价外,他们认为下列9项信息反映教师的教学业绩: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校友回函、教师上课录像带、同事打分、学生个别意见与私下传言。除了上述多重指标组合法外,人们也试图采用平衡计分卡原理来讨论多重绩效评估指标的必要性。笔者认为,现有的教学考核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教学方式、校友回函、领导打分以及学生打分。这将有助于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更为公正地评价教学水平。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教学的区分和融合。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是孤立的,教学中应该注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分和融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融合两门学科的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研究一直以来倚重于企业的内部数据,因为很多管理会计变量其实涉及到心理学和行为学变量,需要设计问卷进行计量,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通过网络披露更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这将更加有利于管理会计研究数据的获取以及与财务会计研究的融合。 6.本科生层面和博士生层面的衔接。作为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会计知识及相关能力,主要还是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养成的(Stone et al.,2000)。因此,本科生教育首先就是会计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本科生要着重于全面掌握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本科生教学,课程和教材的设置是关键。而博士生要在掌握经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更为深入的研究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学等理论内容,要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具有创新思想。因此,在以硕士教育改革为试点的同时,应该同时考虑本科和博士阶段的教育重心,使其与硕士生教育改革相衔接,这对于硕士教育改革的成功很有帮助。 四、结语 本文以改革高校硕士研究生管理会计教学为目标,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的经济形势和组织环境的教学模式,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可以说,改革执行面的难度大于改革效果检验的难度,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同时,管理会计近年来似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旨在发掘管理会计存在的价值,借鉴国外的做法,用最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来培养硕士人才,为博士人才的培养积蓄后备力量,这将对管理会计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值得强调的是,改革不仅是要了解教学的现状,更要提出具体的措施并加以检验,因为教学改革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学术方面,更是要通过实务界的检验,因此必须把学术界的评价和实务界的意见相结合才可以作为最终效果的评定。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各高校的共同协作,才能使得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此项改革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CAFR),2007. .会计研究,2005. . 新理财, 2006. Brewer Peter C. 2000. An Approach to Organizing a Management Accounting Curriculum.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15, No.2,212-235. Boer Germain B. 2000.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15. No. 2. May,313-334. Cooper Philip. 2006. Adap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Knowledge Needs to Functional and Economic Change. Accounting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5, No. 3, (September) ,287-300. Hawkes L.C., M. Fowler, L.M. Tan. 2003.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Is There a Gap Between Academia and Practitioner Perceptions? MASSEY UNIVERSITY.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215. June. Kennedy Frances A., James E. Sorensen. 2006. Enabling the management accountant to become a business partner: Organizational and verbal analysis toolkit.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24.,149-171. Lin Z. Jun, Xiaoyan Xiong, Min Liu. 2005. Knowledge base and skill development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23,149-169. Martin James R.1994. A Controversial-Issues Approach to Enhance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59-75. Maher Michael W. 2000.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 at the Millennium.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Vol. 15, No. 2., 335-346. MacDonald Laura D, Alan J Richardson. 2002.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levance Lost Induces a Renaissance.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Vol.21, 120-156. Stout David E., Robert N. West. 2004. Using a stakeholder-based process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an innovative graduate-level course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22),95-118. Stone, D. N. et al. 2000. Succeeding in managerial accounting Part 1: knowledge, ability and rank.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5.,697-715. Van Wyhe Glenn. 2007. A History of U.S. Higher Education in Accounting, Part I: Situating Accounting within the Academy.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165-181.
会计信息化变革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在新时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为能够使教学创新有效实现,使教学质量及效率得以有效提升,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方面,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创新。在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教学的创新方面,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与模式,对现代化教学方式及方法进行利用,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理解及掌握,也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内容及社会上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把握理论知识教学中的重点,实现更理想的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的教学方面,学校和企业实施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工作环境了解及把握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技能,这对于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此基础上使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得到满意效果。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于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而有效实施教学创新改革也就成为必然需求,也是实现更理想教学的重要方式。因此,会计信息化教师应当在清楚认识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入手实现会计信息教学的创新改革,使教学现状得以改善,实现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培养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提供有效支持与保障
会计继续教育广东省会计改革和发展实施五规划一定要学吗
一定。根据查询会计继续教育广东省资料显示,会计继续教育广东省会计改革和发展实施五规划一定要学,《广东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及相关内容。
初级会计继续教育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参加继续教育
根据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或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需要参加继续教育。那么初级会计继续教育时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要参加继续教育?***隐藏网址***
初级会计继续教育时间是什么时候?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的第六条进行了明文规定:
第六条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不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应当自从事会计工作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1.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在获得会计证书第二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
2.没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但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也是在从事会计工作的第二年进行继续教育。
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各省份都不同,一般都是7月至12月末,具体时间依据当地财政部门规定。
根据《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第十二条、十三条规定: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
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以后年度。***隐藏网址***
为什么要参加初级会计继续教育?
会计继续教育是根据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划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是:初级、中级和高级,按专业知识、工作水平、文化学习、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层次性和差异性的划分。
会计继续教育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好的扭转中国会计队伍落后的现实状况,更深化会计教育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国际会计教育接轨。
***隐藏网址***
本文相关文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文(科技发展利大!500字!论文!急!!!!)
2024年6月19日 20:40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论文?GPS与全站仪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运用
2024年6月4日 20:50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怎么写?理工类毕业论文写哪些题目比较好写 - - ,专业是应用电子
2024年5月20日 07:20
更多文章:
网络营销外包好不好为什么这么多人选择?公司的网络营销推广不是很好,可以外包吗
2024年4月29日 10:00
大三那年我有了个7岁的儿子(《大三那年我有了个七岁的儿子》中明明最后到底怎么样了啊)
2024年6月12日 23:20
拍手歌课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拍手歌》教案设计)
2024年5月22日 10:40
十九届五中全会: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调研工作会议是干嘛的
2024年6月20日 14:00
郑州暴雨引发意外事件致两人死亡(郑州暴雨突至引发意外事件,致两人死亡,暴雨天气该防范什么)
2024年3月28日 22:20
怎么18和谐进不去了啊我上一晚上都没进去,是不是封了啊?18x动漫是什么
2024年6月16日 23:50